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物质的量 公式总结

2023-07-06 08:31:07
TAG: 公式
北营

“物质的量”的复习指导

一、理清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的关系

物质的量在国际单位制(SI)中是七个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于表示微观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的数量,我们在计量物质的多少时通常就是用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SI单位;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A则是mol这个计量单位的计量标准,此计量标准(注意:它不是单位)等于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数量,根据定义,阿伏加德罗常数本身是一个实验值,其最新实验数据NA=6.0220943×1023mol—1。如氧气分子的数量为此数的两倍,就可以记为2molO2。

二、识记两种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由固体配制溶液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摇匀

仪器:容量瓶、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摇匀

仪器: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三、理解三个公式

1.物质的量计算的万能公式:n=m/M=V(g)/Vm=N/NA=c*V=xs/[m*(100+s)]

式中n为物质的量,单位为mol;m为物质质量,单位为g;M为摩尔质量,单位为g61mol-1;V(g)为气体体积,单位为L;Vm为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61mol-1;N为粒子个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mol-1; c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61L-1;V(aq)为溶液体积,单位为L;x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单位为g;S为溶解度,单位为g。

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NA)问题的试题时,必须注意下列一些细微的知识点:

①标准状况下非气体物质:水、溴、SO3、CCl4、苯、辛烷、CHCl3等不能用Vm=22.4L/mol将体积转化为物质的量。

②分子中原子个数问题:氧气、氮气、氟气等是双原子的分子,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白磷(P4)、臭氧(O3)。

③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Na2O2与H2O、Cl2与NaOH、KClO3与盐酸、铜与硫、电解AgNO3等。

2.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稀释

ω161m1=ω261m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守恒)

ω1为稀释前溶液的质量分数,m1为稀释前溶液的质量;ω2为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分数,m2为稀释后溶液的质量。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c1稀释前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2为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V1为稀释前溶液的体积,V2为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四、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四条推论

阿伏加德罗定律(四同定律):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或气体物质的量相同。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一个特例。

1.推论一: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V1:V2=n1:n2=N1:N2)

2.推论二: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ρ1:ρ2=M1:M2)

3.推论三: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体积比与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V1:V2=M2:M1)

4.推论四:同温同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P1:P2=n1:n2)

以上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必须理解记忆,学会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m/M *RT)自己推导。

五、辨别五个概念

1.摩尔: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的集体中所含有的粒子数目与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则该集体的量值为1mol。

2.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表示的意义,实质上就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4.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摩尔质量。

5.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的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巧解溶液的浓度计算

考点动向:溶液的浓度计算是高考的必考题。主要考查:①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气体标准状况下的)的之间的换算;②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③两种溶液混合(包括反应和不反应两种情况)后,溶液浓度的计算;④溶解度的综合计算。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溶解度的计算以选择题为主。

方法范例:

例1.(200561天津)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并参考下表的数据,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是:将配制好的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控制温度在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HCO3固体,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3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后,转入蒸发皿中,灼烧2小时,制得Na2CO3固体。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表

0℃ 10℃ 20℃ 30℃ 40℃ 50℃ 60℃ 10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① - - -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①>35℃NH4HCO3会有分解

请回答:(1)反应温度控制在30~35℃,是因为若高于35℃,则 ,若低于30℃,则 ;为控制此温度范围,采取的加热方法为 。

(2)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目的是 。静置后只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是 。用蒸馏水洗涤NaHCO3晶体的目的是除去 杂质(以化学式表示)。

(3)过滤所得的母液中含有 (以化学式表示),需加入 ,并作进一步处理,使NaCl溶液循环使用,同时可回收NH4Cl。

(4)测试纯碱产品中NaHCO3含量的方法是:准确称取纯碱样品W g,放入锥形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加1~2滴酚酞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到无色(指示CO32-+H+=HCO3-反应的终点),所用HCl溶液体积为V1mL,再加1~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变橙,所用HCl溶液总体积为V2mL。写出纯碱样品中NaH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NaHCO3(%)=

解析:侯德榜制碱法利用一定条件下NaHCO3溶解度相对较小的特点,在饱和食盐水先后通入NH3、CO2,获得NaHCO3后灼烧生成Na2CO3。

根据表格,40℃以上NH4HCO3溶解度不再给出,因为35℃以上NH4HCO3开始分解。在35℃以下尽量提高温度可以让反应速率加快,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产率。反应液中存在NH4+、Na+、HCO3—、Cl—,参照30℃时各物质溶解度可知,此时溶解度最小的NaHCO3最先析出。30℃时,NaHCO3的溶解度为11.1g,说明Na+、HCO3—不可能完全沉淀。最终得到的母液中同时存在NH4+、Na+、HCO3—、Cl—,向其中加入HCl,可使NaCl溶液循环使用,并能回收NH4Cl。

在测定过程中,Na2CO3发生两步反应:

Na2CO3 + HCl = NaHCO3+ NaCl

cV1/1000 cV1/1000

NaHCO3 + HCl= NaCl+H2O+CO2↑

cV1/1000 cV1/1000

Na2CO3消耗的HCl共2cV1/1000,则NaHCO3消耗的HC l为:

(cV2/1000—2cV1/1000)mol,

样品中NaHCO3的纯度为: 。

答案:(1)NH4HCO3分解 反应速率降低 水浴加热

(2)使反应充分进行 NaHCO3的溶解度最小 NaCl NH4Cl NH4HCO3

(3)NaHCO3 NaCl NH4Cl NH4HCO3 HCl

(4)

规律小结: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除注重概念的理解外,还要加强分析推理:

①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影响另一物质的溶解;

②对混合溶液降温或蒸发溶剂时,率先达到饱和的是溶解度最小的,该物质的析出使得与该物质有相同离子的物质不再满足析出条件。

例2.(200561上海)硝酸工业生产中的尾气可用纯碱溶液吸收,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2NO2+Na2CO3→NaNO3+NaNO3+CO2↑ ①

NO+NO2+Na2CO3→2NaNO2+CO2↑ ②

⑴根据反应①,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下)CO2,吸收液质量将增加 g。

⑵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需Na2CO36110H2O多少克?

