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投在线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为: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出处: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白话释义: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向东从此辞官策马奔赴天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什么意思?
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的尸身是否要归葬在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2023-06-29 09:07:344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
课文先写沃克医生给刘伯承检查眼睛伤势,发现这个“邮局职员”是个军人;接着写沃克给刘伯承做手术,刘伯承拒绝用麻药。最后写手术后沃克对刘伯承的钦佩。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并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课文写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的变化,开始沃克是“冷冷”的,当发现伤情后,闪现出“惊疑的神情”,“目光柔和了”。病人拒用麻醉剂时,沃克“眉毛扬了起来”表示不理解,他听了病人一番话后,“再一次愣住了”。手术后,当病人说出刀数的时候,沃克“惊呆”且“大声嚷道”,“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当他知道病人是刘伯承时,沃克“肃然起敬”。沃克医生的这些变化,都是由刘伯承引起的。课文这样写,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品质。2023-06-29 09:07:509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释义及全诗内容是什么?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处】出自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之一》。【释义】世界很大,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倒不必考虑用马革(古代战场革命者的遗体包裹之物:马皮)将遗体运回国。【原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023-06-29 09:08:201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哪首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023-06-29 09:08:311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出自哪一首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青山处处埋忠骨”没有出处,“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徐锡麟的《出塞》。【作品简介】《出塞》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诗人徐锡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一九零六年春。作品在艺术上继承了唐代边塞诗的风格,具有豪迈雄浑的特色。描写将士的边塞生活。这首诗通过拟写出征者的豪壮心情,表达了作者坚强的战斗决心和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原文】出塞[ 清 ] 徐锡麟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注释】①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②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③沙场:本指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古人有云:“沙场烽火连胡月。”④马革裹尸:英勇作战,战死于战场。《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在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作品鉴赏】“拼将热血洒疆场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后世评价】杨慎曰:此诗可入神品。”秦时明月“四字,横空盘硬语也,人所难解。李中溪侍御尝问余,余曰:扬子云赋“欃枪为闉,明月为堠”,此诗借用其字,而用意深矣。盖言秦时虽远征,而未设关,但在明月之地,犹有行役不逾时之意。汉则设关而戍守之,征人无有还期矣,所赖飞将御边而已,虽然,亦异乎守在四夷之世矣。李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王昌龄)集中有极工妙者。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问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王世贞在《艺苑卮言》卷四)于鳞选唐七言绝句,取王龙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第一,以语人,多不服。于鳞意,止击节“秦时明月”四字耳。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王世懋《艺圃撷馀》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亦云: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瑕疵,储光曦、崔国辅其次者。至若“秦时明月汉时关”,句非不炼,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诗起句,施之小诗,未免有头重之病。施补华:“秦时明月”一首,“黄河远上”一首,“天山雪后”一首,皆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岘庸说诗》)黄牧邨:” 秦时 明月汉时关"七字天造地设, 诂训不得, 只此一句, 意已尽, 下句乃申明之。大意谓秦筑长城,汉亦戍守,关山明月,同此悲凉;万里征人,迄无还日。庶几边将得人,边氛稍靖;然岂易言,是则此关此月。【作者简介】徐锡麟(1873年12月17日 -1907年7月7日),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绍兴府山阴东浦镇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1年任绍兴府学堂教师,后升副监督。1903年应乡试,名列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于东京结识陶成章、龚宝铨,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炳麟的活动。回国后先在绍兴创设书局,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1905年在绍兴创立体育会,后又创立大通学堂,规定入校学生均为光复会会员,参加兵操训练。同年冬赴日本学军,因患眼疾未能如愿。1906年归国,赴安徽任武备学堂副总办、安徽巡警学堂会办。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次日慷慨就义。2023-06-29 09:08:58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全诗?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0 112023-06-29 09:09:324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挽歌裹尸还的意思是青山连绵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何须一定要用马革裹着尸体返回家乡呢?2023-06-29 09:09:513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
“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徐锡麟的《出塞》,全诗为“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但“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改自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不是一首诗。“青山处处埋忠骨”和“何须马革裹尸”出自两个不同的地方。“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改自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通常用以教育人要做忠贞之士。 “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徐锡麟的《出塞》,全诗为“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2023-06-29 09:10:09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125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沪教版)收录,以及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收录,七年级下册(2017版)还有一首《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2023-06-29 09:10:16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是什么?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原选段: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扩展资料:写作背景《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二十七课。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主席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2023-06-29 09:10:25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是否要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何妨。2023-06-29 09:10:511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译:古时候出征在外的将士们,英勇阵亡之后,青山连绵,依山傍水的宝地,哪里都是可以掩埋中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再用马皮包裹送回家乡呢?2023-06-29 09:11:138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全诗内容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道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他乡又有何妨。是龚自珍写的《己亥杂诗》之一中的一名句忠骨是忠臣的遗骸,何须是为什么要,马革裹尸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其实根据历史学家考证,龚自珍根本就没有写过这首诗词很多人说是出自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实原诗是这样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且《已亥杂诗》所有315首都未曾出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还有日本的西乡隆盛写过以下这首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总的一句,这首诗不是龚自珍写的2023-06-29 09:11:35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什么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青山处处都可以埋葬忠诚的尸骨,哪里需要将尸骨用马革包裹,才送还回乡。2023-06-29 09:11:432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什么意思
我体会到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2023-06-29 09:11:503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什么意思?
