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2023-06-27 09:33:28
TAG: 成语
拌三丝

凿壁偷光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学)。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小菜G的建站之路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hi投

形容勤学苦读.

凿壁偷光文言文的意思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解说《诗经》,当时的人为此编了顺口溜说“谁也别说《诗经》了,匡鼎他来啦,老匡他说的《诗经》,能把人下巴说掉啦!”鼎是匡衡的小名,(因为他对《诗经》的解说很精当,)当时的人都对他既敬畏又钦佩,听到的人没有不发出会心解悟的欢笑的。匡衡的老乡里也有一个解说《诗经》的人,匡衡去找他辩难,考证有疑问争议之处。结果把这个人说得(大败而归)没顾上穿好外衣和木屣就跑了。匡衡追上去,说“请先生留下来听我说,我们再从头说起。” 这个人说“我实在没的可说了!”于是这个人走了,再也没回来说《诗经》。
2023-06-26 22:57:5513

凿壁偷光的意思是什么

凿壁偷光的解释是: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凿壁偷光的解释是: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感情色彩是中性成语。拼音是záobìtōuguāng。结构是连动式成语。年代是古代成语。繁体是_壁_光。关于成语凿壁偷光的详细内容,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出处点此查看凿壁偷光详细内容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二、语法凿壁偷光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三、示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四、成语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凿壁偷光的成语接龙凿壁偷光、光棍一条、条入叶贯、贯虱穿杨、杨柳宫眉、眉飞目舞、舞弊营私、私谐欢好、好恶不同、同声同气、气势非凡凿壁偷光相关成语凿壁借光、人言凿凿、凿凿可据、凿凿有据、言辞凿凿、炳炳凿凿、言之凿凿、偷偷摸摸、匡衡凿壁、凿壁悬梁、穿壁引光、东壁余光、穿凿傅会、穿凿附会、穿文凿句、丁公凿井、方枘圆凿、方枘圜凿、方凿圆枘、圜凿方枘凿壁偷光相关词语凿壁偷光、凿壁借光、凿凿、偷偷、偷偷的、凿壁生、凿壁、凿壁悬梁、匡衡凿壁、画荻凿壁、偷光、穿壁引光、东壁余光、帽光光、亮光光、蜡光光、光光乍、赤光光、_凿、凿楮凿壁偷光的成语造句1.同学们的学习环境已经大大改善,再也不用凿壁偷光了。2.古人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实在令我们敬佩。3.在读书中,我又来到了凿壁偷光的少年家中。4.我们要学习匡衡凿壁偷光的读书精神,对学习孜孜以求。5.古人凿壁偷光的攻读精神,激励我们更加勤奋地读书学习。6.不过,蹭网这种做法在晓艳看来是一种"凿壁偷光"。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凿壁偷光的详细信息
2023-06-26 22:58:451

凿壁偷光的意思-成语解释

  导语:凿壁偷光是一个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下面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成语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不逮:烛光照不到   逮:到、及   乃:就   穿壁:在墙上凿洞   邑人:同县的人   大姓:大户人家。   文不识:指不识字。一说,人名。   与:帮助   佣:雇佣。   佣作:做雇工,劳作。   偿:报酬。   求:要。   怪:感到奇怪。   愿:希望   资给:借,资助。   以:用   遂:于是。   大学:大学问家。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并不要报酬。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文言文语法现象   文中”怪“字,多做意动用法。意为感到奇怪。   文中最后一句“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中,后俩分句均为省略句,前面省略宾语(匡衡),后面省略主语(匡衡)   ”资给以书“ 除了是省略句还是介词结构后置句,解释为“以书资给(匡衡)”,即把书借给匡衡读   含义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出处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用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辨析   【词义】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   【同义】囊萤映雪、焚膏继晷、凿壁借光   【反义】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示例   【造句】 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用例】(元·乔吉《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则学 《金钱记》。”   启示   由于匡衡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我们要学习凿壁借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好学的恒心与毅力。
2023-06-26 22:58:521

凿壁偷光的意思解释(凿壁偷光的意思)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凿壁偷光的意思解释,凿壁偷光的意思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译文:匡衡勤奋好学,...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凿壁偷光的意思解释,凿壁偷光的意思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2、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3、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4、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5、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6、”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 7、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8、凿壁偷光:在墙壁上凿个洞,使隔壁的光照到自己这里。 9、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0、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11、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1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3、出处:《西京杂记·卷二》——西汉或东晋·葛洪或刘歆扩展资料文中“怪”字,多做意动用法。 14、意为感到奇怪。 15、2、文中最后一句“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6、”中,后俩分句均为省略句,前面省略宾语(匡衡),后面省略主语(匡衡)3、”资给以书“ 除了是省略句还是介词结构后置句,解释为“以书资给(匡衡)”,即把书借给匡衡读启示由于匡衡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 17、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18、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 19、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20、我们要学习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 21、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凿壁偷光。
2023-06-26 22:58:591

凿壁偷光的含义是什么

凿壁偷光,释义是: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023-06-26 22:59:303

凿壁偷光的意思是

  形容勤学苦读。也作“穿壁引光”。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成语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凿壁偷光"。    成语寓意:  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
2023-06-26 22:59:551

