- kikcik
-
△S=aT^2 这个公式你应该知道吧?T是时间间隔,a是加速度,△S是相同连续时间间隔的位移差 打点计时器上,一般去0.1s为一个计数点,这里的T就是0.1s了 然后再量位移,再计算位移差 比如第一个0.1s内的位移为1m,第二个0.1s为2m,那么 △S=2-1=1m 代入有1m=a*0.01s^2 a=100m/s^2 这是最简单的了。。麻烦的就是逐差法,因为上面的数据波动可能会比较大 给你个公式算把。。 a=〔(S6+S5+S4)-(S3+S2+S1)〕/9T^2 一般用这个公式就够了,即简单又科学 T还是时间间隔,S1~S6是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没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不是位移差,也不是位移,而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 韦斯特兰
-
这个公式你应该知道吧?t是时间间隔,a是加速度,△s是相同连续时间间隔的位移差
打点计时器上,一般去0.1s为一个计数点,这里的t就是0.1s了
然后再量位移,再计算位移差
比如第一个0.1s内的位移为1m,第二个0.1s为2m,那么
△s=2-1=1m
代入有1m=a*0.01s^2a=100m/s^2
这是最简单的了。。麻烦的就是逐差法,因为上面的数据波动可能会比较大
给你个公式算把。。
a=〔(s6+s5+s4)-(s3+s2+s1)〕/9t^2
一般用这个公式就够了,即简单又科学
t还是时间间隔,s1~s6是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没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不是位移差,也不是位移,而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
打点计时器加速度步骤如下:1、打点计时器频率、周期:f=50Hz,T=0.02s。2、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区别:电磁打点计时器4-6V低压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220V交流电源。3、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小,点迹稀疏的地方表示速度大。4、若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就可判断物体做匀速运动,若点与点间距越来越大,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只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就具有下面两个很重要的特点: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Dx=aT2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运动的依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逐差法的意思逐差法,即将纸带上最后一段位移减去第一段位移,倒数第二段位移减去第二段位移,倒数第三段位移减去第三段位移,直到减完为止,如果纸带上位移是奇数个,最后肯定会剩下一段位移,就不用管,这样处理的原因是充分利用了纸带上的数据,减小实验误差。逐差法是为提高实验数据的利用率,减小了随机误差的影响,另外也可减小了实验中仪器误差分量,因此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2023-07-12 05:09:531
打点计时器的加速度怎么求(公式是?(打点计时器加速度计算公式)
1、打点计时器的加速度怎么求,公式是?。 2、用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公式。 3、打点计时器求速度和加速度的公式。 4、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的公式推导。 5、打点计时器公式法求加速度。 6、用打点计时器计算加速度的公式。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 2.△x=aT^2为减小误差,用逐差法取时间相等的6段a=(x4+。 3.x5+。2023-07-12 05:10:081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 △x=aT^2 为减小误差,用逐差法取时间相等的6段 a=(x4+x5+x6-x1-x2-x3)/9T^22023-07-12 05:10:162
打点计时器加速度怎么求?
用Δx=at∧2求2023-07-12 05:10:322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公式逐差法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公式逐差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x=aT^2,为减小误差,用逐差法取时间相等的6段,a=(x4+x5+x6-x1-x2-x3)/9T^2。T是时间间隔,a是加速度,△S是相同连续时间间隔的位移差x0d打点计时器上,一般去0.1s为一个计数点,这里的T就是0.1s了。2023-07-12 05:10:402
如何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
有几种哦~~你看下吧~~1.一般打点计时器会出一个刻度尺,若设有abc三个点a到b的距离为s1,b到c的距离为s2,打下s1所用时间等于打下s2所用时间.(s2>s1,时间相同是因为有加速度,速度在增大)而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所以每隔0.02秒打下一个点一般以5个间隔为一段s(5个间隔是指,打下每一段s所用的时间均为0.02*5=01秒即为一个t)而两段s所用时间相同有个定则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所以有例如:(s1+s2)/2t即为b点的瞬时速度x2-x1=at的平方x1是第一秒的位移;x2是第二个一秒的位移。依此类推。如果一共有7个时间间隔,位移就有7个。就是从x1到x7。求的加速度就是舍掉x1。即x7+x6+x5—(x4+x3+x2)=at的2次方.舍掉小的减小误差。2.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中的公式v=〔s(n)+s(n+1)〕/2ts(n)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个计时点的位移,s(n+1)指第n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s(n)+s(n+1)〕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即把要求的点包括在了他们中间即n处)t指发生两个相拧计数点(n-1到n,n到n+1)之间的时间间隔.2t就是时间间隔总和他们求得的就是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以近似看做n(要求的点)点的瞬时速度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s1,s2,s3.......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s=at*t有s4-s3=(s4-s3)+(s3-s2)+(s2-s1)=3at*t同理s5-s2=s6-s3=3at*t求出a1=(s4-s1)/3t*ta2=(s5-s2)/3t*ta3=(s6-s3)/3t*t再求平均值3.打点计时器一般用50hz,即t=0.02s如上小点,可以以第3个点(有一定距离,两点能清楚分清即可)用直尺量出第二点和第四点的距离设为s1第三点的瞬时速度v3=s1/2t同理求出第四点瞬时速度v4v4=v3+at并重复试验,取平均值。2023-07-12 05:10:481
怎么用打点计时器算加速度?
