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投在线
-
1. 【陌上桑考题及答案】
29、陌上桑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峭头()②踟蹰()③骊驹()④上襦()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罗敷善蚕桑()②但坐观罗敷()③脱帽著峭头()④皆言夫婿殊()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①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②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4.按原文默写填空.罗敷前致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乐府本是_______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职责之一是_______.汉代人把乐府机关收集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_______,后人称这些诗为“乐府”或“乐府诗”.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8图.(-)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6.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日出东南隅()②照我秦氏楼()③秦氏有好女()④但坐观罗敷()7.诗中“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在人称上有什么变化?8.在“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冲,哪一词语表明了罗敷农家女子最本质的特点?9.作者在叙述“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观罗敷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描写?目的是什么?10.阅读选文后,请简要地概述罗敷这一人物形象.(二)长歌行《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朝露待日晞()②百川到东海()③焜黄华叶衰()④老大徒伤悲()12.“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说明了什么?比喻什么?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含义是什么?14.读了此诗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三)陶侃惜分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选,恐不堪事,故自劳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故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远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人问其故()②吾方致力中原()③恐不堪事()④是自弃也()1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放自劳耳.②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17、故事中,陶侃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18.从陶侃所做的事,陶侃所说的话中,我们领悟的一个道理是29、陌上桑一、1. (1)qiao4 (2)li2 (3)ru2 2.①善于②因为③戴④出色,与众不同 3.①对偶②设问上略 5、汉 搜集民间俗曲和歌辞“歌诗” 二、(一)6.①方位角落②我们③美丽④只 7、第一人称变第三人称.8.“善” 9.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罗敦的美.10.她是一位外表美丽,热爱劳动的典型的农家女子.(二)11.①早晨②河流③同“花”④白白地,只 12.说明了江河东流不再回归;比喻时间一去不再复返.13.说明青春不再来,人们只有趁青春年华做出业绩,否则,年老无成,只会悲伤.1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15.①原因②正③能,担当④这 16.①我正要努力恢复中原,过分安闲惯了,将来恐怕不能担当重大的任务,所以自己才劳动劳动.②活着对国家没有贡献,死了不能留名后世,这是自己糟蹋自己啊!17.陶侃胸怀大志,时刻不忘国家统一大业,珍惜时间,做事谨慎,勤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品德.(意思对即可) 18.一个人要有大志,爱惜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所作为.。
2. 《陌上桑》全文解析
作品原文 陌上桑⑴ 日出东南隅⑵,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善)蚕桑⑶,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⑷,桂枝为笼钩⑸。头上倭堕髻⑹,耳中明月珠。
缃绮⑺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⑼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⑻。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⑽观罗敷。 使君⑾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⑿?“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⒀罗敷:“宁可共载不⒁?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⒂。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⒃,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⒄,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⒅公府步,冉冉⒆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释 ⑴陌上桑:陌:田间的路。桑:桑林。
⑵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
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⑶喜蚕桑:喜欢采桑。
喜,有的本子作“善”(善于、擅长)。 ⑷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
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⑸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⑹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字。
⑺缃绮:有花纹的浅黄色的丝织品。 ⑻帩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⑼少年:古义(10-20岁)男 ⑽但:只是。坐:因为,由于。
⑾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⑿姝:美丽的女子。
⒀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⒁不:通假字,通“否”音也为“否”的音。
⒂居上头:在行列的前端。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⒃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
宝剑,荆轲刺秦王 时带的就是鹿卢剑。 ⒄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⒅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⒆冉冉:走路缓慢。
译文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
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
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他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作品鉴赏 欣赏旨要 《陌上桑》是汉乐府诗歌中的名篇,属“相合歌辞”一类。它叙述了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个好色的“使君”的故事。
“陌上桑”是大路边的桑树,这个故事正是发生在这里。女主人公——年轻貌美的秦罗敷正在路边采桑,却被轻狂的“使君”打扰,面对权贵,秦罗敷机智应对,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7623437以盛赞自己夫君才貌的方式回绝了对方的无理要求。
秦罗敷身上体现了传统女性的坚贞、睿智的品质,几千年来,成了人们心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陌上桑》之所以被看作乐府名篇还因为它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
一是这首诗有着完整的结构,首尾相接,一气呵成。二是这首诗以叙事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融为一体。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或浓墨重彩,富丽有加;或水墨轻扫,微妙传神。特别是用侧面描写烘托罗敷的美,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是通篇五言,气韵流畅,语言质朴。 结构赏析 第一段,写秦罗敷的美貌。
首先写环境美和器物之美来衬托她的美貌,然后重点写她的服饰之美。最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她的美貌,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倾慕她的美丽,激起读者的想象。
她的外表美,铺衬下文的心灵美;写劳动人民对罗敷的健康感情,与后文使君的不怀好意形成对照。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
先是使君的马徘徊不前,使君对罗敷垂涎三尺,继而上前搭话,询问姓名,打听年龄,最后提出和罗敷“共载”的要求,暴露了使君肮脏的灵魂。写使君的语言行为步步。
3. 《陌上桑》文章解析
全诗共分三段。首四句“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是以说书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日出东南隅”,就是“日出东南方 ”。也有人说“东南”是偏义复词,那就是“东方”,太阳从东方出来了。“照我秦氏楼”的 “我”字,因为说书人经常在说故事,他这个“我”字就是“我们”。我们是非常喜欢罗敷的,是站在她的一边的,所以她是我们的人,太阳是照在我们的秦氏的楼上。“秦氏有好女”是说秦家有一个美丽的女子,“自名为罗敷”,“自名”有两种解释:一是说本名为罗敷,另一说是指她自称为罗敷。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正确呢?在汉代,一些美丽的女子都喜欢用罗敷这个名字。这在当时是很时髦的。为什么当时女子爱叫罗敷呢?我国古代在陕西的华州附近有一个驿站,叫做敷水驿。华州位于长安附近,这个敷水驿,就是华水驿。“敷”和“华”在现在是两个音,在古代却是同音的。我国古代语音中有一个喉唇可以对转的特点。“华”这个字声母是h ,属喉音,“敷”的声母是p,属唇音,这两个字可以对转,“华”就是“敷”,“敷”就是“华”。因此罗敷就是罗华,罗华比罗敷要好听一些。“罗”和“丽”,是一声之转,同样属于“l”的声母,因此“罗敷”就是“丽华”。这个名字要比“罗敷”好听多了。正因为她很美丽,所以才自称为丽华。
接下来的八句是正面铺叙的描写,但写的是器物的精致和服饰的华美,而的精致华美,正是为了衬托出使用穿着者的艳丽动人。“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这两句介绍的是罗敷的身份和她的活动。罗敷是个贵族妇女,以采桑为消遣。“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是讲罗敷的采桑工具很讲究。她用青丝做成系在桑笼上的绳子,拿桂枝做成桑笼的把子。这桂枝不是现在的桂花树。现在的桂花,古称木犀。古代讲的桂树,根、茎、叶都香。古人以身上佩戴草来表示自己心地的高洁。这里是说罗敷很高雅,因此她用的桑笼都 要用桂枝来做。“桂枝为笼钩”的桂,就是肉桂,是樟科植物的香木,它的叶、枝、根都很香。它的皮还可以作烹调的佐料,称桂皮。罗敷拿的桑笼就是用肉桂做的篮把。这两句从侧面描写了罗敷本身品格的高洁。“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刀拿的东西,用的东西都很高雅,而且是盛妆打扮。头上梳了个“堕马髻”,这是东汉时期女子梳的一种时髦发式。髻是实心的,鬟是空心的;已婚的女子梳成髻,未成年的女子梳成鬟。“耳中明月珠”,是指耳朵上戴的是以明月珠做成的耳环。“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缃”为杏黄色,杏黄色的绸缎做下面的裙子;紫颜色的绸缎做上面的短衣。这里是说罗敷的服饰打扮,用鲜艳的对比,衬托出她的美丽。
4.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陌上桑这篇古文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5.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陌上桑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小题1:(2分)隅:方位,角落; 坐:因; 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 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小题1:(2分)环境、器物、服饰、众人反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小题1:(2分)行者、少年、耕者和锄者都是被罗敷的美深深吸引,只是去欣赏和倾慕,“发乎情,至乎礼”;使君对罗敷的美是想霸占,有失礼仪,令人生厌。
小题1:(3分)罗敷是一个勤劳美丽,聪明机智,不慕权势,坚贞不屈,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劳动女子形象,这些性格让人难忘,称颂。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诗词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描写人物的常用手法,学会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原文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小题1:从外表到内心来评价一个人,理由只要合理即可。
6. 陌上桑原文及解释
《汉乐府集》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译文】 太阳高挂在东南角,照到了我秦氏的楼房。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家里人起名叫罗敷。罗敷擅长养蚕和采桑,采桑来到了城南。用黑色丝绳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上挂着明月珠。杏黄的绫罗做下裙,紫色的绫罗制短袄。当路上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摩髭须。当少年看到了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发巾。使耕田的忘了犁耙,使锄地的忘了锄头。耕锄者归来相互抱怨耽误了劳作,只是因为仔细看罗敷(的美貌)。太守从南方骑着马走了过来,五匹马拉的车徘徊不前。太守派个小吏前往,请问是谁家的女子?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请问罗敷今年几岁?二十还不足,十五却有余。太守请问罗敷:“能(与我)同车共载吗?”罗敷上前对太守说:“太守怎么这么傻!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罗敷有自己的丈夫。东方出现了一千多车骑,我的夫婿就在最前头。用什麽来辨识我的丈夫,那白马后面跟着黑色的小马。马尾上系著黑色的丝带,马头上罩著黄金络。腰中佩著鹿卢剑,可值千万余。我丈夫十五岁做了府中的小吏,二十岁在朝为大夫。三十岁官拜侍中郎,四十岁做了一城的太守。他有洁白的皮肤,脸上略长一些髭须。从从容容地迈著方步,在府衙里慢慢走踱着。在座有几千人,都说我的丈夫才貌出众啊!”
7. 汉乐府《陌上桑》全文的翻译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秦氏的楼台。秦家有个美丽的女孩,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种桑,常常到城南角采桑叶,篮子上系着青丝带,提柄是用桂枝做成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上佩着明月珠;下身穿着浅黄色丝裙,上身穿着紫色的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抚摩胡子(注视她)。年少的人看见罗敷,摘下帽子只戴纱巾。耕地的人看见罗敷,忘记了把住犁耕地,锄地的人看见罗敷,忘记了握着锄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罗敷的美貌。
太守从南边来了,五匹马拉的车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前往打听,询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她是秦家的女孩,自家取名叫罗敷。” “罗敷今年几岁了?” “二十还不到,十五已出头。”太守问罗敷:“能与我同车共载吗?”罗敷走上前来对太守说:“你是多么的愚蠢!你有你自己的妻子,我有我自己的丈夫。”
“(我丈夫)在东方做官,跟随的人马众多,他就走在最前头。凭什么来识别我丈夫呢?(请看):他跨着一匹大白马,后面跟随着小黑马。大白马尾巴上系着青丝绦,嘴上罩着黄澄澄的金饰马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名贵可值千千万。十五岁时他就做了太守府的小官,二十岁时做了朝廷中的大夫,三十岁时做了侍中郎,四十岁时做了管理一城的长官。我丈夫长得皮肤洁白,须发疏密得体;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聚会时)座上众人都说我丈夫不一般。”
感谢采纳,加油!
