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lhxueli
-
关于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有正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两个。如果想知道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就必须控制住正压力这一变量,所以使用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 LuckySXyd
-
采用同一个实验用的小车,分别在光滑的木板上和粗糙的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不一样,光滑的木板上运动的远,说明受到的摩擦力小。力小加速度就小,停的就慢。
但是如果你是研究更高极的物理的话,我
要告诉你的是,两个无限趋近于绝对光滑的平面之间的阻力更大,比如两个压紧的玻璃,但是这个时候不知道还能不能把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再叫做摩擦力了。
- 余辉
-
有关啊,滑动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系数乘以正压力,那个系数就跟接触面粗糙程度紧密相关,实例你自己做实验去吧,什么冰面沙土路面的等等的都可以说明
举一个在生活中控制变量法的例子
如果怀疑是俩人中的某一个干的坏事,可以监督其中一个,看是否还发生类似的事情,就知道是谁干的坏事啦!2023-06-09 21:08:233
控制变量法的例子有哪些?
比如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理想斜面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验证欧姆定律、探究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探究影响电流的热效应的因素、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而且还需要试验。2023-06-09 21:08:381
控制变量法的例子有哪些呢?
比如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注意正确确定物理表达式中的物理量是常量还是变量,是独立变量还是非独立变量,不但是正确解答有关问题的前提和保障,而且还可以简化解答过程。方法点播:当一个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时,探究该问题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时,通常采用控制变量法。2023-06-09 21:08:531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代替法,理想实验法,模型法.的举些例子
控制变量法: 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等等,这个方法应用最多,也是中考必考内容; 转换法: 用乒乓球靠近振动的音叉;研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时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物体; 等效替代法: 研究合力、分力;研究串、并联电阻的关系; 理想实验法: 牛顿第一定律(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真空不能传声实验; 模型法: 光线;磁感线.2023-06-09 21:09:061
什么叫控制变量法? 举个例子
例如物理里面测量电阻,因为电阻和材料,横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有关.所以就把其他条件都控制一样,改变其中一个条件,例如材料不同,那么保证横截面积,长度以及在相同的温度下做实验,从而观察材料不同,电阻不同.简单的说,就是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他都不变,从而证明与此条件有关.2023-06-09 21:09:151
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物理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注意:在很多探究性实验中经常用到此法.物理学实验中控制变量的太多了,现在举几个例子:1、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之间的关系.2、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与压力和受压面积的关系.3、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4、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5、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6、研究弦乐器的单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2023-06-09 21:09:311
控制变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有哪些?
等待高人解析2023-06-09 21:09:413
初中物理有哪些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之类的 它们分别在哪些实验中使用
常见初中物理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这是初中物理实验中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具体可以这样理解:当实验结果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为了研究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对结果有何影响,就必须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保持不变的方法。具体的例子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影响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的主要因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主要因素等等。2.实验+假设(合理外推)法某些物理现象由于条件所限,无法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于是我们先进行初步实验,再根据实验的规律进行合理的延伸推理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有两个这样的实验:研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3.转换法有些物理现象直接通过感官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直接进行观测加以认识,于是我们通过它们所产生或表现出来的其他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就能间接的认识它的一种方法。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间接反映了大气压不但存在且很大;研究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而间接反映出来的;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时通过观察木块被小球推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大小的;研究电磁铁的磁性是通过它吸引铁钉的数目多少来判断它的磁性强弱的;研究滑动摩擦力时通过观察匀速拉动物体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摩擦力的大小等等。4.等效法实验中为了研究的方便,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的物理量而不会改变物理效果的一种方法。比如:研究合力与各个分力的关系时用一个合力取代了各个分力的共同作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时用总电阻替代了各部分电阻等等。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方法还有很多,但作为中招考试以上四种方法是最常出现的,尤其是在实验题方面,这只是自己几十年来教学的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2023-06-09 21:09:501
化学控制变量法的例子
如燃烧条件的探究2023-06-09 21:10:101
物理中的等效法,转换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它们的定义是什么?他们之间怎样判断?希望给出例子。悬赏
首先来看第一个等效法。我们常见的实验有两个,第一个是我们力的合成与分解,用到了等效法。第二个是我们的电阻,电阻的串并联总电阻也用到了等效法。第二个张焕芳,比如说我们如何判断,n级或者s级,这个时候我们就用小磁针,小磁针n极的受力方向就可以知道是这个磁感线的方向。还有比如说,我要测定微小的形变,我用一个毛细管在一个瓶子当中,然后我挤压这个瓶子就可以看到毛细管的液体朝上走,那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看到,这个瓶子发生了形变。第三个类比法,比如说我们将,电流,类比成水流。控制变量法当然是最好理解的了,在做实验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控制只有一个量在变,然后我们看这个结果,发生了变化吗?如果说结果发生了变化,而且呢,变量只有一个,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是由于这个变量而导致了这么一个结果。2023-06-09 21:10:561
浮力 控制变量法
F=pgV g是常数,只有p和V影响F. 让p不变,V增大,则浮力变大. 这就是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浮力大小2023-06-09 21:11:041
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如何区别
对比实验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影响你要研究的问题就能比较了,而控制变量法中某个量会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有关,所以在研究时要先把其它的量让它不变,只能有一个量是变化的,才能比较这个量对你所要研究的量的影响,所以这两种方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上面的例子我认为还是控制变量法,因为米饭的新鲜程度要相同,所处环境温度要相同,你是假设这两个量不变的前提下,来比较空气与二氧化碳的影响的。2023-06-09 21:11:111
初中物理的控制变量法是什么意思?
