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1立方米等于多少升

2023-07-12 10:13:23
TAG: 立方
u投在线

  1、1立方米(m3)=1000升(l)。

  2、升,容积单位。升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为L,其次级单位为毫升(mL)。升与其他容积单位的换算关系为:1L=0.001立方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升。

1立方米等于多少升

1立方米=1000升。立方米,体积单位,等于每边长为1米的1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1立方米。民间也有一种以“升”为计量单位的方法,一升是一斗的十分之一,一升米=1.5斤=3/4公斤。1立方米等于1000升,是国际标准计量单位之一,通常用于测量固体、液体、气体的容量。1立方米相当于1米长、1米宽、1米高的正方体的体积,也等于1000千克的水的体积。升则是体积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之一,通常用于表示液体的容量。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都是属于盛装液体的容器的容积单位,它们的进制转换关系如下: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升。立方的使用:1、计算公式另外,立方体的形状有许多,矩形体、球体、椎体、圆柱体、六棱体、椎体等椎体的形体有不同的算法。一些图形的具体公式是:长方体:长×宽×高;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圆柱体:π×半径2×高;圆锥体:1/3×π×半径2×高。最简单的当属矩形体其计算公式为:长×宽×高。2、实际运用在图形方面,立方是测量物体体积的,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常用单位,可求出立方体的棱长,棱长3=体积(注意:如果棱长单位是厘米,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写作cm3;如果棱长单位是米,体积单位是立方米,写作m3,以此类推。)
2023-07-12 04:36:441

1立方米等于多少升?

1立方米等于多少升?答:1立方米等于1000升。
2023-07-12 04:37:192

一立方米的水等于多少升?

一部方米的水等于一千升。希望我的回去能对你有所帮助。
2023-07-12 04:38:316

一立方米水等于多少升?

1立方米=1000升
2023-07-12 04:38:505

1立方米水等于多少升

1立方米水等于1000升。由于立方是以10的三次方来算的,所以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一立方分米就等于1000立方厘米。而1升就是1立方分米,所以1立方米水等于1000升。如果想将1立方米水换算成公斤,则由1立方分米=1升=1公斤=1千克的公式,就能得出1立方米水等于1000升,而1000升也就是1000公斤,所以1立方米水等于1000公斤。计算物体的体积注意事项:计算物体的体积,一定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计算容积一般用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但有时候还与体积单位通用。由于容积单位最大的是“升”,所以计算较大物体的容积时,通用的体积单位还是要用“立方米”。升和毫升是计算物体的体积不能用的,它只限于计算液体,如药水、汽油、墨水等。
2023-07-12 04:39:281

1立方米是多少升 等于1000升

1、1立方米(m3) = 1000升(l)。拓展资料: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10,00000,000立方毫米计算容积一般用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 2、1立方米=1000升=1000立方分米=1,000,000毫升=1000000立方厘米=1,000,000,000立方毫米。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1,000,000立方毫米。
2023-07-12 04:39:431

1立方米等于几升

一升=1立方分米(尽管立方分米这个单位没人用)=1000毫升,而一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升所以一升=0.001立方米打个比方,水的比重是1、比较好说点,一吨水也就是1000公斤(千克)水=1000升水=1立方米水~如果只是1升水的话也就至少是一千分之一立方米,也就是一公斤水
2023-07-12 04:39:501

一立方米的水等于多少升水

1立方分米等于1升哦,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进率是1000所以1立方米等于1000升水
2023-07-12 04:40:092

1L等于多少立方米

1立方米=1000L 那么1L=1/1000立方米=0.001立方米
2023-07-12 04:40:312

1立方米等于多少升 1立方米是多少升

1、1立方米(m3)=1000升(l)。 2、升,容积单位。升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为L,其次级单位为毫升(mL)。升与其他容积单位的换算关系为:1L=0.001立方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升。
2023-07-12 04:40:571

一立方米等于多少升油

约等于一升
2023-07-12 04:41:086

容积怎么用L算呀?那么100L是多上立方米?或者是一立方多少L呢

1立方分米=1升
2023-07-12 04:41:277

一立方米是多少升?