⑶现有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吸收硝酸工业尾气,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CO2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g。

①计算吸收液中NaNO2和NaNO3物质的量之比。

②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在20℃经充分吸收硝酸工业尾气后,蒸发掉688g水,冷却到0℃,最多可析出NaNO2多少克?(0℃时,NaNO2的溶解度为71.2g/100g水)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物质的量及溶解度的计算等知识,检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⑴2NO2+Na2CO3→NaNO2+NaNO3+CO2↑ △m

106g 69g 85g 22.4L 48g

22.4L m

m=48g

⑵根据Na2CO3质量守恒有:100g×21.2%=m(Na2CO36110H2O)61

m(Na2CO36110H2O)=572g

⑶①2NO2+Na2CO3→NaNO2+NaNO3+CO2↑△m=48g

②NO+NO2+Na2CO3→2NaNO2+CO2↑△m=32g

设由NO2与纯碱反应产生的CO2为amol,由NO和NO2与纯碱反应产生的CO2为bmol

n(NaNO2):n(NaNO3)=5:3

②设生成的n(NaNO2)为5xmol,n(NaNO3)为3xmol

据Na+守恒:5x+3x=8x=0.5

m(NaNO2)=2.5mol×69g/mol=172.5g,

m(H2O)余=1000g×(1—21.2%)—688g=100g

析出:m(NaNO2)(最大)=172.5g-71.2g=101.3g

答案:⑴48

⑵m(Na2CO36110H2O)=572g

⑶①n(NaNO2):n(NaNO3)=5:3

②m(NaNO2)(最大)=101.3g

规律小结: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技巧:

1.差量法: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需“理论差量”,如反应前后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反应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解题方法思路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依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2.守恒法:有关溶液的计算,守恒定律运用越来越平常。解题关键是找出“守恒量”:

①稀释前后溶质的守恒:c1V1=c2V2(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ω161m1=ω261m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守恒)

②溶液中粒子之间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③物料守恒: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不变

④得失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数

考点误区分析:

①溶质问题:溶质可以是非电解质,电解质(离子或特定组合),分析溶质时要注意有关的化学变化(如SO3、Na2O等溶于水后溶质是H2SO4、NaOH;氨水、氯水的成分复杂,溶质为NH3、Cl2;溶解带有结晶水的物质时,溶质是无水物,在确定溶质物质的量时,用结晶水合物质量除以结晶水合物的摩尔质量)。

②溶液的体积问题:计算气体溶质对应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时,不能把水的体积当成溶液的体积,只能用溶液质量和密度计算溶液体积,且要注意换算为L做单位。

③溶解度的计算:抓住“一定温度”和“饱和溶液”两个关键条件,有时需理想化地分割出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定量比例,确立定量关系,列式计算,同时注意单位的统一。计算析出含有结晶水的晶体时可用守恒法:原溶液中溶质质量=析晶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晶体中的溶质质量

同步训练:

1、(200361江苏)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mol/L和b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已知b=2a,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A、2ω1=ω2 B、ω1=2ω2 C、ω2>2ω1 D、ω1<ω2<2ω1

2、在标准状况下,盛满HCl和N2混合气体的烧瓶,用喷泉实验的方法充水至喷泉结束,所得烧瓶内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045mol/L B、0.45mol/L C、0.5mol/L D、无法计算

3、(200361江苏)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R在水中溶解度为23g,向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g该无水盐,保持温度不变,析出R的结晶水合物Wg,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R的质量为( )

A、(W—B) g B、(W—B) g C、(W—B) g D、(W— B)g

4、有某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20mL,其中含有硫酸的浓度为2mol61L-1,含硝酸的浓度为1mol61L-1,现向其中加入0.96g铜粉,充分反应后(假设只生成NO气体),最多可收集到标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 D )

A、89.6mL B、112mL C、168mL D、224mL

5、t℃时,在V mL密度为dg61cm-3的FeCl3(相对分子质量为M)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假设滤液无损失),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使溶液呈中性后,再加入4 mL1.0 mol61L-1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t℃时FeCl3的溶解度为

A、 B、 C、 D、

6、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取一定量该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当阳极析出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食盐完全电解,所得溶液密度为1.20g/mL,试计算

(1)电解前,饱和食盐水的质量是多少?

(2)电解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要使溶液恢复原状态,需加入多少克什么物质?

7、(200661江苏)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国家标准规定合格的CuCl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为CuCl的质量分数大于96.50%。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3Na2SO4+CO2↑

⑴CuCl制备过程中需要配置质量分数为20.0%的CuSO4溶液,试计算配置该溶液所需的CuSO4615H2O与H2O的质量之比。

⑵准确称取所配置的0.2500gCuCl样品置于一定量的0.5mol61L-1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水20mL,用0.1000mol61L-1的Ce(SO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mLCe(SO4)2溶液。有关反化学反应为

Fe3++CuCl===Fe2++Cu2++Cl— Ce4++Fe2+===Fe3++Ce3+

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

8.(200561广东)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化学方法测量一个不规则容器的体积。把35.1gNaCl放入500mL烧杯中,加入150mL蒸馏水。待NaCl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全部转移到容器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完全充满容器。从中取出溶液100mL,该溶液恰好与20mL0.100mol61L—1AgNO3溶液完全反应。试计算该容器的体积。

参考答案:

1、C.[提示]设两种氨水溶液的密度分别为ρ1、ρ2,则依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有, , ,且b=2a,所以有2ρ1ω1=ρ2ω2,又由于氨水的密度比纯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即ρ1>ρ2,代入上式得:ω2>2ω1。

2、A.[提示]N2不溶于水,所以盐酸的体积就是原HCl气体的体积,设为VL,有: 。

3、A.[提示]析出R的结晶水合物的质量为Wg,加入无水盐R的质量为Bg,从原溶液被带出(析出)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为(W-B)g,析出的溶液的质量乘以该溶液中R的质量分数即得析出溶质R的质量。

