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有云溪
-
1度=1千瓦每小时。
千瓦时就是平时所说的“度”,是电功的单位,符号:kW·h,计算公式为功率乘以时间。假设一台耗电设备的功率为2500瓦,即其一小时的耗电量为2.5千瓦时,也就是一小时2.5度电。
功的单位有焦耳和千瓦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1焦=1瓦×秒。
1千瓦时=1千瓦×1小时=1000瓦×1小时=1000瓦×3600秒=3600000焦。
公式
一个用电器的功率大小是指这个用电器在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其计算式为P=W/T。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电功率P与电流I、电压U之间的关系是:P=UI. U=P/I. I=P/U
1千瓦时是功率为1千瓦的用电器在1小时内所消耗的电能。
其他公式为:
P=U^2/R
P=U*I*动力因素
- 苏萦
-
千瓦小时一度电。
也就是一度电等于1000瓦的功率工作一个小时。
1度电等于多少千瓦时?
一分钟1度电多少瓦2023-07-01 08:49:036
1度电是多少千瓦时?
1度电=1000W的电灯用一个小时的电量。及1度电=1000W*1小时=1千瓦时。25W=0.025千瓦,25W电灯一个小时耗电=0.025千瓦X1小时=0.025度,1度电可供25W电灯用:1000/25=40小时。用电量的计算公式为:①W =UIt(其中W是用电量,U是额定电压,I是额定电流,t是工作时间,适合于任何电路)②W = P*t(其中W是用电量,P是额定功率,t是工作时间,额定功率在该设备铭牌上有注明)※注:W单位是焦耳(通用单位是千瓦时,俗称度,计算后要转化,一千瓦时 = 一度 =3.6 乘以 10的6次方焦耳)U的单位是伏特,符号为V,I的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t 的国际组单位是秒,P的单位是瓦,符号为w,计算时单位一定要一致。2023-07-01 08:49:202
1度电等于多少千瓦时
1、1度=1千瓦·时(千瓦时)。千瓦·时或千瓦小时常简称为度。2、千瓦·时是一个能量量度单位,表示一件功率为一千瓦的电器在使用一小时之后所消耗的能量。是一个能量量度单位,表示一件功率为一千瓦的电器在使用一小时之后所消耗的能量。3、千瓦·时与焦耳的换算关系:1kW·h = 3600000焦耳= 3.6 百万焦耳。2023-07-01 08:49:291
一度电等于多少万千瓦时
10-4 一度电等于1千瓦时2023-07-01 08:49:596
1度电等于多少千瓦时 等于1千瓦时
1、1度=1千瓦·时(千瓦时)。千瓦·时或千瓦小时常简称为度。 2、千瓦·时是一个能量量度单位,表示一件功率为一千瓦的电器在使用一小时之后所消耗的能量。是一个能量量度单位,表示一件功率为一千瓦的电器在使用一小时之后所消耗的能量。 3、千瓦·时与焦耳的换算关系:1kW·h = 3600000焦耳= 3.6 百万焦耳。2023-07-01 08:50:431
一度电是多少瓦?
一度电就是一千瓦。由于在计算用电量(发电量)时常使用”瓦时“作为发电量的主要计量单位,其中:千瓦时又是用电量(发电量)中最常用的计量单位,即度。功率为1000瓦的设备一小时的耗电量为1度电,所以一度电就是一千瓦。扩展资料:电力的发展历史:20世纪以来,对电力的需求几乎每10年增加1倍。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的发电形式是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美、俄、英、意、中国等国以火力发电为主,其发电量所占比重为70%以上。日、德的火电所占比重在60%以上。挪威、瑞士、巴西的水力发电量均占总发电量的90%左右,加拿大超过60%,瑞典也超过60%。芬兰和南斯拉夫则水电与火电各占1/2。法国以核电为主,其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70%以上。全世界在1980~1986年间,火电所占比重由70.2%逐年下降至63.73%,水电所占比重由21.29%降至20.34%,核电所占比重由8.2%升至15.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千瓦2023-07-01 08:50:572
一度电等于多少千瓦 电能单位换算详解?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电表来记录用电量,电表通常以度(kWh)为单位记录用电量。例如,如果一个家庭在一个月内用了1000度电,那么他们实际上消耗了1000千瓦时的电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电表来记录用电量,电表通常以度(kWh)为单位记录用电量。例如,如果一个家庭在一个月内用了1000度电,那么他们实际上消耗了1000千瓦时的电能。一度电是指电流强度为1安培,电压为1伏特的电流在1小时内所消耗的电能。也就是说,一度电等于1000瓦时(Wh)或1千瓦时(kWh)。需要注意的是,电费是按照千瓦时(kWh)来计费的,而不是按照瓦时(Wh)或者其他单位来计费的。因此,在使用电器时,需要注意它们的功率大小,以免超出预算。一度电是指电流强度为1安培,电压为1伏特的电流在1小时内所消耗的电能。也就是说,一度电等于1000瓦时(Wh)或1千瓦时(kWh)。总之,一度电等于1千瓦时,是电能单位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单位之一。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电量的计算和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23-07-01 08:51:052
一度电等于多少瓦?
