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时组词,用时字怎么组词

2023-05-29 09:44:42
CarieVinne

时组词有:有时、时常、时空、午时、过时、几时、古时、时候、当时、及时、计时、霎时、时蔬、顿时、时髦、同时、此时、不时、时而、随时、时时、临时、准时、按时、时辰、少时、子时、届时、时差、时事等。

一、有时 [ yǒu shí ] 

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

引证释义:《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二、时常 [ shí cháng ] 

常常;经常。

引证释义: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这孩儿)学拳摔交,时常里把人打伤了。”

时而造句


三、时空 [ shí kōng ] 

时间和空间。

引证释义: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一:“它能冲破时空局限,使生活从平面变为多棱多角。”

四、午时 [ wǔ shí ] 

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亦泛指中午前后。

引证释义:唐·白居易《昼寝》诗:“不作午时眠,日长安可度?”

善士六合

时而造句

1、时间 [shí jiān]:事物存在或继续的期间。

2、时光 [shí guāng]:指时间,时候,光明的意思。

3、时髦 [shí máo]:古代指一时的英才,现指短暂的时尚。

4、准时 [zhǔn shí]:指遵守规定的时刻。

5、时代 [shí dài]:指一生中的某个时期青年时代。

时 [shí]

释义:

1、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

2、指较长的时间。

3、常常的意思。

4、一年中的一季。

5、一种记时单位。

6、指某一时刻。

hi投

过时、

有时、

几时、

古时、

时空、

时常、

午时、

时候、

当时、

及时、

计时、

霎时、

时蔬、

顿时、

时髦、

时辰、

时式、

少时、

亥时、

往时、

再也不做站长了

时间

小时

时辰

时候

时数

时代

时段。

墨然殇

时间,时刻,时髦,时尚,时空,时差,时常,时辰,时光,时年,时日,时候,时代,时期,时机,不时,暂时,临时,啥时,随时,当时,平时。

时的笔顺

时的笔顺:拼音shí,部首日部,部外笔画3画,总笔画7画。五笔JFY,仓颉ADI,郑码KDS,四角64000。结构左右,电码2514,区位4217,统一码65F6。基本字义:1、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2、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3、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4、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5、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6、一年中的一季:时序。四时如春。相关组词:几时[jǐ shí] (代)什么时候:你~返校?过时[guò shí] (形)已经不流行的;陈旧不合时宜的。[反]流行|时髦|入时。时空[shí kōng] 时间和空间:~观(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根本观点)。午时[wǔ shí] 指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为旧式计时法。亦泛指中午前后。时常[shí cháng] 经常;时不时。有时[yǒu shí] 有时候。
2023-05-29 05:39:061

时的意思

时拼音:shí,笔画数:7画,部首:日。■ 基本释义(时)•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 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 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 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 一年中的一季:时序。四时如春。•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时钟。时差(chā)。• 某一时刻:按时上班。• 不定时,有时候:时而。时阴时晴。• 机会:时机。待时而动。• 姓。■ 时组词北京时间、时间、时光、摩登时代、时尚、子时、标准时间、倒计时、时钟、李时珍、临时工、时光荏苒、时辰、时差、黄金时代、梅子黄时雨、新时代、冰河时代、时区、届时、时代、小时候、时空、及时雨、时装、时时刻刻、夏令时、时来运转、铁器时代、时政、时事、学而时习之、曾几何时、小时、对时、时评、时不我待、时过境迁
2023-05-29 05:39:181

时候的时的笔顺

时字共有7画,笔画顺序为: 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补充资料:时,拼音:shí。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包含"时"字的成语:1、风行一时,意思是比喻事物在一个时期里很盛行。出自《孽海花》。2、乘时乘势,意思是指人应趁着机会、时势,做一番事业,出自《孟子》。3、玩时愒日,意思是指贪图安逸,旷废时日。亦作“玩时贪日”。出自《合浦珠》。4、匡时济世,意思是挽救动荡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出自《后汉书·荀淑传》。
2023-05-29 05:39:361

时字笔顺

这个字,可以是竖,横折,横,横,横,竖勾,足够是点即可
2023-05-29 05:39:592

时怎么读 汉字时怎么读

1、时(拼音:sh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2、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之声,后来变为从日寺声。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
2023-05-29 05:40:061

时字怎么写

一、“时”字是左右结构,共有7画: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二、“时”字读作shí,意思是:1.时间,也指某一段较长的时间。应用:时候,时代,古时,现时,这时。2.季节。应用:时令,时节,四时,农时。3.当前;现在。应用:时局,时事,时下。4.规定的时间。应用:按时,准时,过时不候。5.机会。应用: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6.时兴的;入时的。应用:时尚,时髦,时装。7.时辰,旧式计时单位。一天分12个时辰。应用:子时,午时。8.小时,法定计时单位,一天的1/24。应用:时速,上午8时到京。9.常常;经常。应用:时常,时时,时有出现。10.有时候。应用:时而,时冷时热。11.(shí)姓。三、组词:时候、同时、时间、当时、这时、平时、时刻、时钟、小时、临时、霎时。四、汉字书写:曰(日) + 寸。五、汉字出处:
2023-05-29 05:40:131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 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 4. 时辰 [one of the 12tw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韵会》 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周礼·阍人》 时数辞违.——《太玄·玄数》 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三国演义》 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 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 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唐· 韩愈《师说》 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 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 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 14. 钟点 [o"clock].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 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 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吕氏春秋》 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 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 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 变法者因时而他.——《吕氏春秋·察今》 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 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22. 姓 〈形〉 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 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诗·小雅·怡弁》 〈副〉 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陶潜《归去来兮辞》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明史·海瑞传》 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the fixed period]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 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now…now…;sometimes…sometimes…].如:时冷时热 6. 当时,这时,那时 [then;at that time] 时秦昭王与楚婚.——《史记》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时大风雪.——《资治通鉴》 1. 〈代〉 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this] 时,是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是也.” 孝友时格.——《仪礼·士冠礼》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周颂·噫嘻》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荀子·非十二子》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秦风·驷》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动〉 1. 适时;合于时宜 [at the right moment;in good time;timely] 风雨之不时.——《荀子》 2. 又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3. 通“伺”.伺候;等待 [wait] 孔子时其亡无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庄子·人间世》 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列子·汤问》 4. 又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5. 处,处于 [find oneself in] 宜于时通,利以处穷.——《荀子》 6. 承,承受 [bear]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2023-05-29 05:40:321

时间的时笔顺

笔顺:丨
2023-05-29 05:40:381

时的拼音

时的拼音是shí。时释义:1、时间(对空间而言)。 2、时代;时候。 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5、季节。6、现在的;当时的。7、时俗;时尚。8、副词。时常。9、有时候。10、时机。时组词:1、过时[guò shí] (形)已经不流行的;陈旧不合时宜的。[反]流行|时髦|入时。2、时空[shí kōng] 时间和空间:~观(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根本观点)。3、午时[wǔ shí] 指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为旧式计时法。亦泛指中午前后。4、当时(名)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虽然几年过去了,~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马上;立刻: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就跑来了。5、及时[jí shí] (形)正赶上时候;恰在需要时候:~救援。(副)不拖延;抓紧(时机):~处理突发事件。
2023-05-29 05:40:571

时的笔顺怎么写

时的笔顺名称: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
2023-05-29 05:41:074

