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释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2023-07-08 10:19:34
Chen

师兄善问! 在此先随喜师兄!

许多佛教中人总是想将意识处於无分别的状态--一念不生的定境,作为无我相的实证,或者认为意识不去分别所接触的一切外境,就是无我相,然而这样岂不是越学佛越笨吗?

因此,师兄这一问,显然相当有慧根,胜过许多专研在文字之人以及严重误会佛法之人,金刚经乃至般若经典如心经所讲的心,并不是讲意识心。

师兄岂不闻:无眼耳鼻舌身意(出自心经),哪个心无眼耳鼻舌身意识呢? 又云:无色声香味触法,哪个心没有六尘外境呢? 而金刚经又常提到,无所住而生其心,请问师兄,我们的意识心能够无所住而生其心吗?

无所住,就是不住於任何境界上:当我们看萤幕的文字时,就是意识住於语言文字画面的境界上了,不管意识有没有执著,都是住於境界上了,纵然当我们无忧无虑的时候,也是意识住於轻安的境界上,都是有所住,人生大概只有睡著无梦的时候,意识暂时断灭,才会无所住,或者昏迷的时候,意识也不现起,这时候当然也是无所住。

可是问题来,当这两种情况下无所住时,意识还能生其心吗? 生其心就是在运作,当意识断灭时,哪有可能继续运作呢? 否则车祸昏迷的人,应该继续清醒,很痛苦的继续领受痛觉,也知道别人帮他抢救才对,可是事实上绝无可能发生这种事情,纵然有,他也是住於痛觉上,也是有所住而生其心,而不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因此回归到问题,佛经讲的这种境界,不是意识心,而是不同於意识的另外一个心,因为既然能生其心,当然是心而不是物质,师兄可曾想过,我们意识每天断灭,或者昏迷时也断灭,断灭以后又必须怎麼出生呢? 现前可见的是我们意识一定是依於大脑的状态而改变,当一整天思维研究、事业、或其他杂物时,意识必定因为大脑使用过久的关系--产生疲劳,导致需要透过睡眠,让意识不再运作,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又或者当大脑受到猛烈打击时,意识也必然受到影响,乃至重病、发高烧时,意识必然随著大脑的状态改变而改变,可是现前可见的是,当脑部麻醉,隔天清醒、或从昏迷醒来,意识又再度复苏了,那意识是怎麼出生呢? 又或当我们还是受精卵时,此时当大脑还没形成时,意识显然也还没出生,又是什麼动力让受精卵渐渐成长呢? 如果是母亲,那每个人应该又高又帅或者又美又正,因为母亲可以决定(假设),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显然除了身体,意识的背后,有个有特殊分别功能的心,能够摄取受精卵,乃至能出生意识!!

而佛法要入门所要实证的第一步,就是亲证这个心,现前观察原来色身与意识乃至种种功能都是由他出生,然而这个心却没有意识对於外界的见闻觉知功能,否则的话,当它执持受精卵的时候,必定会觉得自己一直被关著,很闷而想出离,显然这个心没有意识这种了知性的作用。

而师兄知道为什麼金刚经特别强调无我相吗? 这是因为对於一般人来说,意识心就是自己,因为意识能够详细了知所看见、所听到、乃至所触摸到的种种讯息代表意含,因此会返缘自己是真实我,这其实在胎儿刚出生时,就会自然地这样执取了,不需要透过他人教导,这就是分别所生的我见与我执。

也就是我相。

可是佛法所说的另外一个心,却没有这样的体性,因为这个心--入胎识(只有他才能入胎,意识办不到),离却外境的见闻觉知--无所住--不动,因此不会返缘自己真实有,只会默默的做事--随缘应物--如如--生其心,因此金刚经所讲的无所住而生其心,以及无我相乃至无寿者相,就是在讲这个入胎识,而不是意识心。

入胎识从来就不会返缘自己的存在(离六尘外境的见闻觉知),所以无我相,也因为如此,不会有人我之分别--人相,更不会有众生相,而此心也不会反观自己存活多久,只有意识才会返缘自己等待多久,活了多久,而此心无此心相,所以是无寿者相。

因此这个心又称为非心心(不同一般人所认知的心),无心相心(不是意识心相的心),不念心(从来就不想念外界一切讯息,因为不知),入胎识(能执持受精卵),金刚心(此心有实体,却无形无色,但是无有任何一法可以毁坏它),无所住心(不曾染著六尘外境),真心(唯有此心才是真实永恒,让我们一世又一世的出胎),如来藏(这个心也含藏了成佛所需的功能种子)。

因此,师兄若想实证此心,就回入大乘,修学菩萨道亲证此心,禅宗的开悟明心即是明白此心,实证此心的本来具足性、本来能生万法性、本来清净性。

苏萦

无我相并不是在意识中不要有我,而是不要执着于“自我”。简单的解释可以说类似于马斯洛学说的“超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指不要有分别心,意识上不要因我、人、众生、寿者而产生认识的区别。

咱们是凡夫,可咱们都有佛性,自性层次上跟佛没有区别,我们能清楚地反照自性,不被浊世所迷时,就是踏上成佛之路了。

另外,在佛教中,佛和其他某些宗教中的“无所不能的神”不同。佛是觉者,是看到世界本质的人,我们因此而尊敬佛陀,遵从佛的教诲,但我们并不是万事依靠佛,更不会把自己交给佛。

佛教其实是一种很积极的思想,在很多世间法中都反映了相当积极的处事态度,欢迎大德深入了解。

陶小凡

这是一种境界,而且是很高的境界,不太容易达成,但凡人也可以理解甚至修炼的。

无我相,是真的指“不要自我”吗?不是!只是说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即无限接近无我的态度。但是这个很假,比如你被十几个人群殴,还是会疼的嘛……所以,不要太拘泥于这句话,得失心不要太重就好了。

人相是一种形体,有不以貌取人的意味,但是反面讲,人都是有审美观的,爱美只能说你比较有欣赏眼光,是有品味的人。当然,真实的人与人交往还是要注重内心的。不必介意形态。

众生相是各种不同的形态,无众生相就是要一视同仁,比如世间的花花草草,都是有生命的形体,要加以爱护!

