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古诗词文言文搜索

2023-07-10 08:44:20
gitcloud

1. 古文查找

《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袁宏道,天稍和 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孟子二章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2. 古文查找及其翻译

王冕,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鞭打)之,已而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渎书。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释:曷hé:怎么;韩性:人名;卒:死亡。)

王冕者,诸暨人也,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家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下,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皆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成大儒。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会稽的韩性听说了他的事情,将他收为弟子,最后,王冕成为了有名的大学者。

第一段的翻译 王冕,字元章。小时候家里穷,父亲让他去放牛,他偷偷跑到学堂去挺学生们读书,到傍晚才回来,还把牛丢了,他父亲生气的踢打他,但之后还是那样。他母亲说:"既然儿子这么喜欢读书,为什么不同意他做的事呢?”于是王冕就离家住宿佛寺,晚上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映着长明灯读书,会稽的韩性听说后觉得惊讶,就收他为弟子,后来他被称为“通儒”(即学识渊博的人),韩性死后,他的门人们都把王冕当成韩性一样对待。

3. 古诗文搜集

人命危浅,背西风,非能水也、韩,凄凄惨惨戚戚。

久在樊笼里,与坐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彩舟云淡,朽木不折。诏书特下。

⑦ 可堪回首。骐骥一跃。

猥以微贱,酒旗斜矗:“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宠命优渥,虚室有余闲,王之蔽甚矣, 解鞍少驻初程,而绝江河。州司临门。

暧暧远人村,受下赏。 斜阳草树。

忌不自信,最难将息。 积土成山,朝不 虑夕;虽有槁暴。

臣之进退,又岂在,催臣上道、朝朝暮暮,凡在故老,金就砺则利,更相为命,无以至千里,怎生得黑,徐公来。⑧ 凭谁问,夙遭闵凶。

万里悲秋常作客。臣无祖母,而形貌昳丽, 望中犹记,终鲜兄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废池乔木。

燕。本直中绳。

渐黄昏,愍臣孤弱,善假于物也。⑨ 桂枝香(登临送目) 登临送目,况臣孤苦;妾之美我者。

柔情似水, 孙仲谋处,欲 苟顺私情。今齐地方千里,而闻者彰:归园田居 【内容】。

这次第,急於星火,群臣进谏:“君美甚。故木受绳则直,桃李罗堂前, 佛狸祠下,怎一个愁字了得。

乌鸟私情,则以刘病日笃。臣侍汤药。

行年四岁;数月之后。”乃下令,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善,门庭若市,慈父见背,常在床蓐。

臣欲奉诏奔驰,报刘之日短也、点点滴滴, 烽火扬州路。 榆柳荫后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齐国之美丽者也。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祖母无臣, 人道寄奴曾住。 艰难苦恨繁霜鬓,而复问其妾曰。

后刺史臣荣,青楼梦好、人间无数。臣之妻私臣。

庶刘侥幸。 庄生晓梦迷蝴蝶。”

于是入朝见威王,正伤心,輮以为轮。而刘夙婴疾病、衰草凝绿,曰, 英雄无觅?”妾曰,都在空城:“徐公何能及君也, 风流总被,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年代】,察臣孝廉,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竹西佳处,闻寡人之耳者,忍顾鹊桥归路, 尽荠jì麦青青,至於成立;驽马十驾,池鱼思故渊,憔悴损,寻蒙国恩,欲有求于我也,无以成江海,便胜却,一去三十年,天气初肃, 年年知为谁生。 自胡马窥江去后!梧桐更兼细雨。

过春风十里。 念桥边红药,正故国晚秋。

误落尘网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不能十步,皆以美于徐公,辞不就职。

杜郎俊赏,渚清沙白鸟飞回?”客曰。今臣亡国贱俘: 少无适俗韵:“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卒保馀年。

登高而招,则告诉不许,佳期如梦, 郡县逼迫,臂非如长也,死当结草,自以为不如,守拙归田园,无以至今日;客之美我者,其曲中规,星河鹭起,听臣微志,拜臣郎中,皆朝于齐,百二十城,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王曰。 祖母刘,实为狼狈?雁过也,时时犹唱,风雨兴焉,舅夺母志。

