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桃可挑
-
成语故事视频胡说八道
胡说八道
húshuōbādào
[释义] 指没有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一气。也作“胡说乱道”。回
[语出] 宋·答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
[正音] 说;不能读作“shuì”。
[辨形] 胡;不能写作“糊”。
[近义] 胡言乱语 信口开河 胡说乱道
[反义] 有凭有据 言必有据
[用法] 含贬义。形容人说话没有根据。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胡言乱语”;都有“毫无道理地瞎说”的意思。但~多用于口语;“胡言乱语”多用于书面语。
[例句]
①我母亲也怕起来;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
②星期日的上午;不得不坐在教室里听那个主教的~;也是一件苦事。
成语接龙30个,并用里面的十个造句,十个写一段话,还要写出三个成语典故。
定国安邦→邦家之光→光被四表→表里不一→一把死拿→拿班作势 → 势不可当 → 当场出彩→彩笔生花→花闭月羞→羞花闭月→月白风清→清跸传道→道傍苦李→李白桃红→红白喜事→事败垂成→成败得失→失道寡助→助边输财→财不露白→白白朱朱→朱陈之好→好吃好喝→喝西北风→风飑电击→击钵催诗→诗肠鼓吹→吹竹调丝→丝恩发怨→怨家债主→主敬存诚→诚欢诚喜→喜不自禁→禁暴静乱→乱臣贼子→子承父业→业精于勤→勤兵黩武→武不善作→作壁上观→观变沉机→机变如神→神安气定→定乱扶衰→衰当益壮→壮发冲冠→冠屦倒施→施不望报→报本反始→始料所及→及宾有鱼→鱼帛狐篝→篝火狐鸣→鸣凤朝阳→阳春白雪→雪案萤窗→窗间过马→马不解鞍→鞍马劳顿→顿兵坚城→城北徐公→公不离婆→婆娑起舞→舞笔弄文→文笔流畅→畅叫扬疾→疾病相扶→扶颠持危→危辞耸听→听而不闻→闻宠若惊→惊才风逸→逸尘断鞅→鞅鞅不乐→乐不极盘→盘根错节→节哀顺变→变本加厉→厉兵秣马→马不停蹄→蹄间三寻→寻弊索瑕→瑕不掩瑜→瑜百瑕一→一败如水→水碧山青→青出于蓝→蓝田出玉→玉惨花愁→愁长殢酒→酒病花愁→愁肠百结→结不解缘→缘木求鱼→鱼帛狐声→声驰千里→里丑捧心→心安神泰→泰山盘石→石沉大海→海北天南→南北东西→西除东荡→荡产倾家→家败人亡→亡不待夕→夕寐宵兴→兴高采烈→烈火辨日→日薄桑榆→榆次之辱→辱国丧师→师出无名→名标青史→史不绝书→书不尽言→言必有据→据鞍读书→书不尽意→意出望外→外方内圆→圆顶方趾→趾高气扬→扬长避短→短兵接战→战不旋踵→踵迹相接→接耳交头→头出头没→没查没利→利傍倚刀→刀笔贾竖→竖起脊梁→梁孟相敬→敬布腹心→心谤腹非→非誉交争→争长竞短→短兵相接→接二连三→三班六房→房谋杜断→断鳌立极→极本穷源 →源清流洁→洁己爱人→人百其身→身败名隳→隳胆抽肠→肠肥脑满→满不在意→意得志满→满城风雨→雨愁烟恨→恨海愁天→天宝当年→年登花甲→甲乙丙丁→丁丁当当→当场出丑→丑声四溢→溢美溢恶→恶叉白赖→赖有此耳→耳顺之年→年丰时稔→稔恶藏奸→ 奸臣当道→道傍之筑→筑舍道傍→傍观必审→审几度势→势不可遏 →遏恶扬善→善罢干休→休兵罢战→战火纷飞→飞必冲天→天保九如→如臂使指→指不胜屈→屈打成招→招兵买马→马尘不及→及第成名→名不符实→实报实销→销毁骨立→立场不稳→稳步前进→进本退末→末大必折→折本买卖→卖刀买犊→犊牧采薪→薪贵于桂→桂殿兰宫→宫车晏驾→驾尘彍风→风兵草甲→甲第连天→天崩地解 →解衣衣人→人不聊生→生搬硬套→套头裹脑→脑瓜不灵→灵丹妙药→药到病除→除暴安良→良辰吉日→日薄西山→山包海容→容光焕发→发短心长→长安道上→上兵伐谋→谋财害命→命词遣意→意广才疏→疏不间亲→亲不敌贵→贵不可言→言必有物→物腐虫生→生别死离→离本徼末→末大不掉→掉臂不顾→顾彼忌此→此唱彼和 →和蔼近人→人不自安→安安稳稳→稳操胜算→算尽锱铢→铢称寸量→量枘制凿→凿壁借光→光采夺目→目别汇分→分内之事→事半功百→百态横生→生不逢时→时不可逢→逢场竿木→木本水源→源清流净→净几明窗→窗外有耳→耳边之风→风波平地→地北天南→南船北车→车尘马足→足兵足食→食案方丈→丈二和尚→尚方宝剑 →剑拔弩张→ 张本继末→末节细行→行家里手→手不辍卷→卷甲束兵→兵败将亡→亡不旋跬→跬步不离→离本趣末→末路穷途→途穷日暮→暮楚朝秦→秦欢晋爱→爱别离苦→苦绷苦拽→拽布披麻→麻痹不仁→仁浆义粟→粟陈贯朽→朽戈钝甲→甲第连云→云悲海思→思断义绝→绝不护短→短吃少穿→穿壁引光→光彩夺目→目不别视 →视财如命→命辞遣意→意合情投→投笔从戎→戎马仓皇→皇亲国戚→戚戚具尔→尔俸尔禄→禄无常家→家半三军→军不血刃→ 刃树剑山→山崩川竭→竭诚尽节→节俭力行→行间字里→里出外进→进谗害贤→贤才君子→子为父隐→隐恶扬善→善罢甘休→休明盛世→世代书香→香草美人→人才辈出→出榜安民→民安国泰→泰极而否 → 