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士六合
-
《任末好学勤记》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不动笔墨不动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时记录,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二是读书应有选择,“非圣人之言不视”,其意是应读好的、有益的书。人生的本质是劳动, 劳动是积累知识的途径。 《赵普》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任末和赵普在求学上有相同的地方。
你可以自己再精炼......
任末好学翻译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编辑本段译文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不怕艰险(去拜师)。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2023-06-28 12:38:0810
任末好学的译文和重点词的翻译
原文:任末年十四时,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译文: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①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②笈(jí):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编制的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⑨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我很努力了,选我吧,我才五年级~2023-06-28 12:38:541
文言文任末好学翻译和阅读答案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5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6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节选自王嘉《拾遗记》) 【注释】 ①任末,东汉新繁人,字叔本,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②笈: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夫:5悦:敬佩。6(fú)句首发语词,无义。 【译文】 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 体会 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 心得体会 ,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阅读练习题】 1.划分朗读节奏。 夫人好学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每言()虽死犹存()常以净衣易之() 3.翻译 (1)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2)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4.找出文中包含的一个成语,并且解释。 5.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阅读答案】 1.夫/人好学 2.每(经常、常常)虽死犹存(即使)常以净衣易之(交换) 3.(1)人如果不学习,那么他怎么能够有所成就呢? (2)光线昏暗的时候,就捆绑着麻蒿(点燃),用来照着自己(看书)。 4.行尸走肉 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5.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好学的人,即使死了也活在人们的心中,是人们学习的榜样。而那些不学无术的人,虽然活着却像是行尸走肉,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我们应该勤奋好学,为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2023-06-28 12:39:011
任末好学勤记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任末好学勤记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2023-06-28 12:39:091
任末勤学苦读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1. 任末勤学苦读 任末勤学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翻译: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2. 任末苦学文言文翻译 任末苦学 【原文】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东晋王嘉《拾遗记》 【注释】 1、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 2、常师:固定的老师。 3、负:背。笈(jí):书箱。 4、不远:不怕路途遥远。 5、而:若,如。 6、或:有时。 7、庵:茅草编制成的小屋。 8、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9、映星望月:指在星月下读书。 10、缚:绑。 11、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12、题:写。 13、门徒:指一同求学的人。 14、悦:意动用法,“以……为悦”。 15、易:交换。又,《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否?” 16、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 17、犹:还。 18、行尸走肉:活着的死人,比喻庸碌无能无所事事。 【译文】 任末十四岁,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他看书有领悟到的地方,就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任末临终前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作者简介】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拾遗记》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 3. "任末勤学"译文 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③或:有时。 ④庵:草屋。⑤荆:灌木名。 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 ⑧易:交换。⑨虽:即使。 ⑩耳:罢了。u246a负:背着。 u246b缚:捆扎。u246c题:写。 任末是东汉学者、经学家和教育家。任末14岁的时候,学习常常没有老师(的教导),背着书籍跟从老师学习,不怕艰难险阻。 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凭借什么成功呢?他贫穷无家,有时依靠在树木的下面,编织茅草做成小屋。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 夜晚就用星星和月亮的光照着看书,昏暗时就捆绑麻蒿点燃照明。(每当)看书看到领会意义的地方时,便把它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这件事,其他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临终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热爱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1)负笈从师,不惧险阻:背着书箱,外出拜师求学,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3)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照亮自己。4)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一同求学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5)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6)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住那件事。 4. 任末勤学原文 作用 以旁人的态度, 突出任末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译文 任末14岁,背着书籍跟从老师学习,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凭借什么成功呢?他贫穷无家,有时依靠在树木的下面,编织茅草做成小屋。 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就用星星和月亮的光照着看书,昏暗时就捆绑麻蒿点燃照明。 平日里每当看书看到领会意义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这件事,其他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临终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热爱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 重点字 任末:人名。 笈:书箱。 或:有时。 庵:茅草小屋。 荆:灌木名。 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悦:敬佩。 易:交换。 虽:即使。 耳:罢了。 负:背着 缚:捆扎。 5. 《任末勤学》的翻译是什么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灌木名。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译文 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6. 任末勤奋好学 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7. 锲而不舍 苏武牧羊 颜回好学 任末勤学 文言文翻译 急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 即不断地镂刻。意为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出处为《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成语信息编辑【词性】:中性词,含贬义或褒义词,本词的词性仍处于争议中;【正音】:锲,音qiè,古“契”同“锲”,意为用刀子刻; 现代汉语中多用“锲而不舍”;【辨形】:“契”同“锲”,前者音为qì,后者为qiè。【辨析】:“锲而不舍”和“持之以恒”都可形容有“恒心”。 但是“锲而不舍”是带有比喻性,更加形象;而“持之以恒”是直陈性的。[1] =====================================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始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翻译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把他当作神,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醒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注释编辑 1.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 2.武:苏武 3.幽:囚禁 4.天雨雪:天落雪,雨,做动词用 5.啮:咬、嚼 6.尽:都 7.羝:公羊 8.廪食:食物的供应 9.节:符节,古代用来做凭证 10.白:禀告 11.始:才 12.徙:迁徙 13.并:一起 14.绝:断绝 15.以为:把……当作 16.去:除去 17.使:命令句 1.律知武终不可协:卫律知道苏武不会受降。 2.羝乳始得归:公羊产了小羊后才准苏武回国。 3.杖汉节牧羊:拄着代表汉朝的节去牧羊。 ================================== 原文编辑回(1)年二十九,发尽(2)白,蚤(3)死。孔子哭之恸(4),曰:“自(5)吾有回,门人益亲(6)。” 鲁哀公(7)问:“弟子孰(8)为(9)好(10)学?”