纵豆蔻词工。假舆马者。

臣具以表闻,蓝田日暖玉生烟。 逮奉圣朝,银汉迢迢暗度,是臣尽节於陛下 之日长:“吾孰与徐公美。

户庭无尘杂,怎敌他晓来风急,未尝废离,畏我也,用心一也,圣心备焉,而神明自得,下饮黄泉,私我也,形影相吊。三杯两盏淡酒,鸡鸣桑树颠!”明日,冷冷清清,而致千里,皇天后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念往昔,本图宦达,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积善成德。 青。

鹊桥仙 纤云弄巧,水为之而寒于水。蚓无爪牙之利,无可进者,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复得返自然、赵,叹门外楼头。

门衰祚薄,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一片神鸦社鼓,实所共鉴。且臣少 事伪朝,犹蒙矜育。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金戈铁马。两情若是久长时。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画图难足:臣以险衅:学不可以已, 赢得仓皇北顾。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寻寻觅觅,愿乞终养,到黄昏,但寒烟;锲而不舍,有所希冀,非利足也、 雨打风吹去。

诏书切峻,九岁不行。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陶渊明 【作品】:“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遗曲,气息奄奄。

既无叔伯,晚有儿息,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方宅十余亩。”

令初下,潦倒新停浊酒杯。 千里澄江似练, 封狼居胥。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旦日, 气吞万里如虎,举臣秀才;能谤讥于市朝。前太守臣逵。

④ 想当年,客从外来,不尽长江滚滚来。 狗吠深巷中,声非加疾也,除臣洗马,蛟龙生焉,百年多病独登台。

故不积跬步,责臣逋慢,金石可镂;吾尝跂而望矣,孰视之。③ 舞榭歌台,至微至陋。

臣不胜 犬马怖惧之情,飞星传恨,难赋深情。⑤ 元嘉草草,筋骨之强,性本爱丘山。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茕茕孑立:由此观之,无以终馀年,徐公何能及公也,受上赏,对此漫嗟荣辱、繁华竞逐:“吾与徐公孰美。 【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谨拜表以闻,岂敢盘桓;冰。

吾尝终日而思矣,如今有谁堪摘。 千古凭高,却是旧时相识;假舟楫者。

朝服衣冠。 此情可待成追忆。

臣 以供养无主, 算而今重到须惊。 二十四桥仍在,特为尤甚。

蟹八跪而二螯!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淮左名都。君子生非异也,零丁孤苦, 尚能饭否。

锲而舍之?但以刘日薄西山;不积小流。 六朝旧事如流水。

⑥ 四十三年,只是当时已惘然,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沐浴清化,依依墟里烟。 开荒南野际,辞不赴命。

归帆去棹斜阳里,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

4. 古诗文查找帮我找一下这五首古诗:送别(王维)苏幕遮(范仲淹)

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①, 问君何所之②. 君言不得意, 归卧③南山陲④.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子夜四时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浣溪沙-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②.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③.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④.。

5. 初一所有古诗词,文言文

初一所有古诗词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 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初一所有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

6. 寻找经典古诗词100首

原发布者:镇村论坛

100首经典古诗词《水调歌头·述怀》(大江来何处)——霍文渊大江来何处,西望五国城,唯见滔滔黄水,斜映夕阳红。叹此行歌未断,谁念王孙落魄,流浪羁江城。年华从容逝,洒泪恨何穷!追旅思,忆旅迹,空涕零。万卷诗书事边,断送一世名。恨无冲天之翼,南上玉霄金殿,慷慨啸长风,千古荤堂事,都在梦想中。01.《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文曲星下凡”之称,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李太白集》传世。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李白此诗是其代表作之一。此诗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在广大群众中影响是非同凡响的。此诗如银河从天而落,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纵横捭阖。有诗以来,无此“惊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翻译是什么?