一立方米等于一千立方分米一立方分米等于一升1000立方分米=1000升
2023-07-12 04:42:105

1立方米是多少升

  1、1立方米(m3)=1000升(l)。拓展资料: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10,00000,000立方毫米计算容积一般用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   2、1立方米=1000升=1000立方分米=1,000,000毫升=1000000立方厘米=1,000,000,000立方毫米。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1,000,000立方毫米。
2023-07-12 04:42:221

1立方米有多少升?

立方米是公制体积单位,而升是我国市制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升=1000立方分米。
2023-07-12 04:42:305

1立方米是多少升

1、1立方米(m3)=1000升(l)。2、升,容积单位。升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为L,其次级单位为毫升(mL)。升与其他容积单位的换算关系为:1L=0.001立方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升。
2023-07-12 04:42:501

1立方米等于多少升

1立方米等于1000升。立方米是体积单位,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由于立方米是以10的三次方来算的,所以: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升是容积单位,跟立方分米对应,1升等于1立方分米,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为L。从
2023-07-12 04:43:281

一立方等于多少升

1立方米等于1000升。计算物体的体积,一定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计算容积一般用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但有时候还与体积单位通用。由于容积单位最大的是“升”,所以计算较大物体的容积时,通用的体积单位还是要用“立方米”。升和毫升是计算物体的体积不能用的,它只限于计算液体,如药水、汽油、墨水等。体积的基本单位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棱长是1毫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毫米;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历史发展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得出计算球体积正确公式的是南朝数学家祖冲之,比欧洲人约早一千年。他还精心钻研天算之术(指天文数学),精治大明历。经他再三请求,于510年得以正式颁行,他还制成铜日晷(一种用测日影的方法来计时的仪器)、漏壶等精密观察仪器多种,为后世所取法。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件固体物件的体积是一个数值用以形容该物件在三维空间所占有的空间。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均是零体积的。
2023-07-12 04:43:381

1立方米等于多少升

关键是你这个一立方后门的单位是什么?1立方分米=1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升
2023-07-12 04:44:082

1立方米水等于多少升

1立方米水等于1000升。由于立方是以10的三次方来算的,所以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一立方分米就等于1000立方厘米。而1升就是1立方分米,所以1立方米水等于1000升。如果想将1立方米水换算成公斤,则由1立方分米=1升=1公斤=1千克的公式,就能得出1立方米水等于1000升,而1000升也就是1000公斤,所以1立方米水等于1000公斤。计算物体的体积注意事项:计算物体的体积,一定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计算容积一般用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但有时候还与体积单位通用。由于容积单位最大的是“升”,所以计算较大物体的容积时,通用的体积单位还是要用“立方米”。升和毫升是计算物体的体积不能用的,它只限于计算液体,如药水、汽油、墨水等。
2023-07-12 04:44:181

1L等于多少立方米??

