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桃花
-
求碑帖拓片欧阳询皇甫君碑 淘宝贴?忽忽去书画店里面转转北~估计希望大点``。《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碑帖较多,《九成宫》适合初学入门,《皇甫诞》、《虞恭公》适合进一步追求晋唐笔法,《化度寺》是欧阳询成就最高的一本帖,只是泐陨较为严重,不适合初学,风格与九成接近。另外还有《兰亭记》,笔画略为板刻,可以以后学。至于小楷,有《姚辩墓志》《皇帝阴符经》《缘果道场砖塔下舍利记》,欧阳询的小楷非常适。,看懂了就临写一段时间今人欧体墨迹(比如清代黄自元、王维贤、陈益椿,当代王砥如、田蕴章英章兄弟、卢中南等),略有成绩后着手临欧阳询的九成宫碑,选碑帖时最好。如果你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看顺眼了,那么你就不会认为《九成宫醴泉铭》写得不工整。书法有时候可以说是一种感觉而已,你可以临写《祭侄文稿》,你会发现你写出来的感觉上根本就不是毛笔字,好像是用毛笔在写硬笔书法。还有就是现在的印刷体虽然很工整,但是从书法的角度来说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以前人写的字为基础来。 2个回答想学写毛笔字,是直接学习欧阳询的九成宫碑帖好?, 最好还是遵循原著,传承下来的是经典。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欧阳询的《九成宫鹿泉名》。三、传世欧阳询的碑帖及其书体欧阳询是一位“据记载欧阳询书有九通隶书碑,现在能见到的只有两李东阳以及清代的王文沾、翁方纲等都同意其讲法。欧阳询九成宫碑帖欧阳询字体。欧阳询的楷书碑帖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常常简称《九成宫》《九成宫碑》,也简作《九成》,“九宫碑”是你看错了吧。 3个回答欧阳询的书法艺术特征 欧阳询书法艺术初探一、欧阳询的生平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殃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五五七——六四一),享年八十五岁,是一位由陈转入唐,经历三个朝代的伟大的书法家。欧阳询在隋时官至太常博士,书法已甚有名气,已经“尺牍所传,内以为法”了,唐高祖李渊未做皇帝前曾和他是。
欧体的特点是什么?
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2023-06-23 08:14:576
欧体字的特点是什么?
啥也不是2023-06-23 08:15:276
欧阳询书法艺术特色有哪些特点?
欧阳询,字信本,早期学习二王书体,后来又学习北朝的碑刻书体。同时吸取当时一些书法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①欧体的运笔特点 欧体的运笔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欧体的横竖画多用折笔藏锋,如“上”“性”两字。行笔多取直势。横画的右边略高于左边,长横画中段较细,如“五”“善”两字。 竖画正直。悬针竖多在出锋前稍按,使收笔处含蓄有力。 撇画的落笔多用藏锋,或方或圆,提笔斜出前邵按,使下部略粗,显得笔势劲健。如“名”“交”两字。 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的落笔多为露锋。无论是平捺还是斜捺,捺脚处都驻笔成方,向右提笔出锋。捺的弧度都很小。如“改”“人”“长”“远”四字。 ②欧体的结构特点 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欧体点画组合的变化非常丰富。上下结构的字多纵向伸展,如“暑”“膺”两字。左右结构的字多横向扩散,如“明”“纯”两字。点画多的字写得特别大,点画少的字写得格外小,如“显”“生”两字。竖在中间的多上下伸展,如“申”。竖在两边的多向背取势。如“阁”。 欧体的组画结字是十分巧妙的。如“灵”是一个点画 很多的字,在组合安排上将中宫收缩得很紧,上下几个部分的合理分布,使整个字并无拥挤的感觉2023-06-23 08:15:551
欧阳询创立的“欧体”楷书有什么样的特色?
唐代的时候,欧阳询外出游览,在道路旁见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他看了几眼,感觉写得一般。但是他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特色。于是,欧阳询伫立在碑前,反复地观看了几遍后,终于在这座章草石碑上发现了索靖书法精深绝妙之处。发现了索靖书法妙处的欧阳询更是不忍离去,于是他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起来。谁知道欧阳询这一坐竟然长达三天三夜之久。欧阳询最后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他结合自己的书法特点,进行了融合改造,从而使他的书法也更臻完美了。欧阳询正是因为这种对书法的痴迷,终于让自己成为了楷书四大家的领军人物。欧阳询为唐代初期著名书法家,列四大书法家之首,又同虞世南合称“欧虞”。《唐书》本传上说他“初仿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法”。欧阳询善讲结构,有《三十六法》等论文传世。欧阳询生于557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也就是后来的湖南长沙人。在隋朝时曾经为太常博士,进入唐朝之后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圆畅方挺”是欧氏书法的最显著风格,一般而论,书法和线条组合宜平正,如果超出了常见的平正标准,就认为是偏。但是有意识的将某些线条置正,某些线条置偏,使之对比成趣,则可以从整体上获得险中求稳的艺术效果。“欧体”书法之所以很美,其原因就在于此。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他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了练书习字的8个注意事项,简称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欧阳询的字体结构十分精严,并以“险峭”为人所称道。后人学书,多从临摹他的字开始。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铭》,刻于632年。另有《化度寺碑》、《皇甫诞碑》等。传世墨迹有《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2023-06-23 08:16:101
欧阳询书法特点和形式是什么样的?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后人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书法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具体表现形式为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具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他的书法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代就已声名雀起,远扬海外。进入唐代,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其特色可用“险劲”2字来概括。在唐代的武德年间,也就是唐高祖李渊在位的时候,高丽皇帝因 为喜爱欧阳询的书法,特地派遣使者来到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然大到连远方的夷狄小邦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一般而论,书法和线条组合宜平正,如果超出了常见的平正标准,就认为是偏。但是有意识地将某些线条置正,某些线条置偏,使之对比成趣,则可以从整体上获得险中求稳的艺术效果。“欧体”书法之所以很美,其原因就在于此。欧阳询书法2023-06-23 08:16:191
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如何?