一度电不等于多少瓦,因为它们两个是不同的单位,瓦是功率的单位,而度是电功的单位,所以它们之间不能相互转换。但一度电与千瓦时则是可以互换的,对于日常来说,1千瓦时即1度。 瓦的全称是瓦特,是国际单位制的功率单位。这个单位是对蒸汽机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英国科学家詹姆斯瓦特的名字命名。这一单位名称首先在1889年被英国科学促进协会第2次会议采用。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第11次会议采用瓦特为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人们常用功率单位乘以时间单位来表示能量。 而千瓦时或千瓦小时(符号:kWh,常简称为度)是一个能量量度单位,因此度与瓦属于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所以二者之间是无法进行换算的,一度电等于多少瓦这个问题也就不成立了,虽然看起来他们好像没什么区别,但是科学是很严谨的,所以小伙伴们要搞清楚这两者的区别。 但一度电与千瓦时则是可以互换的,对于日常来说,一度=一千瓦时。1kWh = 3,600,000 焦耳= 3.6 百万焦耳。而一千瓦时表示一度电可以让件功率为一千瓦的电器工作一个小时。2023-07-01 08:51:152
一度电等于多少万千瓦时
一度就是一千瓦时2023-07-01 08:51:503
多少瓦一小时等于一度电
1千瓦每小时等于一度电。千瓦时就是平时所说的“度”,是电功的单位,计算公式为功率乘以时间。表示一件功率为一千瓦的电器在使用一小时之后所消耗的能量。“千瓦时”这个单位主要用于量度电力,因为“千瓦时”比焦耳更容易被大众了解,并更易转化为电器使用时数。另一方面,焦耳相对“千瓦时”的单位量度太小,较不方便计算,而中国大陆亦有公共机构在收费单上使用“兆瓦·时”来代替“千瓦时”。在中文里,“千瓦”有时被写为瓩。2023-07-01 08:51:592
1度电等于多少千瓦时
1度电等于1千瓦时。度,为中国家庭电量常用单位,即千瓦时,符号为kW·h,意思是功率为1000瓦的设备一小时的耗电量为1度电。千瓦时就是平时所说的“度”,是电功的单位,符号:kW·h,计算公式为功率×时间。1度电等于多少千瓦时“千瓦u2027时”这个单位主要用于量度电力,因为“千瓦u2027时”比焦耳更容易被大众了解,并更易转化为电器使用时数。另一方面,焦耳相对“千瓦u2027时”的单位量度太小,较不方便计算,而中国大陆亦有公共机构在收费单上使用“兆瓦·时”来代替“千瓦u2027时”。1kW·h=3600000焦耳=3.6百万焦耳。另外,有比千瓦·时次一级的单位,为瓦·时(符号:W·h,在商品描述里为Whr),是“千瓦·时”的千分之一,一般有六枚电芯的笔电电池所储存的能量约为56Whr。对于日常来说,1千瓦时即1度。而电功率是用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单位是瓦或焦耳/秒,也常用瓩=千瓦)。有功功率在公式中用大写P表示。电功在电学中往往也是电能的表现,那么千瓦时通常也就会是电能的单位。电功在公式中用大写W表示。2023-07-01 08:52:211
1度电等于多少千瓦时
就是12023-07-01 08:52:3212
1度电是多少瓦
简单的说,一个小时用1千瓦电器用1时花一度电2023-07-01 08:53:212
一千瓦一小时多少度电?
1度=1千瓦每小时。千瓦时就是平时所说的“度”,是电功的单位,符号:kW·h,计算公式为功率乘以时间。假设一台耗电设备的功率为2500瓦,即其一小时的耗电量为2.5千瓦时,也就是一小时2.5度电。功的单位有焦耳和千瓦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1焦=1瓦×秒。1千瓦时=1千瓦×1小时=1000瓦×1小时=1000瓦×3600秒=3600000焦。公式一个用电器的功率大小是指这个用电器在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其计算式为P=W/T。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电功率P与电流I、电压U之间的关系是:P=UI. U=P/I. I=P/U1千瓦时是功率为1千瓦的用电器在1小时内所消耗的电能。其他公式为:P=U^2/RP=U*I*动力因素2023-07-01 08:53:422
1度电等于多少瓦?
千瓦小时一度电。2023-07-01 08:54:054
一千瓦等于多少度电???
1.1度=1千瓦·时,一个功率为1千瓦的用电器连续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量为1度。计算公式为:用电量(度)=功率(千瓦)*使用时间(小时)2.首先单位不对,度相当于千瓦·时,不是千瓦每时(千瓦/时)。1度=1千瓦·时,一个功率为1千瓦的用电器连续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量为1度。计算公式为:用电量(度)=功率(千瓦)*使用时间(小时)3.一千瓦等于用电器使用一小时也就是1度电。4.如果这个1000W的电器连续工作一个小时就消耗1度电,连续工作两小时就两度电。以此类推。2023-07-01 08:54:423
1千瓦时是多少度
你好同学,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电,家家户户都有电表,用电量我们称为“度”,一度电就是一千瓦时,就是一千瓦的电器工作一小时所耗的电量。希望能帮到你。2023-07-01 08:55:112
一度电是多少瓦?
一度电是1000瓦2023-07-01 08:55:3812
1千瓦时等于多少电?
千瓦小时一度电。2023-07-01 08:58:252
一度电等于多少千瓦时
一度电不等于多少瓦,因为它们两个是不同的单位,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度是一个能量的单位,单位是千瓦时,即一个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工作一小时消耗的能量就叫做一度,1度=1千瓦乘以1小时=1000瓦乘以3600秒=1000乘以3600焦耳。一度电的概念:一度电,不是电度表上的一个字,也不是0.5元。一度电(1 kW·h)是一个能量单位,而不是我们通常见到的功率单位 ( kW ),1度电=1千瓦时=1千瓦×1小时=1000瓦×1小时,简单来说,一度电就是一台功率为1000W的电器工作1小时所消耗的电能。根据所利用能源的不同,通常有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核能发电、水力发电等。火力发电是燃烧煤炭,需要消耗310克的煤炭以及4升净水,190克柴油和59克天然气,产生160克二氧化碳、272克的碳粉尘,6.2克的二氧化硫、15克的碳氧化物,才能产生一度电。2023-07-01 08:58:401
电费一度等于多少千瓦时
耗电量一千瓦时就是我们俗称的一度电。2023-07-01 08:59:005
千瓦时等于多少度电?