4、D.[提示]铜与硝酸与硫酸的混酸溶液反应时,因为NO3—在酸性条件下还有强氧化性,所以只能用离子方程式计算,不能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n(Cu)=0.96g/64g61mol—1=0.015mol,n(NO3—)=0.02L×1 mol61L-1=0.02mol

n(H+)=0.02L×1 mol61L-1×1+0.02L×2 mol61L-1×2=0.10mol

3Cu + 2NO3— + 8H+=3Cu2++2NO+4H2O

3mol 2mol 8mol 44.8L

0.015mol 0.02mol 0.1mol VL

讨论知H+、NO3—有过剩,以Cu的物质的量代入计算有V=224mL。

5、D.[提示]VmL密度为dg61cm–3的FeCl3中氯化铁的质量为:

m(FeCl3)=n(FeCl3)×M= ×M= ,

溶解度为S有:

解得:S= 。

6、解析:(1)设饱和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x,溶液的质量为w

2NaCl+2H2O 2NaOH+H2↑+Cl2↑

2×58.5g 22.4L

xg 11.2L.

x=58.5g ∵溶液的溶解度为36g

W=221g

(2)根据方程式,电解后生成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同时得到氢气11.2L。

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后溶液的质量为:W—m(H2)—m(O2)

=221g—(0.5mol×2g/mol+0.5mol×71g/mol)=184.5g

∴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要使溶液恢复原状态,需加入的物质就是从溶液中出去的物质,生成的氢气和氯气能合成1mol的盐酸,所以要加入含36.5g氯化氢的盐酸。

答案:(1)221g,(2)6.5mol/L,(3)加入含36.5g氯化氢的盐酸

7、解析:(1)设需要CuSO4615H2O的质量为x, 的质量为y

CuSO461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0,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

解得:x∶y=5∶11

(2)设样品中 的质量为

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CuCl~Fe2+~Ce4+

解得:x=0.2448g

97.92%>96.50%

答案:⑴5∶11,⑵样品中 的质量分数符合标准。

8、解析:AgNO3+NaCl=AgCl↓+NaNO3

n(AgNO3)=0.100mol61L—1×0.02L=0.002mol

m (NaCl)=0.002mol×58.5g61mol—1=0.117g

V(容器)=

答案:30L

阿伏伽德罗定律是什么?

阿伏伽德罗定律指的是在相同的温度与压强下,任何气体相等容积所含的分子数(或摩尔数)相等。阿伏伽德罗定律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在解释气体进行化学反应时参加反应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时,于1811年以假说的形式提出来的。由于当时科学界还不能区分分子和原子,尚不能解释有些分子发生离解的情况,从而未被公认。直到1860年这一假说才被普遍承认,称为阿伏伽德罗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使用注意事项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2023-07-06 01:10:441

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是什么?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1)、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或分子数)之比。V1:V2=n1:n2=N1:N2。(2)、同温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p1:p2=n1:n2。(3)、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ρ1:ρ2=M1:M2(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m1:m2=ρ1:ρ21、适应范围:任何气体。2、拓展:在定律中,可以“四同”中的任意“三同”为条件,均可导出“第四同”。3、与气体摩尔体积的关系: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实际上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一个特例。
2023-07-06 01:10:581

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有哪些?

一共有6个1.同温同压时,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2.同温同体积时,两种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3.同温同压时,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其分子量之比。5.同温同压时,等质量的两种气体,其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6.同温同体积时,等质量的两种气体,其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2023-07-06 01:11:143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推导公式,急!!

如果气体分子的大小与气体的体积相比可以忽略,并且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这种气体可称为理想气体。当温度不是过低、压强不是过大时(比如我们经常遇到的标准状况和常温常压时),气体可近似看作为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状态用三个物理量共同给以描述:温度、体积和压强,将它们彼此联系起来的方程即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表示为:PV=nRT,其中P、V、n、T依次代表气体的压强、体积、物质的量、温度,R为气体常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不难看出: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物质的量相等,即可表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气体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气体分子的大小与气体的体积相比是可以忽略的,所以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主要由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大小决定。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受到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增大(或减小);当压强增大(或减小)时,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减小(或增大)。因此,各种气体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平均距离才会相等,气体的体积只取决于分子的数目。结论由此而生: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数目的气体分子占有的体积是相同的。利用n=m/M和ρ=m/V(式中的n、m、M、ρ、V分别表示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密度、体积)的公式,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nRT,可以推导出在同温同压下,描述气体的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推论是常见的几种: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V1/V2=n1/n2 。 (2)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 ρ1/ρ2=M1/M2。 (3)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两种气体的体积与它们的摩尔质量成反比,即 V1/V2=M2/M1。 (4)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与它们的摩尔质量成正比,即m1/m2=M1/M2。 利用以上推论解决问题,一定注意它们的前提条件,仅适于在同温同压下的气体。
2023-07-06 01:11:313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公式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公式为:NA=N/n(其中,NA:阿伏伽德罗常数,N:粒子数,n:物质的量)。NA的近似数值为6.02×1023mol?1。阿伏伽德罗常量,旧称阿伏伽德罗常数,为热学常量,符号NA。它的数值一般计算时取6.02×1023或6.022×1023。它的正式的定义是0.012kg碳12中包含的碳12的原子的数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换算公式为:n=N/NA=m/M=V/Vm=C*V
2023-07-06 01:11:401

什么叫阿伏加德罗定律?由它推出的公式有哪些?

阿伏伽德罗定律(Avogadro"slaw)是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于1811年提出的一条假说,当时称为“阿伏伽德罗假说”,后经大量实验证实为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内容是: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等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V/n=a其中:V是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的摩尔数。a是一个常数。阿伏伽德罗定律又可以引出另一个重要的定律:对于任何气体,理想气体常数都具有相同的数值。
2023-07-06 01:11:471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和注意事项

阿伏加德罗定律(avogadro"shypothesis)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2023-07-06 01:11:552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公式是什么?