欧阳询经历隋朝两朝,其书“平正中间见险绝”恰好是吸取先秦书法特点,将正楷引向兴盛高峰期,不可企及。纵览其书法艺术,不管描画和间架都备受先秦书风危害!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正楷的巅峰之作,全碑如图下:欧楷点如“高峰期坠石”,其奇险也由点引起,如图下的三点水,困境失重状态,岌岌可危,但却又根据别的字的笔画和总体合理布局一一解决,寓奇险于稳定,端庄无失炫酷。一是先秦书法艺术的人格特质实际意义,其书风萧散简淡,朴茂纯厚,谈玄讲到,突显个性化。二是承绪篆隶,气场高古,沉着冷静醇正,轻快纯粹。欧体书法承二王一脉,领楷法完善先峰。虽古质今妍,构字技法更趋健全变化多端,然去之末远,气场犹在。反映在形象化的描画外貌上,由此可见魏碑技法的简约舒服的意思,隶法的撇捺伸展,较唐代的纲纪等级森严拥有更加随意和纯朴的室内空间。欧阳询书法艺术,学习培训是指王羲之所创的新体。展现在他们的劲利的技法上。结构类型,秉持了王羲之横纵相向而行,明暗度相趣,四面匀称,八边具有,短长合度,大小最合适的,亲疏欹正,气宇融合的规律。拿笔层面,每作一点,如高峰期坠石。作一竖,如万万岁枯藤。作一横,如万里阵云。作一撇,如利刃断开犀象之角。作一捺,常三过折。作一卧钩,似苍穹之初月。作一努横折钩(努),如刀钧之弩发。欧阳询也承继文人墨客士人群体的观念和认知能力人生境界,这也是第一层次的承继。其实就是现在我常说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这也是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欧阳询在先秦的前提下开展进一步完善,使字构字呈纵然,构字认真细致,中宫紧收,四肢伸展,挤让张弛有度,在构字上面有创意,可是本质纲纪却仍然维持古代人韵味,开启了大唐盛世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使正楷风起云涌掘起。2023-06-23 08:16:271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特征
“欧体”有戈戟森然之险劲,又不失精妙之秀骨清相,为后人楷法之师宗,可见其艺术造诣之高妙。2023-06-23 08:16:572
欧阳询书法特点是什么?
欧阳询书法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2023-06-23 08:17:062
我国书法艺术中听说的‘欧体’是谁?
欧阳修的?2023-06-23 08:17:2412
欧体,颜体,柳体各有什么特点?
首先是颜真卿而不是颜真清 颜体宽博宏伟、沉雄朴茂;欧体法度森严,寓动于静,寓险于平;柳体瘦硬坚挺,骨力洞达;赵体华贵典雅,俊秀婉丽。四家各有所长,但是作为初学模板也存在许多难点。颜体多筋,棉里藏针,柔中寓刚。欧体书风含蓄,法度严谨。欧、颜二家比较难学,入门阶段不容易把握要领。柳体程序化倾向明显,入帖容易出帖难。赵体流畅秀美是其长,也存在缺乏迟重的弱点,学不好容易走向流俗油滑,虽有益于应用,从向艺术方面发展的角度看还是后学为好。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他的为人既有骨气有一丝不苟,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质。也因为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声望与地位,一般王公贵族都不惜钜金争相请他。 晚唐书法经历盛中唐之后,盛极而衰,柳公权虽号一时中兴,但与颜书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书法隆盛一时,至此已见式微。柳公权的楷书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1、《神策军碑》:楷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书体风格更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左紧右舒,也是较好的临写范本。 2、《柳书金刚经》:楷书,唐长庆刚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毁于宋代。有甘肃敦煌石室唐拓孤本传世,一字未损,今在法国巴黎博物院。评论家认为楷书金刚经,具备了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东之)各体之长,有很高艺术价值。 3、《玄秘塔碑》:楷书。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传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他写字。多诵古人篇章,为诗文,“下笔出人意表”。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欧阳修写信斥责司谏高若讷不主持正义,被降知夷陵县。康定元年(1040)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庆历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诰。五年,杜衍、范促淹、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被排挤出朝,欧阳修上疏为他们分辩,因被贬知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和宋祁等一同编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 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促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爱读韩俞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提出要使“文”有光辉,“学者当师经”,师经才能用“道”来充实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在对“道”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并非“有德者必有言”。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欧阳修对创作的基本论点。他的主张得到了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的热烈赞同。后来,知贡举(主管考试进士)时,又鼓励考生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这样,他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苏轼评其文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但欧阳修虽素慕韩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并不亦步亦趋。他的散文深入汪出,既精炼又流畅,叙事说理,娓娓动听,抒情写景,引人入胜,寓奇于平,一新文坛面目。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上高司谏书》、《朋党论》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还写了不少抒情、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美,风格清新。总之,不论是讽世刺政、悼亡忆旧、登临游览之作,无不充分体现出他那种从容宽厚、真率自然的艺术个性。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他“以文为诗”。通俗流畅。古体诗有的显得诗味不浓,但部分近体诗却比兴兼用,情景相生,意味隽永。在内容上,他的诗有一部分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例如,在《答杨子静祈雨长句》中,描写了“军国赋敛急星火”,“然而民室常虚空”的社会现实;在《食糟民》中,揭露了官吏“日饮官酒诚可乐”。而百姓“釜无糜粥度冬春”的不合理现象。不过,他写这些诗的目的是很明白的:“因吟君赠广其说,为我持之告采诗。”为的是规劝统治阶级修明政治,维护封建秩序。另外一些诗,多是抒发诗人的生活感受,如《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写出了对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欧阳修不仅善于作诗,且时有新见,后人集录成书,称为《六一诗话》。今人郭绍虞说:“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宋诗话考》)欧阳修的诗话,改变了以前的论诗这作或重在吕评、或重要格例、或重在作法、或重在本事的做法,而是兼收并蓄,细加抽绎。他在评论诗的时候,虽然不废雕琢,但主张归于自然。他特别称许梅尧臣“意新语工”之说,正是为宋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欧阳修还在宋初的词坛上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创作了很多词,内容大都与“花间”相近,写的多是男女爱恋、离情别绪一类的题材。但格调较高,技巧娴熟,不乏艺术珍品。例如为人们所称道的《踏莎行》,末尾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从思妇眼中写征人,情意深远,含蓄蕴藉,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觉。又如《朝中措》开头两句:“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由于作者对事物体察入微,看似随意写出,却是无限传神,没有炉火纯青的工夫,是不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 此外,欧阳修还打破了赋体的严格的格律形式,写了一些文赋,他的著名的《秋声赋》,与苏轼的《赤壁赋》先后媲美,千载传诵。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有独到见解,金石学有开辟之功,史学成就尤伟。他的独生子欧阳发等曾作了一个统计,所著将近二十种,仅《四库全书》收录或存目就有十三种。以现行《欧阳文忠公文集》和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的《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较全。 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终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 颜真卿是进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而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更是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颜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所谓颜法的定型化笔法其艺术价值较少,但此笔法却能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 中唐以后,由于藩镇割据,兵连祸结,旧有的制度已经呈现瓦解之势。