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出自哪位诗人?

2024-04-05 16:46:00
TAG: 文章
墨然殇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出自哪位诗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生活在唐朝走向衰落的时期。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广泛影响。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哪里

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此句出自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的《与元九书》。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全文(节选)如下: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译文如下:因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扩展资料:白居易从自己的勤学苦读,谈到仕宦之后潜心诗歌创作,以及作品的巨大影响,在总结创作经验时,着重谈到文学创作与现实的关系,得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结论。他谈到自己“苦学力文”的过程,说从二十岁以后,“昼课赋,夜渎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描写具体生动,读后令人感动。
2023-08-15 14:49:30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意思(诗歌合为时而作(文章合为事而作)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思。 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什么意思。 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解。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解释。1.合:为了,迎合。 2.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 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响亮地提出的口号。 4.“文章合为时而著”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赋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 5.“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 6.“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7.古往今来,做到“为时而著”的虽不乏其人,但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是虽有“为时而著”之心,却未必有真正的“为时而著”之“文”。
2023-08-15 14:49:54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释义】:文章应该为时代而作,歌诗应该为事理而作。原句出自白居易《与元九书》,原文很长,节选包含词句的段落如下: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节选段译文:因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表达了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的核心思想,以及他的诗歌是现实的反映的文学观点。在白居易看来,为民与为君是能够统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诗歌既要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服务,就要真实地反映 民 间的疾苦,人世的不平,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弊端。他认为只要写出了人民的心声,深宫的皇帝就会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从而调整和改良政治措施,减轻人民负担,于是乎,“上下交和 ,内外胥悦”了。
2023-08-15 14:50:02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一位诗人的主张?

是白居易的主张,他的意思是必须肩负起补察时政的政治任务,才能让老百姓的生活富足起来。
2023-08-15 14:50:115

哪位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而且白居易是唐朝非常著名的一位诗人,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而我最喜欢的一首作品就是长恨歌。
2023-08-15 14:51:173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怎么解释

1、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著《与元九书》。3、《与元九书》第一段是开场白,简要地交代写作目的和背景。4、第二段和第三段,从诗歌的发生学谈起,对什么是诗歌的本质提出自己的见解。5、第四段至第七段列举文学史上的作家和作品,用十分简洁的语句,叙述历代诗歌发展变化的概况,阐明《诗经》以来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6、剩下的十二段,白居易从自己的勤学苦读,谈到仕宦之后潜心诗歌创作,以及作品的巨大影响,在总结创作经验时,着重谈到文学创作与现实的关系,得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结论。这篇散文平易流畅,洋洋洒洒,思想感情坦露无遗,语言文字通俗浅白。
2023-08-15 14:51:55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来的?他还有哪些经典作品?

白居易,这个人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气的。他的经典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长相思,忆江南等,这些作品的意境都是很不错的。
2023-08-15 14:52:034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谁提出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白居易写给好友元稹的《与元九书》。晚唐张为著有《诗人主客图》,将中晚唐诗人按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分为六类,其中白居易被列为第一类诗人之首,号为“广大教化主”。他对白居易的这一评判无疑是非常有道理的。白氏获得这样的称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这一原则回应了当时文艺创作遇到的挑战,因其注重发挥文艺的基本功能,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获得后世广泛的共鸣,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白居易的理论观点白居易论诗文的理论观点,集中体现在他的《与元九书》中,除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还以自身创作实践为依据,提出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主张,如认为诗歌应“经之以六义”“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诗人应“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2023-08-15 14:52:33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主张的诗人是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主张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意思是说:写文章要贴近现实,贴近事实,要把握时代脉搏.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人也应该遵循的一条写作原则. 背景: 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白居易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u2026u2026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 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2023-08-15 14:52:481

文章合为时而著出自

唐朝的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古往今来,做到“为时而著”的虽不乏其人,但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是虽有“为时而著”之心,却未必有真正的“为时而著”之“文”。究其原因,就在于要想真正做到“为时而著”,就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此句出自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 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2023-08-15 14:53:061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的意思是什么

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023-08-15 14:53:167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什么?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是说文学创作应该反映时事。作为诗文,究竟应该反映什么,起什么作用。白居易的“为时”说,提出“因事立题”,“惟歌生民病”,他的“讽喻诗”可谓“篇篇无空文,句句必有规”,起到了揭露暴行,同情人民的作用:“可讽放佚君”,“可诲贪暴臣”,“可感悍妇仁”,“可劝薄夫谆”以及“为君,为臣,为民,不为文而作”,充分地表现了白居易创作思想中的人民性,这就把传统的文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应作品他的诗分为四大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其中以讽喻诗最为突出。《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是讽喻诗的代表作品。他的诗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且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因而得到广泛流传。他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不仅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因而开辟了诗歌体的新道路。
2023-08-15 14:53:36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哪个人提出的?