但坐观罗敷的坐是什么意思?
因为联系上下文,因为光顾着看罗敷忘了干农活儿了2023-07-11 21:25:463
但坐观罗敷的坐是什么意思 但坐观罗敷的坐的解释
1、“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坐”的意思:因为,由于。“坐”在古代可用为介词,表示原因。“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意思: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2、出处:《陌上桑》3、部分原文: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2023-07-11 21:26:051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的坐是什么意思?
是: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意思是:回来后痘互相埋怨,只是因为观看罗敷(的美貌)。坐:因为的意思2023-07-11 21:26:162
但坐观罗敷的坐是什么意思?
这应结合上下文看“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什么意思呢?就是回去之后互相埋怨,只是坐下来观看罗敷。这里的“但”就是“只是”的意思2023-07-11 21:26:342
满坐寂然和来归相怨怨,但坐观罗敷中坐的意思
第一个应是“在座的”“座位”第二个是“因为”的意思“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也是“因为”的意思。2023-07-11 21:26:443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是什么意思
坐”据说在教材中正解是“因为”,引据的是“但坐观罗敷”里的“坐”是因为的意思。也有学者考证应是“特别”的意思。2023-07-11 21:26:545
这些诗句中'坐'是什么意思?
,从5865962023-07-11 21:27:395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坐”的意思是什么???
"因为"2023-07-11 21:27:532
但坐观罗敷通假字是哪个
通假字是不是但是但,通假元旦的旦。要么就是坐下的坐,通假做事的做2023-07-11 21:28:003
但坐观罗敷的坐是通假字吗?通神马?急!
不是,坐的意思是因为2023-07-11 21:28:071
“但坐观罗敷”是什么意思?
这个要结合上下文回答原文是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来归相怒怨很好翻译 就是“回来之后互相埋怨”埋怨什么呢?“但坐观罗敷”可以看出“但”在这里是“只是”的意思“坐”是“因为”译为 只因为观看罗敷2023-07-11 21:28:294
但坐观罗敷的坐为何意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翻译译: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After blaming each other back angry, because looked at Luo Fu.P.s.陌上桑 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2023-07-11 21:28:441
陌上桑翻译
作品原文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作品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喜欢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2023-07-11 21:28:533
文言文表达quot坐quot
1. ";坐";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坐 立卧站 坐 zuò (会意。 《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 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sit] 像二人对坐土形。 ——林义光《文源》 坐而迁之。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 退而坐,取屦。——《礼记·玉藻》 受立、授立,不坐。 ——《礼记·少仪》 武坐致右宪王。 ——《礼记·乐记》。 疏:“坐,跪也。” 坐行而入。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 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 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 侯生坐上坐。 ——《史记·魏公子列传》 坐以待旦。 ——《书·太早上》 坐如尸。——《礼记·玉藻》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纪》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战国策·魏策》 席不正不坐。 ——《论语·乡党》 坐语未讫。——《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现代在椅、凳出现后,凡将臀部置于椅、凳以支持身体的重量者皆为坐 [sit] 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 ——孟浩然《舟中晓望》 又如:坐地(坐下;坐着;坐在地上);坐堂(坐在堂上);坐上客(原指在坐宾客。后称受人礼遇为坐上客);坐啸(闲坐吟啸,无所事事);坐拜(跪拜);坐右(曲右足而坐);坐列(排列而坐。 形容无斗志;坐在店铺内);坐思(坐着思念);坐起(安坐或起立;起身而坐);坐静(静坐修持);坐饮(入座宴饮);坐催(坐等催取) 引申为就坐,就任,包含“主持”、“掌管”的意思 [be seated] 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 ——《左传》 就打止灵霄宝殿,教他龙床坐不成。 ——《西游记》 又如:坐膺(荣膺;受封);坐办(清制,非常设机构中负责日常事务者);坐馆(任塾师或幕客) 定罪,由…而获罪 [be punished] 使与邾大夫坐。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注:“讼曲直也。” 坐,罪也。 ——《苍颉篇》 遣郭威招诱白承福入居太原城中,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不留一个。——《新编五代史平话》 又如:妄坐(受冤枉而误判其罪);坐大辟(判为死刑);坐假(因受诬而获罪);反坐;连坐;坐法(犯法获罪);坐死(坐罪而被处死) 广汉虽坐法诛。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广汉竟坐要斩。 禹坐要斩。 因…犯罪,触犯法律 [mit a crime] 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居留,停留 [stay] 坐,止也。 从土,从畱省。会意。 土所止也。此与留同意。 ——《说文》 父子坐旅中,惝恍累日,因留过岁。——清·归庄《黄孝子传》 又如:坐窝子(留在原处) 守,防守 [guard] 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 ——《左传·桓公十二年》 省外各府州县,皆有坐省家丁。——徐珂《清稗类钞》 又如:坐索(守候索取;守候催促);坐阵(守卫阵地);坐铺(守卫本铺。 谓警戒);坐夜(守夜) 枪炮发射时由力的反作用而使枪炮向后移动 [recoil]。 如:步枪的坐劲不小 建筑物由于基础不稳固而下沉 [sink]。 如:这房子向下坐了 置放。放在或摆在指定的位置上 [put]。 如:坐一壶水;坐垫(安放在椅子、凳子上的垫子);坐钟(放在桌案上的时钟);把壶坐上 乘,搭 [机、船、车等] [travel by]。 如:我走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路坐撬,走远路坐飞机、坐火车;坐马(供骑坐的马) 坐 zuò 坐儿,坐位。 后来写作“座” [seat] 坐中数千人。 ——《乐府诗集·陌上桑》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史记·项羽本纪》 置之坐上。 设一虚坐。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满坐宾客。——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满坐寂然。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满坐儿;这个剧场有五千个坐儿;坐上(座席上);坐上客(座席上的宾客) 一次连续坐着的时间 [sitting]。如:一坐就读了一本书 坐 zuò 因为;由于 [because] 停车坐爱枫林晚。 ——杜牧《山行》 但坐观罗敷。——《乐府诗集·陌上桑》 坐谪兴国州判官。 ——《明史》 又如:坐此解职;坐是(因是之故,因此);坐怀(因念,因而想到) 坐班 zuòbān [work in one"s office during office time]∶上班时间按规定在单位工作 你怎么也跟那些大研究员一样,不来坐班了? [be on duty]∶值班 夏小云一面收拾桌子上的地图和情报,一面向凌雪春说:“喝了粥,一定得睡。 我坐班” 坐标 zuòbiāo [coordinate] 用来确定直线上一点、空间一点、给定平面或曲面上一点位置的有次序的一组数 直角坐标 坐标空间 zuòbiāo kōngjiān [coordinate space] 通常意义下三维几何空间的名称,以区别于各种符号相空间 坐标轴 zuòbiāozhóu [coordinate axis]∶用来定义一个坐标系的一组直线或一组曲线;位于坐标轴上的点的位置由一个坐标值所唯一确定,而其他的坐标轴上的点的位置由一个坐标值所唯一确定,而其他的坐标在此轴上的值是零 [axis of coordinates] 平面解析几何中用作参考线的两条相交直线 有一公共点的三条直线,为三维解析几何中三个参考坐标平面的交线 坐不垂堂 zuòbùchuítáng [sit without approaching the stair 。 2. “坐”用古文怎么表示 古文中也用坐。 坐的基本解释: 1、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 例如:席地而坐。 2、乘,搭 例如:坐船。 3、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 例如:“楚人坐其北门。译为楚人坚守在南门。 4、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 例如:坐北朝南。 5、把锅、壶等放在火上。 6、物体向后施压力。 7、介词,因,由于,为着 例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定罪 例如:连坐。 9、瓜果等植物结实 例如:坐瓜。 10、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例如:《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晋人使与邾大夫坐。译为晋人让他和邾大夫在公堂上对峙。 扩展资料 古人通常采用正坐。即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也就是现在日本人的坐姿。这种坐姿初学之时不宜久坐,才不致坐伤筋骨。而至祭祀宴请时,正坐姿势稍有变化,暨臀部离开脚踝,上身挺直,以示庄重。 正坐虽然早已被历史所取代,然其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气质仍然是有一定意义的。正坐讲究的是心性内涵以及通过坐姿达到一种修身养性,修炼自身气质,内外调合,和气护身,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坐 3. 请问文言文中";乃";的问题 ⑴于是,就。 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 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⑤良乃入,具告沛公。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⑵才,这才。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 (乃:然后才。)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⑶却。 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③今君乃亡赵走燕。 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来是。 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⑤诸葛亮真乃神人。 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⑨是乃仁术也。 ⑸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⑹他的。例:是芋视乃妇也。 ⑺乃至,甚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乃:一说竟然。) ⑻可是。 例: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⑼而,又。 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⑽这样。 例:夫我乃行之。 ⑾你,你的。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 求古文翻译";自京师乘风雪,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阴谷和阳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时齐国所筑的长城。最高处是日观峰,在长城以南十五里处。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十二月,自京都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的西北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个月的二十八日,我与泰安府知府朱子颍从南面山脚下开始登山。山道长四十五里,都是用石头砌成的台阶,一共有七千多级。泰山的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环绕泰安城下,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我开始顺着这条山谷进去。不到一半路,越过中岭,又顺着西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都是顺着东谷进去,道中有天门。东谷,古人叫它天门溪水,我这次没有到。现在所经过的从中岭到山顶中那些像门坎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上的人都称它们为天门。山道上迷漫着雾气,非常光滑,那些台阶几乎不能攀登。等到达山顶,看到青翠的山峰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宛如一幅画,半山上停留着云雾,就像飘带一样。 二十九日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和朱子颍一起坐在日观亭上等候日出。这时大风刮起积雪扑打着脸面,亭子以东从脚下起,都被云雾弥漫,渐渐地看到云雾中数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那是山呀。这时天边的云像一条条线似的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霎时间变得五彩缤纷。太阳出来了,像丹砂一样赤红,下边有摇动着的红光承接,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呀。回过头来再看日观峰以西的那些山峰,有的受到日光照射,有的没有被照射到,或红或白,错杂相间,一个个都弯腰曲背,好像在向日观峰鞠躬致敬。 日观亭西边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边。这一天,返回的路上观看了道路两旁的石刻。自从唐高宗以来,那些远古的石刻大都模糊不清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在路旁的,都来不及前往。 泰山多石头,少土。石头都是苍黑色,多是平方的,很少是圆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生长在石缝里,树顶都是平的。到处是冰雪,没有山泉瀑布,没有鸟兽的声音和足迹。到日观峰几十里内没有树,而雪深得与人的膝盖相齐。 5. 怎么用文言文表达心中苦闷 黄昏,马路,公交车。 人,男人,两个男人,一老一少,对视着。 沉默,良久的沉默。 仿佛泥塑木雕的两人,对峙着,那夕阳却越发斜了。 “你站起来,我要坐。”老者最终打破沉默。 “我不让!”干脆利落,一字一顿,没有半点迟疑。 老者的身体仿佛被这三个字震动了。 老者沉吟少顷,缓缓道:“那要如何,你才肯让?” “如何都不让!”依然干脆利落,不带一丝犹豫。 老者的脸色已变了,道:“你可知道,从未有一人敢不给老夫让座。” “不知道!” 老者盯着眼前的这个人,他非常年轻,但是他的眼睛,任何人看了都不会忘记,那是夜一样的宁静,海一般的深邃。 他知道眼前的少年决非常人,但他也知道,不给他让座的人,他是绝不会放过的。 周围还是那么寂静,死一样的寂静。 夕阳已渐渐要落下去了,他看了看远处的夕阳,觉得说不出的恐惧。 他苦笑道:“你今日是一定不肯给老夫让座?” “一定!” “若我非要坐呢?” “你大可试试!” 沉默,死一样的沉默。 突然,气流涌动,老者已出手!只听啪啪啪啪,四掌已全部打在了那少年的脸上!没人看得到这四掌是如何发出的,因为这四掌实在是太快了,快的难以置信,快的令人毛骨悚然。恐怕这天下也无第二人可发出如此之快的掌法。 那少年似乎并没有躲闪,也没有招架。依旧在那里静静的坐着。 片刻过后,少年起身向车门走去。 这一仗,他胜了,胜得彻彻底底。老者脸上掠过一丝得意。 少年背对着他,头也不回的说道:“你以为你真的胜过我了么?” 老者的身子微微一震,脚步已顿。 “很明显,我已经马上要坐下了。” “不错。” “那我岂非已胜过了你。” “只可惜你算漏了一点。” 老者忽然看着那少年,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但已经晚了。 这时,老者的身子已经倒了下去,重重的倒了下去。双眼死死的盯着车门,败的不甘心。。 那少年头也不回的看着眼前校门口整齐的排列着挖掘机,只微微一笑,道:“蓝~~翔~。. 话音未落老者已停止了呼吸,永远的停止了,2023-07-11 21:29:221
但坐观罗敷 的但是什么意思
只是因为观看罗敷2023-07-11 21:29:323
陌上桑中“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意思是什么?急
急???格是尿急??、呵呵呵呵呵!!!!!!!!!!!!!2023-07-11 21:29:426
但坐观罗敷中的观能不能改成换为什么?
