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微生物实验瓶子形状

2023-06-09 08:08:27
TAG: 实验
无尘剑

由题意可知,烧瓶内的肉汤煮沸,高温灭菌,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打断瓶颈,空气中的细菌落入瓶中,肉汤有细菌,致使肉汤变质,因此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有以下几个:1. 自变量:实验中加入的生物材料或微生物种类等。自变量是实验者可以控制的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2. 因变量:实验中观察的结果,例如发酵产物的种类和数量、微生物的生长情况等。因变量是实验者观测的结果,接受自变量的影响。3. 控制变量:在实验中被固定不变的变量,例如实验容器、温度、 pH 值、反应时间等。通过控制变量,实验者可以排除其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4. 干扰变量:不受控制的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对观测结果产生干扰。例如实验容器中存在其他微生物、实验操作中的误差等。
2023-06-08 14:53:401

巴斯德曲颈瓶实验变量

用煮沸的肉汤和未煮沸的肉汤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细菌的有无.瓶煮沸即高温灭菌,瓶中是无菌的,而第二个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鹅颈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因此两图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细菌的有无.巴斯德曲颈瓶实验证实了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故选:C
2023-06-08 14:53:481

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变量

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是针对生命起源中的自然发生说而设计的,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目的是证明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于空气,而不是肉汤本身产生的. 故选C.
2023-06-08 14:53:561

巴斯德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什么呀?急!明天就交作业了!!

实验中变化的实验因素,不经沉淀的自然空气斯德根据他的发酵研究认为,生物不可能在肉汤或其他有机物中自然发生,否则灭菌、菌种选育等就都是无意义的了。巴斯德做了一系列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来自无生命的物质。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是“鹅颈瓶实验”(上图)。   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这就使那些认为Spallanzani的实验使空气变坏的人无话可说),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孢子)。1864年巴斯德在法国国家科学院报告了他的工作。原定和他辩论的有名的自然发生论者F.A.Pouchet撤销了辩论。“生命来自生命”,即生源论(Biogenesis)取得了胜利。
2023-06-08 14:54:071

巴斯德实验属于什么实验,实验的变量唯一,即————

巴斯德实验属于单一变量实验,实验的变量唯一,即瓶颈(曲颈和直颈)的形状.
2023-06-08 14:54:151

一组对照实验能有几个实验变量?巴斯德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什么

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巴斯德实验中的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望采纳
2023-06-08 14:54:251

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1、1810年罐头的专利已经公开,并且领了拿破仑12000法郎的悬赏建了罐头厂,很快量产供应军队。大家早都知道隔绝空气不会腐败了。2、17世纪弗朗西斯科·雷迪实验证伪了“腐肉生蛆”,加盖(但是没有密封)的鲜肉不会产生蛆虫,但是会腐臭。3、但随后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所以有人认为,至少微生物是可以自然产生的。4、19世纪50年代,巴斯德已经发过几篇论文,论证微生物和腐败、发酵的关系。所以密封是没意义的,人家都量产的东西你还在假装摸石头干啥。并且鹅颈瓶是有对照试验的,只是密封的话,步骤c的实验做不了。另外还有一个个人猜的,这个实验不能像罐头一样尽量不留空气,所以因为气压的关系,必须得放凉之后再密封,冷却过程可能有微生物进入。18、19世纪的化学家都是烧玻璃高手,DIY个奇形怪状的瓶子都是日常操作。巴斯德不是先做瓶子在把肉汤装进去的,那得多难操作。肉汤是先装进到正常的烧瓶里的,然后把瓶颈烧软(当时的条件大概是用煤气喷灯),然后拉成鹅颈形。要是想密封,那可太简单了,玻璃烧软用钳子一夹就行的事儿。
2023-06-08 14:54:341

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A.空气的有无B.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C.微生物的有无D.烧瓶容量

由题意可知,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口是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上可知,甲乙两组的区别是甲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组的肉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可见C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2023-06-08 14:54:421

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控制的变量是细菌。控制的变量不是指不变的量吗?可是明明细菌是变量啊,怎理解

就是说,控制这个变量为一定的值,或者在某一值范围内变动。比如,我控制变量只能为整数,或者变量只能在(1,2)区间内。是这个意思。
2023-06-08 14:55:142

巴斯德实验(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的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实验组 对照组 分别为?