孔子对(11)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2),不贰过(13)。不幸短命死矣(14),今(15)也则亡(16),未闻好学者也。” 2注释编辑(1)回:指孔子的弟子,颜回。(2)尽:全部;全都。 (3)蚤:通“早”。(4)恸(tòng):极度的哀伤。 (5)自:自从。(6)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 益:(副词)更,更加。(7)鲁哀公:鲁国国君。 (8)孰:谁。(9)为:最。 (10)好:喜好, 爱好。(11)对:回答。 (12)不迁怒:不转移愤怒。迁,转移。 (13)不贰过:不重复犯一个错误。贰,重复。 过,错误。(14)短命死矣:命太短而死。 (15)今:现在。(16)亡:通“无”,没有。 3译文编辑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发白,死的很早。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命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 原文编辑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⑨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行尸走肉耳⑩。” 3译文编辑任末14岁的时候,学习常常没有老师(的教导),背着书籍跟从老师学习,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凭借什么成功呢?他贫穷无家,有时依靠在树木的下面,编织茅草做成小屋。 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就用星星和月亮的光照着看书,昏暗时就捆绑麻蒿点燃照明。 (每当)看书看到领会意义的地方时,便把它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这件事,其他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临终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热爱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4注释编辑 ①任末:人名。 ?负:背,以背载物。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 为:做。 ④庵:茅草小屋。 ⑤荆:灌木名。这里指荆的枝条 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 ⑧易:交换。 ⑨虽:即使。 ⑩耳:罢了。 ?缚:捆扎。 ?题:写。 任末是东汉学者、经学家和教育家。我们能从中学到任末先进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 5重点句翻译编辑(1)负笈从师,不惧险阻:背着书箱,外出拜师求学,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3)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晚上。 8. 任末好学的翻译和原文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 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烧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 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写满字的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如果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一样);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罢了。” 9. 文言文 原文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⑨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⑩。”编辑本段注释 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 ⑤荆:灌木名。 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 ⑧易:交换。 ⑨虽:即使 ⑩耳:罢了。 ⑾负:背着编辑本段译文 任末14岁,背着书籍跟从老师学习,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凭借什么成功呢?他贫穷无家,有时依靠在树木的下面,编织茅草做成小屋。 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就用星星和月亮的光照着看书,昏暗时就捆绑麻蒿点燃照明。 平日里每当看书看到领会意义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这件事,其他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临终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热爱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编辑本段重点句翻译 (1)负笈从师,不惧险阻:背着书箱,外出拜师求学,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 (3)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4)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一同求学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5)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其实你在百度里面直接搜索就可以了,不需要上知道的,这样结果来的又慢又不一定有人愿意回答。 10. “任末苦学”的译文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 王嘉《拾遗记》 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 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 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 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2023-06-28 12:39:151
任末好学的翻译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译文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不怕艰险(去拜师)。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2023-06-28 12:39:244
任末好学勤记 文言文译文!!!!!!!!!
莪还特别是他不好2023-06-28 12:39:347
谁知道任末好学这篇文言文的解释和启发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不怕艰险(去拜师)。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今天我们学习的条件比古人好多了,我们学习任末苦学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那种生命不息、学习不已的精神。【注释】①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②笈(jí):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编制的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⑨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2023-06-28 12:39:521
文言文任末好学的意思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烧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写满字的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如果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一样;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罢了。 选自王嘉《拾遗记》志怪小说集,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 ,《晋书》第95卷有传, 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2023-06-28 12:40:011
任末苦学文言文
1. 任末苦学文言文翻译 任末苦学 【原文】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东晋王嘉《拾遗记》 【注释】 1、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 2、常师:固定的老师。 3、负:背。笈(jí):书箱。 4、不远:不怕路途遥远。 5、而:若,如。 6、或:有时。 7、庵:茅草编制成的小屋。 8、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9、映星望月:指在星月下读书。 10、缚:绑。 11、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12、题:写。 13、门徒:指一同求学的人。 14、悦:意动用法,“以……为悦”。 15、易:交换。又,《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否?” 16、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 17、犹:还。 18、行尸走肉:活着的死人,比喻庸碌无能无所事事。 【译文】 任末十四岁,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他看书有领悟到的地方,就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任末临终前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作者简介】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拾遗记》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 2. 任末苦学译文 原文: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答:任末十四岁,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任末不是圣人的话不看.任末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3.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或依林木之下: 或 ⑵更以净衣易之: 易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3、任末“非圣人之言不视”对你的启发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⑴ 有时 ⑵ 交换,换 2、(他)经常说做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来办成事情(成才)呢。 3、读书要有选择,要选读名人的好书 4. 【文言文《任未好学》翻译】 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籍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1.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2.负:背.3.笈(jí):书箱.4.或:有时.5.庵:茅草小屋.[1] 6.荆:这里指荆的枝条.7.刻:划.8.缚:捆扎.9.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10.题:题写.11.其:书上的.12.悦:敬佩.13.静:“静”为通假字,通“净”.14.易:交换.15.终:死,终止.16.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17.夫(fú):句首发语词.18.犹:如同.19.虽:即使.20.耳:罢了.21.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22.负笈不远险阻:背着书箱不认为这是万里险阻.远:认为……这23.人而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去学习,凭什么成功?24.暗则/缕麻蒿/以自照:如果视线昏暗就捆麻蒿点燃它用来照明自己.25.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人要勤奋好学,虽然去世了可是精神仍在.而不好学的人,虽然还活着,只是生命活着罢了。2023-06-28 12:40:101
