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nCloud
-
第一个故事 完璧归赵。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第二个故事 渑池之会。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秦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蔺相如维护了赵国、赵王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
第三个故事 负荆请罪。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三个小故事都各有中心,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蔺相如有完璧归赵之功,才会有渑池之会的随行。前是因,后是果。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奇功却是廉颇与他失和之因,“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均是因。
负荆请罪出自哪本书
1、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2、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3、意思: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2023-06-25 23:11:311
“负荆请罪”出自哪本书?
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基本释义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 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023-06-25 23:11:395
负荆请罪出自什么书名,作者是谁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是司马迁。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意思是廉颇听见之后,背着荆条前往蔺相如家门亲自向蔺相如请罪。负荆请罪的典故为: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劳苦功高,为赵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廉颇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蔺相如,他命车夫把车驾到路中,丝毫不给蔺相如空隙,蔺相如却掉转车子回避。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这样忍让,是为了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把个人私怨放在后面。”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2023-06-25 23:12:006
负荆请罪出自哪本书?
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示例〗我今特来寻贤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这个故事也称之为“将相和”。2023-06-25 23:12:201
负荆请罪出自哪本书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将军背着荆条向赵国上卿蔺相如请罪的故事。负荆请罪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向人请罪,指向人赔罪。近义词是幡然悔悟、引咎自责、肉袒负荆。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蔺相如原来只是的宦者令缪贤的舍人,后来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对他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却尽量回避,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心里很惭愧,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负荆请罪发生在什么时期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战国后期,赵国大将廉颇对被封为上卿的蔺相如十分不服气,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的想法后,决定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就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2023-06-25 23:12:281
负荆请罪的作者是谁 出自哪本著作
1、负荆请罪,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 2、故事梗概: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2023-06-25 23:12:341
负荆请罪是出子哪部名著
史记啊2023-06-25 23:12:4312
负荆请罪出自什么书名作者是谁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作者司马迁 。 负荆请罪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邯郸,具体地点为河北省邯郸市回车巷,主要讲述了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该成语原指廉颇向蔺相如请罪,后被人用作表示真心诚意地向人道歉。2023-06-25 23:13:051
负荆请罪出自哪本书书名和作者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是司马迁。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代赵国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称将相和。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楚、燕、韩、赵、魏、齐,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秦国最强大。有一次,赵王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璧——和氏璧,秦王想凭强权夺得这块玉。赵王派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司马迁简介: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023-06-25 23:13:121
负荆请罪的故事来源于哪部历史著作?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告诉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要像廉颇一样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真诚道歉。 负荆请罪的故事概括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负荆请罪的故事道理 1、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要像廉颇一样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真诚道歉。 2、不能居功自傲,像廉颇一样,自以为天下的事都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功劳。 3、要以大局为重,像蔺相如一样,不计较个人的恩怨,从国家利益出发,舍小我全大我。2023-06-25 23:13:561
负荆请罪出自哪本书 赞扬了谁的精神?? 急啊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赞扬了廉颇勇于认错与蔺相如的大度、为大局着想2023-06-25 23:14:233
负荆请罪出自四大名著的哪部书?
负荆请罪,成语,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代赵国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称将相和。2023-06-25 23:14:322
负荆请罪出自小学课本哪一课
负荆请罪,出自小学课本《将相和》。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2023-06-25 23:14:391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哪里?
负荆请罪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该成语意思是背着剂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在句中一般用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予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后世据此典故提炼出成语“负荆请罪”。2023-06-25 23:14:472
《负荆请罪》的译文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石城。第二年秦军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赵王于是动身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时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走向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肯敲缶。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秦王不肯敲击瓦缶。蔺相如说:“(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离内,我能够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蔺相如回头召唤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众大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祝寿。”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又大量陈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2023-06-25 23:15:363
望梅止渴、四面楚歌、卧薪尝胆这些典故出自于哪本书呢?
1、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2、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的诸葛亮家去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3、四面楚歌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4、卧薪尝胆,读音wò xīn cháng dǎ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5、围魏救赵(成语、历史故事)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战国时(公元前353年)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 ,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6、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意思: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2023-06-25 23:15:531
负荆请罪背后的作者和书名是什么?