千瓦时等于等于1度电。瓦是功率的单位,而度是用来表示电功的,虽然二者不能互相转换,但是当瓦和时间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千瓦时,这时就能和度进行换算。日常生活中,1千瓦时就等于1度,也就意味着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运行了一小时以后,所需消耗的电量是一度,假如电器是工作了12小时的话,则需要消耗12度电,也就是12千瓦时。一度电能干什么?1、若灯泡瓦数为25瓦的话,那么一度电就可以让灯泡连续点亮四十小时。若是普通电风扇的话,那么一度电就可以让电风扇连续运行十五小时。若是电视机的话,那么一度电就可以让电视机连续运行十小时。2、若家用冰箱的功率为66瓦的话,那么一度电就可以让家用冰箱连续运行十五小时。若是家用吸尘器的话,那么一度电就可以让家用吸尘器连续清洁五遍左右。2023-07-01 08:59:351
1度电等于多少千瓦时
我们平时交电费的时候,都是按度来交的,但电器上面写的耗电量,一般都是千瓦时,那么一度电到底等于多少千瓦时呢? 其实换算很简单,1度电就等于1千瓦时。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台功率为一千瓦的热水器,它工作一小时所消耗的电能就是一度。 千瓦时这个单位,和焦耳一样主要用于量度电力。但由于千瓦时比焦耳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并且更容易转化为电器使用时数,所以使用千瓦时作单位的更多一点。 再加上焦耳这个单位与千瓦时相比单位量度太小,所以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到焦耳。2023-07-01 08:59:501
一度电等于多少瓦
一度电等于一千瓦时,就是1000瓦的电器工作一小时耗电量是一度2023-07-01 09:00:0012
一千瓦一小时是多少度电
千瓦小时一度电,也就是1000瓦的功率工作一个小时耗电量是1度。2023-07-01 09:00:512
地球有多少年历史
科学家发现,地壳岩石中含有一些微量的放射性无素。这些元素按各自固定速度衰变,即以放射形式逐渐变成普通元素。于是,根据岩石中现在有铅和铀的比例,就可推算出这块岩石的年龄。科学家们用类似方法测量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测得它的年龄约为38亿岁。考虑到从熔岩冷却到固结成岩还需一段时间,有人认为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开始形成的。2023-07-01 08:58:031
地球诞生于多少年前
地球诞生于距今大约46亿年前。 地球属于银河系之中的太阳系,处在金星与火星之间,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有一颗天然卫星。地球是发现第一个具有生命个体的行星。依据地球形成的位置,地球起源分为两大学派:传统学派认为地球是在太阳系内形成的;现代学派认为地球是在太阳系外形成的。像太阳系起源一样,认为地球是在太阳系内形成的可划分为三派:分出说也叫灾变说、捕获说、共同形成说也叫星云说。现代学派观点:地球是在太阳系外宇宙空间形成的,在运行到太阳附近时被太阳捕获,成为绕太阳转动的行星。2023-07-01 08:58:111
地球历史有多少年,人类历史有多少年
21世纪科学家对地球的年龄再次进行了确认,认为地球产生要远远晚于太阳系产生的时间,跨度约为1.5亿年左右这远远晚于此前认为的30-4500万年。此前科学家通过太阳系年龄计算公式算出了太阳系产生的时间为55.68亿年前,而地球产生的年龄要比太阳系晚30亿年到45亿年左右,大约为25.48亿年前左右。在2007年时,瑞士的科学家对此数据进行了修正,认为地球的产生要在太阳系形成的6200万年之后。据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12月27日报道,以色列考古学家在该国一个洞穴中发现了距今约40万年的数颗现代人的牙齿化石和其它遗迹,这是截止2010年发现的最早的此类遗迹。这可能彻底推翻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进化史理论,对人类史和考古学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特拉维夫大学的阿维·戈福尔教授和拉恩·巴尔卡伊博士在以色列中部格什姆山洞中发现了这些牙齿化石,该洞穴于2000年被发现,此后便一直是考古学家们研究的重点。2023-07-01 08:58:212
地球大约有多少年的历史
地球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150亿年前宇宙诞生,奠定了地球产生的物质基础。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前的原始太阳星云。此后,地球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各个组成部分的演化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地球系统的运动及其带来的地貌变迁、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共同构成地球的历史。 对地球起源和演化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始于十八世纪中叶,至今已经提出过多种学说。一般认为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经历了吸积、碰撞这样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过程。2023-07-01 08:58:301
学生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显微镜怎么用
1、正确对光的问题 对光是使用显微镜时很重要的一步,有些学生在对光时,随便转一个物镜对着通光孔,而不是按要求一定用低倍镜对光。转动反光镜时喜欢用一只手,往往将反光镜扳了下来。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一定要强调用低倍镜对光,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而光线较弱时则用大光圈,凹面镜,反光镜要用双手转动,当看到均匀光亮的圆形视野为止。光对好后不要随便的移动显微镜,以免光线不能准确的通过反光镜进入通光孔。 2、正确使用准焦螺旋的问题 使用准焦螺旋调节焦距,找到物象可以说是显微镜使用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学生感觉最为困难的一步。 学生在操作中极易出现以下错误:一是在高倍镜下直接调焦 ; 二是不管镜筒上升或下降,眼睛始终在目镜中看视野;三是不了解物距的临界值,物距调到 2 ~ 3 厘米时还在往上调,而且转动准焦螺旋的速度很快。前两种错误结果往往造成物镜镜头抵触到装片,损伤装片或镜头,而第三种错误则是学生使用显微镜时最常见的一种现象。针对以上错误,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强调,调节焦距一定要在低倍镜下调,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但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在这个过程中眼睛要从侧面看物镜,然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并慢慢反向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同时向学生说明一般显微镜的物距在 1 厘米 左右,所以如果物距已远远超过 1 厘米 ,但仍未看到物象,那可能是标本未在视野内或转动粗准焦螺旋过快,此时应调整装片位置,然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当视野中出现模糊的物象时,就要换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寻找范围,提高找到物象的速度。 3、物镜转换的问题 使用低倍镜后换用高倍镜,学生往往喜欢用手指直接推转物镜,认为这样比较省力,但这样容易使物镜的光轴发生偏斜,原因是转换器的材料质地较软,精度较高,螺纹受力不均匀很容易松脱。一旦螺纹破坏,整个转换器就会报废。教师应指导学生手握转换器的下层转动扳转换物镜。 五、光学玻璃清洗的问题 光学玻璃用于仪器的镜头、棱镜、镜片等。 在制造和使用中容易沾上油污、水湿性污物、指纹等,影响成像及透光率。清洗光学玻璃,应根据污垢的特点、不同结构,选用不同的清洗剂,使用不同的清洗工具,选用不同的清洗方法。清洗镀有增透膜的镜头,如照相机、幻灯机、显微镜的镜头,可用 20% 左右的酒精和 80% 左右的乙醚配置清洗剂进行清洗。清洗时应用软毛刷或棉球沾有少量清洗剂,从镜头中心向外做圆运动。切忌把这类镜头浸泡在清洗剂中清洗,清洗镜头时不要用力擦拭,否则会损伤增透膜,损坏镜头。2023-07-01 08:58:321
地球形成于多少亿年前
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地球的形成,在地球形成之前,宇宙中有许多小行星绕著太阳转,这些行星互相撞击,形成了原始的地球。随著碰撞渐渐减少,地球开始由外往内慢慢冷却,产生了一层薄薄的外壳——地壳。拓展内容:1、地球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地球表面的大约29.2%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剩余的70.8%被水覆盖,大部分被海洋、海湾和其他咸水体覆盖,也被湖泊、河流和其他淡水覆盖,它们共同构成了水圈。2、地球的大部分极地地区都被冰覆盖。地球外层分为几个刚性构造板块,它们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在地表迁移,而其内部仍然保持活跃,有一个固体铁内核、一个产生地球磁场的液体外核,以及一个驱动板块构造的对流地幔。2023-07-01 08:58:381
使用显微镜的6个步骤
(1)熟悉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了解各零件的性能和功用; (2)按观察要求,选择适当的目镜和物镜,调节粗调螺丝,将载物台升高,装上目镜,取下目镜盖,装上 目镜。 (3)将试样放在载物台上,抛光面对着物镜。 (4)接通电源,若光源是6V低压钨丝灯泡,要注意电源须经降压变压器再接入灯泡。 (5)按观察要求,选用适当地滤色片。 (6)选用平面玻璃或三棱镜两种光线反射器中的一种。一般作高倍观察或摄影时用平面玻璃,作低倍观察 可用三棱镜(现代的和小型显微镜仅用平面玻璃)。 (7)调节粗调螺丝,使物镜见见与试样靠近,同时在目镜中观察视场由暗到明,直到看到显微组织为止, 再调细调螺丝至看到清晰显微组织为止。注意调节时要缓慢些,切勿使镜头与试样相碰。 (8)根据观察到的组织情况,按需要调节孔径光阑和视域光阑到适当位置(使获得组织清晰、衬度均匀的 图象)。 (9)移动载物台,对试样各部分组织进行观察,观察结束后切断电源,将金相显微镜复原。2023-07-01 08:58:551
地球有多少年了。?
