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对联推爱好

2023-07-06 08:13:23
Chen

你的对联没有意境!

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

调七彩寄情梅竹松/和二弦撷取生旦净

品韵方晓丝竹雅 执毫始觉草篆情 和二弦撷趣生旦尽 调七彩寄情梅竹松 翻译是什么啊啊啊!!!

第一句 就是赏曲 准确的说是吹奏的和弹奏的。句意:欣赏了天籁之音才知道音乐的优雅。第二句 就是书法 准确地说是草书和篆体。句意:拿起笔来泼墨挥毫才可领会篆草的豪情。第三句 就是戏剧 准确的说是演奏的表演的。句意:弹奏着丝弦乐器趣味横生,脑海自然显现的是舞台上的净旦丑末。第四句 就是绘画 准确地说是彩色的国画。句意:调好了色彩,在白纸上兰梅竹松尽情挥洒,以寄托心中的情感。句意是我自己翻译解释的。但说实话,释义了之后,反倒降低了原诗的韵味。因此本人认为读诗能领会其中的诗韵就好,没有必要强行去翻译她。
2023-07-05 10:06:591

品韵方晓丝竹雅-----(猜一爱好)

音乐
2023-07-05 10:07:063

下边是某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题写的两副对联,请写出此人具体有哪些兴趣爱好。(1)品韵方晓丝竹雅__?

音乐方面的爱好。韵除诗词、对联的音律外,自然也有曲调、音韵的含义。丝竹一向是与“管弦”相衔接的。
2023-07-05 10:07:131

品韵方晓丝竹雅下句是什么最恰当

1.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2.品韵方晓丝竹雅研辞才感诗赋深3.品韵方晓丝竹雅谈銭才知钞票俗4.品韵方晓丝竹雅食甘才知美味嘉
2023-07-05 10:07:191

品韵方晓丝竹雅 下联

1.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2.品韵方晓丝竹雅研辞才感诗赋深3.品韵方晓丝竹雅谈銭才知钞票俗4.品韵方晓丝竹雅食甘才知美味嘉
2023-07-05 10:07:262

品韵方晓丝竹雅(打一个爱好)

吹萧~
2023-07-05 10:07:332

品韵方晓丝竹雅 下联

闻声才知深山幽
2023-07-05 10:07:405

关于对联的问题

上网查
2023-07-05 10:07:553

某人写了几副对联,请写出此人具有那些兴趣爱好?

文雅,琴棋,戏曲,赏花
2023-07-05 10:08:098

帮我对一下这两副对联

楼主给的就是一副对联吧,那就只能第一个求下联,第二歌求上联了呀品韵方晓丝竹雅 回味犹觉草木清言语不知书法韵挥毫始觉草篆神【提倡原创,反对作弊;勿以票选,谨防弄虚】
2023-07-05 10:08:253

“品韵方晓丝竹雅”暗指什麽兴趣爱好

音乐。
2023-07-05 10:08:433

品韵方晓丝竹雅下句是什么最恰当

1.品韵方晓丝竹雅 执毫始觉草篆神 2.品韵方晓丝竹雅 研辞才感诗赋深 3.品韵方晓丝竹雅 谈銭才知钞票俗 4.品韵方晓丝竹雅 食甘才知美味嘉(第一个是最佳搭档,因为我们读书时的练习题是第一组然后问我们作者的爱好,是第一个没错的哦!!)
2023-07-05 10:08:502

下边是某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写成的一副对联,请写出此人有哪些兴趣爱好

琴棋画书这诗写得挺好
2023-07-05 10:08:585

"品韵方晓丝竹雅"体现作者怎样的爱好

草篆神 是说书法生旦净 是说戏曲没竹松 是说绘画丝竹雅 没理解错的话,应该是音乐韵 韵律毫 毛笔二弦 一种乐器七彩 绘画颜料
2023-07-05 10:09:112

写出下列对联描写的爱好。 急…………急………………急……………………………………

1音乐 2书法 3绘画
2023-07-05 10:09:182

对对联:品韵方晓丝竹雅

这四句本身已经组成两副对联: 品韵方晓丝竹雅 执毫始觉草篆神 和二弦撷趣生旦净 调七彩寄情梅竹松 如果要把这两副对联拆散每句各对一联也可以,不过原上联应仍作上联,原下联应仍作下联,不能全作上联: 品韵方晓丝竹雅 研辞才感诗赋深 下子原知棋枰广 执毫始觉草篆神 和二弦撷趣生旦净 读五经领悟天地人 作百诗取意风雅颂 调七彩寄情梅竹松
2023-07-05 10:09:271

