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pBeta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直译:烽火连天起这么多年,家书都快值千金了。
意译: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家书怎么还不来呢?(打仗就燃烽火,用于报警)
思想感情:多年的战乱,颠沛流离,妻离子散,不知道远方的亲人怎么样,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恋和祝福。因为在古代没手机啊,经常打仗,不像现在。
- kikcik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夸张2023-06-29 03:50:35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修辞手法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修辞手法:夸张,对偶。烽火对家书都是名词,三月对万金都是数量词。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杜甫的《春望》,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2023-06-29 03:50:49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修辞手法是借代、对偶、夸张,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和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全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全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2023-06-29 03:50:561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借代、夸张、对偶。2023-06-29 03:51:041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了借代(“烽火”代指战争)、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以及渴望知道亲人消息的急切心情。2023-06-29 03:51:412
烽火连三月说家书抵万金的修辞说法是什么
夸张,对偶2023-06-29 03:51:483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借喻.对偶和夸张 烽火喻战事,家书喻亲人消息;万金是夸张, 三月是虚词,夸张的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同时这两句对仗工整。 春望 唐朝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1]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夸张 精锐教育提示你: 运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 烽火对家书都是名词,三月对万金都是数量词. 借喻.对偶和夸张 烽火喻战事,家书喻亲人消息,万金是夸张 三月是虚词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把战争时期,家书的重要性比喻成万两黄金。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的修辞手法 这是一个对偶句。烽火对家书,连对抵,三月对万金。2023-06-29 03:51:55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借喻.对偶和夸张烽火喻战事,家书喻亲人消息,万金是夸张三月是虚词2023-06-29 03:52:03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借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烽火喻战事,家书喻亲人消息,万金是夸张唐·杜甫《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话释义: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扩展资料文章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2023-06-29 03:52:161
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赏析是什么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诗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2.连三月写出战乱之长,抵万金道出家书难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渴望得到家人音讯的情感。 3.这句话的意思为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 4.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和否的迫切心情。 5.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的忧虑。2023-06-29 03:52:301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借喻.对偶和夸张烽火喻战事,家书喻亲人消息,万金是夸张三月是虚词2023-06-29 03:52:49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赏析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连三月”写出战乱之长,“抵万金”道出家书难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渴望得到家人音讯的情感。2023-06-29 03:53:00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什么修辞方法
对偶是肯定有的,然后是夸张吧。但是个人觉得一点都不夸张,烽火连天的背景下,即便是万金也毫无价值了,哪里有一封家书的分量重呢?2023-06-29 03:53:16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吧2023-06-29 03:53:27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修辞手法是夸张还是借代????
夸张,,, 啊.. 孩纸..2023-06-29 03:53:35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了对仗和夸张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运用了夸张2023-06-29 03:53:422
春望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那么春望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继续往下看看吧。 春望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对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偶、拟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夸张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夸张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春望》作文 《春望》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他几乎在文学界成为唐朝的代表人物,人称“诗圣”,他的诗也被誉为“诗史”。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而这首诗就是杜甫在看到山河破碎、国家危难时由感而发的千古之作! 此诗开头即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春望”之景:尽管正式“城春”的大好时期,但是荒草凄凄,毫无生机,突出了“破”一字。如此鲜明的对比,不仅写出所见之景,更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花、鸟本是快乐心情的象征,但在此种情境下,花都溅泪,鸟都恨别。诗人借景抒情,含蓄表现出他触景伤怀的.悲情。 前四句的“望”,使诗人感时伤别,顺利自然地想到国家、亲人和朋友。 第五六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则是由望到思的过渡。在战乱的烽火年代,一封家书竟然值“万金”,使人不得不联想到诗人与其亲人的生活境况,产生共鸣。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又使全诗增添了几分悲凉的气氛:在这国家衰败,亲人离别的悲、哀、痛、愁中,谁又能够安居乐业呢?这两句诗以“头”为着手点,生动刻画出诗人颓废的生活与无奈的心情。 通读全诗,情景交融、内容丰富细致,无愧是一篇传世佳作。而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更是经久不衰!2023-06-29 03:53:481
为什么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
战火连连,以峰火代战争 看看借代的定义2023-06-29 03:53:56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从修辞角度赏析
战乱一直延续到今年三月,家书于我犹如万金珍贵。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自己迫切盼望家人音讯的心情。2023-06-29 03:54:032
春望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夸张,形象的说明了战火连天的时代里民不聊生,对亲人的思念,愿与家人相守的渴望。2023-06-29 03:54:212
家书是指什么家书抵万金采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什么?