文言文 任末好学 的单字意义
1.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2.笈(jí):书箱。3.或:有时。4.庵:茅草编制成的小屋。5.荆:这里指荆的枝条。6.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7.悦:敬佩。8.易:交换。9.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10.负:背负。11.题:在……上写。12.易:更换13.终:死,绝。14.犹:还。15.克:挤,榨。16.静衣:“静”,通假字,通“净”。指干净的衣服。17.夫(fú):句首发语词。18.或:有时19.其:书上的2023-06-28 12:40:271
任末勤学体现什么样的学习理念
ue004ue004ue004ue004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②,负笈③不远④险阻。每言人而⑤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⑥,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⑦,暗则缚⑧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⑨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10)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11)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12)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13)耳。” ue004ue004〔注释〕①任末:东汉人。②常师:固定的老师。③笈(jí):书箱。④不远:不怕路途遥远。⑤而:若,如果。⑥庵:小草屋。⑦映星望月:指在星月下读书。⑧缚:绑。⑨题:写。(10)门徒:指一同求学的人。(11)易:交换。又,《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否?”(12)夫:发语词,无义。(13)行尸走肉:活着的死人,比喻庸碌无能。 ue004ue004〔简析〕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劝学》《师说》《问说》《病梅馆记》,其内容均与“学习”“成才”有关,这里所选的两则文言文阅读材料,虽说一篇以议论为主,一篇以记叙为主,但内容也与“学习”“成才”有关,可作为课文的延伸阅读。 ue004ue004阅读文言文,疏通词语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整章完篇地读懂它,把握主旨,《林逋论学问》所议论的是“学”与“问”的关系:问是为了学,而学又是为了做人,这就把学习的目的与途径都讲清了。这与刘开《问说》所议论的内容是吻合的。《任末好学勤记》的任末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这使人想起了《三字经》中“人不学,不知义”“人不学,不如物”的告诫,而这又同荀子《劝学》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相一致的。《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任末好学勤记》中任末感慨“夫人好学,虽死若存”强调的学习的意义是修身明智。文言文中的这些精品不仅启示我们学习的方法,更阐明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这是我们在阅读时最应体会和把握的。 ue004ue004〔思考〕《林逋论学问》文章短小精悍,论述思路很清晰。先说学习不能死板、僵化,而要掌握方法技能。接着论说学习要重视实践,更要积极思考,把学习的要领分析得非常透彻。《任末好学勤记》则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不动笔墨不动书”,“好记性不如懒笔头”,随时记录,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二是读书应有选择,“非圣人之言不视”,其意是应读好的、有益的书。这两则材料,文体不同,但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ue004ue004〔方法〕阅读文言文的目的主要是开拓视野,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读文言文自然不是为了学写文言文(至少不是我们中学生的主要目的),但这不等于说文言文在写作上对我们没有启示,因为一些优秀的文言文在遣词用语的精练、篇章的构思及表现手法的运用方面是很能给我们以借鉴的。 ue004ue004读文言文后写读后感是学习文言作品的一个好方法,这可以加深我们对所读作品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所读文言作品的精髓。 【学会写作】 ue004ue004〔题目〕读《劝学》后写一篇读后感 ue004ue004要求:集中谈一点体会,题目自拟。 ue004ue004〔提示〕读《劝学》后,可谈的体会很多,可谈学习的意义,可谈学习的态度,可谈学习的方法,也可谈《劝学》的文章风格、写作技巧。写作本题,应集中谈某一点感受最深的体会,不必面面俱到,既然题目的要求是集中谈一点体会,则应抓住某一感受点,在议论的深度和力度上下功夫。2023-06-28 12:40:501
文言文任末好学的意思
什么意思2023-06-28 12:41:053
任末好学的人物简介
任末:字叔本,蜀郡每(今属成都市新都县)人,东汉学者和教育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与当时学者景鸾(字汉伯,梓潼人)等去都城洛阳游学。他通晓《五经》,对西汉齐人辕固生所传《诗经》特别有研究,在洛阳教授生徒达十余年。其一生事迹感人至深。2023-06-28 12:41:151
任中正文言文阅读
1.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或依林木之下: 或 ⑵更以净衣易之: 易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3、任末“非圣人之言不视”对你的启发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⑴ 有时 ⑵ 交换,换 2、(他)经常说做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来办成事情(成才)呢。 3、读书要有选择,要选读名人的好书 2. 【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文言文阅读题卢渊】 渊,字伯源,小名阳乌。 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 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 迁秘书令、始平王师。以例降爵为伯。 给事黄门侍郎, 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 高祖 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高 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 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心实有未尽。” 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 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译文: 卢渊,字伯源,小名阳乌。 性情温雅寡欲,有祖父的风范,笃志学业,家门和睦。袭爵为侯,拜为主客令,典属国。 迁任秘书令、始平王师。后按例降爵为伯。 任给事黄门侍郎,迁任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当时,高祖将立冯后,准备召集朝中大臣讨论此事。 高祖先问卢渊:“卿觉得怎么样?”卢渊说:“这种事自古以来都是很慎重的,依臣愚见,应该求之卜筮。”高祖说:“因她是先后的侄女,我的主意已定。” 卢渊说:“虽然为臣奉命如此,然而心中实有未尽之意。”等到朝臣聚集讨论,卢渊仍像以前一样坚持自己的意见。 冯诞得到皇帝的隆厚宠遇,这下深深记恨在心,卢渊也不记挂。 3. 宋史黄廉传全文文言文 宋史黄廉传 黄廉,字夷仲,洪州分宁人。 第进士,历州县。熙宁初,或荐之王安石。 安石与之言,问免役事,廉据旧法以对,甚悉。安石曰:“是必能办新法。” 白神宗,召访时务,对曰:“陛下意在便民,法非不良也,而吏非其人。朝廷立法之意则一,而四方推奉纷然不同,所以法行而民病,陛下不尽察也。 河朔被水,河南、齐、晋旱,淮、浙飞蝗,江南疫疠,陛下不尽知也。”帝即命廉体量振济东道,除司农丞。 还报合旨,擢利州路转运判官,复丞司农。 为监察御史里行,建言:“成天下之务,莫急于人才,愿令两制近臣及转运,各得举士。” 诏各荐一人。继言:“寒远下僚,既得名闻于上,愿令中书审其能而表用,则急才之诏,不虚行于天下矣。” 又言:“比年水旱,民蒙支贷倚阁之恩,今幸岁丰,有司悉当举催。久饥初稔,累给并偿,是使民遇丰年而思歉岁也,请令诸道以渐督取之。” 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 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河决曹村,坏田三十万顷、民庐舍三十八万家。 受诏安抚京东,发廪振饥,远不能至者,分遣吏移给,择高地作舍以居民,流民过所毋征算,转行者赋粮,质私牛而与之钱,养男女弃于道者,丁壮则役其力,凡所活二十五万。 相州狱起,邓温伯、上官均论其冤,得谴去,诏廉诘之,竟不能正。 未几狱成,始悔之。加集质校理,提点河东刑狱。 辽人求代北地,廉言:“分水画境,失中国险固,启豺狼心。”其后契丹果包取两不耕地,下临雁门,父老以为恨。 王中正发西兵,用一而调二,转运使又附益之,廉曰:“民朘剥至骨,斟酌不乏兴,足矣!忍自竭根本邪?”即奏云:“师必无功,盍有以善其后?”既,大军溃归,中正嫁罪于转饷。廉指上党对理,坐贬秩。 元祐元年,召为户部郎中。陆师闵茶法为川、陕害,遣廉使蜀按察,至则奏罢其太甚者。 且言:“前所为诚病民,若悉以予之,则边计不集,蜀货不通,园甿将受其敝。请榷熙、秦茶勿罢,而许东路通商;禁南茶毋入陕西,以利蜀货。 定博马岁额为万八千匹。”朝廷可其议,使以直秘阁提举。 明年,进为左司郎中,迁起居郎、集贤殿修撰、枢密都承旨。上官均论其往附蔡确为狱,改陕西都转运使。 拜给事中,卒,年五十九。2023-06-28 12:42:471
关于若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1. 【古文中“若”的解释】 1.如果,假如:果。 有情天亦老.2.如,像:年相~.安之~素.无人.罔闻.门庭~市.3.你,汝:辈.“更~役,赋,则何如?” 4.约计:干(ɡān ).许.5.此,如此:“以~所为,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顺从:“曾孙是~.” 7.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8.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芳”.英(“杜若”的花).10.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2.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或依林木之下: 或 ⑵更以净衣易之: 易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3、任末“非圣人之言不视”对你的启发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⑴ 有时 ⑵ 交换,换 2、(他)经常说做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来办成事情(成才)呢。 3、读书要有选择,要选读名人的好书 3.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 钓饵同而得失异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日:“旨哉!意成乎道也。” 2、甲、乙钓鱼是相同的条件有哪些?---- 钓饵同 结果不同 ---(甲)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乙)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 。3、文末“旨哉!意成乎道也”这句话的作用是卒章显志(凸显主题)4、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甲、乙两老汉画像。 