1L=1升1L=1000mL=0.001立方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L=1dm*1dm*1dm=10cm*10cm*10cm1mL=1立方厘米=1cc1立方米= 1000升汉唐制度,一斛=10斗=100升=1000合=2000龠。宋代改制,以重量单位石为容量单位,一石=2斛=10斗,今废止。秦汉时期,一升约180~220毫升。魏晋时期大幅增长,至隋唐辽宋时期,一升约600~660毫升。宋元时期继续增长,明初一升约1000毫升,此后也有增大现象。扩展资料:民间也有一种以“升”为计量单位的方法,一升是一斗的十分之一,一升米就是4000克,也就是8市斤(16两=1斤)。过去人在没有标准度量衡的基础上,发明了这种以容量来测量稻谷的方法,还是很好用的。有很多文学作品中揭露了地主放高利贷采取了小升(斗)出,大升(斗)进的手段欺诈农民。中国古代官府以容量为准,收粮或支付官员俸禄。类似的,市场也以容量为准交易粮米(包括麦、粟等)。以比重0.8或0.9的粮食计算(注:一升水重一公斤):根据《汉书·律历志上》:一斛为两千龠,黍两龠重一两,一斛黍重一千两,即62.5斤。因此,秦汉时期,一斛黍重约半石,一石黍积约两斛。(注:秦汉一两16克,因此一斛黍重16千克)。根据秦汉一升黍重十两(约190毫升黍重约160克),该黍比重约0.85左右。根据南宋改斛为石(已废止):南宋中期十斗(容量一石)粮食重约一百二十斤(重衡一石),比重0.9的粮食一百二十斤体积约八万毫升,得每升约800毫升。(注:南宋一斤约600克、一两约37.5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升
2023-07-12 04:44:542

一立方米等于多少升 等于1000升

1、1立方米=1000升。 2、立方米容量:相当于一个长、宽、高都等于1米的立方体的体积。 3、计算物体的体积,一定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计算容积一般用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但有时候还与体积单位通用。 4、由于容积单位最大的是“升”,所以计算较大物体的容积时,通用的体积单位还是要用“立方米”。升和毫升是计算物体的体积不能用的,它只限于计算液体,如药水、汽油、墨水等。
2023-07-12 04:45:231

1立方米等于多少升多少毫升

1立方米等于1000升。立方米是体积单位,立方米的符号m_,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属国际体积单位。升是容积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为L,其次级单位为毫升(mL)。立方米是体积单位,立方米的符号m_,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属国际体积单位。升是容积单位,在民间有一种以“升”为计量单位的方法,过去人在没有标准度量衡的基础上,发明了这种以容量来测量稻谷的方法,还是很好用的。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为L,其次级单位为毫升(mL)。一升=1000毫升,一加仑(美)≈3785.411784毫升,一加仑(英)≈4546.09188毫升。
2023-07-12 04:45:521

一立方米等于几升

一立方米等于1000升。1立方分米为1升,1米=10分米,1立方米=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1000升。
2023-07-12 04:46:111

一立方米水等于多少升?

1立方米=1000升。谢谢。
2023-07-12 04:46:194

一立方米等于多少升呢

1立方米(m3)=1000升(l)。立方米是体积单位,符号m_,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由于立方米是以10的三次方来算的,所以: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
2023-07-12 04:46:481

1立方米等于多少升

1立方米等于1000升。立方米是以10的三次方来算的。立方米,它是体积单位,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
2023-07-12 04:47:061

一立方米等于多少升?

∵1米=10分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又1立方分米=1升,∴1立方米=1000升。
2023-07-12 04:47:261

一立方等于多少升?

1000
2023-07-12 04:47:413

东风无力百花残~~~什么意思呢???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唐·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可译为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季节啊! 赏析: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首诗却说“别亦难”,说法不同,意思却更进一步。上句说“别亦难”,是写出了分别时的难分难舍的心情。下句是上句的衬托,百花凋谢,正说明催生百花的东风已经无力,也说明春天将尽。在这种环境中遇到离别之苦,就更使人感到难堪了。这两句一波三折,层层深入,因此清人冯班云:“妙在首联”(《瀛奎律髓汇评》)。黄叔灿还特别指出:“首句七字屈曲,唯其相见难,故别更难”(《唐诗笺注》)。 这里有全文的赏析,也非常好,建议看一下 gb.chinabroadcast/3601/2004/09/08/109@293487
2023-07-12 04:37:111