甲是实验组,乙是对照组.自变量是玻璃瓶的鹅颈,因变量是微生物.无关变量有很多,如玻璃瓶的清洁程度,温度等
2023-06-08 14:55:251

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

(1)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因此甲、乙两瓶的肉汤要煮沸,杀死汤中的细菌,排除细菌可能来源于食物中这一因素,使实验具有说服力.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鹅颈瓶设计的妙处是细菌不能进入,另一个瓶口敞开,细菌能进入,其他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 (3)巴斯德的实验说明肉汤的腐败是由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造成的,而不是肉汤中自然产生了细菌.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科学的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之上的. (4)乳酸菌和酵母菌都属于单细胞生物.而乳酸菌是细菌,细胞中没有成型的细胞核,而酵母菌是真菌,细胞中有成型的细胞核. 法国的科学家巴斯德(1821-1895)设计了鹅颈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并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之父”. 故答案为:(1)高温灭菌,使AB两瓶中肉汤都处于无菌状态保证对照试验的严谨 (2)有无细菌 瓶中肉汤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能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不能进入肉汤 (3)肉汤的腐败是由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造成的,而不是肉汤中自然产生了细菌 科学的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之上的(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6)都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乳酸菌是细菌,细胞中没有成型的细胞核,而酵母菌是真菌,细胞中有成型的细胞核 巴氏消毒
2023-06-08 14:55:321

巴斯德实验中直径頩为______组,曲颈瓶为______组.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______

