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两小儿辩论文言文

2023-07-10 08:45:42
LuckySXyd

1. 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2.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

孔子去东方,遇间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日出时离人近,而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日出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日出时太阳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就像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日出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时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觉热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

3. 俩小儿辩日文言文及试题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注释:(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

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2、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孔子东游 游:②问其故 故:③而日中时远也 日中:④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为:⑤日初出沧沧凉凉 沧沧凉凉:3、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4、翻译句子。

①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②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5、成语加法。

①( )丝不苟+( )霄云外=( )万火急②( )全其美+( )神无主=( )面威风③( )思而行+( )海为家=( )零八落④( )长( )短+( )上( )下=( )全( )美⑤朝( )暮( )+( )丝( )毫=( )分( )裂【语言表达训练】6、“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7、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8、孔子为什么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的问题?9、排列错乱的句子,标出正确的序号。( )院里有一棵我和爸爸一起种下的小白杨。

( )窄窄的小院,静静地,听不到一丝声响,只有洒满院心的阳光。( )时间过得好快。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一个怪现象:我的头比那道印矮了一截。呀?我的个子怎么倒着长?( )妈妈见了直笑我:“傻孩子,你怎么能和小白杨比着长?”( )我天天来看它,盼它快长大。

在它身上,我用小刀刻下一个小道道,每天早上都要跑到它身边,比一比,看看我长没长。( )哦!可我还是想快些长大起来,像个大人样,到外面那个我还没见过的世界闯一闯。

正确顺序:10、读破句。 一天,某厂开大会,厂长在会上宣读文件。

文件中有这样一句话:“已经取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部……”当读这句话时,这位厂长不假思索地念道:“已经取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部……”话一说出,听众大笑,厂长说:“笑什么?时代不同了,当和尚也要大专学历嘛!”厂长这一解释,台下听众笑得更欢了。 这句话该怎么读,你一定知道。

现在,请你把这句话修改一下(只准改一个字),让它变得语意明白,又不会在读的过程中产生误会。【课内同步阅读】阅读下文,回答11-15题。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及其日中如探汤 ( ) ②孰为汝多知乎( ) 1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14、用“/”画出文中加线句子的朗读停顿。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15、结合文章内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4.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5. 【一文言文中两小儿辩论的问题: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6. 求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翻译和停顿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说的对.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7. 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5.两小儿辩日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但是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篷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8. 文言文两则)

一:【1】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2】为是其智(zhì)弗若与二:12223三:【学弈】【1】通过:全国 善:擅长 弈:下棋 诲:教导 思援:引、拉 俱:一起【2】课文记述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结果(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对不可以三心二意的道理).【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1】故:原因、缘故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2】①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是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②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3】从文中(孔子不能决也)一句可见两小儿辩问题的复杂性.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法,以及视觉和触觉).在辩论过程中,两小儿辩论都很(出色,都有理有据的阐述).孔子对待这个问题则表现出了(“不能判断”的实事求是)的态度【4】孔子的名言: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②民无信不立.——孔子四:小练笔读了《学弈》这篇课文我感触较深,这篇课文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最后,学到了弈秋师傅精湛的技术.而后一个人三心二意,打马虎眼,最后没有学到师傅精湛的技术.这就好比生活中,有的同学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努力,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有些同学上课开小差,思想不集中,就只能在差生阶级徘徊一样.学了这篇课文,我应该改变一下自已,使自己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努力.。

9.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

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一儿曰:“日初出_____及其日中如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__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_____”

大如车盖盘盂孔子孰为汝多知乎?老师刚教的,现在分享给你吧!记得给个好评哦!~
2023-07-09 15:51:376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太阳刚出来时温度还很凉,等到正午阳光直射之时,气温却好比热水一样;这难道不恰恰证明了离得近所以热、离得远所以凉么?”
2023-07-09 15:52:036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是我们课本中额一篇古文,你还记得里面写了什么内容吗?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父亲节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   东游:向东游历。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   则:就。   盘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说,通“谓”。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决:判断。   笑:在这里不是嘲笑,采用了反问的句式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孰:谁。   汝:你。    翻译   有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赏析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通过阅读,我们发现两个小孩有着善于观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而孔子则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这说明了治学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道理。   对于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2023-07-09 15:52:271

日初出沧沧凉凉全句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无法判断。两个小孩笑着问:“谁说你智慧渊博了?”
2023-07-09 15:52:355

纥干狐尾原文_翻译及赏析

并州有纥干者,好戏剧。邑传言有狐魅,人心惶。一日,纥干得一狐尾,缀于衣后,至妻旁,侧坐露之。其妻疑为狐魅,遂持斧欲斫之。纥干亟云:“吾非魅。”妻不信。走,至邻家,邻家又以刀杖逐之。纥干叩头谢:“我纥干也,第戏剧耳,何意专杀我?”——未知·佚名《纥干狐尾》 纥干狐尾 未知:佚名 国中文言文 ,寓言故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有个叫纥干的人,喜欢开玩笑。当地传言有狐狸闹鬼,大家人心惶惶。一天,纥干得到一条狐狸尾巴,就缝在了衣服后面。他来到妻子身旁,侧身而坐,故意将狐狸尾巴露在外边。妻子见了,暗自怀疑他是狐狸精 ,于是悄悄操起斧头向他砍来。他急忙说:“我不是狐狸精!”妻子不相信。纥干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逐他。他磕头道歉说:“我是纥乾,这只是一个玩笑,你们为什么一心要杀死我呢?” 猜您喜欢何易于,不详何所人及何所以进。为益昌令。县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朴常乘春与宾属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纤,易于身引舟。朴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蚕,惟令不事,可任其劳。”朴愧,与宾客疾驱去。——唐代·孙樵《县令挽纤》 县令挽纤 唐代:孙樵 国中文言文 ,寓理故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先秦·列御寇《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先秦:列御寇 展开阅读全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国中文言文 ,儿童 ,对话 ,哲理寓言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说 通: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先秦·刘向 撰《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 先秦:刘向 撰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说 通: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 展开阅读全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说 通: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国中文言文 ,古文观止 ,赞美 ,写人谋略
2023-07-09 15:52:501

为什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这句话出自《两小儿辩日》。要理解了全文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时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翻译:孔子到东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上前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前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中午的时候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很寒冷,等到了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离得近的让人感觉热,而离得远,让人感觉凉爽吗?”孔子听了也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十分有智慧呢?”这里是谈论的太阳在早上和中午距离远近的问题。“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里只是是小孩根据“近热远凉”的原理来论述自己“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观点的。
2023-07-09 15:52:571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翻译

气温日变化中只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有三方面的原因:1.角度初出时,照射角度小,非直射;日中时,照射角度大,直射。2.波长初出时,太阳的短波辐射刚开始,没有效果;日中时,太阳的短波辐射经地面反射成长波辐射,在近地层迅速加热。3.延时夜晚冷却达到最强的时间正是太阳初出前后,而日中虽然直射,但因为要经短波向长波转化,所以有一定的延时,因此陆地上一般在13点左右温度最高;在海上,因水热容量的影响,14点左右最高。
2023-07-09 15:53:043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句话意思是:(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出自: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2023-07-09 15:53:121

少年治县原文_翻译及赏析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未知·佚名《少年治县》 少年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国中文言文 , 寓理故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王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齐王问:“你怎么知道的呢?”回答说:“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到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井井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亲带儿子,哥哥带弟弟,以自己家的兵器战斗,于是打败了魏国军队。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先秦·列御寇《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先秦 : 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国中文言文 , 儿童 , 对话 , 哲理寓言崔篆, *** 也,为郡守,时王莽改制,爪牙遍及各地,严刑峻法,杀戮无辜。篆所至之囚系满狱。篆垂涕曰:“嗟乎,刑法酷烈,乃至于斯!此皆何罪!”遂为之 *** ,所出二千余人。吏叩头谏曰:“君诚仁者,然今独君为君子,将有悔乎?”篆曰:“吾无悔,纵杀吾而赎二千人,何悔之有?”吏默然无以应。——未知·佚名《崔篆 *** 》 崔篆 *** 崔篆, *** 也,为郡守,时王莽改制,爪牙遍及各地,严刑峻法,杀戮无辜。篆所至之囚系满狱。篆垂涕曰:“嗟乎,刑法酷烈,乃至于斯!此皆何罪!”遂为之 *** ,所出二千余人。吏叩头谏曰:“君诚仁者,然今独君为君子,将有悔乎?”篆曰:“吾无悔,纵杀吾而赎二千人,何悔之有?”吏默然无以应。 国中文言文 , 寓理故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宋代·周敦颐《爱莲说》 爱莲说 宋代 :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国中文言文 , 莲花 , 品格抒怀
2023-07-09 15:53:191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的诗意。

两小儿辩日。“太阳刚出来时温度还很凉,等到正午阳光直射之时,气温却好比热水一样;这难道不恰恰证明了离得近所以热、离得远所以凉么?”
2023-07-09 15:53:417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日中”和“汤”的意思

