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振
-
高中政治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政治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 阿啵呲嘚
-
百度上就有吖
高一政治必修2复习提纲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 本质: 人民民主的特征:
3、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4、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 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5、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6、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7、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8、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
9、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基本内容:重要内容)
第二课 1、选举方式:(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县级以上实行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 2、认为选举与我无关是错误的
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意义。
4、实行村民自治和城民自治的重要意义
5、民主监督的方式、意义。 6、公民应怎样正确地行使监督权
第三课 1、政府的主要职能
2、政府的宗旨: 工作的基本原则:
3、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4、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主要途径
第四课 1、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措施
3、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 4、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5、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6、政府实行“阳光工程”的意义
第五课 1、人大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大是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2、人大的职权 3、人大代表的权利
4、人大制度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
5、民主集中制的在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第六课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原因
3、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基本方式
4、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的内容: 本质:
5、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 核心:
6、民主党派的性质 7、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内容
8、政协的性质及其职能 9、我国的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10、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第七课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自治机关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5、我国的宗教政策——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第八课 1、国际社会的成员
2、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最重要的是主权
3、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4、国际组织的分类 5、联合国的宗旨:
6、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第九课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3、全球化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4、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5、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7、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基本内容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1) 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 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 民族节日:
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总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4、5、6组合)
8、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9、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10、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1、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文化的继承性
(1)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 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国传统思想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当代信息技术)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6、7、8组合)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
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3)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略)。
9、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什么的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团结统一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3、爱国主义
(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5、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4)、启示与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1、什么是大众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必须做到:
(1)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4)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减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礼会的进步。
- Ntou123
-
同学,我也是学政治的,而且高考考了A+,我想告诉你学好政治并不难,难的是怕你什么都依赖!其实知识点要在你学习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才会有亲切感!才会灵活运用,才会记忆深刻!在记忆时,一,明确你要记忆的内容可以回答哪些问题!二,学会概括总结,总结要记的知识点有几部分,每部分可以用哪些话来概括,这些部分之间有哪些联系?三,学会回忆记忆知识点,并将整本书甚至几本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记忆!四,关心时政,并用专业知识去思考时政!这些是我学习的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Chen
-
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 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15:342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法律分析: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2023-07-01 12:15:42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15:52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自治地方 B.自治机关 C.自治权 D.自治程
C 试题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民族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行使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所以本题选C。其余三项不合题意。2023-07-01 12:16:13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如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的制度。确立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2023-07-01 12:16:20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 A.自治权 B.民主权 C.自由权 D.平等
A 试题分析: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及其他自治权,故A正确,B、C、D均与题意不符。2023-07-01 12:17:09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特有的行政制度安排,其核心在于“自治”二字。民族自治是指由少数民族人民依法直接行使地方自治权,管理和发展本民族自治区域及其所居住的其他民族聚居区和场所的内部事务,实现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障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为此,前后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工作的决定》、《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建设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有力举措。这些文件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多民族的和谐共处、保护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三、民族区域自治的条件。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只有当符合一定要求时,才能够设立自治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条件:1.少数民族在人口比例上具有较高比重,由此能够推动实行自治。2.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地理范围较大,有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环境等特点。3.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落后,有发展空间和挑战。4.少数民族群众普遍要求自治或是自治具有广泛的共识。四、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1.户籍、落户以及人口统计:对少数民族申请认定为本自治区的居民,并实现户籍管理。2.教育和文化宣传:实现教育与文化多样性,推广少数民族文化并倡导联席会议及教师相应结构的改革。3.独立建立自治机构:设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政府及其分支机构,实行传统制度和先进制度相结合体;4.管理法律事务:进行管辖区内的司法审判及相关工作,起草有地方性、实施管辖区内的法律和法规。2023-07-01 12:17:16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18:032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如下: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一个国家内,为了满足少数民族群体的需要,允许在其居住地方享有自我决定、自治、自治管理权和发展文化等权利。