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推论1: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物质的量之比(=所含的分子数之比) T、P相同:V1/V2=n1/n2(=N1/N2) 推论2: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 =摩尔质量之比(既式量之比) 推论3:同温、同体积,气体的压强之比=分子数之比 推论4:同温,同压,同体积条件下,不同气体的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比. 推论5:同温同压同质量,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推论6:同温同体积同质量,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就是一个公式:PV=nRT(P压强 V体积 R常数 T温度),及其变式:PM=ρRT(P压强 ρ密度 R常数 T温度)的应用 不明白就说 比如说推论1:同温同压,:PV=nRT可写成V/n=RT/P(常数) 所以不同的气体:V1/n1=RT/P,V2/n2=RT/P V1/n1=V2/n2 V1/V2=n1/n2 推论2:同温同压由:PM=ρRT,M/ρ=RT/P 所以不同的气体:M1/ρ1=RT/P,M2/ρ2=RT/P M1/ρ1=M2/ρ2 M1/M2=ρ1/ρ2 以下就一样了,明白不
2023-07-06 01:12:031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证明过程

PM=ρRT中的M是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及n=m/M、p(密度)=m/V可得出下列推论: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与其体积成正比:T、P相同n1:n2=V1:V22、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分子数成正比:T、V相同P1:P2=n1:n23、分子数相等,压强相同的气体,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n、P相同V1:V2=T1:T24、分子数相等,温度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n、T相同P1:P2=V2:V15、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实际是摩尔质量)成正比:T、P相同p1:p2=M1:M26、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质量成正比:T、P、V相同M1:M2=m1:m27、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体积成反比:T、P、m相同M1:M2=V2:V1
2023-07-06 01:12:111

阿伏加德罗定理及推论

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定律。由此可见气体的体积比在同温同压下必等于分子数比。由此可以导出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间的关系: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2)同温同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质量比等于密度比。 (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比。
2023-07-06 01:12:311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证明过程

PM=ρRT中的M是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及n=m/M、p(密度)=m/V可得出下列推论: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与其体积成正比:T、P相同n1:n2=V1:V22、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分子数成正比:T、V相同P1:P2=n1:n23、分子数相等,压强相同的气体,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n、P相同V1:V2=T1:T24、分子数相等,温度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n、T相同P1:P2=V2:V15、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实际是摩尔质量)成正比:T、P相同p1:p2=M1:M26、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质量成正比:T、P、V相同M1:M2=m1:m27、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体积成反比:T、P、m相同M1:M2=V2:V1
2023-07-06 01:12:382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PM=ρRT 中的M是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及n=m/M、p(密度)=m/V可得出下列推论: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与其体积成正比:T、P相同n1:n2=V1:V22、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分子数成正比:T、V相同P1:P2=n1:n23、分子数相等,压强相同的气体,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n、P相同V1:V2=T1:T24、分子数相等,温度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n、T相同P1:P2=V2:V15、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实际是摩尔质量)成正比:T、P相同p1:p2=M1:M26、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质量成正比:T、P、V相同M1:M2=m1:m27、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体积成反比:T、P、m相同M1:M2=V2:V1
2023-07-06 01:12:482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PV=nRT根据上面公式推导即可
2023-07-06 01:13:023

阿伏加德罗定律,有多少个推论

推论定律(1)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2)同温同体积时,(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4)同温同压时,M1/M2=P1/P2(气体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又决定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当温度、压强相同时,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微弱,可忽略),故定律成立。该定律在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推断未知气体的分子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认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1811年由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假说,后来被科学界所承认。这一定律揭示了气体反应的体积关系,用以说明气体分子的组成,为气体密度法测定气态物质的分子量提供了依据。对于原子分子说的建立,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方程克拉佩龙方程又称“理想气体方程式”。中学化学中,阿伏加德罗定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使用广泛,特别是在求算气态物质分子式、分子量时,如果使用得法,解决问题很方便。下面简介几个根据克拉伯伦方程式导出的关系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克拉佩龙方程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①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SI),R=8.31帕·米3/摩尔·开。如果压强为大气压,体积为升,则R=0.082大气压·升/摩尔·度。因为n=m/M、ρ=m/v(n—物质的量,m—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分子量,ρ—气态物质的密度),所以克拉佩龙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Pv=mRT/M……②和PM=ρRT……③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1)在相同T、P、V时:根据①式:nA=nB(即阿伏加德罗定律)分子量一定摩尔质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若mA=mB则MA=MB。(2)在相同T、P、m时: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3)在相同T·V时: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正比=摩尔质量的反比。定律推论我们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③ 同质量时:V1:V2=M2:M1(2)同温同体积时:④ P1:P2=n1:n2=N1:N2 ⑤ 同质量时: P1:P2=M2:M1(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 ⑥ ρ1:ρ2=M1:M2=m1:m2具体的推导过程请大家自己推导一下,以帮助记忆。推理过程简述如下:(1)、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就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因此可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目成正比,也就是与它们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对任意气体都有V=kn;因此有V1:V2=n1:n2=N1:N2,再根据n=m/M就有式②;若这时气体质量再相同就有式③了。(2)、从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温度、体积、气体分子数目都相同时,压强也相同,亦即同温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目成正比。其余推导同(1)。(3)、同温同压同体积下,气体的物质的量必同,根据n=m/M和ρ=m/V就有式⑥。当然这些结论不仅仅只适用于两种气体,还适用于多种气体。相对密度在同温同压下,像在上面结论式②和式⑥中出现的密度比值称为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注意:①.D称为气体1相对于气体2的相对密度,没有单位。如氧气对氢气的密度为16。②.若同时体积也相同,则还等于质量之比,即D=m1:m2。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都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变形推出( 压强、 体积、绝对温度、物质的量、气体常数、 密度)。由定律可导出:“一连比、三正比、三反比”的规律。1.“一连比”:指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密度比。2.“三正比”(1)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子数之比。(2)同温同体积下,两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子数之比。(3)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又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3.“三反比”(1)同温同压同质量下,两气体的体积与其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2)同温同分子数(或等物质的量)时,两气体的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3)同温同体积同质量下(同密度时),两气体的压强与其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
2023-07-06 01:13:111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PM=ρRT 中的M是什么物理量

PM=ρRT 中的M是摩尔质量 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及n=m/M、p(密度)=m/V可得出下列推论: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与其体积成正比:T、P相同n1:n2=V1:V2 2、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分子数成正比:T、V相同P1:P2=n1:n2 3、分子数相等,压强相同的气体,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n、P相同V1:V2=T1:T2 4、分子数相等,温度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n、T相同P1:P2=V2:V1 5、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实际是摩尔质量)成正比:T、P相同p1:p2=M1:M2 6、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质量成正比:T、P、V相同M1:M2=m1:m2 7、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体积成反比:T、P、m相同M1:M2=V2:V1
2023-07-06 01:13:181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阿伏伽德罗定律的那些推论,怎样才能记住?