颜真卿起而建立楷书新典范,正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种心经呈理反映。但是,规矩森严的楷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毕竟是有距离的,因此唐末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便集中表现在行草书方面,古典的典范终于让位给个人主义的抒情作风了。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伯文稿……等。他和唐诗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 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130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这些碑刻楷书,有个性,有特点,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但笔画横细竖粗及捺脚空腹过大之处,在学习时应求其神韵,不应单纯追求形似。他的行书《祭侄季明文稿》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出来的佳作,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行书还有《争座位帖》、《裴将军帖》等。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楷书,岑勋撰文,徐浩题额。字体匀称,丰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25年)四月立。碑存陕西西安碑林。2023-06-23 08:17:511
欧体和颜体哪个有艺术造诣高
颜体吧?个人意见。2023-06-23 08:18:148
欧体和颜体哪个有艺术造诣高
欧体: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颜体: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2023-06-23 08:18:392
欧阳询写欧体的背景
2023-06-23 08:18:471
颜体与欧体书法
最讨厌楼上的那哥们那么随便找个东西抄袭了真不要脸2023-06-23 08:18:576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的字体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特点是方圆兼施,已方为主,点划劲挺,笔力凝聚2023-06-23 08:19:121
书法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书法欧体,也称欧阳体,是指欧阳询的书法字体。欧阳询是中国隋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气韵生动、端庄大气、雍容华贵而著称,并且被誉为书法史上的巨匠之一。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中,尤以《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以及《虢国夫人大盂鼎铭》等篆书作品和《千字文》、《颜氏家训》等楷书作品最为著名。欧阳询的书法字体,在后世影响深远,被称为欧体或欧阳体,成了书法史上重要的一支。欧阳体的特点是书风清秀、苍劲有力、章法布局严谨、板块分明、笔画韵味丰富。其横坚平练、竖直陡峭、结体丰满、起笔、收笔及用笔多变,尤其是横平竖直的笔画上、中、下三段结构清晰,构成极富美感的组合,书写起来威力雄浑而不失优雅,深受后代书法家的推崇和研究。欧阳体是中国书法艺术中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的书法之一,不仅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书法艺术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在现代,人们依然能够在各种场合中见到欧阳体的身影,如政府和商业机构的场馆门牌、年历等,以及各种纪念物、文创产品中的书法设计等。欧阳询欧阳询(公元557年-641年),字天任,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唐代隋朝末年和唐朝初年的一位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文学家。他的书法作品以段落分明、气韵生动、威严庄重著称,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欧阳询出身博学世家,聪明机智,好学不倦,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能诵读《诗》、《书》等经典。后来欧阳询拜魏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孙子王献之之孙王逸为师,学习书法、篆刻和文学,获得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书法技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包括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和篆书等多种字体,最为著名的是书法作品《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虢国夫人大盂鼎铭》和《千字文》等。他的书法作品深受后世书法家和艺术家的推崇与研究,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巨匠之一。2023-06-23 08:19:201
我国书法艺术中听说的"欧体"是指谁的书体?
欧阳询2023-06-23 08:19:589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欧体是唐代书法家谁开创的字体
欧体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开创的字体。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始祖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_)体并驾齐驱。2023-06-23 08:20:241
为什么说欧体是不得不学的一门书法?
欧体实则并非一种特定的字体,而是一个体系的字体,其实欧公不同时期的作品其面貌亦存有较大不同,我们常见的《九成宫碑》和《化度寺碑》的面貌较为贴近,然而观之《皇甫诞碑》,则应不难看出当中风格的不同。这点其实其他书家也是一样的,颜鲁公的楷书,较早期的《多宝塔碑》以及晚年的《颜勤礼碑》,风格实在相差颇大。2023-06-23 08:20:358
既然学欧阳询的书法不能入展,为何还有如此多人学欧体?
欧阳询楷书碑版传世的较多,主要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 欧阳询(557年-641年),初唐著名书法家,与当时书法家虞世南并称“欧虞”,唐初也是楷书书体日臻成熟的时期,后人又称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为“初唐四大书家”。欧阳询的书法艺术成就非常高,是“唐人楷书第一”,也是元朝后被称“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之首。 欧体最初取法“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也刻苦研习过索靖的章草,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清代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 欧体骨气劲峭,法度森严,乍看中规中矩、平平常常,实则平正中见奇崛、规矩中见险绝。力透纸背,世无所匹。 常常有学员问我,他(她)就是喜欢欧阳询的书法,喜欢的不仅仅是欧体楷书,还喜欢欧体的行书。 欧阳询《九成宫碑》、《欧阳询行书千字文》都写得非常棒,楷书被称为“楷则”,想想就明白,这是万世受敬仰的作品,怎么可能不好呢? 但我还是不建议他们学欧体,倒不是因为欧体不好。 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 学习大书法家的作品,需要研习和理解欧阳询其人其书,而初学“欧体”的人,领会不了欧体森严险绝的书风,常常写得呆板纤弱,只得其“形”而写不出“神”。 欧体线条结实有力,骨气内敛;既不过于瘦劲,又不写得丰腴。 如果没有一定的学养和功夫,再去汲取欧体营养,很容易练成“书奴”。 这恐怕也是很少有人学写欧体而选入“国展”、“省展”的主要原因。 其次, 近现代研习欧体的书家也不乏其人。比如康殷先生: 康殷(1926.4—1999.6),别署大康,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书画家,北师大教授,对甲骨文、钟鼎文、碑石、秦篆等古文字均有研究,著作等身。楷书取法欧体。 再譬如当代田英章、田蕴章先生:学欧体到这境界,已实属不易。学书一定要学欧体,值得借鉴以上“名家”,就基本可以看出自己一生的学书前景。 常人学欧,也只能亦步亦趋,逃不出欧体的“手掌心”,难有更高的建树和成就。这说明学习欧体,路子偏窄,拓展不易。 社会上,不少人喜欢学习欧体,可能是受到“楷书四大家”这个定义的影响。只要在搜索引擎里输入“楷书四大家”五个字,就会出现大量介绍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的生平简介、艺术特色、笔法字法等内容。这是信息发达带来的便捷,也使得这个“定义”更加深入人心。 再加上民间几十年的书法教学实践,初学楷书要从“欧颜柳赵”的某一家入手,几乎成为学书“定势”。 还有就是更多的人认为欧体“好看”,所以愿意花精力临习欧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么多人学欧体的出发点,与能不能通过创作欧体“入展”,并无必然联系。 当然,也有的成人学员练习了不少楷书,还是“无感”,后来试试“欧体”,倒也略有体悟。如果是这种情况,当然还是值得提倡和鼓励,至少能把字练得端正秀美,这也跟参不参展的目的更是大相径庭了。2023-06-23 08:20:511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欧阳洵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_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2023-06-23 08:21:331
欧体楷书和颜体楷书有什么异同?