今天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年龄已经有46亿年了。然而,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自古以来就十分关心地球的年龄问题,但是由于古代人们缺乏推算地球年龄的科学方法,地球的年龄始终是一个末解之谜。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的一些教会神甫们宣称地球是上帝在公元前4000年创造的,使许多人相信了这种无稽之谈。 怎样才能科学地推算地球的年龄呢? 17世纪到18世纪期间,有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究海洋里的盐度来推算地球的年龄。他们假定海水最初是淡的,由于河水把盐冲人海洋才使海水变咸。知道了目前海水的含盐量和全世界的河流每年能把多少盐冲人海洋就可以算出海洋的年龄,并进一步推算出地球的年龄。因为海水最初是不是淡的本身就是一个末解之谜,河流每年带入海洋的盐量也并不一样,此外地球的形成比海洋的出现早多少年也不得而知。因此这种方法解决不了问题。 还有一些科学家想通过测量海洋每年的沉积率来推算地球的年龄。他们认为算出海洋每年的沉积率,再测出海洋沉积物的总厚度,就可以计算海洋的年龄。然而由于海底是不断运动的,海底沉积也随之时常在变化,这种方法也站不住脚。 19世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后,人们发现了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来确定岩石相对年龄的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还不能推算出地球本身的绝对年龄。 到了20世纪,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测定地球年龄的最可靠的方法,叫做同位素地质测定法。 20世纪初期,人们发现地壳中普遍存在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它们的原子核中能自动放出某些粒子而变成其它元素,这种现象被称做放射性衰变。在天然条件下,放射性元素衰变的速度不受外界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而始终保持很稳定。 例如1克铀经过一年之后有1/74亿克衰变为铅和氦。在铀的质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经过约45亿年以后,大体就有1/2克衰变为铅和氦。利用放射性元素的这一特性,我们选择含铀的岩石,测出其中铀和铅的含量,便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岩石的年龄。用这种方法推算出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大约为38亿年。当然这还不是地球的年龄,因为在地壳形成之前地球还经过一段表面处于熔融状态的时期,科学家们认为加上这段时期,地球的年龄应该是46亿年。 采纳哦2023-07-01 08:58:591
地球是由什么演变而成的,存在着多少年了?求大神帮助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它跟太阳系的起源有密切的关系。这样,要认识地球形成和早期的演变历史,当然离不开探索整个太阳系的起源,而太阳系是众多恒星中的一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恒星演变的一般规律推测太阳系以至地球的起源了。 一颗恒星的演化可以大体上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力收缩阶段,即弥漫星云间的相互引力而集中成一团团星云;第二阶段为核反应阶段,原始星云间相互碰撞发热,内部进行剧烈核反应;第三阶段是衰老阶段,即作为核聚变燃料氢和氮等逐步耗尽。 根据恒星演化一般规律,可推测大约在距今50~60亿年以前,一团星云开始集中,在引力收缩的过程中,这团星云的大部分物质进入中心,形成原始太阳,开始有了形体,并开始发光。之后,由内部核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它每时每刻都在放射光和热。 地球最早可能是由大大小小的星云团集聚而成的,一般认为在距今47亿年前它已经增长到现代地球质量相近了。这时候的地球还只是许多微星的集合体,叫原地球,原地球在引力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的作用下,不断受热,当原地球内部温度达到足以使铁、镍等元素熔融时,铁、镍等元素迅速向地心集中,在46亿年前左右形成地核和地幔,地壳初步分异作用。原始地壳比较薄弱,而地球内部温度又很高,因此,火山频繁活动,从火山喷出的许多气体,构成原始大气,如CH4、NH3、H2、H2O(水蒸气)、H2S、HCH等,但无游离的氧(现在大气中的氧是光合生物蓝藻和绿色植物出现后长期积累起来的)。这种还原性大气在闪电、紫外线、冲击波、射线等能源下,形成一系列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有氨基酸、核苷酸等(这已被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的模拟雷鸣闪电的火花放电装置使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个实验得到证实)。这些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或直接落入原始海洋,或经由湖泊、河流汇集到原始海洋,在海洋中层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进一步缩合成结构原始、功能不专一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这些生物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积累,浓度不断增加,凝聚成小滴状,形成多分子体系。在一定的进化概率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再经过长期不断进化,大约在35亿年前终于形成了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能力的原始生命体。此为生命演化的第一阶段,即非细胞生命阶段,实现了从非生命到生命转变的过程。 地球的童年,从距今46亿年形成时期起,大约延续到距今30亿年左右,一共15.16亿年。当然,对于地球的童年,现在知道的还不多,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二、地球的少年时期 从距今30亿年左右到5.7亿年这段时间,地球进入了少年时期,也就是前古生代时期。虽然这个时期延续时间十分漫长,大气、水、生物圈也都有很大发展,可是生物界的进化却很缓慢,直到前古生代末期,地球上也还只是有菌类、藻类和一些低等原生动物、腕足类动物等。这跟寒武纪以后生物界突飞猛进的发展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地球进入少年时期是以最早出现小块陆核作为标志的,后来大陆就是由陆核逐渐扩大而形成的,地球上发现的有确凿证据的小块稳定陆核形成于距今28亿年前,地点在非洲南部。直到25亿年前,各大陆内相继形成若干个小块稳定陆地。后来在距今17亿年左右,地球经历了一次最有意义的稳定大陆形成事件,稳定大陆的面积在相对比较短的历史阶段里大大增加,大陆差不多接近了它现在的规模。但形成的大陆岩石圈(也称原地台)还比较薄弱,保留有相当的活动性,没有达到真正的稳定。 