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为什么说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2023-06-30 09:01:43
TAG: 选择
善士六合
楼主您好,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客观事实。尽管如此,我们在课题调研问卷中、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课堂讨论中,仍然有不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说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甚至还有个别同学这样说:在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上中国是不是可以选择资本主义道路?我们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历史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多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曾说过“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侵略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他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掠夺资源的产地,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中国的资产阶级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延续不下去,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正当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困惑的时候,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当时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有三条路可供选择:一是限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干,长期平行发展;三是限制、利用、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三条道路中,中国的近代历史已经表明,第一条道路走不通;第二条道路实际上也行不通,不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惟有社会主义道路,才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为中国人民选择这条道路奠定了基础:政治上,我们已经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和加强了工农联盟;经济上,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转化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最重要的经济条件。从近代国际环境和民族危机的影响来看,1929年—1933年,由美国引起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深陷经济、政治、信仰灾难的恐慌之中,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使资本主义的吸引力在危机中不断下降。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辉煌成绩,社会主义的影响力迅速彰显。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华经济掠夺,日本则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出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大多对苏联社会主义表达了好感,他们把苏联的成功归因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知识界在对未来中国发展道路进行思索时,不少人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热切追求,社会主义思想由此达到高潮。因此,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Chen

国民党反动政权既被推翻,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条件已经成熟。1949年6月,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成立以毛泽东为主任的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起草共同纲领、拟定政府方案等,全面展开筹建新中国政权的工作。

早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已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途径的规划。这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重要文章,指出:历史的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要经过人民共和国,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文章强调,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它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力量;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发展中国的经济,需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它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地位。毛泽东的报告和文章,构成了新政协制定共同纲领的政治基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毛泽东主席在开幕词中豪迈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参加政协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的代表。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选出由毛泽东任主席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关于国体和政体,《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关于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共同纲领》规定,“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于民族政策,《共同纲领》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关于外交政策,《共同纲领》规定,它的原则为保障“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个《共同纲领》成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会议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五十六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随后,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会议通过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决定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团结。

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当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欢庆胜利的日子里,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在长期斗争中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中国人民革命是怎样发生和胜利的呢?

列宁说过:“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驱使中国人民走上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道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近代中国,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利益的, 1927年前主要是北洋军阀, 1927年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对外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内以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作为社会支柱,把自己置于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抗日战争后,蒋介石集团无视中国人民建设独立、民主、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把全国各阶层人民推向饥饿和死亡,迫使他们奋起团结自救。中国人民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但在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近八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的先进的革命政党作为领导核心,这些斗争都失败了;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 ”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曲折的英勇斗争,终于取得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单凭任何人的愿望或意志就能造成的。在很长时期内,中国面临三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方案先由北洋军阀后由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他们主张实行地主买办阶级的专政,使中国社会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第二种方案由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代表。他们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社会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第三种方案由共产党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三种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实践中反复地受到检验。结果是:第一种方案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它的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第二种方案没有得到中国人民的赞同,它的代表者的多数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只有第三种方案最终赢得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拥护。由此可见,中国人民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他们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它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艰苦、复杂、曲折的斗争过程中,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思考中国革命的问题,逐步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使它具有易于为中国人民所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这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旦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就转化成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正因为如此,连坚决反共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 1949年底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在中国不存在抵制共产主义的基础。”虽然他对此并不甘心,仍幻想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民主个人主义者会再显身手,以便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遵循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毛泽东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有力地表明,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仅可以指导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解放斗争,而且可以指导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解放斗争。

在194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时,毛泽东说:在过去二十八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还要继续领导人民,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更长更艰难的道路。

参考资料: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可桃可挑

因为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使中国富强起来,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得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就这么简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NerveM

你的问题是为什么说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重点是谁这么说的。他代表什么阶级走什么道路。答案不言而喻。

当然,这个自己明白就好,考试什么的还是照上面的答。

tt白
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9-04/16/content_17615796.htm这有
复制不上来,百度说又不是和发表的内容,蛋疼!
hi投

因为许多次的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了,比如辛亥革命,在孙中山失败时,共产党伸出了援手