否极而泰→泰极生否→否极泰回→回肠百转→转败为成→成败利钝→钝兵挫锐→锐不可当→当场献丑→丑声远播→播恶遗臭→臭不可当→当道撅坑→坑绷拐骗→骗口张舌→舌敝唇焦→焦熬投石→石城汤池→池鱼林木→木干鸟栖→栖冲业简→简傲绝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齿穿龈→龈齿弹舌→舌敝唇枯→枯本竭源→源清流清→清茶淡饭→饭坑酒囊 →囊空如洗 → 洗兵牧马→马迟枚疾→疾不可为→为德不终→终成泡影→影形不离→离本依末→末路之难→难得糊涂→涂歌里抃→抃风舞润→润屋润身→身败名裂→裂地分茅→茅茨不翦 →翦草除根→根椽片瓦→瓦查尿溺→溺爱不明→明白了当→当断不断→断臂燃身→身不由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而不野→野草闲花→花残月缺→缺吃短穿→穿房过屋→屋如七星→星驰电掣→掣襟露肘→肘胁之患→患得患失→失而复得→得不补失→失魂荡魄→魄荡魂飞→飞苍走黄→黄尘清水→水波不兴→兴高彩烈→烈火干柴→柴车幅巾→巾国英雄→雄辩高谈→谈不容口→口碑载道→道傍筑室→室迩人遐→遐尔闻名→名不副实→实逼处此→此动彼应→应变无方→方便之门→门不停宾→宾饯日月→月闭花羞→羞愧难当→当耳边风→风不鸣条→条分节解→解兵释甲→甲第星罗→罗敷有夫→夫复何言→言必有中→中饱私囊→囊括四海→海波不惊→惊才绝艳→艳丽夺目→目不给赏→赏贤使能→能不称官→官卑职小→小本经营→营私罔利→利不亏义→义薄云天→天崩地裂→裂裳裹膝→膝行而前→前车可鉴→鉴机识变→变动不居→居下讪上→上谄下渎→渎货无厌→厌故喜新→新陈代谢→谢馆秦楼→楼船箫鼓→鼓唇弄舌→舌敝耳聋→聋者之歌→歌功颂德→德被四方→方骖并路→路不拾遗→遗编断简→简而言之→之死靡二→二八佳人→人才出众→众川赴海→海不波溢→溢美之辞→辞鄙意拙 →拙贝罗香→香车宝马→马齿徒长→长安棋局→局促不安→安邦定国→国步艰难→难弟难兄→兄弟阋墙→墙风壁耳→耳鬓斯磨→磨杵成针→针锋相对→对薄公堂→堂而皇之→之死靡他→他山攻错→错彩镂金→金榜挂名→名不虚传→传柄移藉→藉草枕块→块儿八毛→毛发不爽→爽然若失→失魂落魄→魄荡魂摇→摇摆不定→定谋贵决→决不待时→时不可失→失魂丧胆→胆颤心寒→寒蝉僵鸟→鸟钞求饱→饱谙经史→史策丹心→心比天高→高岸深谷→ 谷父蚕母→母慈子孝→孝悌力田→田夫野老→老蚌生珠→珠璧交辉 →辉光日新→新仇旧恨→恨海难填→填街塞巷→巷尾街头→头高头低→低唱浅酌→酌古参今→今愁古恨→恨如芳草→草草不恭→恭而有礼→礼崩乐坏→坏法乱纪→纪纲人论→论辩风生→生不如死→死败涂地→地崩山摧→摧锋陷坚→坚壁不战→战天斗地→地不爱宝→宝钗分股→股肱耳目→目不给视→视丹如绿→绿林大盗→盗铃掩耳→耳鬓厮磨→磨杵作针→针芥相投→投畀豺虎→虎饱鸱咽→咽苦吐甘→甘败下风→风餐露宿→宿弊一清→清茶淡话→话不投机→机不可失→失魂丧魄→魄散魂飞→飞刍挽粒→粒米束薪→薪尽火传→传道穷经→经纶济世→世道人情→情不可却→却病延年→年复一年→年富力强→强嘴拗舌→舌端月旦→旦旦而伐→伐冰之家→家藏户有→有案可查→查无实据→据高临下 →下阪走丸→丸泥封关→关怀备至→至诚高节→节节败退→退避三舍→舍安就危→危而不持→持螯把酒→酒池肉林→林寒洞肃→肃然起敬→敬陈管见→见鞍思马→马齿徒增→增收节支→支策据梧→梧凤之鸣→鸣鼓而攻→攻城掠地→地丑德齐→齐镳并驱→驱雷策电→电掣风驰→驰风骋雨→雨凑云集→集矢之的→的一确二→二八年华→华不再扬→扬长而去→去暗投明→明辨是非→非常之谋→谋臣猛将→将门虎子→子夏悬鹑→鹑居鷇食→食不充肠→肠慌腹热→热肠古道→道边苦李→李代桃僵→僵李代桃→桃红柳绿→绿林豪客→客囊羞涩→涩于言论→论长道短→短刀直入→入邦问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车羸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败论人→人才济济→济寒赈贫→贫病交攻→攻城略地→地丑力敌→敌变我变→变风改俗→俗下文字→字里行间→间不容发→发怒穿冠→冠绝当时→时不我待→待答不理→理不胜词→词不达意→意急心忙→忙不择价→价等连城→城府深沉→沉洝浓郁→郁郁不乐→乐不可极→极恶不赦→赦不妄下→下笔成文→文不对题→题名道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池中物→物阜民安→安邦治国→国仇家恨→恨如头醋→醋海翻波→波波碌碌→碌碌寡合→合不拢嘴→嘴快舌长→长安少年→年高德韶→韶光淑气→气傲心高→高傲自大→大败亏输→输财助边→边尘不惊→惊采绝绝→绝不轻饶→饶舌调唇→唇敝舌腐→腐肠之药→药店飞龙→龙伯钓鳌→鳌愤龙愁→愁肠寸断→断编残简→简捷了当→当耳旁风 →风餐水栖→栖风宿雨→雨打风吹→吹篪乞食→食不充饥→饥不遑食→食不充口→口不二价→价廉物美→美不胜收→收残缀轶→轶类超群→群策群力→力倍功半→半半拉拉→拉捭摧藏→藏锋敛锐→锐挫气索→索尽枯肠→肠回气荡→荡荡默默→默不作声→声东击西→西窗剪烛→烛照数计→计不反顾→顾彼失此→此发彼应→应答如流→流宕忘反→反败为功→功标青史→史无前例→例行差事→事半功倍→倍称之息→息迹静处→处安思危→危机四伏→伏处枥下→下笔成章→章甫荐履→履薄临深→深闭固拒→拒虎进狼→狼狈不堪→堪以告慰→慰情胜无→无寇暴死→死搬硬套→套言不陈→陈陈相因→因材施教→教导有方→方寸不乱→乱箭攒心→心不二用→用兵如神→神安气集→集思广议→议不反顾→顾此失彼→彼倡此和→和蔼可亲→亲不隔疏→疏财尚气→气充志骄→骄傲自大→大包大揽→揽名责实→实逼处此→此伏彼起→起兵动众→众多非一→一败涂地→地大物博→博采群议→议论纷错→错过时机→机不容发→发秃齿豁→豁达大度→度量宏大→大本大宗→宗庙社稷→稷蜂社鼠→鼠臂虮肝→肝肠寸断→断钗重合→合从连衡→衡短论长→长才短驭→驭凤骖鹤→鹤长凫短→短绠汲深→深闭固距→距人千里→里勾外连→连鳌跨鲸→鲸波鳄浪→浪蝶狂蜂→蜂虿有毒→毒赋剩敛→敛锷韬光→光彩陆离→离合悲欢→欢迸乱跳→跳丸日月→月旦春秋→秋波盈盈→盈科后进→进道若退→退步抽身→身不由主→主客颠倒→倒背如流→流荡忘反→反败为胜→胜残去杀→杀敌致果→果不其然→然荻读书→书不释手→手不释卷→卷甲衔枚→枚速马工→工愁善病→病病歪歪→歪八竖八→八百孤寒→寒蝉凄切→切齿愤盈→盈满之咎→咎由自取→取长补短→短褐不全→全功尽弃→弃暗投明→明查暗访→访论稽古→古调不弹→弹尽粮绝→绝长补短→短褐穿结→结草衔环→环堵萧然→然糠自照→照本宣科→科班出身→身不遇时→时不我与→与世沉浮→浮白载笔→笔饱墨酣→酣歌恒舞→舞弊营私→私恩小惠→惠而不费→费财劳民→民胞物与→与世无争→争长论短→短褐椎结→结党连群→群雌粥粥→粥少僧多→多病多愁→愁肠九回→回肠寸断→断长补短→短见薄识→识变从宜→宜嗔宜喜→喜不自胜→胜任愉快→快步流星→星驰电发→发引千钧→钧天广乐 →乐不可言→言不达意→意懒心灰→灰不喇唧→唧唧嘎嘎→嘎七马八→八拜为交→交臂历指→指点江山→山崩地裂→裂裳裹足→足不出户→户曹参军→军法从事→事倍功半→半半路路→路断人稀→稀里糊涂→涂歌里咏→咏嘲风月→月地云阶→阶柳庭花→花朝月夕→夕惕朝乾→乾坤再造→造车合辙→辙乱旗靡→靡坚不摧→摧刚为柔 →柔肠百结→结党营私→私情密语→语不惊人→人才难得→得不偿丧→丧胆亡魂→魂不负体→体察民情→情不自禁→禁暴正乱→乱扣帽子→子孝父慈→慈悲为本→本本分分→分浅缘薄→薄唇轻言→言不逮意→意料之外→外感内伤→伤风败化→化被万方→方寸万重→重操旧业→业峻鸿绩→绩学之士→士饱马腾→腾达飞黄→黄道吉日 →日薄虞渊→渊谋远略→略不世出→出尘不染→染苍染黄→黄帝子孙→孙康映雪→雪案萤灯→灯蛾扑火→火耕流种→种麦得麦→麦饭豆羹→羹墙之思→思不出位→位卑言高→高标卓识→识才尊贤→贤良方正→正本澄源→源头活水→水菜不交→交臂相失→失惊打怪→怪诞不经→经邦论道→道不掇遗→遗编绝简→简截了当→当机贵断 →断长续短→短寿促命→命蹇时乖→乖唇蜜舌→舌锋如火→火光冲天→天崩地陷→陷落计中→中道而废→废耳任目→目不苟视→视而不见→见财起意→意乱心慌→慌不择路→路见不平→平安家书→书读五车→车驰马骤→骤不及防→防蔽耳目→目不旁视→视民如伤→伤弓之鸟→鸟得弓藏→藏锋敛颖→颖脱而出→出尘之表→表里如一 →一班半点→点滴归公→公才公望→望表知里→里里外外
耳边窃窃私语 成语
交头接耳
【拼音】:jiāo tóu jiē ěr
【解释】:交头:头靠着头;接耳:嘴凑近耳朵。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
【示例】:看见门上那些人在那里~,好像要使贾政知道的似的,又不好明回,只管咕咕唧唧的说话。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三回
【近义词】:窃窃私语、窃窃私议
【反义词】:大声喧哗
【歇后语】:拿浆子糊纸人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两人凑近低语
【成语故事】:林冲因为得罪了高太尉,被发配到沧州草料场。在沧州他见到了朋友李小二,经常去李小二的酒店喝酒。有一天酒店来了两个东京人,他们吃饭时交头接耳低声嘀咕,李小二估计与林冲有关,告诉林冲。林冲毅然杀死陆谦,走向梁山泊。
窃窃私议
【拼音】:qiè qiè sī yì
【解释】:背地里小声议论。
【出处】:唐·韩愈《顺宗实录·永贞五年》:“虽叛两使事,未尝以簿书为意,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谋夺官者兵,以制四海之命。”
【示例】:宗、胡两人,正在~。 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
【近义词】:窃窃私语
【反义词】:大声喧哗
【语法】:作谓语;用于人小声说话
窃窃偶语
【拼音】:qiè qiè ǒu yǔ
【解释】:窃窃:偷偷;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出处】:《金史·唐括辩传》:“每窃窃偶语,不知议何事。”
【近义词】:窃窃私语、窃窃私议、窃窃细语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小声说话
窃窃细语
【拼音】:qiè qiè xì yǔ
【解释】:背地里小声说话。
【出处】:唐·韩愈《顺宗实录·永贞五年》:“虽叛两使事,未尝以簿书为意,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谋夺官者兵,以制四海之命。”
【示例】:他们在~,不知道说些什么?