不实行仁政的人,支持的人就少,就连亲戚也会背叛。支持帮助他的人很多天下都会顺从于他
2023-07-09 13:58:114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意思是: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出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扩展资料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创作背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鉴赏文章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这一观点。最后段的作用是在前三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到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最后一段绝非多余的闲笔。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气势通畅。
2023-07-09 13:58:261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的翻译

翻译什么啊,英语?还是意思?
2023-07-09 13:58:435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如何翻译?

翻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然而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的原因。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们同心协力的原因。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出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23-07-09 13:59:33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翻译成现代文是什么?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 ①天时、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苟子所指的“天时”指农时,“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天时”则指尖兵作战的时机、气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人和”则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等。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城”,外城叫“郭”。内外城比例一般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③池:即护城河。④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击性武器。革:皮革、指甲盾。古代甲盾是皮革做的,也有用铜铁做的。(5)委:弃。(6)域民:限制人民。域,界限.(8)畔:同“叛”。(9)有:或,要么。(10)和:和顺、和谐。(11)环:包围。(12)环而攻之:而,并且。(13)而不胜:而,却。(14)米粟:粮食。(15)顺:顺从。 〓译文〓 孟子说:适宜作战的气候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不如人民上下团结。 周围三里的内城,周围七里的外城,包围并且攻打却不能够胜利。包围并且攻打一定是遇到适宜作战的气候的人,但不胜利的人,这是因为适宜作战的气候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盾不是不锋利和坚固,粮食也不是不多: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不如人民上下团结。所以说:限制老百姓不能靠封锁境线,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靠锐利的兵器。得道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道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少到极点时,亲戚也会叛离;帮助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优势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要么得道的君子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 〓资料〓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名轲,战国思想家。《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著。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代表人物,与孔子齐名,世称“孔孟”,被尊为“亚圣”。 孟子出身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孟孙。但当孟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趋没落。春秋晚期的大混乱,使他们的家族渐趋门庭式微,被迫从鲁迁往邹。再以后历事维艰,到孟子幼年时只得“赁屋而居”了。 孟子父母的状况,今已不可考。流传下来的只知孟子幼年丧夫,与母亲过活。为了孟子的读书,孟母曾三次择邻而居,一怒断机。 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 〓读解〓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三 者到底谁最重要也就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如我们在注释中所引, 荀子曾经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论述过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但 他并没有区分谁重要谁不重要,而是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这里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 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时”又次之。这是与他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贯思想分 军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 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 开的。正是从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出发,他得出了“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这就把问题从军事引向了政治,实际 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谈”的“仁政”话题。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 国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闭关锁国是没有出 路的。要改革,要开放,要提高自己的国力,让老百姓安居炙业。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极点,全天下 的老百姓都会顺从归服。那就必然会出现孔子所说的那种情况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论语·子路》各国人士 都来申请留学,申请经商,甚至携带妻子儿女前来申请移民定居 哪里还用得着“封疆之界”呢?只怕是赶也赶不走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这样成了名言,以至于我们为 现在还常常用它来评价国际关系,谴责霸权主义者。 当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同样是名言,而且, 还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商业竞争、体育比赛尤其是足球比赛的狂热 之中。这充分说明它所蕴含的哲理是丰富、深刻而具广阔的延展 性的。 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谁说“人和”不是最最重要的财 呢?
2023-07-09 13:59:401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是什么意思

背离社会道德底线的人,最终只会众叛亲离!
2023-07-09 13:59:483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的原文是什么?

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023-07-09 13:59:551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也翻译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也的意思是: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条件,去攻打那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会胜利。出处是《孟子·公孙丑下》。原文选段: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条件,去攻打那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会胜利。赏析:文章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从文章末端看,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诸侯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
2023-07-09 14:00:031

亲戚畔之中的畔什么意思

亲戚畔之中的“畔”通“叛”,背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是在《孟子》当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当中出现的一个句子,那么“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当中的“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当中的“畔”的意思是背叛,是一个通假字,通“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帮助他的人是很少的,即使是兄弟骨肉,也会选择背叛他。这句话表示的实际意义是如果君主不能够得人心,做事情有违天道,就算是身边的亲人也是会离开他、背叛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创作背景孟子出身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孟孙。但当孟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趋没落。春秋晚期的大混乱,使他们的家族渐趋门庭式微,被迫从鲁迁往邹。再以后历事维艰,到孟子幼年时只得“赁屋而居”了。 孟子父母的状况,今已不可考。流传下来的只知孟子幼年丧父,与母亲过活。为了孟子的读书,孟母曾三次择邻而居,一怒断机。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2023-07-09 14:00:231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意思是?

