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t白
-
1.时间(对空间而言):~空观念。
2.时代;时候:古~。唐~。战~。
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 韦斯特兰
-
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时是时间的意思。
- LuckySXyd
-
时就是60分
- 肖振
-
十就是小十也就是60分也就是3600秒。
时的笔顺
时的笔顺:拼音shí,部首日部,部外笔画3画,总笔画7画。五笔JFY,仓颉ADI,郑码KDS,四角64000。结构左右,电码2514,区位4217,统一码65F6。基本字义:1、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2、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3、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4、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5、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6、一年中的一季:时序。四时如春。相关组词:几时[jǐ shí] (代)什么时候:你~返校?过时[guò shí] (形)已经不流行的;陈旧不合时宜的。[反]流行|时髦|入时。时空[shí kōng] 时间和空间:~观(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根本观点)。午时[wǔ shí] 指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为旧式计时法。亦泛指中午前后。时常[shí cháng] 经常;时不时。有时[yǒu shí] 有时候。2023-05-29 05:39:061
时的意思
时拼音:shí,笔画数:7画,部首:日。■ 基本释义(时)•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 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 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 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 一年中的一季:时序。四时如春。•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时钟。时差(chā)。• 某一时刻:按时上班。• 不定时,有时候:时而。时阴时晴。• 机会:时机。待时而动。• 姓。■ 时组词北京时间、时间、时光、摩登时代、时尚、子时、标准时间、倒计时、时钟、李时珍、临时工、时光荏苒、时辰、时差、黄金时代、梅子黄时雨、新时代、冰河时代、时区、届时、时代、小时候、时空、及时雨、时装、时时刻刻、夏令时、时来运转、铁器时代、时政、时事、学而时习之、曾几何时、小时、对时、时评、时不我待、时过境迁2023-05-29 05:39:181
时候的时的笔顺
时字共有7画,笔画顺序为: 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补充资料:时,拼音:shí。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包含"时"字的成语:1、风行一时,意思是比喻事物在一个时期里很盛行。出自《孽海花》。2、乘时乘势,意思是指人应趁着机会、时势,做一番事业,出自《孟子》。3、玩时愒日,意思是指贪图安逸,旷废时日。亦作“玩时贪日”。出自《合浦珠》。4、匡时济世,意思是挽救动荡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出自《后汉书·荀淑传》。2023-05-29 05:39:361
时字笔顺
这个字,可以是竖,横折,横,横,横,竖勾,足够是点即可2023-05-29 05:39:592
时怎么读 汉字时怎么读
1、时(拼音:sh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2、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之声,后来变为从日寺声。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2023-05-29 05:40:061
时字怎么写
一、“时”字是左右结构,共有7画: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二、“时”字读作shí,意思是:1.时间,也指某一段较长的时间。应用:时候,时代,古时,现时,这时。2.季节。应用:时令,时节,四时,农时。3.当前;现在。应用:时局,时事,时下。4.规定的时间。应用:按时,准时,过时不候。5.机会。应用: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6.时兴的;入时的。应用:时尚,时髦,时装。7.时辰,旧式计时单位。一天分12个时辰。应用:子时,午时。8.小时,法定计时单位,一天的1/24。应用:时速,上午8时到京。9.常常;经常。应用:时常,时时,时有出现。10.有时候。应用:时而,时冷时热。11.(shí)姓。三、组词:时候、同时、时间、当时、这时、平时、时刻、时钟、小时、临时、霎时。四、汉字书写:曰(日) + 寸。五、汉字出处:2023-05-29 05:40:131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 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 4. 时辰 [one of the 12tw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韵会》 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周礼·阍人》 时数辞违.——《太玄·玄数》 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三国演义》 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 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 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唐· 韩愈《师说》 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 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 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 14. 钟点 [o"clock].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 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 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吕氏春秋》 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 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 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 变法者因时而他.——《吕氏春秋·察今》 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 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22. 姓 〈形〉 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 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诗·小雅·怡弁》 〈副〉 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陶潜《归去来兮辞》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明史·海瑞传》 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the fixed period]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 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now…now…;sometimes…sometimes…].如:时冷时热 6. 当时,这时,那时 [then;at that time] 时秦昭王与楚婚.——《史记》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时大风雪.——《资治通鉴》 1. 〈代〉 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this] 时,是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是也.” 孝友时格.——《仪礼·士冠礼》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周颂·噫嘻》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荀子·非十二子》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秦风·驷》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动〉 1. 适时;合于时宜 [at the right moment;in good time;timely] 风雨之不时.——《荀子》 2. 又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3. 通“伺”.伺候;等待 [wait] 孔子时其亡无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庄子·人间世》 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列子·汤问》 4. 又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5. 处,处于 [find oneself in] 宜于时通,利以处穷.——《荀子》 6. 承,承受 [bear]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2023-05-29 05:40:321
时间的时笔顺
笔顺:丨2023-05-29 05:40:381
时的拼音
时的拼音是shí。时释义:1、时间(对空间而言)。 2、时代;时候。 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5、季节。6、现在的;当时的。7、时俗;时尚。8、副词。时常。9、有时候。10、时机。时组词:1、过时[guò shí] (形)已经不流行的;陈旧不合时宜的。[反]流行|时髦|入时。2、时空[shí kōng] 时间和空间:~观(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根本观点)。3、午时[wǔ shí] 指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为旧式计时法。亦泛指中午前后。4、当时(名)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虽然几年过去了,~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马上;立刻: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就跑来了。5、及时[jí shí] (形)正赶上时候;恰在需要时候:~救援。(副)不拖延;抓紧(时机):~处理突发事件。2023-05-29 05:40:571
时的笔顺怎么写
时的笔顺名称: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2023-05-29 05:41:074
时可以组词语有哪些
巳时、rsy6rtdgcgdhffgfhfhfffsjh,2023-05-29 05:42:034
时字的笔顺