英勇阵亡,青山连棉,哪里不是埋战士的地方?何必运回家乡安葬?2023-06-29 09:11:5815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全诗是
全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选自龚自珍《己亥杂诗》。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有《定庵全集》。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作品鉴赏《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2023-06-29 09:12:332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解析:青山到处都埋葬着忠诚的战士的尸骨,又何必要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运回家乡呢?2023-06-29 09:12:429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哪里?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这连绵的青山处处都是好地方,处处都可以用来埋葬忠勇壮士们的遗骸,何必要再去用马革包裹遗体送回故乡呢!这两句话的出处是近代革命家徐锡麟创作的《出塞》这首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句主要表现了出征者即便面临为国捐躯的情形,也仍旧觉得死得其所,为国家奋不顾身,根本不考虑身后事的无畏与伟大。这两句话充分地体现着满腔报国之心的豪迈英雄气概。 如同这两句一样,表达热切、无畏的爱国之心的诗句还有,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写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谭嗣同在《狱中题壁》中写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等。2023-06-29 09:13:26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谁写的,全诗是什么?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苹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清朝 已亥杂诗中的一首。2023-06-29 09:13:479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上一句是什么?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之一》。诗句的意思是:世界很大,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倒不必考虑用马革(古代战场革命者的遗体包裹之物:马皮)将遗体运回国。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另外,毛主席在爱子牺牲后,也曾经用这句话来激励广大解放军战士.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 马援列传》.若解决了你的问题,请采纳一下,谢谢2023-06-29 09:14:12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什么意思?
非常好,谢谢你。祝你早生贵子。2023-06-29 09:14:217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什么呢?这句话到底是谁写的呢? 网上有许多文章都指出这两句是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也有的人说是毛泽东、周恩来所写,那么这两句诗到底是谁写的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先来解释一下这两句诗的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 战士在外出征阵亡埋在连绵不绝的青山 何须马革裹尸还 哪里不是可以埋葬占忠勇之士的地方呢?不用一定要返回家乡去埋葬。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明了战士要以四海为家,以祖国的荣誉而去壮丽牺牲,为了GJ和荣誉至死不渝,整个身心都教给祖国,至于生死问题,即便是战死在他乡也不妨,可以说是对于祖国跑抛头颅、洒热血的一种伟大志愿。 那么,这两句诗到底是谁的写的呢?其实,这一点还是没有定论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是龚自珍写的,那么,天下文章都是可以借鉴和用典的,因此要说最开始的创作者,其实可以说是苏轼和陆游。 苏轼在《赠李兕彦威秀才》中一句誓将马革裹尸还,肯学班超苦儿女。就是这个意思,陆游的《醉中出西门偶得》中一句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也是这个意思,而后毛泽东还有黄治峰所写的诗中虽然也有相同的意思但但当属借鉴了。2023-06-29 09:14:47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意思和全诗。 满意采纳?
