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古诗小儿垂钓及意思

2023-06-26 09:50:34
TAG: 古诗
人类地板流精华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bikbok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意思: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儿学钓鱼,侧坐在野草中掩映着他的身体。过路的行人向他打听,他怕把鱼惊吓不回答人

kikcik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赞同

小白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左迁

意思:一个头发蓬乱的孩子学垂钓,侧身坐莓苔映出他的身影。路人问路向他打听,生怕鱼惊吓不回应。

meira

《小儿垂钓》有一个小孩子,刚刚学会钓鱼。一大早,他刚起床就拿着渔具跑到河边钓鱼,头也没梳,脸也没洗。太阳照着他乱篷篷的头发,他瘦小的身影投在坐着的草坪上,可是根本没有注意到意这些。此时的他正一动不动的紧紧盯着河面上的动静,生怕错过一条鱼。远远地有人朝这边走过来,那人站在河边的小路上,问孩子去xx村怎么走,可是孩子生怕惊动了鱼儿,把鱼儿吓跑,不敢回答那个问路的人,只是向那人招招,手指了指方向

北境漫步

有无朝代!

无尘剑

谢谢

《小儿垂钓》古诗全文是什么?

《小儿垂钓》古诗全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扩展资料: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地描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儿垂钓
2023-06-25 04:09:341

《小儿垂钓》的古诗

《小儿垂钓》的古诗全文以及翻译: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翻译: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他侧身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着他的身影。路人想向他问路,小孩连忙招手示意,生怕惊动了河里鱼儿,不敢回应问路人。注释:蓬头:头发蓬乱的样子。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苔: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借问:向人打听。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作品赏析《小儿垂钓》这首诗以儿童生活为题材,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体现了儿童做事认真、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等特点。诗的第一、二句描述了小孩的外貌、钓鱼时的姿势和河边的景色。后两句以“路人问路” “小孩招手” 一事揣摩出小孩的内心活动,刻画了小孩钓鱼时专心致志的神态,流露出诗人对诗中小儿的喜爱之情。诗句富有生活气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将小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形神兼备,使得这个垂钓的儿童就此鲜活地呈现在一代代的读者面前。
2023-06-25 04:09:491

《小儿垂钓》古诗原文及赏析

   1、小儿垂钓古诗   原文:   xiǎo ér chuí diào   《小 儿 垂 钓》   táng dài hú lìng néng   唐 代 胡 令 能   péng tóu zhì zǐ xué chuí lún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纶,   cè zuò méi tái cǎo yìng shēn   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lù rén jiè wèn yáo zhāo shǒu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   pà dé yú jīng bù yìng rén   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   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   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   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   映:遮映    2、小儿垂钓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呀!   作者简介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胡令能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唐贞元、元和时期人。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3、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田家》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黎碎地声。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2023-06-25 04:10:221

小儿垂钓这首古诗全文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得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得情景,通过典型细节得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得童心和童趣。下面是 小儿垂钓这首古诗全文,请参考! 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得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得描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得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得生动得笔墨。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得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得图画,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得描写儿童得佳作。 小儿垂钓全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1,侧坐莓苔草映身2。 路人借问遥招手3,怕得鱼惊不应人4。 词句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得、懵懂得孩子。垂纶(lún):钓鱼。纶,钓鱼用得丝线。 莓(méi):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问路。 应(yìng):回应,答应,理睬。 白话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得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得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整体赏析 在唐诗中,写儿童得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形:垂钓,第三、四句重在传神:问路。 第一、二句,“蓬头”写小孩得外貌,突出了小孩得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垂纶”即题目中得“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得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得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得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得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得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得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得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得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得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得颇为理想得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得“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得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听问路,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得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得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得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得事,诗人再没有交代得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得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得色彩,没有刻意得雕饰,就似一枝清丽得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得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2023-06-25 04:10:301

“小儿垂钓”的全诗是什么?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2023-06-25 04:10:371

小儿垂钓古诗是什么?