日中:中午汤:热水
2023-07-09 15:54:003

文言文两小儿辩曰翻译

1.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白话译文: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原文如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扩展资料:两小儿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第一个小孩用面积大小相比,带有直观性,似乎是有理的。第二个小孩比较了人对太阳在不同时间冷和热的感受,似乎也是有理的。 可见他们勤于思考,富有想象力;从他们针锋相对的论辩中还能体味出对话者的虎虎生气和音容笑貌。但他们的认识毕竟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只能各执已见而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最后两小节写两小儿讥笑在他们争论面前“不能决”的孔子。从故事本身看,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这种探求精神是值得赞许的。 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而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孔子“不能决”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是对的,不该受到讥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小儿辩日。 2.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30字左右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扩展资料 辩日启示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中心思想 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 、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3. 急需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译文 ” 孔子听了:“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凡十万言、周穆王。”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仍有较高的文学意义及思想寓义。其学说“主正”,不要有所作为,一切听其自然,即要求名实一致,计有天瑞,远的就觉得凉吗、纪昌学射等、老子,圉寇;“贵虚”本于道家学说孔子到东方游历、寓言和神话传说、仲尼,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师事金丘子林(名林。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形象鲜明,好虚静,诏号《列子》为《冲虚真经》、汤问、说符等。 前一个小孩说,终身不仕。两个小孩嘲笑说。 列子著书二十篇、“主正”即接受儒家“正名”学说,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相传为战国时列御寇所著?” 另一个小孩说,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相传为战国时道家。 列御寇,直到现在,如愚公移山,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杨朱,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而正午时离人近,今仅存八篇。唐天宝年间、黄帝,含义深刻,郑人)?” 《列子》是先秦时著作集,内容多记民间故事。 一个小孩说,内容多为民间故事。 《列子》,亦作圄寇,学本于黄帝、“贵虚”:“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不与人交往、力命,主张“虚无”:“谁说你多智慧呢,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寓言和神话传说,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市)人,作为道家的经典之一。 4.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及翻译如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扩展资料 《两小儿辩日》的艺术特色在于: 1、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2、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3、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和求知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小儿辩日 5. 《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乔金宁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和翻译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两小儿辩日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 6. 急需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列子》是先秦时著作集,内容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直到现在,仍有较高的文学意义及思想寓义。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列御寇所著。 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市)人。 师事金丘子林(名林,郑人),学本于黄帝、老子,好虚静,不与人交往,终身不仕。其学说“主正”、“贵虚”、“主正”即接受儒家“正名”学说,即要求名实一致;“贵虚”本于道家学说,主张“虚无”,一切听其自然,不要有所作为。 列子著书二十篇,凡十万言,今仅存八篇,计有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唐天宝年间,诏号《列子》为《冲虚真经》,作为道家的经典之一。 7. 《两小儿辩日》译文 两小儿辩日《古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句意: 孔子去东方游学,见两个小孩正在争论,便上前问其缘故。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大得象车盖,到了中午小得如盘盂。难道不是离我们近时大,远时小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时令人感到十分凉爽,中午感觉象是伸进了滚烫的热水中一般热,难道不是近时热,远时凉吗? 孔子无法判断。 两个小孩笑着问:“谁说你智慧渊博了?。 8. 《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 原发布者:乔金宁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两小儿辩日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 9. 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的翻译和单字翻译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辩日启示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中心思想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 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 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科学解释 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两小儿辩日》里的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远中午近 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远 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初升的太阳看上去比中午的大,是因为早晨阳光进入大气层折射角比较大,我们看到的是被放大了的太阳的像,看上去比中午的太阳大很多。[原文: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 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 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事实上由于中午的太阳辐射过于强烈,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的大小是不现实的。这可能也是造成了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午的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点,而日出日落的太阳是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圆形。 还有,中午比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比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比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 所以中午比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 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 在学习的时候,可能老师都会说是一样的距离,但真正的答案却有2个:相对论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以一个点为中心,在一个点做对照。也就是说在文中应该有2个中心点,一个就是地球,一个就是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 如果以地球为中心点,那么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不变的在早上还是中午时都是一样的。如果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那么就应该是中午的时候会更近些。 都知道太阳和地球都是球体.那我们先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地区圆行的正上方,而太阳就假设到地球的左边。这时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看到的太阳就是早晨的太阳。 而只要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太阳的正下方那么这时的太阳就是中午的太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 10.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1) 孔子东游(2),见(3)两小儿辩斗(4),问其(5)故(6)。 一儿曰:“我以(7)日始(8)出时去(9)人近,而日中(1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11)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12),及(13)日中则(14)如盘盂(15),此不为(16)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7),及其日中如探汤(18),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9)也。 两小儿笑(20)曰:“孰为汝多知乎?(21)”[2-3] 2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1)选自《列子·汤问》。原文共十三章,这是第七章。《列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列御寇编写。 (2)东游:到东方游学。 (3)见:看见。 (4)辩斗:辩论,争论。 (5)其:代词,两小儿。 (6)故:缘故,原因。 (7)以:以为,认为。 (8)始:刚刚,才。 (9)去:距离。 (10)日中:正午。 (11)初:刚刚。 (12)盖:车篷,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3)及:到,至。 (14)则:就。 (15)盘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盂:一种装酒的敞口器具。 (16)为:是。 (17)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 (18)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汤,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19)决:裁决,判断。 (20)笑:嘲笑,讥讽。 (21)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孰,谁。为,通“谓”,说,认为。汝,你。知,通 “智”,智慧。[2] [4] [3] (22)问:询问。 白话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遇见两个小孩争辩,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刚升起像一个车盖,到正午就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 小近大吗?” 另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刚升起清清凉凉,到中午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吗?” 孔子不能判定(是否)。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
2023-07-09 15:54:151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的意思

不知道
2023-07-09 15:54:247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句话的意思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2023-07-09 15:54:433

学弈学文言文全文

1. 古文《学奕〉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现山 东邹县)。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2. 文言文《学弈》的全文解释 《学弈》解释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6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 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 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译文:山下的兰草已长得与溪水相连 松林间的小路干干净净的,没有稀泥 天快黑了,细雨中传来了子规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少 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 何必自伤白发,感慨“黄鸡催晓” 这首词是苏轼病体康复之后游清泉寺,见溪水西流,感悟万物生机无限而作,词中表现一种对人生积极乐观态度。最末一句“休将白发唱黄鸡”,“白发”指老年,“黄鸡”当是借用白居易“黄鸡催晓”,“白日催年”形容人生易老的诗句,这里是告诫人老莫消极悲观。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烟波横, 水好像是眼波横流, 山是眉峰聚。 山好像是眉峰攒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眉眼盈盈处。 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 才始送春归, 方才送春天归去了, 又送君归去。 又送君(鲍浩然)回去了。 若到江南赶上春, 要是到江南(江苏浙江)赶上春天 千万和春住。 千万要把春天留住来给分吧 下面的抄袭者杀无赦~!哈哈。 3. 文言文学弈的全文翻译 一、《学弈》译文: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取来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二、《学弈》原文:选自战国 孟子《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两小儿辩日》译文: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四、《两小儿辩日》原文: 战国 列子《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扩展资料 一、《学弈》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二、《两小儿辩日》作者简介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 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 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4. 文言文学弈的全文翻译 一、《学弈》译文: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取来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二、《学弈》原文:选自战国 孟子《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两小儿辩日》译文: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四、《两小儿辩日》原文: 战国 列子《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扩展资料 一、《学弈》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二、《两小儿辩日》作者简介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 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5. 《学弈》文言文的全文解释 学弈 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选编《学弈》一文的目的,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学棋. 6. 学弈(文言文)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翻译: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有人)让弈秋教两个人学习下棋,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一直认为天鹅会从头顶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前一个人在一起学习,学习的成果却不如前面的人。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7. 《学弈》的文言文+翻译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注释弈秋:弈:下棋。 (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 通:全。之:的。 善:善于,擅长。使:让。 诲:教导。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鸿鹄:天鹅。 (大雁)援:引,拉。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之:谓,说。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曰:说。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矣:了。弗:不如。 【原文】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来源】《学弈》选自《孟子u2022告子》。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邹县)。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这段古文共有4句,有三层意思。 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 *** 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定是高手如云。 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 第三层(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我可以说:完全不是。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落后的啊!只有四句话,却层次分明地讲明白了不专心致志便学不好本领的道理,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文言文的简洁精炼由此可见一斑。【读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读课文时的基调: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好来。 8. 学奕 文言文 弈:下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悔:教导 惟奕秋之为听:只听奕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绳,射鸟用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于:句末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为:因为 1.的 2.无义 3.代词,代弈秋的教导 4.代词,代鸿鹄 5.代词,代认真听课的另外一个学生 6.代词,代认真听课的另外一个学生
2023-07-09 15:54:501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下一句是什么?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023-07-09 15:54:572

辩曰文言文翻译

1. 两儿小辩日古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2. 文言文两小二辩日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3.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去东方,遇间两个小孩在争论。 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日出时离人近,而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日出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日出时太阳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就像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日出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时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觉热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 4.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及翻译如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扩展资料 《两小儿辩日》的艺术特色在于: 1、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2、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3、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和求知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小儿辩日 5. 二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6. 两小儿辨曰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 孔子去东方,遇间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日出时离人近,而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日出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日出时太阳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就像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日出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时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觉热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现代文比文言文更通俗易懂点~ 7. 求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翻译和停顿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说的对.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8.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20字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这件事的对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扩展资料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辩日一作:辩斗)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2023-07-09 15:55:041

两则文言文带翻译

1. 文言文两则翻译 原发布者:闫艳红 文言文两则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的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文言文两则原文及翻译,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两小儿辩日 先秦: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翻译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2. 请给我两则文言文(带意思)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38643061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韩非子u2022外储说左上》)[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韩非子u2022五蠹》)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3. 文言文两则的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认真听,细细琢磨,认真领悟;另一个人表面上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认为天鹅要来了,想着如何拉弓搭箭把天鹅射下来。他们虽然一起学习围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么?回答:不是这样的。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4. 文言文两则的翻译 《学弈》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5.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的译文 学弈: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却学的不如前一个。能说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弈秋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孩子正在争辩,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像车顶盖般大。到了正午就看起来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物体看起来小而近的物体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清清凉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物体感到热而远的物体感到凉的道理吗?” 孔子判断不了。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6. 小学六年级下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求全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翻译: 《学弈》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扩展资料: 《两小儿辩日》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 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 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 接着又分别摆出根据。两人互不相让,都使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增强了论辩性。 两小儿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第一个小孩用面积大小相比,带有直观性,似乎是有理的。 第二个小孩比较了人对太阳在不同时间冷和热的感受,似乎也是有理的。 可见他们勤于思考,富有想象力;从他们针锋相对的论辩中还能体味出对话者的虎虎生气和音容笑貌。 但他们的认识毕竟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只能各执已见而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最后两小节写两小儿讥笑在他们争论面前“不能决”的孔子。 从故事本身看,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这种探求精神是值得赞许的。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而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 孔子“不能决”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是对的,不该受到讥讽。 关于太阳离人在不同时间的远近问题,通俗的解释是这样: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在早晨和中午与人的距离确有一些变化,但微乎其微,凭肉眼难以觉察。 这种情况对于气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 对于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由于中午的照射角大,地球表面获得的热能多,因而气温高;早晨照射角小,因而气温低。 至于太阳“早晨大,中午小”,则完全是人视觉上的错觉,由于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觉得太阳大一些,而中午则有广阔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阳的背景,看起来就觉得它小一点了。
2023-07-09 15:55:221

6年级下册语文第一篇文言文

1. 六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文言文解释 孔子往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寒冷,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说的对谁说的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智慧)很多呢?”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去教导2个人下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亦秋的教导,有一个人虽然在听,但一心想着有天鹅飞来,想用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两个在一起学,但是他却不如前一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商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2. 求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文言文两则的名称,还有字 《学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此文已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制六年级下学期人教版语文课本第一课。 《列子》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3. 求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文言文两则的读后感 是《学奕》和《两小儿辩日》吗? 读【 文言文两则】有感 今天我读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文言文两则。这第一则文言文是:学弈,它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它的全文意思是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读【学弈】这篇课文,我感受很深,这篇文章通过了一个浅显的故事,告诫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我们班的同学学习成绩上有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不是人与人之间智力的差别,而是专心与勤奋程度不同而已。 另一则文言文是:【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题目的意思是:两个小孩争论太阳。这篇文言文的全文意思是: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阐述了两个孩子的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通过对【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古代儿童那种善于观察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也体会到了孔子实事就是的为人处事的态度,正如孔子自己说的一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篇课文让我知道了很多也让我下定决心改变自己!!!! 我复制的别人的。 4. 自己编的文言文故事根据六年级下册第一课的,仿照. 望采纳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应该是《学弈》和《两小儿辩日》吧仿写《学筝》最好修改一下 筝柔,通国之善筝者也.使筝柔诲二女筝,其一女专心致志,惟筝柔之为学;一女虽学之,一心以为头发将松懈,思重新梳好盘上.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以(字没找着),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孔子东游,遇二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小儿曰:我以日本生自山东,故属东. 一小儿曰:夕阳西下,日本归山西也明矣,是以属西. 孔子不能决,后以问老子(就是我). 老子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日《两小儿辩日》 本无根基,岂能算东西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 六年级下册的第一篇文章是什么 《文言文两则》1.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2.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6.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运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很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2023-07-09 15:55:291

