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三味书屋指哪三味道

2023-07-11 08:32:31
TAG: 味道
北营

“三味”即“三昧”

  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三是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

三味,通常解释为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经、史、子书等古籍的滋味。而按寿镜吾后人的说法,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意为甘当老百姓,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中获得深长的滋味

水元素sl

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先生童年时曾在这儿学习。一般对“三味书屋”的解释,都说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而寿镜吾老先生之孙寿宇先生在他写的文章中则是这么说的:“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寿镜吾老先生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据说,这是寿镜吾老先生的父亲寿韵樵亲手拟定的,要子孙认真体会,身体力行。

大鱼炖火锅

何为“三味”?100多年来,众说纷纭。三味书屋的第五代主人寿宇予以澄清,“三味”终于有了公认的定论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篇文章里,并没有介绍三味书屋的“三味”是什么意思,而且,各种版本《鲁迅全集》注解里对此的解释也不一样。因此,即使读了这篇散文,一般读者也难解“三味”的真正含义。

寿宇老先生,5岁时就进入三味书屋和他的祖父寿镜吾学习,直到14岁时去上海。关于三味书屋,他无疑是一个很权威的专家。

他说:“我们家本是河南中州人,家谱中记载,当日尧的一个儿子封在一个叫铸的地方。后来,人们将‘铸"字的金字边去掉作为姓,于是,就有了我们寿家。不知过了多少年,我们家的一支人迁到绍兴,定居在偏门外的镜湖之畔,一直到我的高曾祖寿峰岚。”

清朝道光年间,为了子孙的出路,原想做大老板的寿峰岚决定进城办学。起初,他给自己的私塾馆取名为“三余书屋”。“三余”出自三国时董遇所说的“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们应当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努力学习。“三余书屋”开业,寿峰岚特意请大书法家梁同书题写了牌匾。

有一天,他的儿子寿韵樵挥笔将匾上的“余”改为“味”。寿韵樵的书法造诣高深,改过后的匾额上的字竟也浑然一体,如同梁同书本人改的一样,据说一些书法家也没看出破绽。但是,为什么要这样改呢?对此,历来说法不一。

有人说,这是从苏东坡那里化来的。苏东坡对董遇的“三余”之说颇为赞赏,曾做诗曰:“此生有味在三余”,寿宇对此不认同。

有人说,“三味”源自《李淑书目》。李淑说:“诗书为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对此,寿宇也不认同。

寿宇的叔父寿洙邻解释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此说影响甚大,鲁迅的三弟周建人也倾向之。然而,寿宇还是不认同。他说:“这样的解释淡化了祖先对清王朝的反叛精神。我小的时候,我祖父寿镜吾亲口对我说,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这第一点‘布衣暖"非常重要,这是我祖先峰岚公、韵樵公的思想核心,产业的失败,使他们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本质,他们认为在祸国殃民的清王朝当官就是为虎作伥,是害人害己。于是,把三味书屋的办学方向也作为子孙的人生指南,不许自己的子孙去应考做官,要甘于布衣暖,菜根香,品尝诗书的滋味。”寿宇说,寿镜吾生前曾对他说:“这三味的含义不能对外人说,也不能见诸文字,这是祖先韵樵公定的一个家规,因为‘三味"精神有明显的反清倾向,一旦传出去可能要招来杀身之祸。”这也是后来人们主观臆测出来众多说法的主要原因。

寿宇对“三味”的解释曾发表在《鲁迅研究资料选刊》上,并且很快得到学术界许多人的认可。

黑桃花

“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 “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人类地板流精华

,“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

三味书屋的三味指什么?

三味书屋的三味指的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三个中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2023-07-10 23:24:232

三味书屋的三味是哪三味

三味书屋,指读书人意会书中“三味”方可“登堂入室”进入书的殿堂。而“三味”则指读书人要把“读懂书之味道、教人们脱去愚昧、作出回味无穷的传世佳作”为己任,即是“三为”——“为自己、为民族、为国家”而读书。
2023-07-10 23:24:475

三味书屋的三味是哪三味 三味书屋介绍

1、《三味书屋》的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的滋味。其中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这三味。 2、说起三味书屋,那是清末民初绍兴城内有名的私塾,原名为“三余书屋”,取自裴松之《三国志注》中的一句话“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寓意是要充分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努力读书,切莫荒废了光阴。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鲁迅祖居内,距离鲁迅故居100米。 3、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 4、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当中。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 5、同时,书屋中学生和老师都读一些晦涩绕口的词句,更加的凸显出了旧时私塾教育的不尽人意。
2023-07-10 23:25:371

三味书屋是指哪三味?

