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于哪首诗?作者是谁?

2023-06-28 09:56:26
TAG: 故乡
苏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谁?

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杜甫。二、整首诗写的是:乾元二年(759)秋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本诗表达正是他对家人和国家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文: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赏析: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2.戍鼓:军鼓。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4.秋边:也作“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7.长:一直,老是。8.达:到。9.况乃:何况是。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全文翻译: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仍是故乡的亲切,月亮也是故乡的明亮。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2023-06-28 06:18:561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谁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季羡林!!!!!!!!!!!!!!!!!!!!!!
2023-06-28 06:19:138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谁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该句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诗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作者杜甫字子美,又称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汉族,河南巩县人,原籍湖北襄阳。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世界文化名人。这首诗是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这首诗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2023-06-28 06:19:311

月是故乡明作者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杜甫。该句的意思:月亮还是我自已故乡的最亮最明了。该句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正值白露时节,在戍楼鼓声和孤雁哀鸣的映衬之下,诗人对兄弟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月夜忆舍弟》原文   月夜忆舍弟   杜甫【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翻译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月夜忆舍弟》注释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月:指月亮。明:明亮。   6、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7、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8、长:一直,老是。   9、达:到。   10、况乃:何况是。   11、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月夜忆舍弟》赏析   此诗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情景交融,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颔联用语平易而意味新警,将“露”“月”前提、“白”“明”殿后,倒装的句式顿收奇崛之效。全诗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月夜忆舍弟》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月夜忆舍弟》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2023-06-28 06:19:401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谁?

《月是故乡明》,散文作者季羡林。取自杜甫诗《月夜忆舍弟》当中一句。
2023-06-28 06:19:472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谁?

唐代诗人杜甫₍ᐢ •⌄• ᐢ₎
2023-06-28 06:19:589

月是故乡明是谁写的

可以回复:花好月圆夜,良辰美景时。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节选如下:作者: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译文:流光瞬息,月儿已轻靠在高楼檐角,又复嵌进雕花的门窗里,独照着我这个失眠的人。月儿啊月儿,我该不会是哪里惹恼了你吧!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希望所有人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着这清丽的月色,就和我们相聚时一样。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1074)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2023-06-28 06:20:161

月是故乡明课文作者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季羡林,他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精通英文、德文、梵文、法文等,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被一些人奉为“国学大师”。   《月是故乡明》主要内容   《月是故乡明》描绘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的月夜度过的美妙生活,在柳树上捕蝉,在湖边玩都是作者对童年生活以及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文中通过讲季羡林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得美景,离乡后所见之月逊色于家乡之月,借月亮来寄托离乡后对家乡的思念。    作者简介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精通英文、德文、梵文、法文等,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被一些人奉为“国学大师”。
2023-06-28 06:20:311

月是故乡明文章的作者是谁?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季羡林
2023-06-28 06:20:428

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出自谁写的什么书

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出自季羡林的《季羡林散文精选·悲喜自渡》。杜甫诗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的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从古到今,“月亮”都是思乡的代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天上的一轮明月往往寄托着人们的无限情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皎白的月光中,隐匿的是浓浓的思乡深情。一、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清平(现隶属于临清)人,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季羡林是中国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季羡林被一些人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精通英文、德文、梵文、法文等,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二、主题概括:《月是故乡明》中国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季羡林的散文作品,全文以月亮为主题,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更表达了天下间所有游子的心声。作者通过对小时候在故乡农村数星星、捡鸭蛋等往事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常年来背井离乡的羁旅之情。《月是故乡明》作者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再世界各地漂泊时看到的无数美景和月亮,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023-06-28 06:21:131

月是故乡明课文的作者是谁

  《月是故乡明》课文的作者是季羡林。   季羡林字希逋、齐奘,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他的代表作品有《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牛棚杂忆》等。
2023-06-28 06:21:541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谁读着读着不禁让人想起这样的思乡诗句?

杜甫类似的诗句还有:明月何时照我还每逢佳节倍思亲;何人不起故园情
2023-06-28 06:22:042

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诗?

月是故乡明的出处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023-06-28 06:22:153

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诗

月是故乡明出自《月夜忆舍弟》。“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该句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诗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作者杜甫字子美,又称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汉族,河南巩县人,原籍湖北襄阳。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世界文化名人。《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023-06-28 06:22:251

月是故乡明作者季羡林?