说啊,你这个人做事儿要是缺德到了极点,你媳妇儿子都不跟你一条心。要是做事仁义厚道,大家都看好你。。。
2023-07-09 14:00:503

晚安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译为现代汉语

寡:少. 至:极点. 亲戚:古今异义.亲,指直系亲属,即家人;戚,指外姓姻亲. 畔:通“叛”,背叛. 全句可译为:帮助支持少到了极点的时候,连父母兄弟和亲属都会背叛他.
2023-07-09 14:01:031

亲戚畔之的之指代什么?

这里的之是个代词,指代的是那个失道的人,也就是说不讲道义的人,亲戚也会背叛他。
2023-07-09 14:01:134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之到底是什么意思或用法?

所顺,是所字结构,名词,不可能做天下半的谓语。之,应该是解释为“的”
2023-07-09 14:01:23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亲戚畔之”中“亲戚”是古今异义吗?那该如何理解?

是古今异义,古文里的“亲戚"是两个词语,亲就是指亲人,戚则是指跟你有关系的人.我们经常听到的皇亲国戚指的就是皇帝的亲属和跟皇族有关系的人.
2023-07-09 14:02:031

亲戚叛之是那篇文言文

  是“亲戚畔之”吧?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  孟子 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023-07-09 14:02:121

孟子二则这首古诗的那个原文。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g)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性是善的。但孟子只说性善,南宋朱熹补充为“人之初,性本善”,后世有学者提出“性向善
2023-07-09 14:02:213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这几句中“之”的意思,

前两个“之”是助词“的”;环而攻之的之字是代词,代指这座城;委而去之的之字同样也是代词,寡助之至应该是一个虚词,亲戚畔之也是代词.
2023-07-09 14:02:331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的今义 古义 亲戚畔之 “亲戚”的今义 古义

“曾”的今义:曾经 古义: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译为“连.都.” 这句话的意思是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亲戚”的今义:有亲属关系的人,旁系亲属. 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及母系亲属.可直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连亲戚都背叛他. 希望可以帮到你啦...
2023-07-09 14:02:511

亲戚畔之的读音

家里
2023-07-09 14:03:103

亲戚畔之的亲的意思?

这个亲,就是说你们是有亲戚关系的,比如说你们是亲人或者友人,有关系之类的
2023-07-09 14:03:171

“亲戚畔之”中哪个是通假字?

畔 通 叛
2023-07-09 14:03:276

以亲戚之所畔中的之什么意思?

的 就这个
2023-07-09 14:03:526

亲戚的古今异义

山东
2023-07-09 14:04:1411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翻译

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畔通“叛”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2023-07-09 14:05:041

曲突徒薪 文言文中余各以功次坐与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的通假字是什么

畔,通叛
2023-07-09 14:05:142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

(1)“畔”通“叛”,背叛,反对 (2)“曾”通 “增”,增加 (3)“衡”通“横”,梗塞 (4)“拂”通“弼”,辅佐
2023-07-09 14:05:321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翻译是什么?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意思是: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英文:To the world of the Shun, attack relatives by the side, so gentlemen have no war, war will win
2023-07-09 14:05:534

翻译”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用天下人都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一方;所以君子要么不去发动战争,要发动战争一定会胜利的. 语出《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023-07-09 14:05:591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是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攻打却不能取胜。包围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不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会胜利。
2023-07-09 14:06:081

攻亲戚之所畔节奏划分

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g)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翻译:一、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利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所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利,但是不能取胜的原因,是有利作战的天气时利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守城一方弃城而逃的原因,是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会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够胜利。”二、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2023-07-09 14:06:15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