凿壁偷光是什么意思解释

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西汉时期,有一个少年叫匡衡,他特别希望能像学堂里的孩子那样,跟着老师读书。可是,他家里很穷,实在没有钱拿出来供他上学堂。于是,他经常一个人躲在学堂外面,安静地听着里面的读书声。一位亲戚看见他这么喜欢读书,很受感动,就抽空教他认字。日积月累,他终于可以自己读书了。匡衡买不起书,就想办法借书来读。那个时候的书都是十分贵重的,只有有钱人家才有。可是有钱人家怎么会轻易把书借给一个穷小子呢?为了能读到书,匡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村子里有个大户人家,家里有很多藏书。一天,他跑到那户人家求见主人,见到后,一边作揖,一边急切地恳求说:“请您收留我吧, 我给您家干活。我力气很大,什么活都会干。我不要工钱,只求您能把家里的书借给我看看。我保证不会耽误干活,保证不会把书弄坏一点点。”主人看到匡衡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眼睛里充满了渴求,一时被深深打动了,就收留了他。匡衡终于如愿以偿地读到了书。寒来暑往,匡衡一天天长大了。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吃饭的工夫才能看一会儿书。晚上回到家里,因为没钱,点不起油灯。也不能看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用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读完。匡衡心里难过极了,却无计可施。一天晚上,匡衡从外面回家,周围一片漆黑,只有邻居家的窗户透着光亮。匡衡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狠狠拍了自己脑袋一下,明叨着:“以前怎么没想到呢!”回到家,他就在自己与邻居家共用的那面墙上摸索来摸索去,终于找到一-处墙壁有破损的地方。他找来一把小刀,沿着破损的墙壁轻轻地抠,抠不一会儿,一道弱弱的光线就从墙缝里透射过来。匡衡兴奋极了,不敢再往大抠,担心影响到邻居,于是,便借着这一点点光线看起书来。光线太暗了,看一会儿,眼睛就酸困酸困的,他就稍稍休息一下,接着再看。就凭着凿壁偷光这样的毅力,匡衡博览群书,下笔成章,终于成为西汉学者。
2023-06-26 23:00:111

凿壁偷光,能解释一下凿壁偷光这个词的意思吗

偿:指的是报酬。(原文: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舍:这里指的是邻居的房屋(原文:邻舍有烛而不逮)(译文: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
2023-06-26 23:01:092

凿壁偷光是什么意思呢?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西汉时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学识渊博、清正廉洁。匡衡小时候家境贫苦,上不起学,但是他特别渴望读书求知,每天帮父母干完活都会去私塾门口听先生讲课。先生被他的行为感动,赠与书籍。匡衡回到家高兴地说:“妈妈,先生借我的书。”匡衡母亲看着微弱的光,“看不见就明天再读吧!”“啊?要是咱家有蜡烛就好了。”这时匡衡看见墙上透过一束光线,“亮是亮,可惜太细了,我来把它凿大些。太好了,光线好像大了一些,可是还是有点小,再凿大一些。哐哐哐,这下差不多了。”正在背书的大郎听见“哐哐哐”凿墙的声音,本来心里很害怕,突然发现墙上出现了一个大洞:“有有有贼呀,有贼。”文老爷闻声赶来:“好哇,在我们家墙上凿洞,想抢偷东西呀?小小年纪就学做贼,走,跟我去官府。”“我不是做贼,我,我只是想看书。”文老爷听后,说:“给我看看可以吗?”文老爷拿起书透过那一束光线,又说道:“真是一个好学之人哪!这样的孩子何罪之有,以后你就到我家里和大郎一起读书吧!”从此以后,大郎和匡衡一起学习。
2023-06-26 23:01:231

凿壁偷光的原文是什么意思?

《凿壁偷光》翻译如下: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有学问的人。人物简介匡衡(生卒年不详),东海郡承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费用,他“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
2023-06-26 23:01:291

《凿壁偷光》是什么意思?

《凿壁偷光》的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境贫穷没有蜡烛。邻居的屋子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的书。匡衡到他家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可以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大学问家。《凿壁偷光》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凿壁偷光》故事启示1、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刻苦,只有刻苦勤学,才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2、做事情要学会坚持,不要半途而废,遇到苦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困难,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2023-06-26 23:02:141

凿壁偷光的意思是

形容勤学苦读。也作“穿壁引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凿壁偷光"。""/>成语寓意: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
2023-06-26 23:02:211

凿壁偷光的意思缩写。(20)?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023-06-26 23:02:382

凿壁偷光文言文的意思

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凿壁偷光”。成语寓意: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
2023-06-26 23:02:561

“凿壁偷光”这则成语故事的翻译是什么?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乃与其佣作,佣的意思资给以书,资的意思遂成大学,大学的意思佣:佣人.资:供给,帮助.大学:有学问的、学识渊博的人.中文的是:在墙壁上打个洞让光从邻居家过来,叫借光英文:cut a hole in the wall and let the light come through it.bore a hole on the wall in order to get some light from the neighbour"s house; study very diligently; very studious 衡乃与其佣作,佣的意思资给以书,资的意思遂成大学,大学的意思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英语翻译匡衡勤学而无烛.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匡衡之勤学具体表现在_________和_________等两件事上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归纳为成语是?凿壁偷光里的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问不识,家富多书……这个故事的题目是?文言文阅读理解(匡衡勤学而无烛)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英语翻译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古文 匡衡勤学中 邑人倒屣而去,意在表明什么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英语翻译原文: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7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英语翻译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英语翻译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匡衡勤学中 求偿 的意思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匡衡勤学 穷、如是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匡衡勤学 就一个题!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匡衡勤学而无烛匡衡勤学而无烛 fanyi..匡衡勤学而无烛
2023-06-26 23:03:171

凿壁偷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就是把墙壁凿穿,让隔壁的光线透进来。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2023-06-26 23:03:251

凿壁借光全文意思

大意是以前家里穷,连买灯油的钱也没有,只好把墙凿洞借隔壁家的灯光来照明。
2023-06-26 23:03:332

成语凿壁偷光是出自谁的苦学故事

成语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说的是谁勤奋苦读的故事?凿壁偷光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年幼时凿穿墙壁,引进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凿壁偷光是出自谁的苦学故事?匡衡。凿壁偷光,汉语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白话释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奋学习而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而不逮捕。张衡于是穿壁引来了隔壁的光,把书照着光来读。”扩展资料:近义词囊萤映雪,汉语成语,读音为nángyíngyìngxuě,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成语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白话释义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成语凿壁偷光是出自哪位古代人物的苦学故事?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这个成语表面上的凿壁偷光意思是在与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崇,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2023-06-26 23:03:481

铁杵成针的意思 手不释卷的意思 程门立雪的意思 悬梁刺股的意思 凿壁偷光的意思 囊萤夜读的意思?