来历是晚清时期的一个著名私塾,鲁迅曾在此求学。三味分别指的是稻梁,肴馔,醯醢。
2023-07-10 23:25:4615

三味书屋是指哪三味?

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再三体味,反复钻研、体会,思考。是就学习方法而言的。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作老爷。“菜根香”是说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读书滋味长”是说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意味 。”三味书屋“原称”三余书屋“,这是寿镜吾老夫子的祖父寿峰岚拟下的,梁氏(梁同书)所题的也是”三余书屋“。有学者考证认为,“三余”即三国董遇所说的“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这“三余”都是读书的极好机会,苏东坡也津津乐道这“三余”,称“此生有味在三余”。于是寿峰岚又将“三余书屋”改为了“三味书屋”。
2023-07-10 23:27:211

老师,请问《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什么意思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三种味道,取义是“读经书味如稻梁,读史书味如肴撰,读诸子百家味如酶酿”。  宋代李淑的《邯郸书目》一书写道“诗书,味之太羹(gēng),史为折俎(zǔ)子为醯(xī)醢(hǎi),是为书三味。”这里是用三种味道的食物比喻古代的三类书,即经书、史书和诸子百家的书。如果从字面上说,那“三味”是指:肉汁的味道、肉的味道和肉酱的味道。  “诗书,味之太羹”,意思是说经书像是食物里的太羹。太羹是不加佐料的原汁肉汤,是我国古代最初祭祀时用的食物。因为经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书,故把它比作太羹。“史为折俎”,意思是说史书佐食物里的折俎。折俎,即大块肉。大块肉比起不加佐料的原汁肉汤,味道当然浓多了。因为史书包括的内容非常多(如“四史”、《资治通鉴》等),故把它比作折俎。“子为醯醢”,意思是说诸子百家的书像食物里的醯醢。醯醢,即肉浆。肉浆的制作花样很多。诸子百家的书体栽不同,风格各异,故把“子”比作醯醢。  三味书屋有一副对联就是基于上面的意思写的:上联是“至乐无声唯孝悌”,下联是“太羹有味是诗书”。这对联佐证了前面的分析。  您好!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有问题请及时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
2023-07-10 23:27:281

三味书屋的三味指什么

三味书屋的三味意思如下:一种是对读书感受的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这三种感受合称是“三味”。第二种说法是把实属比作美味的佳肴,就是一种精神的食粮,这也是“三味”。佛教中的说法就是,学习的过程要一心一意,保持一颗专注的心,对事物要认真和专注,不可以三心二意,要时刻保持着精确和深刻,使自己融会贯通,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提升。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家居构造:1、台门斗第一进,即台门斗,隐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文魁”匾,此匾是为鲁迅的塾师寿镜吾的兄长寿子持所悬挂的,他在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举人,此匾用来光耀门楣,并表示着寿家人曾经出过举人,是一户书香人家。在第一进台门斗的西边,穿过天井,有一小方竹园,竹园北边厢房布置成“三余书屋”,摆放仿照“三味书屋”,游客可以在这仿真的书屋里坐一坐,体验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2、大堂前第二进称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后边金柱上挂着对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德行、言论的赞颂抱对一副:“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3、座楼穿过天井,即第三进--座楼,这里分别是小堂前、书房和寿镜吾先生卧室的原状陈列。
2023-07-10 23:27:431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什么?