“坐”在文言文字典中的释义很多。增长率“坐”是因为的意思。杜甫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里的“坐”也是这个意思。应该是比较准确的了。2023-07-11 21:30:061
脱帽著帩头的著字是什么意思?但坐观罗敷的但是什么意思?
〔脱帽著帩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但):只是。 (但坐观罗敷):只是因为观看罗敷2023-07-11 21:30:132
选出下列加粗词语 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 ] 但 坐 观罗敷A.座位B.因为,由于C.蹲下D.等待
B2023-07-11 21:30:201
《陌上桑》这首诗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陌是田地的意思,陌上桑指的是田中的采桑女.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全诗共分三解.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 这首诗比喻的是罗敷面对使君勇敢、敢于斗争,洁身自好的精神.2023-07-11 21:30:271
《陌上桑》的赏析内容是什么?
写回答粽粽有料2018-04-03TA获得超过1万个赞关注成为第244位粉丝分析了罗敷的形象,是一个善劳动、热爱劳动的女青年。就使君和罗敷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罗敷敢于反抗权势的无畏精神,揭示《陌上桑》的主题及写作特色。一、全诗共分三解:1、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2、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3、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二、总结:1、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一般来说,人们认识一个人,总是先识其外貌,然后再洞达其心灵。《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2、罗敷刚出现,还只是笼统地给人一个“好女”的印象,随着叙述的展开,通过她服饰的美丽和路人见到他以后无不倾倒的种种表现,“好女”的形象在读者眼前逐渐变得具体和彰明。第二、三段,诗人的笔墨从摹写容貌转为表现性情,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3、当然这只是大致的概括,事实上,作品在这方面也不乏灵活的安排。如第一解虽然主要写容貌,“罗敷喜蚕桑”则又表现出她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第二、三解虽然主要揭示她内心情感,但第二解使君立马踟蹰不前,分明又暗中映显出罗敷美貌丽态的魅力,第三解罗敷夸扬丈夫姿容,与一解总述罗敷美好“遥对”(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不正可以见到罗敷本人的倩影吗?诗人笔下的罗敷品貌俱美,从而赋予这一艺术形象更高的审美价值。三、写作手法:1、《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如第一解写罗敷之美,不用《硕人》直接形容具体对象容貌的常套,而是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鲜艳夺目,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2、除了从侧面摹写形象外,本篇还善于从侧面表达意图,这主要是指第三解罗敷夸夫的内容。对这段内容,人们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诗中“夫婿”是罗敷实指其夫,另一种意见是罗敷虚设一夫,更有人断定这一段是诗中的糟粕。“夫婿”究竟是实指还是虚设,这是弄不明白的问题,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应该弄清楚:罗敷当时为何要讲这番话?意图何在?她集中夸赞自己丈夫的尊贵和美好,这显然是有明显的针对性。3、幽默风趣是《陌上桑》明显的风格特点。如写旁观者见到罗敷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种种神态,十分好笑,而又无不是乡民的真趣流露。又如罗敷讲自己的年龄,“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口齿伶俐,而又暗带调皮,“颇”字尤见口角语态之妙编辑于 2018-04-03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有帮助,为TA点赞无帮助,看其他答案国学经典古诗大全是个什么样的人值得一看的国学经典相关信息推荐国学经典古诗大全?立即下载拼多多APP,迅速了解国学经典古诗大全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lp.pinduoduo.com广告赶快打开yy,想看什么随便搜,全部免费!根据文中提到的陌上桑为您推荐晚上睡不着,就来yy直播,全部免费看,一次看个够!web.yy.com广告更多专家《陌上桑》的赏析内容是什么?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马上提问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garlic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188****8493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AKA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唐诗-京东大牌汇聚,质量保证,好评点满,点进来选购唐诗-京东价格真实,经久耐用,专业质造,功能更全,一站式服务更贴心!「京东」品类全,折扣狠,送货快,省事又省心,享受愉快购物就在「JD.com」!广告2021-10-27赏析《陌上桑》1播放《陌上桑》 汉乐府赏析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2赞·12,819浏览2020-08-14《陌上桑》全文解析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4赞·3,742浏览《陌上桑》的赏析内容是什么? — 找答案,就来「问一问」4458位专家解答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陌上桑》(写秦罗敷的那个) 鉴赏《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这首诗第一段,写秦罗敷的美貌;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坚贞,又聪明的采桑女子形象,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同时也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全诗情节逼真、语言华丽、形象生动,虽经文人修饰加工,仍体现出浓烈的民间歌谣风味。 扩展资料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 对于此篇的作意,《乐府诗集》引崔豹《古今注》说:“《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而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以为:“案其歌辞,称罗敷采桑陌上,为使君所邀,罗敷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这首乐府诗,从所使用的词语看,应该是在民歌基础上,由文人加工而成。2赞·2,599浏览2020-02-03《陌上桑》诗词鉴赏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陌上桑》故事很简单,语言也相当浅近,但有个关键的问题却不容易解释:诗中的秦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照诗歌开场的交代是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是华贵无比;按照最后一段罗敷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是这样看的:“末段为罗敷答词当作海蜃楼观,不可泥定看杀!以二十尚不足之罗敷,而自去其夫已四十,知必无是事也。作者之意,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自然听得扫兴,列不必严词拒绝。”以后有人作了进一步的申发,认为罗敷是一位劳动妇女,诗中关于她的衣饰的描写,纯出于夸张;最后一段,则是罗敷的计谋,以此来吓退对方。这已经成为通行的观点。但这些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的推测之辞,诗歌本身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根据。以二十不足之女子嫁年已四十之丈夫,即在今日亦不足为奇,何以“必无是事”?况且文学本是虚构的产物,又何必“泥定看杀”其断然不可?至于 后一种引申之说,看来似乎天衣无缝,其实仍是矛盾重重:既然作者可以夸张地描写罗敷的衣饰,而不认为这破坏了她的身分,为什么就不可以给她安排一个做官的丈夫?这是用不同的标准衡量同样的情况,而曲成已说。其实《陌上桑》并不是一篇孤立的作品,以上的问题,要从产生这一作品的深远的文化背景来解释。 我们先从诗题《陌上桑》所设定的故事场所说起。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分工。“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采桑养蚕。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蔽,所以在男女之大防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好的幽会场所。在这里,谁知道发生过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这在《诗以》中已经很普遍。《汾沮洳》是写一个女子在采桑时爱上了一个男子:“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桑中》是写男女的幽会:“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乎上官,送我乎淇上矣!”可以说,在《诗以》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或者说,已经有了一个文学的“桑林”。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自由自在的男女情爱遭到了否定。上述诗篇,也被儒家的经师解释为讥刺“淫奔”的作品。于是,在文学的“桑林”中,开始产生完全不同的故事。最有名的,便是秋胡戏妻故事。西汉刘向《列女传》记载:鲁国人秋胡,娶妻五日,离家游宦,身致高位,五年2023-07-11 21:30:482
《陌上桑》(写秦罗敷的那个) 鉴赏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陌上桑》故事很简单,语言也相当浅近,但有个关键的问题却不容易解释:诗中的秦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照诗歌开场的交代是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是华贵无比;按照最后一段罗敷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是这样看的:“末段为罗敷答词当作海蜃楼观,不可泥定看杀!以二十尚不足之罗敷,而自去其夫已四十,知必无是事也。作者之意,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自然听得扫兴,列不必严词拒绝。”以后有人作了进一步的申发,认为罗敷是一位劳动妇女,诗中关于她的衣饰的描写,纯出于夸张;最后一段,则是罗敷的计谋,以此来吓退对方。这已经成为通行的观点。但这些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的推测之辞,诗歌本身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根据。以二十不足之女子嫁年已四十之丈夫,即在今日亦不足为奇,何以“必无是事”?况且文学本是虚构的产物,又何必“泥定看杀”其断然不可?至于 后一种引申之说,看来似乎天衣无缝,其实仍是矛盾重重:既然作者可以夸张地描写罗敷的衣饰,而不认为这破坏了她的身分,为什么就不可以给她安排一个做官的丈夫?这是用不同的标准衡量同样的情况,而曲成已说。其实《陌上桑》并不是一篇孤立的作品,以上的问题,要从产生这一作品的深远的文化背景来解释。 我们先从诗题《陌上桑》所设定的故事场所说起。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分工。“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采桑养蚕。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蔽,所以在男女之大防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好的幽会场所。在这里,谁知道发生过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这在《诗以》中已经很普遍。《汾沮洳》是写一个女子在采桑时爱上了一个男子:“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桑中》是写男女的幽会:“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乎上官,送我乎淇上矣!”可以说,在《诗以》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或者说,已经有了一个文学的“桑林”。