无寿者相是指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古代的帝王们求不老药,但没一个长生不老的,最后都挂了。所以不必在乎永远,要活在当下。

以上,纯粹是古代迪尔个人见解:)

不妥之处,大家共同探讨!

小白

您好,《金刚经》中所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呢?

其实佛,旨意在讲,我们心中无有分别,无有执着。分别是什么,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等一切凡夫的起心动念,都是种种分别。

执着是什么呢?最大的执着,就是这个“我执”。你看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说一句什么话,前面都要个“我”字,我怎么怎么样…… 你看这个“我执”多深重。

为什么无有各种分别,无有我执呢?因为我执一天不断,分别一天不断,我们就一天不能断尽烦恼。

你总是有个“我”在这里面,起心动念,都是“我”,总想着这个我,总执着这个“我”,那你决定会有烦恼。为什么?你心中总有各种得失,各种欢喜、忧虑。欢喜也是烦恼,为什么,凡夫的欢喜很狭隘,很自私,也很自我,他一个人的欢喜,别人决定不高兴,早晚要变成忧虑,早晚要引发烦恼。

但是佛菩萨那个欢喜就很真,为什么,他一心为众生找想,一心慈悲渡众生,他如果发起欢喜心,那个欢喜心,就是大欢喜人。众生断烦恼,开慧命,他非常的欢喜。所以,佛菩萨这个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没有自己,一切为别人,一切为众生。你看他这个境界多高尚。

那么,我们佛家的修行,是从破小我、得大我、最终,证无我。当一个人“大我”的境界深了,“无我”的境界,自然就出来了。

所以,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够修证对于佛法的态度。佛法中讲的一切道理,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多人就认为它消极,它逃避世间。因为那跟我们平时思路完全不同,但事实上,听我这样讲过,您认为是吗?或许利用起来,可以改变我们的世界,可以让社会更美好,不是吗?

真颛
佛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让人们破执开悟的,人们总执着于“我”比如有人骂“我”,“我”很委屈,就会生烦恼。如果你去掉这个”我“,就像骂的不是我,我自然不会有烦恼,就是这个意思。众生都着相都喜欢好看的,不喜欢不好看的,这就是着相,就像女生都喜欢年轻,不喜欢老去,这就是着寿者相,如果没有这些相,就自在多了。介绍给你看南怀瑾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非常通俗易懂而且不信佛的人一样看的津津乐道http://www.jcedu.org/fxzd/jgj/yanjiu/jgjssm01.htm
黑桃花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我的理解是无我无他,无众生,无佛等等一切相.意思就是不要执着于分别相.

众生与佛本来无分别,我的思想你也会有,你的感受也和我一样,比如所有的众生都会经历生老病死,所有的众生都有喜怒哀乐,所有的众生都知道饿了吃困了睡,所有的众生都有烦恼等等,佛也是众生之一,只不过他是比较聪明的众生,所有的众生经过一定的磨练和修行都可以成佛,所以众生本无分别,若是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等就永远不会脱离因果轮回,而永受痛苦,所以才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拌三丝
这个问题的确问得好,而且比较深。

要真说的话,实在是要能证得无我境界的人才能说得出来,我只是初学凡夫,只好勉强借用世尊、古大德、师长的话,来组织一下,希望提供做个参考。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如来智慧德相,就是真如本性,我们最本来的样子,是无我的,世尊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本来是一体的,既然是一体的,何来你我?(关于这个比较抽象,我最后会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六道轮回里面,真如本性(无我)因为染着了妄想执着,而迷惑颠倒,形成了很多东西,其中一个是神识(阿赖耶,第八意识)。

所以六道里面有灵魂(我)在转来转去的,人投胎做人也好(人转人),人下地狱也好(人转地狱)。

六道之外的,起码到阿罗汉法界,才是无我。

六道之外,还有空间,一般谓之为四圣法界,分别是:阿罗汉(声闻),辟支佛(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六加四,合成十法界。突破了十法界,就是回归到一真法界,就是真如本性,那个是究竟圆满佛,一真法界的佛。)

附:关于佛说的“终极一体”【一】(你我一体当然就无我了),“空”,“万法由心”,等,其实现代量子物理已经开始涉及了,详情可以参考以下资料。(其实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也已经由现代全息理论发现,但暂时找不到合适深入浅出的资料,供养大众,见谅。)

量子物理电影《我们懂个X》2004(亦名:【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英文原名:What bleep do we know)

上: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zFsQRylqJU/

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jhrfUAQ2qg/

《我们懂个X》续集 2006 上: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t6RkOq6giE/

《我们懂个X》续集 2006 中: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1Clap3CVOg/

《我们懂个X》续集 2006 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YUirvL6X6Y/

张德芬版
电影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N7UGVnMxHE/
电影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6R7iXe72II/
电影3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QdLkYbne2g/

导读介绍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L32ATadKzo/
导读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nHI_aFJ_h4/
导读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Amf-aXJSwE/
导读3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4vwIV0GuFc/
Ntou123

迷惑是因为你用了很多概念

你分别用了心理学和哲学(唯物主义)来框定和判断佛法

但是佛法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而心理学才几百年,唯物主义哲学被列为正统才100多年

去掉概念,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这句话的重点不是无相,而是后面的“若有,应生嗔恨”。无相是为了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跟自己的情绪认同,类似于情商管理。当然我这么说是把它说浅了,深的说就是无我。

bikbok

第一是无我相,为什么要无我相呢?因为你我,都是因缘生的,一切事物有因有果,本无分别。这个世界上的你来的原因,就是因为因果循环而已,你接触的一切事物也是因果循环。

你认为这个是你的,那个是你的,那只是一时的因缘成熟的果而已,没有永恒的东西,其实都不是你的,一切都是空的。你有了我相,这个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别人不行抢,我也不给,那就是著相了。妄念啊,没有用。

第三无众生相,你认为,啊!我救了一个人,功德呀,又救了一只鸟,你认为这个也是功德哎呀,就是小了点。其实人命和鸟兽鱼虫都是一样,都是生命。著了众生相,一比较妄念就生了,有什么用啊。烦恼!