豆豆staR

因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大鱼炖火锅

因为人类的发展是以绝大多数人利益逐步得以体现作为其规律的。

可以纵观人类一路过来的历史就会清晰发现,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前进,确实无不是在逐步体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即便社会上新台阶时出现的短暂性倒退复辟也仅是一时的,人类还是会往前走的。

相比于社会性质:

社会主义公有制:整个国家的资源和财富由整个国家的人民共同拥有、共同生产、共同享受,任何私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使得没有任何人可以骑到任何人头上剥削压迫。

资本主义私有制:整个国家的资源和财富由少数人霸占,大多数人没有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料,要活着就得去为少数人(资产阶级)服务、劳动受压迫剥削。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确定 B.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

C 试题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故选C。A项是中国的外交方针;B项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提出的;D项是在1950年签订的,是走的结盟的道路,明显是以社会意识形态作为标准的。点评: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以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外交的标准,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的原则,使得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3-06-29 22:13:231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

B 试题分析:1953年12月,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因此选B.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2023-06-29 22:13:301

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各国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2、互不侵犯:各国应该互不侵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3、平等互利:各国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4、和平解决争端:各国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不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5、尊重各国人民自决权:各国应该尊重各国人民自决权,不进行干涉或控制。这一政策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强调国家主权和尊重其他国家的领土主权,反对称霸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准则。这是中国外交政策迈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它的实施为推动国际秩序的多极化、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其余方面1、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并重。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形成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并重的外交理念。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做出独立自主的判断与决策,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扩大国家交流和影响力。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历来强调和平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使用武力和霸权主义,支持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秩序建设。3、倡导多边主义和全球化。中国支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维护全球公共利益。4、提倡平等、协商、合作和共赢的外交理念。中国在对外关系中提倡平等、协商、合作和共赢的外交理念,致力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2023-06-29 22:13:371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答案】:C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的准确度。新中国成立后,反对霸权主义一直是我国外交的一个重点。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具体外交事务中的运用。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形成“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2023-06-29 22:14:011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

B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外交。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选B。
2023-06-29 22:14:081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是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亚非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实际是考查相关史实,联系教材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后,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答案为C。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2023-06-29 22:14:141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这个原则最早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023-06-29 22:14:211

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从哪里开始的?

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
2023-06-29 22:14:281

1953年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的外交原则有何重要意?

可能有很多人不太认可,认为小说很难,其实不管是写什么东西,只要写最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其实还是不难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想把内心的很多真实的东西表达出来,但是在实际写的过程中呢,我们总是要求自己写的很完美,总是对自己写的东西不满意,这样的话那就很为难了,以前我也老是这样的,我想写东西,然后发现写了好几百字甚至上千字了。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总是那么开心。
2023-06-29 22:14:353

标志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C.日内瓦

B 在50年代初期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的外交政策的成熟,所以B正确,C1954年D在20世纪70年代A在1950年。
2023-06-29 22:14:411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并写入了1954年4月29日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意义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
2023-06-29 22:14:591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支持2楼,1楼说的错了,周恩来早于万隆会议便提出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3-06-29 22:15:173

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是什么?