“三味书屋”,是晚清时期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鲁迅先生从11岁一直就读到17岁,他们的老师叫做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为人方正、质朴并且博学,鲁迅先生非常尊敬他,可以说没有寿镜吾先生的教导,也没有以后的鲁迅。寿镜吾生于1849年,在清朝同治八年(1869)就中了秀才,可他非常讨厌嚣张跋扈的洋人,看不起丧权辱国的清政府,他没有选择继续往上“爬”当大官,而是在家里开了个“三味书屋”,当起了教书先生。所以这三味的意思不能问鲁迅先生,还得问问鲁迅的老师寿镜吾。
2023-07-10 23:28:016

三味书屋的三味是哪三味

三味书屋的三味有三种说法:1、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2、“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3、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2023-07-10 23:28:491

三味书屋是指哪三味

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是寿镜吾的儿子解释的. 又有一说: 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先生童年时曾在这儿学习.一般对“三味书屋”的解释,都说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而寿镜吾老先生之孙寿宇先生在他写的文章中则是这么说的:“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寿镜吾老先生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据说,这是寿镜吾老先生的父亲寿韵樵亲手拟定的,要子孙认真体会,身体力行 再有一说: 1、“三味书屋”原称“三余书屋”,这是寿镜吾老夫子的祖父寿峰岚拟下的,梁氏(梁同书)所题的也是”三余书屋“.有学者考证认为,“三余”即三国董遇所说的“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这“三余”都是读书的极好机会,苏东坡也津津乐道这“三余”,称“此生有味在三余”.于是寿峰岚又将“三余书屋”改为了“三味书屋”.现在那匾上梁同书所写的“余”已被抹去,由寿峰岚改为了“味”. 何谓”三味“?”三味“是否就是”三余“之味? 2、屋主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的解释说: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意思是说三味是指学习内容而言的. 3、 三味即再三体味,反复钻研、体会,思考.是就学习方法而言的. 4、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这种说法是寿镜吾的孙子寿宇提出的.“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作老爷.“菜根香”是说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读书滋味长”是说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意味 . 楼主自己判断采信哪一种吧.
2023-07-10 23:29:071

三味书屋的“三味”的含义是?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所谓“三味”,是取“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义。关于三味书屋中“三味”的多种说法如前所述,“三味”的原意“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中,即包含了祖上创办私塾时的宗旨,虽是必须遵循的家规,却因其反清意识绝不可对外泄露的。三味书屋因由鲁迅引起人们注意后,自然对“三味”的含义产生了兴趣。当有人问及寿洙邻时,彼以“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答之,也就是以三种味道来形容读三种古籍作为解释。但此说令许多人感到难以信服和认同。因为典出《三国志·董遇传》中的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原本就是旨在教人珍惜光阴,勤奋读书的意思,何必又要改“三余”为“三味”,用味道来形容古籍来劝人读书呢?还有人怀疑像寿镜吾这样一位饱学秀才———“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语),怎么会用“肴馔”、“肉酱”之类来形容读书?(醢系肉或鱼剁的酱)如果是饭馆或酒馆的匾还说得过去,用作书屋之匾,这解释似乎牵强了。另外也有考证“三余”为“公余、饭余、茶余”的,更有引经据典,探究到宋代李淑《邯郸书目》中的:“诗书味之太羹(古代祭祀时用的肉汁)、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一块“三味”的匾被演绎出五花八门这么多的味道,这恐怕是先祖们始料未及的。
2023-07-10 23:29:161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什么?

一种是周作人对三味的解释,就是经、史、子。 另一种是鲁迅的老师对三味的解释,即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2023-07-10 23:29:245

鲁迅《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啥意思?

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三余的别称,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还有一说是指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2023-07-10 23:29:395

三味书屋的三味指什么 三味书屋的三味所指简述

1、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 2、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
2023-07-10 23:31:271

三味书屋中三味指什么? 答得好给分。

三味指三种味道:肉汁,切肉,肉酱,三种味道的食物比喻古代的三种书类:经书,史书,诸子百家的书。这是我老师课堂上说的,望采纳。
2023-07-10 23:31:35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