甲老汉:钓鱼时,心中坦然眼睛微闭神色安然,使鱼看不清老汉的用意,因而上钩。 乙老汉:一心取鱼,双目盯着鱼,神色在意鱼,使鱼有所察觉。 所以鱼跑了。、5读了这则小故事,你悟出的道理:办事欲成功,不要急功近利。 要轻松安然。 4. 文言文“若”字解释及其3个例句 1.像,如,好像。 《孟子 梁惠王上》:“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语有“若明若暗”。 “不若”:不如,比不上。《列子 汤问》:“曾不若孀妻弱子。” 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商君书 画策》:“失法离令,若死,我死。”柳宗元《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改变你的差使,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3.指示代词,此,这个。 《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4.连词。 假如,如果。《左传 隐公元年》:“若厥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5.连词。 与,和。《史记 魏其武安候列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 6.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 《汉书 食货志》:“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7.至,至于。 《国语 晋语五》:“病未若死。”“若夫”:句首语气词。 用以引起下文,有“至于说到……”的意思。 8.奈,怎样。 《左传 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5. “若”在文言文中的各种解释 若 拼音: rě,ruò, 笔划: 8 部首: 艹 五笔输入法: adkf | 有关若的汉字演变 | 有关若的谜语 基本解释: -------------------------------------------------------------------------------- 若 ruò ㄖㄨㄛˋ ◎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 约计:~干(ɡān )。~许。 ◎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顺从:“曾孙是~。” ◎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6. 文言文阅读题(写答案,要正确的) 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二、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1 ①自:从。 ②是:这。 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 记述; 议论。 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 刻舟求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7. 现代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欣然规往(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芳草鲜美 /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 食之不能尽其材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2分)12.(1)交错相通 (2)计划 (2分,每小题1分)13.B (2分) 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 15.进入桃花源 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 16.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其如土石何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 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分)译文: 4、D(志:做标记)5、B(都解释为“于是”“就”;A项前句“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句“为”解释为“向”,后句“为”解释为“为了”;D项前句“其”解释为“他”,后句“其”不译,加强反问语气) 6、B(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7、(4分)(1)(2分)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异”“穷”的意思各计0.5分)(2)(2分)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 8. 弈喻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予观弈于友人所(1),一客数败(2),嗤其失算(3),辄欲易置之(4),以为不逮己也(5)。顷之(6),客请与予对局(7),予颇易之(8)。甫下数子(9),客已得先手(10)。局将半,予思益苦(11),而客之智尚有馀。竟局数之(12),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13),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14),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15);与今人居(16),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17),然试易地以处(18),平心而度之(19),吾果无一失乎(20)?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21),何暇论人哉!弈之优劣有定也(22),一着之失(23),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24)。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25),世无孔子(26),谁能定是非之真(27)?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28),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29),曾观弈者之不若已(30)。[2]注释译文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渐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失误,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到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作品注释 (1)弈:下棋。所:处所,住的地方。 (2)数(shuò):屡次。 (3)嗤(chī)其失算:讥笑他谋划不当。 (4)辄欲易置之:就想替换他去下棋,意思是替人下。易,变易取代。 (5)逮(dài):及,赶上。 (6)顷之:过一会儿。 (7)对局:下棋。局,棋盘。下棋一次叫一局。 (8)易之:(轻视它)认为它很容易。 (9)甫:刚刚。 (10)先手:下棋时主动的形势。 (11)益苦:更加艰苦。意思是难于想出招数。 (12)竟局数(shǔ)之:终盘计算棋子(以定胜负情况)。竟,完了。 (13)赧(nǎn)甚:很惭愧。赧,脸红。 (14)学者:求学的人。 (15)訾(zǐ):诋毁。 (16)居:相处。 (17)固:本来。 (18)易地:彼此交换地位。 (19)平心而度(duó):心平气和的、冷静的推测,估计。 (20)果:真。 (21)不暇:没时间,忙不过来。 (22)优劣:(棋艺)高低。定:定准,公认的准则。 (23)一着(zhāo):走一步棋。 (24)护前:回护以前的错误,泛指护短。《三国志·朱桓传》:“桓性护前,耻为人下。” (25)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赞成自以为正确的,反对自以为不正确的。 (26)无孔子:意思是没有大智的圣人。 (27)是非之真:真正的是非。 (28)失:意思是表面看来是错误。得:意思是道理正确。 (29)无有已时:没完没了。 (30)曾(zēng)观弈者之不若已:简直连看棋的人都赶不上了。曾,乃,竟。不若,不如。已,同“矣”。2023-06-28 12:43:011
任末好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任末好学文言文原文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任末好学文言文翻译 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负:背着。③笈:书箱。④或:有时。⑤庵:茅草小屋。⑥荆:灌木名。⑦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任末好学文言文赏析 任末的成功,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学习态度,务必克服一切困难,勤奋学习;二是学习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随时记录。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有用的知识。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并不是靠短暂的记忆来见证的,而是要靠日月积累、刻苦努力得来的。 任末好学作者简介 任末,字叔本,蜀郡繁人,东汉学者,经学家和教育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与当时学者景鸾(字汉伯,梓潼人)等去都城洛阳游学。他通晓《五经》,对西汉齐人辕固生所传《诗经》特别有研究,在洛阳教授生徒达十余年。其一生事迹感人至深。 作为汉代的乡土名人,以后的《新繁县志》、《新繁乡土志》都记载了任末的事迹,五四时期反封建礼教的斗士吴虞在其所作《新繁中学校歌》的第一句则写道"任先经苑起儒宗",热情地赞美了任末在中国的学术和教育上的历史功绩。2023-06-28 12:44:031
任末好学
“任末好学”出自王嘉志怪小说集《拾遗记》。作品告诉人们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并不是靠短暂的记忆来见证的,而是要靠日月积累、刻苦努力得来的。原文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译文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籍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作品鉴赏任末的成功,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学习态度,务必克服一切困难,勤奋学习;二是学习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随时记录。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有用的知识。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并不是靠短暂的记忆来见证的,而是要靠日月积累、刻苦努力得来的。人物简介任末:字叔本,蜀郡每(今属成都市新都县)人,东汉学者和教育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与当时学者景鸾(字汉伯,梓潼人)等去都城洛阳游学。他通晓《五经》,对西汉齐人辕固生所传《诗经》特别有研究,在洛阳教授生徒达十余年。其一生事迹感人至深。出处简介志怪小说集。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晋书》第95卷有传。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拾遗记》共10卷。前9卷记自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的历史异闻,其中关于古史的部分很多是荒唐怪诞的神话。汉魏以下也有许多道听途说的传闻,尤其宣扬神仙方术,多诞谩无实,为正史所不载。末1卷则记昆仑等8个仙山。 《拾遗记》的主要内容是杂录和志怪。书中尤著重宣传神仙方术,多荒诞不经。但其中某些幻想,如“贯月槎”﹑“沦波舟”等,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文字绮丽,所叙之事类皆情节曲折,辞采可观。后人多引为故实。如第6卷记刘向校书於天禄阁,夜有老人燃藜授学;贾逵年5岁﹐隔篱闻邻人读书后遂能暗诵六经。这两则传说即很有名。现存最早的刻本是明嘉靖十三年(1534)世德堂翻宋本。另有《稗海》本,文字与世德堂本出入较大。今人齐治平有校注《拾遗记》。2023-06-28 12:44:131