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期、的外交成就。三个时期啊~一定要完整啊!五十年代:1、中苏建交:新中国建国第二天,苏联就与中国建交,紧接着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立了友好互助的外交关系;苏联是第一个宣布承认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影响:,《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打破帝国主义阵营对于孤立封锁的政策,对于保障新中国获得比较安全的战略环境,对于新中国开展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中印谈判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万隆会议--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会议标志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七十年代:4、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意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标志著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真正以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面貌出现。5、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1年是揭开中美关系正常化序幕的一年。4月毛泽东批准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这就是著名的以小球(乒乓球)推动大球(中美两个世界大国)的乒乓外交。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基辛格访华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了毛泽东,并与周恩来会谈。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标志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1月底,邓小平访美,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6、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9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国与日本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1978年,中日缔结了《中日友好和平条约》。7、中欧关系不断发展: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建交。8、中国和亚非拉的关系:70年代我国和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60-70年代,中国慷慨援助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1976年援助坦尚尼亚和尚比亚建成举世闻名的坦赞铁路。中国向非洲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派遣医疗队。九十年代: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外交取得重要成就。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建交,建立“上海五国机制”。新世纪外交成就新世纪第一年中国外交的成就a、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会议通过《上海共识》。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b、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乌兹别克六个正式成员国组成。上合组织的影响: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对于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的友好合作关系,推动世界多极化,保证本地区的发展稳定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c、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确立:2001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奠定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对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的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9、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著名外交活动近几年胡锦涛总书记出席20国集团峰会,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断扩大。2012年3月底,胡锦涛出席首尔举办的核安全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2011年4月,中国在海南博鳌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应邀参加。金砖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军者。10、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要的外交活动?1、2000年江泽民主席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001年中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海APEC);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1年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2012年胡锦涛主席出席核安全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关系?1.1953年我国与印度堤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为西藏问题2.1954年日内瓦会议中国和朝鲜、印度因为领土问题3.1955万隆会议亚非各国和中国因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和方向。中国在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1世纪的外交成就有哪些?50年代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得会议圆满成功70年代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90年代1992年3月,中国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2年,中国政府在里约热内卢会议期间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核不扩散体制方面,中国先后签署了《南极条约-1983年8月》《外层空间条约-1983年12月30日》《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1987年2月10日》《非洲无核区条约-1996年4月》等国际条约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1996年与印度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1996年9月24日,中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7年10月27日和1998年10月5日,中国先后签署了两个人权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98年,中美签署了《关于建立和加强海上军事安全与磋商机制的协定》1999年11月,中国国防部与蒙古国边防军管理局签署了《中蒙边防合作协议》21世纪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11月,在卡达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有利力地推动了中国和东盟的地区一体化程序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自此全面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程序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并在2005年7月20日开始实施降税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定》2009年8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投资协议》希望能帮到你。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取得哪些成就?50年代:一是与苏联、东欧及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是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是典型例子;四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五是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络。70年代:首先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中美关系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契机,朝着正常化的方向前进,并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其次是中日关系发展。在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此外,中国同西欧、南太平洋、东欧及周边一些国家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包括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得到恢复。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外交理论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实践上,从“一边倒”的倾向发展到走向“一大片”的格局。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启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援越抗美,继续同美国对抗,中苏关系恶化后,周边国际局势更为紧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援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20世纪90年代,世界朝多极化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并为国际新秩序而斗争,截至1992年,中国已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与内政、外交相关联的港澳问题也顺利解决。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期、的外交成就。三个时期啊~一定要完整啊!谢谢啦~50年代:1、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2、1954年,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印度支那的和平程序;3、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主张;同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70年代:1、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随后,中日邦交正常化;90年代:1、多边外交局面形成,如: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与大国的战略关系等;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1世纪初:地区外交成就突出,如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博鳌论坛”;参加东盟“10+3“对话等。列举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70年代和本世纪初取得的外交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开启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4、2001年11月,在卡达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援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2023-06-29 22:15:24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外交原则
2023-06-29 22:15:32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建国初-50年代:1、建国第一年,就与苏0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3、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提高了国际声誉;4、1955年,参加印尼万隆召开的首届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二、50-60年代:着重发展同广大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开展反对美苏两大霸权主义的国际斗争三、70年代:1、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大大提高;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4、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5、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产生重要影响四、改革开放以后: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巩固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4、改善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5、致力于地区和平稳定,如2001年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反恐外交。
2023-06-29 22:15:402

材料一体现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什么特点

特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具体:(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2)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 (3)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 (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023-06-29 22:15:572

新中国的外交史的详细内容

新中国外交史总结 1、建国以前的外交政策: A、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革命胜利后的外交政策(同时注意首次提出工业化) B、《共同纲领》:拥护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侵略和战争(首次以宪法形式提出) C、建国当天:毛泽东宣告:愿与平等待我之国家建交。 2、建国初期的外交 A、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对华“三政策”。 B、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再考虑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为巩固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两大阵营对立的形势有关)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半殖半封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3年为解决中印、中缅关系而提出,标志外交政策成熟)。 C、外交成就: 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第一个国家是苏联) 日内瓦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亚非会议(1955,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 3、50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 A、外交环境的恶化:中美继续敌对;中苏关系恶化。 B、外交政策:“一大片”(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4、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发展 A、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成为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 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加入联合国:1971年加入,并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因国际地位提高)。 C、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关系正常化。 D、同中国建交热潮: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E、外交政策: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 5、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B、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 C、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建国以来一直延续着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传统政策)。 D、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E、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政策)。
2023-06-29 22:16:051