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意思无非是劝勉学子利用“三余”之时以刻苦勤学而已。后来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将“三余”改为“三味”。那么这“三味”又是什么意思呢?   周遐寿认为“书有三味”:经书味如米饭,史书如肴馔,子书如调味之料。(参见《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林辰认为这“三味”一词的取义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参见《鲁迅和三味书屋主人》)他们的解释可能源于宋代李淑的《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张向天则认为,“三者”,非数目一二三之三,乃是一再,再而以至无数次之义,用作副词……“三味”者是劝人读书多咀嚼,多寻思,多吟味,多体会。(《三味书屋之名试释》)   张向天说“稻粱、肴馔、醯醢不得称‘三味"”,因为这与“三味书屋”匾额两旁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不合。“太羹有味是诗书”中的“诗书”为经,而“经味如稻粱”;“太羹”为“煮肉汁”,亦是肴馔。而“经味如肴馔”这样岂不矛盾?   其实我们不必如此牵强理解,   取其喻义就是了。经书史书是必读的典籍,没有其他比这更重要,所以用美好的饭菜来作比喻。诸子百家的书一般是选读的,由于各家的学术观点不同,所以用各种调味的佐料作比喻。不论经书史书子书,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是必须刻苦攻读,仔细体味的。
2023-07-10 23:31:42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什么意思

三味书屋就在鲁迅纪念馆对面,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它坐东朝西,北傍小河,有近35平方米。  书房正中上方悬挂匾额,是清末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书。书屋中间是老师的八仙桌和木椅,学生都坐在窗前壁下。  东北角的一张有两只抽屉的硬木书桌是鲁迅用过的,桌面右上角那个一寸见方的撛鐢字,是先生当年亲手刻下的。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  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都让鲁迅感到敬佩。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  书屋后面的小园里有砖砌的小花坛,种着腊梅、天竹、桂花。三味书屋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好。   三味书屋之名可谓如雷贯耳,可这“三味”为哪三味呢?  所谓“三味”指“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肴馔,指鱼肉之类的荤菜;醯是醋,醢是肉酱,借指调味品。
2023-07-10 23:31:50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什么意思?

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2023-07-10 23:32:093

鲁迅三味书屋

鲁迅家
2023-07-10 23:32:584

《三味书屋》是指哪三味

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一篇课文,叫《三味书屋》,相信很多人对于鲁迅的三味书屋都再熟悉不过了,那你知道这“三味书屋”指的是哪三味吗?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 1、 说起三味书屋,那是清末民初绍兴城内有名的私塾,原名为“三余书屋”,取自裴松之《三国志注》中的一句话“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寓意是要充分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努力读书,切莫荒废了光阴。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鲁迅祖居内,距离鲁迅故居100米。 2、 赏识并引之为座右铭的,不只是三余书屋的主人,苏东坡也非常赏识这句话,写有诗曰“此生有味在三余”。后来,三余书屋被寿镜吾先生(鲁迅先生的老师)的爷爷改为了“三味书屋”,似乎就是借此之意。而除了这种说法,还有另外的两种说法:一种来自于寿镜吾先生的次子,他曾解释说:“若三味取义,幼时挺父兄传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3、 这句话经后人考证,是出自于宋代李淑《邯郸书目》,原为:“读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无论是那句话,说的意思其实都是将读书比作美味佳肴,即很好的精神食粮,应该细细品爵、尝出其中滋味。另一种说法则是寿镜吾的孙子所说,“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口中,听到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4、 “布衣暖”是说甘做平民百姓不做官;“菜根香”是说习惯粗茶淡饭,不必羡慕别人的山珍海味;“读书滋味长”自然就是讲要认真品位蕴藏在书籍当中的奥妙,个中滋味绵长无比。其实不管是哪种含义,“三味”都是在诠释着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 以上的就是关于《三味书屋》是指哪三味的内容介绍了。
2023-07-10 23:34:181

鲁迅写的三味书屋到底是有味还是无味?

有味!!!
2023-07-10 23:34:264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叙述了三味书屋

作者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三味书屋的生活:⑴入学的情形,同时介绍了书屋的特点以及先生的为人。⑵初次见先生,问先生“怪哉”是怎么一回事,没有得到答案。⑶偷偷到后花园去玩,后花园的乐趣。⑷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以及“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描画儿。三味书屋的生活,表达的作者情感是有争议的。一是说:对于童年的鲁迅而言也同样是新鲜而充满快乐的。第二种则认为: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书屋的生活,从而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损害和束缚。
2023-07-10 23:34:33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这个名字的由来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吾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 “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2023-07-10 23:34:401

三味书屋的“三味”究竟是指哪“三味”呢?如今位于哪个地区?

