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和黄河,丝路有关的舞蹈团名字

2023-07-01 13:14:29
TAG: 黄河
北境漫步

黄河民族歌舞团和丝路霓裳舞蹈协会。

1、黄河民族歌舞团是2016年10月25日登记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地址在东营市东营区胶州路中段老年人活动中心,主要负责组织大型晚会演出活动、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2、丝路霓裳舞蹈协会是河南师范大学由个人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学生组织,主要负责日常舞蹈教学活动、牧野清风学社朗诵比赛表演,促进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流,让大学生接触少数民族文化。

跳板舞是哪个民族的

Title 跳板 是朝鲜族妇女一种以蹬跳为特点全身运动的民族体育,跳板比赛分两人一组对跳。跳板长五米,宽四十五厘米,跳板中间放一板垫。两人各站一端,比赛开始时,一方双脚向下,另一方借力向上弹,腾空做各种动作,随下落用力于板上,将另一方蹬于空中,这样此起彼伏,彩裙飘舞。在跳板比赛中,有比高度的,以跳跃的高度定胜负;有比技巧的,表演者在跳板上做各种花样动作,如大转身、旋转跳空翻跳跳花环等,以高难动作取胜。
2023-07-01 00:51:021

跳板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活动

跳板是朝鲜族的活动。跳板是一项朝鲜族的传统综合类女子体育项目,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朝鲜族聚居地区,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等节日举行。伴随着有节奏的踏跳,身着彩裙的朝鲜族少女,优美地在空中表演旋转、空翻等各种动作。这就是生活在松花江畔朝鲜族妇女喜爱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跳板类似于跷跷板,用木架支住一块长木板中心,两人分别站在木板两端,彼此轮番跳起,借一方跳起后下落的重力,将另一方弹起腾跃空中。比赛方法有“抽线”和“表演”两种。跳板历史:跳板同秋千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一种以蹬跳为特征的全身运动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每年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节庆日子里举行。妇女们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身体。跳板长五点五米、宽三十五至四十厘米、厚五、六厘米。跳板中央的下面放一“板垫”,使木板两端可以上下活动。“板垫”多用稻草捆,用草袋装满土亦可,高度以三十厘米为宜。一、二人坐在木板中部压住“板垫”,木板两端各站一人轮流起跳,借落下的力量将对方弹起,在空中做各种动作,如直跳、屈腿跳、剪子跳、旋转跳、空翻跳等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跳板
2023-07-01 00:51:081

跳板主要流行于哪个少数民族

跳板主要流行于朝鲜族。朝鲜族作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东北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鲜族聚居地区。朝鲜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跳板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竞技游戏得到广泛发展和传承。朝鲜族人民热爱跳板活动,将其视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跳板比赛通常在元育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喜庆日子举行,成为朝鲜族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跳板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育竞技游戏,具有一定的特点。通常,跳板由木质材料制成,呈平台状,并装有弹簧,供人们跳跃。跳板比赛要求选手在跳板上展示各种技巧和动作,展现出灵活性和身体控制力。朝鲜族人民对跳板活动的热情使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和节日庆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史溯源跳板历史悠久。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话说:“姑娘时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因此,跳板运动很受重视与喜爱。关于朝鲜族跳板的由来,还有一段浪漫的传说。传说古代朝鲜妇女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整天闷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不准出大门,为了看看院外的世界,她们只好在院内墙根处支起跳板腾空跃身,偷看院外的风光。还有一种说法是,古时有两个男子无辜被囚,他们各自的妻子为了能看到高墙内牢狱中的丈夫,便想出利用跳板将人抛向空中来看自己的丈夫。这种传说表现了人们反封建、争自由的美好愿望。
2023-07-01 00:51:311

跳板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

中文名称: 跳板 所属民族: 朝鲜族 所属地区: 吉林延边、黑龙江、辽宁等地 主题词或关键词: 体育项目 少数民族体育 特色体育项目 跳板 栏目关键词: 传统体育 跳板 是朝鲜族妇女一种以蹬跳为特点全身运动的民族体育,跳板比赛分两人一组对跳。跳板长五米,宽四十五厘米,跳板中间放一板垫。两人各站一端,比赛开始时,一方双脚向下,另一方借力向上弹,腾空做各种动作,随下落用力于板上,将另一方蹬于空中,这样此起彼伏,彩裙飘舞。在跳板比赛中,有比高度的,以跳跃的高度定胜负;有比技巧的,表演者在跳板上做各种花样动作,如大转身、旋转跳空翻跳跳花环等,以高难动作取胜。
2023-07-01 00:51:562

跳跳板是哪个民族的活动

跳跳板是朝鲜族传统综合类女子体育项目之一,这个传统项目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朝鲜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元宵、端午和中秋等节日举行。而朝鲜族对跳跳板活动非常重视和喜爱,朝鲜族民间甚至有姑娘时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的俗语。
2023-07-01 00:52:071

舞长鼓荡秋千跳板是哪个民族?

朝鲜族舞长鼓,荡秋千,跳跳板是朝鲜族的运动。广受朝鲜族女性喜爱。
2023-07-01 00:52:151

跳板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在朝鲜族的绚丽的文化遗产中,民俗游艺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其种类可达三百种之多,一些活动简便易行,老少皆宜。具有代表性的有荡秋千、跳板、摔跤、拔河等。
2023-07-01 00:52:242

长鼓舞和跳板是哪个民族的风俗啊?

朝鲜族。
2023-07-01 00:52:393

舞长鼓荡秋千跳板是哪个民族

舞长鼓荡秋千跳板是朝鲜族。朝鲜族长鼓舞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又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再传入东朝鲜,成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秋千活动具有高、飘、悠、巧、柔、美、欢的特点。跳板活动通常在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喜庆日子举行。在服饰中最具特色并至今仍为人们所喜欢的要数女装。朝鲜族女装分上、下装,上装则羔利(短衫)多用色彩明快、花纹漂亮的绸缎或纱类缝制,衣襟很短,只及胸部,袖口略瘦,不用纽扣,以前襟的两个彩色长带系成蝴蝶形。下装为宽松式的彩色高腰长裙,它裹在两三层内衣外,使之更加合身,穿法是先穿裙后穿短衫。与这种服饰相协调,习惯上多穿白色或天蓝色的船型勾鼻胶鞋,这与服饰形成一体,显示出曲线美。这种打扮,如今只能在各种喜庆节日、盛会中所见。
2023-07-01 00:52:572

跳板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朝鲜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喜载歌载舞,他们的农乐舞、龙鼓舞、婚礼舞、刀舞和槌衣舞倍受青睐。在大力弘扬传统民间文化的同时,...跳板 Springoard exercises 跳板也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
2023-07-01 00:53:051

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娱乐活动是跳翘翘板?

朝鲜族
2023-07-01 00:53:285

用一根木板翘起人跳舞的是哪个民族的

是不是又叫竹板舞啊? “竹板舞”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作品,1885年随关东移民王德传入丰宁朱首营村,在丰宁已传承100多年。1956年在第一次民间艺术普查时被发现,引起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来,“竹板舞”的传承人带着属于自己的舞蹈参加了各种表演,并得到了观众专家的一致认可。到目前已有了包括王德在内四代传人。  “竹板舞”使用的是竹板,它既是道具又是乐器。演员一手持大板,一手持小板,舞起来以后随着节拍,打着双板,上下翻飞。其中“叫板”、“振板”是“竹板舞”打板的基本动作。在流传过程中它在有着鲜明满族特色的同时也明显地融入了汉民族的舞蹈文化,音乐文化元素,可以说它是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结晶。   “竹板舞”为研究北方民族特别是满族民间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因此对于研究民族学民俗学来说也是举足轻重。
2023-07-01 00:53:431

祖国的56民族有哪几个

汉族 怒族藏族 白族羌族 壮族侗族 畲族回族 京族水族 黎族土族 满族佤族 傣族瑶族 苗族彝族 仡佬族朝鲜族 撒拉族东乡族 阿昌族珞巴族 塔吉克景颇族 保安族毛南族 塔塔尔德昂族 独龙族布朗族 仫佬族土家族 赫哲族鄂伦春 基诺族门巴族 锡伯族俄罗斯 拉祜族蒙古族 裕固族鄂温克 布依族纳西族 哈尼族高山族 僳僳族普米族 哈萨克达斡尔 柯尔克孜乌孜别克 维吾尔族
2023-07-01 00:53:523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分别是哪些?