帮忙对对联!!!能者请来之

150分问太多了吧
2023-07-05 10:09:359

品润方晓丝竹雅 下一句对联

尝鲜始觉虾蟹香
2023-07-05 10:09:514

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中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兴趣爱好

品韵方晓丝竹雅:音乐执毫始觉草篆神:书法
2023-07-05 10:09:581

下边是某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题写的两副对联,请写出此人具体有哪些兴趣爱好。(1)品韵方晓丝竹雅_____

(1)音乐(2)书法(3)京剧(4)绘画
2023-07-05 10:10:041

急求对联

gfhn
2023-07-05 10:10:248

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爱好

第一句表达了作者爱好赏曲,第二局表达了作者爱好书法。希望楼主采纳, 谢谢!
2023-07-05 10:10:421

品韵方晓丝竹雅,执耗始觉草篆神,和二弦撷趣生旦净,调七彩寄情梅松竹

这中有几个意像,丝竹,草…和几个动词品…可以看出,些诗之人喜欢吟诗作对,于朋友一起喝酒,也表达了他淡泊名利,有点像陶渊明的那种
2023-07-05 10:10:481

品韵方晓丝竹雅 执毫始觉草篆神 和二弦颉趣生旦净 调七彩寄情梅松竹中包含哪几种兴趣

第一句 就是赏曲 准确的说是吹奏的和弹奏的第二句 就是书法 准确地说是草书和篆体第三句 就是戏剧 准确的说是演奏的表演的第四句 就是绘画 准确地说是彩色的国画
2023-07-05 10:10:551

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中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兴趣爱好

音乐,书法。
2023-07-05 10:11:033

品韵方晓丝竹雅是说什么爱好?

音乐
2023-07-05 10:13:353

品韵示晓丝竹梅的下联是什么?

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品韵方晓丝竹雅和弦撷趣生旦净品韵方晓丝竹雅调彩寄情梅竹松
2023-07-05 10:13:461

下面是一个人为自己写的一副对联,请在后面写出他具体有哪些具体的爱好兴趣

京剧,绘画,音乐、书法
2023-07-05 10:14:051

下面是一个人为自己写的两副对联,请在横线上写出他具有哪些兴趣爱好

二弦,植物,品味享受 音乐、书法、戏剧、绘画
2023-07-05 10:14:151

揣摩对联!