【近义词】:窃窃私语、窃窃偶语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小声说话
带有的成语
别有天地
【注音】bié yǒu tiān dì
【典故】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唐·李白诗《山中问答》
【解释】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风景或艺术创作等
【结构】动宾式
【相近词】别有洞天、引人入胜、流连忘返
【反义词】索然寡味
【押韵词】书生气、针砭时弊、十八般武艺、奸官污吏、泥雪鸿迹、云情雨意、诚心实意、深沟高壁、诸如此例、崇论宏议、......
【年代】古代
【灯谜】外太空
【英文】<aplaceofuniquescenery>
【俄文】имéтьосóбуюпрéлесть
【成语故事】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爱好剑术,轻财仗义,25岁那年出外远游,漫游了湖南、江苏等地。42岁那年被唐玄宗授官,但他不想当朝廷的御用文人,3年后辞官归隐,特作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成语示列】出了山洞口,只见小桥流水,竹篱茅舍,真是别有天地。
一诺千金成语故事内容简介
故事: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捕风捉影成语故事简单版
谷永在汉成帝时担任过光禄大夫、大司农等职。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
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
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汉成帝认为谷水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
(6)言必有据的成语故事扩展阅读
同近义词
道听途说 [ dào tīng tú shuō ]
1、基本释义
路上听到的 传闻,随后就在路上传播出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论语 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2、出 处
《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白话释义:道听而涂(途径)说;感激抛弃的。
3、例 句
根据~而下结论是极不负责的态度。
成语故事新编作文600字 一诺千金
一诺千金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拼音]
yī nuò qiān jīn
[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例句]
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
[近义]
一言为定 季布一诺 言而有信 言必有据 ...
[反义]
食言而肥 空头支票 三反四覆 自食其言
言过其实成语故事
言过其实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回赏他。刘备答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
言过其实 [yán guò qí shí]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 处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例 句
1. 你不要相信他~的许诺。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名过其实 夸大其词 夸夸其谈 张大其词 过甚其辞 过甚其词 名不副实大吹大擂 夸大其辞 溢美之言 谈过其实
反义词
言必有信 名副其实 恰如其分 言必有据
典 故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跟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季布。
成语典故
一诺千金:意思是通过“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就是现在的“一诺千金”。
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
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
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
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9)言必有据的成语故事扩展阅读
人物生平
治理河东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汉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
季布因此对汉文帝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
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汉文帝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于是季布就辞别了汉文帝,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
- 墨然殇
-
言必有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讲述了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持他所说的话。这个成语也被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言论应该是明确、清晰和真实可信的。有没有哪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言必有据这个成语呢?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名叫“韩信”的将军。他非常聪明,并且擅长运用兵法战术。但是,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并不为人所知。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个不认识的人。那个人问他:“你是谁?为什么这么出名?”韩信回答:“我不出名,但我有一技之长。”然后他拿起地上的一根*来,并说:“如果你能让我将这根*变成马,我就可以证明我的能力。”那个人觉得韩信是在开玩笑,于是试图离开。但韩信坚持要求变出马来,并说:“如果不能变出马来,我就不会去见皇帝。”最终,韩信拿出了一把刀,并将这根*割成了细细的片。然后,他开始解释说:“这真的是一匹马,只不过它还没有长出毛发来。”那个人被韩信的语言和道理说服了,于是他决定带领韩信去见皇帝。皇帝听完韩信的话后,对他非常赞赏,并任命他为将军。从此以后,韩信开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自己的传奇故事。
第二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富有的商人。这个商人经常用不老实的手段来欺骗他人。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诚实正直的人,这个人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需要改变自己。”但是商人不愿意听从这个人的建议,并继续使用自己老套路来欺骗别人。几年过去了,商人因为其失信于人而陷入了困境。当他再次遇到那个诚实正直的人时,他意识到自己错了,并决定开始改变自己。从那时起,商人就开始遵循“言必有据”的原则来进行生意。结果他大获成功,成为了一个诚实正直的商人。
我们来看一个现代故事。这是关于一名科学家的故事,他叫做“霍金”。霍金曾经说过:“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言论是可靠、真实和准确的。”霍金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非常出色,并且他的理论和发现对整个科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他从来不会轻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除非他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他所说的话。因此,霍金是一个真正的“言必有据”的典范。
言必有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我们在说话时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持自己所说的话。无论你是在生意谈判中还是在社交场合中,都需要遵循这个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尊重。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言之有据,并时刻牢记这个成语所传达的深刻含义。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哪位历史人物?