汉族,维吾尔族
2023-07-01 00:54:0110

五十六个民族的资料?越短越好!!!急急急~~~~

nm jnb hbhbhn hbb bjkcb xn chxnhjshxbc djfcghdn vbhf
2023-07-01 00:54:449

描写民族特点的词语

1.描写民族特点的作文 云南民族众多,服饰千姿百态。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居住在这里的25个少数民族,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装束;有的民族因支系不同,服饰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支系,也往往因居住地域的差异而服饰又各有千秋。但更重要的是,各民族的服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自都融进了特殊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的服饰,就是一幅颇具风情趣味的画卷,也是一座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宝库。它不仅以千姿百态的造型款式标志着不同的形象特征,而且,也体现着各个民族不同文化的背景。因此,它神奇美妙,魅力无穷。它的丰厚和博大,有着广阔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拓展的空间。 云南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变的立体气候,决定了云南民族的服装和装饰品必然绚丽多彩,蔚为大观。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服饰是民族文物的一个重要门类,从不同的服饰,可以识别出不同的民族, 2.描写民族风情的优美语段 少数民族的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华丽堂皇,种类繁多。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着彩色连衣裙,戴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显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男 *** 穿西服、绣花衬衫或袷袢等。 维吾尔族男子还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戴绣花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异。 如维族男女都喜欢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哈族姑娘喜戴猫头鹰羽花帽;柯尔克孜族青年妇女则喜欢戴红色丝绒圆顶花帽;塔塔尔族妇女尤喜欢戴镶有彩珠的花帽等。蒙古族男子爱戴呢料大沿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回族男性则为黑白小圆帽,显得整洁庄重。 各兄弟民族男女都喜欢穿长统皮靴。每逢喜庆节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装,色彩斑斓,令旅游者目不暇接。 3.56个民族的特色描写 一、有2类 二、第一类有多种非物质传统文化 1汉族,庙会,舞龙; 2壮族,“壮锦”享誉海内外; 3满族,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4朝鲜族——跳板、长鼓舞 5赫哲族——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6鄂伦春族——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7俄罗斯族——拉手风琴,烤面包 8鄂温克族——驯鹿、爬犁 9蒙古族-----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10达斡族——剪纸,打曲棍球; 11羌族-----大白芸豆是著名特产,——羌寨 12柯尔克孜族——吹奏和握手礼 13维吾尔族——手鼓舞;14高山族——竿球,龙舟,编织; 15哈萨克族——剪羊毛,弹唱,刺绣 16黎族-----妇女精纺织,“黎锦”“黎单”,——打柴舞 17侗族-----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8回族——摔牛,炸油香 19土族——太平洋舞,高台会;20京族——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1毛南族------菜牛、花竹帽。——分龙节舞龙 22裕固族----崇尚骑马和射箭; 23藏族——藏舞,布达拉宫;24怒族——织怒毯,努寨; 25普米族——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26土家族-----土家织绵“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摆手堂 27苗族-----刺绣、蜡染、银饰。——吹芦笙,吊角楼 28仡佬族——制作糯米团,地戏 29瑶族——盘王节、长鼓舞 30彝族---- “砣砣肉”, “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虎节 31布依族---- “水稻民族”。——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32白族——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3独龙族-----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绝少盗窃现象。——织独龙毯,烤烙饼; 34傣族----寺塔、竹楼和竹桥建筑艺术,——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35基诺族——乐器迪他,跳鼓舞;36纳西族——东巴舞,腊染; 37佤族----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甩发舞; 38景颇族——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39僳僳族——上刀杆; 40阿昌族---手工业很发达,尤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采茶; 41保安族----- “保安刀”十分著名,——羊皮袄、保安刀; 42布朗族——弹唱; 43德昂族----善于种茶闻名,——象脚鼓舞; 三、第二类具自己民族的特色产业 44哈尼族----农业,善于梯田; 45拉祜族----农业; 46珞巴族----农业和狩猎; 47门巴族-----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 48撒拉族---农业,手艺发达; 49东乡族----农业,善种瓜果; 50仫佬族-----主农业; 51乌孜别克族---畜牧业; 52塔吉克族---畜牧业,兼农业; 53塔塔尔族---商业,兼手工业和畜牧业; 54畲族-----农业,水稻,茶树、甘蔗等; 55水族-----善种水稻和糯稻; 56锡伯族---主渔猎和农业;
2023-07-01 00:55:011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噶的等待的调查的时候的本地话费
2023-07-01 00:55:294

56个民族分别有哪些,所占比例是多少

中国有56个民族,按照人口数量从多到少排列如下:1. 汉族:占总人口的91.11%;2. 壮族:占总人口的1.28%;3. 满族:占总人口的0.79%;4. 回族:占总人口的0.78%;5. 藏族:占总人口的0.47%;6. 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0.46%;7. 苗族:占总人口的0.36%;8. 彝族:占总人口的0.32%;9. 布依族:占总人口的0.23%;10. 朝鲜族:占总人口的0.15%;11. 满洲族:占总人口的0.12%;12. 瑶族:占总人口的0.08%;13. 白族:占总人口的0.08%;14. 土家族:占总人口的0.07%;15. 哈尼族:占总人口的0.06%;16. 黎族:占总人口的0.05%;17. 傣族:占总人口的0.04%;18. 畲族:占总人口的0.04%;19. 傈僳族:占总人口的0.03%;20. 东乡族:占总人口的0.03%;21. 高山族:占总人口的0.02%;22. 拉祜族:占总人口的0.02%;23. 水族:占总人口的0.02%;24. 佤族:占总人口的0.02%;25. 纳西族:占总人口的0.02%;26. 羌族:占总人口的0.02%;27. 土族:占总人口的0.01%;28. 仫佬族:占总人口的0.01%;29. 锡伯族:占总人口的0.01%;30. 柯尔克孜族:占总人口的0.01%;31. 达斡尔族:占总人口的0.01%;32. 景颇族:占总人口的0.01%;33. 柯南达族:占总人口的0.01%;34. 塔吉克族:占总人口的0.01%;35. 鄂温克族:占总人口的0.01%;36. 仡佬族:占总人口的0.01%;37. 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0.001%;38. 蒙古族:占总人口的0.001%;39. 德昂族:占总人口的0.001%;40. 怒族:占总人口的0.001%;41. 赫哲族:占总人口的0.001%;42. 门巴族:占总人口的0.001%;43. 独龙族:占总人口的不到0.0003%;44. 塔塔尔族:占总人口的不到0.0003%;45. 珞巴族:占总人口的不到0.0003%;46. 普米族:占总人口的不到0.0002%;47. 阿昌族:占总人口的不到0.0002%;48. 思茅区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占总人口的不到0.0002%;49. 京族:占总人口的不到0.0001%;50. 基诺族:占总人口的不到0.0001%;51. 特克斯族:占总人口的不到0.0001%;52. 鄂伦春族:占总人口的不到0.0001%;53. 乌孜别克族:占总人口的不到0.0001%;54. 裕固族:占总人口的不到0.0001%;55. 什么族:占总人口的不到0.0001%;56. 撒拉族:占总人口的不到0.0001%。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实际占比可能会有所变化,并且各民族之间的界限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同时,在中国,每个民族的文化和传统都非常丰富多彩,值得深入探究和了解。
2023-07-01 00:55:503

56个民族中,哪几个是少数民族?

中国55个少数民族(汉族并不是少数民族):蒙古、回、藏、满、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拉祜、高山、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羌、撒拉、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保安、裕固、塔塔尔、土家、畲、达斡尔、赫哲、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京、毛南、门巴、珞巴、基诺族。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据《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载,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草原面积占全国的75%,中国著名的5大天然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森林面积占全国的43.9%;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55.9%;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65.9%。此外,还有大量的矿藏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2023-07-01 00:55:562

以下属于维吾尔族的

A 试题分析:根据服饰和动作可知A为维吾尔族传统舞蹈手鼓舞,B为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摔跤,C为朝鲜族传统活动跳板,D为傣族独特的舞蹈孔雀舞,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各少数民族独特的活动,熟记我国各民族独特的活动是解题的关键。我国独特的少数民族活动主要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孔雀舞、泼水节,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朝鲜族的跳板等。
2023-07-01 00:56:031

中国有多少种民族?