时字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时”字是左右结构,共有7画,“时”字读作shí,意思是:1、时间,也指某一段较长的时间。应用:时候,时代,古时,现时,这时。2、季节。应用:时令,时节,四时,农时。3、当前,现在。应用:时局,时事,时下。4、规定的时间。应用:按时,准时,过时不候。5、机会。应用: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字的成语1、不时之需。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2、不识时务。时务:当前的形势和潮流,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3、不违农时。违:不遵守,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4、藏器待时。器:用具,引伸为才能,比喻学好本领,等待施展的机会。5、猖獗一时。猖獗:凶猛而放肆,形容坏人或反动势力一时间显得特别凶猛放肆。6、乘时乘势。旧指人应趁着机会、时势,做一番事业。7、揣时度力。揣度形势,估量自己的能力。8、传诵一时。诵:称诵、传述,在某一个时期内,人们到处传述。2023-05-29 05:42:231
时组词有哪些
时不我待、时常、时差、时辰、时代、时乖命蹇、时候、时而2023-05-29 05:42:385
时的读音是什么
时 shí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光 shíguāng 时间;时候2023-05-29 05:43:103
时间的时是什么偏旁
问题一:时间的时是什么部首 时部首:日 拼音:shí 释义: 1.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 问题二:年的部首是什么偏旁 “年”字部首是“丿” 拼音:nián 释义: 1.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三~五载。2. 每年的:~会。~鉴。~利。~薪。3. 一年的开始:~节。新~。4. 有关年节的(用品):~画。~礼。~货。5. 时期,时代:近~。~华。~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限。~深日久。6. 收成:~成。~景。~谨。荒~。7. 岁数:~纪。~事(岁数)。~高。~轮。8.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童~。青~。壮~。中~。老~。9.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兄。~谊(同年登科的关系)。10. 姓。 问题三:久偏旁部首是什么 久部首:丿 [拼音] [jiǔ] [释义] 1.时间长:~远。~经。~已。~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仰(初次见面客套话,仰慕已久)。~别重逢。~而~之。 问题四:早的部首是什么偏旁 早的部首:日 拼音:zǎo 释义: 1.太阳出来的时候:~晨。~晚。2. 时间靠前,有一定的时间以前:~退。~恋。~慧(幼时聪明)。~衰。~逝(早死)。3. 时间在先的,从前:~期。~春。~已 问题五:早字偏旁是什么 早部首: 日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早_百度汉语 [拼音] [zǎo] [释义] 1.太阳出来的时候:~晨。~晚。 2.时间靠前,有一定的时间以前:~退。~恋。~慧(幼时聪明)。~衰。~逝(早死 问题六:时的偏旁部首是什么意思 拼 音 shí 部 首 日 基本释义 1.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2.白天,与“夜”相对:~班。 3.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 4.某一天:纪念~。 5.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6.时候:春~。往~。 7.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 8.特指“日本国”。 笔 画 7 时 基本释义 1.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较长的时间:~代。古~。 3.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常常:~常。学而~习之。 6.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某一时刻:按~上班。 10.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机会:~机。待~而动。 12.姓。 查看更多 相关组词 过时 几时 时刻 时机 时钟 时空 有时 守时 古时 午时时间 小时 时常 及时 问题七:时间的间可以加什么偏旁?成为另一个字 可以加三点水涧,可以加竹字头简,可以加金字旁锏, 问题八:时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时 部首:日 释义: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较长的时间:~代。古~。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常常:~常。学而~习之。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某一时刻:按~上班。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机会:~机。待~而动。 姓。 问题九:先的偏旁是什么 先 [xiān] 偏旁部首 儿部 笔画6笔 五笔TFQB 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会意;从止、从人 释义 1. [副] 早;在前面: ~睹为快|~发制人|捷足~登 暂时: ~别慌|~不要着急|~别下决定 2. [形] 时间或次序在前的: ~导|~机|~见 尊称已过世的(尊长)~烈|~人|~哲: 3. [名] 祖宗: 祖~ 急要、首要的事: 救灾为~|教学当~ 前面;开始: 起~|事~|最~ (Xiān)姓: 4. [动] 走在前面: 抢~|争~恐后2023-05-29 05:43:161
时是什么字?
拼音:【sì shí】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2023-05-29 05:43:311
时组词,用时字怎么组词
时间,时刻,时髦,时尚,时空,时差,时常,时辰,时光,时年,时日,时候,时代,时期,时机,不时,暂时,临时,啥时,随时,当时,平时。2023-05-29 05:43:395
时间的时怎么读?
1、加偏旁“寸”,“时”表示时间,年代、时期,当前的、现在的,季节等含义;又是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时间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旧时的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另外,时还是一姓氏(青岛即墨、日照读chi)。2、加偏旁“门”,“间”间是一个中国汉字,多音字,读拼音jiān或jiàn,指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房子内隔成的部分;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等意思。3、加偏旁“阝”,“阳”阳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yáng,形声。从阜(fù),昜(yáng)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阳还有凸出的等意思。4、加偏旁“生”,“星”星,读作xīng。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如:北斗星、星球、恒星等。5、加偏旁“立”,“音”音,yīn,从言含一。声生於心,有节於外,谓之音。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有节之意也。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2023-05-29 05:44:031
时的繁体字怎么写的
时拼 音 shí 部 首 日 笔 画 7 五 行 金 繁 体 时 五 笔 JFY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时间(对空间而言):~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唐~。战~。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上班。过~作废。5.季节:四~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事。~兴。7.时俗;时尚:入~。8.副词。时常:~~。~有错误。9.有时候:~阴~晴。10.时机:不误农~。2023-05-29 05:44:341
_时是几点
6点。时(拼音:sh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之声,后来变为从日寺声。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2023-05-29 05:44:401
时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时 shí1.季节。 《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惟天之於时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明张居正《贺灵雨表三》:“时过不雨,民失有秋。”2.指天时。 《荀子‧天论》:“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3.季度。三个月为一时。 《书‧康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 孔传:“至于十日,至于三月。” 蔡沈集传:“时,三月。”4.特指历法。 《论语‧卫灵公》:“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 宋程大昌《考古编‧正朔二》:“夫子尝取四代,凡制而折衷之,於时独欲行夏。”5.时候;时间。 《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之五:“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那时正是庚子联军入京的第三年。”6.计时单位。时辰。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 《周礼‧天官‧阍人》:“以时启闭。” 郑玄注:“时,漏尽。” 《新唐书‧吕才传》:“按法,葬家多取乾、艮二时,乃近夜半,文与礼乖。”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一日分十二时,每时又分为二,曰初,曰正,是为二十四小时。”7.计时单位。小时。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一:“下午五时顷两部汽车同时出发。”8.泛指光阴;岁月。 《楚辞‧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汉张衡《思玄赋》:“盍远迹以飞声兮,孰谓时之可蓄。” 唐韩愈《秋怀》诗之八:“作者非今士,相去时已千。”9.适时;合於时宜。 《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 赵岐注:“孔子时行则行,时止则止。” 《汉书‧晁错传》:“日月光,风雨时,膏露降,五谷孰。” 宋欧阳修《求雨祭汉景帝文》:“县令至愚,以谓雨泽颇时,民不至於不足。”参见“时燠”。10.当时;那时。 《孟子‧万章上》:“时举於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时正六月,日夜总在吓人高热中受苦。”11.指当时的人。 《後汉书‧郭太传》:“甄後不拘细行,为时所毁。”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裒数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高宗行幸扬州,郡人李易为状元……时以为王气所在。”12.时机;机会。 