1.古筝 2.书法 3.京剧 4.绘画
2023-07-05 10:14:253

雅居寄情的对联

对联雅居2005年8月份联选 出句:秋篇风起草 [江飞雪] 对句:夏韵雨调弦 [莲叶何田田] 出句:水聚千峰影 [苏三] 对句:舟迎两岸风 [月影荷风] 对句:莺啼两岸春 [庸附风雅] 出句:润笔需山水 [小楼蠢鱼] 对句:行棋靠计谋 [逸观春秋] 出句:日沉西岭钓村烟 [翦香为约] 对句:风过良田掀稻浪 [庸附风雅] 对句:风过南塘梳岸柳 [秋风传说] 出句:老树蝉衰秋后雨 [秋风传说] 对句:寒山草断晚时风 [猫猫酸子] 对句:金殿难容凡庶入 [庸附风雅] 出句:柴门不向帝王开 [三月风] 对句:几缕清风闲淡绿 [李子] 出句:一行白鹭戏流红 [振衣千仞] 出句:垄上黄云秋写意 [岳荻] 对句:门前流水我抒怀 [云心所向] 出句:云外倚松千里望 [秋风传说] 对句:山中卧石一朝眠 [庸附风雅] 对句:泉边弄管一朝闲 [桃花袖] 出句:诗成妙句堪佐酒 [桃花袖] 对句:曲引清流可漱心 [卓愚夫] 出句:不堪夜雨拆征雁 [振衣千仞] 对句:可恨西风斩落花 [秋风传说] 出句:剪烛西窗风待月 [江飞雪] 对句:横箫秋渡水连天 [秋风传说] 出句:狂沙尽掩关山恨 [卡西摩多] 对句:铁马难驮壮士愁 [顾飞飞] 出句:一阶月色无人扫 [翦香为约] 对句:半夜钟声有客听 [小楼蠢鱼] 出句:山径渐高人渐少 [秋风传说] 对句:花丛增艳蝶增多 [顾飞飞] 对句:冷淡月光幽万水 [银甲] 出句:萧条秋色瘦千山 [半溪梅影] 出句:秋毫饱蘸丹枫色 [何之] 对句:雁字长书碧宇心 [猫猫酸子] 对句:草案轻沾白露痕 [庸附风雅] 对句:不忍相思成月瘦 [云心所向 ] 出句:但求一醉与云闲 [半纸醉言] 出句:竹韵一窗新雨后 [振衣千仞] 对句:书香几案落花时 [云心所向] 出句:庭院无人春自绿 [ydwrzzh] 对句:楼台有月梦如初 [云心所向] 出句:心舟欲渡巫山水 [逸观春秋] 对句:梦笔思量沧海云 [小楼蠢鱼] 出句:一段梅香清雅事 [来者] 对句:三分月色寂寥心 [丑月] 出句:风开云麓千重锁 [银甲] 对句:月渡江天万里船 [庸附风雅] 对句:日挂江帆万点金 [顾飞飞] 对句:月掌江天万古灯 [秋风传说] 出句:名士风流非自许 [银甲] 对句:文章高妙本天成 [庸附风雅] 对句:青松明月入诗境 [ydwrzzh] 对句:青山夕照温诗意 [银甲] 出句:黄叶秋风冷画魂 [无语笑春风] 链接 出句:花前不胜秋风意 [半纸醉言] 对句:柳下独伤夜雨情 [银甲] 此处改“愁”为“伤”。 出句:偶对青山弹寂寞 [云心所向] 对句:时依翠柳钓清闲 [银甲] 对句:常约明月饮轻狂 [笔下人间] 链接 出句:芭蕉雨里凄凉梦 [grass] 对句:红豆树前寂寞人 [银甲] 对句:鹦鹉杯前落寞人 [顾飞飞] 链接 出句:栽花种竹抛闲意 [苏 三] 对句:听雨聆风忆故人 [天花乱坠] 对句:作赋吟诗纵雅心 [银甲] 链接 对句:春雨三天疯野草 [狼语人] 出句:秋风一夜病梧桐 [竟日寻春] 出句:竹苑凝霜箫曲冷 [苏 三] 对句:画楼映月墨香幽 [庸附风雅] 对句:鹤亭弹雪瑟鸣哀 [天花乱坠] 出句:野雪横坡春欲牧 [千语千寻] 对句:霜枝照水雨初妆 [秋风传说] 对句:杨柳风中寻旧梦 [杨柳风] 此处改“幽事”为“旧梦”。 出句:桃花雨里问余春 [断草] 对句:寂寞难于花处看 [云心所向] 出句:闲愁不若酒中留 [千语千寻] 对句:落日孤悬平野阔 [千杯半句] 出句:残红纷下小园芜 [竟日寻春] 链接 出句:西风不尽吹愁句 [翦香为约] 对句:秋叶无端压皱眉 [竟日寻春] 链接 出句:折柳长亭,宵宵别梦从今起 [秋风传说] 对句:思乡古道,点点离情触景生 [莲叶何田田] 链接 对句:空舟古渡,萧疏萑苇凋零水 [秋风传说] 出句:冷雨凉烟,寂寞梧桐寥落天 [天地一孤鸿] http://tieba.baidu.com/f?kz=94783372
2023-07-05 10:14:361

急!急!急!初一的语文试卷题目有些不会啊~!!高分悬赏!!

1赏竹,赏乐吧 2
2023-07-05 10:14:516

品韵方晓死竹雅指的是哪一种个人爱好

琴棋书画--琴
2023-07-05 10:15:081

1.一意多词我会写 文人佳士死雅称( ) 因公而死( ) 惋惜龄妙美女死( ) 2.写出含有有善良意思的成语(4个)

雅称“驾鹤西归”古文中 皇帝死称崩 诸侯死称薨 平民死称卒 文人死称“驾鹤西归” 佛家死“圆寂” 道家死称“羽化”道士有时候用“驾鹤西归” 只是借用而已
2023-07-05 10:15:214

品韵方晓丝竹雅下句是什么最恰当

执毫始觉草篆神 (最恰当,上联是音乐,下联对书法) 研辞才感诗赋深
2023-07-05 10:15:421

从1加到100等于多少?

