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尘
-
规模大小不同:郑和自1405年到1433年下西洋共7次,历时28年,经事三朝,所经国家33国,船队遍印度洋各地,总航程达10万公里。比哥伦布四次西航所乘船只总数30艘还要多好几倍。郑和下西洋尽管比哥伦布西航要早将近一个世纪,但不论是航行次数之多、时间之长、航程之远、活动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参加人员之众和素质之高、组织之严密都是此后的哥伦布远航所望尘莫及,
背景不同:郑和下西洋所处历史条件就是中国传统的封闭式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已发展到顶点,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尚处在萌芽的前夕。哥伦布西航发生在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的西欧。西欧各国的封建王朝把开辟新航路同开拓疆土、扩张领土相结合;货币、黄金是驱使欧洲人远渡大洋的动力,西欧这种开放式的充满经济活力的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为哥伦布西航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他们两人社会经济发展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商品经济为基础,这就使得他们远航的目的的性质和影响各不相同。
经济后果不同:郑和下西洋开支浩繁,消耗国家大量储备,加重人民负担,难以长期维持,完全是弊大于利,明政府对远航只考虑政治影响,而不顾及经济效益。哥伦布到达美洲带来的是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的大肆掠夺和欺骗性贸易,使大量金银财富源源不断流向西欧,转化为资本,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以引起欧洲“价格革命”,新兴资产阶级从中获取暴利,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历史功绩:郑和下西洋所发展起来的“朝贡贸易”本质上仍然是为了达到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的政治目的。哥伦布西航把西半球和东半球,旧大陆和新大陆连接了起来,世界开始真正成为一个整体,中世纪狭小的世界观被彻底打破,从而为新哲学和新科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同时,它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先作为主要商路的地中海东部地区现在转移到大西洋彼岸,使西班牙成为16世纪西欧经济最繁荣的国家,商业、海运和工场手工业获得很大发展。
航海史方面:郑和第一次横渡印度洋,开创了洲际航海史的新篇章,这对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开辟欧洲到印度的新航路以及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起了先导作用,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航程,不难看出,郑和实际上是15、16实际世界规模航海活动的引发者;哥伦布西航对世界航海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最大贡献是: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新航路,促使葡萄牙人加快了开辟欧洲到亚洲印度新航路的步伐,从而把西方航海探险活动推向高峰。
总之,哥伦布远航为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意义远远超过郑和下西洋
郑和航行方式与哥伦布的航行方式大不相同。
首先,哥伦布的航行是西欧中世纪后期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品与市场的需求,特别是
对东方的香料和金银的需求所刺激,是被一种内在的经济力量所推动。而郑和航行却是在另一种历史背景下进行的,郑和在成宣时期30年间曾6次北征和7次下西洋,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与富足,但关键在于这些活动的动力是政治的而非经济的。下西洋主要是为了确保南洋海道的畅通,以重新确立海外册封制度,恢复洪武初年诸藩朝贡的盛况,遂赏封建帝王“君主天下”、“御临万方”的虚荣心。郑和航海的壮举尽管规模空前,但在方式上仍然是秦皇汉武的封建王权顶峰的威力显示。
其次,郑和航行的组织形式与哥伦布航行的组织完全不同。后者是私人积资的海外
探险活动。船只装备是自备的,更多的是求助与商人,是一种契约式的利益结合。郑和航行的组织形式则不大相同。它是由中央王权组织的官方出使海外的活动,它的船只是一支庞大的皇家舰队。郑和的远洋航行,构成一系列连续的海上出征,只有高度中央集权、财力雄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出现。
第三,两种完全不同的远洋航行的组织方式,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在欧洲的航海探险和远洋贸易中,已经出现了王权向私人或商业公司转让专属所有权和特权的趋势,而中国却仍然在传统的制度结构中发展。哥伦布的航行的主要任务是开辟新航路,其目的是为了发展东西贸易。从表面上看,郑和航行似乎是明王朝积极经管海外政策的重要标志,事实上这只是历史的表象。首先,郑和出使南洋虽然已具有发展海外贸易的性质,但仍然是在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下进行的。其次,朝贡贸易是一种特殊的贸易体制,其贸易方针是“厚往薄来”。
郑和航行与哥伦布航行对各自国家的航海事业发展引起截然不同的社会效果。后者
激起了举国上下的航海热,从而开辟了欧洲向海外已知和未知世界进行殖民征服的大进军。而前者却未能也不可能激起民间的下西洋热,反而是严禁民间下海,所以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身分不同
郑和以官吏身份,奉皇帝圣旨,代表国家出使亚洲南部,非洲东部沿海地区。下西洋所需一切,包括“宝船”,携带的贸易物品都由政府提供,参加的人员也有政府委派,因此,郑和下西洋完全表现为封建国家的行动。哥伦布是个私人航海家,远航的资金部分靠自筹,其余由西班牙政府支付或向富商募捐。人员来源广泛。所以,他的航海活动是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结合的活动。
时代背景不同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是中国传统的封闭式小农经济为基础地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已发展到顶点,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尚处在萌芽阶段。哥伦布西航在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初期的西欧,可见两者有共同点,即国家政治的稳定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其远航的目的,性质和影响各不相同。