有人知道这几个都是什么时期吗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思想家 老子:是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他的学说和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代表作《道德经》。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 孔子: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他解释“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阶级社会里,这种普遍的爱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在奴隶主不把奴隶当人看待的奴隶社会里,他提出这种主张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具有古典人道主义 编订文化典籍“五经”:《诗经》《尚书》《礼》《易》和《春秋》。 墨翟: “兼爱”“非攻”“尚贤”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重民”思想 荀子: 唯物主义思想,“制天命而用之” 庄子: 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主观唯心论;鄙视富贵利禄。 韩非子: 历史向前发展,今必胜古,主张按现实需要变革;治国“以法为 本”“法不阿贵”;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非常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特别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一百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长了。”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成语“道听途说”就是从这个故事而来的。这一成语比喻在路上听到没有根据的言论或传闻,再去传给别人。 荆柯刺秦王 荆柯大名顶顶,别跟我说不知道他的故事。“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至今成了绝唱。荆柯的刺杀虽以失败告终,但它对历史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荆柯刺秦王加速了六国的灭亡,也鼓舞了人们反抗暴政的勇气。荆柯世代为人所颂扬,可谓妇幼皆知,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非他莫属,他的故事也是文学、电视剧、电影的热门题材,深受大家喜爱
2023-07-12 04:37:231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下句是什么?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思是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东风,春风。残,凋零。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全诗原文如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白话文释义: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扩展资料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就不能怎样了。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2023-07-12 04:37:301

中国古代君主制的政治条件

1、理论来源:法家思想.战国时期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2、经济根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中国是农业大国,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的地主经济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保护他们的土地私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3、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新兴地主阶级为反对奴隶主贵族的需要,改革变法,封建制逐渐形成.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
2023-07-12 04:37:311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上一句是什么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全诗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相关内容:这是一首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2023-07-12 04:37:461

战国的诸子百家中,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是(  )。

【答案】:D【答案】D。解析: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故选D。
2023-07-12 04:37:511

相聚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写什么季节

描写的是暮春时节。《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译文: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干涸。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晚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赏析: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
2023-07-12 04:38:041

提到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最早提出者是谁

中央集权制度最早提出者是李斯,他最早提出来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议见,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为县,建立了一整套的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帝制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
2023-07-12 04:38:112

秦始皇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统一六国
2023-07-12 04:38:216

相见难时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2023-07-12 04:38:231

“东风无力百花残”描写了()时节的情景。

“东风无力百花残”描写了()时节的情景。 A.初春B.仲春C.季春D.暮春正确答案:暮春
2023-07-12 04:38:401

百家争鸣时期,有哪些主要的学派

墨儒道法兵
2023-07-12 04:37:096

春秋战国有哪些思想?

一、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的成就哲学思想——创立儒学,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① 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 提出“正名”主张;教育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典籍上:编订“六经”。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人性本善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养浩然之气和重义轻利的精神品格。。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荀子思想的特点:杂取百家哲学思想: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礼法并施与王霸兼用治国思想;民水君舟思想。)二、道家:1、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2、庄子 ①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②人生态度:逍遥(旁观、超然,无所恃) (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③天人关系: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三、法家:1、韩非5个思想要点:①主张法、术、势结合②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③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今必胜古;④主张变法革新;⑤以法为本,主张法治。四、墨家:墨子的8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尚力、上天、节用、节葬。扩展资料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1、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面临剧烈的社会大变革,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带来思想的大解放,2、物质基础:铁器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起;3、阶级条件:社会变革导致阶级关系变动,不同阶级的思想家分别对各种社会问题发表见解;4、政治条件,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没有一统的思想形态,各国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需要,纷纷网络人才,养士成风,宽松的局面为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造了环境;5、文化条件:私学兴起,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培养出大批知识分子,士人阶层壮大、活跃。6、科技条件:自然科学领域成就突出,人们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这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思想素材。7、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创造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思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思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家思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家思想
2023-07-12 04:36:531