如图:A组用煮沸的肉汤和未煮沸的肉汤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细菌的有无.B组的瓶煮沸即高温灭菌,瓶中是无菌的,而第二个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鹅颈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因此两图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细菌的有无,直径瓶中有细菌,是实验组,曲颈瓶中无细菌,是对照组.巴斯德曲颈瓶实验证实了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故答案为:实验;对照;细菌
2023-06-08 14:55:411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信仰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实验的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巴斯德是一位科学家,但是他却说自己不懂科学,还说自己相信神创论,当然,这与巴斯德信仰基督教有关。他相信神,不能说他迷信,也并不影响他的研究,反而这种信仰一直促使他不断进行探索。 曾经有一段时期,有些派别的知识分子主张“自然生万物”,而巴斯德认为这是谬论,他勇敢地站起来反对,所以那时的他并不受许多科学家们的认可,还受到一定程度的排挤,但是他直到去世也仍然坚守自己的信仰。 巴斯德晚年的时候到母校演讲,他传给学生的观念依然与他的信仰有关,相信神的存在,神创造一切,巴斯德所理解的神和盲目的迷信是不一样的,在他的心里,神就像一种信念,一条绳索,只有顺着他走,才能看到结果。并且在他看来,他的所有成功都源于神,在神的指引下,他发现了自然界吸引他的地方,然后他开始研究,最后得知神创造自然的奥妙,并利用发现造福人类,他常提的观点就是:当自己对自然研究更深刻,就更接近神。 他说他找不到证据来证明神与科学有矛盾之处,说到这里,还有一则小故事:巴斯德在一次火车旅途中遇到一个年轻人,年轻人看到巴斯德手握念珠便开始跟他讲科学,劝他不要迷信,巴斯德耐心地听年轻人讲完,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年轻人才知道,原来是巴斯德。 由此可以看出巴斯德信仰始终不变,科学与神也不并冲突,只在于个人怎么理解。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实验的结论是 巴斯德实验是巴斯德为了推翻“自然发生说”而设计的实验之一。这个实验比其他实验更加准确,所以流传至今。在当时,随着众多科学家的深入研究,“自然发生说”开始受到质疑。巴斯德为此开始了长时间的实验和研究,巴斯德设计了多种实验来论证“自然发生说”的错误之处。 巴斯德实验是在巴斯德的教授指引下想出来的,他使用了曲颈瓶阻止微生物的进入,但空气却可以进去。历经四年瓶内物质都没有腐败,打破瓶子后却很快腐败。巴斯德实验的结论是微生物本就存在于空气中,它不是自然发生的,这刚好于“自然发生说”相反。巴斯德向许多人宣告了巴斯德实验的成果。后来,他又当着公众的面做了一次大规模实验,他改变了一些外界环境的变量,但巴斯德实验的结果依旧未曾改变。巴斯德实验的结论是微生物本就存在于空气中,巴斯德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实验并且推翻“自然发生说”,接连爬上一座座高峰做更严密的实验。 尽管巴斯德实验的结果如此精密,还是遭到了许多固守陈规的人反对,他们甚至用相同的方法去测试巴斯德实验是否正确。巴斯德坚持与他们力争到底,取得了学术界的一次真理的胜利。巴斯德的曲颈瓶因为瓶口弯曲的原因,并不会落入微生物和细菌,排除了外界进入这一途径。 巴斯德实验是巴斯德对待科学态度的真实写照,他不容许有差错出现。高温消毒是一可行途径,不仅增加了准确性,也向反对派提供了无法否定的事实。巴斯德实验扫清了科学路上的一大障碍。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疫苗中的贡献 巴斯德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是拯救他们于苦难之中的救世主。巴斯德研制的狂犬疫苗把很多人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巴斯德在疫苗中的贡献可见一斑。之前人们在治疗天花时,主要以接种牛痘为主,在这种方法出现之前,人们对天花病毒素手无策。但这种方法风险依旧很大,因为难以控制,而且容易感染。巴斯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断研究改善手中的疫苗,争取发现治疗天花的更好更有效的方法。 巴斯德在疫苗中的贡献不止是完善疫苗成分。巴斯德的发现是免疫法的重生。巴斯德的免疫理论基础坚实,适合面对广大群众推广并广泛使用。巴斯德还研究了多种病毒,比如鸡霍乱,炭疽病等等。巴斯德的贡献无疑给了饲养业的人们希望。 巴斯德研制出的疫苗中当属狂犬病疫苗给人们带来的利益更广。巴斯德看到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对狂犬病抱着绝望的态度,他决心改变这一切。巴斯德在研究疫苗的过程中对病原体进行了观察和深入了解。经过他多日的研究,新的疫苗被用在一个病人身上并起了作用。 巴斯德在疫苗方面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的方法更适用于临床治疗。医生可以针对不同的患者控制疫苗的剂量,使药剂发挥最大的效果,更小的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巴斯德在疫苗中的贡献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并在此领域中发展自己的事业。在他之后,还有许多科学家为免疫学做出了贡献。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座右铭 巴斯德的座右铭是“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巴斯德的一生都谨遵他的座右铭生活,他的意志力坚韧异常。在对狂犬病疫苗的研究中,他重复了上百次实验,不折不挠的态度让他最终探索到了病毒的解决方法。他凭借过人的意志力成为第一个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人,结束了人们的痛苦挣扎。 巴斯德终生都在工作,以他的座右铭为真理。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专心投入使他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巴斯德取得的无数成就离不开他专心工作,一心想要解开疑惑的态度。巴斯德为了探求真理,设计了多种实验,终于以确凿的事实推翻了“自然发生说”。同时巴斯德引导了科学探索的进程。 巴斯德的座右铭是他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和催化。巴斯德等待的耐心让他从未放弃过每一次实验,他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没有失去耐心,也没有放弃研究。等待就像蛰伏在暗处的猎人,等待研究成果也就是猎物的出现。巴斯德的等待没有被白费。 巴斯德以成功金字塔的基石为对自己基础的要求。巴斯德对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改变了众人的研究方向,引导了众多科学家们的思想。巴斯德不是语言上的巨人,他踏实的行动在无声昭示着巴斯德是行动上的巨人。他的成就斐然也说明了这一点,巴斯德的座右铭是带领他走向成功的引导者。巴斯德的座右铭足以被当代人信服。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简介 巴斯德一生取得很多辉煌成就,巴斯德简介这样介绍巴斯德。 巴斯德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农村家庭,家境贫寒,小时候接受着普通的教育,喜欢问各种怪异的问题,但成绩却不是特别好,所以老师不是很喜欢他,但这样的性格凸显出他的创新思维,他从小就喜欢研究自然,为后面的成功做了铺垫。 中学毕业后他做了一名教师,但由于对科学研究的热爱,他没有满足于此,继续考大学,后来如愿以偿上了法国最好的师范大学,继续研究,毕业后争取到实验室去搞研究。庆幸的是,有人发现了他的天赋,留下了他,从此便开始了他正式的科研之路。 巴斯德最先从事化学方面的研究,他发现了酒石酸的同分异构现象,但他不满足,之后转入生物学研究。第一个研究项目便是酒变酸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他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对食品的影响,总结出温度、环境和发酵成分与酒质量的的关系。从此以后,他就主要研究微生物,相继发现酵母菌、研究出鸡霍乱疫苗、炭疽疫苗、狂犬病疫苗,还解决了令工业生产者头疼的蚕病,还有创造了延续至今的“巴士消毒法”,在巴斯德简介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巴斯德不仅科学上有很大成功,还是个很有气节的爱国者,在法国受到侵略的时候,他拒绝了侵略国颁发的荣誉。他的成功得到整个世界的认可,连总统都亲自搀扶他,并以国家的名义感谢他,巴斯德享年73岁,在学生和许多国家高层人物的陪伴中沉睡。巴斯德简介也到此结束。 巴斯德疫苗介绍 巴斯德的一生进行过很多的研究,主要成果表现在微生物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要数疫苗了。巴斯德疫苗解决了当时社会很多的问题,减轻了无数人痛苦,挽救了生命,引起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 早在巴斯德之前就有人提出病菌这一存在,但并未取得重大成果,巴斯德通过研究实验,证明了这一存在,让世人信服,这也为之后他研究疫苗做了铺垫,并在之后的研究中,提出杀死某些病菌和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案。 巴斯德疫苗有很多种,最先研究出来鸡霍乱病原菌和炭疽疫苗,降低了当时法国这方面的死亡率,之后又研究出狂犬病疫苗。说到狂犬病疫苗,这里不得不提到研究它的起因,狂犬病来源于病毒感染,可当时无人得知,巴斯德从前面的研究发现:经反复传代和干燥的物质可减少其毒性,注射入体内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当时就有一个被疯狗咬伤的男孩去请求巴斯德的帮助,巴斯德抱着一试的心态,最后利用新研究的成果救治了男孩,不过真正的狂犬病疫苗在1889年才问世,从那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人类这一大公敌造成的威胁了。 他为了研究疫苗,常常冒着被传染的危险采集标本,实验过程不管多么艰辛,不管失败多少次,他总是不得到想要的结果决不放弃。 巴斯德疫苗解决的都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大问题,直至今日,疫苗仍然在用,巴斯德研究疫苗的思考方式更是被人称颂!
2023-06-08 14:56:121