控制变量法,是在做理论或在做像重力等理论实验中,往往要得到有关的理论基础,所以要控制一个变量或保持原来几个变量,就叫控制变量法。2023-06-09 21:11:213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哪些?具体例子。
控制变量法:验证欧姆定律类比法:认知电流和电压时与水流水压比较合理猜想法:验证牛顿第一定律转化法:探究磁场规律时转化为铁屑排布重复操作法:在各实验中均存在,目的是减小误差,得到更准确的结论2023-06-09 21:11:391
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如何区别
控制变量法:相同的米饭放置相同的时间,只是放置的环境改变了。2023-06-09 21:11:483
控制变量法中控制的变量是什么
1、“控制变量法”中的“变量”是电阻.2.对比实验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影响你要研究的问题就能比较了,而控制变量法中某个量会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有关,所以在研究时要先把其它的量让它不变,只能有一个量是变化的,才能比较这个量对你所要研究的量的影响,所以这两种方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上面的例子我认为还是控制变量法,因为米饭的新鲜程度要相同,所处环境温度要相同,你是假设这两个量不变的前提下,来比较空气与二氧化碳的影响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2023-06-09 21:11:571
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如何区别
控制变量法啊2023-06-09 21:12:188
控制变量法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
A、用水流的形成类比电流的形成,采用的是类比法.不符合题意;B、研究光传播时,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情况,采用的是模型法.不符合题意;C、电流与电压、电阻都有关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我们要让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电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符合题意;D、电流做功多少不能直接判断,利用灯的亮度来比较电流对灯做功多少,采用的是转换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2023-06-09 21:12:451
控制变量法是控制什么量.
就是只改变你研究的变量,使其他的变量都不变2023-06-09 21:12:544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所应用的所有方法及其具体例子
控制变量法 例:研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保持电压不变转换法 例:研究声音的震动时,用音叉反映振动频率2023-06-09 21:13:123
请列举初中物理研究中的方法有哪些?并分别举例说明。
初中物理学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例如说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控制电阻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材料不同,电阻不同。还有类比法,例如学习电流时和水流类比,学习电压时和水压类比。还有转换法,例如,通过灯泡发光可以间接的得到电路中有电流。2023-06-09 21:13:181
想问一下初中物理里的等效法,替代法和等效替代法分别有什么关系,有哪些异同,大神指教
初中物理里只有等效替代法,没有等效法,替代法。等效替代法例子: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其他初中物理的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一、控制变量法 例子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二、转换法 例子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等,三、放大法 例子音叉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四、积累法 例子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积累法.五、类比法 例子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 六、理想化物理模型 例子绝对光滑七、科学推理法 例子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的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八、归纳法 例子在阿基米德原理中,为了验证F浮=G排,我们分别利用石块和木块做了两次实验,归纳、整理均得出F浮=G排,于是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使用的正是这种方法.九、比较法(对比法) 例子如,电动机和热机;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十、分类法 例子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导体和绝缘体.十一、观察法 例子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十二、比值定义法例: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 十三、多因式乘积法例:电功、电热、热量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十四、逆向思维法例: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2023-06-09 21:13:261
现代物理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物理中的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当我们研究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了确定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其他物理量不变,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另外一个物理量变化的关系,这种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具体例子: 1.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3.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4.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5.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6.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7.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8电流所作的功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二、理想化法 所谓理想化法就是借助于逻辑思维和想象力,有意识的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出次要因素和无关的干扰因素,对实际的研究对象加以合理的概括和描述,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理想化地研究客体或相互联系、代替实际的研究对象,并用来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方法,初中物理理想化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想化条件 1.忽略外界影响与一些不重要的力的影响。例如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考虑空气的阻力 2.忽略一些摩擦力。例如只研究物体在“光滑平面”上的运动在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时,不考虑轴上的摩擦力 (二.)理想化模型 在物理学中,常常把实际研究对象或过程抽象成理想模型。例如 1.在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方向时,引入光线 2.在研究磁场的分布时,引入磁感线 3.将光滑的表面看成没有摩擦的理想表面。 4.杠杆也是一种理想模型。杠杆在实际应用中,忽略受力产生的形变,不考虑形状 5.在研究原子的组成时,引入原子核式结构, 6.电流表看成一段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 (三.理想实验) 也叫假象实验理想实验以真实的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为基础,加以推理得出结论。即实验加推理。 1.研究真空不能传声,是建立在空气越少听到声音越小得出的 2.牛顿第一定律,是以摩擦越小,小车前进的越远为基础的 三、等效替代法 将某个物理量、物理装置、物理状态(过程),用另外一个物理量、物理装置、物理状态(过程)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在间接测量中有许多物理量的测量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1.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个同样的蜡烛,其中一个找另一个的像 2.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的总电阻 3.“曹冲称象”,用石块的重量的总和替代大象的重量 4.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5.测量摩擦力时,用二力平衡原理测得拉力,从而求摩擦力 6.托里拆利实验,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求大气压的数值 四、转化法 在研究看不见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物质或现象所产生的可见效果,进一步认识该物质或现象。需要注意的是,等效替代法虽然也有转化的思想,但其研究主体已经产生转移,而转化法则是通过研究主体所产生的效果来求其原因的一种思维方法。 1.利用小球的振动来判断发声体在振动。 2.通过电流的效应来认识电流的存在 3.通过小磁针是否受力来判断磁场的存在 4.电磁铁磁性强弱通过它吸引的大头针来确定 5.研究压强时,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来判断压力作用的效果 6.研究流体压强时,用纸片的飘动显示压强的变化 7.研究动能大小的因素,通过小球推动木块运动的远近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8.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的扩散来认识分子的热运动。 8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量来判断 五、类比法 在分析较为抽象的物理问题时,用具体的事物类比说明,找出共性,使得研究对象易于理解 1.用水流类比电流 水压类比电压 2.水波类比声波3.用物体的动能、势能类比分子的动能势能4.用太阳系类比原子的结构。 六、图像法 用图像法分析问题,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1.研究固体熔化 2.研究水沸腾 3.研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4.研究重力与质量关系。现代物理的研究方法是什么?2023-06-09 21:13:381