设两点距离为s1,s2,s3……,打点时间间隔为T,则加速度等于(s2-s1)/(T平方),即相邻间隔位移差除以T的平方2023-07-12 05:11:081
打点计时器实验中,求加速度时用的逐差法具体是怎么算的
这个公式你应该知道吧?t是时间间隔,a是加速度,△s是相同连续时间间隔的位移差打点计时器上,一般去0.1s为一个计数点,这里的t就是0.1s了然后再量位移,再计算位移差比如第一个0.1s内的位移为1m,第二个0.1s为2m,那么△s=2-1=1m代入有1m=a*0.01s^2a=100m/s^2这是最简单的了。。麻烦的就是逐差法,因为上面的数据波动可能会比较大给你个公式算把。。a=〔(s6+s5+s4)-(s3+s2+s1)〕/9t^2一般用这个公式就够了,即简单又科学t还是时间间隔,s1~s6是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没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不是位移差,也不是位移,而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2023-07-12 05:11:282
高中物理: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那个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怎么求?
物理实验需要亲自操作来验证,但是在中国亲自操作实验有很多限制,给你介绍一个能在网上亲自操作实验的网站,上面可以操作体验初中所有的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而且在你操作过程中会实时告诉你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升到高中还可以操作高中物理、化学实验,可根据你的实际需要去选择。来源:物理化仿真试验网2023-07-12 05:11:353
求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原因。
好2023-07-12 05:11:572
如何利用打点计时器求重力加速度
点迹 间的时间可以知道 打点计时器 每两个点之间0.02S 点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出来 加速度用逐差法求 △X=aT^2 有 几个点迹 距离已知 比如 A B C D E AB =X1 BC =X2 CD=X3 DE=X4 用△X=aT^2 求出X4-X2 X3-X1 注意 这里要求等差 下角标差 相同 X4-X2=2aT^2 X3-X1=2aT^2 这里是a1 a2 再求出平均加速度 a=(a1+a2)/2 (这里a为g)2023-07-12 05:12:051
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
102023-07-12 05:12:156
用打点计时器打点, 算平均加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啊?
用打点计时器打点,算平均加速度的公式是V平=S/t如:从A点开始,每隔时间T打一点,依次是B、C、D、E......。那么在AD段的平均速度就是VAD平=AD/(3T)2023-07-12 05:12:311
怎么用打点计时器计算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和还有速度 还有加速度
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的平均速度,速度就是总位移除以总时间2023-07-12 05:12:401
高一物理中的计算加速度的逐差法怎么用的,详细
逐差法 当实验中、两物理量满足正比关系时,依次记录改变相同的量时的值:x1,x2…xn(或者当某一研究对象随实验条件周期性变化时,依次记录研究对象达到某一条件(如峰值、固定相位等)时的值x1,x2…xn:),的间隔周期的求解方法若由x1,x2…xn逐项逐差再求平均: 其中只利用了和,难以发挥多次测量取平均以减小随机误差的作用,此时应采用隔项逐差法(简称逐差法)处理数据。 逐差法处理数据时,先把数据分为两组,然后第二组的与第一组相应的 相减,如下表: n 第一组 第二组 逐差 处理结果 不确定度分析 n为偶数时,每组 个 对,和均含有,则方和根合成有 可采用下式粗略估算不确定度 n为奇数时,可以任意舍掉第一个数据或最后一个数据或正中间的一个数据,再按以上方法处理。但要注意舍掉正中间的数据时两组相应数据之间的实际间隔大小。 逐差法处理数据举例: 外加砝码下,弹簧伸长到的位置记录如下表,可用逐差法求得每加一个1kg的砝码时弹簧的平均伸长量(满足前提条件:弹簧在弹性范围内伸长,伸长量与外加力成正比),也可求得弹簧的倔强系数。已知测量时,估算(见下表)。 实验数据 数 据 处 理 处理结果: 1 1.00 2.00 7.90 2 2.00 4.01 7.92 3 3.00 6.05 7.80 4 4.00 7.95 7.87 5 5.00 9.90 6 6.00 11.93 7 7.00 13.85 8 8.00 15.82 逐差法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利用率,减小了随机误差的影响,另外也可减小中仪器误差分量,因此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有时为了适当加大逐差结果为个周期,但并不需要逐差出个数据,可以连续测量 n个数据后,空出若干数据不记录,到时,再连续记录 n个数据,对所得两组数据进行逐差可得: ,不确定度可简化由:来估算。 严格地讲以上介绍的一次逐差法理论上适用于一次多项式的系数求解,要求自变量等间隔地变化。有时在物理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用二次逐差法、三次逐差法求解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的系数等,可参考有关书籍作进一步的了解2023-07-12 05:12:501
怎样逐差法求加速度。要详细的过程。
这样的问题一般是给出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选取,每五个点为一个记数点,这样的话每个记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Δt=0.1s,一般取七个左右,第一点记为O点,测量出相邻两点之间距离分别为S1、S2、……S6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都相等,可以知道ΔS=at^2,为了减少误差,要取比较远一点的点来计算。由公式可以推导出S4-S1=3ΔS=3at^2所以a1=(S4-S1)/3t^2同理a2=(S5-S2)/3t^2a3=(S6-S3)/3t^2多次计算的目的是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一般来说3个足够了,然后将求得的三个平均值取平均值得到的就是逐差法计算出的加速度2023-07-12 05:12:592
打点计时器5段位移怎么求加速度
将第一段去掉不用,然后将剩下的四段按时间平均分成两段, 根据 X2-X1=aT^2 就可以算出加速度了 。 注意图中的时间 T 是5段位移时对应的时间的两倍 !!!2023-07-12 05:13:061
高中物理关于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
就是选c。2023-07-12 05:13:222
打点计时器逐差法求加速度公式△x=at^2中,t是根据什么决定的?