时可以组词语有哪些

巳时、rsy6rtdgcgdhffgfhfhfffsjh,
2023-05-29 05:42:034

时字的笔顺

时字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时”字是左右结构,共有7画,“时”字读作shí,意思是:1、时间,也指某一段较长的时间。应用:时候,时代,古时,现时,这时。2、季节。应用:时令,时节,四时,农时。3、当前,现在。应用:时局,时事,时下。4、规定的时间。应用:按时,准时,过时不候。5、机会。应用: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字的成语1、不时之需。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2、不识时务。时务:当前的形势和潮流,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3、不违农时。违:不遵守,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4、藏器待时。器:用具,引伸为才能,比喻学好本领,等待施展的机会。5、猖獗一时。猖獗:凶猛而放肆,形容坏人或反动势力一时间显得特别凶猛放肆。6、乘时乘势。旧指人应趁着机会、时势,做一番事业。7、揣时度力。揣度形势,估量自己的能力。8、传诵一时。诵:称诵、传述,在某一个时期内,人们到处传述。
2023-05-29 05:42:231

时组词有哪些

时不我待、时常、时差、时辰、时代、时乖命蹇、时候、时而
2023-05-29 05:42:385

时的读音是什么

时 shí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光 shíguāng 时间;时候
2023-05-29 05:43:103

时间的时是什么偏旁

问题一:时间的时是什么部首 时部首:日 拼音:shí 释义: 1.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 问题二:年的部首是什么偏旁 “年”字部首是“丿” 拼音:nián 释义: 1.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三~五载。2. 每年的:~会。~鉴。~利。~薪。3. 一年的开始:~节。新~。4. 有关年节的(用品):~画。~礼。~货。5. 时期,时代:近~。~华。~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限。~深日久。6. 收成:~成。~景。~谨。荒~。7. 岁数:~纪。~事(岁数)。~高。~轮。8.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童~。青~。壮~。中~。老~。9.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兄。~谊(同年登科的关系)。10. 姓。 问题三:久偏旁部首是什么 久部首:丿 [拼音] [jiǔ] [释义] 1.时间长:~远。~经。~已。~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仰(初次见面客套话,仰慕已久)。~别重逢。~而~之。 问题四:早的部首是什么偏旁 早的部首:日 拼音:zǎo 释义: 1.太阳出来的时候:~晨。~晚。2. 时间靠前,有一定的时间以前:~退。~恋。~慧(幼时聪明)。~衰。~逝(早死)。3. 时间在先的,从前:~期。~春。~已 问题五:早字偏旁是什么 早部首: 日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早_百度汉语 [拼音] [zǎo] [释义] 1.太阳出来的时候:~晨。~晚。 2.时间靠前,有一定的时间以前:~退。~恋。~慧(幼时聪明)。~衰。~逝(早死 问题六:时的偏旁部首是什么意思 拼 音 shí 部 首 日 基本释义 1.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2.白天,与“夜”相对:~班。 3.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 4.某一天:纪念~。 5.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6.时候:春~。往~。 7.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 8.特指“日本国”。 笔 画 7 时 基本释义 1.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较长的时间:~代。古~。 3.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常常:~常。学而~习之。 6.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某一时刻:按~上班。 10.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机会:~机。待~而动。 12.姓。 查看更多 相关组词 过时 几时 时刻 时机 时钟 时空 有时 守时 古时 午时时间 小时 时常 及时 问题七:时间的间可以加什么偏旁?成为另一个字 可以加三点水涧,可以加竹字头简,可以加金字旁锏, 问题八:时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时 部首:日 释义: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较长的时间:~代。古~。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常常:~常。学而~习之。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某一时刻:按~上班。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机会:~机。待~而动。 姓。 问题九:先的偏旁是什么 先 [xiān] 偏旁部首 儿部 笔画6笔 五笔TFQB 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会意;从止、从人 释义 1. [副] 早;在前面: ~睹为快|~发制人|捷足~登 暂时: ~别慌|~不要着急|~别下决定 2. [形] 时间或次序在前的: ~导|~机|~见 尊称已过世的(尊长)~烈|~人|~哲: 3. [名] 祖宗: 祖~ 急要、首要的事: 救灾为~|教学当~ 前面;开始: 起~|事~|最~ (Xiān)姓: 4. [动] 走在前面: 抢~|争~恐后
2023-05-29 05:43:161

时 是啥意思?

十就是小十也就是60分也就是3600秒。
2023-05-29 05:43:254

时是什么字?

拼音:【sì shí】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2023-05-29 05:43:311

时间的时怎么读?

1、加偏旁“寸”,“时”表示时间,年代、时期,当前的、现在的,季节等含义;又是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时间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旧时的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另外,时还是一姓氏(青岛即墨、日照读chi)。2、加偏旁“门”,“间”间是一个中国汉字,多音字,读拼音jiān或jiàn,指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房子内隔成的部分;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等意思。3、加偏旁“阝”,“阳”阳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yáng,形声。从阜(fù),昜(yáng)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阳还有凸出的等意思。4、加偏旁“生”,“星”星,读作xīng。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如:北斗星、星球、恒星等。5、加偏旁“立”,“音”音,yīn,从言含一。声生於心,有节於外,谓之音。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有节之意也。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2023-05-29 05:44:031

时的繁体字怎么写的

时拼 音 shí 部 首 日 笔 画 7 五 行 金 繁 体 时 五 笔 JFY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时间(对空间而言):~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唐~。战~。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上班。过~作废。5.季节:四~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事。~兴。7.时俗;时尚:入~。8.副词。时常:~~。~有错误。9.有时候:~阴~晴。10.时机:不误农~。
2023-05-29 05:44:341

_时是几点

6点。时(拼音:sh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之声,后来变为从日寺声。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
2023-05-29 05:44:401