中央集权制是那个国家哪次改革的内容

中央集权对后世的作用1、积极作用(明清之前):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消极作用: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③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④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否定君主专制思想的出现: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也在潜滋暗长.宋代的邓牧曾著书大胆斥责皇帝是最大的掠夺者和剥削者,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邓牧的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明后期,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李贽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最激烈批判的要数明末清初的黄宗羲,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黄宗羲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障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为维持统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镇压农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分散的个体小农,也需要依赖于政治上强大的力量,以稳定社会,抵御外敌和抗击大的灾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其承担着两方面的国家职能:一方面压迫、剥削、镇压人民,另一方面也起着组织公共事务的职能.其历史作用是: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民族融合,使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是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活泼发展.这种制度又往往取决于君主个人政治品质的优劣,因为皇帝个人因素对政局影响巨大,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外戚干政等)可以说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副产品.其消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越来越大,特别是明清以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造成了生产力的停滞.这也是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自古以来,只要国家存在,就会存在地方和中央的权力分配问题.至于怎样分配才能使国家得到稳定的同时又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始终是政治一直要解决且每一个时期都不易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到为止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各国都会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以促进各自国家的发展.一般而言,如果中央权力过于集中,地方发展就是失去活力,地方只是听命于中央而没有太多的自主权,地方的发展就不会主动,没有地方的主动发展只依靠一个中央政府则全国的发展肯定就会受到制约.但是如果地方权力过大,中央不能统领控制地方,则地方权力的分散就会造成地区发展的不均衡,进而也会影响国家的发展;这种两难境地是摆在任何一个国家领导者面前的难题,具体到中国,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往往被人形象地概括为“一统就死,一放就乱”,怎样统而不死活而不乱是政治所要追求的目标,实现起来很难.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民主意识强,则更多地喜欢自己管理且有能力自我管理,那么大多希望是地方权力多一些,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主意识相对薄弱,人们习惯于领导做主,且领导愿意做主,则希望权力集中一些,地方权力就不能过大.而领导对权力十分嗜好且缺乏民主监督机制则领导也希望权力集中,这样的国家则更多的采取中央集权制度.总的来说,从的社会现状看,大多的国家希望是二者的结合,一种中庸状态是最理想的,即便如此,对中庸的理解也各有差异.不过具体到中国古代则较为简单,居于中央的帝王为了统治的稳定是不愿意将权力过多的下放给地方的,双方自古就是上下关系,平等都是奢望,权力集中于中央当时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的很明显.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中国自秦朝以来就是中央集权制度一致体现于整个古代政治制度,这一点是学术公论自无异议.但是集权制度什么时候结束,到还存在吗?则意见很难一致.历史问题特别是历史上在常人看来是污点的问题一旦探讨其现实的依存则往往使学者们支支呜呜,自动失语,学者们也很难体现历史智慧对现实的批判,实在是因为批判现实往往会引来麻烦,历史研究难以发挥其现实作用而成为单纯的象牙塔中的屠龙术,历史的无用有时是因为缺乏勇气.但这样的委琐只能导致学术的衰微,实际上对这个问题已经有学者进行了研究,我想只要是守住学术的原则,这样的思考应该是难能可贵且应该得到支持的.于是“有观点认为中央集权并没有消失,而是隐藏于民主政体之下”隐性存在,也有观点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既保证中央统一领导,集中处理国家事务,同时又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地方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君主专制问题君主是国家的最高首脑,在中国古代,君主自秦朝以后基本被称为皇帝.皇帝的地位无疑是高贵的.为了保持这样的高贵,皇帝们挖空心思做了许多的规定以保证这样的高贵,如皇权的世袭、至尊、他人不可僭越等.但高贵并不等于大权独揽,也不能说是君主就是独裁,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特别是在社会更是如此,欧洲很多国家还有君主,还有皇室,但没有一个人说他们可以独裁.然而这种现实并非古来如此,君主不能“圣躬独断”在西方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君主何时专制何时权力受到限制,在西方的历史上分解线是十分明显的.