任末好学文言文翻译 任末好学讲解
1、原文: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2、译文: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 3、看书有领会的时候,便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重视。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2023-06-28 12:44:211
任末好学文言文翻译
1、原文: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2、译文: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 3、看书有领会的时候,便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重视。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2023-06-28 12:44:291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翻译
1. 任末好学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不怕艰险(去拜师)。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2. 文言文《任末好学》的意思 选自 王嘉《拾遗记》 志怪小说集。 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 。 《晋书》第95卷有传。 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 编辑本段原文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 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编辑本段译文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 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烧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写满字的衣服。 快死时告诫说:“人如果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一样);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罢了。” 编辑本段注释 1.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 2.笈(jí):书箱。 3.或:有时。 4.庵:茅草编制成的小屋。 5.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6.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7.悦:敬佩。 8.易:交换。 9.诫:告诫。 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 10.负:背。 11.题:在……上写。 12.易:交换 13.终:死,绝。 14.犹:还。 15.克:挤,榨。 16.静衣:“静”,通假字,通“净”。 17.夫(fú):句首发语词。 18.或:有时 19.其:书上的 编辑本段启示 我们要好好的读书,多看名著,增长知识,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好的有用的知识。 活到老 学到老。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并不是靠短暂的记忆来见证的,而是要靠积累、刻苦努力得来的,在这种条件下,任末能坚持学习,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回报老师的付出,父母的辛苦。编辑本段任末 任末,字叔本,蜀郡每(今属成都市新都县)人,东汉学者和教育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与当时学者景鸾(字汉伯,梓潼人)等去都城洛阳游学。 他通晓《五经》,对西汉齐人辕固生所传《诗经》特别有研究,在洛阳教授生徒达十余年。其一生事迹感人至深。 任末十四岁时,学习没有固定的教师,常背着书箱,不怕路远和险阻到处求学,有时,他在树林里搭个小茅棚住下,削树枝作笔,汲树汁当墨,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他刻苦读书,到了中、晚年仍坚持不懈。每有心得,便写在衣服上,以免忘掉。 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便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怎能有所成就呢?" 任末不仅刻苦好学,而且还以爱友尊师闻名。友人董奉德在洛阳病死,因家境贫寒无力送棺木回老家埋葬,任末便用鹿车(古时一种独轮小车)载上棺木,亲自推着送回董奉德老家的祖墓。 古代风俗,人死于异乡,不能归葬祖茔,对死者或死者家属,都是一件遗恨终身的大事。任末出于对朋友的至诚,不顾路途坎坷,栉风沐雨地推车送友人尸骨还乡,这是很需要令人感佩的高行义举,由此传为美谈。 以后,任末回到家乡,蜀郡守曾聘请他做管理全郡总务的功曹史,他称病未去。不久,他的老师亡故,他又不顾路途遥远前去奔丧,竟死在奔丧途中。 临死前,任末告诉陪他同行的的侄儿任云造说:"你一定要把我的尸体送到老师家门,如果人死后还有知觉,我为老师奔丧尽了弟子的礼节,魂灵也不感到惭愧,如果死后没有知觉,把我埋在泥土里,我也满足了。" 任末尊师爱友的风范,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所著《华阳国志》一书的《先贤士女总赞》中,有"叔本慕仁"条。 东晋文学家王嘉所著《拾遗记,后汉》又记载,任末临终时曾告诫学生们说"好学不倦的人,虽然死了犹如活着;不学无术的人,即使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从此,"行尸走肉"便作为了一条成语,意思是可以走动的尸体,没有灵魂的肉体,多指不起作用的人,即活死人。也用以比喻庸碌无能、不求上进、无所作为、糊涂过日子的人。 作为汉代的乡土名人,以后的《新繁县志》、《新繁乡土志》都记载了任末的事迹,五四时期反封建礼教的斗士吴虞在其所作《新繁中学学校歌》的第一句则写道"任先经苑起儒宗",热情地赞美了任末在中国的学术和教育上的历史功绩。编辑本段成语 行尸走肉【解释】: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 比喻没有精神追求,庸碌无为,毫无生气的人。【示例】:在他们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虚表的~而已。 ◎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近义词】:酒囊饭袋、行尸走骨【反义词】:虽死犹生【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虽死犹生 发音:suīsǐyóushēng 释义: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 也指心。 3. 【任末好学】这篇文言文的翻译: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 原文:任末年十四时,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译文: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①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 ②笈(jí):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编制的小屋。 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⑥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 ⑧易:交换。 ⑨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 4. 【文言文《任未好学》翻译】 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籍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1.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2.负:背.3.笈(jí):书箱.4.或:有时.5.庵:茅草小屋.[1] 6.荆:这里指荆的枝条.7.刻:划.8.缚:捆扎.9.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10.题:题写.11.其:书上的.12.悦:敬佩.13.静:“静”为通假字,通“净”.14.易:交换.15.终:死,终止.16.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17.夫(fú):句首发语词.18.犹:如同.19.虽:即使.20.耳:罢了.21.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22.负笈不远险阻:背着书箱不认为这是万里险阻.远:认为……这23.人而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去学习,凭什么成功?24.暗则/缕麻蒿/以自照:如果视线昏暗就捆麻蒿点燃它用来照明自己.25.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人要勤奋好学,虽然去世了可是精神仍在.而不好学的人,虽然还活着,只是生命活着罢了。 5. 任末苦学译文 原文: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答:任末十四岁,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任末不是圣人的话不看.任末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2023-06-28 12:44:451
任末好学翻译
《任末好学》翻译原文:任末年十四时,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译文: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①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 ②笈(jí):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编制的小屋. 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⑥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 ⑧易:交换. ⑨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2023-06-28 12:44:561
任末好学文言文翻译 任末好学讲解
1、原文: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2、译文: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 3、看书有领会的时候,便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重视。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2023-06-28 12:45:031
任末好学的启示是什么?
《任末好学》的启示是:我们要好好的读书,多看名著,增长知识,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好的有用的知识。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并不是靠短暂的记忆来见证的,而是要靠积累、刻苦努力得来的,在这种条件下,任末能坚持学习,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回报老师的付出,父母的辛苦。相关原文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译文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便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重视。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2023-06-28 12:45:141
任末好学文言文翻译