时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时 shí1.季节。 《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惟天之於时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明张居正《贺灵雨表三》:“时过不雨,民失有秋。”2.指天时。 《荀子‧天论》:“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3.季度。三个月为一时。 《书‧康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 孔传:“至于十日,至于三月。” 蔡沈集传:“时,三月。”4.特指历法。 《论语‧卫灵公》:“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 宋程大昌《考古编‧正朔二》:“夫子尝取四代,凡制而折衷之,於时独欲行夏。”5.时候;时间。 《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之五:“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那时正是庚子联军入京的第三年。”6.计时单位。时辰。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 《周礼‧天官‧阍人》:“以时启闭。” 郑玄注:“时,漏尽。” 《新唐书‧吕才传》:“按法,葬家多取乾、艮二时,乃近夜半,文与礼乖。”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一日分十二时,每时又分为二,曰初,曰正,是为二十四小时。”7.计时单位。小时。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一:“下午五时顷两部汽车同时出发。”8.泛指光阴;岁月。 《楚辞‧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汉张衡《思玄赋》:“盍远迹以飞声兮,孰谓时之可蓄。” 唐韩愈《秋怀》诗之八:“作者非今士,相去时已千。”9.适时;合於时宜。 《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 赵岐注:“孔子时行则行,时止则止。” 《汉书‧晁错传》:“日月光,风雨时,膏露降,五谷孰。” 宋欧阳修《求雨祭汉景帝文》:“县令至愚,以谓雨泽颇时,民不至於不足。”参见“时燠”。10.当时;那时。 《孟子‧万章上》:“时举於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时正六月,日夜总在吓人高热中受苦。”11.指当时的人。 《後汉书‧郭太传》:“甄後不拘细行,为时所毁。”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裒数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高宗行幸扬州,郡人李易为状元……时以为王气所在。”12.时机;机会。 《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明张居正《被言乞休疏》:“古之贤圣豪杰,负才德而不遇时者,多矣。”13.时运。 《左传‧文公十三年》:“死之短长,时也。”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花城》1981年第5期:“这真是‘运去金成铁,时来铜变金!"”14.时代;时世。 《墨子‧兼爱下》:“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15.时势;时局。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宋王安石《次韵舍弟常州官舍应客》:“霜雪纷纷上鬓毛,忧时自悔目空蒿。” 清秋瑾《黄海舟中》诗:“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16.时尚;时俗。 唐朱庆馀《闺意》诗:“粧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刘禹锡《效阮公体》诗之一:“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17.借指时王。 宋王安石《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文武佐时惭吉甫,宣王征伐自肤公。” 明叶盛《水东日记‧弋谦》:“时石亨为时倚重,偕于尚书治兵土城外。”18.善,鲜美。 《诗‧小雅‧頍弁》:“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毛传:“时,善也。”19.处,处於。 《荀子‧修身》:“宜於时通,利於处穷,礼信是也。” 王先谦集解引王引之曰:“时亦处也。言既宜於处通,而又利以处穷也。”20.语法范畴的一种。表示动词所指动作在什麼时候发生。一般分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三种。有些语言分得更细。21.副词。按时。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唐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寒温必服,药饵必时。” 宋蘇轼《赐镇江军节度使韩绛上表乞致仕不许诏》之二:“其省思虑,时寝食,亲近药饵,以副中外之望。”22.副词。及时。 《韩非子‧说林下》:“不时筑,而人果窃之。” 陈奇猷集释:“不时筑,犹言未及时筑之也。”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及宣王至辽东,霖雨,不得时攻。” 宋朱熹《答杨宗卿书》:“吏事匆匆,报谢不时,足下勿过。”23.副词。有时。 《诗‧大雅‧桑柔》:“如彼飞虫,时亦弋获。” 朱熹集传:“言己之所言或亦有中,犹曰千虑而一得也。” 《汉书‧高帝纪上》:“﹝高祖﹞时饮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怪。” 唐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 宋欧阳修《蝶恋花》词:“花裏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24.副词。两个“时”字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 《史记‧匈奴列传》:“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馀岁,时大时小。” 《汉书‧晁错传》:“往来转徙,时至时去。” 巴金《寒夜》二五:“他的身体仍旧是时好时坏。”25.副词。时常;经常。 《史记‧吕太后本纪》:“时与出游猎。”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 孙犁《秀露集‧读〈蒲柳人家〉》:“绍棠写爱情,时有新意。”26.副词。特意。 《旧唐书‧姚崇传》:“其冬,曲赦京城,敕文时标诲名,令决杖一百,配流岭南。”27.连词。相当於“而”。 《汉书‧张释之传》:“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九》:“时读为而,言吾独不得廉颇、李牧而为将也。”28.语气词。表停顿,相当於“呵”。 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五出:“你明日若不去时,教你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 元白朴《寄生草‧饮》曲:“长醉後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水浒传》第五五回:“既是如此说时,你三人可就京师甲仗库内,不拘数目,任意选拣衣甲盔刀,关领前去。”29.通“是”。此;这。 《书‧无逸》:“自时厥後立王,生则逸。” 孔传:“从是三王各承其後而立者,生则逸豫无度。” 唐元稹《册文武孝德皇帝赦文》:“粤余何功,时帝之力。” 宋沈遘《西京左藏库副使杨文广可供备库使》:“而朕为知人,则时乃之功矣。”30.通“承”。顺承。 《诗‧周颂‧赉》:“时周之命,於绎思。” 马瑞辰通释:“时与承一声之转,古亦通用……周受天命,而诸侯受封於庙者,又将受命於周。‘时周之命"即承周之命也。”31.通“承”。承受,接受。 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青蛉﹞蜚翔乎天地之间,求蚊虻而食之,时甘露而饮之。”32.通“跱”。止息;停止。 《诗‧大雅‧绵》:“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中》:“时亦止也,古人自有复语耳……栖止谓之时,居止谓之时,其义一也。”33.通“伺”。等候。 《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邢昺疏:“谓伺虎不在家时而往谢之也。” 《北史‧艺术传上‧王早》:“早曰:‘今日申时必大雨。"比至未,犹无片云,帝召早诘之。 早曰:‘愿更少时。"”元王祯《农书》卷五:“时其饥饱,以适其性情。” 清薛福成《援越南议下》:“宜亟令滇粤诸帅,稍分饷项,运济永福,时其阙乏而资给之。”34.通“伺”。侍候;侍奉。 宋陈亮《何少嘉墓志铭》:“仲兄大雅以疾不涉事,少嘉时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养疾。”35.通“司”。掌管。参见“时夜”。36.通“莳”。种植。 《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 孙星衍注引郑玄曰:“时,读曰莳。” 《孔子家语‧五帝德》:“播时百谷,尝味草木。” 宋王禹偁《拟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制》:“无使后稷播时百谷,独美於前代也。”37.姓。 汉有时苗。见《三国志‧魏志‧常林传》裴松之注。--汉语大辞典
2023-05-29 05:44:481

时( )时( )的成语是什么?

时好时坏 时有时无 时强时弱
2023-05-29 05:44:554

时的英文是什么?

time, hour,while。有几种方法可以用来读时间:1、顺读法:按“钟点数+分钟数”的顺序直接读出来的方法叫顺读法。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小时 + 分钟”直接读:eg:10:23 ten twenty-three2、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分钟 + past + 小时”:10:23 ten past twenty-three3、用“分钟数+to+钟点数”,其中“分钟数”为60减去原分钟数,“钟点数”为“下一个钟点数”,表示“差几分几点”,这个适用于相差分钟数少的时候:10:23  eleven to thirty-seven9:15  ten to forty-five 4、如果所表述的分钟和15有关,就有三种表达法:(15分钟又叫一刻钟:a quarter)9:15 a quarter past nine5、整点表达法:如果时间是整点,就用“钟点数+o"clock”这种形式来“报时”。有时也可只读“钟点数”,而不说o"clock。10:00 ten o"clock am/pm   扩展资料:注意:①分钟数是15时,一般不说“fifteen past +钟点数”而要说“a quarter past +钟点数”。②分钟数是30时,一般用逆读法“half past +钟点数”。年月日表示法1、 世纪可以用定冠词加序数词加世纪century表示,也可以用定冠词加百位进数加"s表示:the sixth(6th)century 公元六世纪                    the 1900"s 二十世纪2、年代用定冠词及基数词表示的世纪加十位整数的复数形式构成。in the 1860"s(in the sixties of the 19th century或 in the eighteen sixties)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2023-05-29 05:45:021

_时是几点

6点。时(拼音:sh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之声,后来变为从日寺声。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
2023-05-29 05:45:151

时是什么意思?

时的解释[shí]1.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较长的时间:~代。古~。
2023-05-29 05:45:211

时间的时的笔顺

时间的时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时间的时【部首】为:日;【笔画】:7;【五笔】:JFY;【繁体】:时;【结构】: 左右;【五行】: 金;【部外笔画】: 3;组词:时间 、午时、有时、时机;英语翻译:time、season、era、age、period。时: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季节:四时如春;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时俗、时尚:入时;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有时候:时阴时晴;时机:不误农时。时为谜底的谜语1、寸草心(打一字)——谜底:时。解密思路:草的中心是“日”,寸和日合起来就是时字。2、过春节(打一字)——谜底:时。解密思路:过字的一节是寸字,春字的一节是日字,寸和日合起来就是时。3、夕阳照东村(打一字)——谜底:时。解密思路:夕阳就是日字,照东村就是村子东边,左西右东就是寸字,日和寸合起来就是时4、寻根有日(打一字)——谜底:时。解密思路:寻字的根就是寻字下一半,是寸;寸有日,寸和日合起来就是时。5、一寸太阳(打一字)——谜底:时。解密思路:一寸就是一个寸字,太阳就是日字,寸和日合起来就是时。6、日日寺后(打一字)——谜底:时。解密思路:寺字的后半边是寸字,再加上日日的日字,寸和日合起来就是时。
2023-05-29 05:45:281