从1加到100等于5050。1+100=101,2+99=101……这样配对下去,每组都是101。100个数两个数一组,共100÷2=50组。1~100正好可以分成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可以用等差数列公式,其和是(首项+末项)×项数÷2。1+2+3+……+100=(1+100)×100÷2=5050。加法加法(通常用加号“+”表示)是算术的四个基本操作之一,其余的是减法,乘法和除法。加法有几个重要的属性。它是可交换的,这意味着顺序并不重要,它又是相互关联的,这意味着当添加两个以上的数字时,执行加法的顺序并不重要。重复加1与计数相同;加0不改变结果。加法还遵循相关操作(如减法和乘法)。乘法乘法(multiplication),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x”是乘号。从哲学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整数(包括负数),有理数(分数)和实数的乘法由这个基本定义的系统泛化来定义。
2023-07-05 10:13:171

1700_等于多少克

1700千克等于1700000克1_等于1/1000克。毫克(mg)、克(g)和千克(kg)是以1000为进制的国际质量单位,1000毫克等于1克,1000克等于1千克,按照这样的换算公式,就能轻易计算出100毫克等于多少克了:1000毫克=1克,100毫克=0.1克。
2023-07-05 10:13:241

1加到100等于多少?

1加到100等于5050。1+2+......+100=(1+100)×100÷2=50×101=5050加法法则: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同时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与错位),知道得到选项要求精度的答案为止。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需要注意截位近似的方向:一、扩大(或缩小)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或扩大)另一个乘数因子。二、扩大(或缩小)被除数,则需扩大(或缩小)除数。如果是求两个乘积的和或者差(即a*b+/-c*d)。三、扩大(或缩小)加号的一侧,则需缩小(或扩大)加号的另一侧。四、扩大(或缩小)减号的一侧,则需扩大(或缩小)减号的另一侧。
2023-07-05 10:13:301

100毫升等于多少克

要看是什么液体,密度多少
2023-07-05 10:13:335

1加到100是多少?

1+2+3+4+5+6+7+8+9+……+100=(1+100)×(100÷2)=101×50=5050一、简便算法(一)——分组求和把1、2、3、……、98、99、100按照首尾成对依次分组求和如下: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共50组。所以,1+2+3+……+98+99+100=(1+100)+(2+99)+(3+98)+……(50+51)=101×50=5050.二、简便算法(二)——倒序相加根据加法性质,显然有:1+2+3+……+100=100+……+3+2+1。注意到“1+100=101,2+99=101,3+98=101,……,100+1=101”,共100组。所以,(1+2+3+……+98+99+100)×2=(1+2+3+……+100)+(100+……+3+2+1)=(1+100)+(2+99)+(3+98)+……+(100+1)=101×100即,(1+2+3+……+98+99+100)×2=101×100,所以,1+2+3+……+98+99+100=101×100÷2所以,1+2+3+……+98+99+100=101×50=5050.
2023-07-05 10:13:361

1加到100是多少?

1加到100的计算公式:(1+100)*100/2=5050。1加到100公式推导过程:1+2+3+4+5+6+7+8+9+10+11+......90+91+92+93+94+95+96+97+98+99+100=(1+100)+(2+99)+(3+98)+(4+97)+(5+95)+......(47+54)+(48+53)+(49+52)+(50+51)=10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50个101)=50×101=5050因此得到简便算法:1+2+3+4+5+6+7+8+9+10+11+......90+91+92+93+94+95+96+97+98+99+100=(1+100)×100÷2=50×101=5050加法算式: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就是指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基本的关系是:加数+加数=和,即:和=加数+加数。公差d=(an-a1)÷(n-1)(其中n大于或等于2,n属于正整数)。项数=(末项-首项来)÷公差+1。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前n项的和Sn=首项×n+项数(项数-1)公差/2。第n项的值an=首项+(项数-1)×公差。
2023-07-05 10:13:431

从1+到100等于多少?

两种方法:一种小学生中解答的方法如下(1+99)+(2+98).+(49+51)+50=5050,另一就是数列计算如下,等差数列求和(1+100)*100/2=5050
2023-07-05 10:14:064

100mg等于多少g克

答:此题的意思是:100mgn等于多少克?等于0.1g。因为1克=1000毫克。列式:100÷1000=0.1(克)
2023-07-05 10:14:082

一克等于100毫克

一克等于10毫克,并不是等于100毫克。
2023-07-05 10:13:052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工具和机械》课件【三篇】