目的性质不同
郑和下西洋完全是为了巩固明朝,显示国威。哥伦布远航是在资本主义开始发展的情况下进行原始积累的结果。
结果影响不同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征服海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里程碑,哥伦布到达美洲,标志西欧早期殖民侵略和殖民征服的开始
国民价值观念不同
在中国,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主义抑制了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才能。在精神方面,君主们只提倡人民对统治者无条件尽义务,当时的取士制度很大程度上使到整个知识界思想僵化,是人们失去了探索外部世界奥秘的任何兴趣。道德家们特别推崇孙子的“父母在不远游”的信条,这种强大的社会规范的力量渗入到民族意识的深处,加上自古以来的种族偏见(所谓华夷之辩)和乡土上的观念的影响,抑制了人们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求知识和财富的欲望。
而西欧的文艺复兴要求个性解放,提倡积极的冒险精神,其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当时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希望超越原来的社会条件和环境以获得更完美的生活的精神,激励着一批又一批航海家去进行艰苦的探险,当然促使他们的还有殖民掠夺的愿望。
所以,郑和虽然航海史上的先驱,但地理大发现却最终完成划时代的意义。
从航海历程上看:郑和远航达到南洋、印度洋、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历时近三十年;哥伦布于1493年8月出发远航,经过两个月的航行及后三次西航横渡大西洋,最终到达中美、南美洲沿岸一带,历时近十四年。可见郑和的航海历程远比哥伦布较长;新的航海知识以及航海科技远比哥伦布较优;亦为以后的航海家奠定了航海知识的基础。
从两者交往性质来看:东西方远航的客观后果大不相同。郑和远航所带去“丝与瓷”,
是和平友好的交往。哥伦布的远航是为着寻求东方的财富,为着经济效益的;亦因此给亚、非、拉带来长达300年的殖民主义统治。
从政治上来看: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如下:(一)向西方各国阐释成祖皇帝登基,并要求其朝贡;(二)宣扬国威;(三)寻找失踪的惠帝。而哥伦布却为着寻找新大陆及开疆拓土。
从经济上看来: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贸易往来,引起了这些国家对中国手工业品的更大需求,开拓了中国手工业品的国际市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为着西班牙殖民侵略作好有利条件,从中掠夺殖民地的经济资源,以发展西欧本土经济的需要。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两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于近代航海科技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亦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郑和下西洋成功的条件
一、明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实力强大,有能力支持这么大的航海事业二、造船术的先进三、指南针这一时期已经用于航海事业上2023-07-02 10:24:334
促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前提: 1.中国唐宋元朝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 2.永乐帝朱棣宣扬大国国威,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 3.中国的元朝的远洋贸易传统,元朝时中国的远洋贸易非常发达[1],[2]拥有当时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几个港口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大量的民船和商船,为后来的明朝航海奠定了基础。 4.明朝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能够调动力量办大事[3],能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军事力量保障; 5.郑和船队上的海员、明朝军队士兵、翻译官等人的共同努力。 郑和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英国前海军军官、海洋历史学家孟席斯(Gavin Menzies)出版了《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 ,认为郑和船队先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澳洲等地。1405年之后的28年间,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在世界航海史上,他被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600年前,从1405年开始,在28年间,郑和率领中国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访各国。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的李约瑟博士估计,1420年间中国明朝拥有的全部船舶,应不少于3800艘,超过当时欧洲船只的总和。今天的西方学者专家们也承认,对于当时的世界各国来说,郑和所率领的舰队,从规模到实力,都是无可比拟的。2023-07-02 10:24:401
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是什么?
前提条件:国力强大;造船等手工业发达。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 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几十年,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西方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航海活动的先驱;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2023-07-02 10:24:471
郑和成功下西洋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郑和下西洋最重要的前提是:1.明朝前期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2.明朝时已经掌握比较成熟的造船航海技术。3.明成祖朱棣和郑和的个人作用。2023-07-02 10:24:561
郑和下西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才行?