这么好,何必自寻烦恼!关注《小儿垂钓》原文作者:唐代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2023-06-25 04:10:452

小儿垂钓古诗原文及赏析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身影。   听到有过路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   ⑴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懵懂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丝线。   ⑵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⑶借问:向人打听。   ⑷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鉴赏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垂钓”,也就是钓鱼。作者对这垂钓小儿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因此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颇为理想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因此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事,作者再没有交代必要,因此,在说明了“遥招手”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诗中,写儿童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色彩,没有刻意雕饰,就似一枝清丽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描写儿童佳作。
2023-06-25 04:11:451

古诗《小儿垂钓》翻译

  古诗《小儿垂钓》从小开始背诵,下面就由我为大家整理古诗《小儿垂钓》翻译,欢迎大家查看!    《小儿垂钓》原文: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翻译: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小儿垂钓》注释:   1、稚子:年龄小孩子;   2、垂纶:钓鱼;纶:钓鱼用丝线;   3、莓:一种小草;   4、苔:苔藓植物;   5、借问:向人打听;   6、应:理睬;   7、遥:远远地。    《小儿垂钓》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诗作。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诗人对这垂钓小儿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山野孩子头发蓬乱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情景。“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路人借问”埋下伏笔。因为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至于他在“招手”之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事,诗人再没有交代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原因之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这首诗勾画小儿垂钓神情动态活灵活现,富有生趣,堪称佳作!
2023-06-25 04:11:521

唐诗《小儿垂钓》原文及翻译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小儿垂钓》原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翻译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路人想问路,小儿向路人招招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小儿垂钓》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小儿垂钓》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2023-06-25 04:12:171

古诗小儿垂钓的意思全解

译文: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与童趣。诗词赏析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与一些专注。第一、二句,“蓬头”写小孩的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
2023-06-25 04:12:242

小儿垂钓古诗解释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内容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全诗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此诗是作者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全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表达了诗人对钓鱼小孩做事认真、专心致志的敬佩之情。
2023-06-25 04:12:561

《小儿垂钓》古诗的解释

导语:《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与童趣。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儿垂钓》古诗的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 映:遮映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赏析 :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所以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与一些专注。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 真可 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呀!
2023-06-25 04:13:041

《小儿垂钓》全诗是什么意思?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2023-06-25 04:13:132

小儿垂钓古诗解释和注释

小儿垂钓古诗解释和注释如下:翻译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注释1、蓬头:形容小孩可爱。2、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3、垂纶:钓鱼。4、纶:钓鱼用的丝线。5、莓:一种野草。6、苔:苔藓植物。7、映:遮映。8、借问:向人打听。9、鱼惊:鱼儿受到惊吓。10、应:回应,答应,理睬。原文及赏析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赏析《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2023-06-25 04:13:371

小儿垂钓这首诗的意思

问题一:小儿垂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小儿垂钓 选自《全唐诗》 作者:【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词条解释: 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2、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3、莓:一种小草; 4、苔:苔藓植物; 5、借问:向人打听; 6、应:理睬; 7、遥:远远地; 8 怕:害怕 9 鱼惊: 鱼儿受到惊吓而逃跑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全诗赏析: 唐人胡令能的这首《小儿垂钓》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真纯、无限童趣. 作者简介: 胡令能 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 作.《小儿垂钓》(选自《全唐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 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问题二:古诗小儿垂钓及意思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问题三:小儿垂钓这首诗的意思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问题四:小儿垂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2023-06-25 04:14:541

小儿垂钓古诗的诗意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儿垂钓古诗的诗意,欢迎阅读! 【原文】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①稚子②学垂纶③,侧坐莓④苔⑤草映身。 路人借问⑥遥招手,怕得鱼惊⑦不应⑧人。 【注释】 ①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②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③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④莓:一种小草。 ⑤苔:苔藓植物。 ⑥借问:向人打听。 ⑦鱼惊:鱼儿受到惊吓(而逃跑。) ⑧应:回应。 【译文、诗意】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回应路人。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2023-06-25 04:15:021

古诗小儿垂钓的诗意及注释

古诗小儿垂钓的诗意及注释,如下: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小儿垂钓》 夏日幽湖柳下荫,垂髫稚子弄钩纶。 不闻身后喧嚣事,全神凝视漂浮沉。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2023-06-25 04:15:101

小儿垂钓唐诗 小儿垂钓原文及翻译

1、《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朝代】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翻译: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2023-06-25 04:15:431