对比实验法和控制变量法有什么区别。。
控制变量法,是控制某些条件不变进行试验,一观察有什么不同现象发生(做一组),对照法是做几组试验(某些条件不同)进行对比,这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2023-06-09 21:13:471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列举
用灯泡是否发亮判断是否有电流是什么法?用温度计测温度是什么法?这两个应该都是转换用容易观察的现象来转换不能直接看到的现象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时候引用水流和水压来对照着学习这是类比也就是拿你比较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对照与其逻辑关系相似的新知识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控制变量法研究一个量和一些量之间关系时用的比如研究欧姆定律/焦耳定律/摩擦力大小/动能大小等等实验都用到了2023-06-09 21:14:056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详解
【 #高一# 导语】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争分夺秒,顽强拼搏脚踏实地,不骄不躁,长风破浪,直济沧海,我们,注定成功! 高一频道为大家推荐《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详解》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的介绍 牛顿第一定律有两种表达方式,分别如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2)当一个质点距离其他质点足够远时,这个质点就作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 第一种表达方式较普遍,第二种表达方式在爱因斯坦和吴大猷的著作中曾经被提到,两种表达方式等价。 由于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注: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对所有的参考系都适用。在高中物理研究范围内,大部分情况下牛顿定律都使用。能使牛顿第一定律,这样的参考系被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两个问题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两个问题: (1)它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并不是需要力来维持,只有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即产生加速度时,才需要力的作用。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得出力的定性英文名称:Newton&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使受力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2)它提出了惯性的概念。物体之所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在不受力的条件下,由物体本身的特性来决定的。物体所固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物体不受力时所作的匀速直线运动也叫惯性运动。牛顿在第一定律中没有说明静止或运动状态是相对于什么参照系说的,然而,按牛顿的本意,这里所指的运动是在绝对时间过程中的相对于绝对空间的某一绝对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成立于这样的参照系。通常把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照系成为惯性参照系,因此这一定律在实际上定义了惯性参照系这一重要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是作为牛顿力学体系一条规律,它具有特殊意义,是三大定律中不可缺少的独立定律。不能将第一定律看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注意:力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而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介绍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表示:a=F合/m; 注意,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表述和我们常用的F合=ma不同。我们常用的公式,严格来说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变型式。 特别要注意牛顿第二定律的第三句表述。因为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它们的关系除了数量大小的关系外,还有方向之间的关系。 明确力和加速度方向,也是正确列出方程的重要环节。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刚学习这里的时候,规定出研究的正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加速度是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或纽带)。 力的单位的由来 我们现在来看这个公式,觉得很简单;但是物理学家们得到这个公式,太不容易了。 为什么?因为当时连力的清晰的定义都没有,更别说力的单位了。 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中,并没有提到正比、反比中的比例系数。 不知道在看牛顿第二定律内容时,有几个同学注意到了,我们上面写的表达式没有写比例系数k,写的是a=F/m;即取的比例系数为最基本的自然数:1;严格来说,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是:a=k*(F/m); 当时的“力的大小”,只能用一升水的力(指的是一千克的重力)、两升水的力来定性地做描述。 在得到a=k*(F/m)公式后,物理学家们就人为取k=1,这样便从(F=k*ma=ma)中得到了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千克*米/二次方秒。 一牛顿的力,刚好能够让一千克的物体获得一米每秒的加速度。 前面提到的“一牛顿的力”,正是为了纪念牛顿,才将其名字作为力的单位的。力的单位简称牛,符号是N;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高中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有难度的实验。下面高中物理网为同学们做一个详解。 (1)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目的、原理实验 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实验原理:利用砂及砂桶通过细线牵引小车做加速运动的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上述两组关系。 如图所示,通过适当的调节,使小车所受的阻力忽略,当M和m做加速运动时,可以得到 当M>>m时,可近似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T等于mg;本实验第一部分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m的大小,测出相应的a,验证a与F的关系;第二部分保持m不变,改变M的大小,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验证a与M的关系. (2)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低压交流电源,两根导线,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薄木板,小桶,细绳,砂,天平,刻度尺,砝码. (3)实验步骤及器材调整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与砂的质量M和m,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上图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直至后面的纸带连好并不挂砂桶的小车刚好在斜面上保持匀速运动为止; (4)将砂桶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使小车运动,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桶中的砂量(确保M>>m)重复步骤(4),每次记录必须在相应的纸带上做上标记,列表格将记录的数据填写在表内; (6)建立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力,在坐标系上描点,画出相应的图线以验证倪与F的关系; (7)保持砂及小桶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小车上增减砝码),重复上述步骤(5)、(6)验证a与M的关系; (4)操作注意事项 (1)在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方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而垫起的位置要恰当.