铁杵成针:意思是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悬梁刺股:主要人物有孙敬和苏秦,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囊萤夜读: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现在形容非常努力用功读书或者做事。
2023-06-26 23:03:581

凿壁偷光的解释

凿壁偷光的解释如下:凿壁偷光的意思: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成语形式 ]:ABCD式的成语。[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繁体 ]:凿壁婾光。[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凿壁偷光近义词:囊萤映雪、穿壁引光。凿壁偷光反义词:不学无术。相关成语典故:西汉时期,丞相匡衡小时候因家里穷困潦倒,没钱买蜡烛,匡衡晚上无法读书,于是把与隔壁邻居家的墙壁挖了一个洞,借助邻居家从墙洞照过来的烛光认真学习的故事。最后终于成为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著名的政治家,任当时的丞相一职。含义是指在艰苦的条件下,要有勇气去战胜不利的条件,创造出有利的条件,已到达好好的读书,学习的目的。有了匡衡的刻苦钻研学有所成的事迹,然后文史学家把他求学的精神高度凝练、精致刻画,从而便于传诵流传。用简短四字成语,引申出一个典故(经典故事),是我国成语系统简略化凝练化保存与便捷化精确化流传的共性特质。
2023-06-26 23:04:231

凿壁偷光的意思?

形容勤学苦读。也作“穿壁引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凿壁偷光"。""/>成语寓意: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
2023-06-26 23:05:121

凿壁偷光文言文的意思?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作品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2023-06-26 23:05:283

偷光凿壁是什么意思

偷光凿壁的意思是指家境贫寒,但是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凿壁偷光”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凿壁偷光典故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家中并没有蜡烛。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代大学问家。
2023-06-26 23:05:441

凿壁偷光的意思解释

凿壁偷光的意思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拼音:záo bì tōu guāng。注音:ㄗㄠˊㄅ一ˋㄊㄡㄍㄨㄤ。解释: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例子: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辨形:“壁”,不能写作“璧”。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感情:凿壁偷光是褒义词。近义词:废寝忘食、穿壁引光、囊虫映雪。反义词:不学无术。凿壁偷光的近义词废寝忘食拼音:fèi qǐn wàng shí。注音:ㄈㄟˋㄑ一ㄣˇㄨㄤˋㄕˊ。解释: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例子:但得个寄信传音,也省的人废寝忘食。(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一折)正音:“寝”,不能读作“qìn”;“食”,不能读作“sí”。辨形:“废”,不能写作“费”;“寝”,不能写作“寐”。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刻苦努力。感情:废寝忘食是褒义词。近义词: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发愤忘食。反义词:饱食终日。
2023-06-26 23:06:021

凿壁偷光意思

凿壁偷光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在西汉,有一个非常贫困的小孩,名字叫匡衡,他很热爱学习,但是因为家里贫穷,白天要下地劳动,只有晚上才有时间看书学习,但到了晚上天黑什么都看不清,家里也买不起油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看到邻居房屋透近的光亮,所以匡衡借光读书。但最终还是被邻居发现,邻居不是太友好,恶意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是比较有志气的,所以在邻居墙上凿了个小洞,借光读书,日复一日,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本名:匡衡。别称:匡稚圭。字号:字稚圭。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东海郡承县。出生时间:生卒年不详。主要成就:凿壁偷光。职业:丞相、经学家。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 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
2023-06-26 23:06:141

凿壁偷光的故事意思

凿壁偷光的故事意思内容如下:西汉时期,有一个少年叫匡衡,他特别希望能像学堂里的孩子那样,跟着老师读书。可是,他家里很穷,实在没有钱拿出来供他上学堂。于是,他经常一个人躲在学堂外面,安静地听着里面的读书声。一位亲戚看见他这么喜欢读书,很受感动,就抽空教他认字。日积月累,他终于可以自己读书了。匡衡买不起书,就想办法借书来读。那个时候的书都是十分贵重的,只有有钱人家才有。可是有钱人家怎么会轻易把书借给一个穷小子呢?为了能读到书,匡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村子里有个大户人家,家里有很多藏书。一天,他跑到那户人家求见主人,见到后,一边作揖,一边急切地恳求说:“请您收留我吧, 我给您家干活。我力气很大,什么活都会干。我不要工钱,只求您能把家里的书借给我看看。我保证不会耽误干活,保证不会把书弄坏一点点。”主人看到匡衡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眼睛里充满了渴求,一时被深深打动了,就收留了他。匡衡终于如愿以偿地读到了书。寒来暑往,匡衡一天天长大了。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吃饭的工夫才能看一会儿书。晚上回到家里,因为没钱,点不起油灯。也不能看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用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读完。匡衡心里难过极了,却无计可施。一天晚上,匡衡从外面回家,周围一片漆黑,只有邻居家的窗户透着光亮。匡衡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狠狠拍了自己脑袋一下,明叨着:“以前怎么没想到呢!”回到家,他就在自己与邻居家共用的那面墙上摸索来摸索去,终于找到一-处墙壁有破损的地方。他找来一把小刀,沿着破损的墙壁轻轻地抠,抠不一会儿,一道弱弱的光线就从墙缝里透射过来。匡衡兴奋极了,不敢再往大抠,担心影响到邻居,于是,便借着这一点点光线看起书来。光线太暗了,看一会儿,眼睛就酸困酸困的,他就稍稍休息一下,接着再看。就凭着凿壁偷光这样的毅力,匡衡博览群书,下笔成章,终于成为西汉学者。成语寓意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
2023-06-26 23:07:181