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因为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赢得国际的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准则!
2023-06-29 22:16:111

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首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新中国能提出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占据了世界的绝大部分,但当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中国既没有盲从于苏联老大哥(中国革命初期是照搬苏联的模式,但是当遭遇失败之后但是当时的共产党人果断的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路线)也没有屈服于实际上已经包围中国的北约,而是提出了平共处五项原则,说明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已经清醒的认识到结盟是不会长久的(事实已经做出说明了华约的解体和北约经常性的内部矛盾),对于发展中国家采取互相帮扶对于第三世界国家不惜采取输血性的帮助,后来这些国家在中国问题上都能站在中国一方,如中国重返联合国 人权问题 台湾问题等等。正式由于中国采取的两不帮的策略使得中国能够被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接受,也就使得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能够平稳的发展,相信楼主也是了解的 以上观点只是本人的愚见 望楼主能吸精华去糟粕
2023-06-29 22:16:18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的在世界外交舞台崭露头角。并开始同不同制度的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开始。扩大了我国在世界外交领域。
2023-06-29 22:16:362

中国的外交政策

简述中国外交的四个时期?第一阶段(50年代):①新中国在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下,积极发展与苏联、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②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不仅标志着外交政策的成熟,还打开了外交新局面,国际地位空前提高。③在冷战格局下,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驻义和民主阵营一边,采取“一边倒”方针,这是新中国的惟一正确选择,不仅成功地维护了国家主权,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第二阶段(60年代):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威胁中国,中国采取“两只拳头回击”。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坚决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这一时期,中国的国际环境恶化。?第三阶段(70年代):①由于中国的发展壮大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和斗争,中国在联全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②由于美苏争霸形势的变化和两大阵营的内部分化,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③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从而形成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突破,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第四阶段(80年代至今):美苏争霸互有攻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第三世界壮大发展,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主题。中国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在外交上“无敌国”,只有“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
2023-06-29 22:16:45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答案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认可,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023-06-29 22:16:52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视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选D(这是因为在此之前新中国一直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A选项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是主要原因。B选项表述不全面,该制度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和不同的国家。C选项不是主要原因
2023-06-29 22:17:03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如何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正确处理和苏联的外交关系?

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特别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可以归纳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对新中国的成立,世界人民和进步力量无不欢欣鼓舞。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特别是美国帝国主义却充满敌意。美国在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包围和威胁,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的。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了争取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新中国制定了全新的外交政策。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四项基本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特别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以法律的形式将两国友好关系确立下来,对于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改善新中国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还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赏和评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被公认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和争端的基本准则。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它的重要意义。
2023-06-29 22:17:101

建国初期中国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

小球转大球,远交近攻
2023-06-29 22:17:206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恢复联合国席位
2023-06-29 22:17:5811

中国50年代提出的什么政策开拓了中国历史外交新局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立起来了。2.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稍后又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4.50年代中期,我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万隆两次国际会议,并起了重要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
2023-06-29 22:19:362

新中国成立时外交政策及方针

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
2023-06-29 22:19:44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2分)(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意义: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4分)(3)成就: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积极参与解决地区争端;加入WTO、WHO等国际组织;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推动区域合作机制。(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4分) 略
2023-06-29 22:20:0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请回答:(1)新中国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分)(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分)(3)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6分) 试题分析:(1)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国际上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点评:对于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从纵向方面看,要从宏观上概括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四个阶段,从背景、政策、成就、特征等层面把握外交关系及其成就。(2)从横向方面看,要运用比较法比较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异同、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上的两次封闭和两次开放的异同,要比较不同阶段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苏(俄)关系、中欧关系、中非关系的状况及其原因。
2023-06-29 22:20:161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1955年的万隆会议
2023-06-29 22:20:289

简略评价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开始不好 现在好了
2023-06-29 22:20:572

新中国建立后,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式,我国

方针里包括了原则。
2023-06-29 22:21:043

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关系的五项原则是上什么

(2018·黄石)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中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16·黄冈)中国缅甸两国总理声明指出:“两国总理同意这些原则也应该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这里所说的“原则”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3-06-29 22:21:123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什么外交政策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拓展资料新中国成立以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为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后来这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了恢复中国代表权的决议。1972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同年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2023-06-29 22:21:261

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战线上取得哪些成绩?