白居易,这是一个诗人,而且在古代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也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诗人。
2023-08-15 14:53:493

白居易主张什么? 文章合为时而著,( ).

白居易有两点主张 第一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④.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白居易第二点可贵的主张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⑤.杜甫以前,在《诗经》和汉乐府里,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有所反映.然而文人笔下所表现的多半是王公、贵族、官僚、隐士,很少写到人民.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在杜诗里才开始占据了一席地位.杜甫写过农民、士兵、船夫、渔父、负薪的女子、无告的寡妇,对他们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他们贫困的原因,也有深刻的揭示.但杜甫并没有提出反映人民疾苦的主张,这个主张是由白居易明确地提出来的.前有杜诗的榜样,后有白居易的主张,这就为后世诗人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为诗歌创作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后代许多诗人正是沿着杜甫、白居易的道路前进的.
2023-08-15 14:54:331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这里面的 合 是什么意思

和在一起 聚在一起
2023-08-15 14:54:412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

【答案】:A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
2023-08-15 14:54:481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主张的诗人是( )

【答案】:D【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文学常识。 【应试指导】白居易是中唐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发挥诗歌为政治服务的作用,作诗以批评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并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论断。
2023-08-15 14:54:551

怎么理解"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意思

此句出自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2023-08-15 14:55:041

“文章合而诗而著,诗歌合而事而作”主张的是谁

是"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此句出自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2023-08-15 14:55:221

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

想问什么?这句话是白居易说的,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代而写作,诗歌应该为记录事情而写作。
2023-08-15 14:55:302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谁

hhhhbbbb巴巴爸爸你奶奶家
2023-08-15 14:55:40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那到底由谁提出的?

这句话是由白居易提出的,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2023-08-15 14:55:484

白居易的诗:文章合为时而著

  白居易的诗: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白居易的诗。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由《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的诗简介:   七绝·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七绝·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词·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
2023-08-15 14:56:111

“文章何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著”是由谁提出的

此句出自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
2023-08-15 14:56:212

"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谁说的

文以载道是宋朝周敦颐说的出处:《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白居易说的出处是《与元九书》
2023-08-15 14:56:311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作家是谁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
2023-08-15 14:56:382

《文章为合时而著》谁的诗哦

唐·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时提出的著名口号,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理论纲领。他要求诗文创作应从具体事件有感而发,要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而不能仅仅抒写个人的情怀,成为流连光景的工具。他个人不仅从理论上极力强调,而且以大量的诗歌创作实践了自己的主张。现在虽不必强调诗文创作必定全都从某些具体事件出发,机械地图解政治,但仍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要尽可能地使作品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这两句在我国文学史上曾产生过深广的影响,现在可供论述文学创作要有明确的创作目的以及内容务必充实时引用。
2023-08-15 14:56:44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主张的诗人是谁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主张的诗人是谁,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主张的诗人是谁】 白居易 意思是说:写文章要贴近现实,贴近事实,要把握时代脉搏。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人也应该遵循的一条写作原则。 背景: 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白居易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2023-08-15 14:57:281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中为的读音

第四声,为在这里表示目的的意思
2023-08-15 14:57:36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白诗派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白诗派 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中唐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这派诗人忧国忧民,以文学创作反映社会现实,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旨,强调诗歌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他们重写实、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但实质却都是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2023-08-15 14:57:431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来的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的,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移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县。
2023-08-15 14:57:501

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

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白居易。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出自白居易《经典咏流传》,诠释经典诗词在新时代下的现实关照,“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朝诗人白居易这句名言,意味着读书人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社会的一种关切。
2023-08-15 14:57:581

提出“文章合为时者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名主张的唐代诗人是?

白居易,肯定
2023-08-15 14:58:072

“文章合为时而著”是一首诗中的吗?

此句出自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 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2023-08-15 14:58:261

在诗歌创作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

在诗歌创作上主张文章和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句显示出白居易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即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
2023-08-15 14:58:33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此句出自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的《与元九书》。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全文(节选)如下: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译文如下:因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扩展资料:白居易从自己的勤学苦读,谈到仕宦之后潜心诗歌创作,以及作品的巨大影响,在总结创作经验时,着重谈到文学创作与现实的关系,得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结论。他谈到自己“苦学力文”的过程,说从二十岁以后,“昼课赋,夜渎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描写具体生动,读后令人感动。
2023-08-15 14:58:57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什么意思?

歌颂新时代啊
2023-08-15 14:59:064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的意思是什么?