凿壁偷光字面上的意思是什么?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023-06-26 23:07:433

凿壁偷光的含义

问题一:凿壁借光成语意思 凿壁偷光(凿壁借光) 【揣音】:záo bì tōu guāng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示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的志士。 ◎鲁迅《且介亭杂文u30fb难行和不信》 【近义词】:囊虫映雪、穿壁引光、废寝忘食 【反义词】:不学无术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问题二:凿壁偷光是什么意思 5分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 - - - - 请采纳~ 问题三:凿壁偷光中而,乃,偿,怪分别是什么意思 《凿壁偷光》文言文, 而:表转折,却的意思。 乃:因此。 偿:报酬的意思。 怪:奇怪的意思。
2023-06-26 23:08:011

凿壁偷光的意思、故事启示?

《凿壁偷光》的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境贫穷没有蜡烛。邻居的屋子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的书。匡衡到他家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可以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大学问家。《凿壁偷光》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凿壁偷光》故事启示1、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刻苦,只有刻苦勤学,才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2、做事情要学会坚持,不要半途而废,遇到苦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困难,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2023-06-26 23:08:151

凿壁偷光意思 凿壁偷光造句

1、凿壁偷光,汉语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2、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造句: (1)凿壁偷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 (2)凿壁偷光表面上的意思是把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 (3)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2023-06-26 23:08:311

凿壁偷光的意思是什么

凿壁偷光的解释《西京杂记》 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 勤学 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即以“凿壁偷光”为刻苦攻读之典。 《敦煌曲子词· 菩萨蛮 》 :“数年学剑工书苦,也曾凿壁偷光路。”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亦省作“ 凿壁 ”。 唐 杨衡 《送陈房谒抚州周使君》 诗:“凿壁年虽异,穿杨志幸同。”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 卷三:“自此以外,虽凿壁恒勤,而操觚多缪。” 词语分解 凿壁的解释 见“ 凿壁偷光 ”。 偷光的解释 .《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学而无烛,隣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因以“偷光”谓家贫而苦读。 唐 王播 《淮南游故居感旧酬西川李尚书德裕》诗:“壁间潜认偷
2023-06-26 23:08:401

凿壁偷光是什么意思?

顺境比逆境更能造就人才,因为顺境能教人注意观察周围事物,教人“居安思危”的道理。凿壁偷光,汉语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学识渊博。匡衡小时候家境贫苦,上不起学,但是他特别渴望读书求知,每天帮父母干完活都会去私塾门口听先生讲课。“那个穷小子匡衡又来偷听我们上课了。”“文大郎,他不是你们家的邻居吗?”“匡衡,送你个苹果。”文大郎把苹果砸到匡衡的头上,哈哈大笑的走开了。这时先生走过来,说:“匡衡,你又来了。”匡衡说:“是的先生,我很想学习。请问先生,是不是听了您讲的这些书,我就能学会所有的知识了呢?”“不不不,这些书只是茫茫书海中的一朵浪花。要想成为真正有用的人,必须博览群书,做到胸中有文章。难得你这么好学,你每天都可以从我这拿走一本书,回家要好好地读,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就来问我。”“真的!谢谢先生。”“跟我来吧,我带你去书房。”正要溜出去玩的大郎被文老爷抓个正着,“好哇,你又出去玩,今天的书背会了吗?背不对看我怎么收拾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莫我肯顾。逝……逝将去女。”“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只见骑着牛的匡衡嘴里振振有词的从家门口路过。文老爷看着匡衡,生气地对大郎说:“你听听你听听,乐国乐国人家都背下来了,你真给我丢脸。今晚关你禁闭,背不熟别睡觉了!”匡衡回到家高兴地说:“妈妈,先生借我的书。”匡衡母亲看着微弱的光,“看不见就明天再读吧!”“啊?要是咱家有蜡烛就好了。”这时匡衡看见墙上透过一束光线,“亮是亮,可惜太细了,我来把它凿大些。太好了,光线好像大了一些,可是还是有点小,再凿大一些。哐哐哐,这下差不多了。”正在背书的大郎听见“哐哐哐”凿墙的声音,本来心里很害怕,突然发现墙上出现了一个大洞:“有有有贼呀,有贼。”文老爷闻声赶来:“好哇,在我们家墙上凿洞,想抢偷东西呀?小小年纪就学做贼,走,跟我去官府。”“我不是做贼,我,我只是想看书。”文老爷听后,说:“给我看看可以吗?”文老爷拿起书透过那一束光线,又说道:“真是一个好学之人哪!这样的孩子何罪之有,以后你就到我家里和大郎一起读书吧!”从此以后,大郎和匡衡一起学习。
2023-06-26 23:09:211

凿壁偷光原文及翻译

凿壁偷光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凿壁偷光》翻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凿壁偷光的意思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囊萤映雪、焚膏继晷、凿壁借光。 反义词: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2023-06-26 23:09:351

凿壁偷光的意思是什么

形容勤学苦读。也作“穿壁引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凿壁偷光"。""/>成语寓意: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
2023-06-26 23:09:432

凿壁偷光的意思和故事

《凿壁偷光》的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境贫穷没有蜡烛。邻居的屋子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的书。匡衡到他家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可以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大学问家。《凿壁偷光》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凿壁偷光》故事启示1、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刻苦,只有刻苦勤学,才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2、做事情要学会坚持,不要半途而废,遇到苦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困难,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2023-06-26 23:09:591

凿壁偷光的意思缩写。(20)?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衡乃穿壁引其光而读书。
2023-06-26 23:10:131

成语“凿壁偷光”是出自哪位古代人物的苦学故事?求大神帮助

。?,?∵。。。。!?。。。!!!!!
2023-06-26 23:11:085

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的意思

问百度!!!
2023-06-26 23:11:343

凿壁偷光成语的意思

凿壁偷光成语的意思介绍如下: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成语典故:凿壁偷光的故事讲的是在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2023-06-26 23:11:481

凿壁偷光的本义和现意?