,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
2023-06-28 06:22:523

月是故乡明出自哪首诗

你好,你的问题已经整理。“月是故乡明,情是故乡浓!”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牵动着我的心,儿时的记忆,浓浓的乡情时常在梦中回绕!这一句出自李觏的《乡思》,诗人远望时正值黄昏,他遥望故乡,故乡不见,远在天涯。这时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处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得看得见落日,却仍然望不到故乡。这两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花是故乡好,月是故乡明。事实上,不见得花和月都是故乡的好,可能异地的花和月会更好,更美更艳,但是却无法代替故乡的花和月。故乡的花和月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融进了自己的成长生命之中,无法取代。月是故乡明,家是故乡好,人是故乡亲,水是故乡甜。我们诚邀河图的广大公职人员乡贤能人回乡筑巢!我们期待您用奋斗者的脚步丈量故乡的土地,用创造者的目光勘察故乡的山水,用领航者的姿态规划家乡未来的面貌!“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笔下的一篇散文。课文以总一分一总的形式展开。作者由月亮开篇,先引出自己在故乡所见的月亮,以及在故乡的生活趣事,接着叙述离乡背井、漂泊天涯时所见的月亮。然而,广阔世界里的“大月亮”《月是故乡明》中,作者思的只是故乡的月吗?不是。作者是在借物抒情,借故乡的月亮表达自己浓浓的思乡情。除了月亮,还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怀念,如老树、老街、老房子、夕阳的余晖、袅袅的炊烟、母亲呼唤儿女的声音……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处景物,写一个片段。
2023-06-28 06:23:01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谁的诗?

出自于《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正值白露时节,在戍楼鼓声和孤雁哀鸣的映衬之下,诗人对兄弟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月夜忆舍弟》原文:月夜忆舍弟杜甫 〔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注释】: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长:一直,老是。达:到。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月夜忆舍弟》赏析:意境赏析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老是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结构分析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思想感情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历史评价】:  梁启超在“诗圣杜甫”一文里曾这么写道:“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的表情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深处,能将他全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杜甫,其实也没什么错,他是多情,但他的多情却是极宽广、极深厚的那种,是「人民爱物」的人道精神,所以,他的诗篇能写的好,能像电气一样的振荡人心不无道理。而这首《月夜忆舍弟》所给人的感动和冲击,正是如上所说的那样。【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2023-06-28 06:23:091

“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是哪一首诗里的?作者是谁?

“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是哪一首诗里的?作者…2530
2023-06-28 06:23:335

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什么代诗人什么的什么课文的作者是文学泰斗什么全文通过?

月夜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课文的作者是文学泰斗季羡林。
2023-06-28 06:23:522

月是故乡明出自于杜甫的什么 月是故乡明的题目出自哪首诗

  “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感怀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赏析   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诗的颔联既写景,也点明时令,诗人不仅是客观写景,还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首联和颔联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抒情,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2023-06-28 06:24:011

月是故乡明出自什么 朝诗人 上句

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上句是:露从今夜白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2023-06-28 06:24:431

月是故乡明 阅读答案(找我的做)

1.黄昏看星星,和摸蛋。 2.用世界各地的月亮和故乡的明月做对比,以突 出故乡的月亮格外令人思念。 3.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 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 趣。
2023-06-28 06:24:543

月是故乡明中,作者看到月亮,想到了哪些童年趣事

1.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捡鸭蛋→梦月亮 2.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2023-06-28 06:25:031

月是故乡明出自哪首诗句

1. 关于月是故乡明的两首诗句 关于月是故乡明的两首诗句 1.月是故乡明中的诗句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杜甫有四个弟弟:颖、观、丰、占,这时只有杜占随着地,其他三个散居在山东、河南.这首持抒发了诗人对诸弟及家乡的怀念.感叹由于战乱而造成的兄弟离散,无家可归的悲惨遭遇."月是故乡明"句,颇道人之思亲恋乡之意.《李杜诗选》:"此二句妙绝古今矣.其原始从江淹《别赋》"明月白露"一句翻作十字,而精神如此."《杜臆》:"对明月而忆弟,觉露增其白,但月不如故乡之明,忆在故乡兄弟故也,盖情异而景为之变也." 2.“月是故乡明” 上一句诗是什么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 《静夜思》李白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月是故乡明 写出两句借月抒怀的诗句 1、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山螟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9、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1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4.杜甫的诗句( )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 标题: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体裁:古诗 格律:五言律诗 诗词原文 戍鼓②断人行③, 边秋④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⑤,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⑥寄书长⑦不达⑧, 况乃未休兵⑩。 注释译文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军鼓。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白露街的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译文: 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仍是故乡的亲切,月亮也是故乡的明亮。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诗词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戍鼓断人行”,在一开始就点出了“深夜”和“战时”那种戒备森严、冷清的样子。第二句的“边秋”和“雁声”则更加说明了他在怀念他的手足时候的季节和地点。当时的季节正好是秋天,花草树木都开始凋谢,而自己又是身处在边境,再加上孤雁凄惨的哀叫声,就更令人觉得空虚寂寞了。 “露从今夜白”这一句,则是写出了当时的节气,而白露又可以和下一句的明月相互呼应,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由“白色”这个颜色来感受出当时那种冷清的样子。最后四句,杜甫则是在描写他思念兄弟的情怀。因为战争的关系,他和自己的弟弟们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第六句的“无家”则让人更觉得悲哀,因为他不仅和亲人分离,连老家也都因为战争的关系而破坏了。最后两句,他则描写出因为战争的关系,又收不到家书,因此对大家的安危感到十分忧心的心情;特别是第八句的“未休兵”三个字,又可以和第一句互相呼应,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非常的完整。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该诗是759年(乾元二年)杜甫在秦州写的。当时,诗人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因关中大旱,饥荒严重,便弃官离职前往秦州。在兵荒马乱中,与兄弟离散。诗人怀着强烈的忧愤和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争混乱而带来的国危家亡,带来的生死离别的痛恨写下了这首诗。 5.带月思乡的诗句有哪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唐·杜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唐·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唐·张九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七首》 唐·王昌龄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寒食》 唐·孟云卿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 唐·李商隐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春夕》 唐·崔涂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送人赴安西》 唐·岑参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从军北征》 唐·李益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晚泊岳阳》 宋·欧阳修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唐·岑参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 《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宋·吴激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满江红·点火樱桃》 宋·辛弃疾 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 《秋日思旧山》 唐·子兰 6.关于月亮的古诗两首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 (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023-06-28 06:25:111