小儿止啼文言文

1. 古代小孩子机智的古文 童区寄传[1] 选自《柳河东集》 柳先生曰:越人[2]少恩[3],生男女,必货视之[4]。自毁齿[5]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6]。不足,则取他室[7],束缚钳梏之[8],至有须鬣者[9],力不胜[10],皆屈为僮[11]。当道相贼杀[12]以为俗。幸[13]得壮大,则缚取幺[14]弱者,汉官因以为已利[15],苟[16]得僮,恣所为[17]不问。以是越中户口滋耗[18],少得自脱[19]。惟童区寄以十一岁胜[20],斯[21]亦奇矣。桂部从事[22]杜周士为余言之。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23]。行牧且荛[24],二豪贼劫持,反接[25],布囊其口[26]。去逾四十里,之虚[27]所卖之。寄伪[28]儿啼,恐栗[29],为儿恒状[30],贼易[31]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32],一人卧,植刃道上[33]。童微伺[34]其睡,以缚背刃[35],力上下[36],得绝[37],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38]曰:“为两郎[39]僮,孰若[40]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41]。郎诚见完与恩[42],无所不可。”市者良久[43]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44]。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 ,以缚即[45]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46];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47],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48]。” 虚吏白州[49],州白大府[50]。大府召视儿,幼愿[51]耳。刺史颜证[52]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53]。乡之行劫缚者[54],侧目[55]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56]二岁,而讨杀[57]二豪,岂可近耶!” 世说新语里的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德行)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 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言语)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言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夙慧) 2. 小儿得效方文言文翻译 《小儿得效方》(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艾子事齐王,一日,朝而有忧色,宣王怪而问之。 对日:。臣不幸,稚子属疾①,欲谒告,念王无与图事者,今朝,然实系焉②。” 王日:“嘻,蛊早言乎③?寡人有良药,稚子顿服④,其愈矣⑤遂索以赐。艾子拜受而归,饮其子,辰服而已卒⑥。 他日,艾子忧甚戚,王问之故,戚然日⑦:“卿丧子可伤,赐卿黄金以助葬。”艾子日:“殇子不足以受君赐⑧,然臣将有所求。” 王日:“何求?”日:“只求前日小儿得效方。” ①稚子:幼儿。 属(zh已主):适值。②系(ji记):打结,此指记挂在心上。 ③盍:何不。④顿:表次数。 顿服,一次服下。⑤愈:病好;使病好。 ⑥辰:通“晨”。⑦戚然:悲伤的样子。 ⑧殇(石伤)子:未成年而死的儿子。 艾子事奉齐宣王,有一天上朝的时候,面带忧色。 齐宣王很纳闷,便问他忧愁的原因。艾子说道:“我很不幸,小儿子患了病,本想告诉大王,但又想大王知道了也没什么用,所以虽然人在朝廷上,但心里还是挂念着儿子。” 宣王说:“为什么不早说?我有良药,你拿回去给儿子吃了,很快就会好。”说完就找来药赐给艾子。 艾子拜谢后,接了药带回家,给儿子吃了。上午吃过药,不到中午儿子就死了。 过了一些天,艾子更加难过,宣王问明了原因,伤心地说:“你死了儿子我很难过,赐你黄金用来埋葬他吧。”艾子曰:“夭折的孩子无资格受国君赏赐,但我想要求一样东西。” 宣王问:“你想要什么?”艾子答道:“想要大王前几天赐给我儿子的那种药方。”。 3. 小儿辈文言文翻译 贺新郎·己丑为亲庭寿 祝贺新郎.己丑为亲中寿 【作者】李曾伯 【朝代】宋代 【作者】李曾伯【朝代】宋代 满酌荆州酒。望莱庭、斑衣拜祝,俾吾亲寿。玉水雪楼游宦地,近访甘棠依旧。逢父老、颂声盈口。争道蜀边劳数载,也真宜、略伴云横岫。小儿辈,任成否。 满斟荆州酒。望莱庭、斑衣拜祝,让我父母长寿。玉水雪楼游宦地,最近访问甘棠依旧。遇到老人、颂声盈口。争道蜀边辛苦几年,啊真应该、略伴云横山岭。孩子们,任成了吗。 东皋十月梅开后。想亲朋、团栾一笑,从容觞豆。塞上弓刀成底事,不过腰金如斗。算不直、渊明株柳。只恐鲸鲵无计取,更须烦,绿野持竿手。看勋业,国长久。 东皋十月梅开后。想亲朋、团栾一笑,从容觞豆。塞上刀弓成底事,不过腰金如斗。计算不直、陶渊明株柳。只恐怕鲸鲵没有计取,还要麻烦,绿色田野持竿手。看功勋业绩,国长久。 4. 圣小儿祖莹文言文翻译 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人。 父亲叫季真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 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 喜欢学习,迷恋读书,日日夜夜的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但是不能够使他停下来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暗地里藏着蜡烛,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蜡烛读书,用他的衣服遮盖窗户,害怕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声誉更加被传开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的张天龙在讲解《尚书》,把其中的内容都讲解了。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老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催促着讲课十分急切,他于是就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就去听课了。 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于是就在前面行礼,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 他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任职作为大学学士。 5. 饶州神童 文言文 翻译是: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天赐,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于是,当地所有有孩子的人家全都逼着家里的小“神童”熟读《五经》。但孩子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记。父母们把这些神童一个个都放进竹篮,吊上树梢,使其玩耍不成。不少家长还请来家教,孩子背完一经,先生就能得到孩子父母的若干铜钿,作为酬劳和奖励。结果,饶州的许多孩子因为不具备神童的料性而被活活逼死。 第一题是D 别的偶也在找哩~ 找到再告诉你喔~ 对了,还有:(绝)其视听 :断或阻碍 (终)一经偿钱若干 :完、结束 昼夜(苦)之. :使。辛苦 小儿不问如何:小儿朱天锡没有别的什么才能 苦之至死者盖多也:因苦而导致死的人大概是有很多 选文中的家长是如何对小孩进行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逼着自己的孩子学神通朱天锡去念书,熟读<;五经>. 你认为应当怎样才能避免这种"超前教育"所造成的悲剧? 为家长做思想教育,告诉他们这是不好滴。 这些实在是找不到,是偶自己做的,做得不好请见谅~ 6.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及翻译如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扩展资料 《两小儿辩日》的艺术特色在于: 1、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2、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3、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和求知精神。
2023-07-09 15:55:351

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文

1.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1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伯牙绝弦 [原文](“/”是间隔)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释义]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表示感叹的语气。 峨峨:“高”的意思。 兮: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破琴:把琴摔破。 复:再;重新。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像水势浩荡的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在弹琴。 (人教版第25课《伯牙绝弦》)。 3.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即使在听,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拿弓箭去射它。即使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 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文言文 熟读成诵掌握重点字词会解说。 4. 6年级文言文和古文 文言文课文第一学期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两小儿辩日《列子》陋室铭[唐]刘禹锡爱莲说[宋]周郭颐为学[清]彭端淑熟读精思[宋]朱熹古诗四首观沧海[三国]曹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望岳[唐]杜甫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词二首菩萨蛮[唐]韦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望九华[宋]王十朋中国古代寓言四则买椟还珠[战国]韩非郑人买履[战国]韩非滥竽充数[战国]韩非画蛇添足《战国策》第二学期春之古韵春夜喜雨[唐]杜甫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江南春[唐]杜牧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昴黄鹤楼[唐]崔颢山居秋螟[唐]王维过故人庄[唐]孟浩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李白诗三首[唐]李白行路难送友人月下独酌《论语》八则[春秋]孔子天时不如地利[战国]孟子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战国]荀子《吕氏春秋》两则橘逾淮为积《晏子春秋》螳螂捕蝉[汉]刘向第一学期秋思[唐]张籍春望[唐]杜甫寄酬韩冬郎 *** 畏之员外(其一)[唐]李商隐采莲子(其二)[唐]皇甫松。 5. 告诉我六年级语文所有的古文~ 《学奕》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 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 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 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 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 孔子去东方游学,见两个小孩正在争论,便上前问其缘故。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大得象车盖,到了中午小得如盘盂。难道不是离我们近时大,远时小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时令人感到十分凉爽,中午感觉象是伸进了滚烫的热水中一般热,难道不是近时热,远时凉吗? 孔子无法判断。两个小孩笑着问:“谁说你智慧渊博了? 《矛与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楚国有着一个卖盾和卖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刺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关尹子教射》 【原文】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 【译文】 列子跟关尹子学习射箭,有一次,列子射中了靶心。去请教关尹子,说:我学的差不多了吧。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回答说:“不知道。” 关尹子说:“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列子回去再练习。过了3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 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说:“知道了。” 关尹子说:“现在可以了。你要牢牢记住,千万不要违背它。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 6.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杨氏之子》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坏,把弦拉断,一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比不上柳絮乘风飘起”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不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陈太丘与友期》 以下为无译文的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 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 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 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 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 难测量也。” 4.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 后进之士,有升 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5.李元礼尝叹荀淑、锺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锺君至德可师。” 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 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 文若亦小,坐着膝前。 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7.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 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 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9.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 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0.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 而 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11.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 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2.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 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 说此事,张曰:。
2023-07-09 15:55:421

文言文两则问题

1. 文言文两则) 一:【1】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2】为是其智(zhì)弗若与二:12223三:【学弈】【1】通过:全国 善:擅长 弈:下棋 诲:教导 思援:引、拉 俱:一起【2】课文记述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结果(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对不可以三心二意的道理).【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1】故:原因、缘故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2】①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是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②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3】从文中(孔子不能决也)一句可见两小儿辩问题的复杂性.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法,以及视觉和触觉).在辩论过程中,两小儿辩论都很(出色,都有理有据的阐述).孔子对待这个问题则表现出了(“不能判断”的实事求是)的态度【4】孔子的名言: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②民无信不立.——孔子四:小练笔读了《学弈》这篇课文我感触较深,这篇课文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最后,学到了弈秋师傅精湛的技术.而后一个人三心二意,打马虎眼,最后没有学到师傅精湛的技术.这就好比生活中,有的同学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努力,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有些同学上课开小差,思想不集中,就只能在差生阶级徘徊一样.学了这篇课文,我应该改变一下自已,使自己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努力.。 2. 文言文两则两个小孩争论的什么问题不能令孔子回 孔子到东文去游学,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询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距离人近,而中午时距离人远。”一 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中午时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刚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到了中午就小得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 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等到了中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近处的热而远处的凉吗?”孔子不能判断谁是 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顺利,期待你的好评,谢谢鼓励。 3. 文言文两则课后练习 译文 孔子坐车去诸侯国游学,经过一个村口时,看到两个放牛娃正在为什么事情争得面红耳赤。 孔子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男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男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看起来像圆车篷大。 到了正午就看起来像盘盂一样大,这不是远的时候小而近的时候大吗?” 另一个小男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清清凉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皱着眉头,想了老半天,无法判断。 两个小男孩都乐了,说:“大家都说你是无所不知的大学问家,却连我们小孩子的问题也答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两小儿辩日离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远中午近 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远 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一种观点是: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来看太阳,就显得太阳大。中午云气消散,就显得太阳小,其实太阳的大小并没有变。 另一种观点是:太阳高度不同,大气折射率不同,早上太阳高度角低,折射率大,所以太阳看起来大。 还有一种观点是: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 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 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还有,中午较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较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 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较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较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解释字词: 奕:下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悔: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绳,射鸟用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于:句末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感想: 一人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三心二意——失败。 4. 文言文两则课后练习 (1)让弈秋教导两人学下围棋 (2)想拉弓把天鹅射下来 (3)说是他不如前一个人聪明吗?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6.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辩斗:辩论,争论。 故:原因,缘故。 以:以为,认为。 去:距离。 日中:正午。 及:到。 则:就。 为:是。 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决:决断,判定。 孰:谁。 汝:你。 译文 孔子坐车去诸侯国游学,经过一个村口时,看到两个放牛娃正在为什么事情争得面红耳赤。孔子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男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男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看起来像圆车篷大。到了正午就看起来像盘盂一样大,这不是远的时候小而近的时候大吗?” 另一个小男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清清凉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皱着眉头,想了老半天,无法判断。 两个小男孩都乐了,说:“大家都说你是无所不知的大学问家,却连我们小孩子的问题也答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两小儿辩日离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远中午近 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远 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一种观点是: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来看太阳,就显得太阳大。 中午云气消散,就显得太阳小,其实太阳的大小并没有变。 另一种观点是:太阳高度不同,大气折射率不同,早上太阳高度角低,折射率大,所以太阳看起来大。 还有一种观点是: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 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 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还有,中午较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较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较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 所以中午较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 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解释字词: 奕:下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悔: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绳,射鸟用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于:句末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感想: 一人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三心二意——失败 相关: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是孟子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这则故事说明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专心致志和思想老开小差,学习效果是很不相同的。 补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 在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3次搬家。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 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 5. 文言文两则 第一则: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第二则: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往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寒冷,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说的对谁说的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023-07-09 15:55:491

