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如何理解韬光养慧?

2023-08-13 09:27:37
TAG: 理解
苏州马小云
韬光养晦的意思,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 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易经谦卦说:谦卑是指人因为虚心所以能进入对方的心,被别人接纳。而在沟通时彼此接纳是很重要的,因此谦卑作为一种品格也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谦卑,就不能够被别人接纳。不被别人接纳你就无法与别人沟通,无法与别人沟通你就什么事也别想做!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谦卑、互相尊重,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好,大家团结一致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因此,韬光养晦不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美德。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谦卑的人,最后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这样的人在领导位置上也能好好地服务他人。而一个骄傲的人,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常常因为无法接纳他人的意见,从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终常常被降到卑贱的地步。所以说,谦卑对一个人很重要。
善士六合

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韬光养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国家屡次受美国欺侮却没有大的放应,为什么?——韬光养晦啊!我们的邓爷爷曾说过:“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其实关键还是为了有所作为啊,曾几何时,刘备还俯身种菜。为什么?演戏给曹操看啊,收敛自己的光芒,在适当的时候释放自己,这才是韬光养晦的真正要义!

1990年中国为什么要提出“韬光养晦”?

国际形势。“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外交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提出的指导我国外交的重要战略思想。
2023-08-12 23:14:483

什么叫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韬光养晦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于《旧唐书·宣宗记》。作为一个成语,韬光养晦的使用见于清朝末年。晚清实业家、思想家郑观应遁迹澳门写了《盛世危言》。他在其中的自序中写道:“自顾年老长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此前,则有清朝大知识分子纪晓岚在其《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中写下“果为隐者,方韬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谓隐藏锋芒,不使外露。修缮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内在的修养。《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通过古人使用“韬光养晦”的记载,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其一,“韬光养晦”是一种低调做人的行为模式。低调做人以利于冷静观察,缜密思考,进而统揽全局,谋划未来,是一种战略行为模式。其二,“韬光养晦”思想既适用于困境或逆境之中,也适用于成功或胜利之时。其三,“韬光养晦”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于埋头苦干,积蓄力量,着眼长远。从这个意义上说,“韬光养晦”是“有所作为”的重要前提。其四,把“韬光养晦”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类说法相混淆纯属误读。
2023-08-12 23:15:121

韬光含章未耀什么意思?

韬光逐薮,含章未曜,这句话的意思是掩藏光彩才能游荡于田野,蕴含着美质但是不显耀。这句话出自《晋书·皇甫谧传》,这句话也是“韬光养晦”这一成语的由来。“韬光养晦”是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韬光”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其序中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一句”。《晋书·皇甫谧传》中又有“韬光逐薮,含章未曜”之说。养晦的字面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诗经》中有“遵养时晦”之记。《宋史·邢恕传》中则有“因宾客喻意,使养晦以待用,恕不能从”一段历史公案。养:修养,培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韬光养晦”适用场景1、“韬光养晦”是一种低调做人的行为模式。低调做人以利于冷静观察,缜密思考,进而统揽全局,谋划未来,是一种战略行为模式。2、“韬光养晦”思想既适用于困境或逆境之中,也适用于成功或胜利之时。3、“韬光养晦”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于埋头苦干,积蓄力量,着眼长远。从这个意义上说,“韬光养晦”是“有所作为”的重要前提。4、把“韬光养晦”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类说法相混淆纯属误读。
2023-08-12 23:15:50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释义: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成语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白话译文: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隐藏,大家在一起相处,从来没有说过由于种种原因,韬光养晦在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完全褒义的词语。但在古代,韬光养晦是一个中性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韬光养晦是一种对自己的完善与反省;另一方面,韬光养晦也包含了一种消极的因素,即它是不作为的。扩展资料:通过古人使用“韬光养晦”的记载,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韬光养晦”是一种低调做人的行为模式。低调做人以利于冷静观察,缜密思考,进而统揽全局,谋划未来,是一种战略行为模式。2、“韬光养晦”思想既适用于困境或逆境之中,也适用于成功或胜利之时。3、“韬光养晦”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于埋头苦干,积蓄力量,着眼长远。从这个意义上说,“韬光养晦”是“有所作为”的重要前提。4、把“韬光养晦”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类说法相混淆纯属误读。
2023-08-12 23:16:062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呢,都是寓意什么呢

韬光养晦,是汉语的一个成语,主要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这个成语被邓小平拿来,阐述中国在当时情况下的外交战略方针。这一思想,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其根本点是要寻找有利时机,发展和壮大自己;是要审时度势,争取主动,独立自主;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旗帜不倒,增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灵活务实思想方法和个人风格的体现。
2023-08-12 23:16:164

韬光隐晦的造句

1。 不想低调的人,骨子里必定是软弱的,做一个韬光隐晦者,做一个低调品味生活的人,有一点宽容大度的的品格,有何不可? 2。 人没有自尊,可以说是韬光隐晦,可以说是在隐忍等待爆发的时机。 3。 这其中,也许还有像高欢这般韬光隐晦的高手。 4。 你想想,在咱们市这一噶答一块,这些高手就算是韬光隐晦,也没有能教出贾鹏这样高水平徒弟的,而且就算有,也不可能一直保持神秘,能让我们都不知道。 5。 王莽四处施好,韬光隐晦,终于换得了人心,换来了众朝臣的支持,使得自己权倾朝野,上下为敬。 6。 九尾妖兽沉默了,这些年陈渊鱼忍辱负重韬光隐晦,朝乾夕惕步步为营,他都是看在眼里的"。 7。 善刀而藏之,善于技而游刃有余,善于藏而韬光隐晦! 8。 小小年纪,就懂得韬光隐晦,如此城府,这个费尔德,看来也不是一个善茬!只可惜运气稍微差了点,莫名其妙地便宜了陈锋。 9。 本大少一直韬光隐晦,前段时间没钱了,就轻轻的一露……哥哥我做生意的头脑和天赋,让整个家族都为之震惊,我老子和我老爷子,下巴直接砸在了地上,哼哼。 10。 她未曾见过此剑的威力,但也是识货的人,懂得越是宝贵的宝贝越是韬光隐晦。 11。 说起来这家伙还是挺有脑子的,虽然自己有好娘,但是也知道韬光隐晦。 12。 杨坚也发觉了周主对自己的猜忌,便一方面将女儿送入宫中,成为太子妃,一方面韬光隐晦,等待时机。
2023-08-12 23:16:431

为什么中国要韬光养晦?