颜字雄浑宽厚,气势磅礴,用笔藏头护尾,以藏锋为主,布白上较为精密,间距较小。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颜体楷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欧字瘦硬挺拔,极具骨力,用笔以出锋为主,布白上较为宽绰。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2023-06-23 08:21:434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欧体,是唐初欧阳询开创的一种字体,以用笔险劲、结构严谨、法度森严取胜,是继承王羲之精髓并结合南北朝书风而成的,擅长楷书、行书,对后世影响深远。欧阳询,字信本,管至率更令。他的儿子欧阳通继承了他的书风,称为小欧。历代学他们书风的都称欧体。2023-06-23 08:23:131
书法应该写颜体还是欧体
颜体和欧体都很漂亮,看个人喜欢,建议只练一种字体,熟能生巧,加油2023-06-23 08:23:363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锅煽豆腐个地方是广东省2023-06-23 08:24:192
为什么要学习欧阳询的楷书?
学习书法先从楷书入手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是不是非要先学欧体,这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和客观条件而定。在学欧体之前有几个情况需要大家了解和参考。2023-06-23 08:24:381
欧体的书法发展历史?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浏览历代书法,"晋 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征。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字体。于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用。 一、书法的起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二、史前至夏--混沌萌生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艺术来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 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 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不是真正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 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 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三、商至西汉--浑然入序的书法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 、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一)各种书法体简介: 1、甲骨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甲骨文发现于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画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2、金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 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依附于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于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于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 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 此时期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 3、石刻文 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主要作品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等。 4、简帛墨迹 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古代的简册,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牛筋、丝线、麻绳。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中国书法经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因此殷商以来的文字,在诸侯各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书法的形态和技巧亦呈现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北方的晋国的"蝌蚪文",吴、越、楚、蔡等国的"鸟书",笔画多加曲折和拖长尾。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种浓厚的形态,替之以修长的体态,显示出一种圆润秀美,如《攻吴王夫差鉴 》。这时期留存的大量墨迹,为简、帛、盟书等。 (二)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 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 四、求度追韵--东汉至南北朝 (一)两汉书法 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以《石门颂》等为最著名,书法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蔡鲨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 ,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朴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 至于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杨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 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于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 汉代创兴草书,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 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二)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1、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三国(魏)时期的《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 2、两晋时期 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 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 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 鉴 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 3、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异之处 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 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五、求规隆法--隋唐五代 (一)隋朝书法: 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 1、平正淳和 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等 2、峻严方饬 如《董美人墓志铭》等 3、深厚圆劲 如《信行禅师 塔铭》等 4、秀朗细挺 如《龙藏寺碑》等。 (二)书学鼎盛的唐代: 1、唐朝书法简介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初,国力强盛,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 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董其昌谓唐人书取法,鲁公大备。到晚唐五代,国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蒴二王,侧锋取态,铺毫着力,遂于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 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2、隋唐五代书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1)隋至唐初。 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兼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出来。唐初以楷书为主流,总特点是结构谨严整饬。 (2)盛唐、中唐阶段。 盛唐时期书法,如当时的社会形态追求一种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颠张醉素"(张旭、怀素)之狂草,李邕之行书。到了中唐,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颜真卿为代表为楷书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至此中国书法文体已全部确定下来。 (3)晚唐五代阶段存唐遗风。 公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由于国势衰弱和离乱,文化艺术亦呈下坡之势。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势。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另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以后北宋"四家" 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六、尚意宣情--宋至明中 (一)宋朝的书法: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 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期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 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墀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 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 无认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 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已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宋的吴说.赵佶.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 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二)元代书法艺术 :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 虽然在政治上元 朝是异族统治,然而在文化上却被汉文化所同化,与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所以苏轼标榜的是"我书意造本无法",赵孟俯鼓吹的是"用笔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后才强调有意之意。 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俯,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 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由于赵孟俯的书法思想绝对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书法对 王派书法的精之处颇有独到的领悟,表现为"温润闲雅""秀研飘逸"的风格面貌,这也和他信佛教。审美观趋向飘逸的超然之态获得一种精神解脱有一定联系。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鲜于枢,邓文原,虽然成就不及赵孟俯 ,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已独到之处。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 纵观元代书法,元代书法的特征是"尚古尊帖",其成就大者还在行草书方面。至于篆隶, 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这种以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于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于书坛,较之文 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 (三)明朝书法艺术 : 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明初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 徽明、王宠"三子"。 2、第二阶段--明中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 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 3、第三阶段--明末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 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七、抒情扬理--明中至清 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 。愤世疾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复现。于此同时,晚明的帖学统也同时进一步光大发扬,姜 英,张照,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 方纲等人在刻意尊 传统的时候,力图表现出新面貌,或以淡墨书写,或改变章法结构等。但由于帖学长时期传承,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认识,调整,某种积弊也日益加深,这就使帖学的颓势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正此时,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于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才趋之若 ,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璀灿夺目的境地。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在景观。如果说,帖学家们力图寻找质的愿望没有实现的话,那么这种愿望在碑学那里实现了。 八、现代时尚--今天的书法 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书 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于内在精神的现代化。书法现代性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艺术所体现、传导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趋向。2023-06-23 08:24:482
欧体是唐代书法家谁
欧阳询。欧体是唐代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所创立的书体,中国历史上有四大楷书书法家,分别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而欧阳询所写的书法,被后世称之为欧体书法,即欧体。欧阳询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而波折,丧父丧母后被江总收养,接着开始长时间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了隋朝末年的战乱、唐朝建立,玄武门之变,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变故。在欧阳询的书法中有一种险绝之气,这种人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内化成欧阳询的艺术追求,从而表现在欧阳询险绝的书学审美追求上。欧体特点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欧体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2023-06-23 08:26:011
欧阳询早中晚期书法风格的变化?