从1949年到2009年,新中国走过了风风雨雨得60年。这60年走出了一条大国风范的和平外交道路,走出了今天这条维护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大国之路。   这60年的初期,新中国面临得是帝国主义的封锁困境和种种困难,所以党中央当时意训到发展中苏友谊格外重要。但是后来因为赫鲁晓夫得意气用事,全面召回在华专家,致使中苏关系走向分裂。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大门向世界的每一个国家敞开着,在上个世纪,中苏两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强联合在是世纪末令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感觉到前所未有的一种恐慌。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我国初次登上世界的外交舞台。历时3个月得漫长会议中,中国代表团举行了20多次记者招待会,接待了外国记者来访400多次,发布新闻公报、发言和声明近40件。当时,周总理提出了具有远大意义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一直沿用至今。   历经国际风云变幻,新中国走过了60年外交,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一开始得十几个建交国家发展到今天的171个建交国家。另外在国际重大事件上中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论是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核等地区热点问题,还是在联合国、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亚欧会议、亚非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东盟系列会议、世界峰会等重大国际会议上,中国体现出的是一个奉行和平的大国作用,彰显的是一个儒雅的大国风范。   新中国外交60年,外交目标从求生存转向求发展,外交得主导思想从立异转向求同,外交的主导面从斗争转向合作,这三大政策的转变,折射的是一个大国思想的发展,是一个理性的大国思维,是新中国发展外交的必然路线。外交上的重大发展,反应的是一个大国的成长之路,是一个大国的崛起之路。   回顾这60年外交的重大事件,我们坚信就算外国不断的制造中国强大论的舆论,不断扭曲国内的各项反动行为,新中国的发展轨迹是不会就此停住,我们用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倡导的是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方针政策,期盼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是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60年风雨外交,中国走出的是一种大国风范!
2023-06-29 22:21:521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是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嘛
2023-06-29 22:22:004

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

基辛格和尼克松访华代表了中国外交的成熟。
2023-06-29 22:22:222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答案】:C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的准确度。新中国成立后,反对霸权主义一直是我国外交的一个重点。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具体外交事务中的运用。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形成“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2023-06-29 22:22:301

哪一次外交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3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3-06-29 22:22:408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发表求

B 试题分析:1953年12月,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因此选B。A项错误,是我国外交方针;C项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D项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
2023-06-29 22:23:101

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023-06-29 22:23:171

哪一次外交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u01c6

1953年中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周恩来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成熟。在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扩展资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当时,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在北京开始谈判。31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印方代表团,在谈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之后印度尼西亚于1955年4月在万隆举行了有2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万隆会议,会上发表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其中包括了这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在1957年,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在莫斯科宣布,“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74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特别联大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在1988年,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3-06-29 22:23:231

1953年,哪些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仅四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这是因为,唯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相处,违背这些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2023-06-29 22:23:431

1953年,哪些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仅四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这是因为,唯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相处,违背这些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2023-06-29 22:23:501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三个主要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三个主要外交成就:1.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 和印度签订了《中印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 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023-06-29 22:23:594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外交成就: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 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5、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6、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7、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8、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2023-06-29 22:24:178

简述新中国各时期外交成就

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外交理论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实践上,从“一边倒”的倾向发展到走向“一大片”的格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援越抗美,继续同美国对抗,中苏关系恶化后,周边国际局势更为紧张。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20世纪90年代,世界朝多极化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并为国际新秩序而斗争,截至1992年,中国已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与内政、外交相关联的港澳问题也顺利解决。
2023-06-29 22:25:113

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取得哪些成就?