时的读音 时字拼音及解释

1、时(拼音:sh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之声,后来变为从日寺声。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 2、“时”组词: 及时、花时、画时、晷时、或时、遘时、候时、亥时、法时、何时、时术、时隙、时俗、善时、时针、时效、时阳、时下、时谭、时艺、时为、时速、时绥、时手、时誉、时习、时主、时水、时舞、时岁、时值、时务、时暇、时彦、时宪、时转、时训、时衣、时飨、时韵、时祀、时望、时听、时态、
2023-05-29 05:46:011

时的笔顺

时的笔顺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时字组词:时常、时空、古时、有时、过时、几时、午时、及时、当时、时候、霎时、时蔬、顿时、霎时间、时髦、风靡一时、针砭时弊、传诵一时、往时、时弊、辰时、时针、时而、轰动一时、时运亨通、青铜时代、时限、时运不济、合时、课时、时运、少时。时字造句:1、他讲演时总有些装腔作势,不太自然。2、和朋友相处时,为人要地道。3、最好避免在正午烈日当空时外出。4、一时躲避不及,小芳被泼了一身污水。5、生日时,我收到好多礼物。
2023-05-29 05:46:181

时间的时怎么写

时的笔顺: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时间的时写法很简单。首先要知道笔画顺序,然后就是运笔要稳。字要写的好看,还要讲究左右上下结构的呼应。比如:左边收,右边展。左低右高等等技巧。时的笔顺: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
2023-05-29 05:46:351

时间与时刻有什么区别?

如果把"时间"比作数轴,那么"时刻"就是数轴上的一点.
2023-05-29 05:46:437

时文言文时的意思是什么

1. 古文中“时”的意思 一共有十个意思:1、季节,指春夏秋冬。 《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2、时间,时候,时辰。《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 3、时代。《韩非子·心度》“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4、时机,机会。《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 5、按时。《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6、那时,当时。《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7、时常,经常。《史记·吕太后本纪》“是与出游列”。 8、此,这。《尚书·汤誓》“时日曷丧”。 9、通“莳”,《尚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10、同“伺”伺候。《庄子·人世间》“时其饥饱”。 2.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 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 本义:季度;季节)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释名》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 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 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 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和谓之宝烛。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 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 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4. 时辰 [one of the 12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 ——《韵会》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 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 ——《周礼·阍人》时数辞违。——《太玄·玄数》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三国演义》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 ——汉· 贾谊《论积贮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14. 钟点 [o"clock]。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 ——《吕氏春秋》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他。 ——《吕氏春秋·察今》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22. 姓 〈形〉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诗·小雅·怡弁》〈副〉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陶潜《归去来兮辞》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明史·海瑞传》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 3. 文言文的会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会 动词义: 1、会意字。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会,合也。——《说文》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2、晤见;会见。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却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使协调一致;符合。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吴均《续齐谐记》 4、(多指在饭馆、茶楼中)付(款)。如会钞、会钱。 5、领悟;领会。 6、应当;应须。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名词义: 1、器物的盖子。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2、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3、时机。如适逢其会。 4、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如会垣:省城;都市。 5、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如帮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6、灾厄;厄运。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8、中医经络穴位名。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9、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副词义: 1、必然;一定。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李白《行路难》 2、恰巧;正好。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连词义: 1、相当于“与”“同”“和”。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查郎河按治,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会:kuài 动词义: 1、会意字。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会,合也。——《说文》 会,岁计也。——《玉篇》 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万章下》正义 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日知录》卷二十四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周礼·天官》 听出入以要会。——《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 4. 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5. "文言文"的含义是什么 文言文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中国的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2023-05-29 05:47:101

_时是几点

6点。时(拼音:sh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之声,后来变为从日寺声。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
2023-05-29 05:47:161

时间和时刻的区别是什么

请输入您的回答
2023-05-29 05:47:256

表示时间的“时”、“小时”有什么区别?

时:做单位名称的时候,如果表示一段时间的长度就等同与"小时",它也可以表示时刻的单位,比如8时,如果表示时刻就是8:00 小时只是表示一段时间的单位.一小时=60分钟.
2023-05-29 05:47:592

时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1.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 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 本义:季度;季节)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释名》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 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 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 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和谓之宝烛。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 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 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4. 时辰 [one of the 12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 ——《韵会》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 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 ——《周礼·阍人》时数辞违。——《太玄·玄数》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三国演义》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 ——汉· 贾谊《论积贮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14. 钟点 [o"clock]。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 ——《吕氏春秋》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他。 ——《吕氏春秋·察今》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22. 姓 〈形〉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诗·小雅·怡弁》〈副〉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陶潜《归去来兮辞》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明史·海瑞传》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 2. 以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以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来。例: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⑹ 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 ⑻将以攻宋。 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气闻于诸侯。 ⑹以攻则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进。 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⑸盖以律非故杀。 ⑹以次进。 ⑺则又 法从事。 7、根据。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0、在。 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例: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 (以:是) 13、通“已”,止。例: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 例: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以为」 1、把。 当作或作为。例: 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⑶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⑷相传以为雁荡。 ⑸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⑹撰长书以为贽。 ⑺寡君之以为戮。 2、认为。例: ⑴以为且噬己为,甚恐。 ⑵以为妙绝。 ⑶人人自以为必死。 ⑷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⑸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⑹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3、把。 制成。例: 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⑵铸以为金人十二。 3. 是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是 shì 〔代〕 (1) 此,这 [this;that] 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 shì 〔动〕 (1) 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praise;justify]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刘开《问说》 (2) 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3) 订正 [correct]。如:是正(订正;校正) (4) 遵从,以为法则 [follow]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5) 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be] 正是四国。——《诗·曹风·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7) 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沈括《梦溪笔谈》 (8) 又如:他不是学生 (9) 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10) 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11) 表示存在 [be;exist]。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12) 表示让步 [be…,but]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 (13) 又如:这料子是块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14) 表示适合 [be suit]。如:放的是地方 (15) 尝试。用同“试” [try]。如:是猜(试猜) (16) 像;似 [like;resemble]。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是 shì 〔名〕 (1) 商业、职业或 *** 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2) 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3) 姓 是 shì 〔助〕 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刘开《问说》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4. 是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正确。与“非”相对。 偃之言是也。——《论语•阳货》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2.以为正确,认为正确。 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墨子•尚同上》 3. 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韩愈《马说》 4.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是进亦忧,退亦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5.代词,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唯才是举。——陈寿《三国志·魏书·魏武帝纪》 6.是,表判断(同现代汉语) 此必是豫让也。——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7.凡是 是药皆谙性。——贾岛《送孙逸人》 5. 就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古汉语解释 常见含义 [2]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代词 [3]1.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1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③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⑤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名词后,相当于“。。这个人”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3.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 例: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4.放在数词之后。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助词 1.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停顿,以提示下文。 例: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资治通鉴》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黔之驴》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4.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构成“者。也”的结构。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生僻/不确定含义 1.(不确定,虽然许多版本异译为该含义,但《古汉常用字典》中查不到,可能与助词中的含义1相同)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例: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不确定)助词,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不确定)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4.(生僻含义)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4]《说苑·政 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义解,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 6. 之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之”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2)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⑶作动词:往,到。 去、⑷这,此。 ⑸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⑹我。 (7)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⑻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⑼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10)向。 7. 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是以先秦两汉的汉语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以及模仿这种书面语而写作的语法形式。 但是到了六朝、唐和宋的中古时期,汉语中的口语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这时则有两种书面语。一种书面语是模仿上古汉语书面文献的书面语,比如六朝作家和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即“文言”;另一种是在当时口语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此则称为“古白话”,比如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话本等。 到了元、明、清的近代时期,情况与中古时期类似,既有模仿上古的书面语,如桐城派的散文;又有在当时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比如《水浒传》、《西游记》等。由于文言文并不是一时一地的一种语言,因此不同时代或地区的文献,在语法和词汇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8. "为" 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为) wéi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 变成:成为。 是:十两为一斤。 治理,处理:为政。 被:为天下笑。 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 姓。 为 (为) wèi 替,给: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 表目的:为了。为何。 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帮助,卫护。 希望能帮到你!
2023-05-29 05:48:131