“本意是:凿壁偷光,成语、典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刻苦读书。现意是:指为了学习而不惜代价形容刻苦读书。”
2023-06-26 23:12:221

凿壁偷光的故事是什么意思?

凿壁偷光的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的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看。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功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有一天晚上,匡衡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过来的光亮,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的学习,后来成了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人们就用“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023-06-26 23:12:301

凿壁偷光,偷是什么意思

凿壁偷光,偷是什么意思?其实可以理解为是借的意思。偷:引、借、利用。自然些,自然最好。
2023-06-26 23:12:491

凿壁偷光的故事大约20字

匡衡家很穷,夜晚没有灯看书,匡衡凿壁偷光,借邻居家的一点灯光来看书,最后成为了一名有用的人。
2023-06-26 23:13:3312

凿壁偷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凿壁偷光的解释《西京杂记》 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 勤学 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即以“凿壁偷光”为刻苦攻读之典。 《敦煌曲子词· 菩萨蛮 》 :“数年学剑工书苦,也曾凿壁偷光路。”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亦省作“ 凿壁 ”。 唐 杨衡 《送陈房谒抚州周使君》 诗:“凿壁年虽异,穿杨志幸同。”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 卷三:“自此以外,虽凿壁恒勤,而操觚多缪。” 词语分解 凿壁的解释 见“ 凿壁偷光 ”。 偷光的解释 .《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学而无烛,隣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因以“偷光”谓家贫而苦读。 唐 王播 《淮南游故居感旧酬西川李尚书德裕》诗:“壁间潜认偷
2023-06-26 23:14:201

《凿壁偷光》乃的意思

衡乃穿壁引其光 乃:就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乃:就
2023-06-26 23:14:282

凿壁偷光是什么意思解释

形容勤学苦读。也作“穿壁引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凿壁偷光"。""/>成语寓意: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
2023-06-26 23:14:352

凿壁偷光什么意思

凿壁偷光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有一个少年叫匡衡,他特别希望能像学堂里的孩子那样,跟着老师读书。可是,他家里很穷,实在没有钱拿出来供他上学堂。于是,他经常一个人躲在学堂外面,安静地听着里面的读书声。一位亲戚看见他这么喜欢读书,很受感动,就抽空教他认字。日积月累,他终于可以自己读书了。匡衡买不起书,就想办法借书来读。那个时候的书都是十分贵重的,只有有钱人家才有。可是有钱人家怎么会轻易把书借给一个穷小子呢?为了能读到书,匡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村子里有个大户人家,家里有很多藏书。一天,他跑到那户人家求见主人,见到后,一边作揖,一边急切地恳求说:“请您收留我吧, 我给您家干活。我力气很大,什么活都会干。我不要工钱,只求您能把家里的书借给我看看。我保证不会耽误干活,保证不会把书弄坏一点点。”主人看到匡衡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眼睛里充满了渴求,一时被深深打动了,就收留了他。匡衡终于如愿以偿地读到了书。寒来暑往,匡衡一天天长大了。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吃饭的工夫才能看一会儿书。晚上回到家里,因为没钱,点不起油灯。也不能看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用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读完。匡衡心里难过极了,却无计可施。一天晚上,匡衡从外面回家,周围一片漆黑,只有邻居家的窗户透着光亮。匡衡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狠狠拍了自己脑袋一下,明叨着:“以前怎么没想到呢!”回到家,他就在自己与邻居家共用的那面墙上摸索来摸索去,终于找到一-处墙壁有破损的地方。他找来一把小刀,沿着破损的墙壁轻轻地抠,抠不一会儿,一道弱弱的光线就从墙缝里透射过来。匡衡兴奋极了,不敢再往大抠,担心影响到邻居,于是,便借着这一点点光线看起书来。光线太暗了,看一会儿,眼睛就酸困酸困的,他就稍稍休息一下,接着再看。 就凭着凿壁偷光这样的毅力,匡衡博览群书,下笔成章,终于成为西汉学者。
2023-06-26 23:14:511

凿壁偷光的解释意思

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凿壁偷光”。成语寓意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
2023-06-26 23:15:121