1、原文: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2、译文: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 3、看书有领会的时候,便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重视。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2023-06-28 12:45:341
《任末好学》这篇文言文怎么翻译?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2023-06-28 12:45:581
《任末好学》带给我们启示是什么?
我们要学习勤奋刻苦的品质,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不耽误一分一秒,以后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2023-06-28 12:46:258
任末好学文言文启发
1. 谁知道任末好学这篇文言文的解释和启发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不怕艰险(去拜师)。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今天我们学习的条件比古人好多了,我们学习任末苦学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那种生命不息、学习不已的精神。 【注释】 ①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②笈(jí):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编制的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⑨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 2. 任末好学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不怕艰险(去拜师)。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3. 《任末好学》带给我们启示是什么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 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 任末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今天我们学习的条件比古人好多了,我们学习任末苦学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那种生命不息、学习不已的精神。2023-06-28 12:46:501
文言文《任末好学》的意思
任末好学 - 选自 王嘉《拾遗记》 志怪小说集。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晋书》第95卷有传。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 任末,字叔本,蜀郡每(今属成都市新都县)人,东汉学者和教育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与当时学者景鸾(字汉伯,梓潼人)等去都城洛阳游学。他通晓《五经》,对西汉齐人辕固生所传《诗经》特别有研究,在洛阳教授生徒达十余年。其一生事迹感人至深。 今天我们学习的条件比古人好,我们更加应该学习任末苦学的精神,更应该学习他那种刻苦学习,发奋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 任末好学 - 任末苦学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任末好学 - 译文 任末十四岁,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2023-06-28 12:47:026
文言文任末好学翻译和阅读答案
文言文任末好学翻译和阅读答案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5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6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节选自王嘉《拾遗记》)【注释】 ①任末,东汉新繁人,字叔本,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②笈: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夫:5悦:敬佩。6(fú)句首发语词,无义。 【译文】 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 体会 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 心得体会 ,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阅读练习题】 1.划分朗读节奏。 夫人好学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每言()虽死犹存()常以净衣易之() 3.翻译 (1)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2)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4.找出文中包含的一个成语,并且解释。 5.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阅读答案】 1.夫/人好学 2.每(经常、常常)虽死犹存(即使)常以净衣易之(交换) 3.(1)人如果不学习,那么他怎么能够有所成就呢? (2)光线昏暗的时候,就捆绑着麻蒿(点燃),用来照着自己(看书)。 4.行尸走肉 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5.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好学的人,即使死了也活在人们的心中,是人们学习的榜样。而那些不学无术的人,虽然活着却像是行尸走肉,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我们应该勤奋好学,为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2023-06-28 12:47:191
任末好学的注释
<任末好学勤记>原文: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王嘉《拾遗记》【注释】任末:人名。②笈(jí):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译文: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2023-06-28 12:47:462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1.⑴ 有时 ⑵ 交换 2.(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来办成(事情)呢。3.读书要有选择,要选读名人的好书2023-06-28 12:48:044
文言文《任末好学》解释
任末好学勤记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启示: 《任末好学勤记》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不动笔墨不动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时记录,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二是读书应有选择,“非圣人之言不视”,其意是应读好的、有益的书.人生的本质是劳动,劳动是积累知识的途径.2023-06-28 12:48:141
任末好学的翻译和原文
原文: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烧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他的学生跟被他的学习精神所打动,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写满字的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如果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一样);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罢了。”2023-06-28 12:48:254
任末好学中的或是什么意思
任末好学》翻译原文:任末年十四时,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译文: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2023-06-28 12:48:341
任末苦学文言文翻译
1. 任末苦学文言文翻译 任末苦学 【原文】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东晋王嘉《拾遗记》 【注释】 1、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 2、常师:固定的老师。 3、负:背。笈(jí):书箱。 4、不远:不怕路途遥远。 5、而:若,如。 6、或:有时。 7、庵:茅草编制成的小屋。 8、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9、映星望月:指在星月下读书。 10、缚:绑。 11、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12、题:写。 13、门徒:指一同求学的人。 14、悦:意动用法,“以……为悦”。 15、易:交换。又,《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否?” 16、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 17、犹:还。 18、行尸走肉:活着的死人,比喻庸碌无能无所事事。 【译文】 任末十四岁,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他看书有领悟到的地方,就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任末临终前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作者简介】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拾遗记》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 2. 任末好学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不怕艰险(去拜师)。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3. 【文言文《任未好学》翻译】 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籍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1.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2.负:背.3.笈(jí):书箱.4.或:有时.5.庵:茅草小屋.[1] 6.荆:这里指荆的枝条.7.刻:划.8.缚:捆扎.9.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10.题:题写.11.其:书上的.12.悦:敬佩.13.静:“静”为通假字,通“净”.14.易:交换.15.终:死,终止.16.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17.夫(fú):句首发语词.18.犹:如同.19.虽:即使.20.耳:罢了.21.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22.负笈不远险阻:背着书箱不认为这是万里险阻.远:认为……这23.人而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去学习,凭什么成功?24.暗则/缕麻蒿/以自照:如果视线昏暗就捆麻蒿点燃它用来照明自己.25.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人要勤奋好学,虽然去世了可是精神仍在.而不好学的人,虽然还活着,只是生命活着罢了。 4. 任末苦学译文 原文: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答:任末十四岁,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 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 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任末不是圣人的话不看。 任末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2023-06-28 12:48:531