《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明张居正《被言乞休疏》:“古之贤圣豪杰,负才德而不遇时者,多矣。”13.时运。 《左传‧文公十三年》:“死之短长,时也。”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花城》1981年第5期:“这真是‘运去金成铁,时来铜变金!"”14.时代;时世。 《墨子‧兼爱下》:“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15.时势;时局。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宋王安石《次韵舍弟常州官舍应客》:“霜雪纷纷上鬓毛,忧时自悔目空蒿。” 清秋瑾《黄海舟中》诗:“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16.时尚;时俗。 唐朱庆馀《闺意》诗:“粧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刘禹锡《效阮公体》诗之一:“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17.借指时王。 宋王安石《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文武佐时惭吉甫,宣王征伐自肤公。” 明叶盛《水东日记‧弋谦》:“时石亨为时倚重,偕于尚书治兵土城外。”18.善,鲜美。 《诗‧小雅‧頍弁》:“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毛传:“时,善也。”19.处,处於。 《荀子‧修身》:“宜於时通,利於处穷,礼信是也。” 王先谦集解引王引之曰:“时亦处也。言既宜於处通,而又利以处穷也。”20.语法范畴的一种。表示动词所指动作在什麼时候发生。一般分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三种。有些语言分得更细。21.副词。按时。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唐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寒温必服,药饵必时。” 宋蘇轼《赐镇江军节度使韩绛上表乞致仕不许诏》之二:“其省思虑,时寝食,亲近药饵,以副中外之望。”22.副词。及时。 《韩非子‧说林下》:“不时筑,而人果窃之。” 陈奇猷集释:“不时筑,犹言未及时筑之也。”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及宣王至辽东,霖雨,不得时攻。” 宋朱熹《答杨宗卿书》:“吏事匆匆,报谢不时,足下勿过。”23.副词。有时。 《诗‧大雅‧桑柔》:“如彼飞虫,时亦弋获。” 朱熹集传:“言己之所言或亦有中,犹曰千虑而一得也。” 《汉书‧高帝纪上》:“﹝高祖﹞时饮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怪。” 唐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 宋欧阳修《蝶恋花》词:“花裏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24.副词。两个“时”字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 《史记‧匈奴列传》:“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馀岁,时大时小。” 《汉书‧晁错传》:“往来转徙,时至时去。” 巴金《寒夜》二五:“他的身体仍旧是时好时坏。”25.副词。时常;经常。 《史记‧吕太后本纪》:“时与出游猎。”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 孙犁《秀露集‧读〈蒲柳人家〉》:“绍棠写爱情,时有新意。”26.副词。特意。 《旧唐书‧姚崇传》:“其冬,曲赦京城,敕文时标诲名,令决杖一百,配流岭南。”27.连词。相当於“而”。 《汉书‧张释之传》:“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九》:“时读为而,言吾独不得廉颇、李牧而为将也。”28.语气词。表停顿,相当於“呵”。 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五出:“你明日若不去时,教你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 元白朴《寄生草‧饮》曲:“长醉後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水浒传》第五五回:“既是如此说时,你三人可就京师甲仗库内,不拘数目,任意选拣衣甲盔刀,关领前去。”29.通“是”。此;这。 《书‧无逸》:“自时厥後立王,生则逸。” 孔传:“从是三王各承其後而立者,生则逸豫无度。” 唐元稹《册文武孝德皇帝赦文》:“粤余何功,时帝之力。” 宋沈遘《西京左藏库副使杨文广可供备库使》:“而朕为知人,则时乃之功矣。”30.通“承”。顺承。 《诗‧周颂‧赉》:“时周之命,於绎思。” 马瑞辰通释:“时与承一声之转,古亦通用……周受天命,而诸侯受封於庙者,又将受命於周。‘时周之命"即承周之命也。”31.通“承”。承受,接受。 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青蛉﹞蜚翔乎天地之间,求蚊虻而食之,时甘露而饮之。”32.通“跱”。止息;停止。 《诗‧大雅‧绵》:“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中》:“时亦止也,古人自有复语耳……栖止谓之时,居止谓之时,其义一也。”33.通“伺”。等候。 《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邢昺疏:“谓伺虎不在家时而往谢之也。” 《北史‧艺术传上‧王早》:“早曰:‘今日申时必大雨。"比至未,犹无片云,帝召早诘之。 早曰:‘愿更少时。"”元王祯《农书》卷五:“时其饥饱,以适其性情。” 清薛福成《援越南议下》:“宜亟令滇粤诸帅,稍分饷项,运济永福,时其阙乏而资给之。”34.通“伺”。侍候;侍奉。 宋陈亮《何少嘉墓志铭》:“仲兄大雅以疾不涉事,少嘉时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养疾。”35.通“司”。掌管。参见“时夜”。36.通“莳”。种植。 《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 孙星衍注引郑玄曰:“时,读曰莳。” 《孔子家语‧五帝德》:“播时百谷,尝味草木。” 宋王禹偁《拟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制》:“无使后稷播时百谷,独美於前代也。”37.姓。 汉有时苗。见《三国志‧魏志‧常林传》裴松之注。--汉语大辞典2023-05-29 05:44:481
时( )时( )的成语是什么?
时好时坏 时有时无 时强时弱2023-05-29 05:44:554
时的英文是什么?
time, hour,while。有几种方法可以用来读时间:1、顺读法:按“钟点数+分钟数”的顺序直接读出来的方法叫顺读法。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小时 + 分钟”直接读:eg:10:23 ten twenty-three2、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分钟 + past + 小时”:10:23 ten past twenty-three3、用“分钟数+to+钟点数”,其中“分钟数”为60减去原分钟数,“钟点数”为“下一个钟点数”,表示“差几分几点”,这个适用于相差分钟数少的时候:10:23 eleven to thirty-seven9:15 ten to forty-five 4、如果所表述的分钟和15有关,就有三种表达法:(15分钟又叫一刻钟:a quarter)9:15 a quarter past nine5、整点表达法:如果时间是整点,就用“钟点数+o"clock”这种形式来“报时”。有时也可只读“钟点数”,而不说o"clock。10:00 ten o"clock am/pm 扩展资料:注意:①分钟数是15时,一般不说“fifteen past +钟点数”而要说“a quarter past +钟点数”。②分钟数是30时,一般用逆读法“half past +钟点数”。年月日表示法1、 世纪可以用定冠词加序数词加世纪century表示,也可以用定冠词加百位进数加"s表示:the sixth(6th)century 公元六世纪 the 1900"s 二十世纪2、年代用定冠词及基数词表示的世纪加十位整数的复数形式构成。in the 1860"s(in the sixties of the 19th century或 in the eighteen sixties)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2023-05-29 05:45:021
_时是几点
6点。时(拼音:sh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之声,后来变为从日寺声。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2023-05-29 05:45:151
时是什么意思?
时的解释[shí]1.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较长的时间:~代。古~。2023-05-29 05:45:211
时间的时的笔顺
时间的时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时间的时【部首】为:日;【笔画】:7;【五笔】:JFY;【繁体】:时;【结构】: 左右;【五行】: 金;【部外笔画】: 3;组词:时间 、午时、有时、时机;英语翻译:time、season、era、age、period。时: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季节:四时如春;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时俗、时尚:入时;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有时候:时阴时晴;时机:不误农时。时为谜底的谜语1、寸草心(打一字)——谜底:时。解密思路:草的中心是“日”,寸和日合起来就是时字。2、过春节(打一字)——谜底:时。解密思路:过字的一节是寸字,春字的一节是日字,寸和日合起来就是时。3、夕阳照东村(打一字)——谜底:时。解密思路:夕阳就是日字,照东村就是村子东边,左西右东就是寸字,日和寸合起来就是时4、寻根有日(打一字)——谜底:时。解密思路:寻字的根就是寻字下一半,是寸;寸有日,寸和日合起来就是时。5、一寸太阳(打一字)——谜底:时。解密思路:一寸就是一个寸字,太阳就是日字,寸和日合起来就是时。6、日日寺后(打一字)——谜底:时。解密思路:寺字的后半边是寸字,再加上日日的日字,寸和日合起来就是时。2023-05-29 05:45:281
时的读音 时字拼音及解释
1、时(拼音:sh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之声,后来变为从日寺声。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 2、“时”组词: 及时、花时、画时、晷时、或时、遘时、候时、亥时、法时、何时、时术、时隙、时俗、善时、时针、时效、时阳、时下、时谭、时艺、时为、时速、时绥、时手、时誉、时习、时主、时水、时舞、时岁、时值、时务、时暇、时彦、时宪、时转、时训、时衣、时飨、时韵、时祀、时望、时听、时态、2023-05-29 05:46:011
时的笔顺
时的笔顺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时字组词:时常、时空、古时、有时、过时、几时、午时、及时、当时、时候、霎时、时蔬、顿时、霎时间、时髦、风靡一时、针砭时弊、传诵一时、往时、时弊、辰时、时针、时而、轰动一时、时运亨通、青铜时代、时限、时运不济、合时、课时、时运、少时。时字造句:1、他讲演时总有些装腔作势,不太自然。2、和朋友相处时,为人要地道。3、最好避免在正午烈日当空时外出。4、一时躲避不及,小芳被泼了一身污水。5、生日时,我收到好多礼物。2023-05-29 05:46:181
时间的时怎么写
时的笔顺: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时间的时写法很简单。首先要知道笔画顺序,然后就是运笔要稳。字要写的好看,还要讲究左右上下结构的呼应。比如:左边收,右边展。左低右高等等技巧。时的笔顺: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2023-05-29 05:46:351
时间与时刻有什么区别?