文章应当针对某些社会现实而写,诗歌应当针对某些具体事件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出自《与元九书》,白居易所做作品。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参考资料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E%E5%85%83%E4%B9%9D%E4%B9%A6/8973034?fr=aladdin
2023-08-15 14:59:225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就是文章该为时事而作,诗歌该为现实创作
2023-08-15 15:00:054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句显示出白居易“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即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更是白居易讽喻时事诗的基本宗旨,即诗歌应当“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将诗歌和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全文(节选)如下: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译文如下:因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
2023-08-15 15:00:41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思

唐朝的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古往今来,做到“为时而著”的虽不乏其人,但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是虽有“为时而著”之心,却未必有真正的“为时而著”之“文”.究其原因,就在于要想真正做到“为时而著”,就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 此句出自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 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2023-08-15 15:00:551

文章合为时而著的作者是谁?

【释义】:文章应该为时代而作,歌诗应该为事理而作。原句出自白居易《与元九书》,原文很长,节选包含词句的段落如下: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节选段译文:因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表达了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的核心思想,以及他的诗歌是现实的反映的文学观点。在白居易看来,为民与为君是能够统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诗歌既要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服务,就要真实地反映 民 间的疾苦,人世的不平,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弊端。他认为只要写出了人民的心声,深宫的皇帝就会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从而调整和改良政治措施,减轻人民负担,于是乎,“上下交和 ,内外胥悦”了。
2023-08-15 15:01:021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作家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的。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移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县。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句显示出白居易“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即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更是白居易讽喻时事诗的基本宗旨,即诗歌应当“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将诗歌和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  我们知道,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策林》六十九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已。   因此,白居易指出要写作为政治服务的诗就必须关心政治,主动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泉源。如广泛地反映人民的痛苦,并表示极大的同情,《观刈麦》《采地黄者》《上阳白发人》等;如对统治阶级的“荒乐”以及与此密切关联的各种弊政进行揭露,《卖炭翁》《红线毯》等;更有反对穷兵黩武,表达爱国主义思想,《西凉伎》《缚戎人》《新丰折臂翁》等。
2023-08-15 15:01:261

文章合为时而着的下一句是什么?

文章合为时而着的下一句是什么? A.卧看牵牛织女星。 B.歌诗合为事而作。(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响亮地提出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赋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2023-08-15 15:01:45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此句出自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的《与元九书》。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全文(节选)如下: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译文如下:因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扩展资料:白居易从自己的勤学苦读,谈到仕宦之后潜心诗歌创作,以及作品的巨大影响,在总结创作经验时,着重谈到文学创作与现实的关系,得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结论。他谈到自己“苦学力文”的过程,说从二十岁以后,“昼课赋,夜渎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描写具体生动,读后令人感动。
2023-08-15 15:01:52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释义】:文章应该为时代而作,歌诗应该为事理而作。原句出自白居易《与元九书》,原文很长,节选包含词句的段落如下: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节选段译文:因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表达了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的核心思想,以及他的诗歌是现实的反映的文学观点。在白居易看来,为民与为君是能够统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诗歌既要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服务,就要真实地反映 民 间的疾苦,人世的不平,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弊端。他认为只要写出了人民的心声,深宫的皇帝就会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从而调整和改良政治措施,减轻人民负担,于是乎,“上下交和 ,内外胥悦”了。
2023-08-15 15:01:591

文章合为时而著是什么意思?

唐朝的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古往今来,做到“为时而著”的虽不乏其人,但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是虽有“为时而著”之心,却未必有真正的“为时而著”之“文”。究其原因,就在于要想真正做到“为时而著”,就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
2023-08-15 15:02:081

唐代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主张的诗人是( )

【答案】:D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家创作主张的了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 居易著名的创作思想。
2023-08-15 15:02:321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作家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的。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移居下_,生于河南新郑县。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句显示出白居易“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即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更是白居易讽喻时事诗的基本宗旨,即诗歌应当“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将诗歌和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我们知道,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策林》六十九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已。因此,白居易指出要写作为政治服务的诗就必须关心政治,主动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泉源。如广泛地反映人民的痛苦,并表示极大的同情,《观刈麦》《采地黄者》《上阳白发人》等;如对统治阶级的“荒乐”以及与此密切关联的各种弊政进行揭露,《卖炭翁》《红线毯》等;更有反对穷兵黩武,表达爱国主义思想,《西凉伎》《缚戎人》《新丰折臂翁》等。
2023-08-15 15:02:39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此句出自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的《与元九书》。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全文(节选)如下: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译文如下:因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扩展资料:白居易从自己的勤学苦读,谈到仕宦之后潜心诗歌创作,以及作品的巨大影响,在总结创作经验时,着重谈到文学创作与现实的关系,得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结论。他谈到自己“苦学力文”的过程,说从二十岁以后,“昼课赋,夜渎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描写具体生动,读后令人感动。
2023-08-15 15:0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