PM=ρRT 中的M是摩尔质量 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及n=m/M、p(密度)=m/V可得出下列推论: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与其体积成正比:T、P相同n1:n2=V1:V2 2、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分子数成正比:T、V相同P1:P2=n1:n2 3、分子数相等,压强相同的气体,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n、P相同V1:V2=T1:T2 4、分子数相等,温度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n、T相同P1:P2=V2:V1 5、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实际是摩尔质量)成正比:T、P相同p1:p2=M1:M2 6、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质量成正比:T、P、V相同M1:M2=m1:m2 7、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体积成反比:T、P、m相同M1:M2=V2:V1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2023-07-06 01:13:241

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的证明过程,请说得详细点

(PV=nRT)克拉伯龙方程解析: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内容为: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据此得到的推论有(1)同温同压下,V1/V2=n1/n2(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
2023-07-06 01:13:311

阿伏加德罗定律什么意思pv=nrt,,为什么左右可以相等,那是一种定值吗,怎么用,左右两边怎么约去

PV=nR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中学对什么气体都适用。 P-压强单位Pa,V-气体体积,单位立方米;n-物质的量,单位mol; T-热力学温度,单位K(273+摄氏度);R-气体常数。R=8.314 这不仅适用单一气体,混合气体也一样。另外的基本公式密度=质量/体积=m/V 物质的量=m/M pV=nRT pV=(m/M)RT 变形pM=(m/V)RT pM=p(密度)RT 总之基本公式PV=nRT ,密度=质量/体积=m/V 要记住 5,C产物根据PV=nRT,PV相同 H2:P1V=n1RT.......1 N2:P2V=n2RT.........2 1/2= P1/P2=n1/n2,这样压强不确定,H2和N2的物质的量就不能确定如果P1=P2,那样H2分子和N2分子的物质的量就相同,都是双原子,含原子数也相同同理D选项错误 A错误,C2H4和CO的分子量M都等于28,同质量物质的量=m/M ,物质的量相同,但1mol的C2H4分子由2+4=6mol的原子组成,1molCO有1+1=2mol原子组成 B,密度=质量/体积,说同体积密度,就是质量相同的C2H4和C3H6,最通俗的设质量42克,C2H4分子物质的量为1.5mol,含有原子1.5x(2+4)=9mol C3H6分子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原子1x(3+6)=9mol B正确
2023-07-06 01:13:381

阿伏加德罗定律

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2023-07-06 01:13:584

阿伏伽德罗定律和气体摩尔体积有什么关系

1、阿伏伽德罗定律是: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气体摩尔体积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也就是说,把条件固定了,如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2、因为阿福加特罗定律适用的条件是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的条件,气体摩尔体积定律适用于0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1mol气体,22.4L的条件,所以说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特例
2023-07-06 01:14:131

阿伏加德罗定律中相对式量和摩尔质量的区别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①适用范围:任何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②“四同”定律: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中只要有“三同”则必有第“四同”。即“三同定一同”。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式中:P为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物质的量,T为热力学温度(T=摄氏度+273,单位K),R为常数(数值为8.314Pa·m3·mol-1·K-1或Ka·dm3·mol-1·K-1)】,结合V=uf072m,n=Mm=ANN=mVV等变形来推导,如:Puf072m=MmRT得PM=uf072RT等等①.(T、P相同)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即:V1/V2=n1/n2=N1/N2。②.(T、V相同)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即:P1/P2=n1/n2③.(T、P、V相同)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即:m1/m2=M1/M2=ρ1/ρ2。 ④.(T、P、m相同)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摩尔质量之反比。即:V1/V2=M2/M1。 ⑤.(T、V相同)同温同体积时,等质量的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反比。即:P1/P2=M2/M1。 ⑥.(T、n相同)当温度相同,物质的量也相同时,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即:V1/V2=P2/P1。(3)特别提醒 ①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1,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一个特例。②以上推论只适用于气体(包括相互间不发生反应的混合气体),公式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二)、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混合物所具有的质量叫做平均摩尔质量2.单位:g/mol 3.适用对象:混合气体、混合液体、混合固体均适用4.计算方法简介: ①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的物质的量[n(混)],则: ②已知气体的密度,则:M=ρ×Vm(标准状况下:Vm=22.4L/mo
2023-07-06 01:14:201

高中化学 阿伏加德罗定律 pv=nrt 中r是什么

摩尔气体常数R=8.314J/(mol.k)
2023-07-06 01:14:282

化学阿伏加德罗定律表达式

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②ρ1:ρ2=M1:M2③同质量时:V1:V2=M2:M1。(2)同温同体积时:④P1:P2=n1:n2=N1:N2⑤同质量时:P1:P2=M2:M1。(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⑥ρ1:ρ2=M1:M2=m1:m2。
2023-07-06 01:14:351