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自由自在的男女情爱遭到了否定。上述诗篇,也被儒家的经师解释为讥刺“淫奔”的作品。于是,在文学的“桑林”中,开始产生完全不同的故事。最有名的,便是秋胡戏妻故事。西汉刘向《列女传》记载:鲁国人秋胡,娶妻五日,离家游宦,身致高位,五年乃归。将至家,见一美妇人采桑于路旁,便下车调戏,说是“力桑不如逢国卿”(采桑养蚕不如遇上个做大官的),遭到采桑女的断然拒绝。回家后,与妻相见,发现原来就是那采桑女。其妻鄙夷丈夫的为人,竟投河死。乐府中有《秋胡行》一题,就是后人有感于这一传说而作。古辞佚,今存有西晋传玄之拟作,内容与《列女传》所载大体相同。可以到,“桑林”中的故事,原来大多是男女相诱相亲,而现在变成了女子拒绝子的引诱。当然,人们也可以说,秋胡是一个“坏人”,这种故事与《诗经》所歌唱的纯真爱情根本不是一回事。但不要忘记:在民间传说文学故事中,虚设一个反面角色是很容易的。关键在于,通过虚设的人物活动,作者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审美理想。这样我们能得出结论:汉代的“桑林”,已经不同于《诗经》时代的“桑林”,文学中的道德主题,开始压倒了爱情主题。我们大概可以相信已经失传《秋胡行》古辞与《列女传》所载故事并无大异。而《陌上桑》显然是这一故事或直接从《秋胡行》演化而来的。试看两个故事的基本结构:场所:大路边的桑林;主人公:一位采桑的美妇人;主要情节:路过 的大官调戏采桑女,遭到拒绝。所不同的是,在秋胡故事中,调戏者是采桑女之夫,故事最终以悲剧结束;在《陌上桑》中,采桑女另有一位做官的好丈夫,她拒绝了“使君”的调允,并以自己丈夫压倒对方,故事以喜剧结束。实际上,《陌上桑》是把《秋胡行》中的秋胡一劈为二:一个是过路的恶太守,一个是值得夸耀的好丈夫。但尽管《陌上桑》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秋胡行》的故事,却也作了重要改变,从而使诗的重心发生转移。秋胡戏妻的故事,主旨是宣扬儒家道德,采桑女即秋胡妻的形象,也完全是一个道德形象。她即使是令人感动的,恐怕也很难说怎么可爱。故事中也提到她长得很美,但作为一个结构万分,这只是导致秋胡产生不良企图的原因。而《陌上桑》中的秦罗敷,除了拒绝太过的调戏这一表现德性的情节外,作者还花了大量篇幅,描摹她的美貌,以及周围人对她的爱幕。这一部分,实际是全诗中最精彩的。这尽管同《诗经》所写男女相诱相亲之情不同,但两者具有共同的基点:即人类的普遍的爱美之心,和对理想的异性的向往,所以说,罗敷的形象,是美和情感的因素,同时代所要求的德性的因素的结合;换言之,是《诗经》的“桑林”精神与《秋胡行》的“桑林”精神的结合。也正是因为罗敷不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一个道德形象,所以作者也没有必要为她安排一个强烈的悲剧下场,而让她在轻松的喜剧气氛中变得更为可爱。由此可见,《陌上桑》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生活中具体事件的记载或改写,而是漫长的文化变迁的产物罗敷这个人物,也是综合了各种因素才形成的。她年轻、美丽、高贵、富有、幸福、坚贞、纯洁,寄托着那些民间无名作者的人生理想。也因为她是理想化的,所以她并不严格遵循现实生活的逻辑。她既是一个贵妇人,又是一个采桑女。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常常有这样的情况。那些公主、王子,实际是代表着普通民众的心愿。一定要拿后世僵化得莫名其妙的政治观念去穿凿附会,反而是荒廖混乱的。然后回到诗歌本身。这诗原来按音乐分为三解,其文字内容,也相应地分为三段。第一段着重写罗敷的美貌和人们对她的喜爱。起首四句,从大处说到小外,从虚处说到实处,是典型的民间故事式的开场白。同时,这四句也奠了全诗的气氛:明郎的阳光照耀着绚丽的楼阁,楼阁中住了一位漂亮的女子,色鲜明,光彩流溢,好像中国年画的味道。“照我秦氏楼”,既是亲切的口气,也表明诗人是站在罗敷的立场上说话,并由此把读者引入到这种关系中去。而后罗敷就正式登场了:她提着一只精美的桑篮,络绳是用青丝编成,提把是用挂树枝做就。这里器物的精致华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再看她的打扮,头上梳的是斜倚一侧、似堕非堕的“倭堕髻”(东汉时一种流行发式),耳朵上挂着晶莹闪亮、价值连城的 明月珠,上身穿一件紫红绫子短袄,下身围一条杏黄色绮罗裙。一切都是鲜艳的、明丽的、珍贵的、动人的。这好像是一个采桑的农妇,其实是一个理想中的美女。 照说,接下来应该写罗敷的身体与面目之美。但这很困难。因为诗人所要表的,是绝对的、最高的美,而这种美无法加以具体的描绘。谁能说出什么样的身材、体态、眉目、唇齿算是达到了完善无缺的程度?作者也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各具标准的审美要求。于是笔势一荡,作者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用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过路人放下了担子,伫立凝视。他好像年岁较大,性格也沉稳些,所以只是手捋着胡须,流露出赞叹的神气。那一帮小伙子便沉住气,有的脱下帽子,整理着头巾,像是在卖弄,又像是在逗引;至少赚得美人流波一转,便可得意民多时。种田的农人更糟,看得失了神,活也不干了;回家还故意找碴,摔盆砸碗。-因为看了罗敷,嫌老婆长得丑。这些都是诙谐的夸张之笔,令人读来不禁失笑,好像拿不准自己在那场合会是什么模样。其效果,一是增添了诗歌的戏剧性,使得场面、气氛都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从虚处落笔,无中生有,表达了不可描摹完美。反正,你爱怎么想像就怎么想像,罗敷总是天下最美的。这实在是绝妙之笔。观罗敷的一节,也最近于“桑林”文学的本来面目。它所表现的,是异性间的吸引,是人类爱美的天性。但它又不同于《诗经》中的作品,而是有分寸有限制的。那些观者,都只是远远地伸长了头颈看罗敷,却不敢走近搭话,更不敢有越规之举;而罗敷好像同他们并不发生关系,旁若无人。这就在男女双方之间,设下了一道无形的墙。这便是“发乎情而止乎礼义。”同时也有另一种分寸:尽管有那么多人在围观,那些小伙子几乎就在冲破防线,作者也没有让罗敷给他们来一通义正辞严的斥责。要不然,就太教人扫兴,太没有味道了。因为这诗原有双重的主题,作者都要照顾到。当然,整个第一段,是为了完成美和情感的主题,只是限制它,不让它破坏道德的主题。下面第二段,就开始转向了。“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好大气派!“使君”是太守、刺史一类官员的尊称,他们执掌一个地区的全权,汉人比之于古代的诸侯。官做得大,气派自然大,胆子跟着大。别人见了罗敷,只是远远地看着,这位使君就不甘心于此了。于是派了手下人去问:这是谁家的漂亮女子?多少年纪了?罗敷不动声色,一一作答。这都是为了充分地展开情节,使矛冲突有一个酝酿的过程。若是一上来就剑拔弩张,文学趣味就少了。顺带,又写出罗敷的年纪:十五至二十之间。中国古人认为这是女子一生中最美妙的时光。而后进入矛盾冲突的高潮。使君问道:你可愿意坐上我的车,跟我回去?罗敷的回答犹如当头一棒:“使君一何愚!”有了“一何”二字,语气十分强烈。理由是很简单:你有你的妻,我有我的夫。各安其家室,乃是礼教之大义,岂可逾越?这一节是从秋胡戏妻故事中继承来的,表现了诗歌的道德主题。而道德主题,总是在善与恶的冲突中才能表现得鲜明强烈。第三段紧接上一段的未句“罗敷自有夫”,由主人公全面铺展地夸耀丈夫。罗敷到底有没有那么一个丈夫?这问题本来很简单:诗中说有,我们只好承认有。尽管在一般读者的心理中,都不喜欢文学作品里的漂亮女子早早嫁人,那也无奈何。这问题还可从二方面来证明:其一,《陌上桑》的故事来源于秋胡戏妻故事,秋胡妻本是出嫁了的美妇人;其二,作者在这里是要彰扬忠贞的道德,总得先有丈夫才有忠贞。但第三段也并不完全是从道德主题着眼的。不然,完全可以让罗敷来一通说教。但如果真是那样,就糟糕了,这个美女马上就变得干巴巴的,教人喜欢不起来。 所以作者也是适可而止,道德大义在第二段用结末二句话点明之后,到第三段就转向一层富有喜剧色彩、诙谐的情节,使读者依然能够享受到文学的趣味。罗敷夸婿,完全是有针对性的。使君出巡,自然很有威势,于是她先夸丈夫的威势:丈夫骑 马出门,后面跟着上千人的僚属、差役;他骑一匹大白马,随人都骑黑色小马,更显得出众超群;他的剑,他的马匹,全都装饰得华贵无比。使君官做得大,她就再夸丈夫的权位:丈夫官运亨通,十五岁做小吏,二十岁就入朝作大夫,三十岁成了天子的亲随侍中郎,如今四十岁,已经做到专权一方的太守。言下之意,目前他和你使君虽然是同等官职位,将来的前程,恐怕是难以相提并论了!最后是夸丈夫的 相貌风采:丈夫皮肤洁白,长着稀稀的美髯,走起路来气度非凡,用这些来反衬使君的委琐丑陋。这么一层层下来,罗敷越说越神气,越说越得意,使君却是越听越晦气,终了必然是灰溜溜逃之夭夭。读自然也跟着高兴,直到故事结束。需要说明的是,罗敷的这位丈夫,也是童话中白马王子式的人物,不可拿生活的逻辑去查考。萧涤先生说,对这一节不可泥定看杀,不可求其句句实在,原是说得很对,但这个人物在故事里却是合理的存在,这是要注意到的。前面说了,《陌上桑》其实有双重主题,但作者处理得很好,并没有彼此分离 。从道德主题来说,至少在本诗范围内,作者所要求的道德是合理的。在这里,坚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违背人性的教样,而是同确实可爱的丈夫及幸福的家庭生活联系在起的。从美的情感的主题来说,也没有因为道德约束的存在而受到过分的削弱。罗敷的美貌,在作者神妙的笔下表现得动人心魄,取得了以前文学作品所未有的效果。对于常人出于爱美之心而略有失态的行为,作者只是稍作揄,始终不失人情味。爱慕美色,其实是人的天性。但这种天性在生活中不能不受到约制,所以文学作品常常在这方面提供安全无害的补偿。《陌上桑》在这方面的意义恐怕比它的道德意味更重要一些,或至少说更受人喜欢。所以在《陌上桑》出现以后,魏晋南北朝产生了大量的模拟之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的诗篇。至于它的独特的表现手法,直到元明清的戏曲小说中,还不断有人效仿。如《西记》写莺莺出场时,便先写周围人看得失魂落魄的神态,正是从此中来2023-07-11 21:30:552
一字之辩:“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情景毕现的好诗,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因为谐音的关系,加之又有树林、车啊什么的,常会引得当今不少人士想入非非,频作痴痴窃笑之态。其实这也没什么,雅有雅的韵致,俗有俗的谑趣,是可以并行而不害的。不过在本文里,我暂且要先假装脱离了低级趣味,只是当雅的诗意来进行分析一下。 看抖音里有段《中华好诗词》的视频,其中有个题目是要考选手“坐爱”的坐是什么意思。评委杨雨教授给的解释是,“坐”在诗词里是因为、由于的意思,并举例说除了这首诗里的“停车坐爱枫林晚”,还有《陌上桑》里的“但坐观罗敷”也是这样。 的确,这两句诗里都有一个表前因后果的关系,含着一个“因为”、“由于”的意思。但把这个坐字就直接译成因为来讲,我却期期以为不可。 首先,古诗文里的字词都很精炼,通常的情况是有那么个意思,但不必实写出那个字词来,尤其是词意较虚的介词、连词。从这一个角度看,在“坐”这个字的位置上,其实并不一定非要实有个表示因为意思的词出现。 其次,古汉语里表示因为的词,通常用得更多的是“为”和“因”。杜牧似乎没有必要在此标新立异,弃“为”等常用字不用,而改用显得生僻的“坐”字。 其三,“坐”这个字在古汉语里虽然有表原因的意思,但是常用在特定的语境。比如《陌上桑》里“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耽误工作了,所以人们才互相指责,把耽误的原因归咎于之前彼此贪看美女罗敷。又比如百度百科所举的例子“谤气惨不开,中者若病疫,遂令老成人,坐是亦见斥”,这里面的“坐”也是使用在“见斥”的语境之下。总之,多翻看古诗文就会发现,坐这个词虽表因为的意思,但多作为“归咎于”、“由..而获罪”来讲。坐这个字,除了本义为休息的坐外,很多时候是和犯罪、悔吝连在一起使用的。而回过头来看“停车坐爱枫林晚”,并没有一点的悔恨、指责的意思在里面。 此外,“坐爱”这个说法、用法在古诗词里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的。比如“坐爱凉风吹醉面”,“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坐爱金波潋滟”等等。 回过头再看,杜牧作为率性而为的诗人,遇到美丽的风景,必然是不会稍稍驻足就舍得离开的。他看到了远处的白云、人家,看到了近处的各种霜叶,还写成了这么一首精美的诗歌,时间当不在短。既然是长时间的观赏,坐下来慢慢看也就非常符合情理,把坐字当实在的坐姿来讲,并无不妥。我们解释这句诗,又何必非要舍近求远呢?2023-07-11 21:31:081
客斋续笔卷八古文翻译
那一则的?一共有十五则。2023-07-11 21:31:162
古文坐字 翻译