初一生物问题

问题:生物能否在肉汤或其他有机物中自然发生,假设:生物不可能在肉汤或其他有机物中自然发生,单一变量:空气中的微生物实验现象: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这就使那些认为Spallanzani的实验使空气变坏的人无话可说),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孢子)。1864年巴斯德在法国国家科学院报告了他的工作。原定和他辩论的有名的自然发生论者F.A.Pouchet撤销了辩论。“生命来自生命”,即生源论(Biogenesis)取得了胜利。结论:生命来自生命”,即生源论(Biogenesis)取得了胜利。
2023-06-08 14:56:211

生物实验中的变量 例如巴斯德的实验变量我是写有无细菌还是就写细菌还是两个都可以 真的很着急

我认为前者更准确
2023-06-08 14:56:351

巴斯德曲颈瓶实验应注意什么?

应该注意设计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
2023-06-08 14:57:013

巴斯德实验的鹅颈瓶

用密封的容器的话外界空气无法进入,这样的话变量就不是一个了。因为做实验是需要加热煮沸肉汤来杀死肉汤里的微生物,加热煮沸后密封容器里的空气是加热的(因为外界空气无法进入),而开口的容器外界空气可以进入,所以空气不同,这样就有两个变量了:微生物和空气。
2023-06-08 14:57:091

巴斯德否定会生物自然发生说,试验中为什么要用鹅颈呢

为什么要用鹅颈?因为我们知道空气中是有大量的细菌的,瓶口换了个样子就是为了与外界的空气隔离,也就是说为了防止细菌的感染。 实验过程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经过四年的时间,肉汤没有腐败变质。后来他将瓶颈弄坏,不久肉汤就变质了。这个实验的对照就是前面有没有将瓶子打破。其中的变量就是有没有接触空气,也可以说有无细菌。他的结论就是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本就存在于空气中。意义就是揭开了微生物的面纱,使人们知道了微生物是原本就存在于空气中,他是普遍存在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同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和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2023-06-08 14:57:191

巴斯德的瓶颈实验中,设计的唯一变量是 A.瓶颈弯曲与否 B. 空气的洁净程度不同

选A
2023-06-08 14:57:273

生物实验中的变量

我认为前者更准确
2023-06-08 14:57:382

巴斯德实验把b曲景平长景打断后为什么会变质

(1)甲图A瓶用酒精灯高温加热即高温灭菌,因此A瓶内无菌,而B没有高温灭菌,因此B瓶内有细菌,故肉汤仍然保鲜的是A瓶;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 (2)甲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乙图中A瓶空气能进入瓶中而细菌会落在弯曲部位,不能进入;B瓶将瓶颈打断,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落入肉汤,因此它们的控制变量也是细菌的有无,故选B; (3)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高温灭菌. (4)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所以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需要要经过多次重复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故答案为:(1)细菌; (2)B; (3)高温灭菌; (4)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023-06-08 14:57:461

巴斯德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D
2023-06-08 14:57:591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