“月是故乡明”全诗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023-06-28 06:25:192

谁知道有关月亮的诗句急诗人名称,朝代,出处?

wo
2023-06-28 06:25:492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谁?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出自:唐代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
2023-06-28 06:25:561

季羡林作者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

之所以说月是故乡明,因为故乡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是特别高的,故乡的任何风景在我们的眼里都比其他的地方更好,所以连月亮都比其他地方的要明亮。
2023-06-28 06:26:121

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诗

说到“月是故乡明”,有的人会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月是故乡明》,也有人想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那么这两句诗出自哪首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赏析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诗的颔联既写景,也点明时令,诗人不仅是客观写景,还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颈联抒情,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作者简介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望岳》、《登高》、《春夜喜雨》等。
2023-06-28 06:26:201

月是故乡明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大师争。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背井离乡无法归乡的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2023-06-28 06:26:27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谁

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名是《月夜忆舍弟》。
2023-06-28 06:26:382

月是故乡明出自于杜甫的什么

  “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注释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赏析   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诗的颔联既写景,也点明时令,诗人不仅是客观写景,还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首联和颔联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抒情,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2023-06-28 06:26:451

《月是故乡明》课文的作者

“月是故乡明”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原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2023-06-28 06:27:031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谁

“ 月是故乡明 ”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该句出自杜甫的《 月夜忆舍弟 》,原诗是“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作者杜甫字子美,又称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汉族,河南巩县人,原籍湖北襄阳。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世界文化名人。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这首诗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2023-06-28 06:27:121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谁

  1、“月是故乡明”作者是杜甫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2、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2023-06-28 06:27:231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谁

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杏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语句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2023-06-28 06:27:321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谁

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杏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语句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2023-06-28 06:27:471

月是故乡明课文作者是谁

“月是故乡明”作者是杜甫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作品原文: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2023-06-28 06:27:531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谁

  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杏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语句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2023-06-28 06:28:131

月是故乡明课文作者是谁

  “月是故乡明”作者是杜甫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作品原文: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2023-06-28 06:28:211

月是故乡明到底是谁写的?

月是故乡明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该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出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2023-06-28 06:28:29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谁写的

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杜甫。二、整首诗写的是:乾元二年(759)秋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本诗表达正是他对家人和国家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文: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赏析: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2.戍鼓:军鼓。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4.秋边:也作“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7.长:一直,老是。8.达:到。9.况乃:何况是。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全文翻译: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仍是故乡的亲切,月亮也是故乡的明亮。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2023-06-28 06:28:411

月是故乡明课文作者 月是故乡明课文作者简介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季羡林,他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精通英文、德文、梵文、法文等,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被一些人奉为“国学大师”。   《月是故乡明》主要内容   《月是故乡明》描绘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的月夜度过的美妙生活,在柳树上捕蝉,在湖边玩都是作者对童年生活以及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文中通过讲季羡林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得美景,离乡后所见之月逊色于家乡之月,借月亮来寄托离乡后对家乡的思念。    作者简介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精通英文、德文、梵文、法文等,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被一些人奉为“国学大师”。
2023-06-28 06:29:071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是谁写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写的。一、出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写的《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是一首五言律诗。二、全诗思想感情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正值白露时节,在戍楼鼓声和孤雁哀鸣的映衬之下,诗人对兄弟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深沉和浓烈。三、全诗赏析此诗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情景交融,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颔联用语平易而意味新警,将“露”“月”前提、“白”“明”殿后,倒装的句式顿收奇崛之效。全诗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月夜忆舍弟》作者介绍、原文及原文译文:一、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二、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三、原文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我虽然有兄弟却都在战乱中分散了,我无家可归,无法探问兄弟的死活。我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更何况安史之乱的战争还没有停止。
2023-06-28 06:29:311

“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是哪一首诗里的?作者是谁?