天时 地利 人和2023-07-02 10:25:0415
郑和下西洋当时具备了什么有利条件
中国唐宋元朝以来发达的造船技术;中国 古代罗盘,火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大规模的远洋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永乐帝明成祖宣扬大国国威,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中国的元朝的远洋贸易传统,元朝时中国的远洋贸易非常发达,拥有当时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几个港口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大量的民船和商船,为后来的明朝航海奠定了基础。地方支持:江苏、福建等 提供的支持明朝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能够调动力量办大事,能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军事力量保障;郑和船队上的海员、明朝军队士兵、翻译官等人的共同努力。2023-07-02 10:25:342
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
请把材料发过来2023-07-02 10:25:494
郑和下西洋的最主要条件是什么
造船工业发达,军事科技领先,经济基础雄厚。2023-07-02 10:25:5712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次数,到达的地区
条件:罗盘的大量使用、宋元以来航海业的发展、明朝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目的:寻找建文帝;和外国进行的友好和平交流;宣扬国威,永乐帝欲威加四海、万国来朝。时间: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次数:7次。到达地区: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印度洋沿岸,最远到达红海、非洲东海岸。2023-07-02 10:26:202
请分析郑和下西洋能成功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能成功的客观:宋元以来,我国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很大的海船。主观条件:郑和从小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2023-07-02 10:26:271
郑和七次下西洋,为什么能够进行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放了海路2023-07-02 10:26:463
郑和下西洋是怎样成功的
呵呵,郑和其实是个太监,虽然没从事太监工作,原名马三保,后从军,为朱棣贴身侍卫,被其看好,故而得其大力支持方成功2023-07-02 10:26:533
促进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rsu3001u3001u3001u3001u3002u3002u30022023-07-02 10:27:014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
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郑和下西洋中的几次军事行动也证明了郑和的军事指挥才能,确保了这几次军事行动的成功。郑和知识丰富,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2023-07-02 10:27:081
请简述一下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内容
在家了?我在你身边了。你的孩子在哪里U0001f9d0?我在你身边你就可以看到他在一起的时候也没有人在你面前我不喜欢的不是我想你U0001f61eU0001f614U0001f614U0001f614U0001f614。我也不想你的人说你不喜欢你了。我也不想你的人说你不喜欢你了。我也不想你的人说你不喜欢的东西也没有人知道他在你2023-07-02 10:27:163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1、外交方面:明太祖积极发展邦交关系,以不动兵戈的方式实现威服众邦,为郑和后续的下西洋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经济方面:明朝初期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3、科技条件:造船业的发达,罗盘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以及航海知识的增加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条件。意义:政治方面:郑和下西洋有利于建立政治秩序,使得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拓展了朝贡体系。经济方面:改变了禁海政策,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改进了国内手工业生产。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除了体现在政治与经济两方面,在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还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2023-07-02 10:27:321
郑和下西洋故事
郑和原名马和2023-07-02 10:27:424
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有赖于哪些条件
当时清朝的船业发达,国家有钱。尤其是“闭关锁国”,使其他国家得不到中国的特产,所以郑和船队出去的时候,外国人这么待见他。2023-07-02 10:27:595
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的条件是
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根本的”,“根本的”也就是最重要的。四个被选项都是郑和下西洋的条件,但最重要的应是A项明朝国力雄厚,它起着决定作用,其他三项是具体条件。2023-07-02 10:28:131
郑和能够7下西洋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C 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既然是根本,自然选A2023-07-02 10:28:3315
郑和下西洋所具备的物质前提和基础条件有哪些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为郑和远航提供了物质保障。2023-07-02 10:28:583
促进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条件有哪些?0000000急急急
建文帝的下落不明。2023-07-02 10:29:204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目的?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从1405年到1433年,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前提: 1.唐宋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 2.明帝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医疗技术成熟,熟悉西洋医术; 3.有永乐帝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和郑和这样出色的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1.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 2.扩展海外贸易(经济目的); 3.还有一说法是,明成祖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军事目的); 4.赴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个人目的);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西洋,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 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4.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2023-07-02 10:29:272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探索新大陆2023-07-02 10:29:368
郑和是南方人为什么会去航海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1.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 2.扩展海外贸易(经济目的); 3.还有一说法是,明成祖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军事目的); 4.赴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个人目的);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西洋,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 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4.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来有根据历史纪录改编的同名动画片、电视剧。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前提: 1.唐宋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 2.明帝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医疗技术成熟,熟悉西洋医术; 3.有永乐帝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和郑和这样出色的航海家,外交家2023-07-02 10:29:502
郑和下西洋背景
1、外交方面:明太祖积极发展邦交关系,以不动兵戈的方式实现威服众邦,为郑和后续的下西洋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经济方面:明朝初期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3、科技条件:造船业的发达,罗盘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以及航海知识的增加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条件。意义:政治方面:郑和下西洋有利于建立政治秩序,使得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拓展了朝贡体系。经济方面:改变了禁海政策,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改进了国内手工业生产。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除了体现在政治与经济两方面,在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还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2023-07-02 10:29:572
郑和远航的技术条件是什么?