学界都承认一般是民主制度的确立,而民主制度使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逐步确立起来的.而具体到中国,却颇有些踌躇,因为作为皇帝的君主自秦到清,只存在了这样一段时间,并没有君主.作为历史上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帝制能不能以“专制”二字谥之,原来是众口一词,都认为帝制是万恶的渊薮,却有些异议.虽然从秦朝开始中国就确立了皇帝制度,中央除此之外尚有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上实行了郡县制度.这些制度的创设使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先秦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依靠血缘和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被依靠才能和皇帝任命的官僚政治所取代,全体官员都是皇帝的打工仔,“主奉爵禄臣卖智力”的模式成为中国政治的常态.这样的制度之下,皇帝拥有至尊的权力是毫无异议的.但是在权力掌握上能不能说是专制则要看历史事实,我们的思考习惯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可以说是一种定向思维:在现代,我们看西方的制度,能够理解国王与政府是分开的,皇室与政府不是一回事.但是看中国历史则十分笼统地将政府和皇室看成一体.这样的看法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思考,中国的皇帝在明清时期确实是可以称为君主专制,因为丞相被废了,政府的机构直接由皇帝控制.皇帝不仅控制政府,还控制着朝臣,一切都可以称为大权独揽.但是在明朝以前说皇帝的君主专制是否如此,则很难下断论.翻看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就不难明白,在秦汉时期,皇室与政府不是一回事,皇室有皇室的机构,政府有政府的机构,丞相是政府的首脑.按照钱先生的观点,政府的秘书机构比皇室都要庞大,相府的十三曹与皇室的六尚相比,相府的权力显然是很大的.相权到明朝初年才彻底消失,其作用似乎也不能单从为皇权服务以利君主专制这个角度去看,实际上,相权与皇权的之间的制衡与牵制也使明清以前的君主能否专制大打折扣,也正因为如此,钱穆先生根本就不认为中国古代明以前的政治是君主专制的.钱先生的观点可能有些地方过于热爱自己的国家“敝帚自珍”,但是他的论据也是十分充分的.我们没有办法无视那些机构那些制度那些中央内部权力制衡的制度架构而因为皇帝处于最高地位就认为皇帝专制.但是如果从西方角度去观察,很显然中国的皇帝从秦朝建立之后,其权力就不曾遭到削弱而在不断的加强,这一点与西方的不同,也许就是君主专制的铁证,再如军权的控制,人事的任免,甚至司法的审判,这些分属不同部门的权力在中国古代政治中似乎也经常看到皇帝插手乃至直接控制的影子,从这些表现上看,似乎皇帝又是专制的,君主专制在我们国家是自秦朝就存在,教科书明清部分君主专制的加强似乎也暗示着明清之前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存在,否则何来加强之说?但是君主专制真的是自秦朝就存在吗?似乎海外的学者又很多的异议,他们的质疑也有道理,即使赞成中国古代秦朝以后就存在君主专制的学者,也不得不承认宦官专权,丞相专权,外戚专权等皇权旁落的现象存在,当然他们会说这正是皇权专制制度的副产品,恰恰证实了君主专制的弊端.而现实是这些专权存在的时候,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之为君主专制,因为那时的君主根本就没法管理政治,有的昏庸无才者也不愿意管理政治,何来君主专制?再加上前面所述,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很难就得出结论说中国古代自秦之后就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有的,但是皇权专制,恐怕未必如此,许多问题用君主专制难以说明.在古代,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往往被看成一对孪生兄弟,而实际上,是否如此,需要再做思考.“中央集权”作为政权组织方式的一种,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认同.它在几千年的时间内,战胜了具有广泛基础的“地方分权制”,其间的许多利弊得失颇为值得深思.中央集权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一直处于不断加强的状态中央集权在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秦朝开始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这样,皇帝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汉武帝时,推行"推恩令",进行削藩,削弱所有藩国的力量,从此汉朝的分封制度名存实亡;盐铁官营,使中央能对当时的稀缺战略性资源进行直接管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皇家唯一尊崇的思想.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上的措施有:中央政府组织形式为三省六部制.三省,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草拟政令、审核政令和执行政令;六部是吏部、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管理官吏考核任免、户籍财政、礼仪科举、军政、刑法、工程营造等事务.北宋为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再度出现,在权、兵、钱、法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设左右丞相和多名参知政事分化宰相大权独揽的形式,军事上设枢密院代表皇帝单独掌管军事;民政上设三司掌管财政.这三个机构都向地方派出专门的监察官垂直管理数州、府的相关政务.元朝在宋朝的基础上将地方负责政务、民政、军事、办案的职能合并为一个机构办理,名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它是后来我国地方省份制划分的基础.一省的主官由中央任命、派出.明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罢丞相,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后期设内阁协助皇帝管理).又设厂、卫特务机构刺探官员隐私、社会动向.清雍正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内阁形同虚设.我国历史上中央集权的必然性中央集权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史上能够生根发芽是有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第一,我国地域面积很广阔,是灾害多发国,又是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分散式的的经济不利于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的提高.