西乡隆盛的诗: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2023-06-29 09:15:0412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什么?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为: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出处: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白话释义: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向东从此辞官策马奔赴天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扩展资料:《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组诗运用多种手法,艺术风格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2023-06-29 09:15:29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
百度知道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写回答146全诗: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龚自珍朝代:清代出处:《已亥杂诗之一》释义:将士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培育着明年的花。扩展资料:“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己亥杂2023-06-29 09:15:47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源自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马援《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他年过花甲之际,仍向光武帝请求出征交趾,面对皇帝担其不能安享晚年之忧时,大义凛然地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意大丈夫战死沙场上,死得其所,不安老死于户牖之下。不过要讲原诗,应该脱胎于清末徐锡麟,他所创作的七言绝句《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而非通常所说的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徐锡麟毕竟这样慷慨一句与"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既不合意又不押韵。至于最终成句者,则是毛主席。当年他作为热血青年,从韶山冲走出时,为其有牺牲多壮志,而立下的豪迈誓言。青年毛泽东而后当毛岸英牺牲后,对于是否要把儿子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时,毛主席忍住悲痛,以这一句诗作答∶"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充分显示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从此为国人所悉知了。2023-06-29 09:15:54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意思和全诗。 满意采纳?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为: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出自《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2023-06-29 09:16:282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谁之口?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跟清代徐锡麟的《出塞》相改编而成的句子,并不是真正的古诗。拓展知识1、“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原型是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的句子。松江徐氏女咏《岳墓》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随园诗话》2、“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原型是《出塞》里的句子。《出塞》清·徐锡麟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3、勘误:并不是《已亥杂诗》的句子有部分人生搬硬套,说是龚自珍的句子,实际上原句并没有这两句话。《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023-06-29 09:16:35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意思和全诗。 满意采纳?
马革裹尸,是出自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典故。马援征讨安南(即今越南)叛乱,遂立征南关而返。2023-06-29 09:17:093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赏析
全诗: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龚自珍朝代:清代出处:《已亥杂诗之一》释义:将士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培育着明年的花。扩展资料:“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还有一种说法,根据历史学家考证,龚自珍根本就没有写过这首诗词很多人说是出自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实原诗是这样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且《已亥杂诗》所有315首都未曾出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还有日本的西乡隆盛写过以下这首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023-06-29 09:17:25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是哪里?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裏尸还的意思为: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扩展资料写作背景: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1792年8月2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龚自珍出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东城马坡巷一个世代官宦的家庭。祖父龚禔身,与同胞兄弟龚敬身同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龚敬身曾任吏部员外郎,后任云南楚雄知府,为官清廉,在当地颇有政声。龚自珍的父亲龚丽正,幼年过继给龚敬身为子,是嘉庆元年(1796年)进士,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龚自珍家人非但为官显赫,且都极有文学修养,包括他的母亲段驯在内,都著有诗集、文集传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龚自珍,很难不受到熏陶。龚自珍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大学》。12岁从外祖父段玉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倚声填词,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1813年(嘉庆十八年)4月,龚自珍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1814年(嘉庆十九年),从徽州护送妻子的棺柩回到杭州,存放在湖西的茅家埠。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1815年(嘉庆二十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2023-06-29 09:17:32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诗句出处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出自部编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这连绵的青山处处都是好地方,处处都可以用来埋葬忠勇壮士们的遗骸,何必要再去用马革包裹遗体送回故乡呢。这两句主要表现了出征者即便面临为国捐躯的情形,也仍旧觉得死得其所,为国家奋不顾身,根本不考虑身后事的无畏与伟大。相关诗句:其中“青山处处埋忠骨“出自杭州岳飞墓前石柱上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朝诗人徐锡麟的《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2023-06-29 09:17:48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谁写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作者是:龚自珍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清 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扩展资料:《已亥杂诗》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2023-06-29 09:18:03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
读《 *** 传》,里面讲到:一九一○年秋天, *** 离开闭塞的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他的激动心情是可以想象的.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1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和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是哪个正确?还是都不正确?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好像是已亥杂诗之五里的,而"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又好像不是龚自珍写的 正确答案到底是哪个呀?!2023-06-29 09:18:11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是谁写给谁的?