数学难题的世界三大数学猜想

费尔马大定理起源于三百多年前,挑战人类3个世纪,多次震惊全世界,耗尽人类众多最杰出大脑的精力,也让千千万万业余者痴迷。终于在1994年被安德鲁·怀尔斯攻克。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写过一本著名的《算术》(Arithmetica),经历中世纪的愚昧黑暗到文艺复兴的时候,《算术》的残本重新被发现研究。1637年,法国业余大数学家费尔马(Pierre de Fremat)在《算术》的关于勾股数问题的页边上,写下猜想:xn+ yn =zn 是不可能的(这里n大于2;x,y,z,n都是非零整数)。此猜想后来就称为费尔马大定理。费尔马还写道“我对此有绝妙的证明,但此页边太窄写不下”。一般公认,他当时不可能有正确的证明。猜想提出后,经欧拉等数代天才努力,200年间只解决了n=3,4,5,7四种情形。1847年,库默尔创立“代数数论”这一现代重要学科。他还证明了当n﹤100时,除却n=37、59、67这些不规则质数的情况,费尔马大定理都成立,是一次大飞跃。历史上费尔马大定理高潮迭起,传奇不断。其惊人的魅力,曾在最后时刻挽救自杀青年于不死。他就是德国的沃尔夫斯克勒,他于1908年为费尔马大定理设悬赏10万马克(相当于现时的160万美元多),期限1908-2007年。无数人耗尽心力,空留浩叹。最现代的电脑加数学技巧,验证了400万以内的n,但这对最终证明无济于事。1983年德国的法尔廷斯证明了:对任一固定的n,最多只有有限多个x,y,z,振动了世界,获得菲尔兹奖(数学界最高奖)。历史的新转机发生在1986年夏,贝克莱·瑞波特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包含在“谷山-志村猜想” 之中。童年就痴迷于此的怀尔斯,闻此立刻潜心于顶楼书房7年,曲折卓绝,汇集了20世纪数论所有的突破性成果。终于在1993年6月23日剑桥大学牛顿研究所的“世纪演讲”最后,宣布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立刻震动世界,普天同庆。不幸的是,数月后逐渐发现此证明有漏洞,一时更成世界焦点。这个证明体系是千万个深奥数学推理连接成千个最现代的定理、事实和计算所组成的千百回转的逻辑网络,任何一环节的问题都会导致前功尽弃。怀尔斯绝境搏斗,毫无出路。1994年9月19日,星期一的早晨,怀尔斯在思维的闪电中突然找到了迷失的钥匙:解答原来就在纸堆中!他热泪夺眶而出。怀尔斯的历史性长文“模椭圆曲线和费尔马大定理”1995年5月发表在美国《数学年刊》第142卷,实际占满了全卷,共五章,130页。1997年6月27日,怀尔斯获得沃尔夫斯克勒10万马克悬赏大奖。离截止期10年,圆了历史的梦。他还获得沃尔夫奖(1996.3),美国国家科学院奖(1996.6),费尔兹特别奖(1998.8)。 四色问题的内容是:“任何一张地图只用四种颜色就能使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用数学语言表示,即“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叠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这里所指的相邻区域,是指有一整段边界是公共的。如果两个区域只相遇于一点或有限多点,就不叫相邻的。因为用相同的颜色给它们着色不会引起混淆。四色猜想的提出来自英国。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看来,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都被着上不同的颜色。”这个现象能不能从数学上加以严格证明呢?他和在大学读书的弟弟格里斯决心试一试。兄弟二人为证明这一问题而使用的稿纸已经堆了一大叠,可是研究工作没有进展。1852年10月23日,他的弟弟就这个问题的证明请教了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奥古斯都·德·摩根,摩根也没有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于是写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数学家威廉·哈密顿请教。哈密顿接到摩根的信后,对四色问题进行论证。但直到1865年哈密顿逝世为止,问题也没有能够解决。1872年,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世界上许多一流的数学家都纷纷参加了四色猜想的大会战。1878~1880年两年间,著名的律师兼数学家肯普和泰勒两人分别提交了证明四色猜想的论文,宣布证明了四色定理,大家都认为四色猜想从此也就解决了。肯普的证明是这样的:首先指出如果没有一个国家包围其他国家,或没有三个以上的国家相遇于一点,这种地图就说是“正规的”。如为正规地图,否则为非正规地图。一张地图往往是由正规地图和非正规地图联系在一起,但非正规地图所需颜色种数一般不超过正规地图所需的颜色,如果有一张需要五种颜色的地图,那就是指它的正规地图是五色的,要证明四色猜想成立,只要证明不存在一张正规五色地图就足够了。肯普是用归谬法来证明的,大意是如果有一张正规的五色地图,就会存在一张国数最少的“极小正规五色地图”,如果极小正规五色地图中有一个国家的邻国数少于六个,就会存在一张国数较少的正规地图仍为五色的,这样一来就不会有极小五色地图的国数,也就不存在正规五色地图了。这样肯普就认为他已经证明了“四色问题”,但是后来人们发现他错了。不过肯普的证明阐明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对以后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第一个概念是“构形”。他证明了在每一张正规地图中至少有一国具有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邻国,不存在每个国家都有六个或更多个邻国的正规地图,也就是说,由两个邻国,三个邻国、四个或五个邻国组成的一组“构形”是不可避免的,每张地图至少含有这四种构形中的一个。肯普提出的另一个概念是“可约”性。“可约”这个词的使用是来自肯普的论证。他证明了只要五色地图中有一国具有四个邻国,就会有国数减少的五色地图。自从引入“构形”,“可约”概念后,逐步发展了检查构形以决定是否可约的一些标准方法,能够寻求可约构形的不可避免组,是证明“四色问题”的重要依据。但要证明大的构形可约,需要检查大量的细节,这是相当复杂的。11年后,即1890年,在牛津大学就读的年仅29岁的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确计算指出了肯普在证明上的漏洞。他指出肯普说没有极小五色地图能有一国具有五个邻国的理由有破绽。不久,泰勒的证明也被人们否定了。人们发现他们实际上证明了一个较弱的命题——五色定理。就是说对地图着色,用五种颜色就够了。后来,越来越多的数学家虽然对此绞尽脑汁,但一无所获。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个貌似容易的题目,其实是一个可与费马猜想相媲美的难题。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四色猜想的证明基本上是按照肯普的想法在进行。1913年,美国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的伯克霍夫利用肯普的想法,结合自己新的设想;证明了某些大的构形可约。后来美国数学家富兰克林于1939年证明了22国以下的地图都可以用四色着色。