小儿垂钓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文解释】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2023-06-25 04:15:524

小儿垂钓这首诗是什么言诗

小儿垂钓这首诗是七言绝句。
2023-06-25 04:16:332

小儿垂钓古诗 小儿垂钓作者介绍

1、《小儿垂钓》古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小儿垂钓》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3、《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785-826年),唐代诗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河南郑州中牟县人,隐居圃田(河南省郑州市中牟莆田)。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4首。
2023-06-25 04:16:401

小儿垂钓的作者是谁

《小儿垂钓》的作者:胡令能。胡令能(785-826年),唐代诗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河南郑州中牟县人,隐居圃田(河南省郑州市中牟莆田)。现存於《全唐诗》仅存四首,其中《小儿垂钓》是他的代表作品,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低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中国的隐士文化源远流长,历朝历代都有道家隐士,有大隐有小隐,有隐于市者,有隐于朝者;有真隐有假隐,有钓取功名者,有涤荡身心者。隐士大都是才学之士,“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他们是或迫于客观环境,或由于主观意愿,而不屑于为官、逃避仕途的一群人。因此据我看来,隐于朝者不能称之为隐士,那些以隐居为终南捷径、邀取功名利禄的人和自蜕于尘世、孑然独立的人也都算不得隐士,只有那些藏身于民众间,又不失高雅志趣和生活情趣的人才算得上是隐士,是高士。圃田隐者胡令能则当之无愧。
2023-06-25 04:16:491

小儿垂钓是几年级的

在不同地区的教材中所出现的年级是不一样的,一般在三年级。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原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023-06-25 04:17:041

古诗小儿垂钓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借问酒家何处有怕得鱼惊不应人
2023-06-25 04:17:112

《小儿垂钓》的意思

钓鱼啦
2023-06-25 04:17:205

“小儿垂钓”诗的正确读音是?

小儿垂钓,唐狐狸能
2023-06-25 04:17:481

小儿垂钓诗意

意思是: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却不回答,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小儿垂钓》是唐代胡令能的一首诗,全文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1、蓬头:头发乱蓬蓬的。2、稚子:年龄小的孩子。3、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4、莓:一种小草。5、苔:苔藓植物。6、借问:向人打听。7、鱼惊:鱼儿受到惊吓(而逃跑)。8、应:回应,答应。赏析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作者介绍胡令能,唐代诗人,河南郑州中牟县人,隐居圃田。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4首。分别为《小儿垂钓》《喜韩少府见访》《王昭君》《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
2023-06-25 04:18:031

小儿垂钓打一动物

羊。首先羊的外貌就像是一名贤明的老者,然后。小童垂钓,羊字像钓鱼的样子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一个羊字。还有很多相同谜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歇后语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钩音同狗,且姜太公钓的是明主,也就是能听忠耳逆言,简言之就是听话的人,而狗是最听话的了,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所以这里的生肖是狗。钓代表的生肖就是鸡,因为钓是钓友,友通酉,酉就是鸡,同时钓通吊。垂钓可以形容翠鸟翠鸟就是在水边“钓鱼”的它等在水边,看见鱼,就立即飞去,“钓”走。
2023-06-25 04:18:111

小儿垂钓古诗原文、注释和翻译

《化小儿垂钓》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化小儿垂钓》翻译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路人想问路,小儿向路人招招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小儿垂钓》注释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借问:向人打听。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2023-06-25 04:18:333

小儿垂钓这首诗怎么背

用联想法来背。
2023-06-25 04:18:482

小儿垂钓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钓鱼小孩做事认真,专心致志的性格的敬佩之情。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此诗逼真了描绘了一个小孩初学钓鱼的情景,刻画了一个天真的儿童形象。
2023-06-25 04:18:561

小儿垂钓选自什么

《全唐诗》这个小时候的吧。,。
2023-06-25 04:19:052

《小儿垂钓》的古诗

《小儿垂钓》的古诗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赏析:此诗结构可分为垂钓和问路两部分。前两句重在写幼儿垂钓之形,“蓬头”写小孩的外貌,突出孩子的顽皮天真。“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垂钓小儿头发蓬乱,不加修饰,使人觉得自然可爱。“学”是这首诗的诗眼,因为是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意。而“侧坐”不是安坐、稳坐,又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地生长在阴湿地方的植物,由此可知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不强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被晒的理想的钓鱼之处,描写得兴味盎然。 
2023-06-25 04:19:251