这是我个人所理解的程度,先说这两条感觉简单点的。要是有耐心看到这里再说,著四相都会生烦恼,不得解脱,以上所说还希望你用自己的心去判断,本人也是刚学佛法。

再也不做站长了

动物也非无我,因为动物也会有地盘意识,也会为身体感觉驱动。无我的状态是去剥离思维、感受剩下的东西,有的法门会让你仔细观察自己思维、感受的升起、消失。。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但佛教要说的就是思的那个不是我。逻辑难以证明,因为双方的概念不一样,需要实修才能验证。

阿啵呲嘚

佛法是叫你悟,悟了才能修,是不能用语言文字解释的,你理解不了说明你根机不够利。这样就等于没有得到佛法,像六祖慧能才听几句就开悟出家了。他就得到适合他的佛法。

杨振宁说:科学发展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终点是宗教。

爱因斯坦说:人类发展的最后领域,只有在宗教上找到答案。

他们都是说明不可能拿科学或者哲学来直接解释宗教,只有可能做些对比。

此后故乡只

佛教是个很矛盾的宗教,佛要人无欲无求,却要人有行善的欲望,佛自己有普度众生的愿望。天上云为什么在动?因为你的心在动。典型的唯心主义

大鱼炖火锅

想达到“无我”的境界,最简单、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就是无心,“无心”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没心没肺”,而是念而不执。

wpBeta

有的人根器小,看到大乘经典心会狂乱或者怀疑。

所谓无相就是不要执着于相。

佛心无相,以众生心相为相。

非法非非法。

瑞瑞爱吃桃

阿弥陀佛!

→“识”本无生因“行”有→“行”本无生因“想”有→“想”本无生因“受”有→“受”本无生因“色”有→“色”本无生因“你”有→“你”本无生因“我”有→“我”本无生因“佛”有→“佛”本无生因“识”有→

哪个是“我”? 哪个是“你”?

阿弥陀佛!“你”“说”的“佛”是“儿子”,“我”“说”的佛是“母亲”!

“你、我所说”因“佛”有!请继续参看那个“圈”!

念佛经典要用心,不要断章取义,要真参实修,会意于言外!

什么叫: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就是空。
2023-07-08 04:23:0712

“无我相”是什么意思?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问题描述: 《金刚经》里边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里的四相是什么意思? 解析: 在《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除了那些我们已经拥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拥有却想除去的,还有那些我们没有却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东西之外,没有什么是可以被称为“我”的。然而大多数的时间,我们并没有觉察到我们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么东西,我们只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以及它的需要,由于我们的身体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觉到“我”对这些物品的需要。身体使我们注意到我的存在。其次,心念的活动给我们存在的感觉。除了身体和心念以外,就没有“我”的感觉了。事实上,是我们的心使我们经验到我的存在,身体如果离开了心,便不知道那是我。那么,什么是心呢?那是不断或连续流动的念头。 人可以通过宗教的行持,达到某种程度的经验,他会了解到那个平常经验的“我”,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主观或永恒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为身体的感觉、身体的需要,以及那不断流动的念头。这即是《金刚经》中所提到的“无我相”。 再说“无人相”。人的存在只是通过“我”的感觉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于自己的感觉,使我们经验到自己与他人的相对待。因此站在《金刚经》的立场:假如进入无我,自然也就无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并不在那儿,同样的,他人也不存在了。这只是因为我们与他人及事物之间发生了种种的关系,我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知道目前这个世界上一共有五十亿的人口,但是,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相识的,是非常少的。我们所能深刻经验到确实存在的他人,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与我们 *** 的人。其他数十亿生活在这个行星上的人口,我们几乎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不论他们是否存在,至少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我们什么。所以,他人只存在于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上。当我不存在时,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种的“无众生相”。包括所有那些或许没有必要与我们有关系,却仍然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众生。那些修行已到达很高境界,而且已经能够解除他们本身的问题和困境的人,自然会对所有的众生产生很大的悲愍心。他们从已经解脱自己的问题,而去负担起众生的问题,于是众生的问题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问题。这仍是有我的层次。 若从《金刚经》的立场说,如果主观的“我”不存在,客观的“众生”自然也不存在。佛陀说度尽众生,而实际上并无众生可度;众生已经被度了,度众生者并没有感觉到他已度了众生。所以,无众生相也是无我相的异名。 第四种是“无寿者相”。这是从时间来看“我”的存在。它牵连到前面所提及的我相、人相和众生相。假如没有我相,则一个人寿命之长短将不重要了;但所有的众生都执著于寿命,他们希望活得长久,并避免夭折。因此他们寻求自己生命的安全感,他们期望现在和将来都有安全感,于是尝试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生命;纵然已知生命有生必有死,却仍执著不放。然而那些已经无我相的人,不管他们明天死或一万年以后才死,对于他们都是没有差别的。当一个人已经体验到无我的境界,这些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总而言之,有关无我相的“我”,归之于个人的不存在;无人相的“人”,则指那些与我们相对待或有关联的不存在;无众生相则不止牵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众生的不存在;最后,第四种无寿者相说明时间的过程,从期望长寿而至不担心寿命之长短。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间的无我,第四是时间的无我。
2023-07-08 04:24:531

无我相是什么意思?