从原地台到地台的转变时期是从距今17亿年到距今14亿年左右,根据科学家对资料的研究分析来看,原地台曾多次被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所打碎,又不断被下面涌上来的岩浆物质所胶结,变得越来越厚,越来越稳定,因此,距今14亿年左右是稳定大陆最终形成时期,地球岩石圈的演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时期,生物界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即原核细胞阶段,这一阶段生命已经有了细胞形态,有真正的细胞膜,但是还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分不出真正的核膜和核仁。主要以在28~20亿年前最为盛行的蓝藻为代表,它能进行真正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早期地球的还原性大气逐步被氧化型大气所替代,其后接着进入到第三阶段的进化,出现了真核细胞,从原核细胞发展到真核细胞是生物界完成的最重要的一次进化。 三、地球的古生代时期 古生代时期的地层可分成早、晚两期,早古生代分为寒武、奥陶、志留三个纪,从距今大约5.7亿年到4亿年;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石炭、三叠三个纪,距今4亿年到2.3亿年。这3.4亿年时间是最古老生命的时代,地球到这个时期已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演变。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结构跟今天地球情况差不嗔恕U飧鍪逼谒 ⑸ 牡刂首饔茫 蘼勰诹Φ幕故峭饬Φ模 裉斓厍虮砻婧屯敛阏 诮 械南啾龋 惨丫 芟嘟 恕I 锝 肟涨胺笔⑹逼冢 俊⒅秩嚎涨暗卦龀ぃ 耸逼谥泻笃谒 派 锏锹匠晒Α? 从寒武纪开始,地台经过长期风化、剥蚀、搬运等外力地质作用,地球表面高低差异减少(即平夷作用),低洼区域屡遭海水浸漫,浅海面积不断扩大。此时期是地球上最早出现可利用的煤的时期,如我国南方的一种煤—石煤,就是由生活在滨海、浅海的海生植物遗体大量聚集石化而形成的。到了志留纪末期,地台周围和地台之间的地槽区发生了加里东(英国的一个山名)运动的大变动,延续时间为几百万年。原来低平地区重新被抬高,简单地貌复杂起来。经过这场变动之后,有的地方发生了倾斜、褶皱,有的地方发生断裂,大陆总面积扩大。随着平夷作用的又一次进行,地球地势又逐渐趋向平缓,太平洋若干地区重新发生海浸,在石炭纪中期,海浸规模达到最大。从石炭纪晚期开始,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地槽里的沉积岩和火山岩层产生剧烈的褶皱,转化成褶皱山系,构造运动此起彼伏,一直延续到晚古生代末期才完成,这个运动叫华力西(阿尔卑斯山脉中的华力西山)运动。 华力西运动使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槽,东欧地台和西伯利亚地台之间的乌拉尔地槽、西伯利亚、中亚、中国地台之间的广大地槽区、北美、东缘的阿巴拉契亚地槽都转化成褶皱山系,海水退出,使欧亚大陆连成一片。全球大陆块达到最大程度的相互接近,这就形成了全球统一大陆——潘加亚大陆,大陆总面积已经跟今天地球上的大陆总面积相差无几了。 在前古生代末期,植物和动物已经分化。在植物界中,蓝藻和菌类繁盛;在动物界中,已经出现低等无脊椎动物,进入寒武纪,植物界中的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动物界中,若干门类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突发性开始繁荣。奥陶纪的海洋里,植物界中藻类广泛发育,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以头足类居多,在奥陶纪晚期,已经出现了原始的没有颌的圆口鱼形脊椎动物——无颌类。真正的鱼类是出现在志留纪晚期。到了泥盆纪时,鱼类已经很繁盛,是当时最高等的动物。其中有一种总鳍鱼,以后发展成为两栖类。 由于加里东运动,使大陆面积扩大,某些海洋消失,环境剧烈变化,使那些适应性强的生物种类生存了下来。在泥盆纪中期,陆生植物得到很大的发展,许多种属已经长成大树,并且出现了昆虫、两栖类。到石炭纪中期,出现了森林,昆虫也进一步向空中发展,同时由两栖类进化而来的爬行类也出现了,后来的华力西运动,使海水退去,大陆面积更加扩大,使生物界向大陆进军的进程又大大推进了一步,总的来说,在古生代时期,植物界从低等的水生藻类进化成比较高等的陆生植物,动物界从比较低等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进化到鱼类和陆生爬行类动物,完成了向大陆进军。 四、地球的中生代时期 中生代时期分为三叠、侏罗、白垩三个纪,从距今2.3亿年起到6700万年前结束,延续时间大约1.6亿年。 中生代开始以后,地球史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折,潘加亚大陆逐步解体,各个陆块渐渐趋向于漂移到现代所处的位置,岩石圈又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动。中生代开始经二三千万年,到了三叠纪末期,在北美、南美之间和欧亚、非洲之间发生了分裂,在南部的几个陆块之间也发生分裂,开始互相移开;到了侏罗纪晚期,各个陆块进一步分裂,在北美和欧亚大陆之间,南美和非洲之间产生了一条大体上是南北方向的巨大裂隙,陆块向两边移开,海水浸进去,这就是未来的大西洋;又过了七千万年,到了白垩纪晚期,情况又进一步变化,各大陆继续互相移开,最显著的是南美和非洲之间的距离加大,也就是说南大西洋有了明显的扩张。 以上所说的中生代时期大陆分裂的历史根据是什么?分裂原因又是什么?这得从下面的假说说起。 首先是奥地利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A.L.Wegenge,1880~1930)于1912年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他认为地球是一个由热变冷的天体,它的表层先冷却,凝结成固体的地壳,地壳的上层是较轻的硅铝层,它的下层是较重的硅镁层,处于熔融状态。如同冰块浮在水面上一样,大陆也是浮在它的基底——硅镁层之上的。潘加大陆由于地球向东自转和潮汐力的作用,原始大陆缓慢地向西移动,以后出现了裂缝,崩解。他还认为,太平洋是古老的大洋,同原始大陆一起存在,后来因为美洲大陆向西漂移,它的范围逐渐缩小,缩小面积等于大西洋扩大的面积,印度洋是在澳大利亚和南极大陆分离后才出现的,至于北冰洋,它原来就是太平洋的一部分,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文献资料中找到了大陆漂移的论据:南美洲东岸的西依拉山脉和非洲西岸的开普山脉,不仅地质构造相同,而且它们的矿层成份和年龄都一样;其次是古生物资料,那时代的古生物研究证明,南半球的几个大陆上,石炭纪时期的爬行动物中,有64%的种是共同的,到了三叠纪时,也就是推测南半球的几个大陆已经分裂了一段时间之后,几个大陆爬行动物中共同种已经下降到34%;再次是根据古气候资料,用古气候条件的特殊沉积物,如反映古赤道气候的由热带植物形成的煤层、反映干热气候条件的盐类沉积等进行分析,发现其跑到了今天的高纬度地区,而反映古极区的冰碛却跑到了今天的赤道地区,也称为极移。但是,这个假说在盛行一时之后便遭冷落了。 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古地磁学的兴起,研究证明大陆漂移的轨迹与古地磁学是吻合的。地球磁场分南北两极,亿万年前形成的岩石层中,保留着当时的磁性纪录,利用精密仪器,对岩石剩余磁性的测定,可以知道不同大陆在不同地质时代的地磁北极的位置及其移动,研究表明,各大陆测定地磁北极在相应地质时代移动路线不同,最终都在今天会合于磁北极。 其次是六十年代初,美国学者赫斯(H.H.Hess,1906~?)和迪茨(R.S.Dietz,1914~?)