时文言文里的意思

1. 古文中“时”的意思 一共有十个意思:1、季节,指春夏秋冬。 《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2、时间,时候,时辰。《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 3、时代。《韩非子·心度》“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4、时机,机会。《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 5、按时。《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6、那时,当时。《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7、时常,经常。《史记·吕太后本纪》“是与出游列”。 8、此,这。《尚书·汤誓》“时日曷丧”。 9、通“莳”,《尚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10、同“伺”伺候。《庄子·人世间》“时其饥饱”。 2.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 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 本义:季度;季节)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释名》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 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 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 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和谓之宝烛。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 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 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4. 时辰 [one of the 12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 ——《韵会》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 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 ——《周礼·阍人》时数辞违。——《太玄·玄数》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三国演义》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 ——汉· 贾谊《论积贮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14. 钟点 [o"clock]。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 ——《吕氏春秋》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他。 ——《吕氏春秋·察今》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22. 姓 〈形〉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诗·小雅·怡弁》〈副〉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陶潜《归去来兮辞》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明史·海瑞传》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 3. 文言文翻译器文言文的时这个字的解释 1、季,季节。 2、时辰。 3、时间,时候。 4、当时,那时候,当初。 5、时代,时势。 6、时俗。 7、时人,当时的人。 8、时机,机会。 9、及时;按时;适时。 10、时时,时常。 11、善,好。 12、止,停止。 13、通“司”,掌管,主持。 14、通“伺”,窥伺。 15、通“待”,等待。 16、通“是”,此,这。 4. 这几个字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霈1 〔pèi ㄆㄟˋ〕 〔《广韵》普盖切,去泰,滂。〕 1.雨雪充沛貌 2.泛指盛多浓重。 3.大雨。 4.潮湿,潮润。 5.喻恩泽。 6.谓赐予恩泽。 7.谓绰有馀裕,应付裕如 萱 1.萱草。古人以为萱草可以使人忘忧,故又称忘忧草 2.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后因以“萱”为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 兴1 〔xīnɡ ㄒㄧㄥ〕 1.起身;起来 2.兴起 3.派遣;出发 4.征聚 5.推举;起用。《 6.产生 10.倡导 11.创办;举办 12.设立;制造。 13.成功;成就 14.昌盛;兴旺 16.流行;时行。 兴2 〔xìnɡ ㄒㄧㄥˋ〕 1.譬喻 2.《诗》六义之一。乃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一种写作手法 3.喜欢 4.兴致 5. 看在文言文里的全部意思~ (1)会意。字从手,从目。“手”与“目”联合起来表示“用手遮光远望”。本义:在户外日光下用手加额遮光而远望。说明: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经常做这个“用手遮光远望”的动作。 (2)同本义 。 看,睎也。(睎,望也。)——东汉·许慎《说文》 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3)又如:这棵雅致的常青树很好看。 (4)探望、问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世说新语·德行》 (5)又如:看理(探听),看家(方言。探亲;看望家庭);看视(探望;问候) (6)瞧、观看 。 出门看伙伴。——《乐府诗集·木兰诗》 晓看红湿处。——唐·杜甫《春夜喜雨》 老妇出门看。——唐· 杜甫《石壕吏》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又如:看着(眼看着);看镜(照镜子);看电影;看戏;看拉不上(瞧不顺眼);看乔(误解,小看);看街(一种临街开的窗户,装有槅子,可以观看街景)。 (8)料理、准备 。 急炊香饭来看客。——范成大《田家留客行》 (9)又如:看下(准备,收拾);看坐(安排坐位;关照坐下);看活(服侍;照顾);看斋(准备和尚的饮食);看坐儿的(戏院里帮观众安排座位的人);看板娘(方言。指商店的女服务员)。 (10)估量 。 看君颖上去,新月到应圆。—— 李白《送别》 (11)又如:看小(歧视,看不起);看长(看得远,有远见);看候(照看,察看情况)。 (12)看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世说新语·雅量》 (13)阅读。 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世说新语·文学》 (14)又如:看书;看报。 (15)观察;察看。 帝微服往看。——《世说新语·术解》 看伺空隙,欲复为乱。——《三国志·周鲂传》 (16)认为。如:你看这个计划行不行的通? (17)看顾;照料,料理。如:看视(照顾,看待);看觑(看;照料,照顾);看取(照看;照顾;观察;估量);看当(看待,照料)。 (18)观赏。如:看耍(观看玩耍);看棚(临时搭建的看台);看街(可以观赏街景的窗户) (19)听,闻 。 南岳后,累任作祠官,试说与君看。—— 宋·刘克庄《最高楼》 (20)物色 。 (21)当心。 你倒是去罢,这里有老虎,看吃了你。——《红楼梦》 (22)又如:看野眼(分神;注意力不集中)。 ——这个大概就是它所有的意思了 百科上有 以后你要是想查某个字 可以去百度百科、/view/258475 6. “类”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类 【本义】狗的脑袋看上去极为相似——相似、类似、像。 【成语例释】画虎类狗: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经典文言】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 (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 【引申义】 1.外貌相象的归为——同类、种类。 【成语举例】物伤其类——分门别类——触类旁通 【成语例释】不伦不类: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物以类聚: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 【经典文言】 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孟子·梁惠王上》) 2.同类事物可以由一个类推到另一个——类推。 【经典文言】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输》) 3.同类的事物大都性质相似——大都、大抵(副词)。 【经典文言】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司马光《训俭示康》) 7.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讲说;说明;言论;说法;主张;劝说;说服;喜欢;高兴。 引证解释: 一:读音:shuō 1、陈说;讲说。 《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讲说了这番经历。 2、说明;解说。 《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译文:众人无法挨家挨户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3、言论;说法;主张。 《鸿门宴》:“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译文:反而听信小人的言论,想杀有功的人。 4、文体的一种,也叫杂说。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 《黄生借书说》:“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 二:读音:shuì 劝说;说服。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三:读音:yuè 通“悦”。喜欢;高兴。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过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8. 文言文中的解释 基本解释: 将(将)jiāng快要:将要。 将至。将来。 即将。带领,扶助:将雏。 扶将。将军。 拿,持:将心比心。把:将门关好。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用言语 *** :你别将他的火儿了。 保养:将养。将息。 兽类生子:将驹。将小猪。 顺从:将就(迁就,凑合)。将计就计。 又,且:将信将疑。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将出来。 刚,刚刚:将将。将才。 姓。将(将)jiàng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将领。 统率,指挥:将百万之众。笔画数:9;部首:寸;笔顺编号:412354124详细解释: 将将jiāng【动】(形声。 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 (jiàng)本义:将领,带兵的人)扶持,扶助〖support〗将,扶也。——《广雅》无将大车。 ——《诗·小雅·无将大车》天不我将。——《诗·大雅·桑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乐府诗集·木兰诗》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 索隐:“犹御车也。”吏谨将之。 ——《荀子·成相》。注:“持也。”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奉行,秉承〖follow〗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又如:将明(大臣的辅佐赞助。将:奉行;明:辨明);将命(奉命)送行〖send〗耒者弗迎,去者弗将。 ——《淮南子·诠言》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携带〖bring〗将家就鱼麦,归 *** 湖边。——元结《贼退示官吏》又如:将雏(携带幼禽);将带(携带);将领(携带)带领〖lead;guide〗将胡骏马而旧。 ——《淮南子·人间训》又如:将领(带着;率领);将御(统帅领导);将家(带领家人);将引(引导,带领)顺从;随从〖beobedientto;submitto〗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将自何所至。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又如:将顺(顺着趋势推动以加速其成功)供养;奉养〖providefor〗不遑将父。——《诗·小雅·四牡》不遑将母。 又如:将父(奉养父亲);将帮(奉养)调养;保养〖recuperate;rest;maintain〗。如:将理(休养,调理);将爱(保养爱护);将护(调养护理)传达;表达〖express〗。 如:将诚(表达诚意);将意(表达心意);将命(传命)[方言]∶兽类生仔〖bear〗。如:钱放着也没有用,又不能将羔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check〗。 如:当头炮一将行,进〖advance;go〗日就月将。——《诗·敬之》进用,吃〖eat〗。 如:将食使用〖use〗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将将jiāng【副】就要;将要〖will;begoingto〗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六年》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将以实笾豆。 ——明·刘基《卖柑者言》将炫外。将恐深。 ——《韩非子·喻老》将益深。将以有为也。 (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柳条将舒。——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将自此始。 又如:将引(将要;即将;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必,必定〖certainly〗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将有所不可。 ——宋·苏轼《教战守》民将不安。又如:把一切朋友都得罪了,其结果将使我们自陷于孤立才;乃;刚刚;正〖just〗。 如:将在(刚刚)将近〖nearly〗将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岂;难道〖Doesitmean…?〗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楚语》将将jiāng【介】相当于“拿”、“取”〖by;bymeansof〗将雌剑往。 ——晋·干宝《搜神记》将子头来。又如:将着(拿着;带着);将天就地(谓以高就低);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将李代桃(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相当于“把”、“用”将身后托汝。 ——清·袁枚《祭妹文》又如:将革命进行到底在;于〖at;in〗。如:誓将死里求生路将将jiāng【连】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also〗。 例如:将信将疑如果;假若〖if〗吾将再病。——清·袁枚《祭妹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孙子》或;抑〖or〗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将将jiāng【助】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宫使驱将惜不得。 ——唐·白居易《卖炭翁》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又如:走将出来;叫将起来;赶将上去另见jiàng;qiāng将才jiāngcái〖justnow〗刚刚他将才走,还追得上将次jiāngcì〖begoingto〗将要;就要斜阳将次西沉将错就错jiāngcuò-jiùcuò〖leaveamistakeuncorrectedandmakethebestofit;makethebestofamistake〗办事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干脆按照错误曲就而成将功补过jiānggōng-bǔguò〖makeamendsforone"sfault *** ygooddeeds;redeemsinbymeritorousservice;atoneforacrimebygoodservice;expiateone"scrimebygoodservice〗加倍用功出力以弥补以往的罪过将功赎罪jiānggōng-shúzuì〖。
2023-05-29 05:48:301