出自《金刚经》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无我相,就是要超越自我的执着无人相,就是不认为他人和我是对立的关系无众生相,在无人相的基础上,不认为众生和我是对立的关系。无寿者相,更是要放下对我,人,众生的执着,不要求这三者持续不坏,永恒不变,也是放下对时间的执着。佛教对于“相”和法的理解,相是指一切万物所能被感知到的现象,表象。“法”是指一切万物所包含的规律和道理。金刚经中的这段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意在使众生抛弃“我”这个执念,一切“我”相皆是虚渺,如梦幻泡影。就好比水中的倒影一般,一碰即散,又转瞬浮现。如不能证得“我”相的消失,就不能脱离六道轮回。正所谓对“人”和“我”已不在执着,证得“我”与“人”之间已经不是对立的存在。后可证得,“我”与“众生”也不是对立的存在,最后证得,“时间“其实也如镜子之梦幻泡影一般,不应执着,时间也没有长度之分,对法也好,对相也罢,都不应求之永恒。
2023-07-08 04:25:011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部经?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2023-07-08 04:25:082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句佛语是出自那一部佛经、

是出自《金刚经》的。摘录一段: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2023-07-08 04:25:182

佛教帝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明明是在说真正的“佛”是无色无相,作为人不要去妄加猜测更不要将其形象化。这和《道德经》开篇说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一样的都是在告诉世人不要去讨论神的事情,避免误入歧途。
2023-07-08 04:25:3311

金刚经里面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什么意思啊?

金刚经里的这句话,道出了我们认识人生宇宙的真相。因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不实有的,所有金刚经里还有一句“凡有所相,皆为虚妄”。
2023-07-08 04:26:272

什么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和无寿相?

对于楼主的这个问题,我就谈谈我个人的见解:这段话是如来佛祖对菩萨所说的.原文是:若菩萨生人相,生我相,生众生相,生寿相即非菩萨.无人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有美与丑,善与恶之分.美丑之是世间的虚相,如金刚经中所写:凡一切相皆是虚妄,若见是相非相即见如来.善恶之分,世间没有绝对的善,相反也没有绝对的恶,善恶只是一念之差,心中想善即是善,心中想恶即是恶,正如如来所说:天下本无邪,邪在我心中.无我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太执著,心中老是有"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已"我"为中心,比如:我认为,我以为,我想等..无众生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有人与动物,植物等区分,芸芸众生皆离不开六道,皆在六道之中,你是人,说不好你前生是牛,是马.所以因以平常心对待世间万物,这就印证了佛教的教义:众生皆平等.无寿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看重世间的金钱,权利,爱情,名声和生命,如太看重以上几种何为看透红尘,那又如何做到玄奘法师所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总的意思是:修道之人应该做到,无善恶美丑之分,忘乎自我的境界,于一切众生舍怨亲之念而平等一如之心,断其一切欲望.做到无我,无心,无一切的境界,才能达到四大皆空.
2023-07-08 04:26:331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相者,红粉骷髅,白骨皮肉什么意思

这是佛教看破世间红尘的一种境界
2023-07-08 04:26:412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什么意思?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教名词。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固定的实体,也没有一定的形态。出自《金刚经》。
2023-07-08 04:27:062

什么是无我相?

所谓“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想达到“无我”的境界,最简单、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就是无心,“无心”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没心没肺”,而是念而不执。<金刚经>中所说四相之义 把五蕴的假合执著为我是我相;依同一相续生存的补特伽罗,依有漏的身蕴住于有漏世间是人相;以业和烦恼转生三界轮回是众生相;同一时间中,异熟果相同,可以保持相续的寿命为寿者相。希求长寿或怕死也是一种粗大的执著,实相中寿命相是不存在之故,亦不应有寿者相。实有执著是解脱中最大的障碍,如果有四相实执则不可能获得真实的佛果.所有相,包括佛相,都是虚妄的,见法身如来的条件就是"见诸相非相",也就是慧眼所见的空相,或者是法眼所见的"色即是空",它的意思就是"见一切相如同见空空寂寂的相".佛的相是什么呢?就是<<金刚经>>中所说的"不住相生念",<<金刚经>>是肯定善法的,人是应当做善事的,菩萨亦如此,但前提是心不住相,这样的行善就没有善业了.恶业对菩萨来说是染污,善业对菩萨来说也是染污,所以菩萨应当行善而不要有善业."
2023-07-08 04:27:131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里?

没你哦,泰姬陵你哦
2023-07-08 04:27:212

佛语:无我象,无人象,无众生象.出自什么,什么意思

就是指破四相,还有破四见
2023-07-08 04:27:305

如何做到无我相,无法相,无人相?

以上回答皆为错误!无我相,绝非无我,没有我,我假的,这都是不多的,是有我的,有他人的,有众生的,有寿者的.但是他要离开相(离开色),离开相色状态上的面貌,看到认识到其本质,才能顿悟深刻的真理真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一切万物都是梦幻泡影,这个如字是他词穷了.万物实有,什么是万物啊,是物质的状态,叫万物,实非万物,是名万物.对吧,比如一个玻璃杯,物质上是玻璃的状态,实无杯子,是名杯子.那么这里就要认识到万物在状态上的增减生灭,是不是物质上真正的增减生灭.再说我相,我相是我吗?久长吗?不久长那我能够久长呢?说明这肉体就不是我,少个胳膊大腿,都无所谓,我不动摇,那就是说什么是我呢,你不知道这个你怎么明心见性,心性是个啥,是胳膊大腿吗,又怎么修炼呢,修炼什么呢,修炼胳膊大腿吗?修炼成腊肉?所以,毕竟的结论是有我,但不以色见我,才是尊重我的心神,我的心神才是我啊,就好像打了这么多字,是手指的功劳吗,不不不,手指就是打工的,老板是我的精神意识,这就是真正的我,而不是肉体相色.我实有,众生实有,寿相实有吗,从现实上也是实有的,但是抛开这具肉体,寿也不重要了,宇宙万物也是实有的,不尊重万物的状态,你连馒头和屎都分不清,那叫什么人呢?状态上承认,但是本质上不增减生灭,为什么呢,都是聚聚散散的无尽无穷!详阅<宇宙粉末论><宇宙固态论><紫圣物理>
2023-07-08 04:28:051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句佛语是出自那一部佛经、