这个一诺千金,指的也就是战国到西汉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这个历史人物的名字叫做季布,在史记里面就记载,也就是说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也就是说,这个人非常重诚信,这也就是一诺千金的来源。2023-06-15 19:39:102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哪位历史人物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季布的。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指的就是季布这个人,当时因为季布很守信用,只要是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困难都要办到,并从未失信于人,于是当地的人都赞誉季布说宁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拼音】[ yī nuò qiān jīn ]【解释】形容诺言的信用极高。【近义词】一言为定、季布一诺、言而有信、言必有据、守口如瓶、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反义词】食言而肥、空头支票、三反四覆、自食其言、轻诺寡信、背信弃义、背义负信、言而无信、信口开河一言为定【拼音】[ yī yán wéi dìng ]【解释】一句话说定,不再更改或后悔。【近义词】力排众议、一诺千金、言而有信、说一是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三缄其口【反义词】信口雌黄、口血未干、一言难尽、口说无凭、出尔反尔、自食其言、背信弃义、言而无信2023-06-15 19:39:291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哪位历史人物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的是季布。在我国秦朝末年时期,在楚地有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侠义好助,性情耿直,只要承诺过的事情,不管多么困难,都会想办法办到,因此受到了大家的赞扬,自此之后楚地就流行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哪位历史人物 在楚汉相争时,季布还是项羽的属下,曾经几次献策,使得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后来刘邦当了黄帝之后,想到这事,气恨不已,就立马下令通缉季布。后季布在朱家帮助下,找到当时汝阴侯夏侯婴为他说情,刘邦便撤销了通缉令并封他为郎中。 季布有个同乡人曹邱生,这个人喜欢结交有权势的官员,以此来抬高和炫耀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后来因为季布做了大官,便立马去见季布,并为季布到处宣扬名声,从而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季布,出生不详,楚地人,曾经为西楚霸王项羽效力,后项羽败亡,被刘邦悬赏缉拿。在夏侯婴的说清下,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后官至河东郡守。他为人仗义,以讲信用、信守诺言而著称。2023-06-15 19:39:361
成语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哪个人物
你好,据我所知,一诺千金最初是指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别人完成。2023-06-15 19:39:456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哪位历史人物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季布。季布是楚地人,非常善良,热心,从小就明辨是非,爱打抱不平,因此而深受街坊邻居的欢喜。之后跟随项羽征战,他也是雷厉风行的,打了很多胜仗,曾多次率兵攻打刘邦大军,好几次让刘邦处于窘迫之境,因此也让刘邦对他痛恨不已。后来项羽兵败,刘邦悬赏捉拿季布,季布只能到处躲藏,后来还是经过夏侯婴把刘邦说服了,才让季布得以摆脱困境,并官拜郎中。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一诺千金的故事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启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2023-06-15 19:40:211
一诺千金是用来形容哪个历史人物的
“一诺千金”是用来形容“季布”这个历史人物的。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近义词:言而有信。反义词:言而无信。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常与“出言不苟”连用。造句:1、他为人一诺千金,他答应了你,就一定会办好,你尽可放心。2、省长可是口中无戏言,一诺千金,说办就得办。3、如果你不能一诺千金,你就不能拥有尊严。4、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一诺千金,刻苦训练。5、我们做人要诚实,要懂得一诺千金的道理,言出必行。2023-06-15 19:41:101
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西汉历史人物有哪些?
西汉季布,守信用得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2023-06-15 19:41:184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哪位历史人物一诺千金说的是谁
1、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指的就是季布这个人,当时因为季布很守信用,只要是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困难都要办到,并从未失信于人,于是当地的人都赞誉季布说宁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2、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2023-06-15 19:41:441
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西汉历史人物
成语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西汉的季布。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因此在楚地享有盛名。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曹丘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对曹丘不冷不热。曹丘一进厅堂,就对季布作了个揖吹捧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我如果到处宣扬你的美名,您的好名声天下人都知道,为什么不愿见我呢!季布听了非常高兴,当曹丘贵客招待,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曹丘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正如曹邱生所说,他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于是季布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了。后来,人们就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话。2023-06-15 19:41:511
支付宝蚂蚁庄园一诺千金 成语“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的
支付宝蚂蚁庄园一诺千金 成语“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的,这是支付宝蚂蚁庄园小课堂4月15日的小鸡课堂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成语“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的吧。支付宝蚂蚁庄园一诺千金成语“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的成语“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的季布刘邦正确答案:季布答案解析: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于是楚地流行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一诺千金”的由来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季布项羽部下为官,他聪慧过人,多次向项羽献策,战胜刘邦的军队。后来刘邦当了皇帝,一想起那些败仗,不免就想起季布,气恨不已。于是,下令缉拿季布。季布扶项羽,项羽败,但季布为人正直、讲信用、品德优秀,得人爱戴者、敬慕者甚多,却得道多助,而不败。尽管刘邦下了缉拿令,却有不少人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在众多朋友的帮助下,经过乔装,躲开了刘邦的缉拿。