小儿垂钓古诗及诗意

根据“抓题”的原则,我们知道诗中刻画的形象是一个小儿。稚子嘛,垂纶也只学学而已,当顾不得许多讲究了。也不掇条小马儿,或端块石头,也不找个好一点的码头,或是场子,茅草丛中,莓苔映身,孩子气。还侧坐而钓呢,也许伸出有力而灵便的那一臂上前,更好使些。不管是不是真悟了,这个造型就是像那么回事。再近前来,蓬头说不定外加垢面,不要紧的。遇有路人相问,还正儿八经不做声。那是为何?绝句中最重要的是第四句,或综括全诗,或另辟新境。小儿的心思只在学习钓鱼的事上,生怕惊扰了自己的鱼。 只是,“招手”者谁?路人吗?那对小儿来说,你招也是白招,我哪有心事去看你,你也不看看人家正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呢;喊喊还可以。那是小儿了。为什么不用“摆手”呢?要是“摆手”,等于是告知对方,你不要吵,或我不知之类——当然,也不知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混小子,还挺生硬、冷淡的嘛,可爱不足。假如是“招手”呢?等于是说,我知是知道,可惜我不能大声说给你,那还不惊扰了我的鱼;那么,你还是过来吧,让我贴着你的耳朵,默默唧唧告诉你好了。混小子,心肠热,而鬼点子也多嘛,这不就可爱得多。到底是谁在“招手”,虽不曾明说,而读者一读自明,且耐人寻味。 诗歌,特别是中国古代主流诗歌(如唐诗),是含蓄与凝练的艺术,不用、不必、也不能充分地铺展开来。读者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有宽阔的思索空间。蓬头稚子,侧坐草丛学钓鱼,本已传神别致;答复人问,却怕惊扰了鱼,只好遥招而不应,其聪明机灵、天真可爱的形象,更是跃然纸上。全诗从外貌、行为与动态、心理、所处环境等方面来刻画,可谓内外俱修,形神兼备。相传胡令能,“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纳)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其诗真不愧为仙家所赠之作。 唐朝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是路人问童子,也是童子以手示意。但招牌动作不一样,牧童“遥指”,一方面也确实渲染出杏花村酒妇孺皆知的名气。而单看人物刻画之细腻,童稚表现之精准,遣词造句之工巧等,《小儿垂钓》都着实要高明得多。
2023-06-25 04:20:542

小儿垂钓古诗解释

小儿垂钓古诗的诗意《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儿垂钓古诗的诗意,欢迎阅读!【原文】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①稚子②学垂纶③,侧坐莓④苔⑤草映身。路人借问⑥遥招手,怕得鱼惊⑦不应⑧人。【注释】①蓬头:头发乱蓬蓬的。②稚子:年龄小的孩子。③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④莓:一种小草。⑤苔:苔藓植物。⑥借问:向人打听。⑦鱼惊:鱼儿受到惊吓⑧应:回应。【译文、诗意】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回应路人。【作品鉴赏】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古诗《小儿垂钓》的诗意是什么?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原文:《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古诗解释《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内容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全诗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此诗是作者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全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表达了诗人对钓鱼小孩做事认真、专心致志的敬佩之情。小儿垂钓这首诗的意思小儿垂钓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原文如下: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拓展资料:作者简介胡令能,唐代诗人,隐居圃田。唐贞元、元和时胡令能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4首。小儿垂钓的古诗意思古诗意思: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扩展资料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形:垂钓,第三、四句重在传神:问路。第一、二句,“蓬头”写小孩的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听问路,就因为看得见小儿。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参考资料:小儿垂钓-百度百科《小儿垂钓》古诗的解释导语:《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与童趣。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儿垂钓》古诗的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蓬头:头发乱蓬蓬的。稚子:年龄小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小草。苔:苔藓植物。借问:向人打听。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映:遮映译文: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赏析: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所以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与一些专注。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呀!
2023-06-25 04:21:021