毛主席写给彭德怀元帅。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同志不幸在朝鲜站场牺牲,彭德怀元帅请示毛主席是否要把毛岸英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毛主席说出这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青山处处埋忠骨”出自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写此地以能埋岳飞而感到有幸; 下联「白铁无辜铸佞臣」写岳飞坟前以白铁铸造的秦桧夫妇像, 不骂二人而写白铁之无辜, 因二人而日夜为人所唾骂。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潜负其 尸,葬于北山之麓,宋孝宗即位后,以礼改葬于此。陵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亭北侧墙上,为冯玉祥书写 的石刻题词“民族英雄”。进墓园门,两侧是碑廊,陈列历代石碑125块。北廊是岳飞诗词、奏札等手迹; 南廊是历代名人凭吊题咏、岳庙几次重建的碑记。现在的岳飞墓阙是1979年整修时按南宋建筑风格设计的 ,墓道两旁陈列的石虎、石羊、石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遗物。墓阙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 ,即陷害岳飞的泰桧、王氏、张俊、万俟呙四人。跪像背后墓阙上有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出塞》清代:徐锡麟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赏析: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2023-06-29 09:18:19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哪个诗句?
小学生的作业难不难?看这个小学五年级语文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哪首诗,就是难题。如果你认为不难,不是你能。而是你做题不过脑子。“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看到这样的诗句,很多人是不是感到很熟悉的样子?但真要查找这两句的出处,还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更为重要的是,一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有关出处的说法,可以查找到很多混乱的信息,其中有明显的错话,竟然还是出自老师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老师对学生的教学内容,如果有明显的硬伤,而且又是常识性的错误,就不能不说一说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现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在课文的最后,有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应该是课文中的“点晴之笔”。本来,课本上还只是要求学生说说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但不少老师在讲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时,就明确地给出了此诗句的出处,而且常常也要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填写这两句诗出自哪个朝代哪个诗人的哪一首诗。查看网络上的一些老师发布的教案,还有一些老师的课件,最常见的说法,是出自《己亥杂诗》之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个说法,流传最广。也是最让人感慨的事。为什么这样明显错误的说法,竟然能够广为流传?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不是什么孤僻的诗集。特别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又是名句,为人们所熟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己亥杂诗》其五,全诗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诗,可是选进了初中语文课本啊,而且是要求背诵默写的。那么,怎么就有这样多的老师言之凿凿地向小学生传授,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己亥杂诗》,这明显就是将龚自珍的诗句“割头移植”啊。老师在备课时,在讲课时,就没有回想一下自己读初中时背过的诗句?是老师已经对自己读过的初中语文已经毫无记忆了?还是老师在备课讲课时根本就是人云亦云已经到了不会动一下自己脑筋的地步了?如果老师在备课讲课时,稍微动一下脑筋,就能感觉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四句诗硬凑到一起,明显不押韵啊。这“骨、还、物、花”四个字,读的时候,能读出诗的韵律来么?硬要说这是龚自珍写的诗,那龚自珍怕是要从坟墓里爬出来跟老师说道说道了,棺材板都压不住的节奏。如果,还有读者不服气,硬是要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诗还”,不妨读一遍《己亥杂诗》,共315首,网上很容易找到,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两句诗?人们喜欢遇事上网查找,其实网络信息杂乱得很,又有多少人愿意认真查找,或者说,又有多少人懂得如何上网查找有效信息?2023-06-29 09:18:45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前两句或者后连句是什么?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2023-06-29 09:18:5710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
全诗: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龚自珍朝代:清代出处:《已亥杂诗之一》释义:将士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培育着明年的花。扩展资料:“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还有一种说法,根据历史学家考证,龚自珍根本就没有写过这首诗词很多人说是出自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实原诗是这样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且《已亥杂诗》所有315首都未曾出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还有日本的西乡隆盛写过以下这首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023-06-29 09:19:41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释义及全诗内容是什么?
青山处处埋忠骨词语解释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殉职:因公务而牺牲.原封不动:比喻像原样一样,一点儿也没有改变.破格:打破既定规格的约束.眷恋:(对自己喜欢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永别:永远分别.《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原文平平安安:指没有事故,没有危险,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自我安慰:自己安顿抚慰自己.黯然:感伤沮丧的样子.狂轰滥炸:疯狂地轰炸.不分目标,胡乱的轰炸.意愿:愿望、心愿.青山处处埋忠骨整体把握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2023-06-29 09:19:513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
百度知道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写回答146全诗: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龚自珍朝代:清代出处:《已亥杂诗之一》释义:将士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培育着明年的花。扩展资料:“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己亥杂2023-06-29 09:20:08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哪首诗?