56个民族。。。
2023-07-01 00:56:126

关于朝鲜族文化特色的素材谁有?

朝鲜族因喜穿白衣而被人称为“白衣民族”。“白衣渡江”说的就是中国延边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渡图们江迁移而来的故事。自从19世纪中叶开始,由于朝鲜的天灾人祸以及后来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使大批人背井离乡,渡江迁入中国延边地区定居,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朝鲜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世界六大语系中,朝鲜语的语系尚未确定。朝鲜族的居室内过门槛就是平地炕,房子用木板间隔成几个单间。中间是厨房,面积较大,一面是炕,一面是地,锅灶就安在炕边。朝鲜族特别爱清洁、讲卫生、屋内布置干净、美观。 朝鲜族的饮食具有独特风格,制作方法多种多样。主食以大米为主,最具民族特色的打糕和冷面。打糕是朝鲜族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招待宾客的主食,就像汉族人吃饺子一样重要。朝鲜族冷面更是别具一格,朝鲜族有正月初四吃冷面的习俗,认为这一天吃了长长的冷面能“长命百岁”,故又称“长寿面”。朝鲜族喜欢吃狗肉,特别是三伏天喝狗肉汤已成习俗,他们烹调的狗肉和狗肉汤,独具风味,味道鲜美,冬可驱寒,夏可消暑。辣白菜是朝鲜族喜欢食用的泡菜,其特点是色泽鲜艳、味道鲜美,白菜白、辣椒红、姜丝黄、大蒜丝微绿,看上去赏心悦目,诱人食欲;吃一口是酸辣甜咸,越嚼越有滋味,深受各族人民欢迎。 朝鲜族素以讲究礼仪著称,有“东方礼仪之邦”的美誉。 头顶搬运,是朝鲜族妇女的一种独特的劳动习惯。她们从小就学习用头顶东西,长大成人后,便都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能。不论是水罐、粮袋、包袱,还是其它什么东西,她们都不用肩挑、背扛或手提,而是放在头上顶着,行走自如。 朝鲜族的饮食特色是:以大米为主食,辅以少量杂粮、面粉等。朝鲜族擅长种植水稻,素喜食米饭。米饭是不可缺少的主食,每日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大米。除米饭外,最具特色的主食是糕饼,俗称打糕。打糕又分糯米打糕、小黄米打糕、大黄米打糕,是朝鲜族50多种糕类食品中最负盛名的。其做法是先将粘米蒸熟,然后放在木槽或石板上,用打糕椎把米粒碾成团,反复槌打,直到米粒全部破碎,呈面团状即成。食用时切成小块,蘸着用大豆、绿豆、小豆或芝麻、苏子等材料制做的豆沙面或红豆泥、白糖、蜂蜜等,吃起来筋道、香甜、滑润、可口。因此,朝鲜族历来把打糕当作上等美味,逢年过节或婚宴喜庆日子及迎待贵宾时,都要做打糕摆上餐桌。 在节日或招待客人时的特制饮食除了打糕外,主要有冷面、松饼等主食。松饼是用蒸熟的米面擀出小面片,然后把小豆、豌豆、芝麻、枣、糖等象包饺子一样包馅蒸制而成,吃起来也别有风味。舞蹈特色: 朝鲜族崇鹤,把鹤作为长寿、幸福的象征。这种审美心理也体现在舞蹈形态的追求上,一位朝鲜舞蹈家就曾指出“朝鲜舞基本上是仙鹤式的步调和杨柳式的身条”,即所谓“手柳鹤步”。这种舞蹈的民族特色,早在唐代即已基本形成,所以大诗人李白曾用“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的诗句,来描绘当时所看到的高句丽舞的优美姿态。不过,朝鲜族舞蹈还有幽默风趣和深沉含蓄的特色。每当夏收农忙时,农民们自行组合,清晨同去大田劳作,黄昏返回村庄。在途中他们往往边歌舞、边表演、边行进,这就是朝鲜族最著名的“农乐舞”。在舞队中“象帽长缨舞”最引人瞩目。舞者戴特制的头盔,上有可以旋绕的长缨,舞时摆动头部使长缨在头顶、身侧旋绕飞舞。有时舞者还做出各种技巧动作,有时还可看见一位儿童站在大人肩上头甩长飘带表演,充分表现出朝鲜劳动人民乐观幽默的精神风貌。 近些年来,专业舞蹈家们对朝鲜族舞蹈的表现力了进一步开掘和创造,创作出一些揭示人物沉重和伤感心境的舞蹈,也颇受观众欢迎。朝鲜礼仪: 自古以来,朝鲜族就把尊敬老人,当做家庭和整个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礼节和道德准则。例如,青少年对长辈必须使用敬语尊称;当着老人的面不许吸烟饮酒,在非喝不可的场合,也要背席而饮;吃饭时须先给老人和长辈盛饭上菜。有客来访,还要给老人和宾客单设席。美食佳肴要摆到老人面前,老人未动前,晚辈不得先吃;路遇长者,不论是否熟识,都要致礼问安;在老人"花甲"之年,即60岁生日之时举办隆重的"花甲寿宴",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这种传统美德。在餐桌上还有很多规矩,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 朝鲜族青年男女之间的接触,需要一个“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善”,这与汉族的“相亲”类似,如满意,小伙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与之对“穹合”,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属相是否相顺而不相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经媒人通知男方家,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男方可“择日”确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并送彩礼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缎”、“红缎”等。结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新郎一行人手捧着用红巾包着的木雕大雁来到新娘家,新娘家用木盆把木雁接过去,然后把新郎让进客房,新郎在此戴上纱帽,系上冠带,新娘头上戴“簇头里”,手戴“汉衫”走进樵礼厅举行结婚仪式,结束后,新郎便开始“赏大桌”,即品尝佳肴,由新娘家的客人和自家的亲戚们陪同。行过樵礼仪式后,双方便正式结为夫妻。 朝鲜族崇尚礼仪,注重节令,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都要大摆筵席,届时要先在餐桌上摆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的嘴里还要叼一只红辣椒。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其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回婚节,也称归婚节,是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这天儿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表示祝福,回婚节比举行婚礼还热闹。在所有礼仪筵席中,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席最为讲究和隆重。 朝鲜族有优美的音乐和舞蹈,人人能歌善舞,在节日或婚礼中更是尽情歌舞。同时朝鲜族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足球、摔跤、滑冰、秋千、跳板、竞走等活动都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性。而且还有一些专由妇女参加的比赛和娱乐活动,如秋千、跳板、顶瓮竞走等。
2023-07-01 00:56:332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有岁首节、上元节、寒食节、秋夕节等。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中国东北部,特别是在吉林、黑龙江、辽宁。朝鲜族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传统朝鲜族舞蹈有长鼓舞、龙鼓舞、农乐舞等。在朝鲜族岁时节日中伴有许多竞技游戏,如摔跤,秋千和跳板等,如今已成为朝鲜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荡秋千与玩跳板之俗,在朝鲜族风俗中占有一定位置。每逢端午或秋夕等节日,平时足不出户的姑娘和年轻妇女们都穿着鲜艳的朝鲜族女装,三五结伴聚集在秋千和跳板场上荡秋千或玩跳板,如今这些也由游戏变为传统的体育项目。秋千是在比赛场地竖起两根数丈高的木柱,秋千荡绳一般用麻或染布编织而成。荡秋千一般以高度定胜负。跳板设施较简单,用一块一定长宽的木板架在半米高的支架上即可。跳板比赛时,一人坐在中端压住,两端各站一人,互相跳跃,我上你下,越跳越高,高度可达3、4米。朝鲜族摔跤历史悠久,是在民间最普及和最受欢迎的比赛项目。按传统,摔跤比赛通常在5月端午、8月秋夕等节日里进行。朝鲜族摔跤一般是参赛双方都赤脚,穿短衫裤,右腿套着粗布带,左手抓对方的右腿布带,右手互相抱腰,比赛中先将对方摔倒为胜者,习惯上头等奖品为一头黄牛。赛后优胜者骄傲地坐在得奖的黄牛背上绕场地一周,观众为之喝彩,过去还曾有胜者回家后摆些酒菜款待乡亲的习俗。
2023-07-01 00:56:401