时在文言文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 古文中“时”的意思 一共有十个意思:1、季节,指春夏秋冬。 《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2、时间,时候,时辰。《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 3、时代。《韩非子·心度》“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4、时机,机会。《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 5、按时。《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6、那时,当时。《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7、时常,经常。《史记·吕太后本纪》“是与出游列”。 8、此,这。《尚书·汤誓》“时日曷丧”。 9、通“莳”,《尚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10、同“伺”伺候。《庄子·人世间》“时其饥饱”。 2. 时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1. 合时宜的,适时的 如:《庄子》:“时雨降矣。”意思是及时雨降下来了。 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2. 当时的 如:西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意思是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3. 通“是”。善,好 如:《诗·小雅·怡弁》:“尔酒既旨,尔肴既时。”意思是你的酒浆都甘醇,你的肴馔真好。 4、相当于“常常”、“经常” 如:西汉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时与出游猎。”意思是常常出游去打猎。 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5、按时,到时候 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 6、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如:时冷时热 7、当时,这时,那时 如:西汉司马迁《史记》:“时秦昭王与楚婚。”意思是这时秦昭王同楚国通婚。 8、适时;合于时宜 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9、通“伺”。伺候;等待 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 3. 将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拼 音 jiāng jiàng qiāng 部 首 丬 笔 画 9 五 行 火 繁 体 将 五 笔 UQFY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iāng ] 1.快要:~要。~至。~来。即~。 2.带领,扶助:~雏。扶~。~军。 3.拿,持:~心比心。 4.把:~门关好。 5.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6.用言语 *** :你别~他的火儿了。 7.保养:~养。~息。 8.兽类生子:~驹。~小猪。 9.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10.又,且:~信~疑。 11.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12.刚,刚刚:~~。~才。 13.姓。 [ jiàng ] 1.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2.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 qiāng ] 愿,请:~进酒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 将 [jiàng]2. 将 [jiāng]3. 将 [qiāng] 将 [jiàng] 〈名〉 (形声。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同本义 〈动〉 统率;率领 另见 jiāng;qiāng 将 [jiāng] 〈动〉 (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 jiàng)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扶持,扶助 〈副〉 就要;将要 必,必定 〈介〉 相当于“拿”、“取” 相当于“把”、“用” 〈助〉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另见 jiàng;qiāng 将 [qiāng] 〈动〉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另见 jiāng;jiàng 4. 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1.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特点: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3.结构: (1)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 ①"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③羿,古之善射者也。 (《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④"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 ""快哉,此风。" "美哉,我少年中国。 " [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 何由知吾可也?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固定结构 1)、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奈)……何、孰与、得无……乎、孰若。 例如: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 ③与不 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5. 以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以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来。例: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⑹ 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 ⑻将以攻宋。 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气闻于诸侯。 ⑹以攻则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进。 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⑸盖以律非故杀。 ⑹以次进。 ⑺则又 法从事。 7、根据。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0、在。 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例: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 (以:是) 13、通“已”,止。例: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 例: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以为」 1、把。 当作或作为。例: 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⑶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⑷相传以为雁荡。 ⑸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⑹撰长书以为贽。 ⑺寡君之以为戮。 2、认为。例: ⑴以为且噬己为,甚恐。 ⑵以为妙绝。 ⑶人人自以为必死。 ⑷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⑸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⑹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3、把。 制成。例: 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⑵铸以为金人十二。
2023-05-29 05:48:371