如果把"时间"比作数轴,那么"时刻"就是数轴上的一点.2023-05-29 05:46:437
时文言文时的意思是什么
1. 古文中“时”的意思 一共有十个意思:1、季节,指春夏秋冬。 《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2、时间,时候,时辰。《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 3、时代。《韩非子·心度》“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4、时机,机会。《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 5、按时。《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6、那时,当时。《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7、时常,经常。《史记·吕太后本纪》“是与出游列”。 8、此,这。《尚书·汤誓》“时日曷丧”。 9、通“莳”,《尚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10、同“伺”伺候。《庄子·人世间》“时其饥饱”。 2.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 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 本义:季度;季节)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释名》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 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 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 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和谓之宝烛。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 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 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4. 时辰 [one of the 12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 ——《韵会》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 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 ——《周礼·阍人》时数辞违。——《太玄·玄数》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三国演义》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 ——汉· 贾谊《论积贮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14. 钟点 [o"clock]。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 ——《吕氏春秋》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他。 ——《吕氏春秋·察今》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22. 姓 〈形〉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诗·小雅·怡弁》〈副〉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陶潜《归去来兮辞》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明史·海瑞传》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 3. 文言文的会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会 动词义: 1、会意字。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会,合也。——《说文》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2、晤见;会见。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却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使协调一致;符合。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吴均《续齐谐记》 4、(多指在饭馆、茶楼中)付(款)。如会钞、会钱。 5、领悟;领会。 6、应当;应须。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名词义: 1、器物的盖子。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2、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3、时机。如适逢其会。 4、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如会垣:省城;都市。 5、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如帮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6、灾厄;厄运。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8、中医经络穴位名。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9、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副词义: 1、必然;一定。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李白《行路难》 2、恰巧;正好。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连词义: 1、相当于“与”“同”“和”。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查郎河按治,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会:kuài 动词义: 1、会意字。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会,合也。——《说文》 会,岁计也。——《玉篇》 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万章下》正义 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日知录》卷二十四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周礼·天官》 听出入以要会。——《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 4. 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5. "文言文"的含义是什么 文言文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中国的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2023-05-29 05:47:101
_时是几点
6点。时(拼音:sh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之声,后来变为从日寺声。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2023-05-29 05:47:161
时间和时刻的区别是什么
请输入您的回答2023-05-29 05:47:256
表示时间的“时”、“小时”有什么区别?
时:做单位名称的时候,如果表示一段时间的长度就等同与"小时",它也可以表示时刻的单位,比如8时,如果表示时刻就是8:00 小时只是表示一段时间的单位.一小时=60分钟.2023-05-29 05:47:592
时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1.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 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 本义:季度;季节)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释名》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 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 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 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和谓之宝烛。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 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 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4. 时辰 [one of the 12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 ——《韵会》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 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 ——《周礼·阍人》时数辞违。——《太玄·玄数》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三国演义》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 ——汉· 贾谊《论积贮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14. 钟点 [o"clock]。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 ——《吕氏春秋》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他。 ——《吕氏春秋·察今》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22. 姓 〈形〉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诗·小雅·怡弁》〈副〉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陶潜《归去来兮辞》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明史·海瑞传》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 2. 以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以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来。例: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⑹ 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 ⑻将以攻宋。 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气闻于诸侯。 ⑹以攻则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进。 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⑸盖以律非故杀。 ⑹以次进。 ⑺则又 法从事。 7、根据。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0、在。 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例: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 (以:是) 13、通“已”,止。例: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 例: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以为」 1、把。 当作或作为。例: 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⑶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⑷相传以为雁荡。 ⑸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⑹撰长书以为贽。 ⑺寡君之以为戮。 2、认为。例: ⑴以为且噬己为,甚恐。 ⑵以为妙绝。 ⑶人人自以为必死。 ⑷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⑸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⑹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3、把。 制成。例: 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⑵铸以为金人十二。 3. 是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是 shì 〔代〕 (1) 此,这 [this;that] 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 shì 〔动〕 (1) 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praise;justify]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刘开《问说》 (2) 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3) 订正 [correct]。如:是正(订正;校正) (4) 遵从,以为法则 [follow]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5) 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be] 正是四国。——《诗·曹风·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7) 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沈括《梦溪笔谈》 (8) 又如:他不是学生 (9) 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10) 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11) 表示存在 [be;exist]。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12) 表示让步 [be…,but]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 (13) 又如:这料子是块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14) 表示适合 [be suit]。如:放的是地方 (15) 尝试。用同“试” [try]。如:是猜(试猜) (16) 像;似 [like;resemble]。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是 shì 〔名〕 (1) 商业、职业或 *** 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2) 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3) 姓 是 shì 〔助〕 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刘开《问说》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4. 是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正确。与“非”相对。 偃之言是也。——《论语•阳货》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2.以为正确,认为正确。 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墨子•尚同上》 3. 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韩愈《马说》 4.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是进亦忧,退亦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5.代词,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唯才是举。——陈寿《三国志·魏书·魏武帝纪》 6.是,表判断(同现代汉语) 此必是豫让也。——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7.凡是 是药皆谙性。——贾岛《送孙逸人》 5. 就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古汉语解释 常见含义 [2]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代词 [3]1.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1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③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⑤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名词后,相当于“。。