其实有时候韬光养晦是懦弱的别称
2023-08-12 23:17:094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什么?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坚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总体国际形势、时代特征和全球性战略问题,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的动态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的理论成果,主要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23-08-12 23:17:232

韬光养晦下一句是什么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2023-08-12 23:17:333

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外交政策

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这一外交政策的重要调整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 ,对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2023-08-12 23:17:413

韬光养晦的近义词

近义词:养精蓄锐。韬光养晦造句:1、面对改变了的中国外部环境,国内一些学者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提出质疑。2、修身养性,韬光养晦,审时度势,进行战略的谋划和管理的创新将是我们啤酒企业的生存的根本。3、针对新的国际局势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的新的国际战略策略思想。4、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国家利益和世界利益相一致的思想,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思想,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相统一的思想。5、大国心态和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相辅相成,为普京外交战略构筑坚实的人文基础。普京立足现实,尊重历史,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强国富民为使命,以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为出发点,以重振大国地位为目标,在必要的妥协与斗争中寻找平衡。6、对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思想研究的目的在于厘清我们头脑中依旧存在的狭隘和不理智,以便能更清醒地认识到:凭借中国现有的实力,不要强出头,以免树敌太多;为了将来的长远利益,不惜放弃眼前的利益,以保证和平发展既定方针的重要意义。7、今天的中国,是否应仍然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答案只能从中国本身的历史和现实的"具体条件中来寻找,而不是仅仅根据一些事件或者人的主观想法加以臆断。本文试图通过历史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以及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方法,从多层面、多角度把“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思想同中国外交实际相结合,以期更深刻的领会其本质,使其显示出更加绵远悠长的生命力。
2023-08-12 23:18:241

不扛旗、不当头哪26字

具体点
2023-08-12 23:18:324

面对多极化,中国应该怎么办???

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2023-08-12 23:18:404

新时期我国对外交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其根本依据是什么

新时期是指建国初还是改革开放后?
2023-08-12 23:18:483

司马懿的传记哪本写的好点?

《晋书·宣帝纪》
2023-08-12 23:18:554

如何塑造当代中国形象

第一,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第二,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共同利益。第三,量力而行,有所作为;不挑战霸权,不急于称霸;主持公道,保持平衡。过去我们“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现在应该转变为“量力而行、有所作为”。根据中国的实力,我们应该做多少就做多少。主持公道、保持平衡,反霸是要主持公道,但是反霸也不能过,需要保持平衡。第四,渐进改革,兼顾各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
2023-08-12 23:19:131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是谁的话?真的是这样吗?

天有不测风云 不人有旦夕祸福 世事难料啊~~~~~很难说对错
2023-08-12 23:19:283

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包括哪些?

自然灾害、外敌入侵
2023-08-12 23:19:372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怎样才能维护好我国的国家利益

①在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行使好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②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通过谈判妥善解决国际争端。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争取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023-08-12 23:19:472

韬光养晦更易成功的例子...

卧薪尝胆是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还有三国演义里面赤壁之战中黄盖的表现也算是韬光杨晦, 还有七擒孟获也算要不是一次有一次的忍让和宽容那会得到孟获的大量兵力。
2023-08-12 23:19:572

中国解放后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一、抗美援朝,从心理上确定了自信;二、三反五反,在内部中肃清了残敌;三、大跃进,经济上的冒进主义;四、文革,太过超前的巨型社会实验;五、改革开放,确定了经济制度的转变;六、韬光养晦,在实力不济的时候选择不出头,使劲刷经济;七,有所作为,随着国力逐步增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布局,包括亚丁湾巡航,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上合组织、人民币国际化……
2023-08-12 23:20:351

朱元璋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朱元璋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所有王朝的开国皇帝中,出身最低微的,他是正儿八经的贫农出身,同样身份低微的,还有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他曾做过奴隶,但石勒的父、祖都是匈奴小部落的首领,而朱元璋祖上几代都是目不识丁的贫下中农。就是这么个贫农家的孩子,靠着在家乡的皇觉寺中当和尚时,学到的极少的文化知识,以及在外游方数年的见识,从一介小兵起家,用了不到十六年时间,就扫平群雄,推翻了强大的元朝在长城内的统治,建立了享国276年(截止崇祯殉国)的大明朝。关于朱元璋成功的原因,绝大部分应该归功于明朝开国谋臣朱升为朱元璋献上的九字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套战略是朱元璋拿下南京作为起家的根据地后,在强敌环伺下最终站到最后的根本。但朱元璋的成功,也不仅仅只是依靠这套战略,九字战略只是为达成目标提出了指导性的方针,在实力弱小时,有韬光养晦的意味在里面,但并非禁止有所作为。在坚持不出头的同时,朱元璋也在不断强化根本,简单来说,就是争取民心、拉拢士心。一、不掠夺、促生产、明军纪、不害民,民心尽归朱元璋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拿下南京后,借着江南地区盛产粮食的便利,有了“广积粮”的基础,但这个“广积粮”并不是如清朝时的太平天国那样,把所有的物资都清缴交公,再搞统一分配,其实大多数都是上层享用了。朱元璋是有序地进行生产循环,搞可持续的积攒。根据《明太祖实录》中的记载,朱元璋在有了比较稳固的根据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展和恢复农业生产,置营田司“以修筑提防、专掌水利”,“分遣儒士者告谕乡邑,劝农桑”,又建民兵制“有事则战、无事则耕”。朱元璋还多次提醒官吏要“劝民农事,勿夺其时”,种地有功者予以奖励,绝不搞破坏性的、掠夺性的占有。如此潜心发展,在降低农民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仅仅数年后,辖下地域的经济力量就得到了快速的增长,能提供充分的物资用以“广积粮”,还不伤本。在跟百姓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朱元璋也牢记着不要让军队成为害民的根源,《明史》中的一则记载,朱元璋早先还没有成为一方诸侯时,率郭子兴的部下将领攻占和州后,发现将领们抢夺民财及妇女,就曾强硬地用军法警告他们,于是“乃搜军中所掠妇女纵还家,民大悦。”朱元璋麾下大将胡大海(开国功臣,明朝建立前就被叛将杀害,明朝建立后,追赠越国公,谥武庄,在功臣庙的肖像排序中,位列第七,仅次于李善长、徐达等开国六公爵)曾说:“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胡大海牢记的这句话,其实就是朱元璋严禁和防范军队害民的体现。因此,朱元璋的军队名声非常好,在相当一部分地域,只要大旗一亮,即“远近皆趋附之。”朱元璋攻占的地区里面,民心大多衷心依附,“广积民心”的作用可比“广积粮”大得多。二、建“礼贤馆”招揽读书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在争取民心的同时,朱元璋也在努力拉拢士心,读书人在任何时候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古代尤其如此,治国是不可能离开他们的。元朝就几乎忽略了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元朝建立42年后,才勉强有了第一次科举,下达恢复科举诏令的皇帝还因此获得了“仁宗”的谥号。元朝不懂士人阶层在辅助统治时的重要性,朱元璋可不傻,至少在明朝建立之前,他对读书人是相当礼遇,且求贤若渴,刚进入南京时,就专门设立了一座“礼贤馆”,凭此大量招揽读书人,并诚心向前来投靠的读书人请教治国、治民之道,给他们的待遇和尊重远远超过元朝。明朝建立前,朱元璋是足够礼贤下士的,而对元朝失望的江南读书人和士绅们,也积极的回应朱元璋。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浙江人,江南文坛领袖之一的刘基(刘伯温)接受朱元璋的聘用,成为其麾下谋臣,就是江南士绅们完全接纳了朱元璋的体现。此前,朱元璋麾下的主要谋臣基本全是他的淮西老乡们,如李善长、胡惟庸等,有才但无名,大概只有老迈的朱升曾在元朝考中过进士,略有薄名,影响力无法和刘基相比,刘基来了,号召力是相当大的,自此后,朱元璋就不再缺少帮助他谋划、治民的读书人,在辖下地域乡间的统治,也越发稳固。综上所述,起初并不强大的朱元璋,攻占了南京这个基本根据地后,在马上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战略的同时,没有忘记夺占天下真正的根本,即民心和士心,积攒实力和后发制人获得的成功,始终是建立在天下人都拥护他的基础上,没有绝大多数人的拥护,九字战略形成的积累也只是虚幻出来的实力。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过无数次农民起义,能最终吃到胜利果实的,只有朱元璋领导的这一次,黄巢、李自成、洪秀全等领导的起义,其实规模都大到了足够的程度,可他们全部忽视了民和士的利益,没有给予,只有掠夺,故而最后全部是失败,其余农民起义也大多如是。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教授曾评价朱元璋说:“农民、地主和知识分子三方面的合作是他之所以成功的最大原因”,归根结底,其实是我们都熟悉的理念,狠抓统一战线工作嘛,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朱元璋能成功的原因和这些理念大同小异,谁敢小看农民朱元璋?牛人到底是牛人。
2023-08-12 23:20:421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什么意思。