负荆请罪是西汉司马迁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故事。2023-06-25 23:16:131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哪四大名著?
不是四大名著之一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司马迁的作品。2023-06-25 23:16:224
“负荆请罪”的意思是
战国时期,赵国得绝世珍宝和氏璧,强秦欲取之,赵国蔺相如面对秦王怒发冲冠,最终完璧归赵,得封上卿,其位尚在老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当街挡车辱之,蔺相如说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方可抵御暴秦,若为私故而毁国,吾之大罪也。廉颇得闻,羞愧不已,遂赤膊背负荆条,上门谢罪。后人称为“负荆请罪”。又有“将相和”之典故。2023-06-25 23:17:366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是谁?,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是谁诸葛亮
1.廉颇。 2.骁勇善战,拥有高超作战精神。 3.廉颇知道蔺相如远见卓识,对自己行为进行深刻反思,为获得蔺相如原谅,廉颇光着膀子,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 4.蔺相如被廉颇知错就改精神打动,随即俩人成为莫逆之交。 5.廉颇是赵国著名将领,为赵国国事安定做出重要贡献。 6.在司马迁所著《史记》一书中,讲述廉颇和蔺相如故事。 7.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8.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 9.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10.意思:负:背着。 11.荆:荆条。 12.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2023-06-25 23:17:511
负荆请罪里的主人公是谁
蔺相如和廉颇2023-06-25 23:18:0012
将相和出自哪本书 将相和故事简介
1、《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故事简介: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2023-06-25 23:19:071
负荆请罪出自司马迁的什么书
有许多发人深思,给人以教育意义的故事,大多来源于一些史书,还有很多成语也出自于一些史书,比如负荆请罪这一成语就出自于史书,那么负荆请罪出自司马迁的什么书呢?负荆请罪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这个汉语成语原本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请对方用金条责罚自己,通常用来表示主动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责罚。所以这个成语多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和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引咎自责、肉袒负荆、登门谢罪等。2023-06-25 23:19:151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哪四大名著?
不是出自四大名著2023-06-25 23:19:242
负荆请罪,哪一个是寓言故事
不是寓言故事,是历史故事负荆请罪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fù jīng qǐng zuì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服刑;请罪,犯了错误,主动请求处罚,希望让对方原谅。原指廉颇向蔺相如请罪,后被人用作表示真心诚意地向人道歉。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ue362愣ue2b5芽埃ue0da此ue371馨盐以趺囱ue294 ?/FONT>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2023-06-25 23:19:501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哪四大名著
负荆请罪出自于史记2023-06-25 23:20:002
负荆请罪的书名和作者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是司马迁,原句为“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意思是廉颇听见之后,背着荆条前往蔺相如家门亲自向蔺相如请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被公认为是史书的典范,是“二十五史”之首。2023-06-25 23:20:091
负荆请罪是高中的哪本课本上的?
不是,是小学上的课文2023-06-25 23:20:334
负荆请罪作者是
司马迁2023-06-25 23:20:422
负荆请罪作者的作者是谁
司马迁2023-06-25 23:20:517
负荆请罪的文言文
《史记.廉蔺列传》2023-06-25 23:21:114
成语典故_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有谁
成语典故_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有谁 负荆请罪的故事是什么时候的事?廉颇负荆请罪为什么?负荆请罪的意思,负荆请罪出自哪本书:负荆请罪,成语,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代赵国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称将相和。 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楚、燕、韩、赵、魏、齐,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秦国最强大。有一次,赵王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璧——和氏璧,秦王想凭强权夺得这块玉。赵王派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完璧归赵。 后来,蔺相如为赵国接连立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他,拜他为上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赵王这么器重蔺相如,可气坏了当时的大将军廉颇。他很不服气地说:“我为赵国出生入死, ( ) 打下大片江山,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我要是碰着蔺相如,就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他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有一次他自己坐车出门,远远看着廉颇从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蔺相如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经常嘲笑蔺相如的手下。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可是为了保卫赵国,我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因为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你们想想,国家大事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于是,有一天他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我只顾着自己的面子,把国家的安危都丢到一边了,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蔺相如赶紧把荆条扔在地上,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对他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2023-06-25 23:21:261