因为x5-x4=x4-x3=x3-x2=x2-x1=Δx所以x5-x2=3Δx x4-x1=3Δx所以x5+x4-x2-x1=3Δx+3Δx=6Δx而Δx=aT^2因此:a=(x5+x4-x2-x1)/(6T^2)2023-07-12 05:13:462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重要知识点讲解 基本概念: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也可定义为: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最核心公式 末速度与时间关系:Vt=Vo+at 位移与时间关系:x=Vot+at^2/2 速度与位移关系:Vt^2-Vo^2=2as ●重要公式补充 (1)平均速度V=s/t; (2)中间时刻速度V(t)=(Vt+Vo)/2=x/t; (3)中间位置速度V(s)=[(Vo^2+Vt^2)/2]1/2; (4)公式推论Δs=aT^2;备注:式子中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这个公式也是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实验的原理方程。 ●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⑴受恒外力作用 ⑵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重要比例关系 由Vt=at,得Vt∝t。 由s=(at^2)/2,得s∝t^2,或t∝2√s。 由Vt^2=2as,得s∝Vt^2,或Vt∝√s。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2 一、直线运动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说明:(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2)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究地球的公转)。 二、参考系和坐标系 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说明:(1)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原则是以使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简单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坐标系:为定量研究质点的位置及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如质点沿直线运动,以该直线为x轴;研究平面上的运动可建立直角坐标系。 三、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个确定的点表示。如“3s末”;和“4s初”。 2、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 四、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质点所在空间对应的点。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来描述。 2、位移: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的长度。 3、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五、速度与速率 1、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v= ),是矢量,方向与Δx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其大小叫瞬时速率,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 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v= ),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是标量。 说明:速度都是矢量,速率都是标量;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而速率只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即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时才相等。 六、加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改变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3、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4、方向:与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5、理解:要注意区别速度(v)、速度的改变(Δv)、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即,而加速度的方向即Δv的方向 七。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有哪些区别? 速度等于位移跟时间的比值。它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方向。也可以说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和位置变化的方向。 速度的`变化量是描述速度改变多少的,它等于物体的末速度和初速度的矢量差。它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变化的方向,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速度的变化与速度大小无必然联系。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它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变化的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多少共同决定,与速度本身的大小以及速度变化的大小无必然联系。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3 一、 基本关系式 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 推论 1、 vt/2=v=(v0+v)/2 2、△x=at2 { xm-xn=(m-n)at2 }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1)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末的速度之比: V1:V2:V3: :Vn=1:2:3: :n (2)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时间内全位移X之比: X1: X2: X3: :Xn=1:2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全时间t之比 t1:t2:t3::tn=1:√2:√3::√n (5)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 (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三、两种运动特例 (1)、自由落体运动:v0=0 a=g v=gt h=1/2gt2 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v0=0 a=-g 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 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 2、处理方法:物理法,数学法,图象法。 怎么才能学好物理 1、改变观念 和高中物理相比,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并且内容也不算是很多,也更容易掌握一些。但是能学好初中物理,不见得就能学好高中物理了。如果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物理简直就是难上加难。所以想要学好高中物理,首先就需要改变观念,应该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从头开始。 2、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好高中物理就要对物理这门学科充满兴趣。那么,怎么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物理是一门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理科生应该在平时的时候多注意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地方。甚至是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可以大大的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万有引力知识点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4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定义为: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概念及公式】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s(t)=1/2·at^2+v(0)t=【v(t)^2-v(0)^2】/(2a)={【v(t)+v(0)】/2}*t v(t)=v(0)+at 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t)为t秒时的速度 s(t)为t秒时的位移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x=v0t+1/2at²; 位移---速度公式:2ax=v2;-v02; 条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⑴受恒外力作用 ⑵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规律】 瞬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1=V0+at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V0t+1/2·at^2 瞬时速度与加速度、位移的关系:V^2-V0^2=2as 位移公式 X=Vot+1/2·at ^2=Vo·t(匀速直线运动) 位移公式推导: ⑴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平均速度*时间,故s=[(v0+v)/2]·t 利用速度公式v=v0+at,得s=[(v0+v0+at)/2]·t=[v0+at/2]·t=v0·t+1/2·at^2 ⑵利用微积分的基本定义可知,速度函数(关于时间)是位移函数的导数,而加速度函数是关于速度函数的导数,写成式子就是ds/dt=v,dv/dt=a,d2s/dt2=a 于是v=∫adt=at+v0,v0就是初速度,可以是任意的常数 进而有s=∫vdt=∫(at+v0)dt=1/2at^2+v0·t+C,(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显然t=0时,s=0,故这个任意常数C=0,于是有 s=1/2·at^2+v0·t 这就是位移公式。 