提出了海底扩张假说,这个假说的基本思想是:热的、具有一定塑性的物质从下面的软流圈里上涌,通过岩石圈里的裂缝,在未来的洋脊轴部侵入,涌出的岩浆冷凝成新的洋底,并推动原始洋底向二侧扩张,大陆随之漂移。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新的洋底不断加宽,已经裂开的大陆壳被带到离大洋裂谷更远的地方。 既然新的大洋岩石圈不断地从每个大洋里产生,老的大洋岩石圈向外移开,大洋在扩张,长此下去,地球体积不是越来越膨大了吗?直到后来海底扩张假说和大陆漂移假说相互结合后,才说明了这个问题,那就是不断增生的大洋岩石圈在地球的另外一些地方又重新回到软流圈里去而消亡了,这跟全球性地震活动带的研究密切相关。从而使地球科学中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能从宏观上阐述地球上层发生的各种运动的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此学说把地壳分为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每板块又分成几个小块。所有的这些板块构成一层岩石圈。各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的活动地带,板块随着洋底扩张而移动。洋脊附近是板块生长带,有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东太平洋隆起这三处。海沟附近是板块消减带,就是太平洋东、西边缘海沟部分。当密度较大的板块向密度较小的板块俯冲时,引起强烈地震和火山作用;仰冲则形成岛屿或高大山系。 中生代的气候条件总的说来是有利于动植物发展的,中生代早期的植物以裸子植物松柏、苏铁、银杏以及某些真蕨为主。到中生代晚期,出现了能够真正开花结果的植物——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门类,它们在传播和繁殖后代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在动物界里,中生代常常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其中以恐龙最为繁盛,到侏罗纪时期成为地球的霸主,但是在白垩纪却突然绝灭了,究其原因,至今还是得不到恰当解释的科学之迷。从爬行动物发展而来的两类更高级脊椎动物——鸟类和哺乳类,也在中生代时出现了。 五、地球的新生代时期 新生代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中最新的一个时代,包括现代在内整个新生代大约为6700万年,由第三纪和第四纪组成。 虽然新生代延续时间相对较短,但就在这个时期,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气候状况,生物界面貌逐渐演变到现代的样子。 新生代时期最突出的事件是非洲跟欧洲的接近和印巴次大陆跟亚洲的相撞,其结果使一部分岩石圈上层物质互相推挤,形成了横亘于南北半球之间,绵延几乎达到地球半周的最雄伟的山系和高原,它西起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经南欧的阿尔卑斯山,东延是喀尔巴阡山,接高加索山、土耳其和伊朗的高原和山地、帕米尔高原和山地,向东就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再向东南去,中南半岛和印尼诸岛的山脉也都跟它相连。这就是阿尔卑斯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产物。 太平洋跟周边大陆的相互挤压作用也使大陆边缘的构造带持续发生了强烈的变形和岩浆作用,并且伴有强烈的地震活动,这些作用一直到现代还在进行。以及被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运动所形成的断裂切割成大大小小的断块,在大陆边缘各种作用和岩石圈物质运动的影响之下,发生了互相推挤,拉开或相对升降,形成了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 新生代早期的动物主要有两大类:古有蹄类和古食肉类,随着它们的进化,到了第三纪中、晚期,古有蹄类先是有奇蹄类,如马、犀等,后有偶蹄类,如羊、牛等;古食肉类也渐渐进化成各种猛兽,如狮、豹、虎等。生物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走过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许多发展阶段,终于在最新地质历史时期产生了生命之花——人类。人类的进化是生物界长期演变的结果。 促成地球演变的因素,总的来说,不外乎内外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就是在地球外部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里的作用力,它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就是风化、剥蚀、沉积等作用。它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能、地球的重力。另外还有太阳、月亮对地球的引潮力,以及地球时期历史中的陨石冲击作用等。内部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蕴藏在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一是由重力能转变而来的能。内外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共同决定着地球表层和内部的物质运动。 如果从十九世纪中叶赖尔的名著《地质学原理》出版算起,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经过许多地球科学家的努力,再上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对其的促进,地球演变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科学家们在一些涉及地球演淅 返闹卮笪侍馍先匀淮嬖谘现胤制纭? 纵观科学地球史这门学科的发展,可以这样说:地球科学家正处在取得认识上新的飞跃的前夕。未来的地球科学家们一定能把科学地球史这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2023-07-01 08:59:081
地球诞生后经历了几个阶段(世纪)
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2.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2.5亿年-0.7亿年的中生代,历时约1.8亿年.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就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距今只有7000万年左右.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出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2023-07-01 08:59:161
地球大约形成于多少年前 急等回答!
44-46亿年2023-07-01 08:59:232
有谁能告诉我地球是怎么样形成的,地球有多少年的历史了,有知道的谢谢了
46亿岁2023-07-01 08:59:312
地球诞生多少年叻?
地球诞生已有46亿年了。据科学家说,宇宙从一个原子点爆炸而来,到现在已经有150亿年的时间了。太阳系诞生之前是一个原始星云,受到某种力量的撞击,才形成了现在的太阳系。太阳系诞生已有50亿年了。2023-07-01 08:59:491
地球大概经历了多少年?