小儿垂钓古诗原文及翻译

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收藏下载复制完善古诗文网APP客户端立即打开译文及注释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注释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本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有用没用完善参考资料:1、徐培均主编.中国古代诗苑精品: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08月第1版:第534页-第536页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唐贞元、元和时期人。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a144b939e84c.aspx 胡令能胡令能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唐贞元、元和时期人。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u25ba 4篇诗文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猜您喜欢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唐代·李白《清平调·其一》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170df91879a2.aspx 背诵赏析注释译文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023-06-25 04:21:102

小儿垂钓古诗解释

《小儿垂钓》古诗全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赏析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地描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2023-06-25 04:21:181

小儿垂钓的意思

小儿垂钓古诗的译文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这首诗的原文是: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垂纶意思就是钓鱼,纶是指钓鱼用的丝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2023-06-25 04:21:341

古诗《小儿垂钓》赏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接下来我为你带来古诗《小儿垂钓》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胡令能 蓬头①稚子②学垂纶③,侧坐莓④苔⑤草映身。 路人借问⑥遥招手,怕得鱼惊⑦不应⑧人。 【注释】 ①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②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③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④莓:一种小草。 ⑤苔:苔藓植物。 ⑥借问:向人打听。 ⑦鱼惊:鱼儿受到惊吓(而逃跑。) ⑧应:回应。 【译文】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回应路人。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2023-06-25 04:21:411

小儿垂钓体现孩子专心钓鱼的诗句

1. 关于钓鱼的孩子的诗句 关于钓鱼的孩子的诗句 1.描写“儿童钓鱼”的诗句有哪些 1、《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2、《垂钓》唐·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3、《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南池》唐·李郢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离。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5、《钓鱼湾》唐·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2.描写“儿童钓鱼”的诗句有哪些 1、《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2、《垂钓》唐·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3、《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南池》唐·李郢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离。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5、《钓鱼湾》唐·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2023-06-25 04:22:001

《小儿垂钓》的翻译是什么?

《小儿垂钓》的翻译: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路人想问路,小儿向路人招招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2023-06-25 04:22:382

《小儿垂钓》的翻译

[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2023-06-25 04:22:549

小儿垂钓全诗内容。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内容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全诗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此诗是作者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全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表达了诗人对钓鱼小孩做事认真、专心致志的敬佩之情。
2023-06-25 04:23:241

小儿垂钓这首古诗怎么写

蓬头哑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儿惊不应人。
2023-06-25 04:24:034

小儿垂钓这首诗的意思?

问题一:小儿垂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小儿垂钓 选自《全唐诗》 作者:【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词条解释: 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2、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3、莓:一种小草; 4、苔:苔藓植物; 5、借问:向人打听; 6、应:理睬; 7、遥:远远地; 8 怕:害怕 9 鱼惊: 鱼儿受到惊吓而逃跑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全诗赏析: 唐人胡令能的这首《小儿垂钓》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真纯、无限童趣. 作者简介: 胡令能 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 作.《小儿垂钓》(选自《全唐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 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问题二:古诗小儿垂钓及意思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问题三:小儿垂钓这首诗的意思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问题四:小儿垂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2023-06-25 04:24:101

小儿垂钓古诗解释?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2023-06-25 04:24:161

小儿垂钓的内容是什么?

小儿垂钓作者:唐 胡令能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简析]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2、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3、莓:一种小草;4、苔:苔藓植物;5、借问:向人打听;6、应:理睬;7、遥:远远地;【诗文解释】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的“路人借问”埋下伏笔。因为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至于他在“招手”之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 ,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 遥招手 ”的原因之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这首诗勾画小儿垂钓的神情动态活灵活现,富有生趣,堪称佳作! 【作者简介】胡令能 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小儿垂钓》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2023-06-25 04:24:241

小儿垂钓古诗意思和赏析

导语:《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小儿垂钓古诗意思和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 映:遮映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赏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所以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作者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但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作者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呀!
2023-06-25 04:24:311

小儿垂钓 古诗作者

liiiiiiiiiiiiiiiiiii
2023-06-25 04:24:4115

小儿垂钓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小儿垂钓古诗原文内容

1、《小儿垂钓》古诗的意思: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2、《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代〕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023-06-25 04: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