其核心是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和实现民族平等,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首先,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相对于主体民族,少数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特有的文化、语言等方面的资源也很容易被主体民族同化或者边缘化。因此,在民族区域自治中,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权利,是自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当少数民族的权益得到完全的保障和尊重,民族区域自治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在于实现民族的平等发展。从长期以来的历史经验中可以看到,主体民族往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而少数民族往往被边缘化或剥夺一系列基本权利。因此,自治地区应该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少数民族在各个领域享有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促进民族之间的平等发展。最后,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在于维护民族团结。在自治区内,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差异,这可能会导致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自治地区应该注重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积极开展“大团结、大联合、共同富裕”的工作,增强各民族之间的感情纽带和互信意识,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综上所述,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实现民族的平等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只有真正地贯彻执行这些核心理念,才能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更好的落实,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稳定、和谐和繁荣。2023-07-01 12:18:10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自治权。这是高中政治课本的原话。2023-07-01 12:18:375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答案】: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BCD是我国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的原则。2023-07-01 12:19:12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19:212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他们自己自理的地方2023-07-01 12:19:309
名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其自治权属于特殊的地方国家权力,与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同,不享有脱离国家而独立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条件下的一种地方政权形式,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的和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第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这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就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也必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实行。这种自治制度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即只有聚居在一定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才能实行民族自治,不是分散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实行的民族文化自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民族聚居无关的地方自治。 第三,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承认民族差异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使之能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而建立的。少数民族作为我国人民中的一部分,享有的当家作主权利具有民族性。一方面,少数民族作为国家主人,他们在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上的特殊要求应得到特别保护;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享有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以,在少数民族传统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自治,行使自治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的关键。可以说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否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2023-07-01 12:20:36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自治权2023-07-01 12:20:474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20:5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他的核心就是那个必须要管的严,你可以去百度一下就知道了,给人说你合格的答案。2023-07-01 12:21:176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关键,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质就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使之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真正实现当家作主。2023-07-01 12:21:501
我国的民族政策的核心是什么?民族团结还是民族区域自治?
这个当然是 共同富裕 想都不用想的2023-07-01 12:21:584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是?
法条上的真题练习答案是 区域自治,分析原文是 自治权2023-07-01 12:22:213
如何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两个基本问题
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怎样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其中,自治区相当于省级行政单位,自治州是介于自治区与自制县之间的民族区域,自治县相当于县级行政单位。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 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邓小平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发展纳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当中,提出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好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保证。他还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胡锦涛在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讲话中也指出,要显著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显著加快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进程,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不仅要保障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更重要的是致力于民族平等原则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特别是经济生活方面真正实现。 三是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要让全民意识到自己首先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其次才是中华民族中的藏族、汉族等民族,这样才能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这将是一个漫长的、需要足够耐心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树立这种意识,并做好相关工作。 四是在汉族群众中大力开展民族知识与民族政策教育工作。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内地的汉族劳动力来到西部,改变了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汉族与西部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但是,由于各级政府在汉族民众中开展的民族政策教育工作十分薄弱,许多前往西部地区的汉族企业家、管理人员和农民工对西部少数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习俗缺乏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由于汉语交流能力差及文化差异,其收入明显低于外来汉族流动人口。这些现象必然会导致部分少数民族成员的不满,再加上外部敌对势力的鼓动与支持,一些普通的文化差异问题、利益分配问题就会上升为民族问题,并使极少数激进分子铤而走险。对此,要加强民族知识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充分认识各民族间文化上的差异,致力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共享人类社会发展成果。 五是重点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让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优势,起到带头骨干作用。西藏民主改革50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各种办法,培养了大量西藏本地干部,他们在建设新西藏的伟大征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西藏干部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人才短缺,专业性人才屈指可数,在重点岗位、重点行业领域使用民族干部的比例不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2023-07-01 12:22:49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其中,自治区相当于省级行政单位,自治州是介于自治区与自制县之间的民族区域,自治县相当于县级行政单位。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自治区与省同级,自治州与地级市同级,自治县与县同级。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及其地位(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行政地位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实行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负责制,分别主持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一)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民族特色1、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内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也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而且对人口较少的民族的代表名额和比例分配将依法给予适当的照顾。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以及政府所属工作机构中,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对基本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优先配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1/2或以上的,其干部构成应当与本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当;少于1/2或者更少的,一般应高于本民族人口比例。