这个人”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3.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 例: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4.放在数词之后。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助词 1.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停顿,以提示下文。 例: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资治通鉴》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黔之驴》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4.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构成“者。也”的结构。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生僻/不确定含义 1.(不确定,虽然许多版本异译为该含义,但《古汉常用字典》中查不到,可能与助词中的含义1相同)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例: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不确定)助词,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不确定)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4.(生僻含义)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4]《说苑·政 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义解,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 6. 之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之”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2)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⑶作动词:往,到。 去、⑷这,此。 ⑸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⑹我。 (7)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⑻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⑼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10)向。 7. 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是以先秦两汉的汉语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以及模仿这种书面语而写作的语法形式。 但是到了六朝、唐和宋的中古时期,汉语中的口语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这时则有两种书面语。一种书面语是模仿上古汉语书面文献的书面语,比如六朝作家和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即“文言”;另一种是在当时口语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此则称为“古白话”,比如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话本等。 到了元、明、清的近代时期,情况与中古时期类似,既有模仿上古的书面语,如桐城派的散文;又有在当时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比如《水浒传》、《西游记》等。由于文言文并不是一时一地的一种语言,因此不同时代或地区的文献,在语法和词汇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8. "为" 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为) wéi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 变成:成为。 是:十两为一斤。 治理,处理:为政。 被:为天下笑。 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 姓。 为 (为) wèi 替,给: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 表目的:为了。为何。 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帮助,卫护。 希望能帮到你!2023-05-29 05:48:131
时文言文里的意思
1. 古文中“时”的意思 一共有十个意思:1、季节,指春夏秋冬。 《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2、时间,时候,时辰。《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 3、时代。《韩非子·心度》“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4、时机,机会。《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 5、按时。《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6、那时,当时。《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7、时常,经常。《史记·吕太后本纪》“是与出游列”。 8、此,这。《尚书·汤誓》“时日曷丧”。 9、通“莳”,《尚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10、同“伺”伺候。《庄子·人世间》“时其饥饱”。 2.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 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 本义:季度;季节)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释名》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 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 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 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和谓之宝烛。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 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 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4. 时辰 [one of the 12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 ——《韵会》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 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 ——《周礼·阍人》时数辞违。——《太玄·玄数》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三国演义》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 ——汉· 贾谊《论积贮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14. 钟点 [o"clock]。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 ——《吕氏春秋》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他。 ——《吕氏春秋·察今》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22. 姓 〈形〉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诗·小雅·怡弁》〈副〉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陶潜《归去来兮辞》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明史·海瑞传》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 3. 文言文翻译器文言文的时这个字的解释 1、季,季节。 2、时辰。 3、时间,时候。 4、当时,那时候,当初。 5、时代,时势。 6、时俗。 7、时人,当时的人。 8、时机,机会。 9、及时;按时;适时。 10、时时,时常。 11、善,好。 12、止,停止。 13、通“司”,掌管,主持。 14、通“伺”,窥伺。 15、通“待”,等待。 16、通“是”,此,这。 4. 这几个字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霈1 〔pèi ㄆㄟˋ〕 〔《广韵》普盖切,去泰,滂。〕 1.雨雪充沛貌 2.泛指盛多浓重。 3.大雨。 4.潮湿,潮润。 5.喻恩泽。 6.谓赐予恩泽。 7.谓绰有馀裕,应付裕如 萱 1.萱草。古人以为萱草可以使人忘忧,故又称忘忧草 2.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后因以“萱”为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 兴1 〔xīnɡ ㄒㄧㄥ〕 1.起身;起来 2.兴起 3.派遣;出发 4.征聚 5.推举;起用。《 6.产生 10.倡导 11.创办;举办 12.设立;制造。 13.成功;成就 14.昌盛;兴旺 16.流行;时行。 兴2 〔xìnɡ ㄒㄧㄥˋ〕 1.譬喻 2.《诗》六义之一。乃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一种写作手法 3.喜欢 4.兴致 5. 看在文言文里的全部意思~ (1)会意。字从手,从目。“手”与“目”联合起来表示“用手遮光远望”。本义:在户外日光下用手加额遮光而远望。说明: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经常做这个“用手遮光远望”的动作。 (2)同本义 。 看,睎也。(睎,望也。)——东汉·许慎《说文》 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3)又如:这棵雅致的常青树很好看。 (4)探望、问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世说新语·德行》 (5)又如:看理(探听),看家(方言。探亲;看望家庭);看视(探望;问候) (6)瞧、观看 。 出门看伙伴。——《乐府诗集·木兰诗》 晓看红湿处。——唐·杜甫《春夜喜雨》 老妇出门看。——唐· 杜甫《石壕吏》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又如:看着(眼看着);看镜(照镜子);看电影;看戏;看拉不上(瞧不顺眼);看乔(误解,小看);看街(一种临街开的窗户,装有槅子,可以观看街景)。 (8)料理、准备 。 急炊香饭来看客。——范成大《田家留客行》 (9)又如:看下(准备,收拾);看坐(安排坐位;关照坐下);看活(服侍;照顾);看斋(准备和尚的饮食);看坐儿的(戏院里帮观众安排座位的人);看板娘(方言。指商店的女服务员)。 (10)估量 。 看君颖上去,新月到应圆。—— 李白《送别》 (11)又如:看小(歧视,看不起);看长(看得远,有远见);看候(照看,察看情况)。 (12)看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世说新语·雅量》 (13)阅读。 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世说新语·文学》 (14)又如:看书;看报。 (15)观察;察看。 帝微服往看。——《世说新语·术解》 看伺空隙,欲复为乱。——《三国志·周鲂传》 (16)认为。如:你看这个计划行不行的通? (17)看顾;照料,料理。如:看视(照顾,看待);看觑(看;照料,照顾);看取(照看;照顾;观察;估量);看当(看待,照料)。 (18)观赏。如:看耍(观看玩耍);看棚(临时搭建的看台);看街(可以观赏街景的窗户) (19)听,闻 。 南岳后,累任作祠官,试说与君看。—— 宋·刘克庄《最高楼》 (20)物色 。 (21)当心。 你倒是去罢,这里有老虎,看吃了你。——《红楼梦》 (22)又如:看野眼(分神;注意力不集中)。 ——这个大概就是它所有的意思了 百科上有 以后你要是想查某个字 可以去百度百科、/view/258475 6. “类”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类 【本义】狗的脑袋看上去极为相似——相似、类似、像。 【成语例释】画虎类狗: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经典文言】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 (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 【引申义】 1.外貌相象的归为——同类、种类。 【成语举例】物伤其类——分门别类——触类旁通 【成语例释】不伦不类: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物以类聚: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 【经典文言】 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孟子·梁惠王上》) 2.同类事物可以由一个类推到另一个——类推。 【经典文言】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输》) 3.同类的事物大都性质相似——大都、大抵(副词)。 【经典文言】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司马光《训俭示康》) 7.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讲说;说明;言论;说法;主张;劝说;说服;喜欢;高兴。 引证解释: 一:读音:shuō 1、陈说;讲说。 《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讲说了这番经历。 2、说明;解说。 《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译文:众人无法挨家挨户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3、言论;说法;主张。 《鸿门宴》:“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译文:反而听信小人的言论,想杀有功的人。 4、文体的一种,也叫杂说。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 《黄生借书说》:“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 二:读音:shuì 劝说;说服。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三:读音:yuè 通“悦”。喜欢;高兴。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过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8. 文言文中的解释 基本解释: 将(将)jiāng快要:将要。 将至。将来。 即将。带领,扶助:将雏。 扶将。将军。 拿,持:将心比心。把:将门关好。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用言语 *** :你别将他的火儿了。 保养:将养。将息。 兽类生子:将驹。将小猪。 顺从:将就(迁就,凑合)。将计就计。 又,且:将信将疑。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将出来。 刚,刚刚:将将。将才。 姓。将(将)jiàng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将领。 统率,指挥:将百万之众。笔画数:9;部首:寸;笔顺编号:412354124详细解释: 将将jiāng【动】(形声。 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 (jiàng)本义:将领,带兵的人)扶持,扶助〖support〗将,扶也。——《广雅》无将大车。 ——《诗·小雅·无将大车》天不我将。——《诗·大雅·桑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乐府诗集·木兰诗》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 索隐:“犹御车也。”吏谨将之。 ——《荀子·成相》。注:“持也。”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奉行,秉承〖follow〗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又如:将明(大臣的辅佐赞助。将:奉行;明:辨明);将命(奉命)送行〖send〗耒者弗迎,去者弗将。 ——《淮南子·诠言》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携带〖bring〗将家就鱼麦,归 *** 湖边。——元结《贼退示官吏》又如:将雏(携带幼禽);将带(携带);将领(携带)带领〖lead;guide〗将胡骏马而旧。 ——《淮南子·人间训》又如:将领(带着;率领);将御(统帅领导);将家(带领家人);将引(引导,带领)顺从;随从〖beobedientto;submitto〗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将自何所至。