是出自《金刚经》的。摘录一段: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2023-07-08 04:28:391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什么意思

一切相都是幻化而成的假相。相就是我们肉眼看到的物体的形态。无我相(心中不执着于我的形态),无人相(心中不执着于他人的形态),无众生相(心中不执着于其它生命的形态),无寿者相(心中不执着于长期存在的物质如: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的形态)。
2023-07-08 04:28:492

什么叫: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佛教知

你有我相人相吗?
2023-07-08 04:28:573

宣化上人:什么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什么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宣化上人开示(一)无我相:不要有贡高我慢,不要有为自己打算的心。(二)无人相:不要妨碍或障碍他人,凡对人不利的事都不要做。(三)无众生相:视万物为一体。(四)无寿者相:大家都应该有要求生命存在的权利,不应该夺取别人或其它众生之性命。
2023-07-08 04:29:141

佛语:无我象,无人象,无众生象.出自什么,什么意思

这是金刚经里的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说凡夫执着自我有分别心就有了我人众生寿者之分如果能抛弃自我远离分别就可以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界这就是佛菩萨的境界
2023-07-08 04:29:231

什么叫: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佛教知

【四相(二)】  ‘识境四相"金刚经论云:‘识境四相,谓众生于此四法,不了虚假,而于心识之境,妄生邪见,执着取相也。"  一、我相 谓众生于五阴法中,若即若离,计我我所之实,是名我相。  二、人相 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是人,我生人道,异于余道,是名人相。  三、众生相 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色受想行识众共而生此身,是名众生相。  四、寿者相 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寿相,或长或短,是名寿者相。  ‘智境四相"圆觉经疏略明智境四相:谓于所证取之心,迤逦浅深,有此四相之异。故后之三相,皆因我相根本而立。与金刚般若四相,所言不同。盖彼迷妄之心,执为四相故也。  一、我相 我相者,谓众生于涅槃之理。心有所证,而其有所证取之心,执着不忘,认之为我,名为我相。经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是也。"  二、人相 人相者,比前我相,已进一步。虽不复认证为我,而犹存悟我之心,名为人相。经云:‘悟已超过一切证者,名为人相是也。"  三、众生相 众生相者,比前人相,已进一步。谓虽已超过我人之相,犹存了证了悟之心,名众生相。经云:‘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是也。"  四、寿命相 寿命相者,比前众生相,已进一步。谓心照清净,于前众生相中所存了悟之心,虽已觉知超过,然犹存能觉之知。如彼命根,潜续于内,名寿命相。经云:‘觉所了者,不离尘垢故是也。"‘不离尘者,谓此觉了之心,不离妄尘故也。"
2023-07-08 04:29:301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里?

金刚经。云何降服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讲“空性”“三轮体空”,也就是要忘掉“我、对方、所执物”,不着相。
2023-07-08 04:30:436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什么意思

此四相出自《金刚经》,何谓四相?1、我相——度众生时,见有能度的我,则有我相,不见有能度众生的我,则无我相,我相不是本来有,取我则有我相,不取则无我相,何为取我而有我相?例如,你有钱财,若执自己有财便有我相,不执自己有财便无我相,我相,是从执著而有。菩萨有我相,烦恼因而生起,亦因此增长,因为有‘我"而生起无量烦恼,云何‘我"度烦恼?烦恼反会增加,为什么呢?若见有众生灭度,见有灭便有生,不见有灭,无灭则无生,那时才可称为实实在在度众生,而不见有众生灭度。有些人埋怨烦恼破不尽,皆因见有烦恼可灭,见有灭则见有生,不久,烦恼又生起来,因为有能灭的我相在。2、人相——人相也是取则有,不取则无,例如,我修善,执自己是修善之人,他不修善,执别人不是修善之人,看轻他人,这便是人相。经云:布施即非布施、持戒即非持戒,则无布施持戒之人相;忍辱,无辱可忍,则无忍辱之人相。人相,也是我相的一种,执‘我"行善,我是善人,八识田中,便有善人的相,有相即遮蔽佛性,迷失佛性,迷性即有生灭,有众生生,亦有众生灭;或者著我是修行人,著了修行人的相,著了人相,心内便有一物,亦遮蔽佛性,迷性则烦恼起。3、众生相——众生即妄想,去掉妄想,那里有众生,妄想的确是众缘而生。妄想有无量之多,比恒河沙还多,的确是众生。我们一天打多少个妄想?日间为想,晚上发梦,也是妄想,是为众生相。众生相的范围很广,好食懒做,是众生相,恶事向他人,好事归自己,俄而作小人,俄而为若子,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都是众生相。菩萨度众生,自己不能有众生相,自己有一个众生相,则度不了众生。我贪,是一个众生相,我贪,又如何度别人不贪,我嗔,又是一个众生相,我既有一个‘嗔"的众生,又如何度别人的嗔;自己不布施,别人更不布施,自己不持戒,别人更不持戒。菩萨度众生,自己万不能有众生相,若无众生相,一切众生,一时度尽。有了众生相便迷失佛性,迷佛性则心有生灭——有众生生,有众生灭,故有众生得灭度者——灭去众生相,是为离相见性,见佛性则无生灭,是故无众生得灭度者。4、寿者相——遇境逢缘,取舍分别,经过很长久的时间,仍坚执取舍分别,是为寿者相。例如某甲开罪了某乙,某乙三年也不跟他说话,嗔恨心还在,这便是寿者相。寿者相,是指烦恼命的寿者相,是惑命,不是慧命;烦恼由今生带到下一生,前世嗔,今世亦嗔,前世爱,今世亦爱,前世痴,今生亦一样愚痴,是为烦恼的寿者相。文殊菩萨偈云:‘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转,百骸俱舍尽,其如憎爱何?"对境取舍憎爱,分别取舍憎爱的心相续无间断,便是寿者相,对境若不取舍憎爱,便无寿者相,寿者相是比较微细,取舍憎爱是第七识,分别是第六识,经过很长久的时间,也不容易放下解脱的,名为寿者相。菩萨无我相,即如大海无东风,海水无波浪,菩萨无人相,即如大海无南风,海水亦无波浪,菩萨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如大海无西风,亦无北风,海水无波浪。若大海无四边风起,则波浪止息,还归大海。金刚经讲四相的确有道理,所有烦恼都是因四相而有,若无我相,何来有贪嗔痴的烦恼?著我是善人的人相,便有憍慢心,看人不起;众生就是生灭心,所谓众生相者,是指众生的八万四千尘劳烦恼,众生相空,八万四千尘劳烦恼亦空;我相、人相、众生相,相续不断,名寿者相;四相中,但有一相都不得了,有一相则招无量烦恼,即如大海但有一边风起,大海波涛便不能止息。菩萨无四相之无明风,涅槃性海现在眼前——清净、不生不灭、无余。四相空,菩提心现前,菩提是觉,觉即无生,觉一切众生无生,是为不灭度而灭度一切众生,亦为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若想见佛性,一定要离四相,四相,是烦恼的根本。了尘居士 回答时间 2008-03-27 00:20
2023-07-08 04:31:099