欧阳询一生经历了陈、隋、唐三朝,在隋朝做官时,就与后来成为唐高祖的李渊交谊颇厚,唐朝建立后,又得太宗李世民的器重,贞观时期为弘文馆学士,还晋爵银青光禄大夫、渤海县男。上溯其在陈朝生活的23年中,父亲因谋反罪被处极刑,才被父亲挚友尚书令江总暗中收养。江总善书,以羲之为宗,擅行、草书且造诣颇高,使欧阳询步入书法艺术殿堂。又由于当时崇尚二王丰神妍丽变化神奇的书体,对欧阳询影响很大,奠定了他“瘦骨清相”的书风。他和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引领了“书贵瘦硬方通神”的新潮。在入隋后的30年,他又继承了北派魏碑传统,深得北碑古朴旷达之意,形成雄稳挺健之风,行笔饱含隶楷意。其后他勤学善思,撷采百家,刻意创新,将南朝遒媚蕴藉的韵致同北朝沉雄豪爽的风格有机组合,成为隶楷结束并过渡到正楷定型阶段的奇葩,创造出独具风貌法度严谨的“欧体”。总的特点是用笔法度森严,内折取峻,如利剑砍刚,硬而不失丰腴,威而不猛险而不窘,险中求稳,堂堂正正,气象宏大。具体讲,一是用笔方圆兼备。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时笔力雄厚,产生外放之感,圆时用笔凝重,产生含蓄之意。二是结体平正中见险绝。长短大小,欹斜多变并不状如算子,点画中宫紧敛而气势开张,起止干净利落,显得极其静穆。2023-06-23 08:26:181
欧体楷书基本笔画36种入门
欧体楷书是一种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其基本笔画包括36种。这些基本笔画覆盖了书写楷书所需的基本要素,如横、竖、撇、捺、点等。通过学习这36种基本笔画,可以建立起正确的字形结构和书写习惯,为进一步提升书法技艺奠定基础。2023-06-23 08:26:251
隶书楷书和欧体柳体等的特点
楷书: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写小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则与大字无大差异。至于运笔,则略有不同。小字运笔要圆润、娟秀、挺拔、整齐;大字要雄壮、厚重。大字下笔时用逆锋(藏锋),收笔时用回锋;小字下笔时则不必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隶书: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欧体----正书结字,易方为长,以就姿媚,四面停匀,八方平正,翰墨洒脱。柳体----法出于颜,独创一格,笔意瘦挺,体势劲媚。颜体----探源篆隶,楷法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结字方圆,笔法肥劲。2023-06-23 08:26:341
书法 柳 颜 欧 赵【从“颜、柳、欧、赵”谈起】
我国书法珍品浩如烟海,其中楷书墨宝可以列出很多,对于初学者,应先学什么呢? 谈起这,人们差不多都会脱口而出:“颜、柳、欧、赵”。颜是颜真卿,柳是柳公权,欧是欧阳询,赵是赵孟。前三位是唐代人,后一位是元代人,他们都是我国杰出的书法大师。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学“颜、柳、欧、赵”“四大家”呢?这是因为他们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特别是他们的楷书,有的继承了书圣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笔法,吸收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以来著名书法家之长,并有自己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人们成为楷书的“高峰”,经历了千百年来的考验,一直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颜、柳、欧、赵的法帖有:颜真卿《多宝塔碑》、《勤礼碑》等,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等,赵孟《胆巴碑》《妙严寺记》等。 一、颜体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何以对后世影响这么大,以至使历代书名书法家多习颜体呢?这是因为颜真卿是继东晋王羲之之后又一书法革新家。 颜真卿(公元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临沂,官平原太守,后封为鲁郡开国公,故人称颜平原或颜鲁公。他出身于书法世家,从小喜欢书法,相传少年时家贫,买不起笔墨,常用黄土泥在墙上练字,或在一只断了胫骨的鹤背上习字,等等。开始,他学唐褚遂良,后从张旭那里得到传授,创出了雍容伟壮的“颜体”。 在临习颜体时,首先要揣摩它的运笔和结构。他是用篆书的笔法写楷书,显得丰腴饱满。写钩时先将笔顿一下,然后斜着向左上方一挑,使其锋芒毕露;写捺时铺毫直下,提笔时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迅速踢去。这写钩和写捺,就是被世人所称的“铁画银钩”。 颜体看来横平竖直,其实也各有变化。它的横笔一般比较细,竖笔比较粗,而且竖画“弯环而势曲”。由于笔墨粗细和略为弯曲的变化,使看似结构方整的字显得生动活泼、博大精深,有一种劲健之势。所以宋代大诗人、书法家苏轼曾赞曰:“画至吴道子,文至欧阳修,书至颜鲁公,天下只能事毕矣!”清代书法家包世臣赞曰:“平原如耕牛,稳实而利民用。”大概也正是如此,直到今天人们还临颜体的居多,写匾额还大都取颜体,认为用颜体写的匾额显得醒目,立得住。 颜体除楷书《多宝塔碑》、《勤礼碑》,还有《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等,也都是其代表作。 二、柳体 晚唐杰出的书法家柳公权同颜真卿的书法一样,一直是初学楷书的教材。世称“颜筋柳骨”,学颜必柳。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博学多才,擅长真、行、草书,其楷书功力尤深。他开始学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之后又学隋唐以来各个书法名家的笔法,特别是他变用了欧阳询的结构和颜真卿的点画笔法,使他的书法谨严中疏朗开阔,遒劲中富于变化,是继颜真卿之后又一善于创新的大书法家。相传,当时的公卿官宦大都求他写墓碑墓志,否则会被人斥为不肖子孙。“外夷入贡”也要准备钱来购买他的书法。连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匾额都是用柳体字书写的。可见柳体影响之大。 “颜筋柳骨”。学柳体,并不是要把柳体字写得干巴、枯瘦,而要考虑到他的字“内紧外松、严谨疏朗、遒劲峻拔、神气清健”和“收得拢又放得开”。所以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说:“学晋王羲之的字宜先从柳体入手,乃是捷径。” 三、欧体 由于唐初欧阳询的书法吸取了前人诸体的精华,使他的书法清劲峻拔、法度严谨,有“天下第一楷书”之说。 欧阳询(公元557-641年),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隋时为太常博士。唐时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由于他善书,《唐书本传》说他“初效王羲之,后险峻过之,因自名其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而欧体,更是历代学习书法的范本。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这是他晚年75岁时写的,用笔精致,法度森严,刚劲隽美,其艺术水平达到欧体书法艺术的顶峰。 