50年代: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得会议圆满成功70年代:1971年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1972年中日签署外交的联合声明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23-06-29 22:25:312

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

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期、的外交成就。三个时期啊~一定要完整啊!五十年代:1、中苏建交:新中国建国第二天,苏联就与中国建交,紧接着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立了友好互助的外交关系;苏联是第一个宣布承认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影响:,《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打破帝国主义阵营对于孤立封锁的政策,对于保障新中国获得比较安全的战略环境,对于新中国开展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中印谈判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万隆会议--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会议标志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七十年代:4、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意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标志著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真正以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面貌出现。5、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1年是揭开中美关系正常化序幕的一年。4月毛泽东批准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这就是著名的以小球(乒乓球)推动大球(中美两个世界大国)的乒乓外交。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基辛格访华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了毛泽东,并与周恩来会谈。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标志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1月底,邓小平访美,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6、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9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国与日本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1978年,中日缔结了《中日友好和平条约》。7、中欧关系不断发展: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建交。8、中国和亚非拉的关系:70年代我国和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60-70年代,中国慷慨援助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1976年援助坦尚尼亚和尚比亚建成举世闻名的坦赞铁路。中国向非洲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派遣医疗队。九十年代: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外交取得重要成就。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建交,建立“上海五国机制”。新世纪外交成就新世纪第一年中国外交的成就a、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会议通过《上海共识》。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b、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乌兹别克六个正式成员国组成。上合组织的影响: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对于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的友好合作关系,推动世界多极化,保证本地区的发展稳定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c、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确立:2001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奠定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对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的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9、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著名外交活动近几年胡锦涛总书记出席20国集团峰会,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断扩大。2012年3月底,胡锦涛出席首尔举办的核安全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2011年4月,中国在海南博鳌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应邀参加。金砖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军者。10、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要的外交活动?1、2000年江泽民主席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001年中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海APEC);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1年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2012年胡锦涛主席出席核安全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关系?1.1953年我国与印度堤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为西藏问题2.1954年日内瓦会议中国和朝鲜、印度因为领土问题3.1955万隆会议亚非各国和中国因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和方向。中国在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1世纪的外交成就有哪些?50年代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得会议圆满成功70年代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90年代1992年3月,中国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2年,中国政府在里约热内卢会议期间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核不扩散体制方面,中国先后签署了《南极条约-1983年8月》《外层空间条约-1983年12月30日》《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1987年2月10日》《非洲无核区条约-1996年4月》等国际条约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1996年与印度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1996年9月24日,中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7年10月27日和1998年10月5日,中国先后签署了两个人权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98年,中美签署了《关于建立和加强海上军事安全与磋商机制的协定》1999年11月,中国国防部与蒙古国边防军管理局签署了《中蒙边防合作协议》21世纪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11月,在卡达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有利力地推动了中国和东盟的地区一体化程序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自此全面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程序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并在2005年7月20日开始实施降税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定》2009年8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投资协议》希望能帮到你。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取得哪些成就?50年代:一是与苏联、东欧及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是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是典型例子;四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五是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络。70年代:首先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中美关系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契机,朝着正常化的方向前进,并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其次是中日关系发展。在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此外,中国同西欧、南太平洋、东欧及周边一些国家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包括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得到恢复。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外交理论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实践上,从“一边倒”的倾向发展到走向“一大片”的格局。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启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援越抗美,继续同美国对抗,中苏关系恶化后,周边国际局势更为紧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援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20世纪90年代,世界朝多极化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并为国际新秩序而斗争,截至1992年,中国已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与内政、外交相关联的港澳问题也顺利解决。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期、的外交成就。三个时期啊~一定要完整啊!谢谢啦~50年代:1、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2、1954年,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印度支那的和平程序;3、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主张;同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70年代:1、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随后,中日邦交正常化;90年代:1、多边外交局面形成,如: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与大国的战略关系等;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1世纪初:地区外交成就突出,如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博鳌论坛”;参加东盟“10+3“对话等。列举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70年代和本世纪初取得的外交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开启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4、2001年11月,在卡达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援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2023-06-29 22:25: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