【解词】“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指隐藏自己的才能,不使之外露,这是有所作为的一种表现,褒义。 【词源】“韬光养晦”语原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引用】清·俞万春著小说《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意思是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会因为别人的嫉妒而遭到不测,不可过于暴露锋芒。为日后出头,这次前去一定要见机行事、谨慎处事,方可图将来大业。” 【举例】“韬光养晦”主要表现在职场、官场上。比如: 三国时的曹操就是一个极其多疑而没有安全感的人,为了防止别人暗杀自己,他连给他盖被的侍卫也杀了,且说:“吾梦中好杀人!”杨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由于他不会“韬光养晦”这一招儿,在曹操面前过多地表现自己,结果被多疑的曹操杀掉了。 其一,杨修没有看清形势,对眼前高于自己地位的曹操没有安全感、总怕人谋害时,而此刻杨修又是他的左膀右臂而离不开,杨修就应该向曹操表示最大的忠诚和善意,解除他对自己的怀疑。 其二,当曹操害怕失去权威,怀疑杨修威胁到他的地位,比时,杨修就马上向曹操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态度,俯首帖耳,甘拜下风,向曹操表达最大的敬畏与尊崇,才不至于引来杀身之祸。 推而广之,以上都做到了,特别是当某人成功地让疑心重的上司相信在下不是身边最危险的人物时,他就是一个成功地掌握了韬光养晦这种艺术的人。因此等待时机,一旦抓住机遇,便是后者称王称霸的英雄之时。 【结论】用“韬光养晦”造句:学会让自己“韬光养晦,才能有所作为。”注明:此话当今有些消极因素。
2023-08-12 23:26:281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什么意思。

当不被认可、不被欣赏、不被重用之时,做到韬光养晦很重要。作家杨大侠杨科表达,暗自努力的人才有出路。
2023-08-12 23:26:352

有所作为是什么意思

有一些行动或成就
2023-08-12 23:26:433

邓小平给中共定的“韬光养晦”等方针是什么?

总之,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一九八九年九月四日) (注:更为人所知的应该是:邓小平提出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方针,其核心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在当时,这对中国来说,主要是“韬光养晦”,即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形势下,改变计谋,卧薪尝胆,隐居待时。“韬光养晦”的战略,为中国带来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2023-08-12 23:26:502

韬光养晦 那句话怎么说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023-08-12 23:27:323

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等一系列思想,是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特殊时期”提出来的。当时中国面临“怎么办”、“向何处去”等尖锐问题急需回答,邓小平就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对策。虽然有些是直接为应对当时的严峻形势而提出的,譬如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等。但决不能将邓小平以其丰富的斗争经验,非凡高超的谋略艺术,而陆续提出的一系列光辉的战略思想,说成是“局部性策略方针”,只是应对特殊形势的“权宜之计”。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譬如邓小平针对当时有人希望中国“扛旗”和“当头”,而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他还一口气讲了三个“永远”:“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页)既然是“国策”又是“永远”,还能是什么应急的权宜之计吗?后来邓小平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些重要战略思想,即著名的“四句话16个字”:“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更是闪烁着长期战略性光辉,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现在人们常说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八个字,实际上是邓小平上述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的核心,是经多次归纳概括高度浓缩后的提法,这对中国显然具有长期战略性指导意义。
2023-08-12 23:27:391

韬光逐薮什么意思?

韬光逐薮,含章未曜,这句话的意思是掩藏光彩才能游荡于田野,蕴含着美质但是不显耀。这句话出自《晋书·皇甫谧传》,这句话也是“韬光养晦”这一成语的由来。“韬光养晦”是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韬光”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其序中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一句”。《晋书·皇甫谧传》中又有“韬光逐薮,含章未曜”之说。养晦的字面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诗经》中有“遵养时晦”之记。《宋史·邢恕传》中则有“因宾客喻意,使养晦以待用,恕不能从”一段历史公案。养:修养,培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韬光养晦”适用场景1、“韬光养晦”是一种低调做人的行为模式。低调做人以利于冷静观察,缜密思考,进而统揽全局,谋划未来,是一种战略行为模式。2、“韬光养晦”思想既适用于困境或逆境之中,也适用于成功或胜利之时。3、“韬光养晦”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于埋头苦干,积蓄力量,着眼长远。从这个意义上说,“韬光养晦”是“有所作为”的重要前提。4、把“韬光养晦”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类说法相混淆纯属误读。
2023-08-12 23:28:011

韬光逐薮,含章未曜,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韬光逐薮,含章未曜,这句话的意思是掩藏光彩才能游荡于田野,蕴含着美质但是不显耀。这句话出自《晋书·皇甫谧传》,这句话也是“韬光养晦”这一成语的由来。
2023-08-12 23:28:294

什么是耻文化?对耻文化有什么感想?