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又如:将顺(顺着趋势推动以加速其成功)供养;奉养〖providefor〗不遑将父。——《诗·小雅·四牡》不遑将母。 又如:将父(奉养父亲);将帮(奉养)调养;保养〖recuperate;rest;maintain〗。如:将理(休养,调理);将爱(保养爱护);将护(调养护理)传达;表达〖express〗。 如:将诚(表达诚意);将意(表达心意);将命(传命)[方言]∶兽类生仔〖bear〗。如:钱放着也没有用,又不能将羔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check〗。 如:当头炮一将行,进〖advance;go〗日就月将。——《诗·敬之》进用,吃〖eat〗。 如:将食使用〖use〗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将将jiāng【副】就要;将要〖will;begoingto〗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六年》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将以实笾豆。 ——明·刘基《卖柑者言》将炫外。将恐深。 ——《韩非子·喻老》将益深。将以有为也。 (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柳条将舒。——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将自此始。 又如:将引(将要;即将;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必,必定〖certainly〗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将有所不可。 ——宋·苏轼《教战守》民将不安。又如:把一切朋友都得罪了,其结果将使我们自陷于孤立才;乃;刚刚;正〖just〗。 如:将在(刚刚)将近〖nearly〗将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岂;难道〖Doesitmean…?〗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楚语》将将jiāng【介】相当于“拿”、“取”〖by;bymeansof〗将雌剑往。 ——晋·干宝《搜神记》将子头来。又如:将着(拿着;带着);将天就地(谓以高就低);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将李代桃(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相当于“把”、“用”将身后托汝。 ——清·袁枚《祭妹文》又如:将革命进行到底在;于〖at;in〗。如:誓将死里求生路将将jiāng【连】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also〗。 例如:将信将疑如果;假若〖if〗吾将再病。——清·袁枚《祭妹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孙子》或;抑〖or〗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将将jiāng【助】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宫使驱将惜不得。 ——唐·白居易《卖炭翁》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又如:走将出来;叫将起来;赶将上去另见jiàng;qiāng将才jiāngcái〖justnow〗刚刚他将才走,还追得上将次jiāngcì〖begoingto〗将要;就要斜阳将次西沉将错就错jiāngcuò-jiùcuò〖leaveamistakeuncorrectedandmakethebestofit;makethebestofamistake〗办事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干脆按照错误曲就而成将功补过jiānggōng-bǔguò〖makeamendsforone"sfault *** ygooddeeds;redeemsinbymeritorousservice;atoneforacrimebygoodservice;expiateone"scrimebygoodservice〗加倍用功出力以弥补以往的罪过将功赎罪jiānggōng-shúzuì〖。2023-05-29 05:48:301
时在文言文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 古文中“时”的意思 一共有十个意思:1、季节,指春夏秋冬。 《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2、时间,时候,时辰。《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 3、时代。《韩非子·心度》“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4、时机,机会。《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 5、按时。《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6、那时,当时。《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7、时常,经常。《史记·吕太后本纪》“是与出游列”。 8、此,这。《尚书·汤誓》“时日曷丧”。 9、通“莳”,《尚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10、同“伺”伺候。《庄子·人世间》“时其饥饱”。 2. 时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1. 合时宜的,适时的 如:《庄子》:“时雨降矣。”意思是及时雨降下来了。 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2. 当时的 如:西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意思是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3. 通“是”。善,好 如:《诗·小雅·怡弁》:“尔酒既旨,尔肴既时。”意思是你的酒浆都甘醇,你的肴馔真好。 4、相当于“常常”、“经常” 如:西汉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时与出游猎。”意思是常常出游去打猎。 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5、按时,到时候 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 6、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如:时冷时热 7、当时,这时,那时 如:西汉司马迁《史记》:“时秦昭王与楚婚。”意思是这时秦昭王同楚国通婚。 8、适时;合于时宜 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9、通“伺”。伺候;等待 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 3. 将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拼 音 jiāng jiàng qiāng 部 首 丬 笔 画 9 五 行 火 繁 体 将 五 笔 UQFY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iāng ] 1.快要:~要。~至。~来。即~。 2.带领,扶助:~雏。扶~。~军。 3.拿,持:~心比心。 4.把:~门关好。 5.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6.用言语 *** :你别~他的火儿了。 7.保养:~养。~息。 8.兽类生子:~驹。~小猪。 9.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10.又,且:~信~疑。 11.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12.刚,刚刚:~~。~才。 13.姓。 [ jiàng ] 1.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2.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 qiāng ] 愿,请:~进酒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 将 [jiàng]2. 将 [jiāng]3. 将 [qiāng] 将 [jiàng] 〈名〉 (形声。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同本义 〈动〉 统率;率领 另见 jiāng;qiāng 将 [jiāng] 〈动〉 (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 jiàng)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扶持,扶助 〈副〉 就要;将要 必,必定 〈介〉 相当于“拿”、“取” 相当于“把”、“用” 〈助〉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另见 jiàng;qiāng 将 [qiāng] 〈动〉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另见 jiāng;jiàng 4. 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1.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特点: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3.结构: (1)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 ①"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③羿,古之善射者也。 (《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④"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 ""快哉,此风。" "美哉,我少年中国。 " [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 何由知吾可也?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固定结构 1)、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奈)……何、孰与、得无……乎、孰若。 例如: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 ③与不 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5. 以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以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来。例: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⑹ 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 ⑻将以攻宋。 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气闻于诸侯。 ⑹以攻则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进。 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⑸盖以律非故杀。 ⑹以次进。 ⑺则又 法从事。 7、根据。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0、在。 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例: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 (以:是) 13、通“已”,止。例: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 例: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以为」 1、把。 当作或作为。例: 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⑶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⑷相传以为雁荡。 ⑸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⑹撰长书以为贽。 ⑺寡君之以为戮。 2、认为。例: ⑴以为且噬己为,甚恐。 ⑵以为妙绝。 ⑶人人自以为必死。 ⑷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⑸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⑹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3、把。 制成。例: 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⑵铸以为金人十二。2023-05-29 05:48:371
时在文言文什么意思
1. 古文中“时”的意思 一共有十个意思:1、季节,指春夏秋冬。 《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2、时间,时候,时辰。《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 3、时代。《韩非子·心度》“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4、时机,机会。《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 5、按时。《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6、那时,当时。《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7、时常,经常。《史记·吕太后本纪》“是与出游列”。 8、此,这。《尚书·汤誓》“时日曷丧”。 9、通“莳”,《尚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10、同“伺”伺候。《庄子·人世间》“时其饥饱”。 2.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名〉1. (形声。 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 本义:季度;季节)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时,四时也。——《说文》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释名》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 注:“春夏秋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 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 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和谓之宝烛。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 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 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4. 时辰 [one of the 12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 ——《韵会》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 注:“朝兮也。”以时启闭。 ——《周礼·阍人》时数辞违。——《太玄·玄数》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三国演义》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6. 时间;时候 [time]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 ——汉· 贾谊《论积贮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 时尚,时俗 [fashion]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14. 钟点 [o"clock]。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16. 岁月,光阴 [days]时不久留。 ——《吕氏春秋》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19. 代,朝 [dynasty]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他。 ——《吕氏春秋·察今》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21. 气候 [climate]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22. 姓〈形〉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时雨降矣。——《庄子》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5. 通“是”。善,好 [good]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诗·小雅·怡弁》〈副〉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陶潜《归去来兮辞》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明史·海瑞传》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the fixed 。 