六年级古诗文言文

1. 六年级所有古诗古文 古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句意: 孔子去东方游学,见两个小孩正在争论,便上前问其缘故。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大得象车盖,到了中午小得如盘盂。难道不是离我们近时大,远时小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时令人感到十分凉爽,中午感觉象是伸进了滚烫的热水中一般热,难道不是近时热,远时凉吗? 孔子无法判断。 两个小孩笑着问:“谁说你智慧渊博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学习;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着搭弓拉箭把天鹅射下来。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古诗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也是一名六年级学生,相信我。 2. 六年级所有古诗古文 古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句意: 孔子去东方游学,见两个小孩正在争论,便上前问其缘故。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大得象车盖,到了中午小得如盘盂。难道不是离我们近时大,远时小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时令人感到十分凉爽,中午感觉象是伸进了滚烫的热水中一般热,难道不是近时热,远时凉吗? 孔子无法判断。两个小孩笑着问:“谁说你智慧渊博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学习;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着搭弓拉箭把天鹅射下来。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古诗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也是一名六年级学生,相信我 3. 一至六年级的全部古诗词 文言文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郎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 1 去查这本书其中包括了:鹅 锄禾 静夜思 坐井观天 春晓 曹冲称象 刻舟求剑 夜宿山寺 登鹳雀楼 古风 蚕妇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小池 小儿垂钓 舟夜书所见 江上渔者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望庐山瀑布 绝句 朝发白帝城 山行 咏柳 宿新市徐公店 寻隐者不遇 题西林壁 宿建德江 鹿砦 晏子使楚 江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游园不值 送孟浩然之广陵 滥竽充数 画蛇添足 买椟还珠 泊船瓜洲 示儿 暮江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赠汪伦 惊弓之鸟 将相和 早春 三衢道中 马 塞下曲 前出塞 附阅读与欣赏篇目 秋歌 杂诗 芙蓉楼送辛渐 游子吟 泊秦淮 饮湖上初晴后雨 天净沙·秋思 赤日 囚歌 冬夜杂咏。 5. 小学1到6年级的古诗 语文第一册: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像天歌. 白毛俘绿水, 红掌拨清波. 悯农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语文第二册: 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识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近,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语文第三册: 悯农(二)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语文第四册: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绿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语文第五册: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鹰恰恰啼.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蓠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峰.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雨夜归人.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语文第六册: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儿垂钓 唐 胡令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舟夜书所见 清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第七册: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平乐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语文第八册: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文第九册: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终南忘余雪 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语文第十册: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 6. 急求六年级语文古诗古文 第一学期:古文有>,>,>,>,>-->,>. 古诗有>,>,>,>,>,>,>,>,>,>,>,>,>,>. 第二学期:钱塘湖春行 江南春 登幽州台歌 黄鹤楼 过故人庄 送友人 月下独酌 春日 雨晴 题弟侄书堂 南园十三首 对酒 狱中题壁 陆山西村 丰乐亭游春三首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问刘十九 登飞来峰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海棠 泛吴松江 鸟鸣涧 客中作 古文:天时不如地利 橘逾淮为枳 螳螂捕蝉 刻舟求剑 画龙点睛 7. 一到六年级所有的词和文言文(人教版)不要古诗,一定要词和文言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学弈 《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两小儿辩日 《列子 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浣溪沙 苏轼-宋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宋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023-07-09 15:55:571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微寒,但到正午时分却十分严热
2023-07-09 15:56:301

出走二则文言文

1. 请翻译:这两则文言文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翻译: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2.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为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翻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2. 文言文两则 学弈 《学弈》解释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 文言文两则 第一则: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第二则: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往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寒冷,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说的对谁说的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4. 文言文两则的翻译 学弈》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畅沪扳疚殖狡帮挟爆锚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5. 请翻译: 两则文言文 1.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2.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为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译文】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6. 帮忙翻译两则文言文 1.周昌为人性格刚强,敢说直话。 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所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时,大臣们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皇上因为留侯的策略打消了这个主意。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争辩时最强硬,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就算要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 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房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欠身致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险些就被废掉了。” 7. 文言文两则) 一:【1】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2】为是其智(zhì)弗若与二:12223三:【学弈】【1】通过:全国 善:擅长 弈:下棋 诲:教导 思援:引、拉 俱:一起【2】课文记述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结果(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对不可以三心二意的道理).【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1】故:原因、缘故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2】①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是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②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3】从文中(孔子不能决也)一句可见两小儿辩问题的复杂性.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法,以及视觉和触觉).在辩论过程中,两小儿辩论都很(出色,都有理有据的阐述).孔子对待这个问题则表现出了(“不能判断”的实事求是)的态度【4】孔子的名言: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②民无信不立.——孔子四:小练笔读了《学弈》这篇课文我感触较深,这篇课文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最后,学到了弈秋师傅精湛的技术.而后一个人三心二意,打马虎眼,最后没有学到师傅精湛的技术.这就好比生活中,有的同学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努力,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有些同学上课开小差,思想不集中,就只能在差生阶级徘徊一样.学了这篇课文,我应该改变一下自已,使自己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努力.。
2023-07-09 15:56:371

《孔子集语》卷十六

寓言十四(上) 《御览》八百十八引《韩诗外传》 孔子、颜渊登鲁泰山,望吴阊门。渊曰:"见一匹练,前有生蓝。"子曰:"白马,蓝刍也。" 《御览》八百九十七引《论衡》 儒书称孔子与颜渊俱登鲁东山,望吴阊门。谓曰:"尔何见?""一匹练,前生蓝。"孔子曰:"噫!此白马,芦刍。"使人视之,果然。 《论衡·书虚》 传书或言:颜渊与孔子俱上鲁太山,孔子东南望,吴阊门外有系白马,引颜渊指以示之,曰:"若见吴阊门乎?"颜渊曰:"见之。"孔子曰:"门外何有?"曰:"有如系练之状。"孔子抚其目而止之,因与俱下。下而颜渊发白齿落,遂以病死。盖以精神不能若孔子,强力自极,精华竭尽,故夭死。 《续博物志》七 颜渊与孔子俱上泰山,东南望吴昌门外,孔子见白马,引颜渊指之:"若见吴昌门乎?"颜渊曰:"见之。有系练之状。"孔子抚其目而止之。颜渊发白齿落,遂以病死。盖精力不及圣人而强役之也。 《列子·天瑞》 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列子·黄帝》 范氏有子曰子华,善养私名,举国服之。有宠于晋君,不仕而居三卿之右。目所偏视,晋国爵之;口所偏肥,晋国黜之。游其庭者侔于朝。子华使其侠客以智鄙相攻,强弱相凌。虽伤破于前,不用介意。终日夜以此为戏乐,国殆成俗。禾生、子伯,范氏之上客,出行,经坰外,宿于田更商丘开之舍。中夜,禾生、子伯二人相与言子华之名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商丘开先窘于饥寒,潜于牖北听之。因假粮荷畚之子华之门。子华之门徒皆世族也,缟衣乘轩,缓步阔视。顾见商丘开,年老力弱,面目黎黑,衣冠不检,莫不眲之。既而狎侮欺诒,挡扌必挨抌,亡所不为。商丘开常无愠容,而诸客之技单,惫於戏笑,遂与商丘开俱乘高台,于众中漫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众皆竞应。商丘开以为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飞鸟,扬于地,肌骨无毁。范氏之党以为偶然,未讵怪也。因复指河曲之淫隈曰:"彼中有宝珠,泳可得也。"商丘开复从而泳之,既出,果得珠焉。众昉同疑,子华昉令豫肉食衣帛之次。俄而范氏之藏大火。子华曰:"若能入火取锦者,从所得多少赏若。"商丘开往,无难色,入火往还,埃不漫,身不焦。范氏之党以为有道,乃共谢之曰:"吾不知子之有道而诞子,吾不知子之神人而辱子。子其愚我也,子其聋我也,子其盲我也。敢问其道。"商丘开曰:"吾亡道。虽吾之心,亦不知所以。虽然,有一于此,试与子言之。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闻誉范氏之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吾诚之无二心,故不远而来。及来,以子党之言皆实也,唯恐诚之之不至,行之之不及,不知形体之所措,利害之所存也。心一而已。物无迕者,如斯而已。今昉知子党之诞我,我内藏猜虑,外矜观听,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怛然内热,惕然震悸矣。水火岂复可近哉!"自此之后,范氏门徒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必下车而揖之。宰我闻之,以告仲尼。仲尼曰:"汝弗知乎?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动天地,感鬼神,横六合而无逆者,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商丘开信伪物犹不逆,况彼我皆诚哉?小子识之!" 《列子·黄帝》 颜回问乎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矣,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能游者可教也,善游者数能。乃若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谡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告。敢问何谓也?"仲尼曰:"噫!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而未达其实,而固且道与!能游者可教也,轻水也;善游者之数能也,忘水也。乃若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谡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物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抠者巧,以钩抠者惮,以黄金抠者惛。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重外者拱内。" 《庄子·外篇·达生》 颜回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列子·黄帝》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使弟子并流而承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棠行。孔子从而问之曰:"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所不能游。向吾见子蹈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子并流将承子。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赍俱入,与汨皆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庄子·外篇·达生》 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汨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列子·黄帝》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筼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也,若橛株驹;吾执臂,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筼偻丈人之谓乎!"丈人曰:"汝逢衣徒也,亦何知问是乎?修汝所以,而后载言其上。" 《庄子·外篇·达生》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筼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筼偻丈人之谓乎!" 《列子·黄帝》 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仍燔林,扇赫百里。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窍,人也;气息声音,人也。问:"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谓石?奚物而谓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入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闻之,问子夏曰:"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虽然,试语之有暇矣。"文侯曰:"夫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夫子能之而能不为者也。"文侯大说。 《列子·周穆王》 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则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阖室毒之。谒史而卜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华子之妻子以居产之半请其方。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请之所祷,非药石之所攻。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乎!"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日。"从之。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亡,可复得乎?"子贡闻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记之。 《列子·仲尼》 仲尼闲居,子贡入侍,而有忧色。子贡不敢问,出告颜回,颜回援琴而歌。孔子闻之,果召回入,问曰:"若奚独乐?"回曰:"夫子奚独忧?"孔子曰:"先言尔志。"曰:"吾昔闻之夫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回所以乐也。"孔子愀然有间,曰:"有是言哉?汝之意失矣。此吾昔日之言尔,请以今言为正也。汝徒知乐天知命之无忧,未知乐天知命有忧之大也。今告若其实:修一身,任穷达,知去来之非我,亡变乱于心虑,尔之所谓乐天知命之无忧也。曩吾修《诗》《书》,正礼乐,将以治天下,遗来世,非但修一身,治鲁国而已。而鲁之君臣日失其序,仁义益衰,情性益薄,此道不行一国与当年,其如天下与来世矣!吾始知诗书礼乐无救于治乱,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此乐天知命者之所忧。虽然,吾得之矣。夫乐而知者,非古人之谓乐知也。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故无所不乐,无所不知,无所不忧,无所不为。诗书礼乐,何弃之有?革之何为?"颜回北面拜手曰:"回亦得之矣。"出告子贡,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骨立。颜回重往喻之,乃反丘门,弦歌诵书,终身不辍。 《列子·仲尼》 陈大夫聘鲁,私见叔孙氏。叔孙曰:"吾国有圣人。"曰:"非孔丘耶?"曰:"是也。""何以知其圣乎?"叔孙氏曰:"吾常闻之颜回曰,"孔丘能废心而用形。""陈大夫曰:"吾国亦有圣人,子弗知乎?"曰:"圣人孰谓?"曰:"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亢仓子应聘而至,鲁侯卑辞请问之。亢仓子曰:"传之者妄。我能视听不用耳目,不能易耳目之用。"鲁侯曰:"此增异矣。其道奈何?寡人终愿闻之。"亢仓子曰:"我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所觉,心腹六藏之所知,其自知而已矣。"鲁侯大悦。他日以告仲尼,仲尼笑而不答。 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欤?"孔子曰:"圣则丘何敢!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商太宰曰:"三王圣者欤?"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则丘不知。"曰:"五帝圣者欤?"孔子曰:"五帝善任仁义者,圣则丘弗知。"曰:"三皇圣者欤?"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时者,圣则丘弗知。"商太宰大骇曰:"然则孰者为圣?"孔子动容有间,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丘疑其为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商太宰嘿然心计,曰:"孔丘欺我哉!" 《韩非子·说林上》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孔子出,子圉入,请问客。太宰曰:"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蝨之细者也。吾今见之于君。"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请太宰曰:"君已见孔子,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蝨也。"太宰因弗复见也。 《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金楼子·立言上》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相斗。一儿曰:"我以日初出去人近。"一儿曰:"日中近。"一儿曰:"日初出如车盖,至中裁如盘盂,岂不近者大远者小?"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至日中有如探汤,此非远者凉近者热邪?"孔子亦不知日中天而小,落扶桑而大。 《列子·说符》 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乎河梁而观焉。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有一丈夫方将厉之,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此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也,意者难可以济乎?"丈夫不以错意,遂度而出。孔子问之曰:"巧乎?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对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者,以此也。"孔子谓弟子曰:"二三子识之!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 《说苑·杂言》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四十仞,环流九十里,鱼鳖不能过,鼋鼍不敢居。有一丈夫方将涉之,孔子使人并崖而止之曰:"此悬水四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不敢过,鼋鼍不敢居,意者难可济也?"丈夫不以错意,遂渡而出。孔子问:"子巧乎?且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对曰:"始吾入,先以忠信;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吾所以能入而复出也。"孔子谓弟子曰:"水而尚可以忠信义久而身亲之,况于人乎!" 《列子·说符》 白公问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人故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已,遂死于浴室。 《吕氏春秋·审应览·精谕》 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曰:"若以石投水,奚若?"孔子曰:"没人能取之。"白公曰:"若以水投水,奚若?"孔子曰:"淄渑之合者,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然则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胡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为可耳。" 《淮南子·道应训》 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以微言?"孔子不应。白公曰:"若以石投水中,何如?"曰:"吴越之善没者能取之矣。"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菑渑之水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然则人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谓不可?谁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趍,非乐之者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也,故死于浴室。
2023-07-09 15:56:451