【 #课件# 导语】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工具和机械》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   教学活动内容:   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活动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知道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培养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培养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   螺丝帽、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啤酒、、镊子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游戏:   1、出示啤酒一瓶、开瓶器。然后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2、用夹子夹1支粉笔。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通过二位同学的演示,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   2、他们所使用的二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   ①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的方法是什么?   ②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③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④分组交流反馈;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3、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4、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5、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6、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 《轮轴的秘密》 】   【设计思想】   本课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知道什么是轮轴,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螺丝刀游戏和两次在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数据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体会和感悟轮轴是如何省力的,知道游戏中也含有科学道理,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的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每组):1盒钩码(系线)、1个轮轴、1个轮圈、2把螺丝刀、2瓶水(系线)、1套支架、1张记录表。   教师材料:学生材料1套、教学课件、组装水龙头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水龙头)这是什么?谁能把它拧开?老师再给你一样东西,把它们组合起来,你再来试一试!前后两次拧水龙头,你有什么想说的?   2、为什么加了一样东西就能轻松的拧开水龙头呢?   3、让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水龙头,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有什么特点?   4、归纳:我们把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轮轴的秘密》。   二、玩变形轮轴螺丝刀   1、认识螺丝刀   (课件出示螺丝刀)螺丝刀是轮轴吗?哪个是轮?哪个是轴?   小结:螺丝刀的确是轮轴,只不过它的轮和轴为了人们使用的方便变长了。   2、“吊水瓶”游戏   下面,让我们来玩一玩螺丝刀!我们要用螺丝刀这个轮轴来吊起这瓶水,老师向大家推荐两种玩法!第一种玩法是把水瓶系在螺丝刀的轴上,转动轮,把水吊起来。第二种玩法是把水瓶系在轮上,转动轴,把水吊起来。你觉得玩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老师还有两个要求:第一,每位同学每种玩法都要玩一次!第二,吊水时必须把水瓶口吊到与桌面基本相平为止。学生领取材料后实验。   交流:这两种玩法,哪种省力?哪种费力?在玩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三、轮轴原理深度研究   1、(课件出示)老师这里有一个轮轴,你知道它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吗?   2、我们就借用这个轮轴来作进一步研究。现在老师要在这个轮轴的轮和轴上分别吊一个钩码。为了防止钩码掉到地上,可将轮轴朝向盒子的内部!我们先拿出系有线的钩码,把线头放进轮上的凹口中,在轮上绕几圈。然后,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在轴上再挂上一个方向相反的钩码。如果我把手放掉,轮上和轴上的钩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知道结果?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如果轮轴没有平衡,请你想办法把轮轴调平衡。学生领取材料后实验。   4、现在老师还要为这个轮轴加上一个轮圈,组合成一个新的轮轴,(教师操作组装轮轴)这个轮轴与刚才的轮轴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如果老师在这个轮轴的轮上挂一个钩码,同学们还能把这个轮轴调平衡吗?学生领取材料后实验。   5、交流:(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6、如果老师再将这个轮轴的轮扩大,在轮上还是挂一个钩码,你能猜一下这个轴上需要挂几个钩码才能保持两边的平衡?   四、拓展整理   1、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出示组合式水龙头)为什么加了这个东西,水龙头就能够轻松的拧开?   2、这就是轮轴的秘密。老师有一个疑问:我们都知道汽车是很重的,而驾驶员却能很轻松的转动汽车轮子,他靠的是什么呢?   3、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品应用了轮轴?   4、总结:生活当中的轮轴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一找,并思考这些轮轴帮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 《定滑轮和动滑轮》 】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⒈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⒉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⒉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⒊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是()否()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⒋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右边钩码个数定滑轮的状态我们的发现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⒈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⒉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⒊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⒋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⒌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⑴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⑵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⑶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⑷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滑轮组》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   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   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⒈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⒉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⑴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⑵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请学生猜想   ⑶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⑷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⒊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⑴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⑵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⒈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⒉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⒊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2023-07-05 10:12:571

100毫克维生素等于多少克?

5片,每片0.1克,是指每一片中除去载体(淀粉、硬脂酸镁、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之外含有维生素C0.1g。1g=1000mg(毫克),每天500毫克就是5片!
2023-07-05 10:12:562

两个单独的动滑轮同时吊一个一吨重的货能省多少力

动滑轮能省多少力,这要看,经过动滑轮有多少条绳索。(绕过动滑轮的绳索根数)这个根数越多,越省力。有几根就是原重物的几分之一的力。 如三根,就用1/3之的力就可以提起来了,省2/3的力
2023-07-05 10:12:513

100mg等于多少克g

100mg等于0.1克g。药物剂量中的g和mg之间的单位和国际单位是一样的,1克等于1000毫克,100mg除1000等于0.1g。毫克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英文单位为“mg”,通常用来测量液体和药物成分。
2023-07-05 10:12:471

什么叫动滑轮和定滑轮?

2023-07-05 10:12:431

如图,物体A、B质量相同,B在光滑水平桌面上.阻力均不计.系统无初速度释放,则A下落的加速度是?

Mg-T=Ma2T=Ma/2,联立得a=4g/5
2023-07-05 10:1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