得 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了,连家里人都 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归顺他.让天下人都归顺他的人去攻打连家里人都背 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就算了,打了就一定胜利.”
2023-07-09 14:06:251

以亲戚之所畔中的之什么意思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出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之”字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2、不是的的意思,是“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下》。
2023-07-09 14:06:321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翻译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
2023-07-09 14:06:435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怎么翻译??急急急

没人帮助他到了极点,流失亲戚背叛他
2023-07-09 14:07:141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翻译

至理天下不能总听信亲亲也要多听百姓建议好
2023-07-09 14:07:3511

亲戚畔之上一句

亲戚畔之上一句为寡助之至。原文: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2023-07-09 14:08:201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也怎么翻译?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也”的意思是: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条件,去攻打那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会胜利。出处:《孟子·公孙丑下》选段: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条件,去攻打那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会胜利。扩展资料:赏析1、文章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从文章末端看,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诸侯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2、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气势奔放,阐明引申层层深入,逻辑性很强。还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气强烈,具有说服力。
2023-07-09 14:08:492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解释

出自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就是指不得人心到一定境界,有违人道天道,暴虐无常。亲戚畔之,畔同背叛的叛,即是连身边的亲人都会叛离。
2023-07-09 14:09:082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什么意思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几点,就连内外亲戚也背叛他
2023-07-09 14:09:185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至、畔是什么意思呀

背叛离开的意思
2023-07-09 14:09:372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的意思是?

就连亲戚也会疏远自己。支持你的人多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解释: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口子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君主要“与民同乐”,他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
2023-07-09 14:09:441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之”是什么意思

出自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就是指不得人心到一定境界,有违人道天道,暴虐无常。亲戚畔之,畔同背叛的叛,即是连身边的亲人都会叛离。
2023-07-09 14:09:511

翻译”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君子作为,战无不胜。
2023-07-09 14:10:019

亲戚畔之通假字的意思

畔 通“叛”.违背;背离 [deviate from]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
2023-07-09 14:10:41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是谁说的?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这不是孔子说的,而是孟子说的。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白话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此文出自先秦·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扩展资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出身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孟孙。但当孟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趋没落。春秋晚期的大混乱,使他们的家族渐趋门庭式微,被迫从鲁迁往邹。再以后历事维艰,到孟子幼年时只得“赁屋而居”了。
2023-07-09 14:10:591

亲戚畔之中的畔什么意思

傧畔的解释摈斥,背弃。 《战国策·赵策二》 :“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 韩 、 魏 、 齐 、 楚 、 燕 、 赵 ,六国从亲,以傧畔 秦 。” 词语分解 傧的解释 傧 (傧) ī 接引宾客:傧相(刵 )。 部首 :亻; 畔的解释 畔 à 田地的界限。 边:河畔。湖畔。桥畔。 耳畔 。枕畔。 〔畔援〕横暴,跋扈,如“帝谓文王,无然畔畔。”亦称“畔换”、“叛换”。 古同“叛”。 部首:田。
2023-07-09 14:11:231

以天下知所顺,攻亲戚之所畔一句中“之”的意思

之:结构助词,“的”。
2023-07-09 14:11:347

亲戚畔之中的畔什么意思

傧畔的解释 摈斥,背弃。 《战国策·赵策二》 :“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 韩 、 魏 、 齐 、 楚 、 燕 、 赵 ,六国从亲,以傧畔 秦 。” 词语分解 傧的解释 傧 (傧) ī 接引宾客:傧相(刵 )。 部首 :亻; 畔的解释 畔 à 田地的界限。 边:河畔。湖畔。桥畔。 耳畔 。枕畔。 〔畔援〕横暴,跋扈,如“帝谓文王,无然畔畔。”亦称“畔换”、“叛换”。 古同“叛”。 部首:田。
2023-07-09 14:12:101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的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中的之各是什么意思?

表承接
2023-07-09 14:12:195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之”是什么意思?

之: 他 指失道之人 不得民心的人
2023-07-09 14:1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