1950年,有人从22国推进到35国。1960年,有人又证明了39国以下的地图可以只用四种颜色着色;随后又推进到了50国。看来这种推进仍然十分缓慢。高速数字计算机的发明,促使更多数学家对“四色问题”的研究。从1936年就开始研究四色猜想的海克,公开宣称四色猜想可用寻找可约图形的不可避免组来证明。他的学生丢雷写了一个计算程序,海克不仅能用这程序产生的数据来证明构形可约,而且描绘可约构形的方法是从改造地图成为数学上称为“对偶”形着手。他把每个国家的首都标出来,然后把相邻国家的首都用一条越过边界的铁路连接起来,除首都(称为顶点)及铁路(称为弧或边)外,擦掉其他所有的线,剩下的称为原图的对偶图。到了六十年代后期,海克引进一个类似于在电网络中移动电荷的方法来求构形的不可避免组。在海克的研究中第一次以颇不成熟的形式出现的“放电法”,这对以后关于不可避免组的研究是个关键,也是证明四色定理的中心要素。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由于演算速度迅速提高,加之人机对话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对四色猜想证明的进程。美国伊利诺大学哈肯在1970年着手改进“放电过程”,后与阿佩尔合作编制一个很好的程序。就在1976年6月,他们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轰动了世界。这是一百多年来吸引许多数学家与数学爱好者的大事,当两位数学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的时候,当地的邮局在当天发出的所有邮件上都加盖了“四色足够”的特制邮戳,以庆祝这一难题获得解决。“四色问题”的被证明仅解决了一个历时100多年的难题,而且成为数学史上一系列新思维的起点。在“四色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不少新的数学理论随之产生,也发展了很多数学计算技巧。如将地图的着色问题化为图论问题,丰富了图论的内容。不仅如此,“四色问题”在有效地设计航空班机日程表,设计计算机的编码程序上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不过不少数学家并不满足于计算机取得的成就,他们认为应该有一种更简捷明快的书面证明方法。直到现在,仍然有不少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还在寻找更简洁的证明方法。 史上和质数有关的数学猜想中,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哥德巴赫猜想”了。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两个大胆的猜想:一、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质数之和;二、任何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质数之和。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显然,第二个猜想是第一个猜想的推论。因此,只需在两个猜想中证明一个就足够了。同年6月30日,欧拉在给哥德巴赫的回信中, 明确表示他深信哥德巴赫的这两个猜想都是正确的定理,但是欧拉当时还无法给出证明。由于欧拉是当时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对哥德巴赫猜想的信心,影响到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数学界。从那以后,许多数学家都跃跃欲试,甚至一生都致力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可是直到19世纪末,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也没有任何进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有的数学家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我们从6=3+3、8=3+5、10=5+5、……、100=3+97=11+89=17+83、……这些具体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哥德巴赫猜想都是成立的。有人甚至逐一验证了3300万以内的所有偶数,竟然没有一个不符合哥德巴赫猜想的。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家们发现哥德巴赫猜想对于更大的数依然成立。可是自然数是无限的,谁知道会不会在某一个足够大的偶数上,突然出现哥德巴赫猜想的反例呢?于是人们逐步改变了探究问题的方式。1900年,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国际数学会议上把“哥德巴赫猜想”列为23个数学难题之一。此后,20世纪的数学家们在世界范围内“联手”进攻“哥德巴赫猜想”堡垒,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果。20世纪的数学家们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筛法、圆法、密率法(density)和三角和法等等高深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个猜想的思路,就像“缩小包围圈”一样,逐步逼近最后的结果。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定理“9+9”,由此划定了进攻“哥德巴赫猜想”的“大包围圈”。这个“9+9”是怎么回事呢?所谓“9+9”,翻译成数学语言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其它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每个数,都是2个奇质数之积。” 从这个“9+9”开始,全世界的数学家集中力量“缩小包围圈”,当然最后的目标就是“1+1”了。1924年,德国数学家雷德马赫证明了定理“7+7”。很快,“6+6”、“5+5”、“4+4”和“3+3”逐一被攻陷。1957年,我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2+3”。1962年,中国数学家潘承洞证明了“1+5”,同年又和王元合作证明了“1+4”。1965年,苏联数学家证明了“1+3”。1966年,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攻克了“1+2”,也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一个就是奇质数,另一个则是两个奇质数的积。”这个定理被世界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由于陈景润的贡献,人类距离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结果“1+1”仅有一步之遥了。但为了实现这最后的一步,也许还要历经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有许多数学家认为,要想证明“1+1”,必须通过创造新的数学方法,以往的路很可能都是走不通的。
2023-06-26 23:02:101