太羹,折俎,醯醢;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都昌坊口11号,这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的私塾。
2023-07-10 23:34:595

如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

偷乐,谐趣这两个词语概括了三味书屋的生活。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教书认真,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曾对鲁迅说过:“周树人,希望你继续努力。”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见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篇)。寿家台门由寿镜吾的祖父峰岚公于嘉庆年间购置,总建筑面积795平方米,前临小河,架石桥以通,西有竹园,整幢建筑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
2023-07-10 23:36:001

为什么取名叫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这所私塾在绍兴是很有名的,堪称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鲁迅来此读书时它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最初是由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于清嘉庆年间置地营宅后,将东厢房辟为书斋,取名曰“三余书屋”。其时,寿峰岚请了当时钱塘大书法家梁三舟写了“三余书屋”的匾额与“至乐无声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的楹联。梁三舟的书法师承古人,又有创造,以笔法苍劲著名。 “三余”,三国时魏人董遇常教学生利用“三余”的时间读书,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后来将“余”字挖去,补成“味”字,自此书屋由“三余”变成“三味”。1981年10月7日珏人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解释“书的‘三味"”时说:“我从《增广诗句题解汇编》卷四中找到了出处。李淑《邯郸书目》中有云: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 中国私塾读书之人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念,以“三余捧诗书”为一种充满审美情趣的生活,以匾额、楹联、松鹿图萦绕出的书香气氛、福禄寿喜之气为悠远的意趣。
2023-07-10 23:36:201

何谓“三味书屋”之“三味”

三味书屋何为“三味”,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三是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2023-07-10 23:36:281

三味书屋指的是三位

不是蔬菜、五谷和点心吗?!
2023-07-10 23:36:366

《三味书屋》的生活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1,在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2,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2023-07-10 23:36:571

三味书屋在哪???

三味书屋在绍兴,鲁迅的故乡
2023-07-10 23:37:04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写什么?

主要描写主人公鲁迅的童年,屋后有百草园,这是鲁迅童年最快乐的时候,后来主人公在私学的教育中长大,他把其称为三味书屋,是他怀念的童年时光。U0001f929U0001f929
2023-07-10 23:37:11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听油蛉和蟋蟀唱歌;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听妖怪的故事;到三味书屋学习;上课画连环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023-07-10 23:37:291

鲁迅在三味书屋有哪些趣事

FTRKTKYECKRECKTRKYRCTYECTREXJTRX
2023-07-10 23:37:498

三味书屋指的是哪三味 三味书屋指什么

1、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 2、三味书屋,那是清末民初绍兴城内有名的私塾,原名为“三余书屋”,取自裴松之《三国志注》中的一句话“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寓意是要充分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努力读书,切莫荒废了光阴。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鲁迅祖居内,距离鲁迅故居100米。
2023-07-10 23:38:241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具体指什么?

书屋为何取名三味?三味的内容是什么?解释历来不一。归纳起来,有三个答案:其一,最有权威的说法是屋主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的解释。他说: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意思是说三味是指学习内容而言的。第二种说法是,三味即再三体味,反复钻研、体会,思考。是就学习方法而言的。第三种说法是,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司滋味长。”这种说法是寿镜吾的孙子寿宇提出的。“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作老爷。“菜根香”是说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读书滋味长”是说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意味。最有权威的说法是屋主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的解释。他说: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意思是说三味是指学习内容而言的“三味”的解释有三种:1.“诗、史、子”为三味;2.“经、史、子”为三味;3.粮食、蔬菜、佐料为三味。《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当为前两种中的一种。
2023-07-10 23:38:431