负荆请罪出自哪本书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个故事中,赵国国相蔺相如因坚持与秦国和平而受到赵王的打压,被免职、削爵。后来,秦军攻打赵国,国内陷入危机。蔺相如主动去找赵王,背着剑杖跪在宫门前,请求恢复职务并赔罪请战。赵王见到蔺相如诚心求武,于是重用他,让他带领赵国军队抵御秦军,并最终战胜了秦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负荆请罪是一种向人道歉、请求原谅的方式,表示自己愿意承担责任并作出补偿。在现代社会,负荆请罪常常被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工作、家庭、社交等。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面对自己的错误或失误,及时负起责任,并真诚地向相关人士道歉处理,不仅可以化解事态,改善关系,同时也展现了人格魅力和胸怀气度。总之,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了我们要不惧困难和挫折,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追求真理和和平,这是一种崇高的品质。同时,这个故事也带给人们许多启示,提醒我们在处理事物时要谦虚谨慎,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原则,维护自身价值和尊严。2023-06-25 23:21:471
负荆请罪是出自哪本书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句是:“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负荆请罪的意思是: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2023-06-25 23:22:071
负荆请罪出自哪本书相关的还有什么故事
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基本释义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 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023-06-25 23:22:152
负荆请罪出自四大名著的哪部书?
哪个都不是2023-06-25 23:22:247
负荆请罪出自哪本书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2、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3、意思: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2023-06-25 23:22:381
廉颇负荆请罪出自哪本书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2023-06-25 23:22:461
“负荆请罪”出自哪本书?作者是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023-06-25 23:22:5411
负荆请罪的作者是谁 出自哪本著作
1、负荆请罪,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 2、故事梗概: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2023-06-25 23:23:181
《负荆请罪》出自哪一部书?作者是谁
史记,司马迁.2023-06-25 23:23:415
成语负荆请罪的典故
成语负荆请罪的典故1 【成语】负荆请罪 【读音】fu jīng qǐng zui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近义词】翻然悔悟、引咎自责、肉袒负荆 【反义词】死不悔改、一意孤行、兴师问罪 【故事译文】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成语负荆请罪的典故2 负荆请罪的成语典故 “负荆请罪”这则成语的荆是落叶丛生灌木,高四五尺,茎坚硬,可作杖。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着,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相如手下的人便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所以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已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将军对我如此宽容。” 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成语负荆请罪的典故3 负荆请罪的典故: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拼命打仗,建功立业,功劳和资历难道还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怎么地位倒比我还高!廉颇越想越不服气,就对别人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颜色看看,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而且蔺相如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的车驾从前面来了,他就叫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而我和廉颇两人就好比是赵国的两只老虎,我们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向蔺相如道歉,请蔺相如鞭打自己。 蔺相如上前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还给廉颇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他对廉颇说:“我从来没有怪罪过将军,心里知道将军是忠心为赵国的武将,我们文武一心,才能让赵国更加强大。”廉颇见识到了蔺相如的气度,心里十分的佩服。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更不敢欺侮赵国了。 负荆请罪的汉语词典解释: 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别人主动承认错误,并且为了表示诚意而自请严厉责罚。 ●宋朱熹《答叶味道书》之二:「子静终不谓然,而其后子寿遂服,以书来谢,至有负荆请罪之语。」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十四:「不过,有言在先,我老雷可不是来负荆请罪的!」亦作「负荆谢罪」。 ●金马钰《满庭芳·谢咸阳王法师》词:「追悔无由,不免放效廉颇。专专负荆谢罪,望吾师、痛挞则个。」亦省作「负荆」。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岳州》:「春官曰:‘诚知获罪,负荆不足以谢。"」 ●清孔尚任《桃花扇和战》:「劝将军自思,祸来难救,负荆早向辕门叩。」 负荆请罪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面缚舆榇、引咎自责、肉袒面缚、登门谢罪、知错即改、肉袒负荆 反义词:兴师问罪 用负荆请罪造句: 1 只怪我们用错了人,应当负荆请罪。 2 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谱写了将相和的美谈。 3 昨天言语多有冒犯,今天特来负荆请罪,请您多包涵。 4 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造。 5 当年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是有感于蔺相如的宽容大度。 6 追究起来,这事错在你,赶紧负荆请罪去吧! 7 考试没考好,又故意隐瞒,事发,我只好负荆请罪。 8 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以求对方谅解。 9 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家喻户晓。 10 对于他负荆请罪,勇于悔改的作法,我深感钦佩。2023-06-25 23:23:581
负荆请罪出自哪
出自《史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典故: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2023-06-25 23:24:071
负荆请罪出自哪
出自战国时期的赵国,是廉颇。2023-06-25 23:24:161
望梅止渴、四面楚歌、三顾茅庐、负荆请罪分别出自哪本书
1.《望梅止渴》这篇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我们先来看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2.四面楚歌,读音为sì miàn chǔ gē,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3.三顾茅庐典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4.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2023-06-25 23:24:242
负荆请罪出自哪里?