推论 V^2-Vo^2=2ax 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X=aT^2(△X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内位移差,T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的时间长度) X为位移。 V为末速度 Vo为初速度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⑴重要比例关系 由Vt=at,得Vt∝t。 由s=(at^2)/2,得s∝t^2,或t∝2√s。 由Vt^2=2as,得s∝Vt^2,或Vt∝√s。 ⑵基本比例 ①第1秒末、第2秒末、……、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推导:aT1 : aT2 : aT3 : ..... : aTn ②前1秒内、前2秒内、……、前n秒内的位移之比 s1:s2:s3:……sn=1:4:9……:n^2。 推导:1/2·a(T1)^2: 1/2·a(T2)^2: 1/2·a(T3)^2: ...... : 1/2·a(Tn)^2 ③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n个t内(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xn=1:3:5:……:(2n-1)。 推导:1/2·a(t)^2:1/2·a(2t)^2-1/2·a(t)^2:1/2·a(3t)^2-1/2·a(2t)^2 ④通过前1s、前2s、前3s……、前ns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t1:t2:……:tn=1:√2:√3……:√n。 推导:由s=1/2a(t)^2t1=√2s/at2=√4s/at3=√6s/a ⑤通过第1个s、第2个s、第3个s、……、第n个s(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tⅠ:tⅡ:tⅢ……tN=1:(√2-1):(√3-√2)……:(√n-√n-1) 推导:t1=√(2s/a)t2=√(2×2s/a)-√(2s/a)=√(2s/a)×(√2-1)t3=√(2×3s/a)-√(2×2s/a)=√(2s/a)×(√3-√2)…… 注⑵2=4⑶2=9 【分类】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同向(即同号),则是加速运动;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即异号),则是减速运动 速度无变化(a=0时),若初速度等于瞬时速度,且速度不改变,不增加也不减少,则运动状态为,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为0,则运动状态为静止。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5 知识点概述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v—t图象描述位移的方法. 2掌握匀变速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运用(知道其推导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v—t图象位移的求法,明确“面积”与位移的关系。 2通过图像问题,学会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验证匀加速运动的平均速度求法。 3练习位移与时间公式的应用 知识点总结 位移--时间图象(s-t图) (1)描述: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2)s-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4)s-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5)s-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6)s-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7)s-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表达式:v =(vt+vo)/2、x=v·t、vt=v0+at、x = v0 + at2/2 常见考点考法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加速度a=5m/s2,问:10s后汽车走过的位移为多少?(汽车沿直线运动) 解:因为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 x = v0t + at2/2 x=250m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6 一、 基本概念 1、 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 参考系: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3、 坐标系:定量的描述运动,采用坐标系。 4、 时刻和时间间隔: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5、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 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 平均速度: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 瞬时速度: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 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 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 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 运动图象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异同点 电磁打点计时器: 振针 复写纸 工作电压为4-6V 电源的频率50 Hz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 墨粉盒 电压220V 电源的频率50 Hz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有哪些 1、善于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与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衔接,初中阶段的物理为你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你可以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思维方式转变,实现知识上的带入,在做物理题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考虑各种解题方法,不要局限于某一种解题思路,分析相关物理知识时,要及时总结规律,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灵活的思辨能力。 2、我们要做好新的物理知识学习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已学过的知识点的巩固,思考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深化自己对于物理知识上的印象,避免遗忘知识点。 3、做好物理知识上的复习和预习工作,要有一个准确地复习计划,时刻按照计划开展复习工作,达到学过的知识不会被遗忘的目的,在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前要做好预习工作,这样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准确抓住老师所讲的物理重点与难点。 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2023-07-12 05:14:101
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问题,求加速度。
说打点计时器的频率,题目应该有提供2023-07-12 05:14:215
打点计时器 求速度 加速度的问题
以加速度公式a=Δs/T^2为例说明:T是“计数点的计数周期”,与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不一样的。打点周期为市用交流电的变化周期,因为市用交流电在我国的标准频率f=50Hz,所以打点周期为0.02s.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和计算,往往取每隔5个点与点的空隙取作一个计数点,这样,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0.1s_这就是计数点周期。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实验,要求不同,所以公式中的T,不一定必须选0.1s.比如在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因为所得到的点数较少,所以此时就取相邻的点为计数点。2023-07-12 05:14:391
物理高一,打点计时器vt图像求教,最好有例图
高中物理中的打点计时器类问题,主要是通过纸带上的点,计算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方法如下:1、理想纸带的加速度计算:由于理想纸带描述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完全相等,即有:S2-S1=S3-S2=?=S(n)-S(n-1)=△S=aT^2;故其加速度 a=△S/T^22、实际的实验纸带加速度计算: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不完全相等,为减小计算加速度时产生的偶然误差,采用隔位分析法计算,可以减小运算量,方法是,用S1,S2,S3.......表示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S=aT^2有S4-S1=(S4-S3)+(S3-S2)+(S2-S1)=3a1*T^2同理S5-S2=S6-S3=3a2*T^2求出a1=(S4-S1)/3T^2 a2=(S5-S2)/3T^2 a3=(S6-S3)/3T^2再求平均值计算加速度:a=(a1+a2+a3)/3扩展资料: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初始点的分析看纸带的前两个点的距离是否接近2mm,接近2mm的纸带才是由静止开始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纸带。2、实验纸带是否研究匀变速运动的分析测量纸带上相邻各点的距离之差是否相等,若相等就是匀变速运动,否则就不是;即匀变速运动的纸带相邻两点的距离差满足 s(n+1)-s(n)=aT^23、计算匀变速运动中某点瞬时速度由匀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该段位移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V(n)=[s(n)+s(n+1)]/2ts(n)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个计时点的位移,s(n+1)指第N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s(n)+s(n+1)]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即把要求的点包括在了他们中间即N处),t指发生两个相邻计数点(N-1到N,N到N+1)之间的时间间隔.2T就是时间间隔总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打点计时器2023-07-12 05:14:571
打点计时器怎么算加速度和平均速度?