这是什么民族舞蹈

您好!朝鲜族踏板,也称作跳板,是一种传统的游戏和比赛活动。踏板比赛分两人一组对跳。跳板长约5米,宽约0.45米,跳板中间放一块板垫,两人各站一端。比赛开始时,一方双脚向下,另一方借力向上弹,腾空做各种动作,随着下落用力于板上,将另一方弹到空中。在踏板比赛中,有比高度的,以跳跃的高度定胜负;有比技巧的,表演者在空中做各种花样动作,如大转身、旋转跳、空翻跳、钻花环等,以高难动作取胜。如今,踏板因具有很高的技巧和观赏价值已成为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 朝鲜族踏板活动来源于他们的丰收庆祝舞。朝鲜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在一年的辛勤劳动之后,为了庆祝每年的丰收,各个村屯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在歌舞达到高潮之时,除了有独特的象帽舞之外,他们就举行这种踏板竞技活动。他说:“这种活动对培养人们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发挥人身体的跳跃、平衡、协调性,对增强人的体质都有极大的好处。因此,朝鲜族的踏板活动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请及时采纳谢谢
2023-07-01 00:56:591

请问怎么区分我国各个民族(传统、爱好、舞蹈)地理题看图分辨民族总是错

你好,关于这个问题呢,首先是你很少接触这些民族的习俗,你可以试着多去看一些,我这里给你打了一些比较常见的1,首先是学会分辨各名族http://www.douban.com/note/121589201/2.了解一些民族的舞蹈图片,如,瑶族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土家族的摆手舞,朝鲜族的长鼓舞等。3,再去百度搜一些民族的传统习俗就行了希望你能解决这个问题。纯人工打的,望采纳。
2023-07-01 00:57:093

世界范围内,人口超过1000万的民族有哪些?排序,最好能列下具体数目

下面应该可以帮到你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023-07-01 00:57:181

中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1、回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2、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3、京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4、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5、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6、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7、黎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8: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29、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0、满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1、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2、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3、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023-07-01 00:57:261