3.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 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 本义:季度;季节)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释名》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 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 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 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和谓之宝烛。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 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 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4. 时辰 [one of the 12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 ——《韵会》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 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 ——《周礼·阍人》时数辞违。——《太玄·玄数》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三国演义》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 ——汉· 贾谊《论积贮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14. 钟点 [o"clock]。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 ——《吕氏春秋》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他。 ——《吕氏春秋·察今》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22. 姓 〈形〉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诗·小雅·怡弁》〈副〉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陶潜《归去来兮辞》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明史·海瑞传》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 4. 把 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一) 【把】:【篆书】字形从手,巴声。【形声】。 【本义】:抓住,拿:把酒问青天|把盏言欢|把握。 【转注】:①控制,掌握:把犁|把舵②看守:把风|把门③手推车,或物的柄:车把|火把4.可以用手拿的小捆:草把|稻把⑤量词:出把力|一把米⑥介词,和将相当:把话所明白 【假借】:放在量词百、千、万等数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丈把高|个把月|百把两 (二) 【把(木霸)】字形从手,霸声。【形声】。同音假借,简化为把。 【本义】:器具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刀把子|印把子 【转注】:花,叶或果实的柄:花把|梨把 5. 之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肌弧冠旧攉搅圭些氦氓将鼓之。 (《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6. 之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之”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2)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⑶作动词:往,到。 去、⑷这,此。 ⑸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⑹我。 (7)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⑻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⑼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10)向。 7. 再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 再 zài 〔数〕 (1) (会意。小篆:从一,冓( 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2) 同本义 [another time] 再,一举而二也。——《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 再刺再宥再赦。——《周礼·司刺》 樊缨十有再就。——《周礼·巾车》 酒肉之赐弗再拜。——《礼记·玉藻》 过言不再。——《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再则曰老大帝国。——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再录一堂(复审一次);再速(再请);再二(第二次,再次);再之(第二次,第三次);再眠(指蚕第二次蜕皮时的不食不动状态) (4) 两次 [o times;doubly;ice] 女工再税。——《盐铁论·本议》 击赵者再。——宋· 苏洵《六国论》 日再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再夺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至再三。——清· 方苞《狱中杂记》 词性变化 ◎ 再 zài 〈副〉 (1) 事情或行为重复,继续 [again;afresh;once again] 她不敢再看一看那大庙。——叶紫《星》 (2) 又如:再试一次;拿来再商量;再议;再思(再度思考);再聘(再度婚娶);再阐(再度显扬) (3) 重,重新 [anew] 勿复再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再火令药用。——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再眺山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寰再上疏。——《明史》 (4) 又如:再计(重新谋划);再审(重新审查) (5) 更,更加 [once more]——表示程度 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茅盾《雷雨前》 (6) 又如:再高点儿;再多点儿 (7) 另,另外 [another]。如:再吃一点菜;再创新纪录;再行(另外进行某项活动) (8) 与否定词配合使用,强调情况的普遍性 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红楼梦》 (9) 用于让步句,常同“也”、“都”配合使用,有“即使多么”、“不管怎样”的意思 [in any case] 水再深脚也能过,山再高手也能攀。——《赶车传》 (10)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 [but;yet]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红楼梦》 (11) 表示两种行为或情状并举、并存、相当于“且…且”、“又…又” 其词旨乃典乃文,再恳再切,实可警策未悟。——《全唐文纪事》 8. 遂在文言文中时什么意思 suì ①<;名>;田间小水沟。《考工记·匠人》:“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 ②<;动>;通达。《淮南子·精神》:“何往而不遂。” ③<;动>;顺利成长。《韩非子·难二》:“六畜遂,五谷殖。” ④<;动>;成功;实现。《复庵记》:“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 ⑤<;动>;因循;仍旧。《与陈伯之书》:“若遂不改,方思仆言。” ⑥<;副>;终于;竟然。《隆中对》:“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⑦<;副>;于是;就。《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摘自《文言文字典》 若有帮助请及时采纳,不懂可继续追问。 9. “所”在文言文里有哪些意思 所 1.用作助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例如: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例如: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例如: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指南录〉后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复音虚词“所以”。 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例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1.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红娘 曰:‘非先生所知也。"生曰:‘愿闻所以。 "”《儒林外史》第一回:“问其所以,都是 黄河 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 《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用以,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宋 苏洵 《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 舜 冠,所以不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 《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和 林妹妹 是一日,他所以记得。” 赵树理 《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5.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记•魏公子列传》:“ 胜 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 种 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作者,但为 吴 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李自成 之所以敢于向东奔窜,是因为他联络 罗汝才 到 潼关 接应。” 6.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前蜀 贯休 《蜀王入大慈寺听讲》诗:“只缘 支遁 谈经妙,所以 许询 都讲来。” 《老残游记》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 白李 的事儿也略知一二。”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庄子•知北游》:“人伦虽难,所以相齿。”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九:“言可以相齿也。” 《文子•上仁》:“贵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 8.所作,所为。 《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为 注:“以,为也。” “所”和“以”结合,构成“所以”这样一个粘连较紧的名词性短语,表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或行为赖以实现的手段和对象。后来成为文言文中经常运用的一个词。 它的具体意义和用法要看“以”应该表示什么意思,如果“以”当“因”讲,“所以”就表示“……的缘故”或“……的原因”;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用……的方法”;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的人”、“……的根据”,等等。在文言文中应视具体语言环境灵活译出。 此外,“所以”用作连词,跟“是以”、“以是”、“以此”相同,可作“因此”解,这和现代汉语中连词“所以”的用法相同。2023-05-29 05:48:461
时的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名〉1. (形声。 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 本义:季度;季节)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时,四时也。——《说文》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释名》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 注:“春夏秋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 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 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和谓之宝烛。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 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 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4. 时辰 [one of the 12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 ——《韵会》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 注:“朝兮也。”以时启闭。 ——《周礼·阍人》时数辞违。——《太玄·玄数》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三国演义》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6. 时间;时候 [time]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 ——汉· 贾谊《论积贮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 时尚,时俗 [fashion]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14. 钟点 [o"clock]。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16. 岁月,光阴 [days]时不久留。 ——《吕氏春秋》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19. 代,朝 [dynasty]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他。 ——《吕氏春秋·察今》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21. 气候 [climate]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22. 姓〈形〉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时雨降矣。——《庄子》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5. 通“是”。善,好 [good]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诗·小雅·怡弁》〈副〉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陶潜《归去来兮辞》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明史·海瑞传》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the fixed 。 2. 小学生古文巜日时》的注释 日时 (小古文)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一日(天白天)有夜(夜晚),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12个数字顺序),是也.夏(夏天)日(白天)长而夜(夜晚)短,冬(冬天)日(白天)短而夜(夜晚)长.夜半(半夜)为子(时12点),日(白天)中为午(时12点).午前(12点前)曰(定为)上午,午后(12点后)曰(定为)下午.一天包括夜晚和白天,共分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时辰.夏天白天长而夜晚短,冬天白天短而夜晚长.半夜十二点为子时,中午十二点为午时,午时之前的白天为上午,午时之后的白天是下午.。 3. 古文中“时”的意思 一共有十个意思:1、季节,指春夏秋冬。 《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2、时间,时候,时辰。《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 3、时代。《韩非子·心度》“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4、时机,机会。《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 5、按时。《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6、那时,当时。