表面看来,欧体字大小不一,比较方整,但细细观察,变化比较多,不论长短或欹斜,都很沉稳,决无漂浮之感,也就是平日人们常说的并非平庸也非圆熟。他的横笔和竖笔多用方笔,撇和捺间用圆笔,钩取隶书笔法,转折处方中带圆,笔笔、字字比较规矩,显得字体方正、间架整齐。由于他把隶、篆及北(魏)碑的笔意运用到他的楷书中,使得他的楷书点画生动活泼,虽然险峻但安排得体,这也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原因。如果用柳体与欧体对照,还可以看到欧体对柳体的影响。 四、赵体 元代书法大家赵孟的书法,潇洒秀丽、婀娜多姿,行笔流畅,飘逸飞动,结构匀称,又没有造作、狂怪和故弄玄虚之气,被人称为“赵体”。 赵孟(公元1254-1322年),字子昂,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宋太祖十一世孙,自幼聪明,诗、书、画、篆刻无所不通,其书法造诣很高,在真、草、隶、篆中,又尤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突出。 在书法上,他初学宋高祖和张即之,后又学唐李北海,特别是对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更是反复临摹,有的达数百次之多。传说他一天能书万字;还有的说上下五百年间,纵横之地,没有能与他匹敌的。 赵体所不同于颜、柳、欧体的,是他在写楷书中运用了行书的笔法,使得他的楷书较之别的楷书流美动人、柔中有刚,秀丽端庄。 《胆巴碑》和《妙严寺记》是赵孟楷书的代表作,每个字都方正谨严,点画圆润,互有照应。特别是他的撇捺用笔非常舒展,透着一种内含的帅劲儿,这在以前的楷书中是不多见的。难怪人们把他看作是以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书法家。2023-06-23 08:26:411
欧阳询书法特点是什么?
欧阳询书法特点: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欧阳询文化园欧阳询书法文化园位于书堂山街道书堂山村与何桥村的交界处,核心景区位于书堂山上。书堂山濒临湘江,与长沙湘江航电枢纽毗邻,北距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6公里,南距长沙市中心城区约20公里,海拔192.4米,主峰面积1.85平方公里,是欧阳询父子从事书法艺术学习和创作的重要场所,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唐代书法名人欧阳询生于此山,长于此山,创欧体,开颜柳先河,称唐代楷书第一人,是一座当之无愧的书法名山。山中欧阳询祖居、书堂古寺等遗迹保存较好,“太子围圩”、“洗笔泉池”等书堂八景遗风尚存。2023-06-23 08:26:501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的字体
欧阳询的书法字体2023-06-23 08:27:102
欧体是谁发明的?
欧体是唐人欧阳询的书体。 欧阳询,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 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 欧体书法在继承二王及北魏、北齐书法精髓的基础上,融会变革, 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欧体书法的艺术特点是寓险绝于平整之中,点画瘦硬劲健,棱角分明,结体善于造险, 然后用其它点画顾盼救应,出奇致胜,使每个字和整篇字归于平整稳妥。 故其书看似平稳,庄重森严,细察则变化多端,劲险刻励,静中有动,别有情趣。 有人盛赞其书“纤浓得中,刚劲不挠,有正人执法、面折庭诤之风。 至其点画之妙,意态精密,无以尚也。” 也有人批评“欧阳率更,结体太拘”。 总之,尽管欧书的个别捺画和大部分趯钩尚存顺势捺出的隶意, 但唐初欧体的出现已经意味着唐楷的基本成熟。2023-06-23 08:27:192
欧体书法有什么特点?
欧阳询,字信本,早期学习二王书体,后来又学习北朝的碑刻书体。同时吸取当时一些书法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①欧体的运笔特点 欧体的运笔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欧体的横竖画多用折笔藏锋,如“上”“性”两字。行笔多取直势。横画的右边略高于左边,长横画中段较细,如“五”“善”两字。 竖画正直。悬针竖多在出锋前稍按,使收笔处含蓄有力。 撇画的落笔多用藏锋,或方或圆,提笔斜出前邵按,使下部略粗,显得笔势劲健。如“名”“交”两字。 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的落笔多为露锋。无论是平捺还是斜捺,捺脚处都驻笔成方,向右提笔出锋。捺的弧度都很小。如“改”“人”“长”“远”四字。 ②欧体的结构特点 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欧体点画组合的变化非常丰富。上下结构的字多纵向伸展,如“暑”“膺”两字。左右结构的字多横向扩散,如“明”“纯”两字。点画多的字写得特别大,点画少的字写得格外小,如“显”“生”两字。竖在中间的多上下伸展,如“申”。竖在两边的多向背取势。如“阁”。 欧体的组画结字是十分巧妙的。如“灵”是一个点画 很多的字,在组合安排上将中宫收缩得很紧,上下几个部分的合理分布,使整个字并无拥挤的感觉。2023-06-23 08:27:371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2023-06-23 08:27:451
欧体楷书的主要特点
欧阳询经历隋朝两朝,其书“平正中间见险绝”恰好是吸取先秦书法特点,将正楷引向兴盛高峰期,不可企及。纵览其书法艺术,不管描画和间架都备受先秦书风危害!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正楷的巅峰之作,全碑如图下:欧楷点如“高峰期坠石”,其奇险也由点引起,如图下的三点水,困境失重状态,岌岌可危,但却又根据别的字的笔画和总体合理布局一一解决,寓奇险于稳定,端庄无失炫酷。一是先秦书法艺术的人格特质实际意义,其书风萧散简淡,朴茂纯厚,谈玄讲到,突显个性化。二是承绪篆隶,气场高古,沉着冷静醇正,轻快纯粹。欧体书法承二王一脉,领楷法完善先峰。虽古质今妍,构字技法更趋健全变化多端,然去之末远,气场犹在。反映在形象化的描画外貌上,由此可见魏碑技法的简约舒服的意思,隶法的撇捺伸展,较唐代的纲纪等级森严拥有更加随意和纯朴的室内空间。欧阳询书法艺术,学习培训是指王羲之所创的新体。展现在他们的劲利的技法上。结构类型,秉持了王羲之横纵相向而行,明暗度相趣,四面匀称,八边具有,短长合度,大小最合适的,亲疏欹正,气宇融合的规律。拿笔层面,每作一点,如高峰期坠石。作一竖,如万万岁枯藤。作一横,如万里阵云。作一撇,如利刃断开犀象之角。作一捺,常三过折。作一卧钩,似苍穹之初月。作一努横折钩(努),如刀钧之弩发。欧阳询也承继文人墨客士人群体的观念和认知能力人生境界,这也是第一层次的承继。其实就是现在我常说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这也是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欧阳询在先秦的前提下开展进一步完善,使字构字呈纵然,构字认真细致,中宫紧收,四肢伸展,挤让张弛有度,在构字上面有创意,可是本质纲纪却仍然维持古代人韵味,开启了大唐盛世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使正楷风起云涌掘起。2023-06-23 08:28:131
欧体书法的特点是什么?