如何理解《金刚经》中的无我相??

《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除了那些我们已经拥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拥有却想除去的,还有那些我们没有却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东西之外,没有什么是可以被称为“我”的。然而大多数的时间,我们并没有觉察到我们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么东西,我们只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以及它的需要,由于我们的身体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觉到“我”对这些物品的需要。身体使我们注意到我的存在。其次,心念的活动给我们存在的感觉。除了身体和心念以外,就没有“我”的感觉了。事实上,是我们的心使我们经验到我的存在,身体如果离开了心,便不知道那是我。那么,什么是心呢?那是不断或连续流动的念头。 人可以通过宗教的行持,达到某种程度的经验,他会了解到那个平常经验的“我”,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主观或永恒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为身体的感觉、身体的需要,以及那不断流动的念头。这即是《金刚经》中所提到的“无我相”。 再说“无人相”。人的存在只是通过“我”的感觉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于自己的感觉,使我们经验到自己与他人的相对待。因此站在《金刚经》的立场:假如进入无我,自然也就无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并不在那儿,同样的,他人也不存在了。这只是因为我们与他人及事物之间发生了种种的关系,我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知道目前这个世界上一共有五十亿的人口,但是,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相识的,是非常少的。我们所能深刻经验到确实存在的他人,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与我们发生关系的人。其他数十亿生活在这个行星上的人口,我们几乎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不论他们是否存在,至少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我们什么。所以,他人只存在于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上。当我不存在时,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种的“无众生相”。包括所有那些或许没有必要与我们有关系,却仍然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众生。那些修行已到达很高境界,而且已经能够解除他们本身的问题和困境的人,自然会对所有的众生产生很大的悲愍心。他们从已经解脱自己的问题,而去负担起众生的问题,于是众生的问题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问题。这仍是有我的层次。 若从《金刚经》的立场说,如果主观的“我”不存在,客观的“众生”自然也不存在。佛陀说度尽众生,而实际上并无众生可度;众生已经被度了,度众生者并没有感觉到他已度了众生。所以,无众生相也是无我相的异名。 第四种是“无寿者相”。这是从时间来看“我”的存在。它牵连到前面所提及的我相、人相和众生相。假如没有我相,则一个人寿命之长短将不重要了;但所有的众生都执著于寿命,他们希望活得长久,并避免夭折。因此他们寻求自己生命的安全感,他们期望现在和将来都有安全感,于是尝试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生命;纵然已知生命有生必有死,却仍执著不放。然而那些已经无我相的人,不管他们明天死或一万年以后才死,对于他们都是没有差别的。当一个人已经体验到无我的境界,这些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总而言之,有关无我相的“我”,归之于个人的不存在;无人相的“人”,则指那些与我们相对待或有关联的不存在;无众生相则不止牵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众生的不存在;最后,第四种无寿者相说明时间的过程,从期望长寿而至不担心寿命之长短。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间的无我,第四是时间的无我。
2023-07-08 04:31:471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里?

圆觉经上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解释 原文
2023-07-08 04:31:583

"佛说无我相

出自《金刚经》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无我相,就是要超越自我的执着无人相,就是不认为他人和我是对立的关系无众生相,在无人相的基础上,不认为众生和我是对立的关系。无寿者相,更是要放下对我,人,众生的执着,不要求这三者持续不坏,永恒不变,也是放下对时间的执着。佛教对于“相”和法的理解,相是指一切万物所能被感知到的现象,表象。“法”是指一切万物所包含的规律和道理。金刚经中的这段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意在使众生抛弃“我”这个执念,一切“我”相皆是虚渺,如梦幻泡影。就好比水中的倒影一般,一碰即散,又转瞬浮现。如不能证得“我”相的消失,就不能脱离六道轮回。正所谓对“人”和“我”已不在执着,证得“我”与“人”之间已经不是对立的存在。后可证得,“我”与“众生”也不是对立的存在,最后证得,“时间“其实也如镜子之梦幻泡影一般,不应执着,时间也没有长度之分,对法也好,对相也罢,都不应求之永恒。
2023-07-08 04:32:051

什么是无我相

所谓“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想达到“无我”的境界,最简单、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就是无心,“无心”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没心没肺”,而是念而不执。<金刚经>中所说四相之义 把五蕴的假合执著为我是我相;依同一相续生存的补特伽罗,依有漏的身蕴住于有漏世间是人相;以业和烦恼转生三界轮回是众生相;同一时间中,异熟果相同,可以保持相续的寿命为寿者相。希求长寿或怕死也是一种粗大的执著,实相中寿命相是不存在之故,亦不应有寿者相。实有执著是解脱中最大的障碍,如果有四相实执则不可能获得真实的佛果.所有相,包括佛相,都是虚妄的,见法身如来的条件就是"见诸相非相",也就是慧眼所见的空相,或者是法眼所见的"色即是空",它的意思就是"见一切相如同见空空寂寂的相".佛的相是什么呢?就是<<金刚经>>中所说的"不住相生念",<<金刚经>>是肯定善法的,人是应当做善事的,菩萨亦如此,但前提是心不住相,这样的行善就没有善业了.恶业对菩萨来说是染污,善业对菩萨来说也是染污,所以菩萨应当行善而不要有善业."
2023-07-08 04:32:141

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这句是什么意思?