文言文二则仿写

1. 文言文两则课文改写成200字左右 黔 之 驴 作者:柳宗元 原 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 文: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2. 写一篇《古文二则》读后感(400字) 《三国》读后感 暑假中,我在图书室借了一本《三国演义》,读完此书,我从中受益非浅――世纪少年应有“胆”有“识”. 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通过设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为可能,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过目不忘,即使抛开了书,它们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看过之余,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要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对当时的周逾和现在我们看来,真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瞒“过了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万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试想,诸葛亮不讲究“策略”能行吗? 细细思量,我们的学习不也一样吗?也应讲究方法,注意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让大了大脑得到调节,为下一节课积蓄精力,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这样,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妈妈让我给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烧开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叶.烧开水约十分钟,洗杯子约要五分钟,分放茶叶约三分钟,这样一来,就要共花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法:在烧开水的同时,就洗杯子,分放茶叶,等水烧开后,其余两项工作早已完成了.这样一来,我不仅节约了时间去做其它事情,还让客人在短时间里感受到了主人的热情. 做事情不仅要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识”,还要有“单匹救主”的赵云的“胆”.记得那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我们练习跳高.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就像猴子一样一跃而过.轮到我了,生怕摔着的我及得额头直冒冷汗,胆却的内心使我的动作变得缩手缩脚,最后落得个“嘴肯泥”的下场.体育老师摸透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又耐心地给我讲解跳高的要领,在老师和同学们地鼓励下,我大胆地又重试了一次,这次终于成功了!漂亮的动作还博得同学们地欢呼,齐声叫好.唉没有胆量可不行啊! 是啊,我们虽是新世纪的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但是如果没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那样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没有赵云那浑身是胆的气魄,试问,我们能有“胆”有“识”吗?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携手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做一个有“胆”有“识”的世纪少年吧! 3. 仿写一篇文言文跟伤仲永一样 金溪县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从没见到过读书写字的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就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给全乡的读书人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仲永感到奇怪,渐渐以宾客的礼节来款待他的父亲,有人用钱财和礼物讨取仲永的诗。他的父亲贪图这样,每天强要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十二三岁了。让作诗,不能与从前的传闻相称了。又过了七年,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特殊之处已经消失净尽了,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词解 1.隶:属于 2.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3.未尝:不曾; 4.求:要求 5.异:对……感到奇怪 6.借旁近:从邻居那里借来; 7.与:给; 8.书:写; 9.为:题写; 10.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 11.观:欣赏; 12.自是:从此; 13.是:这、此; 14.就:完成; 15.者:。。的地方; 16.稍稍:渐渐; 17.或:有人; 18.宾客:用宾客之礼相待; 19.邑人:同县的人; 20.乞:求取,这里指花钱求仲永提诗; 21.利其然:贪图这样(以此有利可图); 22.扳:强拉 23.环谒:到处拜访; 24.使:让; 25.从:跟从; 26.称:相比; 27闻:名声 28.泯然:消失的样子。指方仲永的特异之处完全消失了。 29.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30.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31.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32.固:本来。 33.文理:文采和道理。 34.利:以……为利。 35.可:值得。 36.秀才:这里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 37.谒:拜访 38.书具:写字的工具,指笔、墨、纸、砚 39.异焉:对此(感到)奇怪 40.扳:通“攀”,牵,引 41.彼其:他 42.贤:胜过 43.材人:有才能的人 二、句解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感到十分奇怪,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自己在诗上题写上了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主题。 3.自是指物为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只要别人指定东西就能写诗,马上完成,它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乡人感到奇怪,渐渐用宾客之礼款待他父亲;有人还用钱来求取仲永的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父亲认为这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与以前所听说的相符合。 7.泯然众人矣! 译:完全成为平常人了。 4. 文言文两则,急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之(的 )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之(弈秋的教导 ) 之(鸿鹄 ) 虽与之俱学 之(前一人 )弈秋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二人下棋,一人专心致志(集中意志),只弈秋教导,另一人虽然听,但一心想着天鹅将来到(原是生丝绳,这里指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箭)(到),想拉开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箭的弓而射天鹅,和前一个学生一起学,但不如前一个学生矣(文言助词)。是因为是这,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生聪明吗?孟子说:不是这样的。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也指天气热),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知道的事多呢?” 仿写句子 日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日出大如(圆轮 )及日中则如(瓷盘 )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日初出(冷冷清清 )及其日中如(炙烤 ) 先说字再说句子的意思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以为,认为 ) 去(离 ) 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是不是 ) 弗(不 ) 若( 如) 用竖线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思援|弓缴|而射之《列子》是先秦时著作集,内容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直到现在,仍有较高的文学意义及思想寓义。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列御寇所著。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市)人。师事金丘子林(名林,郑人),学本于黄帝、老子,好虚静,不与人交往,终身不仕。其学说“主正”、“贵虚”、“主正”即接受儒家“正名”学说,即要求名实一致;“贵虚”本于道家学说,主张 “虚无”,一切听其自然,不要有所作为。列子著书二十篇,凡十万言,今仅存八篇,计有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唐天宝年间,诏号《列子》为《冲虚真经》,作为道家的经典之一 5. 求:帮忙仿写一篇文言文 小平铭 人不在高,有德则名;话不在多,有理则灵。斯是邓公,智勇超群。历史建丰碑,当代创理论。谈笑论国是,浮沉惊风云。可以挽狂澜,顶恶风;无“落难”之颓唐,无功高之忘形。南疆特区设,北国乾坤定。万众云:“伟哉小平!” 晚晴铭 菜不在精,清淡就灵;酒不在美,举杯就行。同为“老朽”,淡泊人生。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儿孙常回家,不愁养老金。可以练太极,习丹青;无是非之乱耳,无名利之劳形。春游洞庭湖,秋登黄山峰。笔者云:“何老之有?” 假食铭 技不在高,会冒则名;质不在优,会骗则灵。斯是餐桌,唯假独行。农药泡火腿,硫磺熏竹笋。调料添石蜡,杜康兑毒鸩。可以黑良心,冲奶粉;无脂膏之醇厚,无果蔬之清馨。南夺酒徒寿,北亡婴儿灵。百姓云:“何食之有?” 奥运铭 国不在大,技高则名;人不在多,参与就行。斯是奥运,众星如云。队员现绝技,教练出奇兵。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一心破记录,论输赢;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东土雄狮吼,西方苍鹰鸣。国人云:“看我北京!” 公仆铭 位不在高,报国则名;权不在大,爱民则灵。斯是公仆,为党献身。建设马前卒,改革排头兵。谈笑讲政治,往来有蓝领。可以搞调研,访基层;无人情之乱耳,无饭局之劳形。常思张思德,难忘孔繁森。孙文云:“天下为公。” 掮客铭 品不在高,会吹则名;业不在精,善诈则灵。斯是中介,唯认佣金。接待使心术,谈判耍拳经。眼中有钞票,心头无六亲。可以丧天理,昧良心;无廉耻之乱耳,无奔波之劳形。南收好处费,西索违约金。观者云:“何中之有?” 庸医铭 天津 李名隼 德不在高,猛炒则名;技不在精,穷吹则灵。斯是“神医”,光彩照人。广告见荧屏,“妙手”能“回春”。揽客靠摇舌,盈门仗鼓唇。可以设陷阱,敛白银;无法度之乱耳,无医德之烦心。北刊“神医”照,南载“专家”文。患者云:“何神之有?” 平民铭 钱不在多,够用就行;食不在精,吃饱就灵。如此洒脱,唯我平民。名牌懒过眼,时尚疏耳闻。谈笑有邻里,往来无阔亲。可以看电视,侃球经;无私车之累赘,无二房之乱情。豪宅千般好,不如我客厅。俗话云:“知足常乐。”
2023-07-09 15:56:521