(1)甲图中的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是无菌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而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2)甲图中A瓶与B瓶对照,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因此A瓶内无菌,而B瓶不作处理,没有高温灭菌,因此B瓶内有细菌,实验变量是细菌.甲图中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将瓶颈打断,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入肉汤,因此乙图的实验变量也是细菌.(3)甲图中的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是无菌的,所以甲图控制该变量的方法则是高温灭菌.(4)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所以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5)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故答案为:(1)A;细菌;(2)B;(3)高温灭菌.(4)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提高实验的准确性(5)A
2023-06-08 14:58:091

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原理

细菌存在于空气中?可忽略,我瞎说的
2023-06-08 14:58:183

下面是著名的生物学家--微生物之父巴斯德做过的鹅颈瓶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如甲图所示,巴斯

(1))如甲图所示,巴斯德使用了两种瓶来作实验,宽口瓶和鹅颈瓶,两瓶中放入相同的肉汤,并敞口放入同样的环境中,而且瓶内和外界空气都是相通的,放置一周后,现象:宽口瓶,空气中的细菌能进入,因此瓶中的肉汤腐败.鹅颈瓶,空气中的细菌被鹅颈挡住了,不能进入,肉汤不腐败.(2)A瓶、B瓶内都装有同等量的新鲜肉汤,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B瓶变质,因为B瓶没有经过高温灭菌,有细菌存在.(3)如丙图所示,在乙实验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静置室内,则空气中的细菌能进入,肉汤应该很快腐败变质.(4)甲:宽口瓶有细菌进入,鹅颈瓶无细菌进入,其他条件一样,因此变量是细菌;乙:A煮沸,无菌,B不做处理,有细菌,其他条件一样,因此变量是细菌;丙:鹅颈瓶,细菌不能进入,无细菌,打断颈的瓶子,空气中的细菌能进入,其他条件一样,因此变量是细菌.故选B、B、B.(5)甲:宽口瓶有细菌进入,鹅颈瓶无细菌进入,其他条件一样.因此控制变量的方法是保持原来瓶颈的直颈或弯颈.故选A.乙:A煮沸,无菌,B不做处理,有细菌.因此控制变量的方法是一瓶煮沸,一瓶不作处理.故选B.丙:鹅颈瓶,细菌不能进入,无细菌,打断颈的瓶子,空气中的细菌能进入.因此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弯颈瓶的变颈打断.故选C.(6)本实验说明了细菌的产生是由空气中的细菌产生的,而不是自然发生的.(7)巴斯德根据实验创造了保存食品的巴氏消毒法,直到现在仍广泛应用.故答案为:(1)宽口瓶中的肉汤腐败,鹅颈瓶中的肉汤没有腐败(2)B瓶变质,因为B瓶没有经过高温灭菌,有细菌存在(3)原来新鲜的肉汤很快腐败(4)B、B、B(5)A、B、C(6)由空气中的细菌产生的(7)巴氏消毒法
2023-06-08 14:58:251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堂教案