  别人写的:  西方罪文化,日本耻文化,与中国忍文化2006年11月25日 星期六 21:03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不同的,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也是不同的,西方文化是罪文化,日本文化是耻文化,中国文化是忍文化。  西方的罪文化来源于基督文化,基督教认为因为在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偷食了禁果,所以人一生下来就有原罪,只有通过不停的忏悔,灵魂才能得到净化,死后才能升入天堂。此之谓“赎罪”。  日本文化是耻文化,日本的国粹是武士道精神,"身为武士就是寻求死的真谛!" 就是说,如果要在生和死必取其一的话,身为一名真正的武士将丝毫不会有所犹豫,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以以求一死的态度去拼杀。对武士来说,对生命的执著追求是最耻辱的事情,也是怯弱的表现。日本文化是一种负责的文化,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最耻辱的,是无法苟活于世上的。所以很多的日本人,在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时,往往在内心的压力驱使下而自杀。日本的樱花是国花,樱花是一种短暂的美,日本人通过自杀谢罪以肉体的死亡来获得精神的永生。  日本文化是一种很恐怖、很残忍的、畸形的文化,也是一种很厉害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一种很奇怪的文化,是一种韧性极强的文化,你既可以说是一种软弱,也可以说是一种坚强。  有一位老人在临死前,和他的儿子说“你看我的牙齿在吗?”他儿子说“不在了”,“看我舌头在吗?”“不在了”。这说明了什么?柔者长存,刚者易折这个朴素的真理。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中国文化像水,具有两面性,大静与大动兼而有之。  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有明显的差异性,中国人将谭嗣同和陈天华视为英雄,是因为像这样绝烈的人太少,中国人信奉的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看中国崇拜的对象就知道,一曰韩信,一曰勾践,韩信忍胯下之辱而终以封王拜将,勾践卧薪尝胆而以三千越甲吞吴。  很多中国人,认为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国,大谬!这是一种虚无自大而自卑的民族自信心,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质的差别。大化改新学习唐朝,明治维新学习西方,都没有失去其民族文化。  这正是日本崛起之原因,民族文化决定民族性格,民族性格决定民族命运。一个民族,不与时俱进,不学习,则难以进步,但是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本真,则如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  中国文化的优点是“忍”,缺点也是“忍”,正如梁任公所言,“不管怎么样,中国能混五千年,这就很了不起了。”四大文明古国,现在只剩下中国,说明中国文化是一种包容的文化,创新的文化,能够自我更新的文化。中华民族能混五千年,靠的就是这种忍文化。  这是一种自强不息的文化,这是一种厚德载物的文化,这是一种内心坚强的文化,这是一种目光远大的文化。这是一种刚健的文化,这是一种厚重的文化。  正如邓公所言“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有所作为”,这就是一
2023-08-12 23:28:441

新中国成立出期与当今外交区别和趋势

  区别:  新的历史时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或中国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良好关系)。  趋势:  积极参加和推动联合国的重大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如维和、裁军等。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促进经合组织健康发展,以及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加强与该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2023-08-12 23:28:513

请各位能够针对我当前的情况给我以帮助,我感激不尽!!~~~~~~~~~~~~~~~~~~~

首先放松心态,你太紧张了。
2023-08-12 23:28:582

谈谈当代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看法

我国一向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秉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面对美国及美国阵营国家的种种挑衅行为,我国也绝不能坐以待毙。首先要加强国防实力必须搞好经济建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发展好中国的经济才能有能力加强中国的国家力量,弱国无外交。还要发展好中国的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一方面,中国应继续贯彻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营造更为有利的安全环境。另一方面,中国军队要做好万全的准备,随时准备投入到军事斗争当中去。在应对美国的战略挑战方面,不主动挑战美国。加强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东盟各国的经济联系,防止这些国家过分投靠美国。在解决国际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两岸关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势力将台湾分离出去
2023-08-12 23:29:073