文言文两则译

1. 文言文两则的翻译 《学弈》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2. 六年级文言文两则,怎么翻译 一、《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字词解释 (01)弈:围棋,下围棋。 (0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03)通国:全国。 (04)之:的。 (05)善:善于,擅长。 (06)使:让。 (07)诲:教导。 (08)其:其中。 (0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0)虽:虽然。 (11)之:指弈秋的教导。 (12)鸿鹄:天鹅。 (13)援:引拉。 (14)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缴”字的另一个读音jiǎo,是交纳、交付的意思。 (15)之:他,指前一个人。 (16)俱:一起。 (17)弗若:不如。 (18)矣:了。 (19)为:因为。 (20)其:他,指后一个人。 (21)与:吗。 (22)曰:说。 (23)非:不是。 (24)然:这样。 (25)致志:用尽心志。致,尽,极。 (27)通国:全国. (28)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29)本文选自《孟子·告子》。 (30)故:原因。 (31)以:认为。 感悟: 学习不可一心二用,必须专心致志。 或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方可成功! 若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 二、《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词语解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始:刚刚,才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盂:盛放物体的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17)汤:热水。 告诉我们的道理:1、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古人敢于大胆质疑以及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 3.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的译文 《弈秋》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o,第二声]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集中精力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表面看来虽也在听,却一心想着有天鹅就要飞到了,想拉弓上箭去射它。他虽然和别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别人。 这是他的智慧不如别人吗?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辫日》译文:一天,孔子到东边去游历,碰见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以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中午时离人远。”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像盘盂那么小,这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很清凉,到了中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到热水里去一样,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孔子不能决断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4. 文言文两则翻译 原发布者:闫艳红 文言文两则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的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文言文两则原文及翻译,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两小儿辩日 先秦: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翻译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5. 文言文两则翻译 翻译: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的果子很多折坏了树枝取之信然:拿了李子吃,确实是这样这个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此文赞扬王戎早慧。 王戎幼年就善于观察、推理,通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冷眼观物,当众人蜂拥趋之,迷失了平和心去思考时,都以为会获利,最后得到的却是苦果。 启发我们应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入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翻译: 须孺子9岁时,曾经在月亮下游玩,有人说:“如果让月亮中没有东西,应该会很明亮吧!”须孺子说:“不是这样,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孔,没有这个眼睛一定不明亮。” 6. 古文二则的翻译 1.《郢人》,,,,,,,,,,,,,,,,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无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 楚国的京城郢都有一个人在自己的鼻尖上抹了一点像苍蝇翅膀大小的一块白粉,让一个叫石的匠人用斧头把它砍下来。匠石抡起带着呼呼风声的斧头砍下去。结果白粉完全除掉了,而鼻子却一点儿也没有受伤。郢人不仅脸色未变,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宋元君听说这事后,让匠石给自己再表演一次。匠石回答说:“我确实曾经砍过,但是能够让我施展技术的那个人如今已经死去很久了。”。。。。。。。。。。。。。。。。。。。 2.《伯牙善鼓琴》,,,,,,,,,,,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7. 语文《古文二则》的思考与练习解释 《四知》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闻鸡起舞》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古文二则》一. 知识积累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涉猎祖逖即更刮目相待2. 填空题.司马光 时期 家 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 》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 体通史.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但当涉猎(4)即更刮目相待(5)蹴琨觉(6)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7)自相鱼肉(8)人思自奋 4. 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遗民既遭残贼 (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二. 强化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5~10题.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祖逛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浴祭酒.进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音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秋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选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吴.”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逛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谋,市三千匹,不给艳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棍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盾进.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6. 第一则古文的篇名为“孙权劝学”,你认为文中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孙权吗?为什么? 7.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但后来鲁肃为何愿意跟他“结友”? 8. 据历史所记载,祖逖率军北伐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结合课文,谈谈他如何体现出一代名将的胆识. 9. 课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试着把它们写出来,并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10. 读读这二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三. 链接课外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闻鸡起舞 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 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问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11. 给下列各词中的“辟”字注音、解释: 议论精辟 辟举秀才 辟邪 辟邪说 1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不修仪检赞世才具每语世事蹴琨觉曰13. 据文意,解释词语.荒鸡恶声14. 翻译句子.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15. 填空题.闻鸡起 未雨绸 四海沸 一 而就《古文二则》一. 知识积累1. 1. 略2. 北宋、政治、史学、资治通鉴、编年体3. (1)执政(2)推辞(3)广泛浏览(4)重新(5)踢(6)怨恨反叛(7)残杀、残害(8)自己奋起反抗4. (1)士别三日,就得重新看。
2023-07-09 15:57:011

两小儿辩日选自哪本书?

两小儿辩日《列子》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翻译: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2023-07-09 15:57:081

文言文弧

1. 【在文言文中的“乎”都可以表示哪些意思 (2) 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汝识之~(吗)? (3) 文言叹词:陛下与谁取天下~(呀)! (4) 文言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在~.无须~.异~寻常. (5) 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 (6) 古同“呼”,呜呼. 〈语〉 (1) 表示疑问或反诘 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远者凉乎. 汝多知乎. 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断斯织乎. 不亦精乎. (2) 相当于“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可乎.——《列子·汤问》 不闻藏书者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学有难易乎. (3) 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 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左传》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史记》 有甚是者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天乎.——清·袁枚《祭妹文》 人乎. (4) 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左传》 (5) 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 愿见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得无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 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 (7) 表示商榷语气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韩非子》 (8) 表示肯定语气 故曰:“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韩非子》 (9) 用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顿,舒缓语气,引人注意下文.如:大家认识一致以后,于是乎就大干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斗志,一是斗胆 介〉 (1) 于;在 [in;at].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 今虽死乎此.——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2) 于;从 [from]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春秋”何以始乎隐?——《公羊·哀十四年》 (3) 于;在 [in].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吕览·用众》 (4) 于;从 [from].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地点 叫嚣乎东西.——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隳突乎南北. 先率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战国策》 (5) 于;因为;由于;在于 [because].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不动乎众人之非誉.——《荀子》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庄子》 (6) 于;按照;根据 [according to].介绍动作、行为遵循的准则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礼记》 (7) 于,对.引进动作产生的对象 [to] 吾尝疑乎是.——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乎 hū 〈后缀〉 (1) 单用或叠用在单音或叠音的形容词后面.如:许多新事物,确乎到处可见;我心里热乎乎的;他胖乎乎的 (2) 用在动词或副词后面,构成新的动词或副词.如:他对这点事却不在乎;几乎人人都称赞他 (3) 用在形容词后面,单独不能翻译 宜乎众矣.——宋·周敦颐《爱莲说》 洸洸乎干城之具.——明·刘基《卖柑者言》 昂昂乎庙堂之器. 巍巍乎可畏. 赫赫乎可象。 2. 古文“乎”的用法 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一)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报刘一丈书》)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三)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四)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何之?(《归去来辞》) 二、用作介词 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师说》) 相与枕藉乎舟中。 (《赤壁赋》) 此外,可作词尾。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3. 帮忙翻译一下这句古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弦”就是弓上弦,弧就是弓。“弦木为弧”,就是用弦把木拉曲成弧。“剡”就是削,“剡木为矢”,就是把木削尖作成矢。社会的动乱多半是生活太优裕了。社会因富裕而变乱的占三分之二,因贫穷而变乱的不过三分之一。古人说富贵生骄奢,上骄下慢,自然要有变乱发生,你们看将来我们台湾就是一个例子。 社会进步了,不但人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连带战争武器也跟着进步,于是开始发明了新武器“弓箭”。聪明的领袖使用弓箭来威利天下,这就叫“睽”。 “睽”是什么意思?睽就是矛盾,违背。例如夫妇反目就叫睽违之卦,以后的社会永远是睽违的了。夫妇反目是什么意思?有位同学说是夫妇吵架了,吵架为什么叫反目呢? 各位想一想,男女两个人谈恋爱的时候,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四只眼睛对看,像磁铁吸住了一样,动都不动了。到两个人有了意见,不爱了,你看这一边,他看那一边,两个人的眼睛看的方向相反,就叫反目。反目就是睽违之卦。 人类社会的睽违,是因为文明到了极点,谈和科共存,那是政治口号、是理想的,不可能的。只有武力、只有强权、只有力量,才可以勉强做到假道德的境界,这就是人类的和平哲学。原因是政治问题固然重要,经济问题也很重要,经济好了以后,社会会更坏,道德会更堕落。所以,社会是因战争而贫穷,不是因贫穷而战争。战争是富裕强盛了以后发生的,生活贫穷的人不会屐战争。大家看优裕生活的人,他们帮忙你、救济你,他觉得是好玩的,那是生活的艺术,不同真同情呀!惟有穷人才能真正同情人,大家可以研究研究社会心理学看。由此可知进步了的社会永远是睽违的。孔子由于这样的感慨,所以倒过来说。 4. 文言文乎的用法和意义 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天下事有难易乎?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③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④然,胡不己乎?⑤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⑥若毒之乎?⑦君将哀而生之乎?⑧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⑨齐人固盗乎?⑩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11)壮士,能复饮乎?(12)技盖至此乎?(13)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⑥而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⑦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⑧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⑨非仁木乎?⑩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 ⑶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例:①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乎干城之具也。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③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④忽乎吾将行兮。 ⑷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例:①日食饮得无衰乎?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⑸同“于”。例: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③吾尝疑乎是。(乎:对。)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⑤颓然乎其间。⑥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⑦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乎:引进动作的对象。)⑧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⑨亦无怪乎其私之也。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11)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12)盖进乎技矣。(13)王变乎色曰。(1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15)依乎天理,批大 ,导大 。(16)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17)摄乎大国这间。(18)异乎三子者之撰。(19)浴乎沂。(20)幽独处乎山中。 ⑹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例: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⑺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例: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②无以,则王乎? ⑻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例:于是乎书 --------------------------------------------------------------------------------------------- “乎”与“也”互文通用 “也”字在发展过程中,在语气上、运用上,都有变化。它的语气,强烈果断,用在句尾,当作肯定语气词,主要用于陈述句中,比其他同类词意义明显。《史记·孙子传》:“愿勿斩也。”《史记·淮阴侯列传》:“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语气强烈,都表示肯定之义。由于“也”字读音和邪耶同,有时把它当作疑问语气词的“乎”、耶(邪)用。《国语·周语下》:“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此句“乎”与“也”互文通用。(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12页) 5. 求10篇短小经典的文言文 1~诸葛亮的《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注释 致,使动用法 广、成,使动用法,使。 广,使。 成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浮躁 冶性:陶冶性情 穷庐:借代,指自家的狭小天地里。 ..2~刘向《说苑·谈丛》 《枭将东徙》 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翻译: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就事论事,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3~《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6~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7~.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8~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 .9~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0~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①,誉之曰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④:“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 .11~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 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如下,仅供参考: 甘蝇是古代擅长射箭的人。拉上满弓还未发射,鸟兽便都趴下了。 有个弟子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技艺)又超过其师傅。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不眨眼睛,然后才能谈及射箭。” 。 6. 矢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矢 shǐ 名词义: 1、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镝括羽之形。本义:箭。以竹为箭,以木为矢。 矢又谓之箭。——《释名》 矢,弓弩矢也。——《说文》 掌六弓、四弩、八矢法。——《周礼·司弓矢》 矢,箭也。——《广雅》 嗑得金矢,解得黄矢。——《易·噬》 疾如锥矢。——《战国策·齐策》 侍投则拥矢。——《礼记·少仪》 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矢以柘若棘。——《大戴礼记·投壶》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汉· 贾谊《过秦论》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古代投壶用的筹码。 主人奉矢。——《礼记·投壶》 3、几何学名词。弧弦之半径。 值弧与弦之半曰矢。——清·戴震《句股割圜记上》 4、通“屎”。人或动物排出的粪便。 杀而埋之马矢之中。——《左传·文公十八年》 以筐盛矢。——《庄子·人间世》 是人也,所谓以孤父之戈钃牛矢也。——《荀子·荣辱》 顷之,三遗矢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 《送瘟神》 动词义: 1、通“誓”。发誓。 永矢弗谖。——《诗·卫风·考槃》 夫子矢之曰……《论语·雍也》 遗风令歌,永矢不愃。——《汉·平舆令薛君碑》 2、通“施”。施行。 矢其文德,洽此四国。——《诗·大雅·江汉》 书曰:公矢鱼于棠。——《左传·隐公五年》 3、陈述。 皋陶矢厥谟。——《书·大禹谟》 4、陈列。 公矢鱼于棠。——《春秋·隐公五年》 形容词义: 1、直;正直;端正。 矢,直也。——《广雅》 其直如矢。——《诗·小雅·小东》 捍矢言而不纳。——潘岳《西征赋》 7. 《马蹄》文言文翻译 战国·庄子《马蹄》白话释义:马,蹄可以用来践踏霜雪,毛可以用来抵御风寒,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性起时扬起蹄脚奋力跳跃,这就是马的天性。 即使有高台正殿,对马来说没有什么用处。等到世上出了伯乐,说:“我善于管理马。” 于是用烧红的铁器灼炙马毛,用剪刀修剔马鬃,凿削马蹄甲,烙制马印记,用络头和绊绳来拴连它们,用马槽和马床来编排它们,这样一来马便死掉十分之二三了。饿了不给吃,渴了不给喝,让它们快速驱驰,让它们急骤奔跑,让它们步伐整齐,让它们行动划一,前有马口横木和马络装饰的限制,后有皮鞭和竹条的威逼,这样一来马就死过半数了。 制陶工匠说:“我最善于整治粘土,我用粘土制成的器皿,圆的合乎圆规,方的应于角尺。”木匠说:“我最善于整治木材,我用木材制成的器皿,能使弯曲的合于钩弧的要求,笔直的跟墨线吻合。” 粘土和木材的本性难道就是希望去迎合圆规、角尺、钩弧、墨线吗?然而还世世代代地称赞他们说,“伯乐善于管理马”而“陶匠、木匠善于整治粘土和木材”,这也就是治理天下的人的过错啊! 我认为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就不是这样。黎民百姓有他们固有不变的本能和天性,织布而后穿衣,耕种而后吃饭,这就是人类共有的德行和本能。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浑然一体没有一点儿偏私,这就叫做任其自然。所以上古人类天性保留最完善的时代,人们的行动总是那么持重自然,人们的目光又是那么专一而无所顾盼。 正是在这个年代里,山野里没有路径和隧道,水面上没有船只和桥梁,各种物类共同生活,人类的居所相通相连而没有什么乡、县差别,禽兽成群结队,草木遂心地生长。因此禽兽可以用绳子牵引着游玩,鸟鹊的巢窠可以攀登上去探望。 在那人类天性保留最完善的年代,人类跟禽兽同样居住,跟各种物类相互聚合并存,哪里知道什么君子、小人呢!人人都蠢笨而无智慧,人类的本能和天性也就不会丧失;人人都愚昧而无私欲,这就叫做“素”和“朴”。能够像生绢和原木那样保持其自然的本色,人类的本能和天性就会完整地留传下来。 等到世上出了圣人,勉为其难地去倡导所谓仁,竭心尽力地去追求所谓义,于是天下开始出现迷惑与猜疑。放纵无度地追求逸乐的曲章,繁杂琐碎地制定礼仪和法度,于是天下开始分离了。 所以说,原木没被分割,谁还能用它雕刻为酒器!一块白玉没被破裂,谁还能用它雕刻出玉器!人类原始的自然本性不被废弃,哪里用得着仁义!人类固有的天性和真情不被背离,哪里用得着礼乐!五色不被错乱,谁能够调出文彩!五声不被搭配,谁能够应和六律!分解原木做成各种器皿,这是木工的罪过,毁弃人的自然本性以推行所谓仁义,这就是圣人的罪过!再说马,生活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颈交颈相互摩擦,生气时背对背相互踢撞,马的智巧就只是这样了。等到后来把车衡和颈轭加在它身上,把配着月牙形佩饰的辔头戴在它头上,那么马就会侧目怒视,僵着脖子抗拒轭木,暴戾不驯,或诡谲地吐出嘴里的勒口,或偷偷地脱掉头上的马辔。 所以,马的智巧竟能做出与人对抗的态度,这完全是伯乐的罪过。上古赫胥氏的时代,黎民百姓居处不知道做些什么,走动也知道去哪里,口里含着食物嬉戏,鼓着吃饱的肚子游玩,人们所能做的就只是这样了。 等到圣人出现,矫造礼乐来匡正天下百姓的形象,标榜不可企及的仁义来慰藉天下百姓的心,于是人们便开始千方百计地去寻求智巧,争先恐后地去竞逐私利,而不能终止。这也是圣人的罪过啊!原文: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 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 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 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 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 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 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 ,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辟为礼,而天下始分矣。 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 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夫赫胥氏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8. 急求30篇短小文言文(越短越好),最好有译文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如下,仅供参考: 甘蝇是古代擅长射箭的人。拉上满弓还未发射,鸟兽便都趴下了。有个弟子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技艺)又超过其师傅。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不眨眼睛,然后才能谈及射箭。” 纪昌回到家,仰卧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注视着梭子(练习不眨眼睛)。二年后,即使用锥尖刺(纪昌的)眼皮,他也不会眨眼。(他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说:“功夫还不到家,还要学会看东西才可以——把小的看大,把微小的看出显著,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毛系着虱子悬挂在窗户上,从南面来练习看。十天过后,(虱子在纪昌眼中)渐渐变大;三年之后,感觉像车轮般大了。看周围其余东西,都像山丘般大。于是就用燕国牛角装饰的弓,北方蓬杆造成的箭,射向虱子,正穿透虱子中心,而拴虱子的毛却没断。(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地跳高拍胸说:“你掌握技巧了。” 9. 文言文竹石翻译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 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 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板桥题画竹石》) 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键的兰竹为著称,尤精墨竹。 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画竹“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特别强调要表现“真性情”、“真意气”。 他笔下的竹挺劲弧直,具有一种弧傲、刚正、“倔强不驯之气”,被世人视为他自己的人格写照。画石则骨法用笔,先勾出石的外貌轮廓,再作少许横皴便成,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 其作品无一雷同,莫不赋予它们性格和生命。在艺术手法上,郑板桥主张“意在笔先”,用墨干淡并兼,笔法疲劲挺拔,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多,具有“清癯雅脱”的意趣。 他还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识穿插于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此幅《竹石图》为郑氏着力之作,画面上修竹挺立,长短有殊,或作左倾,或作右倾,虽各自独立,却顾盼有情,用笔遒健圆劲,极疏爽飞动之致。 竹后巨石耸立,以中锋勾勒,笔致瘦硬秀拔,皴擦教少,而神韵具足。竹子用浓笔,石用淡墨,浓淡相映,妙趣横生。 总观全局,气势俊迈,风神肃散,有傲然挺立,不可一世之概。
2023-07-09 15:57:171