  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共同探讨个人尚未解决的问题,并推选出代表进行发言交流。学生通过自学阅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基本上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自学任务,弄清巴斯德实验的过程,虽然他们还不明确对照实验的含义,但他们通过自学分析与讨论,对对照试验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   引导学生分析A、B两瓶相同的实验条件有:瓶口敞开、肉汤煮沸、存在的环境。不同的实验条件只有一个:A瓶瓶口竖直向上,B瓶瓶口呈S型。两瓶实验结果的不同就是由这一个不同的实验条件导致的,因此这个实验条件就称为实验变量。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链接”了解变量以及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单一变量。    巩固练习:    (1)下列可以构成实验变量的是:   A.有关和无光 B.有风和无光   C.高温和干燥 D.黑暗和寒冷    (2)在设计探究光照对蟑螂生活的影响的实 验时,除了哪一条件外,其他条件的选择都应相同?   A.温度 B.湿度 C.食物 D.光照   再次强调:设计对照实验要注意控制实验变量。   过渡:18世界时,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巴兰让尼也做过研究微生物的实验,为什么他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呢?    出示斯巴兰让尼与巴斯德实验设计的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斯巴兰让尼实验的不足之处:   讲述:斯巴兰让尼的实验设计尽管不够严谨,但却为巴斯德实验设计的改进提供了前提。巴斯德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设计了曲颈瓶,改进了实验器具,以巧妙的探究方法证明了自己的假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探究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科学家需要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最终才能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   认真观察分析巴斯德实验图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出两瓶在设计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知道只能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这个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阅读,结合巴斯德的实验设计理解实验变量和对照实验。    根据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通过比较两个实验设计, 发现斯巴兰 让尼实验的不足 之处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从而认识到设计对照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学生通过自学对巴斯德实验设计的思路有了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老师稍加点拨,即可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实验条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明确单一实验变量导致了实验结果的不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提炼出有用的知识点,提高他们从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刚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之后,立即利用它来解决问题,能够使他们掌握的知识更加的牢固, 还能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的点拨可起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作用,让他们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自学探究   6分钟过渡:巴斯德通过自己设计试验,证明了自己的假设,这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1、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本11-13页的内容,认真分析图1.1-8,通过个人思考解决:   助学第8页合作探究第二题   助学第7页自主学习目标1   提出自学要求:   ①自主完成,安静思考   ②将答案工整地填写在助学上   ③在课本上标注知识点   对自学效果的检查:4分钟后找同学回答以上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   3、练习:辨析可采用的方法:   (1)要了解尚贤中学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应采用 法。   (2)要了解马和驴在外形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应采用 法。   (3)要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 法   (3)要了解家鸽一天内体温的变化,应采用 法。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在课本上标知识点,并按老师提出的要求独立完成助学中的`相关题目。4分钟之后接受老师的检查。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并知道自己探究得出的结论与假设相悖时该如何做。   通过辨析题目,了解几种常用方法的实际应用   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和直接,教师无需多讲,学生通过自学即可掌握,所以放手给学生。但此处的设计注意将课本知识与助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利用完成助学中的题目来掌握课本中的知识,提高了助学的课堂利用率。   自学限定时间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有紧迫感,能提高自学的效率。    知识整合    迁移运用   7分钟过渡 :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探究方法并用,才能最终解决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小明同学非常喜欢观察、思考生物现象。雨后的一天下午,他仔细的观察地上的蚯蚓,想到了一个问题:蚯蚓生活在地下的 土中, 它们到底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你能根据小明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吗?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__________________   实施计划: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分组进行分析、交流,拿出活动的设计方案。   学以致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思考,从而学会在新知中迁移,在迁移中应用,在应用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树立他们探索生物学的远大志向。    课堂小结   2分钟 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积极而有序,也基本上完成了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等方面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求知,从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达标检测   10分钟独立完成助学8页当堂达标:1-8.    课下作业:   A类:教材13页1-2题、《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12页3、11题;   B类:教 材13页1-2题、《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12页3题。   C类:教材13页1-2题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小组内核对答案并向老师反馈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   
2023-06-08 14:59:141

雷迪、斯巴兰扎尼和巴斯德实验共同之处是都设置了 A.多组实验 B.相同变量 C.对照组 D.相同装置

c
2023-06-08 14:59:392

哪个是呢么细菌真菌的,,鹅颈瓶实验的变量是_____.

巴斯德杀死肉汤中原有的细菌灭菌空气中的细菌自然发生原有的细菌产生
2023-06-08 14:59:542

巴斯德实验的实验结果

巴斯德向科学界报告了自己的实验结果。许多听众无不为他们的冒险献身所感动,为他们的证据所折服。可是坚持自然发生说的反对派仍继续起劲地谴责巴斯德,称他是“马戏团的演员、骗子和小丑”。攻击得特别凶的是博物学家布歇(Pouch-et,一译浦舍)等人。他们还采用以巴斯德之矛攻巴斯德之盾的办法,在一些瓶子里灌进干草浸液而不是酵母汤,并造成真空,赶往比利牛斯山脉的高山玛拉得塔,登上了比勃朗峰还要高出几英尺的山巅,打开瓶口。由于他们采用的是干草浸液,加之没有加热,结果在瓶中发现了微生物。借此,布歇攻击巴斯德是“以自己的瓶子作为对科学的最后通牒而惊世骇人”,要求在科学院作公开试验,而且说,如果他们的瓶子有一个打开之后而不立刻生长微生物的话,他们愿意承认错误。公开试验那天,巴斯德应战准时在科学院委员会做了试验。可是布歇等却吓得没敢到场。于是委员会作出了赞同巴斯德意见的决定。
2023-06-08 15:00:181

简述雷迪实验,巴斯德实验,米勒实验分别得出了怎样的实验结论?

答案是C “雷迪认为蝇类不是由无生物自然发生”所以雷迪的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论;而鹅颈烧瓶实验支持的是生生论的观点;米勒的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机物。
2023-06-08 15:00:321

巴斯德实验0成功,最巧妙0地方是(  )A.采用对照实验B.采用了曲颈瓶C.提出了正确的假设D.用容易变

如图:A组用煮沸的肉汤和未煮沸的肉汤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细菌的有无.6组的瓶煮沸即高温灭菌,瓶中是无菌的,而第二个瓶的瓶小是竖直向8,空气中的细菌进入着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鹅颈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因此两图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细菌的有无.巴斯德曲颈瓶实验证实着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设计着曲颈瓶.故选:6
2023-06-08 15:00:541