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2023-07-01 08:57:382
在实验室当中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步骤?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2023-07-01 08:57:311
地球从诞生至今有多少年了
科学家说是45亿年了,可是据我所知,不止,因为形成地球的陨石就不止45亿年,肯定比这个数字,要大的多。2023-07-01 08:57:281
地球是多少年前形成的?
地球的年龄已经有46亿年了。有点天文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太阳的寿命大约是100亿年,其至少是第二带恒星,而且已到中年,地球比太阳年龄要小。宇宙大约有150亿年了。2023-07-01 08:57:202
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哪些步骤,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安放:显微镜应放在体前偏左,镜筒在前镜臂在后的方向安放好. 2对光:用低倍镜、较大光圈(遮光器上调);眼看目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得明亮. 3放片:观察对象要正对物镜的孔,将玻片夹好之后再调焦. 4调焦:先用低倍镜寻找物象,先降镜筒后升高镜筒,降低镜筒时要在侧面观察是否压片,升高镜筒时正对着目镜寻找物象.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心,换用高倍镜观察只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变得清晰. 5观察: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用右眼画图.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搬动显微镜时,要一手握镜臂,一手扶镜座,两上臂紧靠胸壁.切勿一手斜提,前后摆动,以防镜头或其他零件跌落. 2.观察标本时,显微镜离实验台边缘应保持一定距离(5cm),以免显微镜翻倒落地.镜柱与镜臂间的倾斜角度不得超过45度,用完立即还原. 3.使用时要严格按步骤操作,熟悉显微镜各部件性能,掌握粗、细调节钮的转动方向与镜筒升降关系.转动粗调节钮向下时,眼睛必须注视物镜头. 4.观察带有液体的临时标本时要加盖片,不能使用倾斜关节,以免液体污染镜头和显微镜. 5.粗、细调节钮要配合使用,细调节钮不能单方向过度旋转,调节焦距时,要从侧面注视镜筒下降,以免压坏标本和镜头. 6.用单筒显微镜观察标本,应双眼同时睁开,左眼观察物像,右眼用以绘图,左手调节焦距,右手移动标本或绘图. 7.禁止随意拧开或调换目镜、物镜和聚光器等零件. 8.显微镜光学部件有污垢,可用擦镜纸或绸布擦净,切勿用手指、粗纸或手帕去擦,以防损坏镜面. 9.凡有腐蚀性和挥发性的化学试剂和药品,如碘、乙醇溶液、酸类、碱类等都不可与显微镜接触,如不慎污染时,应立即擦干净.不要任意取下目镜,谨防灰尘落入镜筒. 10.使用油镜观察样品后,随即用二甲苯将油镜镜头和载波片擦净,以防其他的物镜玻璃上沾上香柏油.二甲苯有毒,使用后马上洗手. 11.实验完毕,要将玻片取出,用擦镜纸将镜头擦拭干净后移开,不能与通光孔相对.用绸布包好,放回镜箱.切不可把显微镜放在直射光线下曝晒.2023-07-01 08:57:191
显微镜使用方法4大步7小步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为: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3、观察 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2023-07-01 08:57:111
地球到底有多少年了
四十六亿年。 地球从原始的太阳星云中积聚形成一个行星到现在的时间。 通常说的地球年龄是指它的天文年龄。本世纪60年代末,科学家测定取自月球表面的岩石标本,发现月球的年龄在四十四至四十六亿年之间,于是根据目前最流行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太阳系天体是在差不多时间内凝结而成的观点,便可认为地球是在四十六亿年前形成的。然而,这是依靠间接证据推测出来的。事实上,至今人们还没有在地球自身上发现确凿的档案来证明地球活了四十六亿年。2023-07-01 08:57:101
显微镜使用的步骤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介绍
1、取用和放置使用时首先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必须一手握持镜臂,一手托住镜座,保持镜身直立,切不可用一只手倾斜提携,防止摔落目镜。要轻取轻放,放时使镜臂朝向自己,距桌边沿5-10厘米处。要求桌子平衡,桌面清洁,避免直射阳光。 2、开启光源打开电源开关。 3、放置玻片标本将待镜检的玻片标本放置在载物台上,使其中材料正对通光孔中央。再用弹簧压片夹在玻片的两端,防止玻片标本移动。若为玻片移动器,则将玻片标本卡入玻片移动器,然后调节玻片移动器,将材料移至正对通光孔中央的位置。 4、低倍物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因为低倍物镜观察范围大,较易找到物像,且易能找到需作精细观察的部位。 其法如下: (1)转动粗调螺旋,用眼从侧面观望,使镜筒下降,直到低倍物镜距标本0.5厘米左右为度。 (2)用左眼从目镜中观察,右眼自然睁开,用手慢慢转动粗调螺旋,使镜筒渐渐上升,直到视野内的物像清晰为止。此后改用微调螺旋,稍加调节焦距,使物像最清晰。 (3)用手前后左右轻轻移动玻片或调节玻片移动器,便可找到欲观察的部分。要注意视野中的物像为倒像,移动玻片时应向相反方向移动。2023-07-01 08:57:001
地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地球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那么地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我在此整理了地球的形成时间,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地球的形成时间 46亿年前,地球诞生了。 150亿年前宇宙的诞生奠定了地球产生的物质基础。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此后,地球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各个组成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地球系统的运动及运动带来的形貌变迁、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历史。 对地球起源和演化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始于十八世纪中叶,至今已经提出过多种学说。一般认为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经历了吸积、碰撞这样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过程。 形成原始地球的物质主要是星云盘的原始物质,其组成主要是氢和氦,它们约占总质量的98%。此外,还有固体尘埃和太阳早期收缩演化阶段抛出的物质。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分化作用,不断有轻物质随氢和氦等挥发性物质分离出来,并被太阳光压和太阳抛出的物质带到太阳系的外部,因此,只有重物质或土物质凝聚起来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地球,并演化为今天的地球。水星、金星和火星与地球一样,由于距离太阳较近,可能有类似的形成方式,它们保留了较多的重物质;而木星、土星等外行星,由于离太阳较远,至今还保留着较多的轻物质。关于形成原始地球的方式,尽管还存在很大的推测性,但大部分研究者的看法与戴文赛先生的结论一致,即在上述星云盘形成之后,由于引力的作用和引力的不稳定性,星云盘内的物质,包括尘埃层,因碰撞吸积,形成许多原小行星或称为星子,又经过逐渐演化,聚成行星,地球亦就在其中诞生了。