杜甫《月夜忆舍弟》赏析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乾元二年(759)秋,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等地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弟弟杜颖、杜观、杜丰都分别在河南山东客居,由于战事紧张,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诗人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前四句写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忆舍弟”的深厚感情: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戌楼上的更鼓一声一声的响着,由于战事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秋夜的边塞路上已没有行人的踪影了;秋天的边境,只有一两声孤雁悲悲切切的鸣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晚正是白露时节,清辉洒满大地,不知不觉之中心里生起了些许寒意,这就自然想起了远方的弟兄,望月思乡,故乡的月亮应该比他乡更圆更明吧? 后四句着重抒写对兄弟的深切怀念: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可怜兄弟们都已离散,各自南北东西,天各一方。家已不存,兄弟们生死难卜,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探听?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亲人们四处离散,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常常无法到达,更何况现在烽火连天,还没有停止战争呢!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在安史之乱中,人们颠沛流离,备尝艰辛。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月夜秋露的诗人杜甫,怀念弟兄,又忧国难,感慨万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语意平实,感情深沉,是千百年来传诵的名句。 注释: ①戌鼓:戌楼上的更鼓。戍,驻防。②边秋:秋天的边境。③露:霜露。④无家:指因战乱兄弟分散,家不成家。⑤长:一直,总是。
2023-06-28 06:29:52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谁?

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杜甫。二、整首诗写的是:乾元二年(759)秋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本诗表达正是他对家人和国家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文: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赏析: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2.戍鼓:军鼓。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4.秋边:也作“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7.长:一直,老是。8.达:到。9.况乃:何况是。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全文翻译: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仍是故乡的亲切,月亮也是故乡的明亮。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2023-06-28 06:29:591

月是故乡明出自哪首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那么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 (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2023-06-28 06:30:071

月是故乡明是哪首古诗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意思为“今晚正是白露时节,清辉洒满大地,不知不觉之中心里生起了些许寒意,这就自然想起了远方的弟兄,望月思乡,故乡的月亮应该比他乡更圆更明吧。”2、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 年代:唐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意思为“今晚正是白露时节,清辉洒满大地,不知不觉之中心里生起了些许寒意,这就自然想起了远方的弟兄,望月思乡,故乡的月亮应该比他乡更圆更明吧。”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 年代:唐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释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赏析:历史评价梁启超在“诗圣杜甫”一文里曾这么写道:“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的表情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深处,能将他全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
2023-06-28 06:30:15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谁写的诗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这句诗的意思是: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正值白露时节,在戍楼鼓声和孤雁哀鸣的映衬之下,诗人对兄弟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深沉和浓烈。此诗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情景交融,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颔联用语平易而意味新警,将“露”“月”前提、“白”“明”殿后,倒装的句式顿收奇崛之效。全诗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翻译: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我虽然有兄弟却都在战乱中分散了,我无家可归,无法探问兄弟的死活。我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更何况安史之乱的战争还没有停止。词句注释:⑴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幼弟杜占时随诗人同在秦州,杜颖、杜观、杜丰则散处各地,故诗人忆而赋诗。⑵戍鼓:指戍楼上报更的鼓声。自黄昏至拂晓,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一般鼓报三更,便不准路有行人。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断,截断。⑶边秋:一作“秋边”,边地之秋。一雁:孤雁。⑷“露从”句:意谓今夜适逢“白露”节气。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每年九月八日前后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⑸分散:一作“羁旅”。⑹无家:杜甫自天宝五载(746)离开河南偃师陆浑庄故居后,老家没有什么亲人,无从询问诸弟消息。⑺书:信。长:一直,老是。不达:送不到。达,一作“避”。⑻况乃:何况是。休兵:停止战争。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所作,此时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有四年。乾元二年七月,杜甫由华州弃官,携家客居秦州。秦州城位于六盘山支脉陇山的西边,当时属偏远的边郡。同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杜甫的几个弟弟当时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此诗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赏析: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2023-06-28 06:30:46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谁写的?

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杜甫。二、整首诗写的是:乾元二年(759)秋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本诗表达正是他对家人和国家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文: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赏析: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2.戍鼓:军鼓。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4.秋边:也作“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7.长:一直,老是。8.达:到。9.况乃:何况是。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全文翻译: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仍是故乡的亲切,月亮也是故乡的明亮。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2023-06-28 06: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