在位置确定以后,不能再更换倾角; (2)改变m和M的大小时,每次小车开始释放时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而且先通电再放小车; (3)每次利用纸带确定a时,应求解其平均加速度; (5)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1)该实验原理中T= ;可见要在每次实验中均要求M>>m,只有这样,才能使牵引小车的牵引力近似等于砂及砂桶的重力; (2)在平衡摩擦力时,垫起的物体的位置要适当,长木板形成的倾角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同时每次改变M时,不再重复平衡摩擦力; (3)在验证a与M的关系时,作图时应将横轴用l/M表示,这样才能使图象更直观; 牛顿第二定律由牛顿提出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该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第一、第三定律共同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是指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在非惯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不适用。但是,通过惯性力的引入。可以使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表示形式在非惯性系中使用。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的介绍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1.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共同点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而平衡力中的一个消失后,另一个可能仍然存在。举一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一个物体静止在桌面上,其自身重力与桌面的支持力(弹力)是一对儿平衡力;而左面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和功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个过程中(同一段时间或同一段位移)的总冲量一定为零,但作的总功可能为零、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这是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时间一定是相同的,而两者对应的位移大小、方向都可能是不同的。2023-06-09 21:14:391
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
由于电阻是纯线性元件,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完全符合欧姆定律。即:V=IR; I=V/R; R=V/I;2023-06-09 21:14:482
初中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用u形管
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因电流与电压和电阻都有关系,应采取的是控制变量法; ②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因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可能很多,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③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时,应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④探究磁场时,用引入“磁感线”来描述条形磁铁的磁场,采用的是“模型法”. 由此可知,均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①②③. 故选C.2023-06-09 21:14:561
高一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范例
1.高一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范例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观察、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确定的重、难疑点如下: 重点: 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疑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平衡吗? 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 为此我打算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1、改演示为学生实验,让他们从实验中归纳出规律 2、例题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释疑 教法学法 一、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的本质就是活动的原则,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采用的教法为实验法、探索法。我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把教学引导到心理层面。再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索,使学生积极参与建立物理规律的全过程,从而对所得结论深信不疑,体验到创造的成功和快乐。 二、学法指导 学而得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以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本节课主要教会学生“三会”:会观察、会实验探索、会分析总结规律。 2.高一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范例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楞次定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目的是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材是从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感应电流的方向的。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 (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 (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二、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本课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楞次定律。 2、能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能用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 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三、过程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我是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的:螺旋管连电流计,演示条形磁铁N极插入和拔出时,电流计偏转方向不同?说明感应电流方向不同,由此过渡到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呢?” 2、新课教学 接下来我分以下几个环节去做:(板书)实验探究-楞次定律-应用。 实验探究: 器材:一节干电池、一个15—20千欧的电阻、螺旋管、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 四、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 1、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高一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范例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 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2)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4)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5)学会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6)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4.高一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范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说的密度一节属于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内容,它们形成了经典力学的初步知识。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包括了质量、时间、空间三大基石。初二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基本具备了绝对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因而第七章第一节开始就进行绝对质量观的教学,第三节的密度是对质量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一点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 学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教具准备:每两人一天平,砝码,体积不等的两个木块和两个铁块,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制作了一个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激趣引学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是新大纲规定的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来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如何鉴别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当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颜色、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手,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铁、铝让学生辨认,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密度的概念 新大纲要求: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手段,它还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了每两人一组的分组实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中,当学生测出了质量与体积之后,我改变了教材中直接要求学生计算m/V的编排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处理实验数据我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根据测出的质量和体积,仍然能得出什么结论?