明代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如船舶体积增大和配套设施齐全,郑和下西洋所用的船,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同时,航海技术也日趋成熟,尤其是天文和地文航海技术的运用,将我国古代航海技术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正是因为明代具备了先进的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才会有郑和7次下西洋的远航壮举。2023-07-02 10:30:111
简述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明朝基本控制了政局,经济有了一定的基础。明成祖取得天下,建文帝失踪。2023-07-02 10:30:304
郑和下西洋具备哪些物资基础和科技条件
1,唐朝强盛的国力2;造船技术的发达3;航海事业的兴盛4;指南针的应用5;郑和等人有这战胜大海的勇气2023-07-02 10:30:373
郑和七奉使于海外的有利条件
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的发展明朝皇帝的支持天文导航、罗盘导航、陆标导航、测量水深和底质等多种导航手段,先进的技术水平。2023-07-02 10:30:431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郑和下西洋的纪念 郑和墓 牛首山郑和墓弘觉寺塔与郑和墓在一条垂直线上位于南京南郊牛首山麓,经修整后完全保留了原有的历史特征和穆斯林葬仪的习俗、规格与风貌,墓园下有28级台阶,象征郑和航海28年,每个平台7级台阶,象征他七下西洋,此外还建有碑亭和“南京郑和墓史料陈列馆”。牛首山郑和墓是一个衣冠墓。南洋华侨传说,郑和葬在印度尼西亚爪哇三宝垄。 郑和故居 郑和收长兄之长子为嫡后,迁居[南京三山街]一所大宅,为记念先祖,名之为“马府”;马府原有房屋72间,但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为夷平地。1983年考古学家在南京太平公园(旧称马家花园)出土郑和府第遗物,有龙泉窑瓷器、宜兴紫砂、景德镇青花等。 郑和铜钟 福建南平市文化馆收藏一口郑和在明宣德六年(1431年)祈保下西洋往返平安双龙纹铜钟,上有铭文:“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10]。 郑和群礁 为了纪念航海家郑和,南沙群岛中有一群礁名为郑和群礁,包括太平岛 鸿麻岛 舶兰礁 安达礁 南熏礁 郭谦沙洲。 中国航海日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中国的航海日,并规定全国所有船舶鸣笛挂彩旗,系取郑和首次下西洋之日期1405年7月11日。 郑和公园 南京郑和公园郑和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区太平巷35号,原是郑和任南京守备时其府邸内的私家花园,园内有全国最早的郑和纪念馆、郑和研究会,现在建成一个开放式的郑和文化主题市民广场。 昆阳郑和公园: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南端昆阳镇月山上,距昆明60公里。原名月山公园,因昆阳是郑和出生故里,其父马哈只墓又在月山上,故于1979年改为今名。约250余亩的林园中,种有松林,柏林和其他果林。现公园内立有"明三保太监郑和故里"碑,并在碑附近发现民房建筑遗迹。 长乐郑和公园:位于福建长乐市区中心的南山,公园原名“南山公园”,始建于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公园历经宋元明数代营建,特别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待港候风期间,全面整建,亭、台、楼、阁、塔、寺等建筑众多,成为佛、道教者朝拜圣地。园内的三峰塔为中国名塔之一,是郑和下西洋船队出入太平港的航标塔。明永乐十年(1412年)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前在太平港候风时,为酬谢“海神天妃保佑”,奏请明成祖恩准在长乐南山塔东面的三峰塔寺旁,建造一座雄伟壮观的“天妃宫”,为船队官员祈报和谢神之处。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开航580周年,政府拨款在“天妃宫”和“三峰塔寺”旧址上兴建郑和史迹陈列馆。南山公园亦改为“郑和公园”。馆藏珍贵文物《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郑和碑),系明宣德六年(1431年)冬,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在长乐候风时亲自撰文镌立的石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与功绩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1、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威胁满剌加、苏门答腊、占城、真腊,甚至在三佛齐,还有杀害明朝使臣的,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再一个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十分嚣张,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明朝皇帝采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所以从明朝派遣郑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实现和平的使命. 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在当时国际环境条件下,陈祖义几千人,阿烈苦奈儿上万人,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是难以实现和平的. 李约瑟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2、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 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西北的帖木儿帝国.中国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朝末年,日本国内发生内战,部分武士和浪人为了生存便到中国沿海抢劫,到明初朱元璋时期,非常猖獗.当时明朝刚刚建立,国内还不稳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内,国防上采取被动的防御战略,在沿海省份设立卫所,在北方修长城和派兵屯边. 朱棣时期,陆海两方面对明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改变了被动防御战略,主动出机,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组建了郑和舟师,震慑和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 3、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国家实施这么大的战略行动,它是多方面考虑的.在郑和船队下西洋过程中展开许多贸易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是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它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这些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这是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当时各国都积极到中国来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护,一方面得到的丰厚赏赐.据统计,永乐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4个国家先后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最多一次有18个国家朝贡使团同时来华,还有3位国王在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遗嘱要托葬中华.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种官方贸易.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是明朝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这种贸易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多数以货易货.最有影响的是击掌定价法.在印度古里国,中国船队到达后,由当地的代理人负责交易事宜,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一旦定下,决不反悔.双方互相击掌表示成交.这种友好的贸易方式,在当地传为美谈.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贸易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三种民间贸易.这种贸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带动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据有学者研究,郑和使团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带一些中国货物在沿途进行交换.东南亚百姓对中国丝绸、瓷器、工具非常喜欢,郑和船队一到都争先恐后的划船或到码头交易,有的还请官兵到当地的集市设摊交易.当时中国主要输出的瓷器、丝绸、茶叶、漆器、金属制品、铜钱等,中国换回的主要是珠宝、香料、药材、珍奇动物等,当时中国从海外进口100斤胡椒,当地价值1两,回到国内出售20两,利润丰厚. 郑和下西洋进行的贸易活动有政治行为的贸易,也存在经济行为的贸易. 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贸易,还传播先进的中国的文化.当时东南亚、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非常向往中华文明.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还肩负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的使命.郑和出色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造船技术等. 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留下郑和遗迹,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的敬意. 4 、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占据着地球表面积70.8%,拥有着丰富的资源.自古以来,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盛衰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早期创造了龙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郑和下西洋在海洋事业上还有许多贡献.