季布逃到山东,隐名蕴藏在一家姓朱的官员家当佣工。时间久了,朱官员得知此人就是季布,但他也不过问。一天,朱官员到洛阳去,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夏侯婴,忽然想到夏侯婴极受刘邦得宠,于是,向汝阴候夏侯婴求情说:“季布人品正,守信用,做事干练。国统一,需人才,何不谏刘邦撤拿季布,季布可为国之用也!”不久,夏侯婴果真在刘邦面前,为季布求了请,并阐述了自己对刚刚统一后的国家用人之设想,很得刘邦赏识,此后,不久就封了季布做郎中,时隔二年后封季布为河东太守。季布有个同乡叫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在项羽部下为官时,曹秋生曾多次见过季布,季布很是反感,一向讨厌他。这一天,曹邱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正忙公务,有人禀报说:“曹邱生要求见!”“哪里来的曹秋生?不见!”季布听说曹秋生来见,很不高兴的说道。可话音刚落,曹秋生便闯进了厅堂,气得季布板着脸,一言不发,见此人依然如此无礼,刹时窝了一肚子的气,待曹秋生一进厅堂,便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冷言涩语。谁知曹邱生却不在意,不管季布的脸色如何难看,话语如何难听,他依然对季布是又鞠躬,又作揖,显得十分的亲切,非常的有礼。季布无奈,只好给曹秋生让座。二人坐定,曹秋生便滔滔不绝的向季布介绍老家的那些事,说说东家,道道西家。季布却一言不发的听着,似乎也没有半点兴趣。可曹秋生也不搁在心上,笑道:“听说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如此的好名声?“我说老朋友!你知道吗?传扬在梁、楚两地的这些关于你好名声的流言,那可是你的同乡我的宣扬,你为什么还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不由引起一阵深思,心想 :我能有今天,也许真的离不开这些无作为的人们对我名声的宣扬,心里顿时高兴起来,便留曹秋生为贵客一连住几个月,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2023-06-15 19:42:261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哪位历史人物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季布,一诺千金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于是楚地流行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生卒年不详,楚地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为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多次击败刘邦军队。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妆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销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2023-06-15 19:42:321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西汉历史人物谁
季布一诺,千金不换,说的就是季布不轻易允人,一旦应允,千难万险也要办到。2023-06-15 19:42:404
成语一诺千金最早形容的人物是谁
成语“一诺千金”,最早形容的历史人物是季布。一诺千金这个成语最早是用来形容季布。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于是楚地流行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一诺千金的意思是指一句许诺就价值千金。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许诺的话,信用极高,说到做到,言出必行。造句如下:妈妈一诺千金,真守信用!他是一个一诺千金的人,不会轻易食言!我是个一诺千金的人,既然答应了你,就一定会做到的。我们做人要一诺千金,不能言而无信,要说话算数,这样才能得到别人对你的百般信任。诚信就是说话算话,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只有一诺千金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赖,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诚信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要做个一诺千金的人,懂得尊严,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我们做人要诚实,要懂得一诺千金的道理,言出必行。2023-06-15 19:43:091
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西汉哪个历史人物 一诺千金成语故事
1、一诺千金最早形容西汉的季布。 2、季布是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容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 3、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2023-06-15 19:43:441
一诺千金是形容西汉历史人物
应该是季布,秦末汉初人物,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2023-06-15 19:44:073
一诺千金最早是用来形容谁的?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扩展资料:1、一诺千金的出处: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形容说话算数,非常讲信用,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比喻自己说过的话,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如同千金般贵重,通俗一点的理解为:一个人说话要算话,不能出尔反尔。2、季布的事迹:季布是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季布2023-06-15 19:44:131
一诺千金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是指楚汉交战时期的“季布”。以下引用百度百科:季布(生卒年不详),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2023-06-15 19:44:361
成语“一诺千金”具体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指的是季布,他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人,无论什么事情只要自己答应了就一定会办到。2023-06-15 19:45:004
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西汉历史人物
一诺千金最早用来形容季布。季布为人耿直,答应的事情就能做到,后来被刘邦封为河东太守。季布有个名叫曹邱生的同乡,因他喜欢借别人权势来抬高自己,所以季布非常看不起他。谁知曹邱生竟来季布家中拜访,见季布的脸色很难看,曹邱生说:楚地人都说得到千两黄金,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句承诺,您能得到这样的声誉,都是因为同为楚人的我在帮您宣扬啊,您为什么这样拒绝我呢?季布听后非常开心,不仅好好地招待了曹邱生,还送了他一笔厚礼。2023-06-15 19:45:331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西汉历史人物
回答:一诺千金形容西汉的季布。最早季布是秦末楚地人,在项羽手下当差,后来楚汉战争,刘邦胜出,建立西汉,下令要捉拿季布,后来刘邦的司机夏侯婴为其说情:季布不仅英勇而且特别有信用,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会办,不如请回来委以重任,刘邦采纳了夏侯婴的建议,重用季布,他为西汉作出了重要贡献。2023-06-15 19:45:402
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西汉哪个历史人物 一诺千金成语故事
1、一诺千金最早形容西汉的季布。 2、季布是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容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 3、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2023-06-15 19:45:461
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西汉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2023-06-15 19:46:021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西汉的谁