欧阳询,字信本,早期学习二王书体,后来又学习北朝的碑刻书体。同时吸取当时一些书法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①欧体的运笔特点 欧体的运笔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欧体的横竖画多用折笔藏锋,如“上”“性”两字。行笔多取直势。横画的右边略高于左边,长横画中段较细,如“五”“善”两字。 竖画正直。悬针竖多在出锋前稍按,使收笔处含蓄有力。 撇画的落笔多用藏锋,或方或圆,提笔斜出前邵按,使下部略粗,显得笔势劲健。如“名”“交”两字。 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的落笔多为露锋。无论是平捺还是斜捺,捺脚处都驻笔成方,向右提笔出锋。捺的弧度都很小。如“改”“人”“长”“远”四字。 ②欧体的结构特点 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欧体点画组合的变化非常丰富。上下结构的字多纵向伸展,如“暑”“膺”两字。左右结构的字多横向扩散,如“明”“纯”两字。点画多的字写得特别大,点画少的字写得格外小,如“显”“生”两字。竖在中间的多上下伸展,如“申”。竖在两边的多向背取势。如“阁”。 欧体的组画结字是十分巧妙的。如“灵”是一个点画 很多的字,在组合安排上将中宫收缩得很紧,上下几个部分的合理分布,使整个字并无拥挤的感觉。2023-06-23 08:28:211
书法艺术中欧体是谁的大神们帮帮忙
欧体:就是欧阳询2023-06-23 08:28:293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欧阳询--欧体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欧阳询~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2023-06-23 08:28:371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欧阳询的字体2023-06-23 08:28:493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欧阳询,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欧阳询的书法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2023-06-23 08:28:581
欧体书法的特点
欧体字的特点: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行笔多取直势。横画的右边略高于左边,长横画中段较细。竖画正直。悬针竖多在出锋前稍按,使收笔处含蓄有力。撇画的落笔多用藏锋,或方或圆,提笔斜出前邵按,使下部略粗,显得笔势劲健。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的落笔多为露锋。无论是平捺还是斜捺,捺脚处都驻笔成方,向右提笔出锋。捺的弧度都很小。欧体的结构特点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2023-06-23 08:29:121
我国书法艺术中听说的‘欧体’是谁?
欧阳询的书法笔力刚劲,结体险绝,能采撷百家,自创一格,既学二王,又参以隶法,并汲取北朝峻厚淳朴之书风,因此欧阳询之书具二王文质彬彬,风姿秀雅之雅,兼汉魏古朴沉雄,方正峻利之势,世称欧体,对后世影响很大。2023-06-23 08:29:301
欧体有什么主要的特点?
欧阳询,字信本,早期学习二王书体,后来又学习北朝的碑刻书体。同时吸取当时一些书法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①欧体的运笔特点 欧体的运笔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欧体的横竖画多用折笔藏锋,如“上”“性”两字。行笔多取直势。横画的右边略高于左边,长横画中段较细,如“五”“善”两字。 竖画正直。悬针竖多在出锋前稍按,使收笔处含蓄有力。 撇画的落笔多用藏锋,或方或圆,提笔斜出前邵按,使下部略粗,显得笔势劲健。如“名”“交”两字。 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的落笔多为露锋。无论是平捺还是斜捺,捺脚处都驻笔成方,向右提笔出锋。捺的弧度都很小。如“改”“人”“长”“远”四字。 ②欧体的结构特点 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欧体点画组合的变化非常丰富。上下结构的字多纵向伸展,如“暑”“膺”两字。左右结构的字多横向扩散,如“明”“纯”两字。点画多的字写得特别大,点画少的字写得格外小,如“显”“生”两字。竖在中间的多上下伸展,如“申”。竖在两边的多向背取势。如“阁”。 欧体的组画结字是十分巧妙的。如“灵”是一个点画很多的字,在组合安排上将中宫收缩得很紧,上下几个部分的合理分布,使整个字并无拥挤的感觉。2023-06-23 08:29:381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欧阳询,唐代,长沙人,2023-06-23 08:29:482
欧体的特点和笔法?
欧体,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书体。 欧阳询,字信本,早期学习二王书体,后来又学习北朝的碑刻书体。同时吸取当时一些书法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①欧体的运笔特点 欧体的运笔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欧体的横竖画多用折笔藏锋,如“上”“性”两字。行笔多取直势。横画的右边略高于左边,长横画中段较细,如“五”“善”两字。 竖画正直。悬针竖多在出锋前稍按,使收笔处含蓄有力。 撇画的落笔多用藏锋,或方或圆,提笔斜出前邵按,使下部略粗,显得笔势劲健。如“名”“交”两字。 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的落笔多为露锋。无论是平捺还是斜捺,捺脚处都驻笔成方,向右提笔出锋。捺的弧度都很小。如“改”“人”“长”“远”四字。 ②欧体的结构特点 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欧体点画组合的变化非常丰富。上下结构的字多纵向伸展,如“暑”“膺”两字。左右结构的字多横向扩散,如“明”“纯”两字。点画多的字写得特别大,点画少的字写得格外小,如“显”“生”两字。竖在中间的多上下伸展,如“申”。竖在两边的多向背取势。如“阁”。 欧体的组画结字是十分巧妙的。如“灵”是一个点画很多的字,在组合安排上将中宫收缩得很紧,上下几个部分的合理分布,使整个字并无拥挤的感觉。2023-06-23 08:29:581
欧体是谁的字体,有何特点?