春山处处理忠骨原句是青山有幸埋忠骨,但这不是诗,这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写此地以能埋岳飞而感到有幸;下联「白铁无辜铸佞臣」写岳飞坟前以白铁铸造的秦桧夫妇像, 不骂二人而写白铁之无辜, 因二人而日夜为人所唾骂。此对联为清朝徐姓女子所写,具体历史上没有记载。而"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出塞,原诗是《出塞》清 · 徐锡麟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所以这两句不是己亥杂诗,只是拼凑在一起的一句话而已U0001f60a2023-06-29 09:20:2015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
革命者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牺牲后是否把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又有何妨呢?2023-06-29 09:21:093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什么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之一》。诗句的意思是:世界很大,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倒不必考虑用马革(古代战场革命者的遗体包裹之物:马皮)将遗体运回国。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另外,毛主席在爱子牺牲后,也曾经用这句话来激励广大解放军战士.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 马援列传》.若解决了你的问题,请采纳一下,谢谢2023-06-29 09:21:20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什么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2023-06-29 09:21:26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什么意思?
诗句的意百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2023-06-29 09:21:435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什么意思
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这是毛泽东主席的亲生儿子毛岸英同志不幸在朝鲜站场牺牲,彭德怀元帅请示毛泽东主席是否要把毛岸英尸体运回国内安葬,毛泽东主席说出的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2023-06-29 09:22:1613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出自哪首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青山处处埋忠骨”没有出处,“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徐锡麟的《出塞》。【作品简介】《出塞》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诗人徐锡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一九零六年春。作品在艺术上继承了唐代边塞诗的风格,具有豪迈雄浑的特色。描写将士的边塞生活。这首诗通过拟写出征者的豪壮心情,表达了作者坚强的战斗决心和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原文】出塞[ 清 ] 徐锡麟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注释】①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②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③沙场:本指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古人有云:“沙场烽火连胡月。”④马革裹尸:英勇作战,战死于战场。《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在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作品鉴赏】“拼将热血洒疆场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后世评价】杨慎曰:此诗可入神品。”秦时明月“四字,横空盘硬语也,人所难解。李中溪侍御尝问余,余曰:扬子云赋“欃枪为闉,明月为堠”,此诗借用其字,而用意深矣。盖言秦时虽远征,而未设关,但在明月之地,犹有行役不逾时之意。汉则设关而戍守之,征人无有还期矣,所赖飞将御边而已,虽然,亦异乎守在四夷之世矣。李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王昌龄)集中有极工妙者。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问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王世贞在《艺苑卮言》卷四)于鳞选唐七言绝句,取王龙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第一,以语人,多不服。于鳞意,止击节“秦时明月”四字耳。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王世懋《艺圃撷馀》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亦云: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瑕疵,储光曦、崔国辅其次者。至若“秦时明月汉时关”,句非不炼,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诗起句,施之小诗,未免有头重之病。施补华:“秦时明月”一首,“黄河远上”一首,“天山雪后”一首,皆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岘庸说诗》)黄牧邨:” 秦时 明月汉时关"七字天造地设, 诂训不得, 只此一句, 意已尽, 下句乃申明之。大意谓秦筑长城,汉亦戍守,关山明月,同此悲凉;万里征人,迄无还日。庶几边将得人,边氛稍靖;然岂易言,是则此关此月。【作者简介】徐锡麟(1873年12月17日 -1907年7月7日),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绍兴府山阴东浦镇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1年任绍兴府学堂教师,后升副监督。1903年应乡试,名列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于东京结识陶成章、龚宝铨,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炳麟的活动。回国后先在绍兴创设书局,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1905年在绍兴创立体育会,后又创立大通学堂,规定入校学生均为光复会会员,参加兵操训练。同年冬赴日本学军,因患眼疾未能如愿。1906年归国,赴安徽任武备学堂副总办、安徽巡警学堂会办。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次日慷慨就义。2023-06-29 09:23:08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上一句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道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他乡又有何妨。是龚自珍写的《己亥杂诗》之一中的一名句忠骨是忠臣的遗骸,何须是为什么要,马革裹尸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其实根据历史学家考证,龚自珍根本就没有写过这首诗词很多人说是出自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实原诗是这样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且《已亥杂诗》所有315首都未曾出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还有日本的西乡隆盛写过以下这首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总的一句,这首诗不是龚自珍写的2023-06-29 09:23:58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哪里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总共就只有这两句,“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尾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岳飞墓前的墓联。岳飞墓门的下边有四个铁铸的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跪像的背后墓门上有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反映了人民对抗金英雄的景仰和对卖国贼的憎恨。2023-06-29 09:2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