(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1、民族立法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规定有关本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单行条例规定有关本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某一方面的具体事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可以对国家法律和政策作出变通性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2、变通执行权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标,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以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3、财政经济自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具有较大程度的财政经济自主权,并可以享受国家的照顾和优待。凡是依照国家规定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应当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安排使用。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项目,由国务院按照优待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则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预算支出,按照国家规定,设立机动资金,预备费在预算中所占比例高于一般地区。4、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自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公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5、组织公安部队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6、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修正版) 另:1949年7月20日,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召开了有多个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共同纲领》)解放后,我国先后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达到44个。1954年宪法以将其制度写入宪法,称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2023-07-01 12:22:573
为何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客观的历史必然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各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民族解放、为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而奋斗的结果。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其前提是国家的集中统一,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根本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党和国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区自治地方共计155个,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在55个少数民族中,44个民族实行了区域自治,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总面积的64%。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切实尊重保障,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不断巩固发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和增强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有力地抵御了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的各种破坏和渗透。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制度。2023-07-01 12:23:17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简单来说就是保障自治权。请及时采纳,谢谢!2023-07-01 12:23:32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与实质
这样的回答是可以得高分,但跟中国的实际实在是相去甚远,实际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政策,是我国在不成熟时期借鉴苏联做法的结果,苏联分裂正由此而起,现在已不适合中国发展需要,中国民族分裂的危险也将因此策而起,逐步取消民族识别,促进民族融合才是唯一出路,不要死背课文了,详细分析《马戎:21世纪的中国是否存在国家分裂的风险(上)》和《马戎:对当代中国民族政策的反思》,自己百度一下2023-07-01 12:23:392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三种形式。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要学生了解这一制度适合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进而准备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对这一重点的处理首先,要明确这一制度的内涵。(国家的统一领导、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要弄清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重点是国家的统一领导,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要明确民族自治地方时根据宪法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起来的。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目前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设立自治机关。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享有和行使自治权,具有二重性。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要向学生讲清楚什么是自治权,说明自治权是法定的,行使有法律保障,同时,上级国家机关尽其扶持和帮助的职责,也为自治权的行使提供了保障。教材将自治权归纳为五个方面,用图示展现出来,帮助学生了解自治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提高他们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其次,要分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决定了我国既不能实行单纯的以民族为单位的“民族自治”,也不能实行单纯以区域为单位的“地方自治”,而是将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合起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由于民族区域自治采取了多级层次,一个少数民族不但可以再一个地方实行自治,而且还可以在很多地方与其他少数民族联合,实行不同层次的自治。另外还建立民族乡作为补充形式,保证了各少数民族在大小不同聚居区较为普遍的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实行这一制度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最后,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教材从四个方面概括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教学中组织好本目的探究活动,参考专家点评和相关链接资料,增强优越性的说服力2023-07-01 12:23:471
民族区域自治的名词解释?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行使自治权。前提是国家的统一。2023-07-01 12:24:081
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___(判断对错)
依据教材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所以题目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2023-07-01 12:24:15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一样吗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自治权2023-07-01 12:24:403
如何理解两个结合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要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两个结合是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将其视为民族区域自治实行的初衷、坚持的依据、完善的目标。要从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到保持民族识别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既定格局稳定的重要性,不再细分民族成分。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施的,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又是在行政区域的基础上确定的;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自治地方。统一和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两个结合是统一和自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团结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2023-07-01 12:24:47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
民族区域自治从这个字面我们就不难理解,如果没有自治权那么这还会是民族区域自治?并且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是整体与部分不能断章取义的去看待。2023-07-01 12:25:176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涵
(1)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2)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聚居的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3)聚居的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的主体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性和中央的统一领导。2023-07-01 12:25:331
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民族大团结是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一个国家只有团结了,前程才有希望。2023-07-01 12:25:442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如下: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3、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核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1、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关键,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质就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使之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真正实现当家作主。2、作为一项富于“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有机结合。2023-07-01 12:25:571
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说白了,自己民族管自己民族~明白?2023-07-01 12:26:20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bcde2023-07-01 12:26:43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2023-07-01 12:26:545
高三政治生活重点知识点?