面对这样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根据认识心理学,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直接利用这些数据去寻求某种规律,有的甚至能得出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这样的结论,还有部分学生,他们可能想到要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运算。当学生讨论得出利用m和V可以计算它们的比值时,我用课件出示鼓励性的评语,并播放一段音乐,以松缓刚才紧张的思维。然后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法分析m/V的含义,利用比较法、归纳法得出密度的概念。并告诉学生: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初中阶段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我还要引导学生欣赏天平平衡时的对称美,领会物理学方法的和谐美,感受物理概念的简洁美。促使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物理学的热爱。 3、密度的公式 密度的公式属于本节的重点,它要求学生能弄清公式的来源,并能记住公式。要记住公式,除了了解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还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并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在这一部分,我利用知识的迁移理论,设计了一些跳一跳能摸到的问题: ①怎样计算单位体积某物质的质量?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②如何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怎样计算密度的单位? ③一木块,体积为10cm3,质量为6克,它的密度多大?若切掉它的3/4,剩下的密度多大? ④根据密度的公式,我们能说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吗? 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教师适度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这样的办法,加深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这里通过对公式物理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形成基本的、朴素的、唯物物理学思想。在学生紧张的劳动之后,课件出示“王冠”图,告诉学生阿基米德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王冠的故事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怕困难,积极探索,服务人类的科学思想。 六、小结 一堂成功的物理课,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物理学知识,还要学生学到一定的物理学方法,甚至要形成一些基本的物理学思想。小结中,我准备先让同桌的学生相互回忆本节学过的主要内容,让这些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老师再从物理学方法和物理学思想两个方面着手,总结学生在这堂课中的表现,肯定他们的成绩,指明他们努力的方向。体现成功教学的激励机制。 练习 ①向自行车轮胎内打气,轮胎内空气的密度如何改变? ②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和V的关系如图所示,谁的密度大? 板书设计 为了简明扼要的再现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我采用图表法板书。 5.高一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范例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将来学习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难点: (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并更好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我采纳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概念。首先让学生分别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这一教学方法包括了讨论、启发、探究式教学和生活实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2023-06-09 21:15:021
初二下学期物理电学 欧姆定律 电功率的复习提纲 急急急
给塑料加热要使其受热均匀,为此工厂里用热水浸泡加热,若所用热水质量为15 ,温度为98 ,由于热量散失,每分钟热水温度会降低1 。为维持水恒温,用电热丝给热水加热使其始终保持98 ,已知电源电压210 ,那么电热丝要选择多大的电阻?2023-06-09 21:15:158
请问谁有2008——2012年兰州市物理初中毕业考试卷?(要有图,清晰一点)
你可以到百度文库去搜索2023-06-09 21:15:485
中学物理说课模板
说课是指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过说课可以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理论水平,进而指导教学实践。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中学物理说课模板,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物理说课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_____号,我说课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____年级物理____册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方面来说这节课。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 和 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 课(概念课或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 和 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 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 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 知识解决 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能力。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2、 (这部分目标一般为本节课的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2、 (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对科学家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是通过学习什么知识,培养学生的什么意识和品质等)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 ;而对 知识,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 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1、教法选择: 教法一: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或教法二: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本节课准备采取启发诱导、点拨释疑、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的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 教学程序及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2分钟) 为了顺利得出本节 概念(或规律),同时让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采用类比法设计复习题: ?(如密度、压强、功率的引入要类比速度) 为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导入本节新课时,采取故事导入或生活现象导入或演示实验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现象是。。。或演示实验是。。。。) 2、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5分钟) 学生阅读课本Px页---Py页,独立完成下发的学案上的自主预习题。为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自学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已确定的目标,本节课设计的预习题如下:问题1、。。。。。。。。。。。 问题2、。。。。。。。。。。。。 问题3、。。。。。。。。。。。 (如:)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教师采取投影学生学案、学生补充完善学案的方式顺利完成此环节。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钟) 同学们针对学案中设计的探究问题,分小组先讨论解决后再上黑板分别进行板演,为展示交流做准备。然后本小组讲解,其余小组聆听并发现其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注意归纳思路、渗透学科理念。 