《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7、时常,经常。《史记·吕太后本纪》“是与出游列”。 8、此,这。《尚书·汤誓》“时日曷丧”。 9、通“莳”,《尚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10、同“伺”伺候。《庄子·人世间》“时其饥饱”。 4. 古文中翻译成在 古人记年、月、日、时辰都用干支,表示“在……时”,用介词“于”或“乎”。 “乎”在这里也可以作介词。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而用干支来纪年月日时的历法叫做干支历。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据考古所知,干支起码从殷商开始就用来纪日。 春秋战国时期又采用十二辰(地支)纪月,而十二辰纪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西汉末始又用干支来纪年。 唐以后,五代历书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又将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这就是干支历(甲子历),它是一种阳历。此外,干支注记时间的方式起码还从殷历开始,附加在各个朝代至今所制定的阴阳历中,两种历法同时并用。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商代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每年分为春、秋,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月置于年末,称为‘十三月"。 到祖甲以后,闰月也有在年中的。这就是殷历,农历。 干支注记时间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天干地支的主要序数功能被一二三四等数字取代之后,人们仍然用它们作为一般的序数字。尤其是甲乙丙丁,不仅用于罗列分类的文章材料,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评级与分类。 在有机化学的命名中,分子中有1-1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用天干命名,如甲烷(1个碳原子),乙烷(2个碳原子),丙烷(3个碳原子)以此类推……又比如乙烯(2个碳原子的双键),丁烯(4个碳原子的双键)。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5.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 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 本义:季度;季节)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释名》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 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 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 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和谓之宝烛。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 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 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4. 时辰 [one of the 12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 ——《韵会》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 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 ——《周礼·阍人》时数辞违。——《太玄·玄数》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三国演义》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 ——汉· 贾谊《论积贮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14. 钟点 [o"clock]。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 ——《吕氏春秋》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他。 ——《吕氏春秋·察今》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22. 姓 〈形〉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诗·小雅·怡弁》〈副〉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陶潜《归去来兮辞》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明史·海瑞传》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 6. 时在古文中有那些意思 ①时间;一段时间:时候;时光;时辰;小时。 金文②年代;时期:古时;宋时;盛极一时。 ③当前的;现在的:时事;时局;时下;时价。 ④季节:时令;时节;不误农时。 ⑤规定的时候:按时;准时。 ⑥小时,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时间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上午八时;晚上十时。 篆体⑦时辰,旧时的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子时;午时。 ⑧时机;机会:失恭郸多肝鼙菲俄十藩姜时;时来运转。 ⑨经常;常常:时常;时有出现。 ⑩有时候:时好时坏;时冷时热。 ⑾姓。参时姓条。[1](12)事物运动的一种属性,事物运动连续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运动与运动的一种对比。2023-05-29 05:48:521
时间的时的笔顺
时的笔顺: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时shí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一年中的一季:时序。四时如春。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时钟。时差。时拼音:sh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之声,后来变为从日寺声。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由观测太阳运行而测得四季,所谓定四时成岁,所以时字引申而有四时之义。古文献中,时字的季节之义为常见之义。时字由四时季节之义引申又有时辰之义。中国古代以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每一时辰又分为初、正,合为二十四小时。个人、集团、国家必须抓住当时出现的机遇,才有利于取得成功,故时引申为时机。看准了时机就行动。重要活动有时间性,或者必须选择适当的时候,故时用来表示适时,合时宜。2023-05-29 05:48:591
时的读音
读音:shí释义:1.季节;时令。2.时间;岁月。3.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4.指规定的时间。5.当前的;现在的。6.时辰。旧时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分成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7.小时。法定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分成二十四小时。8.一时;适时。9.时机;时宜。10.按时。11.副词。①经常;②有时;时而。12.一种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13.(Shí)姓。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之声,后来变为从日寺声。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由观测太阳运行而测得“四季”,所谓“定四时成岁”,所以“时”字引申而有“四时”之义。古文献中,“时”字的“季节”之义为常见之义。“时”字由“四时”“季节”之义引申又有“时辰”之义。中国古代以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每一时辰又分为初、正,合为二十四小时。个人、集团、国家必须抓住当时出现的机遇,才有利于取得成功,故时引申为时机。看准了时机就行动。重要活动有时间性,或者必须选择适当的时候,故时用来表示适时,合时宜。2023-05-29 05:49:191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 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 4. 时辰 [one of the 12tw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韵会》 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周礼·阍人》 时数辞违.——《太玄·玄数》 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三国演义》 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 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 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唐· 韩愈《师说》 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 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 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 14. 钟点 [o"clock].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 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 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吕氏春秋》 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 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 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 变法者因时而他.——《吕氏春秋·察今》 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 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22. 姓 〈形〉 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 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诗·小雅·怡弁》 〈副〉 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陶潜《归去来兮辞》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明史·海瑞传》 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the fixed period]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 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now…now…;sometimes…sometimes…].如:时冷时热 6. 当时,这时,那时 [then;at that time] 时秦昭王与楚婚.——《史记》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时大风雪.——《资治通鉴》 1. 〈代〉 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this] 时,是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是也.” 孝友时格.——《仪礼·士冠礼》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周颂·噫嘻》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荀子·非十二子》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秦风·驷》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动〉 1. 适时;合于时宜 [at the right moment;in good time;timely] 风雨之不时.——《荀子》 2. 又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3. 通“伺”.伺候;等待 [wait] 孔子时其亡无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庄子·人间世》 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列子·汤问》 4. 又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5. 处,处于 [find oneself in] 宜于时通,利以处穷.——《荀子》 6. 承,承受 [bear]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2023-05-29 05:49:441
时是什么意思
时意的解释指时人的意思。 晋 王羲之 《遗谢安书》:“仓督监耗盗官米,动以万计,吾谓诛翦一人,其后便断,而时意 不同 。” 词语分解 时的解释 时 (时) í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 经历 的过程: 时间 。时不我与。 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 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 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 时宜 。 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 一年 意的解释 意 ì 心思:意思。意见。 意义 。意味。 意念 。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 自觉 努力 的心理 状态 )。 注意 。 同意 。意在笔先。意在言外。 心愿,愿望: 意愿 。 愿意 。意向。 意图 。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或事2023-05-29 05:49:511
时读音怎么区分
【时】的拼音:[shí] 笔画数:7 部首:日笔顺、笔画: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基本释义:1.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 ~不我与。 2.较长的时间:~代。古~。 3.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常常:~常。学而~习之。 6.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某一时刻:按~上班。 10.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机会:~机。待~而动。 12.姓。2023-05-29 05:49:592
时字怎么写
时字笔画顺序: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钩、 点2023-05-29 05:50:181
时的象形字
这里是“时”字古时的几种写法,供参考。2023-05-29 05:50:323
时间的时有几种读音
时拼音:[shí]2023-05-29 05:51:142
时这个字词的文言文翻译?
这个没有固定模式,看实际情况。如果是省略的就补充上去,依照省略句语法进行。如果是通假词汇,删除,换新时代使用词汇代替。结论:灵活处理。2023-05-29 05:51:222
时是什么意思?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的时是当时的意思。一、时的释义:1、时间(对空间而言):~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唐~。战~。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上班。过~作废。5、季节:四~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事。~兴。二、拼音:shí三、部首:日四、笔画: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时的相关组词:1、有时[yǒu shí] 有时候:那里的天气,~冷,~热。2、时常[shí cháng] 常常;经常:~发生。~受到表扬。3、时空[shí kōng] 时间和空间:~观(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根本观点)。4、午时[wǔ shí] 旧式计时法指上午十一点钟到下午一点钟的时间。5、几时[jǐ shí] 疑问代词。什么时候:你们~走?。你~有空儿过来坐吧。2023-05-29 05:51:291
时的拼音是什么的
时拼音:[shí]2023-05-29 05:5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