鲍盛刚:什么是政治家精神

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家精神,同样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政治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政治家精神的核心也是创新。企业家是为企业而生活的人,而不是为生活而企业的人,同样政治家是为政治而生活的人,反之为生活而政治的人只能是政客。马克斯·韦伯曾经将美国富兰克林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偶像,同样我们可以将李光耀和邓小平作为理性政治人的标准,而且应该是受之无愧。  李光耀与邓小平,一个造就了新加坡的经济成功,一个创造了中国的奇迹,他们的思想在许多方面都是不谋而合,都根植于强烈的务实主义,对此如李光耀所讲,“我们不是理论家,不会搞理论崇拜。我们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人们要找工作、要挣钱、要买食物、要买衣服、要买房、要抚养孩子,我们可能读到过什么理论,也许半信半疑,但我们要保持现实、务实的头脑,不要被理论束缚和限制住。如果一个方案行得通,我们就实施,这样才有了新加坡今天的经济。”首先,对于一个国家发展来讲面临的是体制问题,体制简单地讲就是游戏规则,即人们应该如何根据规则参与生产与分配,这里涉及到一个社会是否公平与是否发展的问题,争论在于选择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自由为先还是平等为先,机会均等还是财富分配结果均等,而争论最终归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因为体制的设计离不开人性,理想的体制认为人性是善的,人们应该选择集体主义,选择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但是,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尽管愿望是美好的,结果则是失望的,集体主义往往导致效率低下,吃大锅饭,最终得到的结果只是共同贫穷。那么,人性是不是本恶的呢?从亚当·斯密以来近现代社会制度的建立越来越趋于对人性这一不完美认识的基础之上,这种恶反过来被认为正是社会发展与效率的内生动力,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发展总比贫穷好,尽管竞争往往导致结果不平等,但是发展毕竟是富裕的基础,也许刚开始只是一部分人富起来,但是通过滴漏效应会逐步扩散到整个社会。如果对此认识要加以责备的话,只能责备人性本身。当然这是一个痛苦的选择,但是又是一个必须的选择,要做的是如何在发展以后,尽可能让发展的结果惠及到整个社会。李光耀在其一文中反映了他痛苦思考的心路旅程,他写到,人们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或者说应该是平等的,这种想法现实吗?如果不现实,那么追求平等就会导致倒退。人类不是平等的,他们处于极其激烈的竞争中。苏联已经失败了,因为他们试图把利益均等化,这样一来,没有人会努力工作,但每个人都不想比别人得到的少。我一开始也认为人是平等的,现在我知道这是最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为人类已经进化了数百万年,分散到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独立谋求发展,种族、民族、气候、土壤条件都不尽相同,这是我在书本上读到的东西,我自己的观察也印证了这一切。我们想要一个公平的社会,我们想给每一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但在我们的思想深处,我们从来不会自欺欺人地认为存在两个在毅力、动力、敬业程度、内在禀赋等方面一模一样的人。我会把自己描述为一个自由主义者。一方面,我倡导机会均等,努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最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我还有一定的悲悯之心,希望失败的人不会在困境中越陷越深,我想让制度以最高的效率运作,但同时考虑到那些现状不佳的人,因为他们的自然条件没有提供给他们足够多的资源,或者他们本身缺乏努力奋斗的条件,我是名副其实的自由主义者,因为我不会拘泥于某一种关于治理世界、治理社会的理论。我是务实的,我愿意直面问题,说:好吧,什么才是最佳解决之道?怎样才能为最多的人创造最大的幸福和福利?与李光耀相比,邓小平说的更加直接明了,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富起来。但是,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如何带动大家富起来呢?这是发展之后又面临的问题,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加富人的税收,将富人的财富多分给穷人,但是,这样富人就跑了或者不再有积极性了,所以防止财富不平等,不是剥夺富人手中的财富,而是须另辟蹊径,否则无异于又退回到吃大锅饭的老路。  其次,在解决了体制问题后,一个国家考虑的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从近代开始国家现代化无非取决于资本的原始积累,科技创新与制度的改革,西方国家之所以领先其中很大因素是他们对殖民地财富的掠夺,由此完成了经济起飞的资本原始积累,那么,对于像新加坡与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又应该靠什么发展呢?没有资本原始积累,没有技术创新,怎么办?自己不行,只能靠为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打工,引进资本,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成为跨国公司的廉价加工与制造基地,由此拉动就业,推动发展与出口,在这一过程中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由技术模仿向自身技术创新发展,应该讲这是一条务实有效的发展道路,新加坡,中国还有亚洲其他国家无不由此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而且这一模式正在被复制到更多的发展中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那么,由此发展模式,是不是被跨国公司剥削了呢?是的,跨国公司主要是为了利润,没有利润,他们显然会拍拍屁股离开。对此李光耀的理解是这样的,面对一个理论,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它可行吗?能给人民带来利益吗?当年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之一就是跨国公司压榨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材料,会把一个国家压榨干净,我认为既然廉价劳动力闲置,那么如果跨国公司想利用,为什么不行呢?我们可以从跨国公司那里学习先进经验,没有它们,我们可能永远都学不到这些,发展经济学派认为这是压榨,而我们的经历就有力地反驳了这种观点。我们只是脚踏实地,绝非故意给高深的理论原则挑刺。同样,中国在邓小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实行改革,改革推动了开放,开放导致中国加入WTO,由此进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成为世界工厂,迅速从一个贫穷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显然中国目前在世界的影响力离不开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这一发展模式受制于劳动力红利,一旦成本提升,劳动力工资提高,资本投资与产业就会转移,导致经济增长下行,日本与亚洲四小龙无不在快速发展之后,陷入了经济增长停滞不前与失业率高居不下的困境,那么,中国会重蹈覆辙吗?转型升级自然是上策,但是转来转去,转不过去,升来升去,升不上去,怎么办?  最后,一个国家在解决了自身发展问题后,自然考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李光耀尽管是新加坡人,但是他对中国的崛起异常关注,最近李光耀在其新书中称,世界对中国崛起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中国会静悄悄地变得强大,扩大影响力,不会欺负人。另一种看法是,中国会显示力量,威逼所有人。”“我认为他们会选择第一种做法,但同时也会显示力量。”只要能维持现状、别惹怒现有强国,并跟所有国家做朋友,中国势必越来越强大。这样做将让中国有空间去解决内部问题,并继续发展经济,否则“中国一旦被卷入战争,就有可能会发生内乱、冲突和导致秩序紊乱,那它将再次陨落,而这次可能会沉沦很久”。中国已经等了这么久,才等到这个赶上发达国家的机会。何苦因为一时心急,而动摇渐进的崛起?对此李光耀的看法显然与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理论不谋而合,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新兴大国崛起必然导致原有大国的遏制,如果双方针锋相对,必然导致冲突加剧,战争的爆发,但是如果采取不对称的战略,新兴大国不仅能够避开卷入冲突,而且可以为自身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历史上大国战争无不因为针锋相对,各不相让的结果,但是逆向思维结果就不一样了,美国之所以能够不费一枪一弹代替英国离不开其根深蒂固的孤立主义情结与政策,孤立主义政策就像一个魔咒,遵循它,美国就繁荣昌盛,违背它,美国就麻烦不断。那么,崛起中的中国应该继续邓小平的韬光养晦为主,有所作为为辅,还是转变为以有所作为为主呢?显然,中国目前外交的目的依然是为了国内的发展与改革,争取一个相对和平的周边与国际环境,事实上中国根本不应在乎与美国争世界老大与老二。  李光耀最崇拜的领导人是戴高乐、邓小平、温斯顿·丘吉尔,崇拜戴高乐是因为他是一位意志坚强的人,他有勇气、有魄力。崇拜邓小平是因为他引领贫困的中国发展成今天的模样,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体指日可待。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有可能重走苏联的老路。崇拜丘吉尔是因为丘吉尔在自己的军队吃了败仗的情况下能说出绝不向德国人投降的话。尽管李光耀不想把自己归入政治家的行列,不希望以政治家的身份被人铭记,但是显然他已经在其中,因为他是一个意志坚定、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人,他脚踏实地地做事。他坚持不懈,直至成功。最后,本文还是想以李光耀的一句话结束,“我的人生不是依靠某种哲学或某些理论指导的。我把事情办好,让别人从我的成功之道中总结理论或原则,我不会搞理论。相反,我会问: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呢?如果我在查看一系列解决方案之后发现某个方案切实可行,那么我就会努力找出这个解决方案背后的原则。”李光耀的这句话不正是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吗?
2023-08-12 23:29:201

中国如何应对东海,南海问题?在历史上我们能有何借鉴?

韬光养晦,待机求变。历史上,二战前,100多年的美国,就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2023-08-12 23:29:304

谁有关于能源安全与战略选择的论文??