时在文言文什么意思

1. 古文中“时”的意思 一共有十个意思:1、季节,指春夏秋冬。 《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2、时间,时候,时辰。《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 3、时代。《韩非子·心度》“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4、时机,机会。《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 5、按时。《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6、那时,当时。《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7、时常,经常。《史记·吕太后本纪》“是与出游列”。 8、此,这。《尚书·汤誓》“时日曷丧”。 9、通“莳”,《尚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10、同“伺”伺候。《庄子·人世间》“时其饥饱”。 2.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名〉1. (形声。 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 本义:季度;季节)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时,四时也。——《说文》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释名》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 注:“春夏秋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 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 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和谓之宝烛。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 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 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4. 时辰 [one of the 12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 ——《韵会》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 注:“朝兮也。”以时启闭。 ——《周礼·阍人》时数辞违。——《太玄·玄数》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三国演义》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6. 时间;时候 [time]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 ——汉· 贾谊《论积贮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 时尚,时俗 [fashion]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14. 钟点 [o"clock]。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16. 岁月,光阴 [days]时不久留。 ——《吕氏春秋》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19. 代,朝 [dynasty]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他。 ——《吕氏春秋·察今》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21. 气候 [climate]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22. 姓〈形〉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时雨降矣。——《庄子》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5. 通“是”。善,好 [good]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诗·小雅·怡弁》〈副〉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陶潜《归去来兮辞》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明史·海瑞传》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the fixed 。 3.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 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 本义:季度;季节)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释名》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 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 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 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和谓之宝烛。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 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 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4. 时辰 [one of the 12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 ——《韵会》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 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 ——《周礼·阍人》时数辞违。——《太玄·玄数》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三国演义》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 ——汉· 贾谊《论积贮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14. 钟点 [o"clock]。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 ——《吕氏春秋》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他。 ——《吕氏春秋·察今》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22. 姓 〈形〉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诗·小雅·怡弁》〈副〉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陶潜《归去来兮辞》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明史·海瑞传》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 4. 把 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一) 【把】:【篆书】字形从手,巴声。【形声】。 【本义】:抓住,拿:把酒问青天|把盏言欢|把握。 【转注】:①控制,掌握:把犁|把舵②看守:把风|把门③手推车,或物的柄:车把|火把4.可以用手拿的小捆:草把|稻把⑤量词:出把力|一把米⑥介词,和将相当:把话所明白 【假借】:放在量词百、千、万等数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丈把高|个把月|百把两 (二) 【把(木霸)】字形从手,霸声。【形声】。同音假借,简化为把。 【本义】:器具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刀把子|印把子 【转注】:花,叶或果实的柄:花把|梨把 5. 之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肌弧冠旧攉搅圭些氦氓将鼓之。 (《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6. 之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之”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2)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⑶作动词:往,到。 去、⑷这,此。 ⑸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⑹我。 (7)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⑻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⑼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10)向。 7. 再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 再 zài 〔数〕 (1) (会意。小篆:从一,冓( 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2) 同本义 [another time] 再,一举而二也。——《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 再刺再宥再赦。——《周礼·司刺》 樊缨十有再就。——《周礼·巾车》 酒肉之赐弗再拜。——《礼记·玉藻》 过言不再。——《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再则曰老大帝国。——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再录一堂(复审一次);再速(再请);再二(第二次,再次);再之(第二次,第三次);再眠(指蚕第二次蜕皮时的不食不动状态) (4) 两次 [o times;doubly;ice] 女工再税。——《盐铁论·本议》 击赵者再。——宋· 苏洵《六国论》 日再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再夺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至再三。——清· 方苞《狱中杂记》 词性变化 ◎ 再 zài 〈副〉 (1) 事情或行为重复,继续 [again;afresh;once again] 她不敢再看一看那大庙。——叶紫《星》 (2) 又如:再试一次;拿来再商量;再议;再思(再度思考);再聘(再度婚娶);再阐(再度显扬) (3) 重,重新 [anew] 勿复再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再火令药用。——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再眺山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寰再上疏。——《明史》 (4) 又如:再计(重新谋划);再审(重新审查) (5) 更,更加 [once more]——表示程度 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茅盾《雷雨前》 (6) 又如:再高点儿;再多点儿 (7) 另,另外 [another]。如:再吃一点菜;再创新纪录;再行(另外进行某项活动) (8) 与否定词配合使用,强调情况的普遍性 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红楼梦》 (9) 用于让步句,常同“也”、“都”配合使用,有“即使多么”、“不管怎样”的意思 [in any case] 水再深脚也能过,山再高手也能攀。——《赶车传》 (10)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 [but;yet]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红楼梦》 (11) 表示两种行为或情状并举、并存、相当于“且…且”、“又…又” 其词旨乃典乃文,再恳再切,实可警策未悟。——《全唐文纪事》 8. 遂在文言文中时什么意思 suì ①<;名>;田间小水沟。《考工记·匠人》:“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 ②<;动>;通达。《淮南子·精神》:“何往而不遂。” ③<;动>;顺利成长。《韩非子·难二》:“六畜遂,五谷殖。” ④<;动>;成功;实现。《复庵记》:“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 ⑤<;动>;因循;仍旧。《与陈伯之书》:“若遂不改,方思仆言。” ⑥<;副>;终于;竟然。《隆中对》:“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⑦<;副>;于是;就。《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摘自《文言文字典》 若有帮助请及时采纳,不懂可继续追问。 9. “所”在文言文里有哪些意思 所 1.用作助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例如: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例如: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例如: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指南录〉后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复音虚词“所以”。 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例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1.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红娘 曰:‘非先生所知也。"生曰:‘愿闻所以。 "”《儒林外史》第一回:“问其所以,都是 黄河 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 《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用以,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宋 苏洵 《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 舜 冠,所以不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 《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和 林妹妹 是一日,他所以记得。” 赵树理 《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5.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记•魏公子列传》:“ 胜 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 种 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作者,但为 吴 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李自成 之所以敢于向东奔窜,是因为他联络 罗汝才 到 潼关 接应。” 6.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前蜀 贯休 《蜀王入大慈寺听讲》诗:“只缘 支遁 谈经妙,所以 许询 都讲来。” 《老残游记》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 白李 的事儿也略知一二。”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庄子•知北游》:“人伦虽难,所以相齿。”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九:“言可以相齿也。” 《文子•上仁》:“贵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 8.所作,所为。 《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为 注:“以,为也。” “所”和“以”结合,构成“所以”这样一个粘连较紧的名词性短语,表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或行为赖以实现的手段和对象。后来成为文言文中经常运用的一个词。 它的具体意义和用法要看“以”应该表示什么意思,如果“以”当“因”讲,“所以”就表示“……的缘故”或“……的原因”;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用……的方法”;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的人”、“……的根据”,等等。在文言文中应视具体语言环境灵活译出。 此外,“所以”用作连词,跟“是以”、“以是”、“以此”相同,可作“因此”解,这和现代汉语中连词“所以”的用法相同。
2023-05-29 05:48:461