您好这位朋友。匀加速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那么2时的速度就是1-3时刻的平均速度,即(4.86cm+5.94cm)/(1/15)=1.62m/s还有,在打点计时器问题中算加速度要用逐差法,不然误差会比较大。祝福朋友幸福!2023-07-12 05:15:201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
a=Δ S/t^2,设有N个间隔,则第N个间隔的长度是:S(N)-S(N-1),第(N-1)个间隔的长度是:S(N-1)-S(N-2) 。则两个间隔即三个相邻的点间的长度差为:【S(N)-S(N-1)】-【S(N-1)-S(N-2) 】=S(N)+S(N-2) -2S(N-1)。用通式S=at^2/2计算,则有S(N)=a(Nt)^2/2,S(N-1)=a【(N-1)t】^2/2,S(N-2)=a【(N-2)t】^2/2,t为规定的时间间隔,将它们带入S(N)+S(N-2) -2S(N-1)中,提取公因式at^2/2后,则有N^2+(N-2)^2 -2(N-1)^2=2,2与公因式at^2/2相乘,最后得at^2,即三个相邻的点间的长度差S(N)+S(N-2) -2S(N-1)=at^2,求加速度则为:a=Δ S/t^2。扩展资料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由+、-号代表)。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方向始终相同。特别,在直线运动中,如果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同,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反,速度减小。加速度等于速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位移对时间的二阶导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逐差法2023-07-12 05:15:501
高中打点计时器计算加速度的公式总结
如题的求加速度没有值得总结的公式,如果我以下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我当然就感觉到高兴与幸福是什么了!谢谢对我提问!!高中打点计时器计算加速度的公式为:每三个相邻的点间的长度差除以规定的间隔时间的二次方!(前天忘记了要说明实验的结果如何求得——若干个的平均值——又误导了,对不起)长度可测,时间间隔人为规定后可知,试一下。推演一下——设有N个间隔,则第N个间隔的长度是:S(N)-S(N-1)第(N-1)个间隔的长度是:S(N-1)-S(N-2)则两个间隔即三个相邻的点间的长度差为:【S(N)-S(N-1)】-【S(N-1)-S(N-2)】=S(N)+S(N-2)-2S(N-1)用通式S=at^2/2计算,则有S(N)=a(Nt)^2/2,S(N-1)=a【(N-1)t】^2/2,S(N-2)=a【(N-2)t】^2/2,t为规定的时间间隔,将它们带入S(N)+S(N-2)-2S(N-1)中,提取公因式at^2/2后,则有N^2+(N-2)^2-2(N-1)^2=2,,2与公因式at^2/2相乘,最后得at^2,即三个相邻的点间的长度差S(N)+S(N-2)-2S(N-1)=at^2,求加速度则为:a=ΔS/t^2。(今天加上的话:求您所有计算过的加速度的平均值,这,就是比较贴近实际的答案)证毕,不知对提问者是否能有帮助,请大家斧正。2023-07-12 05:16:041
高中打点计时器计算加速度的公式总结
如题的求加速度没有值得总结的公式,如果我以下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我当然就感觉到高兴与幸福是什么了!谢谢对我提问! 高中打点计时器计算加速度的公式为:每三个相邻的点间的长度差除以规定的间隔时间的二次方!(前天忘记了要说明实验的结果如何求得——若干个的平均值——又误导了,对不起) 长度可测,时间间隔人为规定后可知,试一下. 推演一下—— 设有N个间隔,则第N个间隔的长度是:S(N)-S(N-1) 第(N-1)个间隔的长度是:S(N-1)-S(N-2) 则两个间隔即三个相邻的点间的长度差为:【S(N)-S(N-1)】-【S(N-1)-S(N-2) 】 =S(N)+S(N-2) -2S(N-1) 用通式S=at^2/2计算,则有S(N)=a(Nt)^2/2,S(N-1)=a【(N-1)t】^2/2,S(N-2)=a【(N-2)t】^2/2,t为规定的时间间隔,将它们带入S(N)+S(N-2) -2S(N-1)中,提取公因式at^2/2后,则有N^2+(N-2)^2 -2(N-1)^2=2,2与公因式at^2/2相乘,最后得at^2,即三个相邻的点间的长度差S(N)+S(N-2) -2S(N-1)=at^2,求加速度则为:a=Δ S/t^2. (今天加上的话:求您所有计算过的加速度的平均值,这,就是比较贴近实际的答案) 证毕,请大家斧正.2023-07-12 05:16:121
打点计时器5段位移怎么求加速度
1、若是图1的类型:ΔS=aT^2(ΔS为任意相邻两段的位移差,T为计数点间的时间,例如:图中的s3与s2的差)2、若是图1的类型:ΔS=aT^2(ΔS为任意一点与相邻两点的位移差,T为计数点间的时间。例如:图中的s3-s2与s2-s1的差)3、如果是偶数段的位移数,应该采用逐差法来求解。2023-07-12 05:16:224
打点计时器上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如何求
⑴选择相距较远的两个点,则;⑵若,,则;⑶应用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直线, .则⑷利用第个与第个位移差,得,,,,得2023-07-12 05:16:531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时如果是五段怎么求?
Sm-Sn=(m-n)aT^2T为每一段的时间,m,n为所选取段数的下标举个例子任意选项取两段.如果选取的是第1.和第2段则Sm-Sn=(m-n)aT^2=(2-1)aT^2=aT^2如果选取的是第二段和第五段则Sm-Sn=(m-n)aT^2=(5-2)aT^2=3aT^2直接用公式求就行,选取的段数不一定要相邻的/2023-07-12 05:17:201
高中打点计时器计算加速度的公式总结
如题的求加速度没有值得总结的公式,如果我以下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我当然就感觉到高兴与幸福是什么了!谢谢对我提问! 高中打点计时器计算加速度的公式为:每三个相邻的点间的长度差除以规定的间隔时间的二次方!(前天忘记了要说明实验的结果如何求得——若干个的平均值——又误导了,对不起) 长度可测,时间间隔人为规定后可知,试一下. 推演一下—— 设有N个间隔,则第N个间隔的长度是:S(N)-S(N-1) 第(N-1)个间隔的长度是:S(N-1)-S(N-2) 则两个间隔即三个相邻的点间的长度差为:【S(N)-S(N-1)】-【S(N-1)-S(N-2) 】 =S(N)+S(N-2) -2S(N-1) 用通式S=at^2/2计算,则有S(N)=a(Nt)^2/2,S(N-1)=a【(N-1)t】^2/2,S(N-2)=a【(N-2)t】^2/2,t为规定的时间间隔,将它们带入S(N)+S(N-2) -2S(N-1)中,提取公因式at^2/2后,则有N^2+(N-2)^2 -2(N-1)^2=2,2与公因式at^2/2相乘,最后得at^2,即三个相邻的点间的长度差S(N)+S(N-2) -2S(N-1)=at^2,求加速度则为:a=Δ S/t^2. (今天加上的话:求您所有计算过的加速度的平均值,这,就是比较贴近实际的答案) 证毕,请大家斧正.2023-07-12 05:17:271
打点计时器四段位移求加速度
S1,S2,S3,S4是连续的4段位移. 设34中间打点的速度是V34,12中间打点的速度是V12 V34=(S4+S3)/2T V12=(S1+S2)/2T 显然V12到v34的时间也是2T 所以加速度 a=(V34-V12)/2T =[(S3+S4)-(S1+S2)]/4T^22023-07-12 05:17:371
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的原理是什么?