佛菩萨都是王子太子而来!灵山罗汉菩萨几乎都是王子太子而来!
2023-07-08 04:32:224

佛教中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是什么意思?

无是关键所示。
2023-07-08 04:32:3613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里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金刚经》第十四品,原文如下: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2023-07-08 04:33:091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里?

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简单的说就是:不执著于我(自己),不执著于他(他人),不执著于所有众生,乃至于不执著于有生死的一切。
2023-07-08 04:33:182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里?

一看就是那帮秃子说的,还用问吗?
2023-07-08 04:33:325

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相吗

对于楼主的这个问题,我就谈谈我个人的见解:这段话是如来佛祖对菩萨所说的.原文是:若菩萨生人相,生我相,生众生相,生寿相即非菩萨.无人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有美与丑,善与恶之分.美丑之是世间的虚相,如金刚经中所写:凡一切相皆是虚妄,若见是相非相即见如来.善恶之分,世间没有绝对的善,相反也没有绝对的恶,善恶只是一念之差,心中想善即是善,心中想恶即是恶,正如如来所说:天下本无邪,邪在我心中.无我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太执著,心中老是有"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已"我"为中心,比如:我认为,我以为,我想等..无众生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有人与动物,植物等区分,芸芸众生皆离不开六道,皆在六道之中,你是人,说不好你前生是牛,是马.所以因以平常心对待世间万物,这就印证了佛教的教义:众生皆平等.无寿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看重世间的金钱,权利,爱情,名声和生命,如太看重以上几种何为看透红尘,那又如何做到玄奘法师所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总的意思是:修道之人应该做到,无善恶美丑之分,忘乎自我的境界,于一切众生舍怨亲之念而平等一如之心,断其一切欲望.做到无我,无心,无一切的境界,才能达到四大皆空.
2023-07-08 04:33:541

无我相,无佛相,无众生相,无渡者相出自哪里

金刚经
2023-07-08 04:34:063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什么意思

彼我相最细,禅定中有观察者就是我相。寿者相 虽然不执着 这辈子的人身是我,但是下辈子六道投胎不一定是人身,这个人身就像脱掉衣服一样,他不固执人的样子是他,但是他执着有个灵魂的我在六道轮回。人相执着这辈子,只有这辈子这个样子是我。众生相比六道更包含广些,只要执着前后相似相续的变易生死是一个众生,就是众生相。我相最细,范围最广。“我、人、众生、寿者” 地前菩萨 粗四相、地上 细四见 在《金刚经》中多是采用 是非不二相 相待假 的观点破除的。当然也可以采用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 相续假的观察方法,来破除我们潜意识中的执着知见“差别(彼我相,未必相续,《起信论》中三细,未到六粗阶段)、相续体(众生相,包括地上菩萨 变易生死);(一辈子相续)不断至命住(人相、命相)(执着认为有个这辈子是人的我);(死后)复趣于异(六)道(寿者、取者)(执着认为有个我在六道投胎轮回);是我相四种。”这是 天亲菩萨 解释区别《金刚经》中四相的偈子。《大智度论》 中则列举了应该识别破除的所谓养育(儿女)、士夫等十六种凡夫知见。
2023-07-08 04:34:152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相者,红粉骷髅,白骨皮肉什么意思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金刚经》的精髓。1.无我相:不要有贡高我慢,不要有为自己打算的心;2.无人相:不要妨碍或障碍他人,凡对人不利的事都不要做;3.无众生相:视万物为一体;4.无寿者相:大家都应该有要求生命存在的权利,不应该夺取别人或其它众生之性命;5.红粉骷髅:表面漂亮最终要死去变成骷髅,如果觉得骷髅可怕,那就要觉得美色是可怕;6.白骨皮肉:叫人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戒邪淫,心包宇宙,何等浩翰,这样的境界便是佛的境界。
2023-07-08 04:34:211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里?

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常说的《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简单的说就是:不执著于我(自己),不执著于他(他人),不执著于所有众生,乃至于不执著于有生死的一切。无众生相是没有空间,无寿者相是没有时间,佛菩萨彻底放下,心里头不执着这些相,所以他见性。凡夫最大的过失、错误,就是处处为自己想。或者是也能为别人想,但是为自己想的多,为别人想的少。纵然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里头还是有自己。
2023-07-08 04:34:301

佛教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里?

出自《金刚经》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无我相,就是要超越自我的执着无人相,就是不认为他人和我是对立的关系无众生相,在无人相的基础上,不认为众生和我是对立的关系。无寿者相,更是要放下对我,人,众生的执着,不要求这三者持续不坏,永恒不变,也是放下对时间的执着。佛教对于“相”和法的理解,相是指一切万物所能被感知到的现象,表象。“法”是指一切万物所包含的规律和道理。金刚经中的这段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意在使众生抛弃“我”这个执念,一切“我”相皆是虚渺,如梦幻泡影。就好比水中的倒影一般,一碰即散,又转瞬浮现。如不能证得“我”相的消失,就不能脱离六道轮回。正所谓对“人”和“我”已不在执着,证得“我”与“人”之间已经不是对立的存在。后可证得,“我”与“众生”也不是对立的存在,最后证得,“时间“其实也如镜子之梦幻泡影一般,不应执着,时间也没有长度之分,对法也好,对相也罢,都不应求之永恒。
2023-07-08 04:34:371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什么意思?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解析: 谢逊在地牢念什么,俺记不清了。 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部分出自《金刚经》的“离相寂灭分第十四”:“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2023-07-08 04:34:571

佛教里面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意思?