政治生活是高中政治重要的内容,高三学生在复习时要记忆相关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是指我国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是因为: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民族团结是指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坚持民族团结原则是因为: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在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因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①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②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 ***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民族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行使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公民有信不信宗教的自由;信哪种宗教的自由;信同一宗教哪个教派的自由;什么时候信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①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不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对于那些打着宗教旗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极端宗教势力,国家要坚决打击。②我国 ***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③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为了抵御境外宗教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并不反对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④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为了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 二 1、 *** 国家的构成要素及权利和义务 人口、领土、政权、 *** 是构成 *** 国家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 *** 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 是一个国家处理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权力的独立性,两个特征紧密相连,国家才真正拥有 *** 。 *** 国家享有的权利: ①独立权, *** 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②平等权, *** 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③自卫权, *** 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④管辖权, *** 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管辖权对公民的管理和保护包括居住国外的侨民,对物的管理包括了驻外的使馆等。 *** 国家履行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国际关系的含义 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必须超越一国界限。国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 3、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 *** 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 *** 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和归宿。国家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家间存在利益的对立并不一定不能实现国家间和谐与共赢。各国若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对彼此的分歧和冲突,从双方的长远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通过协商和谈判妥善地加以解决,就有可能实现国家间和谐与共赢。 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它是 *** 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三 1、当今时代的主题 虽然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但是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是因为:二战后,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家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因此世界多极化将在曲折中发展。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3、中国 *** 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在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问题上,中国 *** 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①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②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③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④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⑤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4、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综合国力是一个 *** 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七个方面。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为了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我们必须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程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5、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 *** 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 *** 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 *** 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的人还:2023-07-01 12:27:10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1、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关键,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质就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使之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真正实现当家作主。2、作为一项富于“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有机结合。3、这些内涵和特征,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精神,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实践经验与政治智慧的结晶。扩展资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参考资料:中国网-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2023-07-01 12:27:31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以其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在民族自治区域内,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不仅行使宪法赋予的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还依法行使自治权,即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 1.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其自治权属于特殊的地方国家权力。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条件下的一种地方政权形式,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的和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这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就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也必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实行。这种自治制度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即只有聚居在一定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才能实行民族自治,不是分散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实行的民族文化自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民族聚居无关的地方自治。 3.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承认民族差异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使之能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而建立的。少数民族作为我国人民中的一部分,享有的当家作主权利具有民族性。一方面,少数民族作为国家主人,他们在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上的特殊要求应得到特别保护;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享有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以,在少数民族传统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自治,行使自治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的关键。可以说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否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 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是民族平等,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2023-07-01 12:27:524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28:262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法律主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28:33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28:41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自治权2023-07-01 12:28:562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自治权。楼下那个回答是扯淡2023-07-01 12:29:063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关键,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质就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便之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真正过现当家作主。作为一项富于特色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经济因素与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有机结合。这些内涵和特征,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木民族内部事务的精神,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相关依据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讳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持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023-07-01 12:29:141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以下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的详细解释。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特有的行政制度安排,其核心在于“自治”二字。民族自治是指由少数民族人民依法直接行使地方自治权,管理和发展本民族自治区域及其所居住的其他民族聚居区和场所的内部事务,实现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障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为此,前后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工作的决定》、《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建设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有力举措。这些文件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多民族的和谐共处、保护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三、民族区域自治的条件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只有当符合一定要求时,才能够设立自治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条件:1.少数民族在人口比例上具有较高比重,由此能够推动实行自治。2.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地理范围较大,有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环境等特点。3.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落后,有发展空间和挑战。4.少数民族群众普遍要求自治或是自治具有广泛的共识。四、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1.户籍、落户以及人口统计:对少数民族申请认定为本自治区的居民,并实现户籍管理。2.教育和文化宣传:实现教育与文化多样性,推广少数民族文化并倡导联席会议及教师相应结构的改革。3.独立建立自治机构:设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政府及其分支机构,实行传统制度和先进制度相结合体;4.管理法律事务:进行管辖区内的司法审判及相关工作,起草有地方性、实施管辖区内的法律和法规五、拓展知识:民族是为了满足人类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多元文化小群体之间的各种需求而产生的。在中国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一直是一个主题。因此,中国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最终达到了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义。其基础是平等、团结和发展这三大基本方针。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是有效保障我国各个民族社会发展的顺利和谐,并在某些方面取得极为优异的效果。2023-07-01 12:29:321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解放后,我国先后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达到44个。1954年宪法以将其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关键,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质就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2023-07-01 12:30:11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的制度。确立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扩展资料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2023-07-01 12:30:431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地位?
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扩展资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2023-07-01 1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