三味书屋中三味指什么? 答得好给分。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吾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三味书屋”原题“三余书屋”,取《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董遇言:“为学当以之余,冬者发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示人们应把握时间,努力学习。书屋易主寿氏后,书屋主人兼塾师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又引苏轼“此生有味在三余”的诗句,将“余”字改为“味”字。而寿镜吾老先生之孙寿宇先生在他写的文章中则是这么说的:“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寿镜吾老先生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据说,这是寿镜吾老先生的父亲寿韵樵亲手拟定的,要子孙认真体会,身体力行。寿镜吾老先生忠实遵守父训,立志不当官,也反对和禁止儿子去当官。他不允许小儿子去赶考,甚至把他锁在楼上,每顿饭菜都叫人给送去。结果他的小儿子用麻绳绑在窗门上,缘绳而下,逃出了楼房,终于去北京考取了朝考一等第一名,当上了吉林省农安县的知县。寿镜吾老先生就骂他不孝,骂了好长一个时期。大概吴越是山水鱼米之乡,读书人家里若有些小的产业,不至于过不去、非要去当官不可。再加上清朝政治混乱,寿老先生对清末官场的腐败是深恶痛绝的,认为乱世切莫去做官,即使做了官也是昏官。在当时这种遁世退却、不合浊流的态度是可贵的,联系“三味书屋”的命名,很能看出老先生的正直、善良。
2023-07-10 23:38:541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哪三味?

“三味书屋”的“三味”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粮食、蔬菜、作料。”另一种是“布衣、菜根、诗书”。
2023-07-10 23:39:075

三味书屋的三味指哪三味?

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分别是经味、史味、诸子百家味。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扩展资料:一、鲁迅眼中的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当中。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同时,书屋中学生和老师都读一些晦涩绕口的词句,更加的凸显出了旧时私塾教育的不尽人意。二、相关历史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六年。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旧如鲁迅回忆时写的那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匾和画,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党组织派干部想尽办法才找回来。当年和鲁迅一道念书的同学,解放初还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这三位老同学的回忆,三味书屋恢复了原来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国旧式的客厅,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来,是会感到奇特的。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显得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提醒自己不要迟到。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味书屋
2023-07-10 23:39:221

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三味”是指

  鲁迅先生有篇著名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但是许多人并不了解,文中所写的三味书屋的“三味”的含义。  三味书屋的三味有三种说法:  1、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  2、“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  3、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2023-07-10 23:39:391

三味书屋,三味指的是?

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是寿镜吾的儿子解释的.又有一说: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先生童年时曾在这儿学习.一般对“三味书屋”的解释,都说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而寿镜吾老先生之孙寿宇先生在他写的文章中则是这么说的:“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寿镜吾老先生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据说,这是寿镜吾老先生的父亲寿韵樵亲手拟定的,要子孙认真体会,身体力行 再有一说:1、“三味书屋”原称“三余书屋”,这是寿镜吾老夫子的祖父寿峰岚拟下的,梁氏(梁同书)所题的也是”三余书屋“.有学者考证认为,“三余”即三国董遇所说的“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这“三余”都是读书的极好机会,苏东坡也津津乐道这“三余”,称“此生有味在三余”.于是寿峰岚又将“三余书屋”改为了“三味书屋”.现在那匾上梁同书所写的“余”已被抹去,由寿峰岚改为了“味”.何谓”三味“?”三味“是否就是”三余“之味?2、屋主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的解释说: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意思是说三味是指学习内容而言的.3、 三味即再三体味,反复钻研、体会,思考.是就学习方法而言的.4、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这种说法是寿镜吾的孙子寿宇提出的.“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作老爷.“菜根香”是说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读书滋味长”是说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意味 .
2023-07-10 23:39:471