时的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名〉1. (形声。 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 本义:季度;季节)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时,四时也。——《说文》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释名》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 注:“春夏秋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 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 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和谓之宝烛。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 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 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4. 时辰 [one of the 12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 ——《韵会》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 注:“朝兮也。”以时启闭。 ——《周礼·阍人》时数辞违。——《太玄·玄数》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三国演义》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6. 时间;时候 [time]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 ——汉· 贾谊《论积贮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 时尚,时俗 [fashion]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14. 钟点 [o"clock]。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16. 岁月,光阴 [days]时不久留。 ——《吕氏春秋》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19. 代,朝 [dynasty]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他。 ——《吕氏春秋·察今》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21. 气候 [climate]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22. 姓〈形〉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时雨降矣。——《庄子》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5. 通“是”。善,好 [good]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诗·小雅·怡弁》〈副〉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陶潜《归去来兮辞》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明史·海瑞传》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the fixed 。 2. 小学生古文巜日时》的注释 日时 (小古文)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一日(天白天)有夜(夜晚),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12个数字顺序),是也.夏(夏天)日(白天)长而夜(夜晚)短,冬(冬天)日(白天)短而夜(夜晚)长.夜半(半夜)为子(时12点),日(白天)中为午(时12点).午前(12点前)曰(定为)上午,午后(12点后)曰(定为)下午.一天包括夜晚和白天,共分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时辰.夏天白天长而夜晚短,冬天白天短而夜晚长.半夜十二点为子时,中午十二点为午时,午时之前的白天为上午,午时之后的白天是下午.。 3. 古文中“时”的意思 一共有十个意思:1、季节,指春夏秋冬。 《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2、时间,时候,时辰。《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 3、时代。《韩非子·心度》“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4、时机,机会。《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 5、按时。《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6、那时,当时。《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7、时常,经常。《史记·吕太后本纪》“是与出游列”。 8、此,这。《尚书·汤誓》“时日曷丧”。 9、通“莳”,《尚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10、同“伺”伺候。《庄子·人世间》“时其饥饱”。 4. 古文中翻译成在 古人记年、月、日、时辰都用干支,表示“在……时”,用介词“于”或“乎”。 “乎”在这里也可以作介词。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而用干支来纪年月日时的历法叫做干支历。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据考古所知,干支起码从殷商开始就用来纪日。 春秋战国时期又采用十二辰(地支)纪月,而十二辰纪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西汉末始又用干支来纪年。 唐以后,五代历书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又将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这就是干支历(甲子历),它是一种阳历。此外,干支注记时间的方式起码还从殷历开始,附加在各个朝代至今所制定的阴阳历中,两种历法同时并用。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商代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每年分为春、秋,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月置于年末,称为‘十三月"。 到祖甲以后,闰月也有在年中的。这就是殷历,农历。 干支注记时间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天干地支的主要序数功能被一二三四等数字取代之后,人们仍然用它们作为一般的序数字。尤其是甲乙丙丁,不仅用于罗列分类的文章材料,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评级与分类。 在有机化学的命名中,分子中有1-1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用天干命名,如甲烷(1个碳原子),乙烷(2个碳原子),丙烷(3个碳原子)以此类推……又比如乙烯(2个碳原子的双键),丁烯(4个碳原子的双键)。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5.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 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 本义:季度;季节)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释名》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 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 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 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和谓之宝烛。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 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 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4. 时辰 [one of the 12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 ——《韵会》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 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 ——《周礼·阍人》时数辞违。——《太玄·玄数》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三国演义》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 ——汉· 贾谊《论积贮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14. 钟点 [o"clock]。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 ——《吕氏春秋》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他。 ——《吕氏春秋·察今》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22. 姓 〈形〉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诗·小雅·怡弁》〈副〉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陶潜《归去来兮辞》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明史·海瑞传》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 6. 时在古文中有那些意思 ①时间;一段时间:时候;时光;时辰;小时。 金文②年代;时期:古时;宋时;盛极一时。 ③当前的;现在的:时事;时局;时下;时价。 ④季节:时令;时节;不误农时。 ⑤规定的时候:按时;准时。 ⑥小时,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时间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上午八时;晚上十时。 篆体⑦时辰,旧时的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子时;午时。 ⑧时机;机会:失恭郸多肝鼙菲俄十藩姜时;时来运转。 ⑨经常;常常:时常;时有出现。 ⑩有时候:时好时坏;时冷时热。 ⑾姓。参时姓条。[1](12)事物运动的一种属性,事物运动连续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运动与运动的一种对比。
2023-05-29 05:48:521

时间的时的笔顺

时的笔顺: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时shí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一年中的一季:时序。四时如春。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时钟。时差。时拼音:sh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之声,后来变为从日寺声。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由观测太阳运行而测得四季,所谓定四时成岁,所以时字引申而有四时之义。古文献中,时字的季节之义为常见之义。时字由四时季节之义引申又有时辰之义。中国古代以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每一时辰又分为初、正,合为二十四小时。个人、集团、国家必须抓住当时出现的机遇,才有利于取得成功,故时引申为时机。看准了时机就行动。重要活动有时间性,或者必须选择适当的时候,故时用来表示适时,合时宜。
2023-05-29 05:48:591

时的读音

读音:shí释义:1.季节;时令。2.时间;岁月。3.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4.指规定的时间。5.当前的;现在的。6.时辰。旧时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分成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7.小时。法定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分成二十四小时。8.一时;适时。9.时机;时宜。10.按时。11.副词。①经常;②有时;时而。12.一种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13.(Shí)姓。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之声,后来变为从日寺声。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由观测太阳运行而测得“四季”,所谓“定四时成岁”,所以“时”字引申而有“四时”之义。古文献中,“时”字的“季节”之义为常见之义。“时”字由“四时”“季节”之义引申又有“时辰”之义。中国古代以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每一时辰又分为初、正,合为二十四小时。个人、集团、国家必须抓住当时出现的机遇,才有利于取得成功,故时引申为时机。看准了时机就行动。重要活动有时间性,或者必须选择适当的时候,故时用来表示适时,合时宜。
2023-05-29 05:49:191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 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 4. 时辰 [one of the 12tw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韵会》 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周礼·阍人》 时数辞违.——《太玄·玄数》 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三国演义》 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 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 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唐· 韩愈《师说》 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 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 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 14. 钟点 [o"clock].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 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 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吕氏春秋》 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 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 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 变法者因时而他.——《吕氏春秋·察今》 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 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22. 姓 〈形〉 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 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诗·小雅·怡弁》 〈副〉 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陶潜《归去来兮辞》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明史·海瑞传》 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the fixed period]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 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now…now…;sometimes…sometimes…].如:时冷时热 6. 当时,这时,那时 [then;at that time] 时秦昭王与楚婚.——《史记》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时大风雪.——《资治通鉴》 1. 〈代〉 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this] 时,是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是也.” 孝友时格.——《仪礼·士冠礼》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周颂·噫嘻》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荀子·非十二子》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秦风·驷》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动〉 1. 适时;合于时宜 [at the right moment;in good time;timely] 风雨之不时.——《荀子》 2. 又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3. 通“伺”.伺候;等待 [wait] 孔子时其亡无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庄子·人间世》 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列子·汤问》 4. 又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5. 处,处于 [find oneself in] 宜于时通,利以处穷.——《荀子》 6. 承,承受 [bear]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2023-05-29 05:49:441

时是什么意思

时意的解释指时人的意思。 晋 王羲之 《遗谢安书》:“仓督监耗盗官米,动以万计,吾谓诛翦一人,其后便断,而时意 不同 。” 词语分解 时的解释 时 (时) í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 经历 的过程: 时间 。时不我与。 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 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 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 时宜 。 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 一年 意的解释 意 ì 心思:意思。意见。 意义 。意味。 意念 。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 自觉 努力 的心理 状态 )。 注意 。 同意 。意在笔先。意在言外。 心愿,愿望: 意愿 。 愿意 。意向。 意图 。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或事
2023-05-29 05:49:511

时读音怎么区分

【时】的拼音:[shí] 笔画数:7 部首:日笔顺、笔画: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基本释义:1.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 ~不我与。 2.较长的时间:~代。古~。 3.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常常:~常。学而~习之。 6.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某一时刻:按~上班。 10.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机会:~机。待~而动。 12.姓。
2023-05-29 05:49:592

时字怎么写

时字笔画顺序: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钩、 点
2023-05-29 05:50:181

时的象形字

这里是“时”字古时的几种写法,供参考。
2023-05-29 05:50:323

时间的时有几种读音

时拼音:[shí]
2023-05-29 05:51:142

时这个字词的文言文翻译?

这个没有固定模式,看实际情况。如果是省略的就补充上去,依照省略句语法进行。如果是通假词汇,删除,换新时代使用词汇代替。结论:灵活处理。
2023-05-29 05:51:222

时是什么意思?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的时是当时的意思。一、时的释义:1、时间(对空间而言):~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唐~。战~。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上班。过~作废。5、季节:四~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事。~兴。二、拼音:shí三、部首:日四、笔画: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时的相关组词:1、有时[yǒu shí] 有时候:那里的天气,~冷,~热。2、时常[shí cháng] 常常;经常:~发生。~受到表扬。3、时空[shí kōng] 时间和空间:~观(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根本观点)。4、午时[wǔ shí] 旧式计时法指上午十一点钟到下午一点钟的时间。5、几时[jǐ shí] 疑问代词。什么时候:你们~走?。你~有空儿过来坐吧。
2023-05-29 05:51:291

时的拼音是什么的

时拼音:[shí]
2023-05-29 05:5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