巴斯德实验属于什么实验,实验的变量唯一,即————

微生物实验变量为温度
2023-06-08 15:01:122

实验变量是,有无和

由分析可知,甲乙两组的区别是甲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组的肉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进入. 故选:C
2023-06-08 15:01:201

巴斯德实验结论

问题:生物能否在肉汤或其他有机物中自然发生, 假设:生物不可能在肉汤或其他有机物中自然发生, 单一变量:空气中的微生物 实验现象: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这就使那些认为Spallanzani的实验使空气变坏的人无话可说),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孢子).1864年巴斯德在法国国家科学院报告了他的工作.原定和他辩论的有名的自然发生论者F.A.Pouchet撤销了辩论.“生命来自生命”,即生源论(Biogenesis)取得了胜利. 结论:生命来自生命”,即生源论(Biogenesis)取得了胜利.
2023-06-08 15:01:271

巴斯德实验(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的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实验组 对照组 分别为?

甲是实验组,乙是对照组.自变量是玻璃瓶的鹅颈,因变量是微生物.无关变量有很多,如玻璃瓶的清洁程度,温度等
2023-06-08 15:01:351

如图是巴斯德巧妙设计的曲颈瓶实验.A、B两组实验的变量都是______;从而证明肉汤的腐败是______造成的

A组用煮沸的肉汤和未煮沸的肉汤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细菌的有无.B组的瓶煮沸即高温灭菌,瓶中是无菌的,而第二个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鹅颈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因此两图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细菌的有无.巴斯德曲颈瓶实验证实了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故答案为:细菌的有无; 来自空气中的细菌
2023-06-08 15:01:421

巴斯德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ab两个烧瓶瓶口形状有什么不同

由题意可知,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上可知,甲乙两组的区别是甲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组的肉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中的细菌. 故选:B
2023-06-08 15:01:531

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实验中设计了怎样的对照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细菌引起的吗?提出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细菌引起的.(2)在巴斯德制订的计划中,鹅颈瓶防止空气中的细菌进入.(3)得出结论:验证假设成立,得出结论,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细菌引起的(4)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中A瓶与B瓶对照,A瓶是实验组,B瓶对照组故答案为:(1)汤变质是由空气中细菌引起的吗?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细菌引起的;(2)鹅颈瓶防止空气中的细菌进入;(3)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细菌引起的(4)A、B
2023-06-08 15:02:001

如图所示,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 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将两个烧瓶内的

由题意可知,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此可知,甲乙两瓶的不同点是甲瓶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瓶的肉汤中无微生物,因此,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甲瓶是对照组,乙瓶是实验组.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掌握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此题的关键点: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不是瓶颈的曲直.
2023-06-08 15:02:091

巴斯德实验的鹅颈瓶

使用密封的不易取出.做鹅颈瓶方便随时取出部分液体做检验.取出时瓶内液体极少与空气接触保证不被空气中细菌污染.实际中也可以将鹅颈瓶口塞上软木塞或橡皮塞保证进一步密封.
2023-06-08 15:02:162

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如果加热消毒实验微生物来源于耐热如芽孢,试验结果有何变?

1 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就是A,B两瓶用于实验的肉汤要一样,放置的环境要一样,等等条件都要一样,但是,必须保证只有一条不一样,那就是A瓶微生物可以进得去,而B瓶则不可以,因为曲颈瓶把微生物沉淀在曲颈瓶的弯曲处,所以,就叫做单一变量原则。) A (非曲颈瓶) B (曲颈瓶) 肉汤+微生物+空气 肉汤+空气 2 设计对照试验
2023-06-08 15:02:431

巴斯德否定会生物自然发生说,试验中为什么要用鹅颈呢

为什么要用鹅颈?因为我们知道空气中是有大量的细菌的,瓶口换了个样子就是为了与外界的空气隔离,也就是说为了防止细菌的感染。 实验过程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经过四年的时间,肉汤没有腐败变质。后来他将瓶颈弄坏,不久肉汤就变质了。这个实验的对照就是前面有没有将瓶子打破。其中的变量就是有没有接触空气,也可以说有无细菌。他的结论就是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本就存在于空气中。意义就是揭开了微生物的面纱,使人们知道了微生物是原本就存在于空气中,他是普遍存在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同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和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2023-06-08 15:02:521