一,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一)我国能源问题所涉及的一系列战略考虑 首先,能源问题是我国自身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仅是用多少油,用多少煤的问题,而是涉及到采取什么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问题,是如何对待环境和文化发展的问题,最后归结起来也是政治的问题.因为从国际关系上讲,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了,目前已经涉及到的,如南海的中国与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家的关系,东海的中日关系,海洋石油资源供应等,这些都已是保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等一系列的综合性战略问题了.因此,能源安全问题从本质上讲还是政治和经济相互联系的问题,偏废哪一方面都不恰当. 其次,存在一个矛盾关系:即中国的和平崛起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冲击.按照通俗的理解,和平崛起就是不搞掠夺,以和平共处的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制定切实可行和高瞻远瞩的能源战略,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应,是实现和平崛起的基本保证.但是既要求能源安全又保证"和平崛起"只是我们的一个愿望,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个很大的困难和矛盾.现在全世界工业化国家的人口总数大约有7亿,这是全世界200多年工业化进程发展到现在所积累的人口规模;中国经济增长的本质是要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后的中国人口可能会达到15亿;目前的7亿工业化人口再加上未来的15亿新工业化人口,显然会使整个地球上的能源形势十分严峻.因此,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所必然发生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大幅增长的趋势,会与世界资源与环境发生尖锐的矛盾.当然,这个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出路.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转变国内发展的增长方式,要依靠技术进步和观念进步,同时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工业化的实现.但即使是这样,资源消耗的总量仍会继续增长,并足以构成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冲击. 再次,能源安全战略涉及国内外政治与经济关系.综3上所述,我们不必讳言中国和平崛可能产生的能源紧缺和能源安全问题.现在要认识清楚的是,应该把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放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大战略框架之下,而不应该把它们相互对立起来.我们既要实现能源安全,也要实现和平崛起;既要一如既往地韬光养晦,又要有所作为.在对外的舆论宣传方面,应当突出我国能源安全与世界各国实现利益共赢的格局.所以说,我国的能源安全是一个涉及国内外政治与经济的战略问题. (二)实现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其他考虑 第一,从社会发展综合战略出发的考虑.英国有一个汽油消费税,政府征收消费税用于社会福利支出,既限制了能源消耗又获得了公共财政的能力.我国也可以考虑这样的做法,使得能源战略具有综合发展的功效. 第二,研究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情景下,也就是一个工业化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如何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制度优势"保障实现新技术革命.如前所述,技术进步是解决人类能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手段,回顾技术进步的历程就是这样一个动力进步的历史过程.从蒸汽动力到内燃动力到电力,从煤炭能源到石油能源到核动力.从核电的技术方向来看,我国的核电生产大概只占到整个电力的不到百分之一,而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百分之十.说明我国核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必须动员我国的制度资源,迅速改变能源技术结构,同时运用我国的市场力量,来激励和推动能源方面的技术进步,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和能源安全问题. 二, 对我国能源需求及能源安全的分析 (一)对我国能源需求增长的分析 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高增长周期,日益显著的重化工业特征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耗将迅速增长.2002年以后,我国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并且超过了60%(2002年,2003年这一比例分别达到了60.9%和64.3%).4 由于重化工业阶段的形成机制主要归因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因素,这就意味着重化工业时期将持续较长时间,同时也意味着今后的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将比轻纺工业时期高得多. 城市化进程加快也是能源消耗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5-60%.当前,城镇人口年均消耗能源为农村人口的3.5倍,本世纪头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即使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每年也将增加至少1300万城镇人口,相应地将产生大量的新增能源需求. 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能源消耗比重比较大.由于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在低端位置,形成了进口多为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而出口多为一般制造业产品的国际贸易结构.单位价值的进口与单位价值的出口消耗能源不同,事实上造成了国际间能源需求的转移.在这一进出口结构下,随着进出口量的增加,能源需求向中国转移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我国的技术水平决定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我国目前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据统计,我国八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水平高47%,而这八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按此推算,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的工业部门每年多用能源约2.3亿吨标准煤. (二)对我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的分析 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从1993年到2002年的十年间,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5.11%,远远超过同期世界年均增长1.37%,以及OECD国家年均增长1.06%的水平.从1993年开始,我国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每年净进口增长量不到1000万吨;而到了2000年以后,尤其近两年,每年净进口增长量达到了大约2000万吨.以每年增长2000万吨来看,国内再怎么勘探开发也弥补不了这个缺口.因此我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提高已经成为必然5的趋势.2003年,中国石油进口量9112万吨,对外依赖程度达到38%;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44%;到2020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与目前美国的水平相当. (三)我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已经构成国际政治问题 国际环境的变化使我国的能源需求成为影响国际政治关系的因素.中国也同大部分发达国家一样,将经历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和能源结构快速变化(石油需求比例上升)的过程.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这个基本国情与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各国环境保护加强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我们面对的情况和挑战比起其他发达国家曾经历的时期都要复杂得多.一个显而易见的形势是,在当今世界能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中,中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能源问题也远远超出了供需平衡的范畴,成为影响国际政治,外交关系的重大问题.尽管有些媒体对所谓"水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石油危机"等等这些问题的宣传有"炒作"之嫌,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些问题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威胁是客观存在的. 换言之,我们必须承认:(1)国内石油的需求缺口不断加大,对外的能源依赖度会不断增加;(2)世界石油市场油价不稳,而且油价不断走高;(3)中国石油进口中80%或者80%以上要经过海运,运输安全问题十分严峻;(4)面临国际竞争的制约,有些竞争的制约是现实的,有些是潜在的.这些因素的发展均可以构成国际政治问题. 解决问题的机遇仍然大于挑战.尽管存在着某些外部势力企图使用"能源武器"遏制我们的可能,但是问题的实质还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关键在于,中国经济在持续发展,实力在不断增强,而且由于我国正在逐渐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能源战略目标,包括节能,技术进步,推行清洁生产,建立与能源生产国之间的互利合作关系,实现资源供应的多元形式等.因此解决我国的能源6 问题,仍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三,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地缘政治分析 (一)现代石油市场和石油地缘政治的特点 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的关系出现新局面.无论是OPEC还是OECD,任何一方想垄断和长期控制国际市场,决定石油价格,都已很难实现;双方既有利益的争斗,也需要互相依赖和互相渗透. 供需格局复杂化.非OPEC组织的石油输出国作用增强,出现了更多的石油勘探热点和出口国,出现了亚洲的新消费热点,全球石油贸易和流向更趋复杂化,消费国和石油输出国都在使输出(入)国多元化以保持稳定的供需关系和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 跨国公司成为控制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力量.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财团相结合,成为控制国际市场的主要力量. (二)对我国石油安全的影响 存在着国际石油供应暂时短缺的可能.由于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大,因而加大了对我国石油供应的风险;国际上可能出现的短期或局部供应短缺,以及某些敌对势力对我国石油供应的控制,都可能对我国构成威胁. 此外,国际石油价格有可能出现短期的较大波动.石油价格过高可能导致我国GDP增长速度降低;而价格过低则将使国内石油行业亏损. 同时,国内油气生产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国内的资源勘探技术还在进步,新的油气资源可能被不断发现,但是开采难度会不断增加.尤其是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的风险因素很大,并且受到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很大.另外,自然灾害对我国油气的生产和运输(尤其对天然气输送),可能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7四,我国能源来源的多元化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一)必须形成国家统一的能源安全战略 能源安全战略的制订是源于能源不安全危害的存在.