根据估计,地球的形成所需时间约为1千万年至1亿年,离太阳较近的行星(类地行星),形成时间较短,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形成时间越长,甚至可达数亿年。 地球陆地的形成起源 有关大陆的起源问题,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杜托特(A. L. Du Toit)于1937年在他的《我们漂移的大陆》一书中提出了地球上曾存在两个原始大陆的模式。如果这个模式成立,那么这两个原始大陆分别被称为劳亚古陆(Lanrasia)和冈瓦纳古陆(Gondwanaland);这实际上就象以前魏格纳等人所主张的那样,把全球大陆只拼合为一个古大陆。杜托特认为,两个原始大陆原来是在靠近地球两极处形成的,其中劳亚古陆在北,冈瓦纳古陆在南,在它们形成以后,便逐渐发生破裂,并漂移到今天大陆块体的位置。 早在19世纪末,地质家学休斯(E. Suess)已认识到地球南半球各大陆的地质构造非常相似,并将其合并成一个古大陆进行研究,并称其为冈瓦纳古陆,这个名称源于印度东中部的一个标准地层区名称(Gondwana)。冈瓦纳古陆包括现今的南美洲、非洲、马达加斯加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南极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它们均形成于相同的地质年代,岩层中都存在同种的植物化石,被称为冈瓦纳岩石。杜托特用以证明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的存在和漂移的主要证据,是来自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古气候学方面。根据三十多年中积累起来的资料,有力地证明冈瓦纳古陆的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 劳亚古陆是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结合体,这些陆块即使在现在还没有离散得很远。劳亚古陆有着很复杂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它主要由几个古老的陆块合并而成,其中包括古北美陆块、古欧洲陆块、古西伯利亚陆块和古中国陆块。在晚古生代(距今约3亿年前)这些古陆块逐步靠扰并碰撞,大致在石炭纪早中期至二叠纪(即2亿至2亿7千万年前)才逐步闭合。古地质、古气候和古生物资料表明,劳亚古陆在石炭~二叠纪时期位于中、低纬度带。在中生代以后(即最近的1-2亿年间)劳亚大陆又逐步破裂解体,从而导致北大西洋扩张形成。研究表明,全球新的造山地带的形成和分布,都是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破裂和漂移的构造结果。在这过程中,大陆岩块的不均匀向西运动和离极运动的规律十分明显。总的看来,劳亚古陆曾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带,冈瓦纳古陆则曾一度位于南半球的南极附近;这两个大陆之间由被称为古地中海(也称为特提斯地槽)的区域所分隔开。 在杜托特(1937年)提出劳亚古陆与冈瓦纳古陆理论之前,魏格纳(A.L.Wegener)早在1912年曾提出了地球上曾只有一个原始大陆存在的理论,称为联合古陆。魏格纳认为,它是在石炭纪时期(距今约2.2亿-2.7亿年前)形成的。魏格纳把联合古陆作为他描述大陆漂移的出发点。然而根据人们现在的认识,魏格纳所提出的联合古陆决不是一个原始的大陆。虽然仍有很大一部分人赞同联合古陆观点,但他们所作出的古大陆复原图与魏格纳所提出的复原图相比,已存在很大的差别,相反倒有些接近杜托特的两个古大陆分布的理论。 最近2亿年以来的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已得到了确切证明和广泛的承认。然而有人推测,板块运动很可能早在30亿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且不同地质时期的板块运动速度是不同的,大陆之间曾屡次碰撞和拼合,以及反复破裂和分离。大陆岩块的多次碰撞形成了褶皱山脉,并连接在一起形成新的大陆,而由大洋底扩张形成新的大洋盆地。因此,要准确复原出大陆在2亿多年前所谓的"漂移前的漂移"是十分困难的。地球的年龄已有46亿年历史,目前已经知道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年龄为43.74亿年[4] ,并且分布的面积相当小。这样,从46亿年到37亿年间,约有9亿年的间隔完全缺失地质资料。此外,地球上25亿年前的地质记录也非常有限,这对研究地球早期的历史状况带来不少困难。2023-07-01 08:56:561
使用显微镜的五个基本步骤是
显 微 镜 的 使 用 步 骤 : 1. 选取最低倍数的接目镜和接物镜; 显微镜的放大率 = 接目镜的倍数 x 接物镜的倍数; 2. 从接目镜望下去,调较反光镜的角度 , 以获得最光的视野; 3. 把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 移动玻片使要观察的物件恰好在接物镜下; 4. 慢慢地旋转粗调节器 , 使接物镜下降至刚好在玻片上 , 但不可碰到玻片; 5. 单眼从接目镜望下去 , 同时张开另外一只眼; 6. 慢慢地旋转粗调节器使镜筒往上移 , 直至你见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 此时显微镜已对好焦距。如果想效果更清晰 , 可用微调节器调较; 7. 观察及画图。2023-07-01 08:56:512
地球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科学家们认为,若任凭地球自由自在地运转,恐怕它会永远存在下去,但要是有别的外来因素干扰它,地球就可能有寿终正寝之时。外来因素首先是太阳,因为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能够在右地球命运的星球.也就是说,地球上一切能源、动力都来自太阳,太阳一旦有三长两短,势必殃及地球。本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太阳总有一天会燃尽炼绝,由白转橙再变红,最后变成一颗万籁俱寂的黑暗星体,了却其灿烂辉煌的一生。到了本世纪30年代,当物理学家了解到了太阳发光发热的奥秘后,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原来,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它的热核反应,太阳的一生将度过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以及致密星阶段。其中主序星阶段是太阳的稳定时期。这一阶段将持续100亿年。目前太阳只度过一半时间,正处于中年时期。一旦太阳到了红巨星阶段,那么地球的末日也就来临了。当然,这是几十亿年以后的事。除了太阳对地球的干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有的科学家认为,太阳可能有一个兄弟-一太阳的伴星,这颗伴星日夜不停地绕日运行,每隔2600万年,就会转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来"兴风作浪",它的强大引力将引起众多慧星的大扰动,有10亿颗慧星将在太阳系内因横冲直撞,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将成为这些慧星的"靶子"。如果与地球相撞的慧星的质量足够大,那后果就不堪设想:轻者生物灭绝,生态剧变;重者山崩地裂,地球"粉身碎骨"。然而,这颗可能会给地球带来不测的太阳伴星并没有被人们发现,不过许多科学家是相信它的存在的。2023-07-01 08:56:387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光学显微镜通常皆由光学部分、照明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无疑光学部分是最为关键的,它由目镜和物镜组成。早于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明视野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微分干涉差显微镜、倒置显微镜。2023-07-01 08:5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