鲁迅先生-----三味书屋到百草堂 其中三味指哪三味?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所谓“三味”,是取“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义。关于三味书屋中“三味”的多种说法如前所述,“三味”的原意“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中,即包含了祖上创办私塾时的宗旨,虽是必须遵循的家规,却因其反清意识绝不可对外泄露的。三味书屋因由鲁迅引起人们注意后,自然对“三味”的含义产生了兴趣。当有人问及寿洙邻时,彼以“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答之,也就是以三种味道来形容读三种古籍作为解释。但此说令许多人感到难以信服和认同。因为典出《三国志·董遇传》中的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原本就是旨在教人珍惜光阴,勤奋读书的意思,何必又要改“三余”为“三味”,用味道来形容古籍来劝人读书呢?还有人怀疑像寿镜吾这样一位饱学秀才———“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语),怎么会用“肴馔”、“肉酱”之类来形容读书?(醢系肉或鱼剁的酱)如果是饭馆或酒馆的匾还说得过去,用作书屋之匾,这解释似乎牵强了。另外也有考证“三余”为“公余、饭余、茶余”的,更有引经据典,探究到宋代李淑《邯郸书目》中的:“诗书味之太羹(古代祭祀时用的肉汁)、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一块“三味”的匾被演绎出五花八门这么多的味道,这恐怕是先祖们始料未及的。岁月流迁,光阴似箭。看到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况,我感到应该阐明真相。而如今也不必再墨守家规,对祖训三缄其口了。于是我投书《绍兴鲁迅研究专刊》详述了我自幼在“三味书屋”里接受启蒙教育以来,耳濡目染所了解的一切。尤其是我祖父镜吾公、父亲寿涧邻、伯父寿孝天不止一次所训告“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三味精神”,自幼便在我脑海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象。
2023-07-10 23:39:531

谁知道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三味是哪三味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以严厉著称的一所私塾。 “三味”指“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此“三味”,为书屋的主人寿峰岚(鲁迅先生的老师寿镜吾的祖父)所定,乃寿家之家训。其主旨是告诉子孙后代,要饱读经史百家之书,书中自有做人的基本要求(稻粱),书中自有修身养性之道理(肴馔、醯醢)。
2023-07-10 23:40:013

《三味书屋》中三味指什么?

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分别是经味、史味、诸子百家味。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扩展资料:一、鲁迅眼中的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当中。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同时,书屋中学生和老师都读一些晦涩绕口的词句,更加的凸显出了旧时私塾教育的不尽人意。二、相关历史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六年。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旧如鲁迅回忆时写的那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匾和画,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党组织派干部想尽办法才找回来。当年和鲁迅一道念书的同学,解放初还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这三位老同学的回忆,三味书屋恢复了原来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国旧式的客厅,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来,是会感到奇特的。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显得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提醒自己不要迟到。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味书屋
2023-07-10 23:40:191

三味书屋的三味指什么

三味书屋的三味指的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三个中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2023-07-10 23:40:381

三味书屋的三味指什么?

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先生童年时曾在这儿学习。一般对“三味书屋”的解释,都说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而寿镜吾老先生之孙寿宇先生在他写的文章中则是这么说的:“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寿镜吾老先生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据说,这是寿镜吾老先生的父亲寿韵樵亲手拟定的,要子孙认真体会,身体力行
2023-07-10 23:40:554

三味书屋指的是什么

书屋为何取名三味?三味的内容是什么?解释历来不一。归纳起来,有三个答案:其一,最有权威的说法是屋主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的解释。他说: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意思是说三味是指学习内容而言的。第二种说法是,三味即再三体味,反复钻研、体会,思考。是就学习方法而言的。第三种说法是,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司滋味长。”这种说法是寿镜吾的孙子寿宇提出的。“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作老爷。“菜根香”是说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读书滋味长”是说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意味。最有权威的说法是屋主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的解释。他说: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意思是说三味是指学习内容而言的“三味”的解释有三种:1.“诗、史、子”为三味;2.“经、史、子”为三味;3.粮食、蔬菜、佐料为三味。《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当为前两种中的一种。
2023-07-10 23:41:221

鲁迅的“三味书屋”的三味是什么意思?