季布。时有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2023-06-15 19:46:206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跟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一言九鼎言重于山言而有信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2023-06-15 19:47:133
一诺千金是形容哪个人物蚂蚁庄园 支付宝蚂蚁庄园答案4.15
一诺千金是形容哪个人物蚂蚁庄园 支付宝蚂蚁庄园答案4.15,古代成语的诞生基本都和名人有关,一诺千金意思是许下的诺言就一定会做到,价值千金,那么这个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的呢?一诺千金是形容哪个人物蚂蚁庄园 支付宝蚂蚁庄园答案4.15成语一诺千金最早形容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正确答案:季布。解析:一诺千金这个成语最早是用来形容西汉的季布。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意思介绍一诺千金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成语一诺千金最早形容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最新蚂蚁庄园4月15日答案【近义词】:言而有信。【反义词】:言而无信。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常与“出言不苟”连用。2023-06-15 19:47:191
"一诺千金到"底是出自哪位历史人物?
商鞅“立木为信”2023-06-15 19:47:511
季布一诺千金是怎样的典故?
至今仍为人们传颂的人物,就连刘邦也不得不刮目相看。战国末年,楚国人季布一向轻财仗义,侠肝义胆,以任侠闻名于当时。楚汉相争之际,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后来又归顺了刘邦,被刘邦拜为中郎将。但是,季布最为人称道的却是他的语言信实、说话算话,当时人曾流传着这样的话:“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的军功政绩都为人们所忘记,而季布“一诺千斤”的佳话却至今为人们所称颂。当初,季布在项羽手下做大将,曾经好几次带着军队把当时力量还不强大的刘邦逼得走投无路,所以刘邦一直对他恨之入骨。项羽兵败自杀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当上了皇帝。他发下命令,悬赏千金捉拿季布,想报以前被季布追逼的仇。他还宣布,谁都不能收留季布,否则就要被诛杀九族。季布从此不得不东躲西藏。最后,他藏在了濮阳的一个姓周的人家里。那个姓周的人在乡里一向以侠义敢为出名,他听说过季布的侠义名声,所以一心想要帮助他。季布一到他家,他就对季布说:“现在皇帝正在下令捉拿将军,追捕的很急,马上就会搜捕到我家,到时被朝廷的人发现了,就没有办法逃脱了。您如果愿意听我的话,我就斗胆献上一计;如果您不信任我,不能从我的计策,我情愿先行自杀。”季布相信周氏,答应全听他的安排。于是,周氏就让季布剃掉头发,穿上粗布衣服,然后藏在丧车里,与几十个家童一起,把他送到鲁国去,卖给了朱家。朱家人也心知肚明,知道自己买回来的这个高大魁梧的佣工就是非常有名的大将季布,所以对他都很敬重,田地里的劳动全部由他支配安排;吃饭的时候,也让他和主人一家坐在一起。周氏把季布安顿好以后,就起了一匹快马赶到洛阳,求见汝阴侯腾公。腾公和周氏早就认识,留他在自己家中吃饭。席间,周氏就问腾公说:“季布究竟犯了什么大罪,陛下这么急着要抓到他?”腾公回答说:“季布曾经帮助项羽多次围困陛下,陛下一直恼恨他,因此才非要急着抓到他。”周氏又问:“您看季布这个人怎么样呢?”腾公直率的回答说:“他是一个人才。”周氏于是借这个机会劝说道:“人臣各为其主,季布为项羽效力,不过是尽他身为人臣的职责罢了。只因为这样,就要抓他,难道那些曾经当过项羽的属下的,可以因此而被斩尽杀绝吗?如今陛下刚刚得到天下,还没有安定下来。现在却要因为个人的恩怨追捕一个人,这在天下人面前显得何等的小肚鸡肠啊!况且,季布这样的人才,如此苦苦追逼下去,到最后,他不是北投胡人,就是南奔越地。记恨壮士而逼他资助敌国,这不是明摆着给敌人输送人才吗?您何不把这些道理找个机会奏明陛下呢?”腾公听了心里就明白了,他知道这个周氏一向很有侠义心肠,估计季布就藏在他的家里,便答应为季布说情。后来,腾公果然把周氏说的这些话在汉高祖刘邦面前说了,又说了季布许多好话。高祖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下令赦免了季布,还把他招到朝中,任命他为郎中。季布在汉朝做了官以后,仍然本性不改,为人耿直,不善于阿谀奉承。惠帝时,他任官中郎将。那时候,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很紧张。有一次,匈奴单于写信给吕后,吕后觉得其中有侮慢之意,便召集诸将商议付伐匈奴之事。上将军樊哙说,他愿意率领10万兵众横扫匈奴。樊哙一向很受吕后的器重,手中掌握了很大兵权。朝中的大臣们见樊哙说出了这样的话,吕后又连连点头表示赞许,就也都顺着吕后的意思,表示赞同樊哙的意见。这时只有季布站出来对吕后说:“樊哙这是当面欺瞒,按律当斩。当年高皇帝率了40万兵马去攻打匈奴,仍然被围困在乎城,当时樊哙也在军中,对这件事很清楚。可现在樊哙却说以10万兵就能横行匈奴,这不是在当面欺瞒吗?秦朝就是因为向匈奴起衅,而不得不修长城进行抵御,为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使得陈胜吴广起义,这创伤至今还没有被平复。现在,樊哙又当面奉谀,想要发动对匈奴的战争,这是要动摇国家的根基!难道不应该斩吗?”大臣们听季布说得如此直接,都很恐慌,生怕吕后会动怒。但是吕后听了却什么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从此以后再不议论讨伐匈奴的事了。汉文帝时,季布做了河东的郡守。当时有人向文帝推荐季布,说他是一位贤者。文帝便诏季布到京城,想提升他为御史大夫。但是,季布来到京城后,却又有人向文帝说季布好喝酒,难以接近。文帝于是又放弃了原意。就这样,季布留在京城整整一个月无所事事。后来,他面见文帝时说:“臣因为陛下的恩宠任河东守,现在陛下无故召臣到京城来,大概是有人向您说了我的好话。但是我到了以后,却又无所事事,这大概是因为又有人向您说了我的坏话。陛下以一个臣子的称赞召臣来,又因为一个大臣的贬低而疏远我,陛下这样做,我只恐怕有人会利用您这一点的。”文帝听了觉得很惭愧。不久,季布就辞官而去,离开了朝廷。2023-06-15 19:48:202
一诺千金讲的历史人类是谁?
季布2023-06-15 19:48:477
诚信是竞赛题 1,“一诺千金”这个成语跟哪个历史人
一诺千金【近义】言而有信【反义】言而无信【释义】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用例】夫人而诚~,更无食言也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2023-06-15 19:49:121
一诺千金的主人公是谁 性情耿直的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
一诺千金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是经常听说的。但多数人并不知道一诺千金这个词的典故,也不知道一诺千金的主人公是谁。那么这个词到底指的是谁呢?在历史上,一诺千金的主人公是指性情耿直的季布。一起来看看吧。 一诺千金的典故 一诺千金这个词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这个词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该词是用来形容说话有信用、从不食言,对答应了别人的事情,总是千方百计地办到,宁肯自己吃亏也在所不惜。!那么历史上一诺千金的主人公是谁?这个词语又是从何而来?这还得从秦朝末年说起。 一诺千金的主人公是谁?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最后,项羽兵败自杀。刘邦建立了汉朝,做了皇帝。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季布只得化装逃亡。他隐名埋姓,历经艰险,来到山东,在一个姓朱的人家当了佣工。姓朱的人明知道他就是季布,但因十分敬仰他的为人,早就听说过他的侠义行为,所以仍然收留了他,没有点破他的真实身份。 不久,姓朱的人又托汝阴侯夏侯婴向刘邦为季布求情。刘邦听了以后,也理解在楚汉相争的情况下,季布是项羽的部下,与汉军作战是他的本分;季布对项羽能够忠心尽力,立下战功,说明了他的品行端正,是个人才。一诺千金的主人公是谁?就是指季布。 上一页 0 /2 下一页2023-06-15 19:49:181
古代一诺千金讲得是谁呀??求答案
季布2023-06-15 19:49:288
烽火戏诸侯”、“徙木立信”、“一诺千金”分别跟哪个历史人物有关?()a周厉王
烽火戏诸侯”、“徙木立信”、“一诺千金”分别跟哪个历史人物有关:周幽王、商鞅、季布。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历史典故。西周时期,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命人点燃烽火台,谎称犬戎攻打王城,戏耍诸侯,褒姒见此开怀大笑。幽王又多次点燃烽火,欺骗诸侯。后来犬戎攻打镐京,各地诸侯未能出兵勤王,导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徒木立信: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2023-06-15 19:50:141
一诺千金是哪个古人写的?
u3002u3002u30022023-06-15 19:50:515
诚信是竞赛题 1,“一诺千金”这个成语跟哪个历史人
季布有关,有句话,得一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言。2023-06-15 19:51:062
关于一诺千金,一饭千金. 等等典故都是关于谁的?