坐zuò【动】(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同本义〖sit〗像二人对坐土形。——林义光《文源》坐而迁之。——《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退而坐,取屦。——《礼记·玉藻》受立、授立,不坐。——《礼记·少仪》武坐致右宪王。——《礼记·乐记》。疏:“坐,跪也。”坐行而入。——《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坐以待旦。——《书·太早上》坐如尸。——《礼记·玉藻》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战国策·魏策》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坐语未讫。——《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现代在椅、凳出现后,凡将臀部置于椅、凳以支持身体的重量者皆为坐〖sit〗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孟浩然《舟中晓望》又如:坐地(坐下;坐着;坐在地上);坐堂(坐在堂上);坐上客(原指在坐宾客。后称受人礼遇为坐上客);坐啸(闲坐吟啸,无所事事);坐拜(跪拜);坐右(曲右足而坐);坐列(排列而坐。形容无斗志;坐在店铺内);坐思(坐着思念);坐起(安坐或起立;起身而坐);坐静(静坐修持);坐饮(入座宴饮);坐催(坐等催取)引申为就坐,就任,包含“主持”、“掌管”的意思〖beseated〗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左传》就打止灵霄宝殿,教他龙床坐不成。——《西游记》又如:坐膺(荣膺;受封);坐办(清制,非常设机构中负责日常事务者);坐馆(任塾师或幕客)定罪,由…而获罪〖bepunished〗使与邾大夫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注:“讼曲直也。”坐,罪也。——《苍颉篇》遣郭威招诱白承福入居太原城中,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不留一个。——《新编五代史平话》又如:妄坐(受冤枉而误判其罪);坐大辟(判为死刑);坐假(因受诬而获罪);反坐;连坐;坐法(犯法获罪);坐死(坐罪而被处死)广汉虽坐法诛。——《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广汉竟坐要斩。禹坐要斩。因…犯罪,触犯法律〖commitacrime〗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居留,停留〖stay〗坐,止也。从土,从畱省。会意。土所止也。此与留同意。——《说文》父子坐旅中,惝恍累日,因留过岁。——清·归庄《黄孝子传》又如:坐窝子(留在原处)守,防守〖guard〗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左传·桓公十二年》省外各府州县,皆有坐省家丁。——徐珂《清稗类钞》又如:坐索(守候索取;守候催促);坐阵(守卫阵地);坐铺(守卫本铺。谓警戒);坐夜(守夜)枪炮发射时由力的反作用而使枪炮向后移动〖recoil〗。如:步枪的坐劲不小建筑物由于基础不稳固而下沉〖sink〗。如:这房子向下坐了置放。放在或摆在指定的位置上〖put〗。如:坐一壶水;坐垫(安放在椅子、凳子上的垫子);坐钟(放在桌案上的时钟);把壶坐上乘,搭〖机、船、车等〗〖travelby〗。如:我走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路坐撬,走远路坐飞机、坐火车;坐马(供骑坐的马)坐zuò【名】坐儿,坐位。后来写作“座”〖seat〗坐中数千人。——《乐府诗集·陌上桑》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置之坐上。设一虚坐。——宋·王谠《唐语林·雅量》满坐宾客。——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如:满坐儿;这个剧场有五千个坐儿;坐上(座席上);坐上客(座席上的宾客)一次连续坐着的时间〖sitting〗。如:一坐就读了一本书坐zuò【连】因为;由于〖because〗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但坐观罗敷。——《乐府诗集·陌上桑》坐谪兴国州判官。——《明史》又如:坐此解职;坐是(因是之故,因此);坐怀(因念,因而想到)来源 亿容在线词典 原文链接: http://www.erong.com/cd/?keyword=%D7%F82023-07-11 21:31:372
艳歌罗敷行名词解释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2023-07-11 21:31:522
坐字文言文释义
1. 坐字文言文的多重解释 坐: ① 坐。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臂部靠在脚后跟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② 坐(在座位上)。《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③ 座位。《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座”。 ④ 犯罪;因……犯罪;犯……罪。 《晏子使楚》:“王曰:‘何坐?"曰:‘坐盗。"” ⑤ 牵连治罪。 《苏武传》:“副罪,当相坐。” ⑥ 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晋人使邾大夫坐。” ⑦ 驻守。 《左传·桓公二十三年》:“楚人坐其北门。” ⑧ 坐待;坐等。 《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⑨ 因为;由于。 《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 ⑩ 空;徒然。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⑾ 恰好。 林逋《易从师山亭》:“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⑿ 即将。 柳宗元《早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2. 语文中古文“坐”字的意思 详细解释: 坐 zuò 【动】 (会意。 《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 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sit〗 像二人对坐土形。——林义光《文源》 坐而迁之。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 退而坐,取屦。——《礼记·玉藻》 受立、授立,不坐。 ——《礼记·少仪》 武坐致右宪王。——《礼记·乐记》。 疏:“坐,跪也。” 坐行而入。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 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 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 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坐以待旦。 ——《书·太早上》 坐如尸。——《礼记·玉藻》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纪》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战国策·魏策》 席不正不坐。 ——《论语·乡党》 坐语未讫。——《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现代在椅、凳出现后,凡将臀部置于椅、凳以支持身体的重量者皆为坐〖sit〗 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 ——孟浩然《舟中晓望》 又如:坐地(坐下;坐着;坐在地上);坐堂(坐在堂上);坐上客(原指在坐宾客。后称受人礼遇为坐上客);坐啸(闲坐吟啸,无所事事);坐拜(跪拜);坐右(曲右足而坐);坐列(排列而坐。 形容无斗志;坐在店铺内);坐思(坐着思念);坐起(安坐或起立;起身而坐);坐静(静坐修持);坐饮(入座宴饮);坐催(坐等催取) 引申为就坐,就任,包含“主持”、“掌管”的意思〖beseated〗 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左传》 就打止灵霄宝殿,教他龙床坐不成。 ——《西游记》 又如:坐膺(荣膺;受封);坐办(清制,非常设机构中负责日常事务者);坐馆(任塾师或幕客) 定罪,由…而获罪〖bepunished〗 使与邾大夫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注:“讼曲直也。” 坐,罪也。 ——《苍颉篇》 遣郭威招诱白承福入居太原城中,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不留一个。——《新编五代史平话》 又如:妄坐(受冤枉而误判其罪);坐大辟(判为死刑);坐假(因受诬而获罪);反坐;连坐;坐法(犯法获罪);坐死(坐罪而被处死) 广汉虽坐法诛。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广汉竟坐要斩。 禹坐要斩。 因…犯罪,触犯法律〖mitacrime〗 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居留,停留〖stay〗 坐,止也。 从土,从畱省。会意。 土所止也。此与留同意。 ——《说文》 父子坐旅中,惝恍累日,因留过岁。——清·归庄《黄孝子传》 又如:坐窝子(留在原处) 守,防守〖guard〗 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 ——《左传·桓公十二年》 省外各府州县,皆有坐省家丁。——徐珂《清稗类钞》 又如:坐索(守候索取;守候催促);坐阵(守卫阵地);坐铺(守卫本铺。 谓警戒);坐夜(守夜) 枪炮发射时由力的反作用而使枪炮向后移动〖recoil〗。如:步枪的坐劲不小 建筑物由于基础不稳固而下沉〖sink〗。 如:这房子向下坐了 置放。放在或摆在指定的位置上〖put〗。 如:坐一壶水;坐垫(安放在椅子、凳子上的垫子);坐钟(放在桌案上的时钟);把壶坐上 乘,搭〖机、船、车等〗〖travelby〗。如:我走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路坐撬,走远路坐飞机、坐火车;坐马(供骑坐的马) 坐 zuò 【名】 坐儿,坐位。 后来写作“座”〖seat〗 坐中数千人。——《乐府诗集·陌上桑》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史记·项羽本纪》 置之坐上。 设一虚坐。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满坐宾客。——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满坐寂然。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满坐儿;这个剧场有五千个坐儿;坐上(座席上);坐上客(座席上的宾客) 一次连续坐着的时间〖sitting〗。如:一坐就读了一本书 坐 zuò 【连】 因为;由于〖because〗 停车坐爱枫林晚。 ——杜牧《山行》 但坐观罗敷。——《乐府诗集·陌上桑》 坐谪兴国州判官。 ——《明史》 又如:坐此解职;坐是(因是之故,因此);坐怀(因念,因而想到)。 3. 坐字文言文的多重解释 坐: ①<;动>;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臂部靠在脚后跟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②<;动>;坐(在座位上)。《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③<;名>;座位。《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座”。 ④<;动>;犯罪;因……犯罪;犯……罪。《晏子使楚》:“王曰:‘何坐?"曰:‘坐盗。"” ⑤<;动>;牵连治罪。《苏武传》:“副罪,当相坐。” ⑥<;动>;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晋人使邾大夫坐。” ⑦<;动>;驻守。《左传·桓公二十三年》:“楚人坐其北门。” ⑧<;动>;坐待;坐等。《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⑨<;介>;因为;由于。《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 ⑩<;副>;空;徒然。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⑾<;副>;恰好。林逋《易从师山亭》:“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⑿<;副>;即将。柳宗元《早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4. 古文坐字 翻译 1、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臂部靠在脚后跟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译文: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 2、座位。 《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座”。 译文: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 3、犯罪;因……犯罪;犯……罪。 《晏子使楚》:“王曰:‘何坐?"曰:‘坐盗。"” 译文: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4、牵连治罪。 《苏武传》:“副罪,当相坐。” 译文:副官有罪,主官要受连坐之罪。 5、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晋人使邾大夫坐。” 译文:晋国人让他和邾大夫在法官面前对质。 6、驻守。 《左传·桓公二十三年》:“楚人坐其北门。” 译文:楚军驻守在北门。 7、坐待;坐等。 《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译文: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8、因为;由于。 《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 译文: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坐,停下休息。字形采用“土”和省略了“田”的“畱”会义。土,是止息的地方。此与“留”是同一个意思。造字本义:动词,主宾双方盘腿炕上,饮食交谈。 相关词汇解释: 1、坐牢[zuò láo] 关在监狱里。 2、乘坐[chéng zuò] 坐(车、船等):乘坐火车。 3、坐落[zuò luò] 建筑物位置处在(某处):我们的学校坐落在环境幽静的市郊。 4、坐镇[zuò zhèn] (官长)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总工程师亲临现场坐镇。 5、坐垫[zuò diàn] 放在椅子、凳子上的垫子。 5. “坐”用古文怎么表示 古文中也用坐。 坐的基本解释: 1、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 例如:席地而坐。 2、乘,搭 例如:坐船。 3、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 例如:“楚人坐其北门。译为楚人坚守在南门。 4、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 例如:坐北朝南。 