阿伏加德罗的事迹

阿伏加德罗(AmeldeoAvogardo,1776~1856)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1776年8月9日生于都灵的一个贵族家庭。1792年8月9日入都灵大学学习法学,1796年获法学博士,以后从事律师工作。1800~1805年又专门攻读数学和物理学,尔后主要从事物理学、化学研究。 1811年,提出分子说:分子由原子组成。推出同体积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含有同数目的分子,又称阿伏加德罗定律。1803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1809年任韦尔切利学院自然哲学教授。1811年被选为都灵科学院院士。 阿伏加德罗毕生致力于原子-分子学说的研究。1811年,他发表了题为《原子相对质量的测定方法及原子进入化合物时数目之比的测定》的论文。他以盖·吕萨克气体化合体积比实验为基础,进行了合理的假设和推理,首先引入了“分子”概念,并把它与原子概念相区别,指出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分子是能独立存在的最小粒子。单质的分子是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则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所组成。文中明确指出:“必须承认,气态物质的体积和组成气态物质的简单分子或复合分子的数目之间也存在着非常简单的关系。把它们联系起来的一个、甚至是唯一容许的假设,是相同体积中所有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这样就可以使气体的原子量、分子量以及分子组成的测定与物理上、化学上已获得的定律完全一致。阿伏加德罗的这一假说,后来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阿伏加德罗还根据他的这条定律详细研究了测定分子量和原子量的方法,但他的方法长期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由于当时科学界还不能区分分子和原子,分子假说很难被人理解,再加上当时的化学权威们拒绝接受分子假说的观点,致使他的假说默默无闻地被搁置了半个世纪之久,这无疑是科学史上的一大遗憾。直到1860年,意大利化学家坎尼扎罗在一次国际化学会议上慷慨陈词,声言他的本国人阿伏加德罗在半个世纪以前已经解决了确定原子量的问题。坎尼扎罗以充分的论据、清晰的条理、易懂的方法,很快使大多数化学家相信阿化加德罗的学说是普遍正确的。但这时阿伏加德罗已经在几年前默默地死去了,没能亲眼看到自己学说的胜利。阿伏加德罗是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的人。他的分子假说奠定了原子一分子论的基础,推动了物理学、化学的发展,对近代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四卷著作《有重量的物体的物理学》(1837~1841年)是第一部关于分子物理学的教程。
2023-07-06 01:14:432

高中化学必修1

高手啊
2023-07-06 01:14:545

什么是阿伏加德罗常数定律

阿伏伽德罗常量(avogadro"sconstant,符号:na)是物理学和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常量。它的数值为:一般计算时取6.02×10^23或6.022×10^23。它的正式的定义是0.012千克碳12中包含的碳12的原子的数量。历史上,将碳12选为参考物质是因为它的原子量可以测量的相当精确。阿伏伽德罗常量因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avogadroa)得名。现在此常量与物质的量紧密相关,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被定义为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为阿伏伽德罗常量(na)。其中基本单元可以是任何一种物质(如分子、原子或离子)。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阿伏加德罗常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  符号:na  含义:1mol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均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个
2023-07-06 01:15:191

一定量的空气的压强,温度,体积有什么关系

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2023-07-06 01:15:422

阿伏加德罗定律

pV=nRT
2023-07-06 01:16:022

气体实验定律的④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1摩尔任何气体都占有同样的体积。在T0=273.15K和p0=1大气压的标准状态下,1摩尔任何气体所占体积为V0=22.41410×10-3米3/摩尔(m3·mol-1)。它也可表述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分子数(或摩尔数)相等。在标准状态下,单位体积气体的分子数即J.洛喜密脱常量为n0=2.686773×1025m-3,因此,1摩尔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A=6.0221367×10^23 mol-1称为阿伏伽德罗常量。根据摩尔的定义,组成物质系统的基本单元可以是原子,分子,也可以是离子,电子,其他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因此,阿伏伽德罗定律也可推广为,1摩尔任何物质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都等于阿伏伽德罗常量。以上讨论限于化学纯气体。
2023-07-06 01:16:091

如何记住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先记最常用的1同温同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我们老师说这就相当于吹气球,空气越多,体积越大同温同体积,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往大小不变的容器中吹气,气越多,压强越大3同温同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比摩尔质量除以摩尔体积等于密度,摩尔体积一定所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4同温同压同体积,摩尔质量比等于质量比质量除以体积为密度,体积一样,就和4一样了这四个是最常用的,其他我学完这一章都没怎么用过......化学计算有时要用:让你求比例(这是最简单的)根据比例求密度,体积,质量,摩尔质量等等(求温度和压强的不多,有也多是填空选择),或者求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023-07-06 01:16:222

阿伏加得罗定律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必然推论.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V=(RT/P)*n 当外界的温度、压强不变时 V体积是物质的量的一次函数 ] 因此我们说阿伏加德罗定律是.的必然推论 从理论上可以推倒
2023-07-06 01:16:291

求高一化学必修 摩尔定律总结.(我还没借上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 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 摩尔质量 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 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22.4l 7 阿伏加德罗定律 (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n1 N1 V1 n2 N2 V2 8 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CB×V V=nB/CB 9 物质的质量 m m=M×n n=m/M 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 V V=n×Vm n=V/Vm Vm=V/n 11 物质的粒子数 N N=NA×n n =N/NA NA=N/n 12 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 1000×ρ×ω M 13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希望能帮到你(^o^)/~!
2023-07-06 01:16:381

阿伏加德罗定律RT是什么

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下,粒子数相的任何数体都具有相同体积。也统称“四同定律”可简单理解为:T P V N(n)中三同定一同例如:在相同温度 压强下,相同体积俩容器中装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气体分子同温 同压下的俩容器中的气体(1)V1=V2,则N1=N2(n1=n2)(2)若V1≠V2,则V2分之V1 =N2分之N1=n2分之n1例如:3H2+N2=2NH3 3个 1个 2个 3mol 1mol 2mol 3VL VL 2VL
2023-07-06 01:16:486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导过程!!!

(PV=nRT)克拉伯龙方程解析: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内容为: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据此得到的推论有(1)同温同压下,V1/V2=n1/n2(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具体推导过程如下:阿伏加德罗定律研究的是理想气体,故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既PV=nRT其中P为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物质的量(对应分子数)R为一个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得到PV=nRT,其中R为常数故剩余4个变量,知道两个,既知道另外两个的关系得到推论:(1)、(2)再根据n=,带入PV=nRT既有:PV=RT此时去除R有5个变量,知道3个,既知道另外两个的关系得到推论:(3)再根据V=,带入PV=RT既有P=RT,化简为:P=RT此时,去除R有4个变量,知道2个,既知道另外两个的关系得到推论:(4)
2023-07-06 01:17:041

化学阿伏伽德罗定律中:三同定一同,两同成比例啥意思?