郑和的功绩是辉煌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从30多岁开始,前后28年献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已经60岁了,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业,他毅然率领船队出使,这次他再没有回来,病逝在印度的古里,时年62岁,永远的长眠在他开辟的和平的道路上. 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觉得人们关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层面,恐怕是郑和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 郑和这种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推进人类的文明。 (时平 摘自交通部《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官方网站)[编辑本段]郑和七下西洋简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郑和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郑和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郑和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郑和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郑和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编制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人数众多,组织严密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郑和下西洋与发展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发展的海外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郑和还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珍珠、珊瑚、香料等。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装备-宝船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明史u2022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可见,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我们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肯定派认为明史基本上正确,因为南京静海寺郑和残碑所记“两千料海船”,不是“宝船”,而是较小的“战座船”。 对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考古,发掘出一根约15米长的舵,和明史所述宝船大小相符。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船坞宽可容20丈。伊本u2022白图泰(ibnBattuta)(1304-1377年)游记中早已纪录中国巨大的12张帆可载千人的海船。白图泰的纪录可作为12帆载千人的宝船的旁证。质疑派认为木材强度有限,过大的船体无法保证水密性,难以做长时间的航行。根据南京静海寺郑和所立残碑记载,郑和首次出海宝船为“两千料”,根据他们推论,折合长约为长十五到二十丈,宽六到八丈左右。载重量约为五千吨。至今未有人复制能够实际航行的四十四丈“宝船”。目前复制中的宝船多采用质疑派的说法。即便采用质疑派的说法,郑和宝船仍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巨型船舶。郑和下西洋与航海技术 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使用海道针经(24/48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郑和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于对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作了合理解决,故郑和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很少发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体现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天文航海技术中国很早就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郑和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人们称“牵星术”.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2、地文航海技术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3、《郑和航海图》《郑和航海图》得以传世,多亏明代晚期作者茅元仪收录在《武备志》中.原图呈一字形长卷,收入《武备志》时改为书本式,自右而左,有图20页,共40幅,最后附“过洋牵星图”二幅.海图中记载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标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等.其中明确标明南沙群岛(万生石塘屿)、西沙群岛(石塘)、中沙群岛(石星石塘),1947年民国政府内政部以郑和等命名南海诸岛礁,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该图与同时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兰海图相比,《郑和航海图》制图的范围广,内容丰富,虽然数学精度较其低,但实用性胜过波特兰海图.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指出:关于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问题,米尔斯(Mills)和布莱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细的研究,他们二人都很熟悉整个马来半岛的海岸线,而他们对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作出了很高的评价.郑和下西洋折射出的中国先进航海科技光辉,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伟大智慧,从而创造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程.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还有有许多超出于航海之外的解读。“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郑和档案被毁之谜:据《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失去?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郑和出使水程》应当包括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账目等。大批郑和档案究竟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大批郑和档案失踪,给郑和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限制。郑和发现美洲论:在2002年出版的畅销书《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中,前英国皇家海军潜水艇指挥官加文u2022孟席斯提出郑和船队的分队曾经实现环球航行,并早在西方大航海时代之前便已发现美洲和大洋洲的论点。2006年1月16日,北京和伦敦的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同时展出一张1763年绘制的附注有永乐16年(1418年)的中国航海地图。该中国航海地图有详细的航海区域,以及绘画美洲、欧洲、非洲的的轮廓。除此以外,该图更附有对美洲土著(肤色黑红、头和腰戴羽毛),以及澳洲土著(肤色黝黑、赤身、腰部戴有骨制品)的描术。唯一缺憾是该航海地图中没有不列颠岛的记载。根据该地图的收藏家中国律师刘刚称,他是在2001年以500美元从一个上海商人处购得该地图,并且因为读过上文提到的《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而得知该航海地图的历史重要性及意义。郑和航行前后达28年,他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地,郑和赠给各国国王厚礼,以示友好,船队带去丝绸、瓷器、铜铁器、金银和其他手工业品交换当地特产。随行官员随时记录见闻。回航时,各国派使同来,赠珍宝特产给明皇帝,并与中国商人交换。友好的交往,扩大了贸易,也增进了了解。郑和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使命,南洋等地的人民一直纪念这位和平友好的使者,在一些城市里,至今还保有纪念郑和的寺庙和胜迹。郑和七次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欧洲航海家哥伦布、华哥达·伽马的海上活动,都比郑和晚得多,他们几次航行,人数在100人左右,船只三、四艘,吨位最大的仅120吨。在航程、规模、组织等方面,郑和都超过这几个欧洲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所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出使过的城市和国家共有36个: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勃泥、苏门答刺、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苏禄、加异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兰山、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溜山、孙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儿、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儿、沙里湾尼(今印度半岛南端)、不刺哇(今索马里境内)。2023-07-02 10:30:523
郑和下西洋的具体路线及影响