5、把锅、壶等放在火上。 6、物体向后施压力。 7、介词,因,由于,为着 例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定罪 例如:连坐。 9、瓜果等植物结实 例如:坐瓜。 10、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例如:《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晋人使与邾大夫坐。译为晋人让他和邾大夫在公堂上对峙。 扩展资料 古人通常采用正坐。即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也就是现在日本人的坐姿。这种坐姿初学之时不宜久坐,才不致坐伤筋骨。而至祭祀宴请时,正坐姿势稍有变化,暨臀部离开脚踝,上身挺直,以示庄重。 正坐虽然早已被历史所取代,然其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气质仍然是有一定意义的。正坐讲究的是心性内涵以及通过坐姿达到一种修身养性,修炼自身气质,内外调合,和气护身,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坐 6. 在文言文中“乘”字是什么意思 单位,表车子的数量,如万乘之国(论语)骑坐,如时乘六龙以御天(易经)借助,如乘风破浪“乘”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登;升。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2、驾;坐;骑。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之下——《石钟山记》3、凭借;趁着。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4、因依;接连。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5、利用。 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教战守策》6、欺凌;欺压。乘人不义——《国语 周语》读音: chéng shèng[ chéng ]1.骑,坐:~马。 ~车。~客。 ~警。2.趁着,就着:~便。 ~机(趁着机会)。~势。 ~兴(xìng)。因利~便。 3.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法。~幂(mì)。 ~数。4.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 小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3396338~。上~。 下~。造句:夏日的黄昏,人们都喜欢到这块草坪上乘凉。 5.姓。[ shèng ]1.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舆。 千~之国。2.古代称四为乘:~矢。 ~壶。“以~韦先牛十二犒师”。 3.中国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通称一般的史书:史~。野~。 乘chèn造句:1.总长请你立即乘机到这里来。2.他乘机百般撩拨,眉目传情。 3.我会找到一个方便的时间,乘机溜走。 7. “乘” 在古代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乘的文言文意思和发音 shèng ①<;量>;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触龙说赵太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之势。” ②<;数>;“四”的代称。《肴之战》:“以~韦先,牛十二,犒师。” 【乘槎】1.槎:竹、木筏。指登天。苏轼《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2.比喻入朝做官。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起草鸣先路,~动要津。” 【乘桴】1.乘坐竹木小筏。《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浮于海。"”2.指避世。王维《济上四贤咏》:“已闻能狎鸟,余欲共~。” 【乘化】顺应自然的变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聊~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乘间】趁空;找机会。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往者季汉分崩,九土颠覆,刘备、孙权~作祸。” 【乘龙】1.比喻时机成熟后进行大的行动。《南齐书?芮芮虏传》:“陛下承乾启之机,因~之运,计应符革祚,久已践极,荒裔倾戴,莫不引领。”2.对别人女婿的美称。《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楚国先贤传》:“孙儁字文英,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后以“乘龙”喻佳婿。杜甫《李监宅》:“门阑多喜色,女婿近~。” 【乘危】1.登高。《战国策?齐策三》:“历险~,则骐骥不如狐狸。”2.踏上危险之地,冒险。吴兢《贞观政要?论略猎》:“圣主不~,不徼幸。” 【乘隙】1.趁着空闲。2.利用机会。 【乘凶】旧时父母刚死不成服就婚聚叫乘凶。 【乘虚】1.凌空。《列子?周穆王》:“~下坠,触实不硋。”2.腾空飞行。范晔《后汉书?矫慎传》:“盖闻黄老之言,~入冥,藏身远遁。”3.趁人空虚无备。《后汉书?荀彧传》:“(吕)布~寇暴,震动人心。” 【乘轩】乘坐大夫的车。泛指做官。 【乘舆】1.天子、诸侯乘坐的车。《孟子?梁惠王下》:“今~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2.皇帝用的器物。蔡邕《独断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3.皇帝的代称。4.马车;兵车。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造父疾趋,百步而废,而托~,坐致千里。”2023-07-11 21:32:011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提示: 作者对罗敷美貌的描写是通过侧面描绘行者、少年、耕者和锄者对她的惊慕和倾倒,以及由此产生微妙的家庭纠纷写出的,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让人们从旁观者的反应中领略到女主人公的美丽姿容。2023-07-11 21:32:071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没有问题阿?2023-07-11 21:32:2710
坐是文言文翻译
1. 古文坐字 翻译 坐zuò【动】(会意。 《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 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同本义〖sit〗像二人对坐土形。——林义光《文源》坐而迁之。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 退而坐,取屦。——《礼记·玉藻》受立、授立,不坐。 ——《礼记·少仪》武坐致右宪王。——《礼记·乐记》。 疏:“坐,跪也。”坐行而入。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 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 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 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坐以待旦。 ——《书·太早上》坐如尸。——《礼记·玉藻》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纪》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战国策·魏策》席不正不坐。 ——《论语·乡党》坐语未讫。——《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现代在椅、凳出现后,凡将臀部置于椅、凳以支持身体的重量者皆为坐〖sit〗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 ——孟浩然《舟中晓望》又如:坐地(坐下;坐着;坐在地上);坐堂(坐在堂上);坐上客(原指在坐宾客。后称受人礼遇为坐上客);坐啸(闲坐吟啸,无所事事);坐拜(跪拜);坐右(曲右足而坐);坐列(排列而坐。 形容无斗志;坐在店铺内);坐思(坐着思念);坐起(安坐或起立;起身而坐);坐静(静坐修持);坐饮(入座宴饮);坐催(坐等催取)引申为就坐,就任,包含“主持”、“掌管”的意思〖beseated〗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左传》就打止灵霄宝殿,教他龙床坐不成。 ——《西游记》又如:坐膺(荣膺;受封);坐办(清制,非常设机构中负责日常事务者);坐馆(任塾师或幕客)定罪,由…而获罪〖bepunished〗使与邾大夫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注:“讼曲直也。”坐,罪也。 ——《苍颉篇》遣郭威招诱白承福入居太原城中,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不留一个。——《新编五代史平话》又如:妄坐(受冤枉而误判其罪);坐大辟(判为死刑);坐假(因受诬而获罪);反坐;连坐;坐法(犯法获罪);坐死(坐罪而被处死)广汉虽坐法诛。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广汉竟坐要斩。禹坐要斩。 因…犯罪,触犯法律〖mitacrime〗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居留,停留〖stay〗坐,止也。 从土,从畱省。会意。 土所止也。此与留同意。 ——《说文》父子坐旅中,惝恍累日,因留过岁。——清·归庄《黄孝子传》又如:坐窝子(留在原处)守,防守〖guard〗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 ——《左传·桓公十二年》省外各府州县,皆有坐省家丁。——徐珂《清稗类钞》又如:坐索(守候索取;守候催促);坐阵(守卫阵地);坐铺(守卫本铺。 谓警戒);坐夜(守夜)枪炮发射时由力的反作用而使枪炮向后移动〖recoil〗。如:步枪的坐劲不小建筑物由于基础不稳固而下沉〖sink〗。 如:这房子向下坐了置放。放在或摆在指定的位置上〖put〗。 如:坐一壶水;坐垫(安放在椅子、凳子上的垫子);坐钟(放在桌案上的时钟);把壶坐上乘,搭〖机、船、车等〗〖travelby〗。如:我走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路坐撬,走远路坐飞机、坐火车;坐马(供骑坐的马) 坐zuò【名】坐儿,坐位。 后来写作“座”〖seat〗坐中数千人。——《乐府诗集·陌上桑》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史记·项羽本纪》置之坐上。设一虚坐。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满坐宾客。——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满坐寂然。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如:满坐儿;这个剧场有五千个坐儿;坐上(座席上);坐上客(座席上的宾客)一次连续坐着的时间〖sitting〗。如:一坐就读了一本书坐zuò【连】因为;由于〖because〗停车坐爱枫林晚。 ——杜牧《山行》但坐观罗敷。——《乐府诗集·陌上桑》坐谪兴国州判官。 ——《明史》又如:坐此解职;坐是(因是之故,因此);坐怀(因念,因而想到) 来源 亿容在线词典 原文链接: /cd/?keyword=%D7%F8。 2. 文言文中"坐"有哪些意思 ①<;动>;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臂部靠在脚后跟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②<;动>;坐(在座位上)。《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③<;名>;座位。《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座”。 ④<;动>;犯罪;因……犯罪;犯……罪。《晏子使楚》:“王曰:‘何坐?"曰:‘坐盗。"” ⑤<;动>;牵连治罪。《苏武传》:“副罪,当相坐。” ⑥<;动>;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晋人使邾大夫坐。” ⑦<;动>;驻守。《左传·桓公二十三年》:“楚人坐其北门。” ⑧<;动>;坐待;坐等。《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⑨<;介>;因为;由于。《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 ⑩<;副>;空;徒然。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⑾<;副>;恰好。林逋《易从师山亭》:“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⑿<;副>;即将。柳宗元《早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2023-07-11 21:32:481
“王曰,何坐?曰,坐盗”的“坐”的古义与今必分别是什么?
今,坐下,动词,古,犯什么罪2023-07-11 21:32:586
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用什么描写方法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2023-07-11 21:33:162
关于陌上桑的故事?