有几种哦~~你看下吧~~1.一般打点计时器会出一个刻度尺,若设有abc三个点a到b的距离为s1,b到c的距离为s2,打下s1所用时间等于打下s2所用时间.(s2>s1,时间相同是因为有加速度,速度在增大)而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所以每隔0.02秒打下一个点一般以5个间隔为一段s(5个间隔是指,打下每一段s所用的时间均为0.02*5=01秒即为一个t)而两段s所用时间相同有个定则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所以有例如:(s1+s2)/2t即为b点的瞬时速度x2-x1=at的平方x1是第一秒的位移;x2是第二个一秒的位移。依此类推。如果一共有7个时间间隔,位移就有7个。就是从x1到x7。求的加速度就是舍掉x1。即x7+x6+x5—(x4+x3+x2)=at的2次方.舍掉小的减小误差。2.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中的公式v=〔s(n)+s(n+1)〕/2ts(n)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个计时点的位移,s(n+1)指第n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s(n)+s(n+1)〕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即把要求的点包括在了他们中间即n处)t指发生两个相拧计数点(n-1到n,n到n+1)之间的时间间隔.2t就是时间间隔总和他们求得的就是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以近似看做n(要求的点)点的瞬时速度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s1,s2,s3.......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s=at*t有s4-s3=(s4-s3)+(s3-s2)+(s2-s1)=3at*t同理s5-s2=s6-s3=3at*t求出a1=(s4-s1)/3t*ta2=(s5-s2)/3t*ta3=(s6-s3)/3t*t再求平均值3.打点计时器一般用50hz,即t=0.02s如上小点,可以以第3个点(有一定距离,两点能清楚分清即可)用直尺量出第二点和第四点的距离设为s1第三点的瞬时速度v3=s1/2t同理求出第四点瞬时速度v4v4=v3+at并重复试验,取平均值。2023-07-12 05:17:441
关于打点计时器的计算
s=1/2*a*t^2的条件是初速度为零此题中初速度绝不为零因为一开始要舍去前几个点所以a点得出速度不为零计算用逐差法就行了2023-07-12 05:17:533
打点计时器实验中,求加速度时用的逐差法具体是怎么算的?
这个公式你应该知道吧?T是时间间隔,a是加速度,△S是相同连续时间间隔的位移差 打点计时器上,一般去0.1s为一个计数点,这里的T就是0.1s了 然后再量位移,再计算位移差 比如第一个0.1s内的位移为1m,第二个0.1s为2m,那么 △S=2-1=1m 代入有1m=a*0.01s^2a=100m/s^2 这是最简单的了。。麻烦的就是逐差法,因为上面的数据波动可能会比较大 给你个公式算把。。 a=〔(S6+S5+S4)-(S3+S2+S1)〕/9T^2 一般用这个公式就够了,即简单又科学 T还是时间间隔,S1~S6是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没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不是位移差,也不是位移,而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2023-07-12 05:18:221
解释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中的公式v=〔s(n)+s(n+1)〕/2t
s(n)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个计时点的位移,s(n+1)指第N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s(n)+s(n+1)〕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即把要求的点包括在了他们中间即N处)t指发生两个相拧计数点(N-1到N,N到N+1)之间的时间间隔.2T就是时间间隔总和他们求得的就是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以近似看做N(要求的点)点的瞬时速度2023-07-12 05:18:322
求打点计时器加速度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我是高一的)
打点计时器一般用 50hz,即T=0.02s ........ 如上小点,可以以第3个点(有一定距离,两点能清楚分清即可)用直尺量出第二点和第四点的距离设为S1 第三点的瞬时速度v3=s1/2T 同理求出第四点瞬时速度v4 v4=v3+at 并重复试验,取平均值.2023-07-12 05:18:411
打点计时器逐差法求加速度公式△x=at^2中,t是根据什么决定的?