1、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2、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3、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4、吕氏春秋:吕不韦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少一字者,就赏赐千金5、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拓展资料:车胤(yìn)(约333年—401年),字武子,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东晋大臣。车胤(yìn)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自此学识与日俱增。风姿美妙,敏捷有智慧,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宁康初年,迁中书侍郎,累迁侍中,转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因病离职。起任护军将军,出拜吴兴太守,迁丹阳尹,入朝拜吏部尚书。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2023-06-25 23:24:321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出自哪本书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廉颇和蔺相如。廉颇是我国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而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代名相。由于赵国有将相不和的问题,廉颇与蔺相如常因政见不合闹矛盾。随着蔺相如的地位渐渐高过廉颇,廉颇心中颇为不痛快。后廉颇开始羞辱蔺相如,而蔺相如回以《将相和》中的言语,让廉颇羞愧不已,最后自行负荆向蔺相如请罪。负荆请罪简介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番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2023-06-25 23:25:171
将相和出自哪本书 将相和故事简介
1、《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故事简介: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2023-06-25 23:25:241
有关廉颇文言文答案
1. 【古文《廉颇与蔺相如》中,个别字句求解释,希望有一定的准确性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即:就,就要) 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势:形势)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可:可以) 王曰:谁可使者.(者:……的人)谁可使者意思是“可以派谁去呢?”或者是直译“谁可以成为出使的人?”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于是遂:于是就)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欢:欢心)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因:就)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毕:完成)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因:趁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加:凌驾)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殊:特别,超过)句子翻译: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关键是“请奏盆缻秦王”)译: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借此互相娱乐吧!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关键是“为一击缻”)译: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只好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 2. 廉颇思赵阅读答案 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①廉颇②,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③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①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 ①复得:再起用.②廉颇:赵国的大将.③毁:诽谤,说坏话.④矢:通"屎".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赵师数困于秦 ②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③顷之三遗矢 ④是以先帝以遗陛下 2.选出与其他三项读音及意义不同的一项( )(2分) A.扶苏以数谏故 B.赵师数困于秦 C.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D.几死者数矣 3.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顷之三遗矢矣 B.被甲上马 C.使者还报曰 D.所识穷乏者德我与 4.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2分) ①赵师数困于秦 ②令毁之 5.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廉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2分) 答: . 6.选文中的赵王是个什么样的国君 (2分) 六,(12分)译文:赵国的军队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起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王任用.赵王派使者去看廉颇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给使者很多的钱,叫他说廉颇的坏话.廉颇见到使者,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披上铠甲跨上战马,来显示出自己能够任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将军虽然老年,还能多吃饭;然而同我坐在一起,一会儿大便三次."赵王认为廉颇老年无用,就不再召见他. 1.①军队;②派;使者;③遗矢,此指排泄大便;④给予 2.C 3.C 4.①被动句;②省略句5.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6.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国君. 3. 阅读文言文:廉颇之免长平归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①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②,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③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④,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选自《史记u2022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栗腹:燕国丞相;②鄗同“镐”,本为晋邑,当时属赵;③④ 地名。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 B.赵壮者尽于长平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秦地可尽王也 C.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D.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B.廉颇居梁久之 无可奈何,死固付之度外矣 填然鼓之 C.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D.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 不然,籍何以至此?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13.下列对文本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廉颇失掉权势时,门客都弃他而去。等到他又掌权任职之时,那些门客又陆陆续续地回来了。廉颇非常高兴,让他们暂时退下。 B.乐乘离开赵国后,赵王想起用廉颇,是因为此时赵国已经没有优秀的将领了。 C.赵襄王即位,启用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很生气地打击乐乘,乐乘离职而去。廉颇也逃到魏国的大梁。廉颇在大梁很久,魏国并不重用他。 D.廉颇为求起用,年老强饭,一饭斗米,坐谈间解了三次大便。赵使回赵国后向赵王报告,廉颇年老身衰,不能召用。后遂用“一饭三遗矢”谓年老体弱或年老无用。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3分)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3分)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3分) 参考答案: 11.A成年,壮年 (B全部死去;全部占有。C看;比。D表示;给……看。 ) 12.C 然而,但是,副词;这样,代词。 ( A本来,副词。B音节助词,不译。D把,介词。) 13.C ( A 廉颇不高兴,认为他们趋炎附势,让他们回去。B 赵王想起用廉颇,是因为屡次被秦军围困。D “坐谈间解了三次大便”是使者的诬陷。) 14.(1)赵国因为屡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次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起用。(每句1分) (2)计策没有确定,赵王想寻找能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定语后置句,1分;“报”,回复,1分;句意准确1分) (3)这与拿着刀子刺人而杀死他,却说“这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是”,这,1分;“何异于”,与……有什么不同,1分;句意准确1分。) 