思乡诗句,月是故乡明

1、【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2、【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王恭《春雁》】 3、【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高适《别董大二首》】 4、【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关山月》经典语录】 5、【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6、【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李白《行路难其二》】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寄南征诸将》】 9、【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 1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1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2、【客舍似家家似寄。 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13、【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14、【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姚合《庄居野行》】 15、【我真的好想家乡的山水,它们是那么的美丽。家乡的山,清爽的绿色,让我难忘。多么的令人怀念!总在梦里梦见我那美丽的家乡的山,它是那么的秀美,一条一条的皱褶,让我至今难忘。但是,总爱煞风景的妈妈,如今竟然带我离开了家乡,来到了这车水马龙的无棣。家乡为什么要抛弃我,难道我不够可爱?】 1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7、【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8、【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19、【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张敬忠《边词》】 20、【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2、【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杜甫《江汉》】 2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4、【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25、【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2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27、【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2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南唐。李煜。《相见欢》)】 29、【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 3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1、【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刘长卿《新年作》】 3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3、【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34、【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35、【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唐。杜牧。《赠别》)】 36、【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37、【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曹丕《燕歌行》】 38、【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39、【雁足无书古塞幽。 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40、【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李白《太原早秋》】 41、【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2、【夜来幽梦忽还乡。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3、【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44、【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4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观书》】 46、【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李益《从军北征》】 4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8、【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孟云卿《寒食》】 49、【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0、【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1、【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刘长卿《新年作》】 52、【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夏完淳《别云间》】 53、【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54、【布燮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55、【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唐。赵瑕。江楼感怀)】 5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7、【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5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59、【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60、【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61、【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 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62、【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思乡诗句,月是故乡明】 63、【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64、【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65、【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66、【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67、【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68、【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69、【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袁凯《京师得家书》】 7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71、【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7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73、【我的家乡风景如画。树木苍翠,鲜花盛开,人们自由自在地休憩、游戏;开车行驶在滨河大道上,一幅美丽的图画就在你的眼前铺开,真的是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我爱你我的家乡!!】 74、【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西江夜行》】 75、【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李白《关山月》】 7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77、【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韦应物《闻雁》】 105、【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6、【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黄庭坚《登快阁》】 107、【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108、【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珍》】 10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110、【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11、【水驿江程去路长。 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112、【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13、【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11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15、【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武元衡《春兴》】 116、【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117、【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岑参《送人赴安西》】 118、【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该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的行动上。杜勃罗留波夫】 11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0、【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韦庄《章台夜思》】 121、【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122、【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葛长庚《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123、【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12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25、【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26、【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127、【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 陆机《门有车马客行》】 128、【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129、【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130、【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 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131、【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杜甫《宿府》】 132、【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133、【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134、【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小书屋。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梅花树。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小石路。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同学们。啊!故乡,此时此刻我在皎洁的月光下思念你!你此时此刻又是否和我一样在思念对方呢我在皎洁的月光下慢慢的等着你。】 135、【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136、【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楚辞。九歌《少司命》)】 7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 80、【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 81、【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8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3、【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王恭《春雁》】 84、【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85、【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86、【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杜牧《旅宿》思乡诗句选集】 87、【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88、【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89、【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9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9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92、【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韦庄《章台夜思》】 9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 94、【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 左辅《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 9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96、【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97、【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李觏《乡思》】 98、【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 赵鼎《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 99、【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100、【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101、【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卢纶《长安春望》】 102、【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二首》】 103、【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10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年代:唐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赏析: 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仍是故乡的亲切,月亮也是故乡的明亮。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这首诗的第一句戍鼓断人行,在一开始就点出了深夜和战时那种戒备森严、冷清的样子。第二句的边秋和雁声则更加说明了他在怀念他的手足时候的季节和地点。当时的季节正好是秋天,花草树木都开始凋谢,而自己又是身处在边境,再加上孤雁凄惨的哀叫声,就更令人觉得空虚寂寞了。 露从今夜白这一句,则是写出了当时的节气,而白露又可以和下一句的明月相互呼应,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由白色这个颜色来感受出当时那种冷清的样子。最后四句,杜甫则是在描写他思念兄弟的情怀。因为战争的关系,他和自己的弟弟们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第六句的无家则让人更觉得悲哀,因为他不仅和亲人分离,连老家也都因为战争的关系而破坏了。最后两句,他则描写出因为战争的关系,又收不到家书,因此对大家的安危感到十分忧心的心情;特别是第八句的未休兵三个字,又可以和第一句互相呼应,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非常的完整。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思乡的诗句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6、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7、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8、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10、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11、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杜甫《江汉》 12、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 13、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韦应物《闻雁》 1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15、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16、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行路难其二》 17、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18、雁足无书古塞幽。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19、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20、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李颀《送陈章甫》 21、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2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23、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韦庄《章台夜思》 24、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25、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26、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27、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李白《太原早秋》 28、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29、万里归来颜愈少。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 30、天怜客子乡关远。蒋捷《虞美人梳楼》 31、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32、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韦庄《江外思乡》 33、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34、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薛逢《宫词》 35、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梅尧臣《苏幕遮草》 36、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37、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李益《隋宫燕》 38、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叶梦得《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 39、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李流芳《黄河夜泊》 40、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41、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卢纶《逢病军人》 42、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43、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李商隐《潭州》 44、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张九龄《西江夜行》 45、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46、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 47、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郑燮《满江红思家》 思念故乡的诗句_唯美诗句 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 出自:《杂诗》 年代:唐 作者: 王维 王维诗词全集 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出自:《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李白诗词全集 三、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出自:《商山早行》 年代:唐 作者: 温庭筠 温庭筠诗词全集 四、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出自:《渡荆门送别》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李白诗词全集 五、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出自:《木兰辞》 年代:南北朝 作者: 南北无名 南北无名诗词全集 只要南北无名的结果 六、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都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申之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蝉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顺风波以从流... 出自:《九章之三 哀郢》 年代:先秦 作者: 屈原 屈原诗词全集 七、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况双飞龙,羽翼... 出自:《别诗》 年代:汉 作者: 汉无名氏 汉无名氏诗词全集 八、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 出自:《步出城东门》 年代:汉 九、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 出自:《悲歌》 年代:汉 十、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出自:《大风歌》 年代:汉 十一、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 出自:《悲秋歌》 年代:汉 作者: 刘细君 十二、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 出自:《琴歌二首》 年代:汉 作者: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诗词全集 十三、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杨尘沙。人多暴猛... 出自:《胡笳十八拍》 年代:魏晋 十四、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 出自:《却东西门行》 年代:魏晋 十五、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雉群?,猿猴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 出自:《善哉行》 年代:魏晋 十六、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 出自:《燕歌行》 年代:魏晋 十七、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 出自:《杂诗》 年代:魏晋
2023-06-26 23:0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