请参看,《圆觉经》有详细的解释。
2023-07-08 04:35:2814

佛家说的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具体指什么?

阿弥陀佛,“无”就是看破,放下的意思。看破假我,假人,假众生,假寿命,然后放下对于这些假象的执著。放下之后,你会发现,有个放下也存在的,不放下也存在,那个是真实不虚的。叫它是佛,是菩萨、般若、实相,叫哈不隆冬也行啊,反正本来就是强行给它起了个名字。语言上的表述,只能到此为止,不去失修求证的话,说了也白说。
2023-07-08 04:36:018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出自哪里?

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的意思是:没有一个执着的自我形象;想着我是菩萨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个标准去做,与世间格格不入,这样就不能接近、亲近众生,如何度化众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扩展资料:“金刚”,比喻金中之精坚不可摧者;“般若”,意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彼岸”。经题的意思是说,以金刚不朽之身和超卓智慧之志,渡达彼岸。《金刚经》这部不足万字的佛典,不仅是我国佛学、佛教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佛经,而且在教外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应往,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这其实是所有的科学想要解决的人类的终极问题,是需要每一个人都好好想一想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经
2023-07-08 04:36:181

什么叫”无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对于楼主的这个问题,我就谈谈我个人的见解:这段话是如来佛祖对菩萨所说的.原文是:若菩萨生人相,生我相,生众生相,生寿相即非菩萨.无人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有美与丑,善与恶之分.美丑之是世间的虚相,如金刚经中所写:凡一切相皆是虚妄,若见是相非相即见如来.善恶之分,世间没有绝对的善,相反也没有绝对的恶,善恶只是一念之差,心中想善即是善,心中想恶即是恶,正如如来所说:天下本无邪,邪在我心中.无我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太执著,心中老是有"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已"我"为中心,比如:我认为,我以为,我想等..无众生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有人与动物,植物等区分,芸芸众生皆离不开六道,皆在六道之中,你是人,说不好你前生是牛,是马.所以因以平常心对待世间万物,这就印证了佛教的教义:众生皆平等.无寿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看重世间的金钱,权利,爱情,名声和生命,如太看重以上几种何为看透红尘,那又如何做到玄奘法师所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总的意思是:修道之人应该做到,无善恶美丑之分,忘乎自我的境界,于一切众生舍怨亲之念而平等一如之心,断其一切欲望.做到无我,无心,无一切的境界,才能达到四大皆空.
2023-07-08 04:36:351

何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金刚经》第十四品,原文如下: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2023-07-08 04:36:471

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金刚经》中不是说的很清楚吗?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着、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离一切分别执着,不为五欲六尘所动摇、迷惑的清净本心,就是看破。看破就是放下,不去执着、取着一切五欲六尘的法相。
2023-07-08 04:36:543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简单的说就是:不执著于我(自己),不执著于他(他人),不执著于所有众生,乃至于不执著于有生死的一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较量功德一、净信功德:①"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二、法施的功德大於财施:①"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若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③"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三、受持读诵演说的功德:①"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③"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④"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於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四、不受福德是无量功德:①"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②"云何为人演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023-07-08 04:37:011

什么是无我相?

以上回答皆为错误!无我相,绝非无我,没有我,我假的,这都是不多的,是有我的,有他人的,有众生的,有寿者的.但是他要离开相(离开色),离开相色状态上的面貌,看到认识到其本质,才能顿悟深刻的真理真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一切万物都是梦幻泡影,这个如字是他词穷了.万物实有,什么是万物啊,是物质的状态,叫万物,实非万物,是名万物.对吧,比如一个玻璃杯,物质上是玻璃的状态,实无杯子,是名杯子.那么这里就要认识到万物在状态上的增减生灭,是不是物质上真正的增减生灭.再说我相,我相是我吗?久长吗?不久长那我能够久长呢?说明这肉体就不是我,少个胳膊大腿,都无所谓,我不动摇,那就是说什么是我呢,你不知道这个你怎么明心见性,心性是个啥,是胳膊大腿吗,又怎么修炼呢,修炼什么呢,修炼胳膊大腿吗?修炼成腊肉?所以,毕竟的结论是有我,但不以色见我,才是尊重我的心神,我的心神才是我啊,就好像打了这么多字,是手指的功劳吗,不不不,手指就是打工的,老板是我的精神意识,这就是真正的我,而不是肉体相色.我实有,众生实有,寿相实有吗,从现实上也是实有的,但是抛开这具肉体,寿也不重要了,宇宙万物也是实有的,不尊重万物的状态,你连馒头和屎都分不清,那叫什么人呢?状态上承认,但是本质上不增减生灭,为什么呢,都是聚聚散散的无尽无穷!详阅<宇宙粉末论><宇宙固态论><紫圣物理>
2023-07-08 04:37:081

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这句是什么意思?

这是佛界用语,核心意思是:冥冥众生,凡人也
2023-07-08 04:37:324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出自于哪里?

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的意思是:没有一个执着的自我形象;想着我是菩萨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个标准去做,与世间格格不入,这样就不能接近、亲近众生,如何度化众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扩展资料:“金刚”,比喻金中之精坚不可摧者;“般若”,意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彼岸”。经题的意思是说,以金刚不朽之身和超卓智慧之志,渡达彼岸。《金刚经》这部不足万字的佛典,不仅是我国佛学、佛教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佛经,而且在教外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应往,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这其实是所有的科学想要解决的人类的终极问题,是需要每一个人都好好想一想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经
2023-07-08 04:37:471

金刚经里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着相”怎么理解呀

悟。
2023-07-08 04:38:066

什么是无我相?什么是人相?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金刚经》第十四品,原文如下: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2023-07-08 04:3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