花枝招展发生眼2023-07-02 10:31:005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1.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 2.扩展海外贸易(经济目的); 3.还有一说法是,明成祖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军事目的); 4.赴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个人目的);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西洋,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 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4.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有根据历史纪录改编的同名动画片、电视剧。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前提: 1.唐宋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 2.明帝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医疗技术成熟,熟悉西洋医术; 3.有永乐帝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和郑和这样出色的航海家,外交家2023-07-02 10:31:332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并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前提条件:国力强大;造船等手工业发达。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几十年,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西方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航海活动的先驱;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什么?首先,郑和下西洋代表了一种和平交往的航海模式。中国在三国和唐宋时代,通过南海已经开始发展了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海上贸易网。至明初之际,南海一带海盗猖獗,严重威胁明朝的外部安全环境和贸易往来。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务是剿灭海匪,调节和缓和与各国之间的矛盾,平息冲突,维护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稳定和海上安全。在郑和船队历时28年的航海活动中,只出现过自卫性质的三次短暂战事,没有占据海外国家的一寸土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郑和下西洋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官方贸易,贸易采取议价成交方式,体现了平等自愿公平的贸易原则和精神。其次,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是中国与有关各国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郑和船队在途经锡兰山时,尊重当地人民的佛教信仰,捐钱修庙,布施香礼,其三种语言的“布施碑”至今留存科伦坡的国家博物馆。郑和本人是伊斯兰信徒,郑和船队最后还完成了麦加朝圣之旅,对发展当时明朝与西洋伊斯兰国家的友谊起了重要作用。谁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什麽??帮帮忙!!!急急急1.规模大,船队数和人数多;2.次数多,前后达7次;3.航海技术先进,应用了指南针等发明制造;4.以炫耀国力为目的;说说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并评价郑和的历史地位?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1、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威胁满剌加、苏门答腊、占城、真腊,甚至在三佛齐,还有杀害明朝使臣的,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再一个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十分嚣张,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明朝皇帝采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所以从明朝派遣郑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实现和平的使命。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在当时国际环境条件下,陈祖义几千人,阿烈苦奈儿上万人,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是难以实现和平的.李约瑟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2、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西北的帖木儿帝国.中国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朝末年,日本国内发生内战,部分武士和浪人为了生存便到中国沿海抢劫,到明初朱元璋时期,非常猖獗.当时明朝刚刚建立,国内还不稳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内,国防上采取被动的防御战略,在沿海省份设立卫所,在北方修长城和派兵屯边.朱棣时期,陆海两方面对明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改变了被动防御战略,主动出机,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组建了郑和舟师,震慑和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3、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国家实施这么大的战略行动,它是多方面考虑的.在郑和船队下西洋过程中展开许多贸易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是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它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这些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这是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当时各国都积极到中国来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护,一方面得到的丰厚赏赐.据统计,永乐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4个国家先后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最多一次有18个国家朝贡使团同时来华,还有3位国王在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遗嘱要托葬中华.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第二种官方贸易.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是明朝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这种贸易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多数以货易货.最有影响的是击掌定价法.在印度古里国,中国船队到达后,由当地的代理人负责交易事宜,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一旦定下,决不反悔.双方互相击掌表示成交.这种友好的贸易方式,在当地传为美谈.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贸易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第三种民间贸易.这种贸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带动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据有学者研究,郑和使团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带一些中国货物在沿途进行交换.东南亚百姓对中国丝绸、瓷器、工具非常喜欢,郑和船队一到都争先恐后的划船或到码头交易,有的还请官兵到当地的集市设摊交易.当时中国主要输出的瓷器、丝绸、茶叶、漆器、金属制品、铜钱等,中国换回的主要是珠宝、香料、药材、珍奇动物等,当时中国从海外进口100斤胡椒,当地价值1两,回到国内出售20两,利润丰厚.郑和下西洋进行的贸易活动有政治行为的贸易,也存在经济行为的贸易.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贸易,还传播先进的中国的文化.当时东南亚、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非常向往中华文明.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还肩负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的使命.郑和出色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造船技术等.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留下郑和遗迹,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的敬意.4、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占据着地球表面积70.8%,拥有着丰富的资源.自古以来,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盛衰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早期创造了龙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郑和下西洋在海洋事业上还有许多贡献.郑和的功绩是辉煌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从30多岁开始,前后28年献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已经60岁了,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业,他毅然率领船队出使,这次他再没有回来,病逝在印度的古里,时年62岁,永远的长眠在他开辟的和平的道路上.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觉得人们关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层面,恐怕是郑和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郑和这种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推进人类的文明。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评价郑和下西洋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郑和下西洋提高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把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国际贸易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是可以让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亚洲和非洲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友好关系,但是,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像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到一个地方,就在一个地方建一个殖民地,而是宣传“天朝”的强大,并且,下西洋的规模繁大,每次都要花费巨大但是并没有取得实际的经济效益,一开始,明朝国力强大,但后来,明朝国里衰落,就没有再下西洋了--------------------------------------------------------------------------------宣扬了天朝的国威,消灭了大部分海盗和不听中国皇帝话的几个小国,与占城国联合消灭了越南,打通了西洋朝贡中国的道路,同时使中国开阔了眼界,为中国海盗、移民者和走私人员100年后控制东南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有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壮举。