本环节设计的合作探究题和处理的方法为: (以《 》一节为例: 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5分钟)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叙述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也有机体现了学科知识建构的思想。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当堂检测、巩固升华:(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后,教师投影答案,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通过兵教兵和师教兵的方式解决。 6、学后反思:(3分钟) 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和本节的目标,在学案上自己构建本节的知识树。 四、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要注意黑板大部分是给学生展示用的,所以教师的板书内容不宜过多,基本包括标题和简单的知识树即可,并告诉评委这样设计的道理:以生为本,凸显学生学的地位等等) 中学物理说课范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3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反思五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节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方面的内容。本节设计有两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因为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可以说,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主要推理过程;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在研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学会分工与合作,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2. 感悟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曲折,感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之所以确立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理由在于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本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力和运动之间的内在规律。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获得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那就是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观念,转变错误认识,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严密推理,才能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二、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九年级学生。有利的方面是: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且学习了机械运动、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本节学习做好了铺垫。不利的方面是: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念不容易转变。 (二)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本课时我主要采用“演示法”与“科学推理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即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 (三)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正确实施下,我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我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 (四)教具与学具 电教器材:多媒体 教师演示用: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等 学生分组器材:书、圆珠笔、铅笔盒、小车、书包、斜面、毛巾、棉布、乒乓球等 丰富的教学设备,尤其是身边的器材拿来实验,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u2192感受活动,总结观点u2192合作交流,实验探究u2192科学推理,得出新知u2192剖析定律,强化理解u2192应用迁移,巩固提高u2192布置作业,延伸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约5分钟)。 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小实验引入新课,让学生从身边的实例入手可以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1、要让静止的书(文具盒)运动,该怎么办? 2、停止用力,又会如何呢?(学生实验后上台演示) 误导学生:物理受力就会运动,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谬论:物体运动要靠力维持。 教师实验演示:推一辆小车,撤去推力,小车没有立即停下。 得出结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观察学生表情,出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激发 学生探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实验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第二环节:感受活动,总结观点(约3分钟) 让学生用力推书,圆珠笔,铅笔盒,小车,书包等,然后撤去推力,物体会慢慢停下来。让学生体会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的缘故。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自身感受体验,观察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论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约20分钟) 本环节设计三个步骤: 第一步:用Flash课件展示实验,用严格的推理方法让学生感受伽利略观点是正确的。通过回顾历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形象的Flash演示,使学生对伽利略理想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接下去的分组实验探究做一个铺垫。 第二步:学生分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学习教材,小组自选器材完成实验。 1、我们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中观察什么? 2、几种不同的物体铺在木板上,作用是什么? 3、实验中怎样保证小车开始时的速度相同? 4、实验中,如果我们把表面换成更光滑的玻璃,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吗? 5、如果表面比玻璃更光滑呢? 6、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会怎样运动? 7、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会怎样? 通过这些难度不同的问题引导,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主制定方案,完成实验,不仅使他们印象深刻,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知道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对于不确定的观点应该通过实验来验证。 第三步:用Flash课件再次展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肯定和总结。 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运动要靠力来维持”是错误的,伽利略的观点“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是正确的。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渐渐停下来是受到了阻力的作用,所以说,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状态,而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 2、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合力推理,不是凭空想象。伽利略正是有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和对科学的执着精神,才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长达2000年的错误理论,为后来笛卡尔等科学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通过演示和总结,对前面提出的观点进行判断,为学生确立正确的观点。结合伽利略的实验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第四环节:科学推理,得出新知(约5分钟)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动画能够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下去。 提问: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时将永远运动下去,那静止的物体不受阻力时会怎样呢? 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得出:静止物体在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 教师讲解:为解决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等前辈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牛顿第一定律: 引导学生得出:我们在科学正确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最终得出可信的结论,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同时教给学生一种实验+推理的研究方法。