这里的T是指你选的3个点,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比如说:这里有5个点,每两个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用逐差法的话,a=(x3+x4-x1-x2)/(2t)平方2023-07-12 05:18:491
求打点计时器加速度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我是高一的)
a=(v0-v1)/t2023-07-12 05:19:333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重要知识点讲解 基本概念: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也可定义为: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最核心公式 末速度与时间关系:Vt=Vo+at 位移与时间关系:x=Vot+at^2/2 速度与位移关系:Vt^2-Vo^2=2as ●重要公式补充 (1)平均速度V=s/t; (2)中间时刻速度V(t)=(Vt+Vo)/2=x/t; (3)中间位置速度V(s)=[(Vo^2+Vt^2)/2]1/2; (4)公式推论Δs=aT^2;备注:式子中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这个公式也是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实验的原理方程。 ●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⑴受恒外力作用 ⑵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重要比例关系 由Vt=at,得Vt∝t。 由s=(at^2)/2,得s∝t^2,或t∝2√s。 由Vt^2=2as,得s∝Vt^2,或Vt∝√s。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2 一、 基本关系式 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 推论 1、 vt/2=v=(v0+v)/2 2、△x=at2 { xm-xn=(m-n)at2 }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1)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末的速度之比: V1:V2:V3: :Vn=1:2:3: :n (2)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时间内全位移X之比: X1: X2: X3: :Xn=1:2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全时间t之比 t1:t2:t3::tn=1:√2:√3::√n (5)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 (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三、两种运动特例 (1)、自由落体运动:v0=0 a=g v=gt h=1/2gt2 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v0=0 a=-g 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 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 2、处理方法:物理法,数学法,图象法。 怎么才能学好物理 1、改变观念 和高中物理相比,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并且内容也不算是很多,也更容易掌握一些。但是能学好初中物理,不见得就能学好高中物理了。如果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物理简直就是难上加难。所以想要学好高中物理,首先就需要改变观念,应该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从头开始。 2、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好高中物理就要对物理这门学科充满兴趣。那么,怎么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物理是一门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理科生应该在平时的时候多注意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地方。甚至是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可以大大的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万有引力知识点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3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定义为: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概念及公式】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s(t)=1/2·at^2+v(0)t=【v(t)^2-v(0)^2】/(2a)={【v(t)+v(0)】/2}*t v(t)=v(0)+at 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t)为t秒时的速度 s(t)为t秒时的位移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x=v0t+1/2at²; 位移---速度公式:2ax=v2;-v02; 条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⑴受恒外力作用 ⑵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规律】 瞬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1=V0+at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V0t+1/2·at^2 瞬时速度与加速度、位移的关系:V^2-V0^2=2as 位移公式 X=Vot+1/2·at ^2=Vo·t(匀速直线运动) 位移公式推导: ⑴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平均速度*时间,故s=[(v0+v)/2]·t 利用速度公式v=v0+at,得s=[(v0+v0+at)/2]·t=[v0+at/2]·t=v0·t+1/2·at^2 ⑵利用微积分的基本定义可知,速度函数(关于时间)是位移函数的导数,而加速度函数是关于速度函数的导数,写成式子就是ds/dt=v,dv/dt=a,d2s/dt2=a 于是v=∫adt=at+v0,v0就是初速度,可以是任意的常数 进而有s=∫vdt=∫(at+v0)dt=1/2at^2+v0·t+C,(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显然t=0时,s=0,故这个任意常数C=0,于是有 s=1/2·at^2+v0·t 这就是位移公式。 推论 V^2-Vo^2=2ax 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X=aT^2(△X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内位移差,T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的时间长度) X为位移。 V为末速度 Vo为初速度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⑴重要比例关系 由Vt=at,得Vt∝t。 由s=(at^2)/2,得s∝t^2,或t∝2√s。 由Vt^2=2as,得s∝Vt^2,或Vt∝√s。 ⑵基本比例 ①第1秒末、第2秒末、……、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推导:aT1 : aT2 : aT3 : ..... : aTn ②前1秒内、前2秒内、……、前n秒内的位移之比 s1:s2:s3:……sn=1:4:9……:n^2。 推导:1/2·a(T1)^2: 1/2·a(T2)^2: 1/2·a(T3)^2: ...... : 1/2·a(Tn)^2 ③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n个t内(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xn=1:3:5:……:(2n-1)。 推导:1/2·a(t)^2:1/2·a(2t)^2-1/2·a(t)^2:1/2·a(3t)^2-1/2·a(2t)^2 ④通过前1s、前2s、前3s……、前ns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t1:t2:……:tn=1:√2:√3……:√n。 推导:由s=1/2a(t)^2t1=√2s/at2=√4s/at3=√6s/a ⑤通过第1个s、第2个s、第3个s、……、第n个s(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tⅠ:tⅡ:tⅢ……tN=1:(√2-1):(√3-√2)……:(√n-√n-1) 推导:t1=√(2s/a)t2=√(2×2s/a)-√(2s/a)=√(2s/a)×(√2-1)t3=√(2×3s/a)-√(2×2s/a)=√(2s/a)×(√3-√2)…… 注⑵2=4⑶2=9 【分类】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同向(即同号),则是加速运动;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即异号),则是减速运动 速度无变化(a=0时),若初速度等于瞬时速度,且速度不改变,不增加也不减少,则运动状态为,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为0,则运动状态为静止。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4 一、直线运动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说明:(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2)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究地球的公转)。 二、参考系和坐标系 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说明:(1)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原则是以使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简单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坐标系:为定量研究质点的位置及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如质点沿直线运动,以该直线为x轴;研究平面上的运动可建立直角坐标系。 三、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个确定的点表示。如“3s末”;和“4s初”。 2、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 四、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质点所在空间对应的点。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来描述。 2、位移: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的长度。 3、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五、速度与速率 1、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v= ),是矢量,方向与Δx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其大小叫瞬时速率,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 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v= ),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是标量。 说明:速度都是矢量,速率都是标量;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而速率只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即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时才相等。 六、加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改变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3、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4、方向:与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5、理解:要注意区别速度(v)、速度的改变(Δv)、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即,而加速度的方向即Δv的方向 七。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有哪些区别? 速度等于位移跟时间的比值。它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方向。也可以说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和位置变化的方向。 速度的变化量是描述速度改变多少的,它等于物体的末速度和初速度的矢量差。它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变化的方向,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速度的变化与速度大小无必然联系。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它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变化的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多少共同决定,与速度本身的大小以及速度变化的大小无必然联系。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5 一、 基本概念 1、 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 参考系: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3、 坐标系:定量的描述运动,采用坐标系。 4、 时刻和时间间隔: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5、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 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 平均速度: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 瞬时速度: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 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 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 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 运动图象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异同点 电磁打点计时器: 振针 复写纸 工作电压为4-6V 电源的频率50 Hz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 墨粉盒 电压220V 电源的频率50 Hz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有哪些 1、善于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与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衔接,初中阶段的物理为你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你可以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思维方式转变,实现知识上的带入,在做物理题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考虑各种解题方法,不要局限于某一种解题思路,分析相关物理知识时,要及时总结规律,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灵活的思辨能力。 2、我们要做好新的物理知识学习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已学过的知识点的巩固,思考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深化自己对于物理知识上的印象,避免遗忘知识点。 3、做好物理知识上的复习和预习工作,要有一个准确地复习计划,时刻按照计划开展复习工作,达到学过的知识不会被遗忘的目的,在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前要做好预习工作,这样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准确抓住老师所讲的物理重点与难点。 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6 知识点概述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v—t图象描述位移的方法. 2掌握匀变速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运用(知道其推导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v—t图象位移的求法,明确“面积”与位移的关系。 2通过图像问题,学会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验证匀加速运动的平均速度求法。 3练习位移与时间公式的应用 知识点总结 位移--时间图象(s-t图) (1)描述: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2)s-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4)s-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5)s-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6)s-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7)s-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表达式:v =(vt+vo)/2、x=v·t、vt=v0+at、x = v0 + at2/2 常见考点考法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加速度a=5m/s2,问:10s后汽车走过的位移为多少?(汽车沿直线运动) 解:因为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 x = v0t + at2/2 x=250m2023-07-12 05:19:511
用打点计时器打点,算平均加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啊?