中央集权的建立,能够凝聚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大工程建设抵御自然灾害以及灾后重建.它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众多割据存在的,朝代更替频繁的国家,致使社会总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可谓人祸不断.这样的一个不安定的社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老百姓民不聊生.中央集权的建立,顺应了民生,保障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第二,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百多个民族,都认可自黄帝以来的帝王世袭,都将自身与传统华夏民族的血缘相联系,都把“封建宗法制”和“儒家学说”奉为治国圭臬.在同根同源的文化感召力作用下,形成了历代政治权术的相似性.中央集权的建立、发展不是偶然的.第三,我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是最高政权掌握者,是权力的独夫.长期、稳固的掌握这种权力一直是他们的首要政治目标.中央集权,或者说以君主专制为表现形式的中央集权恰恰保持社稷长久、国祚绵长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其家族、阶级利益的最好方式.所以无论哪个朝代,君主无不注意中央集权的应用,区别只在于中央集权的方式、内容.第四,地方的割据是直接威胁到中央集权,威胁到皇帝利益的.因此,君主尤其是刚刚开国之初的君主都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唐朝安史之乱后,肃宗、宪宗着力恢复三省、消除地方军镇;宋太祖鉴于唐朝中后期的割据局面,“杯酒释兵权”,收回军权,将全国兵力的70%放置在京畿地区,由皇帝统帅.历代中央政府加强集权时机的相似性首先,在各个朝代开国之初,大都吸取前朝覆灭的教训,积极制定有效的政策完善制度.汉代武帝以后几朝不断削夺方国财政、军事权力;北宋吸取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的历史教训,采取强干弱枝的措施,将地方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剪除了军阀割据.在各个朝代发生地方封国、镇守势力过大时采取的措施也是非常相似的.在政治上分化地方割据势力、打击带头对抗中央的出头鸟;在人事上,派出中央官员代为管理民政;在财政上,上收征税、铸币等权力;在军事上“灭其封国,毁其宗庙”.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行动,往往出新帝刚立、权威不稳的时候.皇帝以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为外衣,暗行个人专制的方式,来抑制地方上、身边的各种敌对势力和派系.明代万历后期至崇祯朝的许多新政,清代康雍乾三朝中央机构的变化,都可以看出皇帝个人意志对中央集权形式的影响.中央集权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央集权的建立,使得政令从上而下统一有效,能够使经济在统一的政策下稳定的发展,使人们安定社会稳定,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等,使得经济得到流通比较广泛,促进了物品的流通,加快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得到广泛交流,能够互相学习好的生产经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我国是灾害多发国,地域面积广阔,分散型经济居主要地位.中央集权的建立,在行政上使得国家更加紧密,这样就能够集中国家内的物力、财力、人力,进行大规模建设,大规模生产,共同抵御各种灾害的到来.中央集权的建立,军权收归了中央,这样就使得军事力量能够在国内不断加强.这对于稳定国内环境,镇压叛乱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外来的入侵也因为军事力量的聚集,从而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另一方面,强大的军事力量还便于开拓周围的疆土,增加版图,进一步扩大统治范围内的人口.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发展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中央集权的高度加强必然使地方丧失自由度和主动性,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本地方的经济,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官员的生、转、迁、调也不利于长期经济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得中央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识制定苛捐杂税,可以随时增加劳役,地方没有力量反抗.这样也使得官员有了贪腐的可能和机会,最底层的民众只能逆来顺受,苟延残喘.长期压榨使得土地兼并现象突出,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农民只有杀官造反一条路.这在古代社会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最高权力的交接通常不平稳.首先,皇帝虽然是世袭的,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是必然出现的.因此,前后两个统治群体的权力、利益的交接通常会伴有政治动荡,甚至毁家灭国,危及社稷.以皇帝个人专制为表现形式的中央集权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皇帝个人不可能总揽政事,必然要通过一小部分人控制庞大的国家机器.这些围绕在皇帝身边的人,欺下瞒上,贪污腐败,极力扩充势力范围,他们是封建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历史上无数次党争、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权臣压主的历史就是明证.当一部分人的权力过大,有碍皇权的行使时,皇帝又会利用另一部分人的势力捣毁之.这就埋下了新的既得利益集团.所以,中央集权在我国古代是不可能长期稳定运行的.从秦朝的焚书坑儒,到隋唐的科举考试,明朝的八股取试,清朝的文字狱,中央集权一步步加强思想的控制,使得为官当政者都是封建社会培养出的木偶.呆板、腐化、千人一面,思想僵化,没有创新,社会、文化的发展受到抑制.中央集权在历史风雨的洗礼中,其所暴露的问题和缺陷需要深刻认识和有效的控制,其所展示的巨大作用要继承和发挥.继往开来,我们要以史为鉴,以史为镜,要古为今用,趋利弊害,要推陈出新.历史是对立统一、辨证和谐的,对于中央集权也要有扬有弃,与时俱进.
2023-07-12 04:36:461