教师再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了解任何科学的发展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观点和探究过程与伟大科学家是一致的,从而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探究的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第五环节:剖析定律,强化理解(3分钟) 如何把牛顿第一定律理解透彻,一直是很多学生学习的大难题,通过对这以下三个问题的思考,可以很好的突破本节难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2、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3、力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解释牛顿第一定律时主要强调“一切”、“不受外力”、“总保持”的含义,并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理想性。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并能准确的表述出牛顿第一定律。 用视频冰球比赛展示牛顿第一定律的理想性,强调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并阐述实验推理法的应用。 第六环节:应用迁移,巩固提高(5分钟) 1、回归课本 分析课本开头三幅图片,分析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2、情景讨论 在体育上,我班同学都参加了哪些项目?现在请大家思考,假如你正在和同学赛跑时,突然,所有的力都消失了,会出现什么情形呢? 3、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不变的性质。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是否也有这种性质呢?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本环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得到升华,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第3题为下一节的惯性学习做好铺垫。 第七环节: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约4分钟)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用5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点的整体印象。 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 (1)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开幕,我国运动员将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在下列比赛项目中,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头球攻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用力拉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用力向后划水,皮艇才能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百米赛跑时,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的惯性消失了。 (2)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 ,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 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2)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运动的越( )。 (3)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 (4)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力的作用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状态,而是( ) 物体的运动状态。 2、实践作业: (1)上网查寻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贡献。 (2)以“假如力消失了,我们的生活会怎样?”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两个:通过书面作业,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小论文的写作,需要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同时通过实践作业的完成可以形成对知识的复习回顾。 四、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 五、课堂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力求教给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探求,创造性的发现物理知识的过程,力求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六、结束语2023-06-09 21:16:101
什么叫控制变量法? 举个例子
例如物理里面测量电阻,因为电阻和材料,横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有关.所以就把其他条件都控制一样,改变其中一个条件,例如材料不同,那么保证横截面积,长度以及在相同的温度下做实验,从而观察材料不同,电阻不同.简单的说,就是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他都不变,从而证明与此条件有关.2023-06-09 21:16:491
初中物理在研究哪些问题时用到过"控制变量法""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是为了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用。举例来说,s=vt即位移=速度*时间,(如果你不能理解什么是位移,可以暂且认为它就是距离好了)。这个公式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就是说,知道“速度”、“位移”、“时间”,但为了研究出“位移=速度*时间”这个公式,我们要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方法是这样的,我们让一辆小车匀速行驶一段时间,然后看它的位移。为了研究位移跟“速度”、“时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先让小车以不同的速度行驶相同的时间,比较两种情况下行驶的位移。例如:先以3m/s的速度行驶5秒,记下位移15m;接着以9m/s的速度行驶5秒,记下位移45m,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里,速度翻了几倍,位移也翻了几倍,即位移和速度成正比。注意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故意让小车两次行驶的时间保持一致(都是5秒),从而就可以发现“位移和速度成正比”这个关系,因为是控制住“时间”这个变量,使其不变,来研究问题,所以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同样的,如果我们控制住“速度”这个变量,也同样可以发现“位移和时间成正比”这个关系。(做法就是,让小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不同的时间,比较两种情况下行驶的位移)。2023-06-09 21:17:002
初中物理在研究哪些问题时用到过"控制变量法""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是为了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用。举例来说,s=vt即位移=速度*时间,(如果你不能理解什么是位移,可以暂且认为它就是距离好了)。这个公式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就是说,知道“速度”、“位移”、“时间”,但为了研究出“位移=速度*时间”这个公式,我们要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方法是这样的,我们让一辆小车匀速行驶一段时间,然后看它的位移。为了研究位移跟“速度”、“时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先让小车以不同的速度行驶相同的时间,比较两种情况下行驶的位移。例如:先以3m/s的速度行驶5秒,记下位移15m;接着以9m/s的速度行驶5秒,记下位移45m,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里,速度翻了几倍,位移也翻了几倍,即位移和速度成正比。注意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故意让小车两次行驶的时间保持一致(都是5秒),从而就可以发现“位移和速度成正比”这个关系,因为是控制住“时间”这个变量,使其不变,来研究问题,所以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同样的,如果我们控制住“速度”这个变量,也同样可以发现“位移和时间成正比”这个关系。(做法就是,让小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不同的时间,比较两种情况下行驶的位移)。2023-06-09 21:17:091
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组条件不同。如: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保持电阻不变2023-06-09 21:17:198
怎样控制变量法
1)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例:研究电阻定律,欧姆定律,压强与压力面积的关系等。控制变量法:对多变量的问题,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此时可以把其他变量固定,只讨论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对问题的影响。 例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开始是由实验得到的,人们分别研究了等温过程、等压过程和定容过程下理想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和质量的关系,得出了一系列实验定律。最终才总结为克拉珀龙方程:PV = nRT2023-06-09 21:17:382