朝鲜族过什么节

问题一: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流头节春节、正月十五、清明节、端午节、除夕节等。最为重要的当属春节。流头节。正月初一天亮之后,先向祖先祭祀,而后儿童们穿着华丽的衣裳向老人和长辈磕头跪拜,祝他们健康长寿。正月十五不论男女老幼食五谷饭、喝开耳酒。喝开耳酒寓意新的一年能够听到更多喜讯。流头节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名录。 每年的农历6月15日流头节这一天朝鲜族男女老少身穿民族节日盛装,举行流头荐新,祈求丰收、流水洗头沐浴,净身除鬼、祝寿尽孝、流头竞技、享流头饮食、赏流头歌舞等活动。 流头节起源于朝鲜族古代农耕社会,“流头”一词为“东流水头沐浴”的简称,主要活动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日,朝鲜族妇女到向东流的河里洗头沐浴,祭拜农神祖先,净身驱除杂鬼,求丰收求健康。黑龙江省牡丹江宁安一带从事农耕的朝鲜族群众一直保持着过“流头节”的习俗,历史悠久。 其他的有9.3民俗节 。。。来源:1952年9月3日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之日,每年这一天,延边各族人民都有庆祝活动,久而久之已成为全民的一个节日。从1992年开始,在州 *** 的直接筹划下,这一单一的州庆日逐渐转化为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多彩的集庆典活动、文体活动、民族风情展览会、经济贸易洽谈会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节。 问题二:盘点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朝鲜族: 在延边, 朝鲜族传统的节日有春节(岁首节)、正月十五、清明、寒食、端午、中秋、冬至等;6月1日儿童节、8月15日老人节、9月3日“州庆”也是朝鲜族群众非常看重的节日。此外,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 回甲节是朝鲜族为诞生六十周年举行的纪念日;回婚节是朝鲜族为结婚六十周年举行的纪念日。每到回甲节或回婚节时,儿女、亲友、邻居都要向老人祝福祝寿。 “岁首节”即朝鲜族的春节,这是朝鲜族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之一。以前朝鲜族在过“岁首节”的时候,常常要进行拔河比赛,青少年射箭或打“石战”,姑娘们跳跳板、荡秋千,儿童们放风筝。亲戚朋友也尽量聚在一起,吃饭喝酒、唱歌跳舞,尽情娱乐。春节是朝鲜族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初一先祭祖,而后儿童们穿着华丽的衣裳给老人和长辈们拜年。正月十五,朝鲜族不论男女老幼都吃“五谷饭”,喝“开耳酒”。 农历六月十五,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流头节”。众多朝鲜族群众聚在一起,依照习俗举办祭祀、舞蹈、洗头等活动,祝愿风调雨顺、身体健康。 问题三:请问:朝鲜族有哪些节日啊? 朝鲜族民间节日有“元旦”(春节)、“上元”(元宵节)、“上已”(农历的3月3日)、“寒食”(清明节)、“燃灯节”(农历4月8日)、“端午”(农历5月5日)、“流头日”(农历6月5日)、“秋夕”(仲秋节)、“重九”(农历9月9日)和“入关”“冬至”等。其中元日、上元、寒食、端午、秋夕为一大节日。朝鲜族过节,除做节日饮食外、还根据特点,组织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以此取乐。如:除夕,朝鲜族以特有的方式庆贺,亲朋欢聚一起,相互拜年,食用自制的打糕、米酒和“德固”饼汤。春节期间除唱歌跳舞外,还到田间烧火堆,以驱害虫,妇女进行跳板、荡秋千等活动;清明节上坟添土;中秋节除草祭祀,以示对故人的哀思。 另有三个家庭节日,即抓周、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后两个是喜庆日,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民间把敬老当作重要的道德准则。青少年对长辈必须使用敬语尊称;当着老人的面 不许吸烟饮酒,在非喝酒不可的场合,也要背席而饮; 最忌向老人借火或对火点烟;在老人面前不准说粗话; 吃饭时须先给老人和长辈盛饭上菜,并给老人和宾客单 设席桌。美食佳肴要摆到老人面前,老人未动筷子前, 晚辈不得先吃;与熟识的老人出门同路时,年轻人不得 走到老人前面,若有急事赶路,需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说明原因,征得同意方可超前;路遇长者,不论是否熟识 ,都要致礼问安让路。每个家庭都很重视老人的花甲寿 辰,操办“花甲宴席”。寿星老人身穿新衣,坐于上席 正中,两旁有邻里老人作陪。祝寿开始,从长子夫妇起 ,到孙子止,依次斟酒向老人跪拜祝福,感谢老人的辛 苦操劳及养育之恩。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 是“回婚节”,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 0 周年纪念 日。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 要前来祝贺,一对老人穿上年轻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 扶着入席,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闹隆重。 他们甚至把八月十五定为老人节。借以表达对老人的尊敬之情。朝鲜族一向重视儿童,每年“六 一”节便举行盛大的欢庆活动,举家参加庆贺。朝鲜族平时也十分注重孩子们的培养,不惜花重金聘请家庭教师,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的智力 问题四:朝鲜族 都有什么节日?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问题五:朝鲜族一年都过什么节 有什么习俗 详细点 鲜族一向崇尚礼仪,注重节令。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饮食更加讲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饼,都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点缀。 受汉民族及文化影响,朝鲜族民间节日亦有“元旦”(春节)、“上元”(元宵节)、“上已”(农历的3月3日)、“寒食”(清明节)、“燃灯节”(农历4月8日)、“端午”(农历5月5日)、“流头日”(农历6月5日)、“秋夕”(仲秋节)、“重九”(农历9月9日)和“入关” “冬至”等。其中元旦、上元、寒食、端午、秋夕为一大节日。朝鲜族过节,除做节日饮食外、还根据特点,组织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以此取乐。如:除夕,朝鲜族以特有的方式庆贺,亲朋欢聚一起,相互拜年,食用自制的打糕、米酒和“德固”饼汤。春节期间除唱歌跳舞外,还到田间烧火堆,以驱害虫,妇女进行跳板、荡秋千等活动;清明节上坟添土;中秋节除草祭祀,以示对故人的哀思。 另有三个家庭节日,即抓周、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婴儿周岁要邀请客人共同欢度婴儿的生日;后两个是喜庆日,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每逢这些节日都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届时要先在餐桌上摆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的嘴里还要叼一只红辣椒。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所有礼仪筵席,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席最为讲究和隆重。 朝鲜族自古以来就有尊敬老人的传统,老人在朝鲜族内普遍地受到尊敬和优待,有着很高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他们甚至把八月十五定为老人节。借以表达对老人的尊敬之情。朝鲜族一向重视儿童,每年“六一”节便举行盛大的欢庆活动,举家参加庆贺。朝鲜族平时也十分注重孩子们的培养,不惜花重金聘请家庭教师,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的智力。 在重大节日,朝鲜族往往举办各种多姿多彩的游艺活动。在朝鲜族的绚丽的文化遗产中,民俗游艺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其种类可达三百种之多,一些活动简便易行,老少皆宜。具有代表性的有荡秋千、跳板、摔跤、拔河等。 问题六:朝鲜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 的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中国朝鲜族传统节日有元日(阴历正月初一)、上元(阴历五月十五)、燃灯节(阴历四月初八)、重五(阴历五月初五)、秋夕(阴历八月十五)等以及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问题七:朝鲜族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不过他们不叫“中秋节”而叫作“秋夕节”。在我们延边,因为生活在这里的朝鲜族与朝鲜、韩国的血缘关系,自然秉承了朝鲜、韩国的习俗。 朝鲜族过中秋(秋夕),与我们汉族过中秋,习俗尽管差不多,但还是有区别的。每年的这一天,朝鲜族要祭拜祖先、给祖坟除草扫墓,同时举办一些传统活动。朝鲜族喜欢群庆,各种节假日,他们一般或全家老小,或亲朋好友,结群成队地带上美食、饮料、酒水、鼓乐器,到户外去活动。所以每到节假日,你在广场、公园、郊外等任何一个场所,都会看到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人群围成圈儿,载歌载舞,野餐聚会。 中秋节是朝鲜族非常重视的民俗节日,又被称为秋夕节。古时,秋夕是朝鲜族的欢庆丰收的农家节日,也是农耕社会最重要的节目之一。中国人过中秋,主要是家人团聚,不能团聚的也讲究千里共婵娟。但在朝鲜人和韩国人的中秋节,除了全家团聚之外,也是追忆祖先恩德的日子,更为重要的是祭祖和扫墓。尤其是对于尊重传统的韩国人来说,中秋节在韩国的受重视程度不亚于我们的春节,每年的中秋假期韩国都会上演“民族大迁移”的壮观场面,就像中国的“春运”一样。 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朝鲜族传统文化,打造旅游节庆品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 *** 在今年的中秋节举办了“2010朝鲜族秋夕民俗节”活动。延吉市很多朝鲜族群众来到金达莱广场,欢度佳节,通过民俗舞蹈、传统饮食和旅游商品等几大版块,集中展示了朝鲜族秋夕文化。这项活动,已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朝鲜族自古便有在端午或中秋这样的节日里举行摔跤、跳板、秋千等民俗体育比赛的传统。同时,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穿上漂亮的朝鲜族服装,戴着象帽,挎着长鼓,自娱自乐地表演民族歌舞,也是一项重头戏。 告诉你吧,这是朝鲜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跳板。 玩跳板的朝鲜族小姑娘。 这就是跳板。跳板表演。跳板表演。 场外的小家伙也要跃跃欲试。公安干警。消防官兵。自娱自乐。载歌载舞。 群众演员在化妆。 群众演员在准备。 后台工作人员。 群众演出开始。 伽琴弹唱。 朝鲜族舞蹈。 这就是朝鲜族的传统舞蹈――象帽舞。象帽舞。象帽舞。象帽舞。现场直播。 晚上还有秋夕赏月焰火、篝火晚会,市民和游客可以围着篝火,免费品尝“千人拌饭”、米酒和几十种传统小吃,一同欣赏明月,一同踏歌起舞。这就是“千人拌饭”用的作料。 拌饭是朝鲜族传统主食吃法,光是作料就有20多种。 准备用来拌饭的大木桶。 正在做朝鲜族传统食品――打糕。 做好的打糕。免费小菜。免费小菜。 还没到开饭时间,早已等不及的市民便抢先“索要”品尝了。可惜,几个亲戚正在我家等我回去过咱汉族的中秋,天也快黑了,再不离开这儿,就赶不上28路公共汽车了,只好收起相机,打道回府。 问题八:朝鲜族人们是怎么过清明节的? 其余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朝鲜族的清明节习俗一般清明节的当天,朝鲜族一家老小会早早的起来,穿上素色服装,赶去山里祭祖上坟。 和汉族不同的是,朝鲜族会带上好菜好酒,特别是带上朝鲜族特色食品比如大米饼、打糕、八爪鱼、明太鱼、泡菜,以及自家酿制的与汉族黄酒相似,口味稍甜的麻格里米酒等。一般是先割草培土修整坟墓,然后给故人烧稻草,稻定代表着金条,是给故人寄钱之意。之后再向故人敬酒跪拜以示哀悼。最后在墓地席地而坐,和故人共享美食。 朝鲜族是一个乐观的民族,以善歌舞著称。祭奠也能体现出这个特点。朝鲜族在祭祖的时候,家人常常是边吃边唱边舞,与故人团聚。 明太鱼是朝鲜族清明节必不可少的菜肴,每逢清明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吃明太鱼,说是可以强身壮体,全年安康。 和汉族一样,朝鲜族也把清明节称为寒食节。寒食要禁火,所以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朝鲜族提倡在清明节搞一些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比如说朝鲜族特有的运动荡秋千、拔河等。 因此,朝鲜族在清明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坟墓,生别死离的悲伤泪,又有极具民族特色的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问题九:朝鲜阳光节是什么节 朝鲜族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花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朝鲜族一向崇尚礼仪,注重节令。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饮食更加讲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饼,都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点缀。 上元节:朝鲜族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这天,朝鲜放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烯“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这一天还要吃药饭、五谷饭,喝聪耳酒。药饭以江米、蜂蜜为基本原料。掺大枣、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合饭”代替。以盼望当年五谷丰收。上元节有许多游戏,过去有火炬战、车战、拔河等。火炬战,即赛火,看谁的火炬最亮,燃的时间最长。车战,是比谁的车结实。所有娱乐活动,全村人都来参加。围观者敲鼓助威,热闹异常。取胜者唱歌、跳舞,欢庆胜利。晚上,大家举着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圆月,谁当年有福,谁就能望见初升圆月,迎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踏桥,也叫跺桥。朝语中“桥”和“腿”两词同音,跟桥意为练腿。踏桥时,每人要在桥上往返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共次数必须与自己的岁数相等,以求祈福禳灾。 问题十:朝鲜族习俗有哪些 (1)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 *** 外,朝鲜族基本 *** 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2)饮食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3)居住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4)丧葬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 近年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火化等。 (5)礼仪 朝鲜族礼节很严。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要问安让路;就餐时给老人摆单人桌,父子不同席,儿媳恭顺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席间若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对火。 (6)婚姻 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订亲后,选吉日。由男方携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亲友共同饮酒。至夜幕降临,方撤下酒席,奏乐。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归家,以表不忍女儿即将离家外嫁。
2023-07-01 00:57:331