三味书屋原为三余书屋。何为三余?此名取意于三国时董遇的话。据《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引所载,董遇常劝学生充分利用“三余”时间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取名三余大概是希望学生爱惜时间,后来私塾主人兼塾师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改名为“三味书屋”。   1.古人有三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其三,寿镜吾先生的祖训:布衣暖,菜根香,读书苦。后成为三味书屋的馆训。   2.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三是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3.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吾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 “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4.寿宇的叔父寿洙邻解释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此说影响甚大,鲁迅的三弟周建人也倾向之。然而,寿宇还是不认同。他说:“这样的解释淡化了祖先对清王朝的反叛精神。我小的时候,我祖父寿镜吾亲口对我说,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这第一点‘布衣暖"非常重要,这是我祖先峰岚公、韵樵公的思想核心,产业的失败,使他们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本质,他们认为在祸国殃民的清王朝当官就是为虎作伥,是害人害己。于是,把三味书屋的办学方向也作为子孙的人生指南,不许自己的子孙去应考做官,要甘于布衣暖,菜根香,品尝诗书的滋味。”寿宇说,寿镜吾生前曾对他说:“这三味的含义不能对外人说,也不能见诸文字,这是祖先韵樵公定的一个家规,因为‘三味"精神有明显的反清倾向,一旦传出去可能要招来杀身之祸。”这也是后来人们主观臆测出来众多说法的主要原因。   5.也有人觉得,“味”即辩味、体味、玩味。“三”是约数,表示多。因此三味可能就是希望学生读书时应反复琢磨,多多体会的意思。
2023-07-10 23:41:301

"三味"指哪三味

“三味”指哪三味昵?解释至少有五种。 第—种,三国时的学问家董遇曾说过,冬天是一年中多余的时间,夜晚是一天中多余的时间,阴雨天是晴天多余的时间,劝勉人们应当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来努力学习。宋代文学家苏轼对董遇的这一说法极为赞赏,曾作诗说“此生有味在三余。”后来,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认为,学习中就要凭借“三余”精神努力进取,并据此将“三余书屋”改为“三味书屋”。 第二种, 《增广诗句题解汇编》卷四载李淑《邯郸书目》:“诗书为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意思是说,经书如肉汤,史书如肉块,子书如肉酱,说读这三类书正如品尝这三种食物一样,各具特色,风味迥异,称之为“三味”,因而将书房取名为“三味书屋”,寓含博览群书之意。 第三种,古语说:“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意思是说,读四书五经之类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经典史记如尝丰盛的菜饭;而读诸子百家学说,则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作料。“三味”取名于此。 第四种,当年的房主人、鲁迅的塾师、清末秀才寿镜吾认为“读书有味”,加之书屋后园子里种了梅花和桂花两种树,称为“二味”,合起来便是“三味”。 第五种,寿镜吾的子孙对“三味”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意思是为人要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山珍海味的享受;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意味。
2023-07-10 23:41:371

三味书屋指的是什么?

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鲁迅小时候在那里读过书,现在是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一部分。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着一棵古松,树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从前的样子,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还画画,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扩展资料: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提醒自己不要迟到。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鲁迅眼中的书屋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当中。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同时,书屋中学生和老师都读一些晦涩绕口的词句,更加的凸显出了旧时私塾教育的不尽人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味书屋
2023-07-10 23:41:441

“三味书屋”中“三味”的由来

“三味书屋”原题“三余书屋”,取《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董遇言:“为学当以之余,冬者发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示人们应把握时间,努力学习。书屋易主寿氏后,书屋主人兼塾师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又引苏轼“此生有味在三余”的诗句,将“余”字改为“味”字。但未见其解释,后人诠释甚多,对“三味”的取义有争议。一般对三味书屋的解释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经,指四书五经;肴馔,指鱼肉之类的荤菜;醯是醋,醢是肉酱,借指调味品。总起来的意思是读书既是生活所必需,又极有味。这主要是根据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书,泛指经书;子,指子书,即诸子百家的著作。太羹,指肉汤汁;折俎,指切碎的肉;醯醢,指各种作料。这就是说,书的滋味各种具备,读书好比品尝美好的汤,切碎的肉,加上各种作料。此种说法出自鲁迅的老师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之口,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三”在古代汉语中是表示多次、重复的意思,因而“三味”亦可理解为读书要反复体会、仔细领会。寿镜吾的孙子寿宇撰文又提出了新的说法,他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作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意味。笔者认为这才是三味书屋的真义,因为这种说法很能反映屋主寿镜吾先生的思想情操,鲁迅曾说寿镜吾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个饱学秀才不仅有学问,而且思想很清高,不屑当官作老爷,也不许自己的子孙应考、买官。并且,三味书屋的办学宗旨也是培养学生当老百姓,不去当官作老爷。
2023-07-10 23:4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