三同定一同是说克拉普龙方程PV=nRT,当三个变量为定值时,第四个变量也为定值。
2023-07-06 01:17:124

阿伏加德罗定律中的r是什么

R称为理想气体常量. 在公式pV=nRt中,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SI),R=8.314帕·米3/摩尔·K. 如果压强为大气压(1 atm),体积为L,则R=0.0814大气压·升/摩尔·K.
2023-07-06 01:17:191

阿伏加德罗定律是怎么得来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回答,我用手机上的,简单解释一下,这个定律是从理想气态方程PV=nRT中演变出来的。其中R是一常数,不用理会,你将剩下参数任意取两个取定值,剩下两参数的关系就形成了阿伏加德罗定律了。至于什么M之类的仅需用相应公式替换就好
2023-07-06 01:17:261

阿附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共有那几条?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我们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②ρ1:ρ2=m1:m2③同质量时:v1:v2=m2:m1(2)同温同体积时:④p1:p2=n1:n2=n1:n2⑤同质量时:p1:p2=m2:m1(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⑥ρ1:ρ2=m1:m2=m1:m2具体的推导过程请大家自己推导一下,以帮助记忆。推理过程简述如下:(1)、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就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因此可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目成正比,也就是与它们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对任意气体都有v=kn;因此有v1:v2=n1:n2=n1:n2,再根据n=m/m就有式②;若这时气体质量再相同就有式③了。(2)、从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温度、体积、气体分子数目都相同时,压强也相同,亦即同温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目成正比。其余推导同(1)。(3)、同温同压同体积下,气体的物质的量必同,根据n=m/m和ρ=m/v就有式⑥。当然这些结论不仅仅只适用于两种气体,还适用于多种气体。二、相对密度在同温同压下,像在上面结论式②和式⑥中出现的密度比值称为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注意:①.d称为气体1相对于气体2的相对密度,没有单位。如氧气对氢气的密度为16。②.若同时体积也相同,则还等于质量之比,即d=m1:m2。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都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变形推出(,压强、体积、绝对温度、物质的量、气体常数、密度)。由定律可导出:“一连比、三正比、三反比”的规律。1.“一连比”:指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密度比。2.“三正比”(1)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子数之比。(2)同温同体积下,两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子数之比。(3)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相同分子质量)之比。3.“三反比”(1)同温同压同质量下,两气体的体积与其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2)同温同分子数(或等物质的量)时,两气体的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3)同温同体积同质量下(同密度时),两气体的压强与其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
2023-07-06 01:19:082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几个公式怎么推出来的?

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推论1: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物质的量之比(=所含的分子数之比)T、P相同:V1/V2=n1/n2(=N1/N2)推论2: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摩尔质量之比(既式量之比)推论3:同温、同体积,气体的压强之比=分子数之比推论4:同温,同压,同体积条件下,不同气体的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比。推论5:同温同压同质量,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推论6:同温同体积同质量,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就是一个公式:PV=nRT(P压强V体积R常数T温度),及其变式:PM=ρRT(P压强ρ密度R常数T温度)的应用不明白就说比如说推论1:同温同压,:PV=nRT可写成V/n=RT/P(常数)所以不同的气体:V1/n1=RT/P,V2/n2=RT/PV1/n1=V2/n2V1/V2=n1/n2推论2:同温同压由:PM=ρRT,M/ρ=RT/P所以不同的气体:M1/ρ1=RT/P,M2/ρ2=RT/PM1/ρ1=M2/ρ2M1/M2=ρ1/ρ2以下就一样了,明白不
2023-07-06 01:19:161

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的体积是指所含分子占据的空间,通常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当气体所含分子数确定后,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的大小。 阿伏加德罗定律 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所以又叫四同定律,也叫五同定律或克拉贝隆方程(五同指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个数、同物质的量)。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即气体分子无体积,各分子间无作用力。P.S:在高温高压下,许多气体都接近于理想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可以是单质气体,也可以是化合物气体。 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②ρ1:ρ2=M1:M2③同质量时:V1:V2=M2:M1。 (2)同温同体积时:④P1:P2=n1:n2=N1:N2⑤同质量时:P1:P2=M2:M1。 (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⑥ρ1:ρ2=M1:M2=m1:m2。
2023-07-06 01:19:231

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公式变形

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又决定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当温度、压强相同时,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微弱,可忽略),故定律成立。该定律在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推断未知气体的分子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阿伏加德罗定律认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1811年由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假说,后来被科学界所承认。这一定律揭示了气体反应的体积关系,用以说明气体分子的组成,为气体密度法测定气态物质的分子量提供了依据。对于原子分子说的建立,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023-07-06 01:19:312

阿伏伽德罗定律内容是什么,三同定律是什么

阿伏加德罗定律(Avogadro"s hypothesis)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三同定律倒是不清楚。。。
2023-07-06 01:19:392

阿伏伽德罗推论怎么推(推导过程)