欧阳询,字信本,早期学习二王书体,后来又学习北朝的碑刻书体。同时吸取当时一些书法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①欧体的运笔特点 欧体的运笔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欧体的横竖画多用折笔藏锋,如“上”“性”两字。行笔多取直势。横画的右边略高于左边,长横画中段较细,如“五”“善”两字。 竖画正直。悬针竖多在出锋前稍按,使收笔处含蓄有力。 撇画的落笔多用藏锋,或方或圆,提笔斜出前邵按,使下部略粗,显得笔势劲健。如“名”“交”两字。 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的落笔多为露锋。无论是平捺还是斜捺,捺脚处都驻笔成方,向右提笔出锋。捺的弧度都很小。如“改”“人”“长”“远”四字。 ②欧体的结构特点 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欧体点画组合的变化非常丰富。上下结构的字多纵向伸展,如“暑”“膺”两字。左右结构的字多横向扩散,如“明”“纯”两字。点画多的字写得特别大,点画少的字写得格外小,如“显”“生”两字。竖在中间的多上下伸展,如“申”。竖在两边的多向背取势。如“阁”。 欧体的组画结字是十分巧妙的。如“灵”是一个点画 很多的字,在组合安排上将中宫收缩得很紧,上下几个部分的合理分布,使整个字并无拥挤的感觉2023-06-23 08:30:051
欧体,颜体,柳体各有什么特点?
首先是颜真卿而不是颜真清 颜体宽博宏伟、沉雄朴茂;欧体法度森严,寓动于静,寓险于平;柳体瘦硬坚挺,骨力洞达;赵体华贵典雅,俊秀婉丽。四家各有所长,但是作为初学模板也存在许多难点。颜体多筋,棉里藏针,柔中寓刚。欧体书风含蓄,法度严谨。欧、颜二家比较难学,入门阶段不容易把握要领。柳体程序化倾向明显,入帖容易出帖难。赵体流畅秀美是其长,也存在缺乏迟重的弱点,学不好容易走向流俗油滑,虽有益于应用,从向艺术方面发展的角度看还是后学为好。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他的为人既有骨气有一丝不苟,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质。也因为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声望与地位,一般王公贵族都不惜钜金争相请他。 晚唐书法经历盛中唐之后,盛极而衰,柳公权虽号一时中兴,但与颜书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书法隆盛一时,至此已见式微。柳公权的楷书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1、《神策军碑》:楷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书体风格更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左紧右舒,也是较好的临写范本。 2、《柳书金刚经》:楷书,唐长庆刚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毁于宋代。有甘肃敦煌石室唐拓孤本传世,一字未损,今在法国巴黎博物院。评论家认为楷书金刚经,具备了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东之)各体之长,有很高艺术价值。 3、《玄秘塔碑》:楷书。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传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他写字。多诵古人篇章,为诗文,“下笔出人意表”。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欧阳修写信斥责司谏高若讷不主持正义,被降知夷陵县。康定元年(1040)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庆历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诰。五年,杜衍、范促淹、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被排挤出朝,欧阳修上疏为他们分辩,因被贬知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和宋祁等一同编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 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促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爱读韩俞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提出要使“文”有光辉,“学者当师经”,师经才能用“道”来充实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在对“道”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并非“有德者必有言”。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欧阳修对创作的基本论点。他的主张得到了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的热烈赞同。后来,知贡举(主管考试进士)时,又鼓励考生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这样,他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苏轼评其文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但欧阳修虽素慕韩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并不亦步亦趋。他的散文深入汪出,既精炼又流畅,叙事说理,娓娓动听,抒情写景,引人入胜,寓奇于平,一新文坛面目。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上高司谏书》、《朋党论》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还写了不少抒情、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美,风格清新。总之,不论是讽世刺政、悼亡忆旧、登临游览之作,无不充分体现出他那种从容宽厚、真率自然的艺术个性。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他“以文为诗”。通俗流畅。古体诗有的显得诗味不浓,但部分近体诗却比兴兼用,情景相生,意味隽永。在内容上,他的诗有一部分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例如,在《答杨子静祈雨长句》中,描写了“军国赋敛急星火”,“然而民室常虚空”的社会现实;在《食糟民》中,揭露了官吏“日饮官酒诚可乐”。而百姓“釜无糜粥度冬春”的不合理现象。不过,他写这些诗的目的是很明白的:“因吟君赠广其说,为我持之告采诗。”为的是规劝统治阶级修明政治,维护封建秩序。另外一些诗,多是抒发诗人的生活感受,如《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写出了对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欧阳修不仅善于作诗,且时有新见,后人集录成书,称为《六一诗话》。今人郭绍虞说:“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宋诗话考》)欧阳修的诗话,改变了以前的论诗这作或重在吕评、或重要格例、或重在作法、或重在本事的做法,而是兼收并蓄,细加抽绎。他在评论诗的时候,虽然不废雕琢,但主张归于自然。他特别称许梅尧臣“意新语工”之说,正是为宋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欧阳修还在宋初的词坛上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创作了很多词,内容大都与“花间”相近,写的多是男女爱恋、离情别绪一类的题材。但格调较高,技巧娴熟,不乏艺术珍品。例如为人们所称道的《踏莎行》,末尾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从思妇眼中写征人,情意深远,含蓄蕴藉,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觉。又如《朝中措》开头两句:“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由于作者对事物体察入微,看似随意写出,却是无限传神,没有炉火纯青的工夫,是不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 此外,欧阳修还打破了赋体的严格的格律形式,写了一些文赋,他的著名的《秋声赋》,与苏轼的《赤壁赋》先后媲美,千载传诵。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有独到见解,金石学有开辟之功,史学成就尤伟。他的独生子欧阳发等曾作了一个统计,所著将近二十种,仅《四库全书》收录或存目就有十三种。以现行《欧阳文忠公文集》和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的《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较全。 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终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 颜真卿是进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而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更是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颜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所谓颜法的定型化笔法其艺术价值较少,但此笔法却能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 中唐以后,由于藩镇割据,兵连祸结,旧有的制度已经呈现瓦解之势。颜真卿起而建立楷书新典范,正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种心经呈理反映。但是,规矩森严的楷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毕竟是有距离的,因此唐末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便集中表现在行草书方面,古典的典范终于让位给个人主义的抒情作风了。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伯文稿……等。他和唐诗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 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130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这些碑刻楷书,有个性,有特点,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但笔画横细竖粗及捺脚空腹过大之处,在学习时应求其神韵,不应单纯追求形似。他的行书《祭侄季明文稿》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出来的佳作,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行书还有《争座位帖》、《裴将军帖》等。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楷书,岑勋撰文,徐浩题额。字体匀称,丰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25年)四月立。碑存陕西西安碑林。2023-06-23 08:3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