所谓能源不安全就是外部能源供应出现突然中断,短缺并引起价格迅速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危害的程度取决与国民经济对外部能源供应的依赖程度,对价格暴涨的应付能力.事实上,没有一个工业化国家是完全依靠本国资源的.我国的工业化前景和能源资源条件也决定了必须依赖外部能源.要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建立在开放条件下适应资源外向特点的资源持续,安全供应的新机制;第二个是平衡好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 因此,必须形成国家统一的能源安全战略. 我国的能源来源多元化已经成为既定方针,但是在开发外部能源的战略实践中,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增加了许多.比如俄罗斯输油管道的事件,我国在东海,黄海采油与韩日发生的矛盾等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我国在相当长时间里持续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正在改变着现有石油分配和利用格局,其影响已经引起有关主要石油输入国和输出国的警惕,他们要采取措施来干扰,阻挡中国,并且已经发起了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实施能源来源多元化的方针,不是简单的局部政策调整或者局部策略的设计,或者只是对某些能源生产企业的要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国家层面上完整设计一套包括外交政策,贸易政策,境外投资政策,远洋运输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等在内的能源政策.在这种较完整,系统的政策设计中,还应有一套有利于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的具体措施,包括国别的政策,地区开发的政策.用一个笼统的大能源政策去处理不同地区的资源问题十分困难,必须对不同地区,如中东,非洲,亚洲,俄罗斯和海洋大陆架有一个战略性的统一协调. (二)以多种方式推进海外油气资源开发 8 利用国外油气资源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通过贸易进口,一个是到海外勘探开发.后者作为国内产业链的延伸,到国外建炼油厂,加工厂,最终把油弄回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利用国外初级原料,通过产业投资形成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为中国国内消费所用,而且也受到资源国的欢迎.这比单纯地强调在国外搞原油,拿原油,难度可能会小得多.尤其像俄罗斯这样的资源大国,现在对本国资源越来越重视,拿他的原油资源很困难,但如果投资,通过合作生产一些东西并把最终产品拿过来,对双方都有利.我们加强与俄罗斯的多种方式合作,就可以减少对中东地区的依赖. 海外勘探开发这种投资行为还有其他很重要的好处.据目前估计,经过努力到2002年我国国外勘探开发能拿到7000万吨份额油.这部分资源的意义在于,第一,对能拿到的份额油有支配权;第二,这些份额油价格随国际油价波动,可以部分抵消国际油价的冲击.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中能真正获得的石油实物量是非常有限的,真正对我国石油安全起作用的还是多元化的贸易渠道,海外油气开发只能是必要的补充. 此外,利用海外油气资源还有多种机会.例如,我们与哈萨克斯坦的成功合作,就是因为它强烈需要开辟新的石油通道.由于要求避开来自伊朗和俄罗斯的通道约束,哈萨克斯坦利用我国作为通道符合其根本利益,而我们则可以根据对方国家的利益需求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不能简单地强调人家必须给我们石油,或者必须让我们在人家那里拿一块油田. 中国在海外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很容易被看作是国际政治问题,国内有的媒体也参与了不恰当炒做,比如提出在国外建立"海外资源战略区",就是在激化问题.能源问题的实质还是经济,而不是政治,即便有政治色彩,也要淡化. (三)"走出去"实现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几个具体行9动领域 要走向海洋和走向国际石油集团.今后的石油战略如何向海洋倾斜,这是国家要统一考虑的问题.当然这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有关,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今后一定要把包括东海,南海在内的海洋资源考虑在内.怎样走出去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直接投资,投资加工业以及资源贸易等;也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渗透到海外一些大的石油集团里面去从中获益,或者逐步增加在国际石油体系里面的分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要建立国际能源政策联盟.即在充分利用本国资源的同时,通过能源进口来源多元化与周边资源国形成稳定的石油贸易关系,这样的能源政策联盟可以降低本国石油供应的安全风险.实际上美国这几年就是这样做的,它与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了能源政策联盟,提高了石油供应保障水平. 要形成统一对外的海外油气开发管理体系.这个措施旨在克服国内各个企业都到同一个地方去抢同一个能源产品的开发项目,避免出现大家竞相降价,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 要有效保障我国能源航路的安全.能源问题与中国军事层面上的互动关系越来越明显.例如我国能否提供有效的能源航路保障,是一个尖锐问题.事情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军事实力和部署以及参加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加深国际分工等许多方面,与我国外交上的"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原则均有关联. 要积极参与国际能源的定价体系.如果我们仅仅作为初级能源或能源产品的进口国,还不足以使我们在国际定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如果我国把能源进口定位在制造业的耗能产品环节上(比如钢铁工业的钢坯),就既可以对整个国际能源市场产生影响,又可以降低国内一次能源消耗和减少资源环境压力.我们不能总是等别人把"国际规则"定好了,再来定我们自己的"国别策略". (四)能源贸易仍然是基本战略 10 如前所述,真正对我国石油安全起作用的还是多元化的贸易渠道,海外油气开发只能是必要的补充.如中国所需的海外油气资源三分之二还要靠国际贸易;而且即使是上面所说到的我们已经拿到的7000万吨海外份额油,也要通过国际贸易把它运回来.归根结底,所有的能源缺口最终要靠贸易解决.因此,建立一个稳定的,多元化的海外国际贸易框架显得非常必要.日本上个世纪70年代就搞了一个海外投资计划,企图使海外份额油达到进口量的三分之一,但经过20多年的时间,到现在也只达到了15%.今天国际油价高涨,资源空前稀缺,各个资源国高度警惕资源流失,所以我们更不能对拿到海外份额油寄予太大的希望,应主要还是依靠国际贸易框架来根本解决问题. (五)"立足国内,开源节流"应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理念 从"能源战略"的角度观察,有几种不良倾向必须引起注意,即,更多着眼于能源总量扩大,而不是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更主要着眼于向外开拓,而不是在内部挖潜;更多着眼于政府解决问题,而不是调动市场和企业的力量.如果我们的能源战略只是考虑数量的扩大,全球能源总量绝对不够,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能源消耗系数太大.与其着眼于能源数量的扩大,不如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如果我们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到世界水平,我们的能源需求或许根本就不用在海外找出路.因此一定要认识到,"开源节流"是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理念. "立足国内,开源节流"的关键环节是政府推动和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包括: 第一,将节约资源作为新时期的基本国策,应将节能放在能源战略的重要地位.必须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二,加强政府节能管理体系的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表明,节能同环保一样,政府11必须起主导作用.节能具有公共事务的性质,市场机制的作用很有限. 第三,建立和完善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建议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以及政府价格调控的科学化;节能投资项目实行税收减免或加速折旧的优惠政策;生产节能新产品的企业,应视同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开征燃油税或提高汽油,柴油消费税率. 第四,调整节能战略重点,在继续推进工业节能的同时,加强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必须在这两个领域高速成长的时期严抓节能工作,万不可再坐失良机,否则将难以纠正. 五,关于国家能源储备 (一)借鉴法国石油储备体制的经验 法国经验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它制订了一整套完善的法规和法律,同时建立了企业义务储备这样全国性的储备机制,从而为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法国制定的国家石油储备战略的目标非常明确:第一,要保证国家能够应对经济危机;或者是突发意外事件出现时,能够使其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尽快消除.第二,在这样的目标下,国家相关部门的设置和职能划分非常明确,用法律形式来规定不同部门各自的作用.第三,为保证石油安全,明确国家和企业两级管理和运营,使国家机构的储备和企业储备相结合. 在法国,企业储备和商业储备是两回事.法国政府规定的企业储备不是商业储备,而是国家完全控制的石油储备,也叫义务储备.法国的有关法规规定:在法国海外和本土省份从事石油产品分配,从而要缴纳国家消费税的人,或者给飞行器提供石油产品的人,其所涉及的产品被列入战略储备石油清单的,应该为石油产品储备的组成和战略储备做贡献. 12 实际上,法国所谓的企业储备,并不是真正由企业去投资兴建储备石油的设施,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力.真正有能力投资兴建储备石油设施的,还是国家储备机构.所谓企业储备机制,就是指上述法规中包括的企业,有责任和有义务必须向国家购买或者租用这种能力;即国家帮企业储备能源,企业支付租费和储备管理费.法国的这套体制,是解决能源战略储备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如何解决企业能源储备机制的一种重要的制度设计. 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国家可以稳固地获得一部分不断增强的储备能力,而且不需要花太多资金.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那种在炼油加工领域和石油批发领域盲目上项目的顽症.这种制度设计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企业要为国家承担能源储备义务;承担这种义务除了获得国家所给的一定优惠外,所有的成本由企业承担. 在储备结构上法国很明确,那就是储备成品油.如企业无法按照国家要求进行成品油储备的,可以通过将原油折算为成品油的办法解决. (二)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面临的几个问题 包括国家要不要建立这种实体性的能源储备设施;怎样利用社会力量建立能源储备设施;怎样兼顾战争因素和常规经济利益以及应付突发事件. 法国在法律上对企业承担储备的义务做出规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现在最困难的是储备体系的建设需要很大的投入,特别是国家要拿出很大一部分钱来.而储备产品的生产者或者储备产品的使用者在这方面似乎没有义务,好像是可以无偿地享受国家储备,这样就使得国家的投入被认为是国家的事,与使用者,生产者,经营者无关. 我们也应该通过制订一定的法律法规,解决一部分稳固的资金和稳固的发展储备能力的投入.例如企业必须承担储备义务,要保证一定的储备量;企业经营者或炼油厂应按照上一年度的经营业绩,折算相应的储备量;企业加工量越大,承办能源储备的能力和数量也应该越大;经营13者业务量越多,为国家储备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必须越多. 此外,企业或经营者的能源储备设施,必须按国家要求保证建设,而且要在国家监管下进行能源存储,费用企业自己承担;如果能源存储库容不足,或者一时建不起存储设施可以租用社会上能够提供的符合储备条件的容器,从而也鼓励企业节约能源. 加油哦。可以照着这个写一个以小见大的比较实用。
2023-08-12 23:29:391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是什么意思