“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陌上桑》故事很简单,语言也相当浅近,但有个关键的问题却不容易解释:诗中的秦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照诗歌开场的交代是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是华贵无比;按照最后一段罗敷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是这样看的:“末段为罗敷答词当作海蜃楼观,不可泥定看杀!以二十尚不足之罗敷,而自去其夫已四十,知必无是事也。作者之意,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自然听得扫兴,列不必严词拒绝。”以后有人作了进一步的申发,认为罗敷是一位劳动妇女,诗中关于她的衣饰的描写,纯出于夸张;最后一段,则是罗敷的计谋,以此来吓退对方。这已经成为通行的观点。但这些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的推测之辞,诗歌本身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根据。以二十不足之女子嫁年已四十之丈夫,即在今日亦不足为奇,何以“必无是事”?况且文学本是虚构的产物,又何必“泥定看杀”其断然不可?至于 后一种引申之说,看来似乎天衣无缝,其实仍是矛盾重重:既然作者可以夸张地描写罗敷的衣饰,而不认为这破坏了她的身分,为什么就不可以给她安排一个做官的丈夫?这是用不同的标准衡量同样的情况,而曲成已说。其实《陌上桑》并不是一篇孤立的作品,以上的问题,要从产生这一作品的深远的文化背景来解释。 我们先从诗题《陌上桑》所设定的故事场所说起。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分工。“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采桑养蚕。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蔽,所以在男女之大防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好的幽会场所。在这里,谁知道发生过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这在《诗以》中已经很普遍。《汾沮洳》是写一个女子在采桑时爱上了一个男子:“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桑中》是写男女的幽会:“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乎上官,送我乎淇上矣!”可以说,在《诗以》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或者说,已经有了一个文学的“桑林”。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自由自在的男女情爱遭到了否定。上述诗篇,也被儒家的经师解释为讥刺“淫奔”的作品。于是,在文学的“桑林”中,开始产生完全不同的故事。最有名的,便是秋胡戏妻故事。西汉刘向《列女传》记载:鲁国人秋胡,娶妻五日,离家游宦,身致高位,五年乃归。将至家,见一美妇人采桑于路旁,便下车调戏,说是“力桑不如逢国卿”(采桑养蚕不如遇上个做大官的),遭到采桑女的断然拒绝。回家后,与妻相见,发现原来就是那采桑女。其妻鄙夷丈夫的为人,竟投河死。乐府中有《秋胡行》一题,就是后人有感于这一传说而作。古辞佚,今存有西晋传玄之拟作,内容与《列女传》所载大体相同。可以到,“桑林”中的故事,原来大多是男女相诱相亲,而现在变成了女子拒绝子的引诱。当然,人们也可以说,秋胡是一个“坏人”,这种故事与《诗经》所歌唱的纯真爱情根本不是一回事。但不要忘记:在民间传说文学故事中,虚设一个反面角色是很容易的。关键在于,通过虚设的人物活动,作者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审美理想。这样我们能得出结论:汉代的“桑林”,已经不同于《诗经》时代的“桑林”,文学中的道德主题,开始压倒了爱情主题。我们大概可以相信已经失传《秋胡行》古辞与《列女传》所载故事并无大异。而《陌上桑》显然是这一故事或直接从《秋胡行》演化而来的。试看两个故事的基本结构:场所:大路边的桑林;主人公:一位采桑的美妇人;主要情节:路过 的大官调戏采桑女,遭到拒绝。所不同的是,在秋胡故事中,调戏者是采桑女之夫,故事最终以悲剧结束;在《陌上桑》中,采桑女另有一位做官的好丈夫,她拒绝了“使君”的调允,并以自己丈夫压倒对方,故事以喜剧结束。实际上,《陌上桑》是把《秋胡行》中的秋胡一劈为二:一个是过路的恶太守,一个是值得夸耀的好丈夫。但尽管《陌上桑》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秋胡行》的故事,却也作了重要改变,从而使诗的重心发生转移。秋胡戏妻的故事,主旨是宣扬儒家道德,采桑女即秋胡妻的形象,也完全是一个道德形象。她即使是令人感动的,恐怕也很难说怎么可爱。故事中也提到她长得很美,但作为一个结构万分,这只是导致秋胡产生不良企图的原因。而《陌上桑》中的秦罗敷,除了拒绝太过的调戏这一表现德性的情节外,作者还花了大量篇幅,描摹她的美貌,以及周围人对她的爱幕。这一部分,实际是全诗中最精彩的。这尽管同《诗经》所写男女相诱相亲之情不同,但两者具有共同的基点:即人类的普遍的爱美之心,和对理想的异性的向往,所以说,罗敷的形象,是美和情感的因素,同时代所要求的德性的因素的结合;换言之,是《诗经》的“桑林”精神与《秋胡行》的“桑林”精神的结合。也正是因为罗敷不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一个道德形象,所以作者也没有必要为她安排一个强烈的悲剧下场,而让她在轻松的喜剧气氛中变得更为可爱。由此可见,《陌上桑》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生活中具体事件的记载或改写,而是漫长的文化变迁的产物罗敷这个人物,也是综合了各种因素才形成的。她年轻、美丽、高贵、富有、幸福、坚贞、纯洁,寄托着那些民间无名作者的人生理想。也因为她是理想化的,所以她并不严格遵循现实生活的逻辑。她既是一个贵妇人,又是一个采桑女。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常常有这样的情况。那些公主、王子,实际是代表着普通民众的心愿。一定要拿后世僵化得莫名其妙的政治观念去穿凿附会,反而是荒廖混乱的。然后回到诗歌本身。这诗原来按音乐分为三解,其文字内容,也相应地分为三段。第一段着重写罗敷的美貌和人们对她的喜爱。起首四句,从大处说到小外,从虚处说到实处,是典型的民间故事式的开场白。同时,这四句也奠了全诗的气氛:明郎的阳光照耀着绚丽的楼阁,楼阁中住了一位漂亮的女子,色鲜明,光彩流溢,好像中国年画的味道。“照我秦氏楼”,既是亲切的口气,也表明诗人是站在罗敷的立场上说话,并由此把读者引入到这种关系中去。而后罗敷就正式登场了:她提着一只精美的桑篮,络绳是用青丝编成,提把是用挂树枝做就。这里器物的精致华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再看她的打扮,头上梳的是斜倚一侧、似堕非堕的“倭堕髻”(东汉时一种流行发式),耳朵上挂着晶莹闪亮、价值连城的 明月珠,上身穿一件紫红绫子短袄,下身围一条杏黄色绮罗裙。一切都是鲜艳的、明丽的、珍贵的、动人的。这好像是一个采桑的农妇,其实是一个理想中的美女。 照说,接下来应该写罗敷的身体与面目之美。但这很困难。因为诗人所要表的,是绝对的、最高的美,而这种美无法加以具体的描绘。谁能说出什么样的身材、体态、眉目、唇齿算是达到了完善无缺的程度?作者也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各具标准的审美要求。于是笔势一荡,作者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用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过路人放下了担子,伫立凝视。他好像年岁较大,性格也沉稳些,所以只是手捋着胡须,流露出赞叹的神气。那一帮小伙子便沉住气,有的脱下帽子,整理着头巾,像是在卖弄,又像是在逗引;至少赚得美人流波一转,便可得意民多时。种田的农人更糟,看得失了神,活也不干了;回家还故意找碴,摔盆砸碗。-因为看了罗敷,嫌老婆长得丑。这些都是诙谐的夸张之笔,令人读来不禁失笑,好像拿不准自己在那场合会是什么模样。其效果,一是增添了诗歌的戏剧性,使得场面、气氛都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从虚处落笔,无中生有,表达了不可描摹完美。反正,你爱怎么想像就怎么想像,罗敷总是天下最美的。这实在是绝妙之笔。观罗敷的一节,也最近于“桑林”文学的本来面目。它所表现的,是异性间的吸引,是人类爱美的天性。但它又不同于《诗经》中的作品,而是有分寸有限制的。那些观者,都只是远远地伸长了头颈看罗敷,却不敢走近搭话,更不敢有越规之举;而罗敷好像同他们并不发生关系,旁若无人。这就在男女双方之间,设下了一道无形的墙。这便是“发乎情而止乎礼义。”同时也有另一种分寸:尽管有那么多人在围观,那些小伙子几乎就在冲破防线,作者也没有让罗敷给他们来一通义正辞严的斥责。要不然,就太教人扫兴,太没有味道了。因为这诗原有双重的主题,作者都要照顾到。当然,整个第一段,是为了完成美和情感的主题,只是限制它,不让它破坏道德的主题。下面第二段,就开始转向了。“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好大气派!“使君”是太守、刺史一类官员的尊称,他们执掌一个地区的全权,汉人比之于古代的诸侯。官做得大,气派自然大,胆子跟着大。别人见了罗敷,只是远远地看着,这位使君就不甘心于此了。于是派了手下人去问:这是谁家的漂亮女子?多少年纪了?罗敷不动声色,一一作答。这都是为了充分地展开情节,使矛冲突有一个酝酿的过程。若是一上来就剑拔弩张,文学趣味就少了。顺带,又写出罗敷的年纪:十五至二十之间。中国古人认为这是女子一生中最美妙的时光。而后进入矛盾冲突的高潮。使君问道:你可愿意坐上我的车,跟我回去?罗敷的回答犹如当头一棒:“使君一何愚!”有了“一何”二字,语气十分强烈。理由是很简单:你有你的妻,我有我的夫。各安其家室,乃是礼教之大义,岂可逾越?这一节是从秋胡戏妻故事中继承来的,表现了诗歌的道德主题。而道德主题,总是在善与恶的冲突中才能表现得鲜明强烈。第三段紧接上一段的未句“罗敷自有夫”,由主人公全面铺展地夸耀丈夫。罗敷到底有没有那么一个丈夫?这问题本来很简单:诗中说有,我们只好承认有。尽管在一般读者的心理中,都不喜欢文学作品里的漂亮女子早早嫁人,那也无奈何。这问题还可从二方面来证明:其一,《陌上桑》的故事来源于秋胡戏妻故事,秋胡妻本是出嫁了的美妇人;其二,作者在这里是要彰扬忠贞的道德,总得先有丈夫才有忠贞。但第三段也并不完全是从道德主题着眼的。不然,完全可以让罗敷来一通说教。但如果真是那样,就糟糕了,这个美女马上就变得干巴巴的,教人喜欢不起来。 所以作者也是适可而止,道德大义在第二段用结末二句话点明之后,到第三段就转向一层富有喜剧色彩、诙谐的情节,使读者依然能够享受到文学的趣味。罗敷夸婿,完全是有针对性的。使君出巡,自然很有威势,于是她先夸丈夫的威势:丈夫骑 马出门,后面跟着上千人的僚属、差役;他骑一匹大白马,随人都骑黑色小马,更显得出众超群;他的剑,他的马匹,全都装饰得华贵无比。使君官做得大,她就再夸丈夫的权位:丈夫官运亨通,十五岁做小吏,二十岁就入朝作大夫,三十岁成了天子的亲随侍中郎,如今四十岁,已经做到专权一方的太守。言下之意,目前他和你使君虽然是同等官职位,将来的前程,恐怕是难以相提并论了!最后是夸丈夫的 相貌风采:丈夫皮肤洁白,长着稀稀的美髯,走起路来气度非凡,用这些来反衬使君的委琐丑陋。这么一层层下来,罗敷越说越神气,越说越得意,使君却是越听越晦气,终了必然是灰溜溜逃之夭夭。读自然也跟着高兴,直到故事结束。需要说明的是,罗敷的这位丈夫,也是童话中白马王子式的人物,不可拿生活的逻辑去查考。萧涤先生说,对这一节不可泥定看杀,不可求其句句实在,原是说得很对,但这个人物在故事里却是合理的存在,这是要注意到的。前面说了,《陌上桑》其实有双重主题,但作者处理得很好,并没有彼此分离 。从道德主题来说,至少在本诗范围内,作者所要求的道德是合理的。在这里,坚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违背人性的教样,而是同确实可爱的丈夫及幸福的家庭生活联系在起的。从美的情感的主题来说,也没有因为道德约束的存在而受到过分的削弱。罗敷的美貌,在作者神妙的笔下表现得动人心魄,取得了以前文学作品所未有的效果。对于常人出于爱美之心而略有失态的行为,作者只是稍作揄,始终不失人情味。爱慕美色,其实是人的天性。但这种天性在生活中不能不受到约制,所以文学作品常常在这方面提供安全无害的补偿。《陌上桑》在这方面的意义恐怕比它的道德意味更重要一些,或至少说更受人喜欢。所以在《陌上桑》出现以后,魏晋南北朝产生了大量的模拟之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的诗篇。至于它的独特的表现手法,直到元明清的戏曲小说中,还不断有人效仿。如《西记》写莺莺出场时,便先写周围人看得失魂落魄的神态,正是从此中来。2023-07-11 21:33:231
陌上桑中第一部分文字是怎样表现罗敷美貌的?结合诗中具体语句谈谈
陌上桑》是一篇立意严肃、笔调诙谐的著名乐府叙事诗。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貌女子名叫罗敷,一日在采桑路上恰巧被一个太守遇上,太守为罗敷美色所动,问她愿不愿意跟随自己回家。太守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这位民间女子一定会爽然允诺。想不到罗敷非但不领情,还把他着实奚落了一番,使这位堂堂太守碰了一鼻子灰,无趣之极。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如第一解写罗敷之美,不用《硕人》直接形容具体对象容貌的常套,而是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鲜艳夺目,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从衣饰等的铺叙中映现出来。前人评汉乐府《江南》诗句“莲叶何田田”,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这话也可以被运用来说明本篇上述诗句的艺术特点。更奇妙的是,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又极为鲜明、生动的烘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类对异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就更为敏感,同时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这些男性旁观者为罗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止,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激动不宁的心情和从她身上获得的审美满足。借助于他们的目光,读者似乎也亲眼饱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这样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摹写显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于加入了旁观者的反应,使作品的艺术容量也得到了增加。这是《陌上桑》为描写文学形象提供的新鲜经验。写作上,以叙事为主,融以描写和抒情。描写,又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还运用了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乐观、幽默、俏皮的情韵,千百年来传诵不绝。2023-07-11 21:33:332
写罗敷的诗句