用打点计时器打点,算平均加速度的公式是 V平=S / t 如:从A点开始,每隔时间T打一点,依次是B、C、D、E. 那么在AD段的平均速度就是 VAD平=AD / (3T)2023-07-12 05:20:001
求打点计时器的各种公式。
有几种哦~~你看下吧~~1.一般打点计时器会出一个刻度尺,若设有ABC三个点A到B的距离为S1,B到C的距离为S2,打下S1所用时间等于打下S2所用时间.(S2>S1,时间相同是因为有加速度,速度在增大)而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所以每隔0.02秒打下一个点一般以5个间隔为一段S(5个间隔是指,打下每一段S所用的时间均为0.02*5=01秒即为一个T)而两段S所用时间相同有个定则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所以有例如:(S1+S2)/2T即为B点的瞬时速度x2-x1=at的平方x1是第一秒的位移;x2是第二个一秒的位移。依此类推。如果一共有7个时间间隔,位移就有7个。就是从x1到x7。求的加速度就是舍掉x1。即x7+x6+x5—(x4+x3+x2)=at的2次方.舍掉小的减小误差。2.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中的公式v=〔s(n)+s(n+1)〕/2ts(n)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个计时点的位移,s(n+1)指第N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s(n)+s(n+1)〕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即把要求的点包括在了他们中间即N处)t指发生两个相拧计数点(N-1到N,N到N+1)之间的时间间隔.2T就是时间间隔总和他们求得的就是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以近似看做N(要求的点)点的瞬时速度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S1,S2,S3.......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S=aT*T有S4-S3=(S4-S3)+(S3-S2)+(S2-S1)=3aT*T同理S5-S2=S6-S3=3aT*T求出a1=(S4-S1)/3T*Ta2=(S5-S2)/3T*Ta3=(S6-S3)/3T*T再求平均值3.打点计时器一般用50hz,即T=0.02s如上小点,可以以第3个点(有一定距离,两点能清楚分清即可)用直尺量出第二点和第四点的距离设为S1第三点的瞬时速度v3=s1/2T同理求出第四点瞬时速度v4v4=v3+at并重复试验,取平均值。2023-07-12 05:20:211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
这道题容易,考的是你对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差公式的运用,即△S=aT2的运用。你看我门品使用的都是直接套用这道题不行,你用BD长减去AC长等于CD-AB但是他们并不相邻,相邻的时候等于aT2,也会就是说BC-AB=aT2,CD-BC=aT2,则CD-AB=2aT219.72-14.56=5.16cm=0.056m=2aT2=2*a*0.1*0.1=2.8m/s~2vc是BD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BD的平均速度=BD/T=19.72cm/10*0.02=0.986m/s2023-07-12 05:20:281
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的加速度怎么求,公式是?
3.9/0.062023-07-12 05:20:384
用打点计时器打点, 算平均加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啊?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x=at^2为减小误差,用逐差法取时间相等的6段a=(x4+x5+x6-x1-x2-x3)/9t^22023-07-12 05:20:522
高中物理: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那个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怎么求?
物理实验需要亲自操作来验证,但是在中国亲自操作实验有很多限制,给你介绍一个能在网上亲自操作实验的网站,上面可以操作体验初中所有的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而且在你操作过程中会实时告诉你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升到高中还可以操作高中物理、化学实验,可根据你的实际需要去选择。来源:物理化仿真试验网2023-07-12 05:21:013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时如果是五段怎么求?
Sm-Sn=(m-n)aT^2T为每一段的时间,m,n为所选取段数的下标举个例子任意选项取两段.如果选取的是第1.和第2段则Sm-Sn=(m-n)aT^2=(2-1)aT^2=aT^2如果选取的是第二段和第五段则Sm-Sn=(m-n)aT^2=(5-2)aT^2=3aT^2直接用公式...2023-07-12 05:21:101
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的逐差法是怎么推导的?就是a=<(x6+x5+x4)-(x3+x2+x1)>╱9t∧2
由题可知21(x1+x2)+12x2=2010x1+x2+x3=2(x1+x2)x1+x2=(2010-12x2)/21又所有数字由自然数构成当x2=10时x1+x2=(2010-120)/21=90最大x1+x2+x3=2(x1+x2)=180最大2023-07-12 05:21:192
打点计时器算加速度
加速度2.00m/s^22023-07-12 05:21:293
求高一物理与打点计时器相关的常用公式,比如计算加速度
留个邮箱,我发给你!2023-07-12 05:2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