有关巴斯德的实验

巴斯德实验不过是证明了微生物不可从环境中自发产生(必须依赖种子,如孢子).而巴斯德实验前人们居然认为微生物可从环境中自发产生  所以,巴斯德实验与进化论根本没什么相悖,几乎没什么关系.  PS: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实验才最后地否定了自然发生说。巴斯德根据他的发酵研究认为,生物不可能在肉汤或其他有机物中自然发生,否则灭菌、菌种选育等就都是无意义的了。巴斯德做了一系列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来自无生命的物质。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是“鹅颈瓶实验”(上图)。  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这就使那些认为Spallanzani的实验使空气变坏的人无话可说),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孢子)。1864年巴斯德在法国国家科学院报告了他的工作。原定和他辩论的有名的自然发生论者F.A.Pouchet撤销了辩论。“生命来自生命”,即生源论(Biogenesis)取得了胜利。巴斯德实验不过是证明了微生物不可从环境中自发产生(必须依赖种子,如孢子).而巴斯德实验前人们居然认为微生物可从环境中自发产生  所以,巴斯德实验与进化论根本没什么相悖,几乎没什么关系.  PS: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实验才最后地否定了自然发生说。巴斯德根据他的发酵研究认为,生物不可能在肉汤或其他有机物中自然发生,否则灭菌、菌种选育等就都是无意义的了。巴斯德做了一系列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来自无生命的物质。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是“鹅颈瓶实验”(上图)。  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这就使那些认为Spallanzani的实验使空气变坏的人无话可说),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孢子)。1864年巴斯德在法国国家科学院报告了他的工作。原定和他辩论的有名的自然发生论者F.A.Pouchet撤销了辩论。“生命来自生命”,即生源论(Biogenesis)取得了胜利。
2023-06-08 15:03:021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身边的生物 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有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能够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体内废物)②生长发育③繁殖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   ⑥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三.区别生物与非生物:有无生命现象(即生物基本特征)   生物圈与栖息地   一.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叫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是: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   1. 栖息地指:在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2. 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   3. 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4. 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二)   生物学的研究 方法   一. 巴斯德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二. 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u2192作出假设u2192制定计划u2192实施计划u2192得出结论u2192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   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增加实验重复次数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办法。   实验中所用的生物个数不能只用一个。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三)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一.显微镜的结构   1.镜座:稳定镜身;   2.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3.镜臂:握镜的部位;   3.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5.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平面镜和凹面镜   6.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7.转换器:调换物镜。   8.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 显微镜的使用的步骤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⑴取拿与安放⑵对光⑶安放装片⑷观察⑸整理和存放。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睛注视目镜   对光时四转一看:   观察时看物镜降镜筒,看目镜升镜筒,   三 、注意事项   1显微镜各结构中,起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目镜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同样光源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 。   2、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有时还要进行染色。   3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为遮光器和反光镜,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4可以升降镜筒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镜筒下降过程中眼睛应注视物镜。   5观察显微镜内的物象时,应用左眼观察,右眼也要睁开。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象是实物的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b q 。物象移动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物象若在视野上方,要将物象移到中央,应将标本向上方移。   6 、判断污点的位置用移动法:先移动目镜如果污点也随着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再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也随着移动,则污点在标本上;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在镜头上。
2023-06-08 15:03:111

巴斯德实验中弯曲的鹅颈的作用是什么?

防止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中,微生物不易通过弯曲的鹅颈进入肉汤
2023-06-08 15:03:192

关于巴斯德实验~~

因为实验中瓶颈被弯成鹅颈状,虽然与外界空气相通,但外界微生物会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而瓶又是经过高温消毒,里面已经没有活的微生物。这样肉汤就不会腐败。当把瓶颈打断后再晃一晃,外界的微生物就能畅通无阻的进入瓶中,肉汤自然就会很快腐败。
2023-06-08 15:03:281

探究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实验中,玻璃罐是对照组还是弯玻璃管是对照组

实验过程中其中实验组的瓶煮沸即高温灭菌,瓶中是无菌的,而瓶口是竖直向上,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对照组中的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因此两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中的细菌. 故选:C.
2023-06-08 15:03:371

七上生物复习资料(期末)

扬州以内我寄给你
2023-06-08 15:03:472

肉汤实验的变量

由题意可知,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上可知,甲乙两组的区别是甲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组的肉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 故选:B.
2023-06-08 15:03:551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

(1)A (1分) 细菌(2分) (2)B(1分) 煮沸杀菌(高温灭菌)(2分) (3)B(1分) 试题分析:(1)甲图中的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是无菌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而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2)甲图中A瓶与B瓶对照,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因此A瓶内无菌,而B瓶不作处理,没有高温灭菌,因此B瓶内有细菌,实验变量是细菌,甲图中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将瓶颈打断,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入肉汤,因此乙图的实验变量是细菌的有无。(3)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023-06-08 15:0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