说说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并评价郑和的历史地位?特点: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到达范围广,设备先进,组织严密。郑和的历史低位郑和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他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从永乐初年起,郑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转向航海事业。在郑和早期的航海活动中,郑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图、通晓牵星过洋航海术、熟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学、船舶驾驶与修理的知识技能。从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亚洲非洲等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统帅千军的才能。你怎样评价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穿,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材料二三分别怎么评价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明成祖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至福州闽江口五虎门内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目前已知最远曾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如何看待对郑和下西洋的争议评价?世界最强最大的郑和舰队大航海,比之欧洲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早了整整将近一百年,可最后郑和舰队辉煌的航海成果,却以一种滑稽的形式被彻底毁灭了,中国和人类社会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擦身而过。中国,也许因此失去的是一个世界。为什么有人评价说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千古绝唱?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先后统率由百余艘大小帆船和二万七千多船员和官兵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足迹遍及亚非三十余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家组织的最大规模走向远洋的空前壮举。其航海规模之大,航行船只和人数之多,足迹之广,堪称世界远洋航海的千古绝唱。其实就是他妈的炫富效果,让中国成为殖民地的估计这也算是个原因!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正面意义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享、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八十多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还有有许多超出于航海之外的解读。“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经济交流。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虽然在国土面积上远远比元朝小,但至少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散财之举给南,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负面意义郑和下西洋可以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但不能不计成本。七次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必然随之悄然结束。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没有发动民间的商业贸易,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结合教科书用两三句话来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再没有此类的壮举。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希望采纳!谢谢!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有两个突出特点:首先,郑和下西洋代表了一种和平交往的航海模式。中国在三国和唐宋时代,通过南海已经开始发展了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海上贸易网。至明初之际,南海一带海盗猖獗,严重威胁明朝的外部安全环境和贸易往来。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务是剿灭海匪,调节和缓和与各国之间的矛盾,平息冲突,维护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稳定和海上安全。在郑和船队历时28年的航海活动中,只出现过自卫性质的三次短暂战事,没有占据海外国家的一寸土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郑和下西洋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官方贸易,贸易采取议价成交方式,体现了平等自愿公平的贸易原则和精神。其次,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是中国与有关各国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郑和船队在途经锡兰山时,尊重当地人民的佛教信仰,捐钱修庙,布施香礼,其三种语言的“布施碑”至今留存科伦坡的国家博物馆。郑和本人是伊斯兰信徒,郑和船队最后还完成了麦加朝圣之旅,对发展当时明朝与西洋伊斯兰国家的友谊起了重要作用。2023-07-02 10:31:401
郑和能够七下西洋,其主客观条件是?
上峰的命令。2023-07-02 10:31:4810
明朝初年明政府为什么能够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进行远洋航行的条件有哪些
有钱2023-07-02 10:32:159
材料三体现了亚非人民对郑和怎样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欢迎,友好2.个人是有不怕苦的精神,有丰富经验。国家繁荣,经济发达,造船业发达2023-07-02 10:32:302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是什么?
1、政治稳定、经济富强;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日益发达,为发展海外交通提供了物质前提。 2、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造船工艺的进步,尤其是罗盘针指南应用于航海,为发展海外交通提供了技术条件。 3、宋元以来我国海外交通的发展为郑和航海奠定了基础条件,同时,陆海交通比重发生了变化,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外交通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使下西洋更加的合理可能。 4、明成祖时期和平友好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皇族想要向外展示国力和对海外奢侈品的需求都对郑和下西洋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5、个人方面的条件:郑和团队具备相当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等。2023-07-02 10:32:541
郑和下西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下西洋说是找人,说是施恩于四方,但如果没有钱,哪儿去不了。有了钱你才能造大船,雇人,有吃饭的钱,有赏赐的钱,有帮助他人的钱。郑和下西洋,前后共7七次,前6次规模都很大,船队总人数将近3万人。光着3万人的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本身就要花钱,你联系实际想想就知道得多少钱。2、要有强大的科技力量。郑和的船很大,最大的船有15个帆,而且还分好几层,而且还要在海洋上跑来跑去的。没有点科技实力,这么大的船是造不出来的。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船比起郑和的来小太多了!老外还吹的那么厉害,其实咱的先辈太厉害了,我们现在的人比起他们差远了,汗颜之极!3、老板要支持。如果老板不支持,不信任,你哪来那么多条件去下西洋啊!老板支持很重要。4、郑和本人必须能力超强。毕竟带领那么多人,那么多船出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况且有时还要处理国际争端和区域冲突,所以郑和个人能力很强。你可以说尝试一下指挥几百个人试试。5、优秀的团队。要有经验丰富的水手,打仗厉害的士兵,会多国语言的专家以及厨师啊医生啊之类的很多人。 其实中国历史上宦官做了很多对后世很有意义的好事,蔡伦造纸,司马迁造史记,郑和下西洋。,说远了。2023-07-02 10:33:024
郑和能成功的七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
1、政治稳定、经济富强;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日益发达,为发展海外交通提供了物质前提.2、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造船工艺的进步,尤其是罗盘针指南应用于航海,为发展海外交通提供了技术条件.3、宋元以来我国海外交通的发展为郑和航海奠定了基础条件,同时,陆海交通比重发生了变化,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外交通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使下西洋更加的合理可能.4、明成祖时期和平友好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皇族想要向外展示国力和对海外奢侈品的需求都对郑和下西洋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5、个人方面的条件:郑和团队具备相当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等.2023-07-02 10:33:091
郑和成功下西洋的前提条件?