哦2023-06-15 19:51:203
一诺千金是形容哪个历史人物的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的是季布。在我国秦朝末年时期,在楚地有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侠义好助,性情耿直,只要承诺过的事情,不管多么困难,都会想办法办到,因此受到了大家的赞扬,自此之后楚地就流行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所以“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就是这样来的。季布,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在楚汉相争时,季布还是项羽的属下,曾经几次献策,使得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后来刘邦当了黄帝之后,想到这事,气恨不已,就立马下令通缉季布。后季布在朱家帮助下,找到当时汝阴侯夏侯婴为他说情,刘邦便撤销了通缉令并封他为郎中。季布有个同乡人曹邱生,这个人喜欢结交有权势的官员,以此来抬高和炫耀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后来因为季布做了大官,便立马去见季布,并为季布到处宣扬名声,从而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2023-06-15 19:51:481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哪位历史人物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的是季布。一诺千金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一诺千金”。一诺千金反映的是诚信问题,成语告诉人们,一个人可以没有聪明才智,但不可以没有诚信的品格;一个人可以没有卓越的成就,但不可以有损害诚信的行为。诚信是人格的基础和精髓,是立身之本,是事业之根。“人无信,则无立。”所以一诺千金不管是在人们生活中还是事业上都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做人就应该一诺千金,要不然不仅会失去朋友的信任,还有在事业上的也不会有多大成功。成语故事: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羽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怒愤之下,刘邦下令缉拿季布。幸好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任侠”闻名。此人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和这个人是同乡,很瞧不起他,并在一些朋友面前表示过厌恶之意,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特地请求皇亲国戚窦长君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给季布认识。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他印象不好,劝他不要去见季布,免得惹出是非来,但曹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只好勉强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送到季布那里。季布读了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来时,想当面教训教训他。过了几天,曹丘生果然登门拜访。季布一见曹丘生,就立刻露出厌恶的神情。曹丘生对此毫不在乎,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季布觉得曹丘生说得很有道理,顿时不再讨厌他,并热情款待他,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曹丘生临走时,还送他许多礼物。曹丘生确实也照自己说过的那样去做,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2023-06-15 19:51:551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哪位历史人物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季布。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指的就是季布这个人,当时因为季布很守信用,只要是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困难都要办到,并从未失信于人,于是当地的人都赞誉季布说宁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一诺千金一诺千金(拼音:yīnuòqiānjī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一诺千金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宋·杨万里《答隆兴张尚书》:“再有后日特剡之议,得玉求剑,敢萌此心,一诺千金,益深谢臆。”一诺千金寓言故事一诺千金反映的是诚信问题,成语告诉人们,一个人可以没有聪明才智,但不可以没有诚信的品格;一个人可以没有卓越的成就,但不可以有损害诚信的行为。诚信是人格的基础和精髓,是立身之本,是事业之根。“人无信,则无立。”所以一诺千金不管是在人们生活中还是事业上都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做人就应该一诺千金,要不然不仅会失去朋友的信任,还有在事业上的也不会有多大成功。2023-06-15 19:52:181
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西汉哪个历史人物
1、一诺千金最早形容西汉的季布。 2、季布是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容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 3、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2023-06-15 19:52:301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哪位历史人物
季布。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指的就是季布这个人,当时因为季布很守信用,只要是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困难都要办到,并从未失信于人,于是当地的人都赞誉季布说宁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2023-06-15 19:52:481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西汉历史上人物是谁
季布。《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2023-06-15 19:52:552
成语一诺千金形容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季布。成语典故一诺千金:意思是通过“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就是现在的“一诺千金”。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扩展资料人物生平治理河东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汉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汉文帝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汉文帝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于是季布就辞别了汉文帝,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季布2023-06-15 19:53:171
一诺千金是哪位历史人物说的
“一诺千金”是由典故引申出的成语不是历史人物说的,最早是用来形容西汉的季布。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一诺千金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故事内容: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和这个人是同乡,很瞧不起他,并在一些朋友面前表示过厌恶之意,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特地请求皇亲国戚窦长君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给季布认识。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他印象不好,劝他不要去见季布,免得惹出是非来,但曹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只好勉强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送到季布那里。季布读了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来时,想当面教训教训他。过了几天,曹丘生果然登门拜访。季布一见曹丘生,就立刻露出厌恶的神情。曹丘生对此毫不在乎,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一诺千金反映的是诚信问题,成语告诉人们,一个人可以没有聪明才智,但不可以没有诚信的品格;一个人可以没有卓越的成就,但不可以有损害诚信的行为。诚信是人格的基础和精髓,是立身之本,是事业之根。“人无信,则无立。”造句:1、方兰一诺千金,答应下的事情从来不会反悔。2、他是一个一诺千金的人。3、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2023-06-15 19:53:461
成语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的
1、季布。 2、季布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2023-06-15 19:53:531
成语一诺千金最早形容的人物是谁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季布的。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指的就是季布这个人,当时因为季布很守信用,只要是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困难都要办到,并从未失信于人,于是当地的人都赞誉季布说宁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拼音】[ yī nuò qiān jīn ]【解释】形容诺言的信用极高。【近义词】一言为定、季布一诺、言而有信、言必有据、守口如瓶、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反义词】食言而肥、空头支票、三反四覆、自食其言、轻诺寡信、背信弃义、背义负信、言而无信、信口开河一言为定【拼音】[ yī yán wéi dìng ]【解释】一句话说定,不再更改或后悔。【近义词】力排众议、一诺千金、言而有信、说一是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三缄其口【反义词】信口雌黄、口血未干、一言难尽、口说无凭、出尔反尔、自食其言、背信弃义、言而无信2023-06-15 19:53:591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跟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毛玩意儿2023-06-15 19:54:304
一诺千金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一诺千金”与季布有关,季布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是汉语成语,读音为yīnuòqiānjīn,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一诺千金”造句:1、方兰一诺千金,答应下的事情从来不会反悔。2、他是一个一诺千金的人。3、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4、诚信就是说话算话,一言九鼎,一诺千金。5、我们要做个一诺千金的人,懂得尊严,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2023-06-15 19:55:181
一诺千金是形容哪个历史?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得到一百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所以刘邦下令,只要谁能将季布送到官府,就赏赐他一千两黄金。但是,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人们宁愿冒着被诛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愿意为赏赐的一千两黄金而出卖他。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他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很欣赏季布的信义,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不久,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东太守。故事点评: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重义之人坚守诺言,答应别人的事,出生入死也要承办。结交朋友应结交善友,若接触的是古道热肠,正义凛然的道友,自然会在无形中使自己的品格、智慧、大悲都得以增长。2023-06-15 19:55:261
典故“一诺千金”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典故“一诺千金”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1.季布 2.韩信 正确答案:季布 一诺千金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也叫千金一诺。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2023-06-15 19:55:491
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谁的?
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2023-06-15 19:5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