控制变量法
简单一点 就是 一个问题有很多因素引起 但是不知道是哪个 我们假设其中有N个因素 先假设 N-1个 因素是不变的 看另一个因素对他的变化 就是这样的道理2023-06-09 21:17:493
什么叫做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指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2023-06-09 21:17:578
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定义: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验证欧姆定律、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探究影响电流的热效应的因素、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举例 探究电阻和电流的关系,我们可以先将电压人为的控制(即不变),改变电阻的大小,再测出各个电阻值所对应的电流的大小,从而可以得知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控制变量法是为了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用。举例来说,s=vt 即位移=速度*时间,(如果你不能理解什么是位移,可以暂且认为它就是距离好了)。这个公式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就是说,知道“速度”、“位移”、“时间”,但为了研究出“位移=速度*时间”这个公式,我们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研究的方法是这样的, 我们让一辆小车匀速行驶一段时间,然后看它的位移。为了研究位移跟“速度”、“时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先让小车以不同的速度行驶相同的时间,比较两种情况下行驶的位移。例如:先以3m/s的速度行驶5秒,记下位移15m;接着以9m/s的速度行驶5秒,记下位移45m,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里,速度翻了几倍,位移也翻了几倍,即位移和速度成正比。注意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故意让小车两次行驶的时间保持一致(都是5秒),从而就可以发现“位移和速度成正比”这个关系,因为是控制住“时间”这个变量,使其不变,来研究问题,所以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同样的,如果我们控制住“速度”这个变量,也同样可以发现“位移和时间成正比”这个关系。(做法就是,让小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不同的时间,比较两种情况下行驶的位移)。2023-06-09 21:18:341
物理中,控制变量法是什么意思?解释下。。
控制变量法定义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应用 理想斜面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验证欧姆定律、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探究影响电流的热效应的因素、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举例 探究电阻和电流的关系,我们可以先将电压人为的控制(即不变),改变电阻的大小,再测出各个电阻值所对应的电流的大小,从而可以得知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控制变量法是为了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用。举例来说,s=vt 即位移=速度*时间,(如果你不能理解什么是位移,可以暂且认为它就是距离好了)。这个公式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就是说,知道“速度”、“位移”、“时间”,但为了研究出“位移=速度*时间”这个公式,我们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研究的方法是这样的, 我们让一辆小车匀速行驶一段时间,然后看它的位移。为了研究位移跟“速度”、“时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先让小车以不同的速度行驶相同的时间,比较两种情况下行驶的位移。例如:先以3m/s的速度行驶5秒,记下位移15m;接着以9m/s的速度行驶5秒,记下位移45m,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里,速度翻了几倍,位移也翻了几倍,即位移和速度成正比。注意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故意让小车两次行驶的时间保持一致(都是5秒),从而就可以发现“位移和速度成正比”这个关系,因为是控制住“时间”这个变量,使其不变,来研究问题,所以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同样的,如果我们控制住“速度”这个变量,也同样可以发现“位移和时间成正比”这个关系。(做法就是,让小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不同的时间,比较两种情况下行驶的位移)。2023-06-09 21:18:431
初中物理有哪些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之类的 它们分别在哪些实验中使用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推理法,微小现象放大法。当然都包含科学探究法和科学归纳法。控制变量法:探究摩擦力与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浮力及浮力大小决定因素;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电流做功的快慢因素。等效替代法;探究同一直线上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探究串联并联合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理想推理法:真空铃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微小现象放大法:把微小振动或微小形变放大。2023-06-09 21:18:562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哪些具体例子
1、控制变量法: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影响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的主要因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主要因素等; 2、转换法:研究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而间接反映出来的;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时通过观察木块被小球推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大小的;研究电磁铁的磁性是通过它吸引铁钉的数目多少来判断它的磁性强弱的;研究滑动摩擦力时通过观察匀速拉动物体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摩擦力的大小等; 3、等效法:研究合力与各个分力的关系时用一个合力取代了各个分力的共同作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时用总电阻替代了各部分电阻等。2023-06-09 21:19:141
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如何区别
分类: 教育/科学 >> 升学入学 >> 中考 问题描述: 将煮熟的米饭分成两份,一份放在空气中,另一份放在二氧化碳中,两天后,放在空气中的已经边馊,而放在二氧化碳中的仍有饭的香味。做这个实验所用的探究方法是什么? 解析: 对比实验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影响你要研究的问题就能比较了,而控制变量法中某个量会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有关,所以在研究时要先把其它的量让它不变,只能有一个量是变化的,才能比较这个量对你所要研究的量的影响,所以这两种方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上面的例子我认为还是控制变量法,因为米饭的新鲜程度要相同,所处环境温度要相同,你是假设这两个量不变的前提下,来比较空气与二氧化碳的影响的。2023-06-09 21:19:211
求一种分析问题的数学方法,以前学过,忘了叫什么名字啦!先谢谢啦
控制变量法2023-06-09 21:19:313
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如何区别
对比实验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影响你要研究的问题就能比较了,而控制变量法中某个量会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有关,所以在研究时要先把其它的量让它不变,只能有一个量是变化的,才能比较这个量对你所要研究的量的影响,所以这两种方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上面的例子我认为还是控制变量法,因为米饭的新鲜程度要相同,所处环境温度要相同,你是假设这两个量不变的前提下,来比较空气与二氧化碳的影响的。2023-06-09 21:19:405
对比实验法和控制变量法有什么区别。。
控制变量法,是控制某些条件不变进行试验,一观察有什么不同现象发生(做一组),对照法是做几组试验(某些条件不同)进行对比,这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2023-06-09 21:19:561
二阶混合偏导数的意义?
不好描述,好比说你让一张纸凹凸是xxyy那么ny就是你扭转这张纸,可以也可以这样理解,沿着x轴附近oxz平面切一条函数面,放一个球,能平稳就是xy偏导等于零不能就是不为零了,画一下z=xy和z=x方加y方来理解一下吧2023-06-09 21:20:057
如何学好物理?
多用心去体会物理的奥妙,这样您就会对物理感兴趣,对一件事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多做题,熟练运用公式只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有兴趣和理解〉〉切记!2023-06-09 21:20:3714
怎样学好初二物理
要学会画简化电路图,认真分析,学好前提是学会推公式的由来2023-06-09 21: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