仁末好学文言文翻译
1. 任末好学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不怕艰险(去拜师)。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2. 【文言文《任未好学》翻译】 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籍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1.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2.负:背.3.笈(jí):书箱.4.或:有时.5.庵:茅草小屋.[1] 6.荆:这里指荆的枝条.7.刻:划.8.缚:捆扎.9.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10.题:题写.11.其:书上的.12.悦:敬佩.13.静:“静”为通假字,通“净”.14.易:交换.15.终:死,终止.16.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17.夫(fú):句首发语词.18.犹:如同.19.虽:即使.20.耳:罢了.21.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22.负笈不远险阻:背着书箱不认为这是万里险阻.远:认为……这23.人而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去学习,凭什么成功?24.暗则/缕麻蒿/以自照:如果视线昏暗就捆麻蒿点燃它用来照明自己.25.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人要勤奋好学,虽然去世了可是精神仍在.而不好学的人,虽然还活着,只是生命活着罢了。 3. 【任末好学】这篇文言文的翻译: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 原文:任末年十四时,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译文: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①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 ②笈(jí):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编制的小屋。 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⑥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 ⑧易:交换。 ⑨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 4. 《任未好学》的全文翻译 [编辑本段]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编辑本段]选自 王嘉《拾遗记》 志怪小说集。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晋书》第95卷有传。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 [编辑本段]译文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任末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5.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或依林木之下: 或 ⑵更以净衣易之: 易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3、任末“非圣人之言不视”对你的启发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⑴ 有时 ⑵ 交换,换 2、(他)经常说做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来办成事情(成才)呢。 3、读书要有选择,要选读名人的好书 6. 文言文《任末好学》解释 任末好学勤记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启示: 《任末好学勤记》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不动笔墨不动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时记录,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二是读书应有选择,“非圣人之言不视”,其意是应读好的、有益的书。人生的本质是劳动, 劳动是积累知识的途径。 7. 文言文翻译 任末(东汉人)年十四时,学无常师(固定的老师),负笈不远险阻(不怕路途遥远,道路难行)。每(经常)言人而(如果)不学,则何以成。或(有时)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ān,小草屋),削荆(一种有棘的植物)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指在月光下读书),暗则缚(捆扎)麻蒿(hāo,两种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写)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指门人)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句首发语词,无义)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死活人)耳。” 东汉时的任末,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14岁时就拜了很多老师,只要听到有名师可从,就不怕路途遥远,总要背着书箱上门求教。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好学习,即使活着也如同死了。”2023-06-28 12:49:051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1.⑴ 有时 ⑵ 交换 2.(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来办成(事情)呢。3.读书要有选择,要选读名人的好书2023-06-28 12:49:244
任末勤学文言文题
1. 任末勤学阅读答案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⑨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⑩。” 任末14岁,背着书籍跟从老师学习,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凭借什么成功呢?他贫穷无家,有时依靠在树木的下面,编织茅草做成小屋。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就用星星和月亮的光照着看书,昏暗时就捆绑麻蒿点燃照明。平日里每当看书看到领会意义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这事,其他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热爱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灌木名。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⑨虽:即使、⑩耳:罢了。 2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暗则缚麻蒿自照(捆扎) C.负笈从师(背) D.夫人好学,虽死犹存(虽然)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l)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以净衣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9、D 30、(1)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就事业? (2)(门徒)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31、学习贵在勤奋 2. 任末勤学阅读答案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⑨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⑩。”任末14岁,背着书籍跟从老师学习,不怕艰难险阻。 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凭借什么成功呢?他贫穷无家,有时依靠在树木的下面,编织茅草做成小屋。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 夜晚就用星星和月亮的光照着看书,昏暗时就捆绑麻蒿点燃照明。平日里每当看书看到领会意义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这事,其他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热爱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⑤荆:灌木名。 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 ⑧易:交换。⑨虽:即使、⑩耳:罢了。 2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暗则缚麻蒿自照(捆扎) C.负笈从师(背) D.夫人好学,虽死犹存(虽然)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l)人若不学,则何以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以净衣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9、D 30、(1)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就事业? (2)(门徒)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31、学习贵在勤奋。 3. 任末勤学翻译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灌木名。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译文 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4.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或依林木之下: 或 ⑵更以净衣易之: 易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3、任末“非圣人之言不视”对你的启发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⑴ 有时 ⑵ 交换,换 2、(他)经常说做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来办成事情(成才)呢。 3、读书要有选择,要选读名人的好书 5. 任末苦学译文 原文: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答:任末十四岁,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任末不是圣人的话不看.任末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2023-06-28 12:50:551
解释《任末好学》中负和题的意思!!~
负,背着题,写2023-06-28 12:51:031
文言文任末好学的意思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烧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写满字的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如果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一样;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罢了。 选自王嘉《拾遗记》志怪小说集,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 ,《晋书》第95卷有传, 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2023-06-28 12:51:141
任末好学勤记文言文如何翻译?