阿伏伽德罗定律定义: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的体积是指所含分子占据的空间,通常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当气体所含分子数确定后,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的大小。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又决定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当温度、压强相同时,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微弱,可忽略),故定律成立。该定律在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推断未知气体的分子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认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1811年由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假说,后来被科学界所承认。这一定律揭示了气体反应的体积关系,用以说明气体分子的组成,为气体密度法测定气态物质的分子量提供了依据。对于原子分子说的建立,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学化学中,阿伏加德罗定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使用广泛,特别是在求算气态物质分子式、分子量时,如果使用得法,解决问题很方便。下面简介几个根据克拉伯龙方程式导出的关系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阿佛加德罗定律。克拉伯龙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①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SI),R=8.31帕·米3/摩尔·度。如果压强为大气压,体积为升,则R=0.082大气压·升/摩尔·度。因为n=m/M、ρ=m/v(n—物质的量,m—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分子量,ρ—气态物质的密度),所以克拉伯龙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Pv=m/MRT……②和Pm=ρRT……③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1)在相同T、P、V时:根据①式:nA=nB(即阿伏加德罗定律)摩尔质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若mA=mB则MA=MB。(2)在相同T·P时: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3)在相同T·V时: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反比)。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一、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我们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②ρ1:ρ2=M1:M2③同质量时:V1:V2=M2:M1(2)同温同体积时:④p1:p2=n1:n2=N1:N2⑤同质量时:p1:p2=M2:M1(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⑥ρ1:ρ2=M1:M2=m1:m2具体的推导过程请大家自己推导一下,以帮助记忆。推理过程简述如下:(1)、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就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因此可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目成正比,也就是与它们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对任意气体都有V=kn;因此有V1:V2=n1:n2=N1:N2,再根据n=m/M就有式②;若这时气体质量再相同就有式③了。(2)、从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温度、体积、气体分子数目都相同时,压强也相同,亦即同温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目成正比。其余推导同(1)。(3)、同温同压同体积下,气体的物质的量必同,根据n=m/M和ρ=m/V就有式⑥。当然这些结论不仅仅只适用于两种气体,还适用于多种气体。二、相对密度在同温同压下,像在上面结论式②和式⑥中出现的密度比值称为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注意:①.D称为气体1相对于气体2的相对密度,没有单位。如氧气对氢气的密度为16。②.若同时体积也相同,则还等于质量之比,即D=m1:m2。
2023-07-06 01:19:471

克拉珀龙方程的推导过程以及克拉珀龙方程与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的关系。

推导:  pV=nRT   V=f(p,T,N)  求V全微分    不定积分得到lnV+lnp=lnT+C  令C=lnR  即得pVm=RT  同乘以n得到pV=nRT  注: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  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SI),则P表示压强,单位Pa;V表示气体体积,单位立方米;n表示物质的量,单位mol;T表示热力学温度,单位K(开尔文);R表示气体常数,单位J·mol^-1·K^-1或kPa·L·K^-1·mol^-1。R=8.314帕米3/摩尔·K。  因为n=m/M、ρ=m/v(n—物质的量,m—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分子量,ρ—气态物质的密度),所以克拉伯龙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Pv=m/MRT ……②  PM=ρRT ……③  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  (1)在相同T、P、V时:  根据①式:nA=nB(即阿伏加德罗定律)  摩尔质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若mA=mB则MA=MB。  (2)在相同T·P时:  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  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  (3)在相同T·V时:  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反比)。
2023-07-06 01:19:561

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是怎么得出来的?过程是什么?

根据pv=nRT计算
2023-07-06 01:20:062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证明过程

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内容为: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据此得到的推论有(1)同温同压下,V1/V2=n1/n2(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具体推导过程如下:阿伏加德罗定律研究的是理想气体,故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既PV=nRT其中P为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物质的量(对应分子数)R为一个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得到PV=nRT,其中R为常数故剩余4个变量,知道两个,既知道另外两个的关系得到推论:(1)、(2)再根据n=,带入PV=nRT既有:PV=RT此时去除R有5个变量,知道3个,既知道另外两个的关系得到推论:(3)再根据V=,带入PV=RT既有P=RT,化简为:P=RT此时,去除R有4个变量,知道2个,既知道另外两个的关系得到推论:(4)
2023-07-06 01:21:002

阿伏加德罗定律什么意思pv=nrt,是指同一种气体吗,为什么左右可以相等,那是一种定值吗

PV=nR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中学对什么气体都适用。 P-压强单位Pa,V-气体体积,单位立方米;n-物质的量,单位mol; T-热力学温度,单位K(273+摄氏度);R-气体常数。R=8.314 这不仅适用单一气体,混合气体也一样。另外的基本公式密度=质量/体积=m/V 物质的量=m/M pV=nRT pV=(m/M)RT 变形pM=(m/V)RT pM=p(密度)RT 总之基本公式PV=nRT ,密度=质量/体积=m/V 要记住 5,C产物根据PV=nRT,PV相同 H2:P1V=n1RT.......1 N2:P2V=n2RT.........2 1/2= P1/P2=n1/n2,这样压强不确定,H2和N2的物质的量就不能确定如果P1=P2,那样H2分子和N2分子的物质的量就相同,都是双原子,含原子数也相同同理D选项错误 A错误,C2H4和CO的分子量M都等于28,同质量物质的量=m/M ,物质的量相同,但1mol的C2H4分子由2+4=6mol的原子组成,1molCO有1+1=2mol原子组成 B,密度=质量/体积,说同体积密度,就是质量相同的C2H4和C3H6,最通俗的设质量42克,C2H4分子物质的量为1.5mol,含有原子1.5x(2+4)=9mol C3H6分子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原子1x(3+6)=9mol B正确
2023-07-06 01:21:081

阿伏加德罗定律对混合气体是否成立

对混合气体不成立
2023-07-06 01:21:293

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为什么

我晕,好简单的问题,因为都是相同的嘛,所以重量也是相同啊!
2023-07-06 01:21:394

压强p标准是多少?

物理化学中标准压力pθ是100。所谓标准状态(standard state),是在指定温度T和标准压强p下该物质的状态,简称标准态。一般指的是273.15K(0℃),100kPa。为了便于比较不同状态时它们的相对值,需要规定一个状态作为比较的标准。推论一、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我们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③ 同质量时:V1:V2=M2:M1(2)同温同体积时:④ p1:p2=n1:n2=N1:N2 ⑤ 同质量时:p1:p2=M2:M1(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⑥ ρ1:ρ2=M1:M2=m1:m2具体的推导过程请大家自己推导一下,以帮助记忆。推理过程简述如下:(1)、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就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因此可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目成正比,也就是与它们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对任意气体都有V=kn;因此有V1:V2=n1:n2=N1:N2,再根据n=m/M就有式②;若这时气体质量再相同就有式③了。(2)、从阿佛加德罗定律可知:温度、体积、气体分子数目都相同时,压强也相同,亦即同温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目成正比。其余推导同(1)。(3)、同温同压同体积下,气体的物质的量必同,根据n=m/M和ρ=m/V就有式⑥。当然这些结论不仅仅只适用于两种气体,还适用于多种气体。
2023-07-06 01:2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