夸张 ,思念亲人,这是杜甫的诗2023-06-29 03:54:314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以花鸟拟人。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或者可以这样解释,以物触景生情: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2023-06-29 03:54:482
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内容+写作手法+情感三方面来答)
战火连绵3月,消息不通,家人报平安的书信万金难求。运用借代手法,烽火代指战火。战争。两句形成对比。正因为战火不断,音信隔绝,所以家书难得。万金难求。平实普通的诗句,却真实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语言简练,但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不愧诗史的称号。2023-06-29 03:55:03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句赏析
1. 关于家书抵万金的诗句 关于家书抵万金的诗句 1. 家书抵万金选自哪首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诗句的意思是: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出处】《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扩展资料 1、《春望》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2、《春望》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谁的诗句﹖ 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其全诗如下,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诗句整体含义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创作背景 安禄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误导唐玄宗,把守潼关的哥舒翰派到关外攻打叛军大本营,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禄山没有了劲敌,一下子就攻下长安。唐玄宗带领妃妾皇子,与大臣们逃往灵武。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 唐肃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fū)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无限的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3. 请问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4. 求关于书信的诗句,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今中外的都行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饮马长城窟行》 ——汉·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结素鱼贻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家书后批二十八》 ——唐·韩偓 四序风光总是愁,鬓毛衰飒涕横流。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得家书》 ——唐·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赠猎骑》 ——唐·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渔家傲》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尺素重重封锦字。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佩玉采丝文竹器。愿君一见知深意。 环玉长圆丝万系。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物会见郎人永弃。心驰魂去神千里。 《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5. 关于信的古诗句关于“信”的古诗句.如:家书抵万金,等. 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在写家信时深感乡思情切,柔情万种,“一行书信千行泪”,说不完,写不尽,其间充满了深厚丰富的感情和难以完全表达的矛盾,又似乎有点“书被催成墨未浓”的意味,到带信人要出发了,仍然担心漏掉了什么,觉得还有没写完的,又开封想再添上些,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这一细节写得非常细腻,非常典型,看似平淡,却韵味犹浓.可以说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所以《唐诗别裁》认为这首诗“亦复人人胸臆语,与‘马上相逢无纸笔"一首同妙.”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更是推崇备至,以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而白居易的“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在写法上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以“雁传尺素”来表达,也别有一番滋味.。2023-06-29 03:55:18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代杜甫《春望》全文翻译赏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春望一诗中的对偶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杜甫陷贼中八个月,大约写了二十来首诗,论深沉含蓄,当以此诗为最,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2023-06-29 03:55:371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
这不是初中的诗吗 老师都会讲的 你没背啊2023-06-29 03:55:453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对偶、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唐·杜甫《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话释义: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扩展资料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文章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2023-06-29 03:55:521
关于拟人修辞的诗句
1.含有夸张、拟人、比喻的诗句,每类6句以上. 夸张: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拟人:1、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3、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唐,李峤《中秋月》) 4、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唐,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5、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6、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赠董大》) 8、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唐,杜甫《绝句》) 9、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唐,白居易《放言五首》) 10、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比喻: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6、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关于拟人的诗句 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2、《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3、《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4、《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5、《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唐代: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译文: 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古代女子十五岁正当青春,体态最为婀娜多姿,妩媚而动人。是谁说她早晨的时候不称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呢?原来是被狂风折断了枝条。 3.含有拟人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u2022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4.带有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1.春姑娘来了,小草悄悄地从土里探出小脑袋,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 2.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3.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4.贝壳小心翼翼的把石子含到嘴里,慢慢孕育使它变成美丽的珍珠。 5.梅花俏生生的站在那里,亭亭玉立含羞带笑,迎着我从远方归来。 6.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 7.星星就像俏皮的小毛孩,一般让人喜爱。 8.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9.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10.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11.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 12.春天像刚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13.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就像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14.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5,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5.描写拟人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鸭 拟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 拟人绝句漫兴 1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2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3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4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5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6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7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8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9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2023-06-29 03:56:211
请问 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更新1: 那一首是伤感/浪漫/豪迈/洒脱 ? 更新2: 有更多不同之处便越好.. 希望各位能帮帮忙吧! 感谢 更新3: 第一位回答者= =我唔明个网有咩用... 更新4: 那一首是伤感/浪漫/豪迈/洒脱 ? << 只要分析 解释到这点已经足够了 谢谢!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是唐代塞诗的名篇,写汉代而指唐朝,表现了诗人安边卫国的理想,显示豪迈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第一句的修辞手法称「互文」,意指「秦汉时的明月秦渶时的关」,具有深沉的历史感与宏大的空间感,壮阔而深远。 第二句写战争从秦汉至唐代连年不断,暗指唐代之时吐蕃、契丹入侵,边塞多事。 第三、四句表示对镇守边关的名将的渴望,含蓄地表示了对朝廷用人不当而边帅无能的不满。 全诗意境雄阔,格调昂扬。 这是一首豪迈的诗。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一诗,这时杜甫被叛军俘虏押送在沦陷的长安。此诗表现他的忧时伤国、思亲念家的情怀。 这是一首伤感的诗,很明显地。 希望可以帮到你 =] 参考: 诗 zh. *** /w/index?title=%E8%A9%A9%E7%B6%93&variant=zh-2023-06-29 03:56:30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中,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两句诗中,两两相对。原诗:《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释义: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扩展资料:公元756年六月叛军攻下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只身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带到长安,但因官职卑微而未被囚禁,次年三月写下此诗。春望所见何物?大好河山未改而国破家离,都城残败、遍地乱草、树木空自凄青。首联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诗情曲折、工巧自然,出手不凡。次联进一步把感时恨别而堕泪惊心的感情寄托于本来是赏心悦目的花鸟身上,更显出作者心中情感之强烈。战争连续到次年三月,造成音信不通、消息断绝,此情人人能解,因此“家书抵万金”极易引起读者共鸣,宜其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心中愁闷便频频搔首,乃至发落稀疏,连簪子都几乎要别不住了,足见忧愁之深长不断。且于家国之恨外,又见白发衰落、老之将至,更增一层垂暮之哀。杜甫留下的诗作中,为后人推崇、传诵的有许多是感时伤乱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表现作者仁爱之心和真挚之情的名篇。仁爱与真情永远是产生优秀诗歌的源泉,也是历史用以造就圣贤和明哲的两大元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望 (杜甫诗作)2023-06-29 03:56:391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注释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恨别:怅恨离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抵:值,相当。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出自: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参考资料古诗文网:so.gushiwen.org2023-06-29 03:57:03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赏析