中国五大民族舞蹈分别是

藏族舞,傣族舞,维吾尔族族舞,蒙古族舞,新疆舞 是吗?不太清楚
2023-07-01 00:57:414

关于民族习俗的,有知道的好心朋友,帮一下忙,谢谢

  朝鲜族民居外观都很美,屋顶坡度缓和,中间平行如舟,两头翘立如飞鹤。组成屋顶所有的线和面,均为缓和的曲线和曲面。屋身平矮,没有高起陡峻的感觉,特别是门窗比例窄长,使得平矮的屋身又有高起之势,而整座建筑又稳稳地坐落于低矮平实的石台基上。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刚柔相兼,或抒情潇洒,或  热情奔放,充分表现了朝鲜族柔中带刚,文而不弱,雅  而不俗的民族性格。著名的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  、扇舞、顶水舞、剑舞等。农乐舞由古代庆祝狩猎丰收  的舞蹈发展演变而来,因而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尤其  是男子用力甩动头部,使“象帽”顶上3 米长的“象尾  ”绕身体旋转飞舞,更是独具风采,充满活力。  朝鲜族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足球、摔跤、滑  冰、跳板、打秋千等活动都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性。  摔跤的方式较独特。一种摔法是双方的右腿各套一条布  带,布带的一端系在对方的手腕上,摔跤手互搂对方腰  部,以摔倒对方数多少计胜负。另一种摔法是,摔跤手  各备一条3 米左右的布带,将其9 0 厘米围系在腰间,  其余部分宽松地缠在右大腿上,腰间再系一条5 米长的  带子。比赛时右膝脆地,左膝弯曲,各用右手抓住对方  的腰带,用左手抓住对方的腿绳(缠在右腿的那段带圈)。听到开赛的信号,双方站起来决斗,一般是三战两胜。  不论是不是选手,都可以登场献技。运动会上,摔跤冠  军的奖品是一头披红戴花的大黄牛,夺魁者骑在牛背,  由当地负责人牵牛绕场一周,以显荣耀。  打秋千、跳板和顶坛竞走是妇女的体育运动。她们  荡秋千的特点是:高、飘、悠、巧、柔、美、欢。秋千  绳一般都拴在高大树木上结实的横枝上,在秋千前方的  上空悬有彩带或铃铛,荡起的秋千板能触及这个标志才  能赢得欢呼与赞扬。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话说:“姑娘时  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因此,跳板运动很受重  视与喜爱。关于跳跳板的起源,有种传说:封建时代,  女孩足不出户,为了能看到院墙外的世界,便在院子里  架起了压板(俗称跷跷板),起先让孩子一头坐一个,  一上一下压着玩,后来孩子们觉得站在板上看得远,跳  起来看得更远,于是便产生了跳板。民间跳板长5 . 5  米,宽4 0 厘米左右,厚5 至6 厘米。跳板中间的下面  立板垫,高3 0 厘米。比赛时有专人守护板垫,防止跳  板掉下来。站在跳板两端上的姑娘轮番连续起跳,逐渐  将对方弹送得更高。在身体腾空时能表演出惊险动作者  最受欢迎,如剪式跳、旋转跳、空翻跳,甚至跳藤圈,  做造型,舞花环、挥彩带等。灵巧优美、五彩纷呈,令  人眼花缭乱,惊叹赞赏。顶坛竞走是直接来源于劳动生  活的体育项目,坛或罐中都装有水或米,规定一定的距  离,参赛者甩开双手潇洒走一回,先到终点而滴水不洒  者为胜。  民间把敬老当作重要的道德准则。青少年对长辈必  须使用敬语尊称;当着老人的面不许吸烟饮酒,在非喝  酒不可的场合,也要背席而饮;最忌向老人借火或对火  点烟;在老人面前不准说粗话;吃饭时须先给老人和长  辈盛饭上菜,并给老人和宾客单设席桌。美食佳肴要摆  到老人面前,老人未动筷子前,晚辈不得先吃;与熟识  的老人出门同路时,年轻人不得走到老人前面,若有急  事赶路,需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说明原因,征得同意方可  超前 。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  ,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 0 周年纪念日。谁家能举  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
2023-07-01 00:57:561

读图“某月中旬西南地区气象干旱检测图”,完成18-19题.甲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下列民族活动属

手鼓舞是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跳板是朝鲜族的运动,摔跤是蒙古族的运动,孔雀舞是云南省傣族的舞蹈.故选:D.
2023-07-01 00:58:031