沧沧凉凉的解释

沧沧凉凉的解释:意思是形容忧愁苦闷的样子。一、出处:1、《列子·汤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2、清龚自珍《尊隐》:“夫日胎於溟涬,浴於东海,徘徊於华林,轩辕於高闳,照曜人之新沐濯,沧沧凉凉。不炎其光,吸引清气。”二、沧凉造句:1、时间染沧凉,无爱不淡忘。2、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沧凉才会变得成熟。3、只是爱情,更像是邂逅一场盛景后,摆出的美丽沧凉的手势。4、这是一片大红大绿衬托出的沧凉,盛宴后的散席。5、一场戏即将落幕,不管过程如何精彩或是不忍卒读,结局却是那样的寂寥与沧凉。沧凉的近义词:1、苦楚kǔ chǔ。(形)生活上遭受折磨而感到痛苦:满腹~。[近]痛苦。2、凄婉qī wǎn。(书)(形)形容声音悲哀而婉转。3、萧条xiāo tiáo。(形)寂寞冷落,没有生气:经济~。[近]萧索。[反]繁华。4、悲凉bēi liáng。(形)哀伤凄凉。[近]凄凉。5、悲惨bēi cǎn。(形)遭遇、处境等极为不幸:~世界。[近]凄惨。[反]幸福。6、苍凉cāng liáng。(形)凄凉:月色~。[近]凄凉。[反]热闹|繁华。
2023-07-09 15:57:251

小学课本上文言文

1.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1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 【小学所有诗词古文】 【小学一年级】 上册:《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唐 孟浩然,《村居》清 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 】 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宋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 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唐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清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四年级】 上册:《题西林壁》苏轼,《游山西村》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乡村四月》翁卷,《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渔歌子》张致和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春日 宋 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渔歌子 宋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小学五年级】 上册:《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宋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册:《牧童》吕岩,《舟过安仁》杨万里,《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辛弃疾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 扬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十二册: 卜算子 咏梅 *** 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 3. 求人教版小学语文所有文言文及翻译 杨氏之子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伯牙绝弦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要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太好了,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里想要表达流水,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表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学奕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认真听,细细琢磨,认真领悟;另一个人表面上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认为天鹅要来了,想着如何拉弓搭箭把天鹅射下来。他们虽然一起学习围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是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盘盂:盛物之器,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在辩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快,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进入了澡塘,这不就是越近(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也无法决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话孔子说:“谁说你懂得很多啊?” 4. 小学语文书里的“文言文”是什么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 “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5. 在2013年人教版课本中,从小学到高中所有的文言文,并注上几年级 七年级上册:童趣,山市,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七年级下册: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口技,夸父追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狼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观潮,湖心亭看雪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九年级下册: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用古诗词吗?。 6. 小学学过的全部古文,古诗 【一年级上册】画 唐朝u2022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唐朝u2022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u2022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u2022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 清u2022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宋u2022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u2022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唐u2022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乡偶书 唐u2022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赠汪伦 唐u2022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二年级下册】 草 唐u2022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宋u2022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望庐山瀑布 唐u2022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u2022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 宋u2022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u2022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望天门山 唐u2022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u2022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三年级下册】 咏柳 唐u2022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u2022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乞巧 唐u2022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唐u2022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宋u2022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u2022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u2022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u2022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四年级下册】 独坐敬亭山 唐u2022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u2022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u2022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渔歌子 唐u2022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乡村四月 宋u2022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u2022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五年级上册】 泊船瓜洲 宋u2022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唐u2022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u2022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五年级下册】牧童 唐u2022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u2022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yuè)u2022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六年级上册】诗经u2022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春夜喜雨 唐u2022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西江月u2022夜行黄沙道中 宋u2022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净沙u2022秋 元u2022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六年级下册】元日 宋u2022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七步诗 三国.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芙蓉楼送辛渐。 7. 小学语文文言文大全 简单的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搞晚风三四调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①译文: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敞亮的月色下面 ②注释 ax横野:辽阔的莽苍 bx笛搞:吹笛 cx卧月明:睡在月色下 dx铺:铺开 ex搞:逗搞 fx饱饭:吃饱了饭 gx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hx卧月明:躺着不雅看敞亮的玉轮 ③牧童改写成短文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的吹着小草发出"沙沙沙"的响声 侧耳倾听晚风中美妙的牧笛声 早上日头露出另一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自在,没有任何烦末路直至玩累了,就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看着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以及以及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43x《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①译文: 两个小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稀罕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以及棹 哦,怪不患上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本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哄骗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②注释: ax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bx棹:船桨 cx怪生:怪不患上 dx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ex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③舟过安仁(改写)---短文 在湖南省东南部,有一个地方叫安仁县 春天来了,一个太阳光亮媚的日子,宋代诗人杨万里搭船去那里嬉戏来到安仁,杨万里顿时喜欢上这个了地方,这搭万物复苏,鸟语花喷鼻,湖光山色,美呀! 在这迷人的景色里,杨万里听见小孩的欢声笑语,不禁向四周观望,发明在不远的河面上的一叶渔船上,坐着两个很可爱的小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在撑着船儿逐步地前进过了一下子,船儿徐徐地停了下来,大一点的小孩收起竹篙,又停了船浆,船不动了杨万里觉患上很稀罕,心想:他们在干吗呢?这时候,他发明一个小孩撑起了一把伞,可是天气晴空,并没有雨啊,这让杨万里很发闷:不知道他们想干啥呢?百思不患上其解杨万里禁不住问他们:"你们张伞在做啥子呀?"小孩回答:"我们想省点力气,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在哄骗风力呢,风吹了伞,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杨万里这时候才名顿开,叹道:这两个小孩真聪明呀 44x清平乐(yuè)·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wú)赖, 溪头卧剥莲蓬 ①译文: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白发老伉俪亲热地坐在一路用吴地方言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制鸡笼;最有趣儿的是三儿子调皮可爱,躺卧在草地上剥莲蓬吃 ②注释: ax翁媪(ǎo):老翁、老妇 bx亡(wú)赖:指顽皮、淘气是爱称,并无贬意 cx清平乐:词牌名,"乐"读 yuè(多音字) dx相媚好:这搭指互相逗趣、作乐 ex茅檐:茅草搭的房子 fx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gx吴音:吴地的方言这搭泛指南方方言 hx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ix恶棍:音同"恶棍",这搭指顽皮、可爱 ③清平乐x村居 改造成短文 (故事) 午后,我怀下落拓的心情逐步地随便走走,无意间瞥见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后面有一棵棵苍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连绵升沉的连绵的山,透露出乡村恬静的气味茅屋旁有一条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里的游鱼都能看患上清清晰楚;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河面显患上波光粼粼一阵子微风吹过,河面泛起了一圈圈涟漪溪面上有几朵美丽动人的荷花,有的完全怒放;有的含苞待放;还有的似放似没放白里透粉, 粉里透红,像一位位面带轻纱的羞涩奼女小溪旁有一丛丛青翠欲滴的小草,长患上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烘托下,更显患上碧清可爱 茅屋前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伉俪,他们刚刚喝了一些酒,从他们红通通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略带醉意,靠在一路,用吴地的方言一路亲热的扳谈,旁边的二儿子还不时插上几句嘴哩! 老伉俪的大儿子正在小溪的东边,豆地里辛勤地锄草,干患上多么卖力呀!而二儿子也并没有闲着,正在用竹草细心肠编织着鸡笼,十分专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儿子呢,干不了啥子事,只能趴在小溪边一边调皮地逗着游鱼,一边剥着莲蓬吃,摇着小脚的样子真令人喜爱! 多么幸福的家庭啊!我深深地陶醉了,呆呆地站在哪儿,久久不愿离去… 45x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x=搁浅之处 梁国 x 杨氏子x九岁,甚 x 聪惠孔君平 x 诣 x 其父,父 x 不在,乃 x 呼儿出为 x 设果,果 x 有杨梅孔 x 指以示儿 x 曰:"此 x 是君家果" 儿 x 应声答曰:"未闻 x 孔雀 x 是夫子 x 家禽" ①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参见他的父亲,刚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顿时。
2023-07-09 15:58:021