1. 关于罗敷的诗句 关于罗敷的诗句 1. 关于罗敷的诗词 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黄景仁《感旧》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汉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李白《陌上桑》 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张谓《赠赵使君美人》 罗敷昔时秦氏女,千载无人空处所。——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 今朝停五马,不独为罗敷。——刘禹锡《酬喜相遇同州与乐天替代》 2. 关于罗敷的诗 <;孔雀东南飞>;里的那个?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素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晳,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干人,皆言夫婿殊。” 3. 《陌上桑》中写罗敷内在美的诗句 写罗敷的美丽一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突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二是与下文使君形成对比。写罗敷的美丽采用的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形象鲜明、突出。 全诗三层。第一层先以华美的词藻对罗敷的美丽做铺叙性的正面描写,再以夸张手法写众人看到罗敷后的失态反应,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并由此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戏剧气氛,为太守的出场作了铺垫。第二层写罗敷拒绝太守的无理要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太守与罗敷之间本有一段距离,对话虽紧相承接,其实有小吏在中间奔走传话,具有戏剧表演般的效果。第三层写罗敷夸夫。在夸夫中处处暗含着与太守的对比和对太守的讥讽。从罗敷扬眉吐气、越夸越高兴的语气中,可以知道她已镇住了太守,至于太守听后的扫兴之态,就留给读者去想象吧。所以本诗虽嘎然而止,却余意绵绵。 ②高超的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 第一层描写罗敷之美,先用华丽词藻极写罗敷服饰之美,接着该描写罗敷资质之美了,但也许作者认为罗敷太美了,再美的语言都不能从正面把她的美充分表现出来;于是换了个角度,从侧面以调侃、夸张之笔描写各色人物见到罗敷后的失态举动,让读者从他们的神魂颠倒中想象罗敷之美。这样反而打破了正面描写的局限性,任何读者都可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在想象中重塑罗敷形象,获得最大的的美感,。这种描写方法收到了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第二、三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非常生动有趣,把罗敷机智、自信、自尊、自爱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③夸张、衬托手法和喜剧色彩。 本诗富有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充满活泼、愉悦、轻松的气氛。这是诗歌主人公的美丽、乐观、机智、自爱、自信的品质带来的,也是作者对这位主人公的亲切、热爱、赞美之情渲染出来的,又靠运用某些艺术手法来完成。 本诗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如写罗敷的服饰、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和罗敷夸夫。其次是衬托手法,如用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衬托罗敷之美,用罗敷夸夫比衬太守的丑恶。通过夸张和衬托,突出了罗敷的美丽、乐观、机智和自信的品质,产生了幽默情趣,渲染了欢快气氛,加强了喜剧效果。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几句 4. 夸罗敷的诗是哪一首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 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这首诗第一段,写秦罗敷的美貌;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坚贞,又聪明的采桑女子形象,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同时也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全诗情节逼真、语言华丽、形象生动,虽经文人修饰加工,仍体现出浓烈的民间歌谣风味。 陌上桑【作者】佚名 【朝代】汉译文对照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标签:写人人物乐歌数字译文 注释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罗敷多少岁了?”“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 (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5. 罗敷总结夫婿优秀的诗句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一名《艳歌罗敷行》,见于《宋书·乐志》;又名《日出东南隅行》,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 陌上桑属于《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操守,以及反映了汉代社会制度即春兴季节太守出行劝课农桑。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本诗一直以来被误解为太守调戏罗敷,而被罗敷义正言辞地回绝,其实这是误读。这首诗其实是汉代社会制度的一个缩影,太守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在春季时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秦罗敷显然是一个贵妇人形象,太守因其美貌和疏忽了礼节上的不合理,罗敷明确地指出,表现出高尚的操守和知礼节的大家女子。 6. 《陌上桑》中描写罗敷服饰的诗句是什么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陌上桑》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我觉得是这个 不是很确定啊)《水调歌头》 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竹枝词》 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村居》 僧志南的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2023-07-11 21:33:401
陌上桑所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字有哪些?
古今异义 1.但坐观罗敷(坐),古义;因为。今义;坐下。 2.使君谢罗敷(谢),古义;请问。今义;感谢,道谢。 3.宁可共载不(宁可),古义;愿意。今义;表示选择关联。 【词类活用】 1.罗敷善蚕桑(蚕桑),{名词作动词;“采桑养蚕”} 2.青丝为笼系(系),{动词作名词;“络绳”} 3.罗敷前致(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2023-07-11 21:33:471
供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乡苑路,但坐观罗敷这一句。是什么作用?
以“行者、少年、耕者、锄者”铺排出无论老幼、无论闲忙的人都倾慕罗敷的美丽。从侧面描写罗敷,与上面几句的正面描写,相映相衬,激起读者想象。2023-07-11 21:33:541
古文中 坐 是 什么意思?
坐:有因为的意思,2023-07-11 21:34:084
但坐观罗敷的坐是什么意思 但坐观罗敷的坐的解释
1、“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坐”的意思:因为,由于。“坐”在古代可用为介词,表示原因。“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意思: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2、出处:《陌上桑》 3、部分原文: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2023-07-11 21:34:271
但坐观罗敷的坐是什么意思 但坐观罗敷的坐的解释
1、“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坐”的意思:因为,由于。“坐”在古代可用为介词,表示原因。“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意思: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2、出处:《陌上桑》 3、部分原文: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2023-07-11 21:34:331
但坐观罗敷的坐是什么意思
1、“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坐”的意思:因为,由于。“坐”在古代可用为介词,表示原因。“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意思: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2、出处:《陌上桑》 3、部分原文: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2023-07-11 21:34:401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的坐是什么意思?
此句中“坐”是表原因的,意思是因为,由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也是这个意思2023-07-11 21:34:505
但坐观罗敷的坐是什么意思 但坐观罗敷的坐的解释
1、“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坐”的意思:因为,由于。“坐”在古代可用为介词,表示原因。“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意思: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2、出处:《陌上桑》 3、部分原文: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2023-07-11 21:35:261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的坐是什么意思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意思介绍
1、“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的坐意思是:因为,由于。“坐”在古代可用为介词,表示原因。 2、“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意思: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3、出处:《陌上桑》 原文节选: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2023-07-11 21:35:391
但坐观罗敷的坐是什么意思
“坐”在古代可用为介词,表示原因。“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意思: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出处:《陌上桑》。 《陌上桑》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翻译 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儿,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采桑养蚕,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钩笼。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行人见到罗敷,就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贪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今年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就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使君怎么这么愚笨?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 “东方上千个骑马的人当中,我的夫婿在前列。凭什么识别我丈夫呢?他骑着一匹白马后边还有黑马跟随,马尾上系着青丝绦,黄澄澄的金饰装点着马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千千万万。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脸上微微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官员无数,都说我丈夫出色。” 写作手法 1、《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如第一解写罗敷之美,不用《硕人》直接形容具体对象容貌的常套,而是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鲜艳夺目,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2、除了从侧面摹写形象外,本篇还善于从侧面表达意图,这主要是指第三解罗敷夸夫的内容。对这段内容,人们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诗中“夫婿”是罗敷实指其夫,另一种意见是罗敷虚设一夫,更有人断定这一段是诗中的糟粕。“夫婿”究竟是实指还是虚设,这是弄不明白的问题,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应该弄清楚:罗敷当时为何要讲这番话?意图何在?她集中夸赞自己丈夫的尊贵和美好,这显然是有明显的针对性。 3、幽默风趣是《陌上桑》明显的风格特点。如写旁观者见到罗敷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种种神态,十分好笑,而又无不是乡民的真趣流露。又如罗敷讲自己的年龄,“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口齿伶俐,而又暗带调皮,“颇”字尤见口角语态之妙。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但坐观罗敷中的坐的意思?感谢阅读。2023-07-11 21:35:461
满坐寂然和来归相怨怨,但坐观罗敷中坐的意思
第一个坐是通假字是名词座位的意思,第二个是副词因为的意思2023-07-11 21:36:061
谁知道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的坐是什么意思?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译: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出自 陌上桑 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2023-07-11 21:36:151
陌上桑中“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意思是什么?急
这句话的意思是: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选段: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_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译文: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扩展资料:这首诗的3解,实际上构成了3个自然段落。第1解主要写罗敷之美。诗歌起始不仅夸张地描写了罗敷的服饰之美,而且别开生面地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对她的美作了高度的夸张形容。第2解是全诗的主干部分。先是故意写出这位“使君”的声势派头儿。但罗敷的回答却是“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译文: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严辞拒绝了“使君”的要求。第3解是写罗敷对“使君”的机智反击。她极尽夸饰地铺叙了自己夫婿地位的尊贵,仪表的不凡,才貌的出众,最后以“座中数千人,皆言夫婿姝”(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作结束,言外之意是对“使君”的蔑视。在艺术上,此诗引人注意之处是其喜剧色彩。声势喧赫的“使君”在野外调戏一个美丽的采桑女,本来是一个紧张的场面,但诗中却通过写罗敷的机智和巧妙作答,使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诗的语言朴实而又幽默,对人物一般不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夸张和反衬的手法,达到传神的效果。既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又增加了诗的喜剧气氛。这首作为中国汉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标志了中国民间叙事诗的成熟,其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对后代诗人有极大的影响。2023-07-11 21:36:351
《陌上桑》中“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意思是什么?
《陌上桑》中“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意思是: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出处:两汉:乐府诗集《陌上桑》全文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译文: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鉴赏: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2023-07-11 21:36:541
《陌上桑》中“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意思是什么?
《陌上桑》中“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意思是: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出处:两汉:乐府诗集《陌上桑》全文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译文: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鉴赏: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2023-07-11 21:3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