相见时难别易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什么意思?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表现了有情人那种难分难舍的心情。
2023-07-12 04:36:291

韩非子是谁?

高兴!
2023-07-12 04:36:2112

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谁的主张对当时影响最大?谁的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当时影响最大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2023-07-12 04:36:131

百家争鸣是指哪些学派?分别都是哪些?

1、儒家儒家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2、墨家墨家创始人墨翟,战国初期宋国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正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墨子创立严密的组织,墨者团体的领导者成为巨子,墨者行动必须遵守巨子的指挥。墨家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征用,战国后期逐步不受重视。3、法家韩非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德约束)。主张君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法术势)。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4、兵家《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一部军事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就出自这本书。今天此书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很多西方的军事学校都把它列为教材。战国时期,孙武的后代孙膑继承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他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这与的形势相适应。他主张:“事备而后动”,写成了《孙膑兵法》。他们当时被称为兵家。5、道家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争鸣
2023-07-12 04:35:531

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翻译诸儿竞走取之 走: 取之信然 信然:诸儿竞走取之 之: 人问之,答曰 之: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023-07-12 04:35:533

“东风无力百花残”出自何处?

名诗名句!
2023-07-12 04:35:5313

《王不取道旁李》翻译刘义

王戎不取道旁李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 王戎,字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安丰侯.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多子折枝〕结的果实很多,把树枝压弯了.诸儿竞走〔竞走:争着跑去).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取之信然:取来一尝,果然是那样). 王戎,竹林七贤之一,小的时候和小朋友走在路边,看见路边一棵李子树果实累累,小朋友们都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别人问他为何不摘,他说:树在路边,还那么多果子,必然是苦李子.大家摘李子一尝,果然是苦的
2023-07-12 04:3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