文言文窄

1. 哪位大侠能告诉我有哪些经典古文及七言古诗中含有一个“窄”字的 岳麓道林寺 唐·韦蟾 石门迥接苍梧野,愁色阴深二妃寡。 广殿崔嵬万壑间,长廓诘曲千岩下。 静听林飞念佛鸟,细看壁画驮经马。 暖日斜明螮蝀梁,湿烟散幂鸳鸯瓦。 北方部落檀香塑,西国文书贝叶写。 坏栏迸竹醉好题,【窄】路垂藤困堪把。 沈裴笔力斗雄壮,宋杜词源两风雅。 他方居士来施斋,彼岸上人投结夏。 悲我未离扰扰徒,劝我休学悠悠者。 何时得与刘遗民,同入东林远公社。 对酒五首 唐·白居易 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 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凤各自飞。 寄衣曲 清·席佩兰 欲制寒衣下剪难, 几回冰泪洒霜纨。 去时宽【窄】难凭准, 梦里寻君作样看。 题新居寄元八 唐·白居易 青龙冈北近西边,移入新居便泰然。 冷巷闭门无客到,暖檐移榻向阳眠。 阶墀宽【窄】才容足,墙壁高低粗及肩。 莫羡升平元八宅,自思买用几多钱。 闻砧(一作寄边衣) 唐·裴说 深闺乍冷鉴开箧,玉箸微微湿红颊。 一阵霜风杀柳条,浓烟半夜成黄叶。 垂垂白练明如雪,独下闲阶转凄切。 只知抱杵捣秋砧,不觉高楼已无月。 时闻寒雁声相唤,纱窗只有灯相伴。 几展齐纨又懒裁,离肠恐逐金刀断。 细想仪形执牙尺,回刀剪破澄江色。 愁捻银针信手缝,惆怅无人试宽【窄】。 时时举袖匀红泪,红笺谩有千行字。 书中不尽心中事,一片殷勤寄边使。 燕台四首·春 唐·李商隐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 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翻迷处所。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 研丹擘石天不知,愿得天牢锁冤魄。 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 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 2. 求超短的文言文30篇急 (1)关羽刮骨疗毒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2)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4)陆绩怀橘 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5)杨修啖酪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提“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6)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7)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8)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9)谜语一则 王荆公戏作谜语:“画时圆,写时方;东时短,夏时长。”吉甫解云:“东海有一鱼,无头亦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 (10)画龙点睛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11)响遏行云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勿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2)蛇衔草 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13)神针道人 凌云北游太山,古庙前值病人,气垂绝。云嗟叹久之。一道人忽曰:“汝欲生之乎?”曰:“此人毒气内侵,非死也,毒散自生耳。”因授云针术,制病无不效。 (14)杨务廉有巧思 杨务廉甚有巧思,尝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持一碗,自能行乞。碗中投钱,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市人竞观,余其作声,施者日盈数千。 (15)多言何益 子禽:“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口千舌敝,然而 莫之听。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6)木刻钟馗 宋庆历中,有一术士,姓李,多巧思。尝木刻一舞钟馗,高三尺许,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以简毙之。 (17)商鞅立木建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辙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18)承宫拾薪苦学 承宫少孤,年八岁,为人收猪。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留请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辍。 你可以去买文言文训练书啊。比如:《走进文言文》上面有很多的超短的文言文 3. 搜20篇短的文言文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弈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盘盂:盛物之器,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 2篇极短文言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5. 急 成衣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 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 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译文:裁缝这行当各地都有,而宁波人尤其多。现在京城内外做衣服的,都是宁波人。 从前有个佣人拿一匹丝绸让裁缝裁剪。(这个裁缝)于是问主人的性情、年纪、长相,而且问哪年参加科举考试以及等级等,却单单不提衣服的尺寸。 这个佣人感到很奇怪。 (这个)裁缝说:“青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性情傲慢,一定挺着胸,衣服需前身长而后身短;老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心情一定疲懒,背一定弯曲,衣服需前身短而后身长;胖人他的腰宽,瘦人他的身子窄;性子急的人适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适合穿长衣服。 至于尺寸,自有一套程式,何必问呢!” 依我(指作者)看,可与这个裁缝谈论做衣服的道理了。现在一般的裁缝,总是比照旧衣服定尺寸,拿新样式当时髦,不懂得衣服长短的道理,倒先存着贪污布料的非分之想。 不论男女衣服,要都做到像杜甫诗里所说的“稳称身”那么妥贴合身,实在太难为现在的裁缝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这些是超短的。 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窥己也, 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 知其鱼而攫之.呜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灭迹以杜疑, 为窥者之所窥.哀哉! [翻译] 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 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 1、弈秋诲弈 【原文】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 下棋在众技艺中,只是一种小技巧,但不专心致志,就没法学会。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向弈秋学习,全神贯注地听弈秋的讲授;另一个人虽然也坐在弈秋面前,但心里老想着会有天鹅飞来,想着张弓搭箭去射它。 这个人虽说是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远不及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赶不上前一个人聪明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2、豚子食于死母 【原文】 仲尼日:"丘也尝游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晌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 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庄子·德充符》 【译文】 孔子说:"我曾在去楚国的时候,在路上正巧遇见一群小猪在一头死母猪身上吃奶,一会儿便都惊慌失措地逃跑了。 因为它们看到母猪不再用眼睛看它们了,不像一头活猪的样子了。小猪们爱它们的母亲,不仅是爱母猪的形体,更主要的是爱充实于形体的精神。 3、巫马其买鸩 【原文】 巫马其为荆王使于巴。见担鸩者,问之:"是何以?"日:"所以鸩人。
2023-07-09 15:58:091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什么意思?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意思是:意思是:太阳刚出来是,(人)感觉很凉快,到中午时(人)觉得很热。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 及其:到。 日中:中午。 沧沧凉凉:凉快的样子。”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出自《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列子及其弟子所编著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文题是后人所加。此文记录的是春秋时期,两小孩与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的故事。
2023-07-09 15:58:271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的翻译是什么?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意思是:意思是:太阳刚出来是,(人)感觉很凉快,到中午时(人)觉得很热。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 及其:到。 日中:中午。 沧沧凉凉:凉快的样子。”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出自《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列子及其弟子所编著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文题是后人所加。此文记录的是春秋时期,两小孩与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的故事。
2023-07-09 15:58:421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的意思是什么?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意思是:意思是:太阳刚出来是,(人)感觉很凉快,到中午时(人)觉得很热。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 及其:到。 日中:中午。 沧沧凉凉:凉快的样子。”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出自《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列子及其弟子所编著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文题是后人所加。此文记录的是春秋时期,两小孩与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的故事。
2023-07-09 15:58:571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每天在日出前空气中的水蒸汽大量吸收空气中残留热量(如平时生活中常见的起雾晨露下霜都是这样形成的),而时温度急速下降,因而早晨的温度最低,随着太阳的升起,大气开始吸热,但由于阳光是斜射到地面,穿过的大气层比较厚,热量损失比较多,所以我们感觉并不太热。太阳继续升高,阳光通过的大气层变薄,热量损失比较少,同时大地吸收的热量越来越多,所以地球表面的空气开始变得越来越热。 凌晨4-5点温度会下降到全天最低点,最高温度一般会在午后2点左右出现。“日初出沧苍凉凉,及日中则如探汤”应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023-07-09 15:59:1611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话出自《两小儿辩日》。意思是:太阳刚出来是,(人)感觉很凉快,到中午时(人)觉得很热。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及其:到日中:中午沧沧凉凉:凉快的样子
2023-07-09 15:59:441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话出自《两小儿辩日》。意思是:太阳刚出来是,(人)感觉很凉快,到中午时(人)觉得很热。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及其:到日中:中午沧沧凉凉:凉快的样子
2023-07-09 15:59:521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2023-07-09 16:00:014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太阳刚升起清清凉凉,到中午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注解】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汤:热水。语出《两小儿辩日》
2023-07-09 16:00:112

为什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下面很多,且很详细.http://wuwanguo.blogchina.com/2880827.htmlhttp://www.baidu.com/s?ct=0&ie=gb2312&bs=%BF%AA%BC%D2%D5%D5%CF%E0%B9%DD%D2%AA%B6%E0%C9%D9%C7%AE&sr=&z=&cl=3&f=8&wd=%C8%D5%B3%F5%B3%F6%B2%D7%B2%D7%C1%B9%C1%B9%A3%AC%BC%B0%C6%E4%C8%D5%D6%D0%C8%E7%CC%BD%CC%C0
2023-07-09 16:00:216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话出自《两小儿辩日》。意思是:太阳刚出来是,(人)感觉很凉快,到中午时(人)觉得很热。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及其:到日中:中午沧沧凉凉:凉快的样子
2023-07-09 16:00:371

让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什么意思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的意思---翻译:太阳出来时(感觉)凉飕飕的,等到中午(感觉)就像热水中一样,这不是靠近要热而远离要冷的原因吗?请采纳~
2023-07-09 16:00:551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中 为 是什么意思

中:中午。 为:是。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凉.寒冷,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难道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2023-07-09 16:01:063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是什么意思

太阳刚出来时非常凉爽,到了终于就跟触碰到热水一样。这不就是近处的热远处的凉吗?
2023-07-09 16:01:211

《两小儿辩日》译文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2023-07-09 16:01:3212

日初出沧沦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太阳刚出来时温度还很凉,等到正午阳光直射之时,气温却好比热水一样;这难道不恰恰证明了离得近所以热、离得远所以凉么?”
2023-07-09 16:02:021

为什么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因为早晨,太阳高度角小,辐射的能量少 中午 太阳高度角大,辐射的能量多
2023-07-09 16:02:103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话出自《两小儿辩日》。意思是:太阳刚出来是,(人)感觉很凉快,到中午时(人)觉得很热。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及其:到日中:中午沧沧凉凉:凉快的样子
2023-07-09 16:0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