4. 必修1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知识梳理一、通假字⑴ 可予不:(不,通“否”。) ⑵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双手捧着。)⑶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⑸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⑺ 设九宾于廷(宾,通“傧”,接引宾客的人,傧相)⑻ 肉袒伏斧质(质,通“鑕”,铁钻)⑼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yé,语气词,吗)二、古今异义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 *** 的公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 *** 8.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指以往十五都予赵);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9.因而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亲戚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11.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2.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1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14.走古义:跑;今义:行。 15.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三、一词多义1.负①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使①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3.引①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④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4.幸① 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②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③ 则幸得脱(侥幸) 5.以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凭借)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 )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连词,相当于“而” )④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以,用来 )⑤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因为 )6.徒① 徒见欺 (白白地)② 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7.于① 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 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8.见① 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 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9.因① 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10.顾①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 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 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 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 而相如庭斥之( 廷,在朝廷上 )②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④ 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2.名词作动词①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④ 乃前曰(前,上前) ⑤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⑥ 赵王鼓瑟(鼓,弹奏)⑦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 归璧于赵(归,使……归)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 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完璧归赵(完,使……完整)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6.形容词作动词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 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③ 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 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②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也) ③ 我为赵将(为,译为“是”)(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① 拜送书于廷(于廷拜送书)② 君幸于赵王(君于赵王幸)③ 使不辱于诸侯(使不于诸侯辱) 2.宾语前置句何以知之(以何)3.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中心词+定语+者)(三)被动句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被)②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四)省略句①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代词“之”) ② 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省略代词“之”) ③ 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介词“于”) ④ 请奉盆缶(于)秦王。 (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请于秦王奉盆缶) ⑤ 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介词“于”) (五)固定句式1.孰与 / 与……孰:跟……相比,哪一个(谁)更。 5. 廉颇负荆文言文翻译 译文: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进行一次友好会见。 赵王害怕秦国,打算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 赵王于是前去赴会,蔺相如随行。 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谈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 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的妄想。”赵王答应了,便去渑池与秦王会见。 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 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盆,来相互为乐。” 秦王发怒,不答应。 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自杀,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 因此秦王很不高兴,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秦国的大臣们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也未能压倒赵王。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会结束以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作为赵国的将军,我有攻战城池作战旷野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在他的下面。” 并且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话后,不愿意和廉颇相会。 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常常声称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向蔺相如规劝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胆怯得也太过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有出息,请让我们辞去吧!” 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众人都说:“廉将军比不上秦王。” 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 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鞭,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 原文(节选负荆请罪片段):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 *** ,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扩展资料: 负荆请罪出自《。2023-06-25 23:25:311
“将相和”写了哪三个成语故事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渑池之会2023-06-25 23:26: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