很详细囖2023-06-29 03:57:194
押韵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1. 关于修辞手法押韵的诗句 关于修辞手法押韵的诗句 1. 含有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56、巧比妙喻 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⑵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⑷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⑸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57、大胆夸张 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8、生动拟人 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⑵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⑶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⑹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9、讽刺笔调 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⑵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⑶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⑷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⑸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60、疑问语气 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⑶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61、反问语气 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⑵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⑶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⑷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2、感叹语气 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⑸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⑼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⑽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63、对偶句式 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⑵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⑶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⑸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64、诗中藏词 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⑵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⑶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⑸春风得意马啼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⑻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⑼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5、诗词互对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千里) 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接再厉)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落千丈) ⑷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势不可挡) ⑸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奋不顾身、粉身碎骨) 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景生情) ⑻危楼高百尺。 (直插云霄) 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⑿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宁死不屈,无颜见江东父老)66、诗谜成趣 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及时雨 宋江) ⑵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无用——吴用) ⑶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花荣) ⑷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旋风李逵浪里白跳张顺) 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时迁) 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神行太保戴宗) 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孙策) 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留蝉——刘禅) ⑼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关羽) 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晴雯) ⑾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假宝玉——贾宝玉) ⑿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屈原) ⒀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高适) 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适) ⒂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陆游 郑板桥)。 2. 运用拟人修辞方法的诗句有哪些 1、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 2、简介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3、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 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 凉州词(后两句)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望 (三四两句)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2023-06-29 03:57:261
余光中的《乡愁》诗的修辞手法
排比 比喻 反复2023-06-29 03:57:353
借物抒情是什么意思
借助周围的景物抒发自己的感情2023-06-29 03:57:52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赏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什么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2、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3、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2023-06-29 03:58:27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赏析
春望 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五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含义】白发愈搔愈希,簪子简直插不上。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不明言愁,而怎奈一“愁”字了得!白关,指白发。簪,指古代成年男子须束发,故也用簪。 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作者望春,并没有得到到任何快慰,却为“感时”、“恨别”所困,终至烦躁不安,频频抓挠头发。尽管诗人这时才四十五岁,但因终日愁情熬煎,头发愈来愈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从章法上看,这一联是把前面分别抒写的“感时”、“恨别”两种感情统一起来,收结全篇。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产生共鸣。2023-06-29 03:58:34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烽火”指代战争;同时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事的紧张,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这句诗还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句式整齐。《春望》的译文国家陷落了,只有山河依旧在;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春望》的全文《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023-06-29 03:58:57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了“借喻.对偶和夸张 ”的表达方式。烽火喻战事,家书喻亲人消息,万金是夸张 ,三月是虚词表达方式。2023-06-29 03:59:03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2023-06-29 03:59:11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修辞手法 这句话出自哪里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修辞手法:夸张,对偶。烽火对家书都是名词,三月对万金都是数量词。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杜甫的《春望》,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2023-06-29 03:59:24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夸张的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同时这两句对仗工整。亲,满意采纳么么哒2023-06-29 03:59:31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修辞手法 这句话出自哪里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修辞手法:夸张,对偶。烽火对家书都是名词,三月对万金都是数量词。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杜甫的《春望》,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2023-06-29 03:59:38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较夸张2023-06-29 03:59:461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法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诗运用的是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万金”为夸张,整体看是对偶。愿对你有所帮助!2023-06-29 04:00:28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2023-06-29 04:00:36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法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句诗运用的是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万金”为夸张,整体看是对偶. 愿对你有所帮助!2023-06-29 04:00:49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赏析是什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赏析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诗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2.连三月写出战乱之长,抵万金道出家书难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渴望得到家人音讯的情感。 3.这句话的意思为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 4.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和否的迫切心情。 5.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的忧虑。2023-06-29 04:01:081
烽火连三月,家属抵万金的烽火借代什么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了借代(“烽火”代指战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了借代(“烽火”代指战争)、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以及渴望知道亲人消息的急切心情。2023-06-29 04:01:15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法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句诗运用的是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万金”为夸张,整体看是对偶. 愿对你有所帮助!2023-06-29 04: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