哈尼族的民风民俗

哈尼族的民风民俗 哈尼族风俗习惯六月年 哈尼族的民族节叫“库扎扎”,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哈尼人不知道一年要分几个月,后来,太阳和月亮传授给哈尼人分月的办法,在人间栽了一棵年月树,一枝树干算一个,哈尼人分得了第六枝,从此,就在六月过“库扎扎”。又说,过去有七个仙女到哈尼寨,做了一个磨伙,她们轮流玩耍,把站在权上的小鸟也逗笑了。鸟儿欢乐地唱起歌来,歌声感动了天神,天神把福降给了人间……人们怀念七仙女,每年过“库扎扎”时都要打秋千。喜喝新谷酒 在每年的秋收前夕,居住在哀牢山一带的哈尼族,都要举行一次“喝新谷酒”的仪式,哈尼语称“长奴抽扎”或“车收资八都”,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喝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里。这天,各家割回一把即将成熟的谷穗,倒挂在堂屋右方后山墙上,采下百来颗谷粒,放进酒瓶里泡新谷酒。然备办美味可口的饭菜全家共饮,有的还请邻居长辈男子来喝新谷酒。席间,客人举杯唱起祝酒歌: 象黄牛寻找春天发出的青草, 我们爽快地喝着喷香的米酒。 红红的竹筷粘着黄鳝, 花花的杯子盛满美酒。 丰收的粮食堆积成山, 白生生的大米吃不完…… 全家老少跟着端起酒杯,喝上几口新米酒,即使是婴儿也要在小嘴上抹上一点。据说,这样可使全家老少无病无害,幸福安宁。包头巾 云南藤条江南岸的哈尼山寨里,人人都有自己做的包头巾。女的方方的一块,团溜溜包在头上;男的宽约六寸,长挂挂一条,宽绰绰缠在头上。小姑娘还不懂事时,戴一顶灵巧的两角小帽。长大了,脱下小帽,包上一块包头巾,用一截丝线箍着,表示这“然咪”(姑娘)成熟了。这时,村上的一些人看上了,就会来提亲。小儿子一落地,就戴个拼缝的小团帽。(因它形状团团的,哈尼人叫它“包嘟”)。人长大了,团帽又缝大一点,一直戴到结婚。结婚时,舅母要从自家的织布机上剪下一块两丈多长的布,然后染得紫蓝紫蓝的,送给新婚的外甥。祝愿他们男耕女织,勤劳动,来日美好的生活象包头巾一样长。 朴素简易的包头巾,是哈尼人敦厚朴实,勤劳勇敢的象征。姑娘的小帽 哈尼族支系的碧约人,每个姑娘都戴用黑色土布缝制的小帽。小帽有六个角,四周镶着小银泡,帽顶正中又镶一颗大银泡,大银泡下缝有一束红线。 碧约姑娘未成年戴一顶小帽,是表示对家中老人的尊敬;成年以后要戴两顶小帽(一顶是为情人准备的)。按碧约人的习俗,姑娘一旦被小伙子看中,小伙子为了表示对姑娘的爱慕之情,就把姑娘的小帽抢去一顶。如果姑娘也爱上这个小伙子,就顺从地让他抢去;反之,姑娘就把小帽要回来。 姑娘的小帽一直戴到婚后,怀了孕不再戴了,这时改成打包头。尖顶白头巾 滇南红河一带的叶车(哈尼族支系)妇女,不论在纺织、做饭,或劳动、串亲、赶场、 *** ,总爱戴一顶洁白的尖顶白头巾。它不但能防尘、遮日和护发,而且还是一种美的装饰。 尖顶白头巾是用宽约一尺、长二尺的家织白布缝制的,呈尖角状,酷似刚出土的白竹笋。头巾后尾部宽布长,被风一吹,飘飘荡荡,别有风致。帽的侧后处,有股白线带,有的还用红绿丝线在后尾边沿,绣上别致、鲜艳的图案。 据说,古代的叶车人,原住在一个美丽的湖滨草原上,后来人口增加了,就南迁到水草丰美的“叶车朗灰”(昆明滇池西山一带)。不久,因和一强大部族发生冲突,只得四处流浪。若干年后,迁到“阿迷州”(现开远一带)居住。但那个强大的部族又追踪而来,善良朴实的叶车人忍无可忍,被迫应战。经过七十七天的浴血奋战,叶车人失败了,他们纷纷逃进红河一带的深山里。妇女们用自己纺织的白布缝成尖顶白帽罩在头上,并用头巾后摆住脸,使敌人无法辨认。后来,发现其他族的妇女戴尖顶白......>> 哈尼族的习俗 六月年(苦扎扎):是哈尼族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的节日,节日期间杀牛(黄牛)祭祀,祭天神、土地神和祖先神。牛肉平均分配,集体安排生活。五月、六月村里容易发生疾病,田间容易遭受虫害,因而清扫水井,夜晚点燃松明火把,照亮屋内,驱赶邪恶,火把插到田间路旁,送走瘟神。苦扎扎节日期间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好收色: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新年当天,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猪无论大小,肉按户平均分配。 十月年: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年,就是过新年。节期五、六天,多至半月。有条件的人家要杀猪、舂糯米粑粑。亲友互相拜访,有说亲的就趁这个节日请媒说亲,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探望。 嘎汤帕节:是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主要节日,“嘎汤帕”是哈尼语,意为万物复苏或万象更新。过节的时间在每年的1月2日至4日,节日期间有展示哈尼族风情的文娱节目如长竹杆舞及荡秋千、射弩等比赛。 新米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卡多人的“新米节”。这天,卡多人要把收获的新谷舂成新米做成饭“尝新”,这被认为可以增强体质,同时,也表示庆祝“五谷”、“六豆”丰收。 母亲节:每逢农历二月第一个属牛日,是云南哈尼族支系卡多人的“母亲节”。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卡多母亲含辛茹苦,将儿子养大成人。儿子长大后反而打骂母亲,致使母亲羞愤投河自杀。后来这个年轻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使把母亲去世这天定为纪念母亲的“母亲节”,一直沿袭至今,成为一种传统性的节日。 老人节:为每年的农历腊月十五 ,在老人节这一天,哈尼族青年男女身着传统服饰,用独特的舞蹈和丰盛的酒宴为村寨中的老人庆祝节日。 古代哈尼族有名无姓,采用父子连名制,即父名的尾字为儿名首字。如父名是松山,子名为山达,孙名为达飘,以此类推,形成一代一代的家族连名谱系,认宗族、亲戚,就靠背诵家谱,女儿也行父子连名,但不能列入谱系,若某代出现非正常死亡、双胞胎和生理缺陷的人,不连父名,须逃过一代,重新取名列代。 吉维支系是以孩子出生的那天的属相取名,如生在牛日,取名牛xx,生在鸡日,取名鸡xx;吉坐支系一般是与“莫批”连名,如大儿子死了,下面的儿子名“批修”;孩子生在路途间,就以路连名,如嘎(路)南;妻子怀孕期间,丈夫在外非正常死亡,婴儿生下来就用“罗”连名。 现代哈尼族各支都有自己的姓氏,哈尼语称为“阿古”,但是这种姓氏不普遍使用,也不与名字连用。只是在需要证明自己宗族归属时才使用。姓氏的种类很多,如“当参阿古”、“鱼鸟阿古”、“当且阿古”,这些姓氏的名称一般是各支宗族祖先的名字。 哈尼族名字有乳名、小名和大号之分,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名字。大号只在背诵家谱、给小孩命名或比较隆重祭礼仪式上才使用,用得最普遍的是小名。如今哈尼族也取汉族名字。现在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当参阿古”用“杨”姓.“参先阿古”用“李”姓等等。但取啥尼族名字时,仍保持传统的“父子连名”习俗。 住在红河边上的哈尼族支系叶车人的男女丰年往往以配对就宴的方式选择恋人,一般在配对就宴前,男方在征得女方应诺后,由小伙子......>> 哈尼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 *** ,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彝族――春节期间 *** 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 *** 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 哈尼族的人有什么风俗习惯吗? 哈尼族多居住在半山腰,依山势建立村寨。红河、元阳、绿春等地住的是土墙草顶楼房,以石垫基,以木为柱,土基砌墙,屋顶铺茅草,少数用瓦。楼房有上、中、下三层,下层关牲畜,中层住人和存放粮食,上层堆放瓜菜等杂物。墨江一带多是土基楼房,平面屋顶,间间相连。西双版纳住的是竹木结构的楼房,旁设凉台,别具一格。 哈尼族一般用自己染织的藏青色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用黑布或白布裹头。西双版纳地区穿右襟上衣,沿大襟镶两行大银片做装饰,以黑布裹头。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穿长裤,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和裤脚镶上彩色花边。西双版纳及澜沧一带的妇女,下穿短裙,裹护腿;胸前挂成串的银饰,头戴镶有小银泡的圆帽。墨江、元江一带的妇女,有的穿长筒裙或皱折长裙,有的穿稍过膝盖的长裤,系绣花腰带和围腰。妇女在服装和装饰上区别是否已经结婚,有的以单、双辫区分,有的以垂辫和盘辫区分,有的以围腰和腰带的花 *** 分等等。 哈尼族的家庭形式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家庭,这在西双版纳比较严格。一般认为多妻不符合哈尼人的习俗,如果婚后多年不育男孩而娶妾则被允许。青年男女在婚前可以自由恋爱,但结婚要征得父母同意,也有一些地区实行包办婚姻。墨江碧约人有“踩路”订婚的习惯,就是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后,由双方老人同走一段路,如果在路上没有遇到兔子等野兽,就算订婚了。 哈尼族仍然保留着古羌戎父子连名制的传统,即父亲名字后头的一个字或两个字作为儿子名字的起头字,世世代代连续下来。丧葬主要实行火葬。 哈尼族性风俗习惯是什么? 哈尼族多居住在半山腰,依山势建立村寨。红河、元阳、绿春等地住的是土墙草顶楼房,以石垫基,以木为柱,土基砌墙,屋顶铺茅草,少数用瓦。楼房有上、中、下三层,下层关牲畜,中层住人和存放粮食,上层堆放瓜菜等杂物。墨江一带多是土基楼房,平面屋顶,间间相连。西双版纳住的是竹木结构的楼房,旁设凉台,别具一格。 哈尼族一般用自己染织的藏青色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用黑布或白布裹头。西双版纳地区穿右襟上衣,沿大襟镶两行大银片做装饰,以黑布裹头。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穿长裤,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和裤脚镶上彩色花边。西双版纳及澜沧一带的妇女,下穿短裙,裹护腿;胸前挂成串的银饰,头戴镶有小银泡的圆帽。墨江、元江一带的妇女,有的穿长筒裙或皱折长裙,有的穿稍过膝盖的长裤,系绣花腰带和围腰。妇女在服装和装饰上区别是否已经结婚,有的以单、双辫区分,有的以垂辫和盘辫区分,有的以围腰和腰带的花 *** 分等等。 哈尼族的家庭形式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家庭,这在西双版纳比较严格。一般认为多妻不符合哈尼人的习俗,如果婚后多年不育男孩而娶妾则被允许。青年男女在婚前可以自由恋爱,但结婚要征得父母同意,也有一些地区实行包办婚姻。墨江碧约人有“踩路”订婚的习惯,就是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后,由双方老人同走一段路,如果在路上没有遇到兔子等野兽,就算订婚了。 哈尼族仍然保留着古羌戎父子连名制的传统,即父亲名字后头的一个字或两个字作为儿子名字的起头字,世世代代连续下来。丧葬主要实行火葬。 哈尼族过春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哈尼族有“卡多”、“尼”、“碧的”等自称,他称20多种,解放后统称为哈尼族。哈尼族的历史悠久,早期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隋唐时代,哈尼族与彝族的先民又同被称为“乌蛮”。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哈尼族的民族风情? 哈尼族源于古羌人南迁的一支,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人口:1253952 分布:云南西南部哀牢山和蒙乐山之间地区新平、镇源、墨江、元江、红河等县。 哈尼族有自已的语言,并有三种方言,彼此差异很大,不能互相通话。过去一直没有文字,直到1957年才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村寨大多建在海拔1000米到25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住房一般是土木结构的楼房,土墙木,屋顶有平顶、双斜面和四斜面几种。 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还善于种茶。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久远,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占云南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 习俗 哈尼族过去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对火很敬畏,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息。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 哈尼族有共享猎物之习,当猎手们进山捕猎归来,无论猎多少,全寨子人都可来分割猎物,各家都可分享一份。如果猎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 哈尼族有许多禁忌,如产妇分娩,忌外人闯入室内;进村时不能披着衣服;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脚架烘湿鞋;禁止砍伐“龙树”和将污秽物扔置“龙树”之下等等。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鸡”。筵席期间常常酒歌不断。客人离开时,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品。 婚俗 哈尼族十分重视男女婚恋的喜庆活动。往往以配对就宴的方式选择恋人,一般在配对就宴前,男方在征得女方应诺后,由小伙子凑钱,请烹调师傅主厨,杀公鸡、煮肥肉、炒菜、打酒、泡糯米进行准备。夜里10点钟左右开宴,参加者约10―30人,围观者熙熙攘攘。届时灯火通明,桌上摆满各式菜肴。先将煮熟的大公鸡头朝上摆上餐桌,并把两个鸡睾丸和一只活螃蟹悬挂在鸡身上,由“伙子头”和“姑娘头”从首席坐起,其余男女依次配对入坐,随后举杯祝酒对歌,尽兴方散。这时小伙子们用芭蕉叶包上糯米饭和菜送给姑娘们在回家的路上吃。如男女双方情意合,可相约下次会面的时间。当地人称这种求爱方式为“阿巴多”,常为农闲时举行。 食俗 哈尼族过去日食两餐,主食是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等。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人喜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并以此为主食的上品。 不论平时或节日每餐必不可少的是豆豉。擅长利用当地土特产原料腌制咸菜、烹制肉类及各种风味菜肴。如白旺是用凝固的牲家禽血块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苤菜根、盐、辣椒、和生肉制成的。 饮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所饮用的酒多是自家酿制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哈尼人喝鲜茶,鲜茶有一种苦涩味,但能消暑解渴。 典型食品:哈尼族地区物产丰富,烹饪方法独特,具有本民族风味特点的典型食品很多。如竹筒鸡、生炸竹虫等,比较有名的风味菜肴还有蜂蛹酱、暴腌芭蕉心、酸笋炒麂子肉、肉松酱、清汤橄榄鱼、螃蟹炖蛋清、煮蛇圆子等。 节庆 与汉族一样,也过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六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哈尼族传统历法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个季节,每季为四个月。在一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一个是十月年,另一个是六月年。 十月年 是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过,历时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届时家家都要杀一只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全家每一个成员都得吃上......>> 彝族,哈尼族有哪些节日风俗? 哈尼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有苦扎扎节(即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十月年,还有喝新谷酒的习俗。届时,唱歌跳舞、摔跤、磨秋、射弩,热闹异常。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把宴席摆到街心,饭桌相连成长龙,进行长街宴,同喝街心酒,共庆新春佳节,表现了哈尼族人相亲相爱、团结互助的精神
2023-07-01 00:58:101