前提条件:国力强大;造船等手工业发达。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 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几十年,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2023-07-02 10:33:151
郑和能成功地七下海洋,具备什么条件
1.唐宋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 2.明帝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医疗技术成熟,熟悉西洋医术; 3.有永乐帝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和郑和这样出色的航海家,外交家。2023-07-02 10:33:222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国强,民富,高科技。2023-07-02 10:33:304
郑和下西洋必须具备那些条件才能成行?
A 国家方面的条件:政治稳定、经济富强; 1 宋元以来我国海外交通的发展为郑和航海奠定了基础条件。。。2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日益发达,为发展海外交通提供了物质前提3 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造船工艺的进步,尤其是罗盘针指南应用于航海,为发展海外交通提供了技术条件4 陆海交通比重发生了变化,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外交通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使下西洋更加的合理可能。算社会条件吧B 个人方面的条件:具备相当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等。2023-07-02 10:33:361
郑和下西洋时,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
天时 地利 人和2023-07-02 10:33:445
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
请把材料发过来2023-07-02 10:33:593
你认为郑和七次下西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一,技术。1,造船工艺。明史记载最大的船长126米,宽50米。比现在的标准足球场还要大。现代理论证明这个接近2.5:1的长宽比明显违背了造船的基本常识,现代的海船长宽比在7:1~9:1之间。虽然这个数据虽然不确定,但是多方史料和考古证明这是一个实数。参照出土的南宋古船长宽比为2.6:1。天公开物中记载海船的建造等等。郑和宝船采用水密隔舱技术,这种技术的采用能使船的体积大幅提升,欧洲直到18世纪才采用这种技术。明代南京造船厂遗址已经再现,采用的是船坞造船技术。欧洲人直到100多年后才掌握这种技术。2,航海技术。明代没有经纬仪,没有洋流图,如何确定船的航向、船速、位置等等。古代海上的航行依据天文观星,航海九星是重要定位依据,中国最早可能在汉代就确定了角宿一、毕宿五、心宿二等九颗恒星为航海九星。元朝绘制的世界地图要比同时期欧洲人绘制的准确的多。3,疾病防治。欧洲人早期航海,60%的水手死于败血症。而郑和的船队几乎没有人死于此病。欧洲人直到18世纪才知道败血症的病因是缺乏维生素C,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C。郑和的船队中备有专门储藏蔬菜的船只,他们用黄豆绿豆发芽后的豆芽来补充维C。郑和船队大部分时间在热带地区航行,疟疾是主要热带传染病,虽然船队中每150人中就有一名太医,但是当时的条件仍然无法根治疟疾。疟疾是致命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整个船队都有覆灭的危险。从宋朝开始就规定一旦有人染上疟疾,为了服从整体,必须就地抛弃,大部分被抛弃在荒凉的海岛上,自生自灭,在远离海岛的远洋,则弃之大海。明英宗实录记载有被郑和抛弃的染病水手历经千辛万苦,在英宗时期回到北京。二,强大的政治军事控制力和经济实力。1,史料记载下西洋是一次全国性的综合总动员。从邻近省份征调了大量的民夫工匠水手等等。建设了分布全国各地的木业中心,主要木材来自东北和湖广。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金。2,靖难之后全国政局很不稳定,短时间内就如此大动作的同时进行了郑和下西洋和迁都北京的两项浩大工程,朱棣的政治控制能力可谓及其了得,堪称壮举。3,明朝军事能力已经发展到极高程度,规模如此庞大的海上舰队的航行,在现代看来,没有高科技是不可能实现的。舰队航行需要阵型编队,船只联络需要旗语和现代通讯。。。。国际海上公约要到1912年才正式出台,原因是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在没有这个公约的情况下,郑和的船队是如何做到海上30年安全航行记录的?4,青花瓷。这是主要贸易物品。明朝景德镇和龙泉的制瓷工艺已经非常了得,产量也非常可观。经郑和下西洋流传到南洋西洋地区的明朝青花瓷都是当地的皇室珍品,现在大量存储在各地的博物馆中。三,形势需要。朱元璋死后,蒙古铁木尔大汗马上出兵20万准备进攻明朝北部边庭,这次浩大的军事行动因为铁木尔病故而告终。但是却让朱棣认识到明朝的主要威胁将来自北方。于是确定了整个永乐朝的执政方针,迁都北京,把军事重移向北方。在北方准备打持久战的同时,先安定南方,使无后顾之忧,并且积极拉拢西洋各国,孤立蒙古。于是郑和出发了。因此郑和的使命就是和平的使者,给西洋各国带去丰厚的物质利益。大国的外交手段就是通过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小邦诚服。永乐之后的百年内南方无重大战事,郑和基本达成既定目标。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郑和航海的原纪录已经荡然无存,现存有明朝万历年间出版发行的通行本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央视大型历史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也是非常好的教材。2023-07-02 10:34:076
郑和下西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2、郑和的个人 英雄主义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常识科技篇。2023-07-02 10:34:311
郑和要下西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成行
有人!!2023-07-02 10:34:399
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并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造船业技术发达指南针的使用郑和吃苦耐劳皇帝的支持特点规模大时间久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2023-07-02 10:34: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