译文: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画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原文: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东汉王嘉《拾遗记》文章启示《任末好学勤记》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时记录,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二是读书应有选择,“非圣人之言不视”,其意是应读好的、有益的书。人生的本质是劳动,劳动是积累知识的途径。创作背景志怪小说集。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晋书》第95卷有传。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拾遗记》共10卷。前9卷记自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的历史异闻,其中关于古史的部分很多是荒唐怪诞的神话。2023-06-28 12:51:231
送东阳马生序和任末好学的写法和内容的相同点
肚兜呀,,,要答案就看我评价手册、、、2023-06-28 12:51:422
任末好学中的”负”是啥意思?
笨蛋负就是零下真笨2023-06-28 12:51:514
任末好学 具体表现了任末怎样的精神品质
生命不息、学习不已2023-06-28 12:51:592
《任末好学》要告诉人们什么?
任末好学勤记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2023-06-28 12:52:091
认为好学勤记这个文言文翻译
1. 任末好学勤记 文言文译文 任末好学勤记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启示: 《任末好学勤记》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不动笔墨不动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时记录,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二是读书应有选择,“非圣人之言不视”,其意是应读好的、有益的书。人生的本质是劳动, 劳动是积累知识的途径。 2. 急求《任末好学勤记》译文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与险阻(去寻师)。 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怎么可以成功呢?”有时他在竹林树林附近,编扎茅草成为小屋,削荆条作为笔,刻出树汁作为墨;晚上在月亮星光下读书,黑夜便点燃捆扎的麻蒿来照亮自己(读书)。看书有体会时,(把心得)写在衣裳上,用来记录那些体会。 同学们敬佩他勤奋学习,轮流把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以便看到他写的心得)。(他)临死时告诫说:“一个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他还活在人们的心里;不肯学习的人即使活着,也不过是活着的死人(比喻庸碌无为的人)罢了。” 3. 任末好学勤记的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与险阻(去寻师)。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怎么可以成功呢?”有时他在竹林树林附近,编扎白茅成为小屋,削荆条作为笔,挤出树汁作为墨;晚上在月亮星光下读书,黑夜便点燃捆扎的麻蒿来照亮自己(读书)。看书有体会时,(把心得)写在衣裳上,用来记录那些体会。学生们敬佩他勤奋学习,轮流把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以便看到他写的心得),不是圣人的言语不看。(他)临死时告诫他的学生们说:“一个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他还活在人们的心里;不肯学习的人即使活着,也不过是活着的死人(比喻庸碌无为的人)罢了。” 4.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或依林木之下: 或 ⑵更以净衣易之: 易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3、任末“非圣人之言不视”对你的启发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⑴ 有时 ⑵ 交换,换 2、(他)经常说做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来办成事情(成才)呢。 3、读书要有选择,要选读名人的好书 5. 求一文言文的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启示 《任末好学勤记》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不动笔墨不动书”,“好记性不如懒笔头”,随时记录,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二是读书应有选择,“非圣人之言不视”,其意是应读好的、有益的书。人生的本质是劳动,劳动是积累知识的途径。2023-06-28 12:52:171
《爱因斯坦与艺术》阅读答案、文言文《任末好学》 快点快点啊!还有很多作业的!
去死吧!!!!!!!!!!!!抄作业都抄到网上来了!!!!!!!!不要脸!!!!!!2023-06-28 12:52:273
任末好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②,负笈③不远④险阻。每言人而⑤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⑥,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⑦,暗则缚⑧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⑨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10)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11)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12)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13)耳。”〔注释〕①任末:东汉人。②常师:固定的老师。③笈(jí):书箱。④不远:不怕路途遥远。⑤而:若,如果。⑥庵:小草屋。⑦映星望月:指在星月下读书。⑧缚:绑。⑨题:写。(10)门徒:指一同求学的人。(11)易:交换。又,《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否?”(12)夫:发语词,无义。(13)行尸走肉:活着的死人,比喻庸碌无能。〔简析〕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劝学》《师说》《问说》《病梅馆记》,其内容均与“学习”“成才”有关,这里所选的两则文言文阅读材料,虽说一篇以议论为主,一篇以记叙为主,但内容也与“学习”“成才”有关,可作为课文的延伸阅读。阅读文言文,疏通词语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整章完篇地读懂它,把握主旨,《林逋论学问》所议论的是“学”与“问”的关系:问是为了学,而学又是为了做人,这就把学习的目的与途径都讲清了。这与刘开《问说》所议论的内容是吻合的。《任末好学勤记》的任末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这使人想起了《三字经》中“人不学,不知义”“人不学,不如物”的告诫,而这又同荀子《劝学》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相一致的。《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任末好学勤记》中任末感慨“夫人好学,虽死若存”强调的学习的意义是修身明智。文言文中的这些精品不仅启示我们学习的方法,更阐明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这是我们在阅读时最应体会和把握的。〔思考〕《林逋论学问》文章短小精悍,论述思路很清晰。先说学习不能死板、僵化,而要掌握方法技能。接着论说学习要重视实践,更要积极思考,把学习的要领分析得非常透彻。《任末好学勤记》则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不动笔墨不动书”,“好记性不如懒笔头”,随时记录,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二是读书应有选择,“非圣人之言不视”,其意是应读好的、有益的书。这两则材料,文体不同,但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相通的。〔方法〕阅读文言文的目的主要是开拓视野,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读文言文自然不是为了学写文言文(至少不是我们中学生的主要目的),但这不等于说文言文在写作上对我们没有启示,因为一些优秀的文言文在遣词用语的精练、篇章的构思及表现手法的运用方面是很能给我们以借鉴的。读文言文后写读后感是学习文言作品的一个好方法,这可以加深我们对所读作品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所读文言作品的精髓。 【学会写作】 〔题目〕读《劝学》后写一篇读后感要求:集中谈一点体会,题目自拟。〔提示〕读《劝学》后,可谈的体会很多,可谈学习的意义,可谈学习的态度,可谈学习的方法,也可谈《劝学》的文章风格、写作技巧。2023-06-28 12:52:521
任未勤学 讲了任末在学习方面的哪些事
。。。2023-06-28 12:5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