跳板主要流行于哪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区?

朝鲜族。跳板作为一种体育竞技游戏,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全国其他朝鲜族聚居地方,跳板活动一般在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喜庆日子举行。伴随着有节奏的踏跳,身着彩裙的朝鲜族少女,优美地在空中表演旋转、空翻等各种动作。这就是生活在松花江畔朝鲜族妇女喜爱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跳板的历史溯源跳板历史悠久。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话说:“姑娘时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因此,跳板运动很受重视与喜爱。关于朝鲜族跳板的由来,还有一段浪漫的传说:传说古代朝鲜妇女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整天闷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不准出大门,为了看看院外的世界,她们只好在院内墙根处支起跳板腾空跃身,偷看院外的风光。还有一种说法是,古时有两个男子无辜被囚,他们各自的妻子为了能看到高墙内牢狱中的丈夫,便想出利用跳板将人抛向空中来看自己的丈夫。这种传说表现了人们反封建、争自由的美好愿望。
2023-07-01 00:58:301

跳板、摔跤、孔雀舞、手鼓舞都是哪个民族的

跳板:朝鲜族摔跤:蒙古族孔雀舞:傣族手鼓舞:维吾尔族求分分030
2023-07-01 00:58:471

跳板、摔跤、孔雀舞、手鼓舞都是哪个民族的

跳板:朝鲜族 摔跤:蒙古族 孔雀舞:傣族 手鼓舞:维吾尔族 求分分030
2023-07-01 00:58:541

舞长鼓荡秋千跳板是哪个民族

舞长鼓荡秋千跳板是朝鲜族。朝鲜族长鼓舞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又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再传入东朝鲜,成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秋千活动具有高、飘、悠、巧、柔、美、欢的特点。跳板活动通常在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喜庆日子举行。 舞长鼓荡秋千跳板是朝鲜族。朝鲜族长鼓舞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又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再传入东朝鲜,成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秋千活动具有高、飘、悠、巧、柔、美、欢的特点。跳板活动通常在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喜庆日子举行。
2023-07-01 00:59:001

长板舞是哪个民族的

长板舞是朝鲜族的一种舞蹈。
2023-07-01 00:59:144

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长鼓舞是瑶族
2023-07-01 00:59:222

中国56个民族有何不同风格、习俗?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如下: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28、黎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31、满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35、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42、畲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48、佤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53、彝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55、藏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023-07-01 00:59:281

中国共多少个民族?

中国共56个民族 其中除了汉族其他55个都是少数民族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 分别是: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023-07-01 00:59:351

五十六个民族特产有什么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满意请采纳
2023-07-01 00:59:431

56个民族的语言分别是什么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023-07-01 00:59:491

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民族舞蹈或体育活动组合,不正确的是(  ) A.维吾尔族一手鼓舞 B.傣族一跳

跳板是一项朝鲜族的传统综合类女子体育项目,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朝鲜族聚居地区,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等节日举行,故B项描述错误;故选:B
2023-07-01 01:00:081

中国到底有几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族和赫哲族算不算?

中国共56个民族 其中除了汉族其他55个都是少数民族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 分别是: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023-07-01 01:00:171

56个民族的特色描写...快

1、 彝 族 2、 白 族 3、 藏 族 4、 傣 族 5、 佤 族 6、 侗 族 7、 哈尼族 8、 苗 族 9、 拉祜族 10、纳西族 11、景颇族 12、水 族 13、怒 族 14、僳僳族 15、独龙族 16、布朗族 17、基诺族 18、羌 族 19、门巴族 20、德昂族 21、阿昌族 22、普米族 23、布依族 24、珞巴族 25、仡佬族 26、回 族 27、东乡族 28、撒拉族 29、保安族 30、维吾尔族 31、土 族 32、裕固族 33、锡伯族 34、俄罗斯族 35、塔塔尔族 36、哈萨克族 37、柯尔克孜族 38、塔吉克族 39、乌孜别克族 40、高山族 41、畲 族 42、黎 族 43、壮 族 44、瑶 族 45、京 族 46、仫佬族 47、毛南族 48、土家族 49、满 族 50、朝鲜族 51、赫哲族 52、蒙古族 53、达斡尔族 54、鄂温克族 55、鄂伦春族 56、汉 族
2023-07-01 01:00:253

56个名族分别是什么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023-07-01 01:00:341

都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那么这五十六个民族分别所对应的花是什么呢?

这只是为了歌词流畅而写的。
2023-07-01 01:00:457

中华大家庭有哪些民族?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023-07-01 01:01:101

荡秋千和跳板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妇女最喜爱的体育运动

朝鲜族.......
2023-07-01 01:01:183

下列少数民族舞蹈或体育活动与其所属民族对应错误的是(  )A.壮族B.傣族C.朝鲜族D.蒙古

根据图示服饰及活动特征可知依次为:维吾尔族的手鼓舞,傣族的孔雀舞,朝鲜族的跳板,蒙古族的摔跤.故选:A.
2023-07-01 01:0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