江水如果乾净,可以洗我的帽带;江水如果脏了,可以洗我的脚.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水的清浊决定了你是洗帽还是洗脚。水清意指太平盛世,水浊意指世道浑浊,根据世道决定进退,表明一种超脱世俗名利的潇洒的人生态度。
2023-08-12 23:29:492

韬光养晦是否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小不忍以乱大谋”是古训,该忍要忍,曾记何时,美国轰炸我驻外大使馆,我们忍了,日本出售钓鱼岛,我们也忍了。有一个成语叫韬光养晦,韬光,即收敛光芒,引申义为避免抛头露面;养晦,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意为隐退待时。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在我国国力不强,外部环境复杂时,我们需要修身养性,练好内功,静观变化。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这样。记得在朝鲜开始打仗,志愿军也假装败退,隐藏于朝鲜北部山区,抓住美军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冒然北进的心理,给了它突然一击,取得大胜。苏联解体,我国国内思想有动荡,外部环境与我们不利,我们需要蹈光养晦,有所作为。事过二十多年,我国国力大有提高,外部环境大有变化,我们的朋友多了,如果再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别人就会认为我们软弱可欺,会认为他们再出格,我们也会忍。安倍搞扩军、一再拜鬼、在钓鱼岛升级,越、菲在南海嚣张,美国插手钓鱼岛、南海,都说明他们估计我们会忍耐、克制。 韬光养晦在一定的时期作为外交、军事的的方针、策略是对的,时代变了,中国强大了,也是公开的秘密,你有洲际导弹、核潜艇、航母、先进战机,外国也知道,我以为,现在应该展示自己的肌肉和强有力的胳臂,显示中国强大的国防,要硬起来,给那些嚣张者点颜色看看,尤其是东海、南海方面,捍卫自己的领土,有所作为,振奋国人的民族精神。之前,划航空识别区、公布领海图、修中兴机场、赴南沙架钻井平台、钓鱼岛和南沙正常巡航等,都说明我们的态度强硬了。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2023-08-12 23:30:011

为什么中国要韬光养晦?

“小不忍以乱大谋”是古训,该忍要忍,曾记何时,美国轰炸我驻外大使馆,我们忍了,日本出售钓鱼岛,我们也忍了。有一个成语叫韬光养晦,韬光,即收敛光芒,引申义为避免抛头露面;养晦,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意为隐退待时。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在我国国力不强,外部环境复杂时,我们需要修身养性,练好内功,静观变化。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这样。记得在朝鲜开始打仗,志愿军也假装败退,隐藏于朝鲜北部山区,抓住美军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冒然北进的心理,给了它突然一击,取得大胜。苏联解体,我国国内思想有动荡,外部环境与我们不利,我们需要蹈光养晦,有所作为。事过二十多年,我国国力大有提高,外部环境大有变化,我们的朋友多了,如果再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别人就会认为我们软弱可欺,会认为他们再出格,我们也会忍。安倍搞扩军、一再拜鬼、在钓鱼岛升级,越、菲在南海嚣张,美国插手钓鱼岛、南海,都说明他们估计我们会忍耐、克制。 韬光养晦在一定的时期作为外交、军事的的方针、策略是对的,时代变了,中国强大了,也是公开的秘密,你有洲际导弹、核潜艇、航母、先进战机,外国也知道,我以为,现在应该展示自己的肌肉和强有力的胳臂,显示中国强大的国防,要硬起来,给那些嚣张者点颜色看看,尤其是东海、南海方面,捍卫自己的领土,有所作为,振奋国人的民族精神。之前,划航空识别区、公布领海图、修中兴机场、赴南沙架钻井平台、钓鱼岛和南沙正常巡航等,都说明我们的态度强硬了。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2023-08-12 23:30:411

韬光养晦出自何典故?

韬光逐薮,含章未曜,这句话的意思是掩藏光彩才能游荡于田野,蕴含着美质但是不显耀。这句话出自《晋书·皇甫谧传》,这句话也是“韬光养晦”这一成语的由来。“韬光养晦”是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韬光”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其序中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一句”。《晋书·皇甫谧传》中又有“韬光逐薮,含章未曜”之说。养晦的字面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诗经》中有“遵养时晦”之记。《宋史·邢恕传》中则有“因宾客喻意,使养晦以待用,恕不能从”一段历史公案。养:修养,培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韬光养晦”适用场景1、“韬光养晦”是一种低调做人的行为模式。低调做人以利于冷静观察,缜密思考,进而统揽全局,谋划未来,是一种战略行为模式。2、“韬光养晦”思想既适用于困境或逆境之中,也适用于成功或胜利之时。3、“韬光养晦”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于埋头苦干,积蓄力量,着眼长远。从这个意义上说,“韬光养晦”是“有所作为”的重要前提。4、把“韬光养晦”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类说法相混淆纯属误读。
2023-08-12 23:30:481

什么叫韬光养晦?

韬光逐薮,含章未曜,这句话的意思是掩藏光彩才能游荡于田野,蕴含着美质但是不显耀。这句话出自《晋书·皇甫谧传》,这句话也是“韬光养晦”这一成语的由来。“韬光养晦”是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韬光”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其序中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一句”。《晋书·皇甫谧传》中又有“韬光逐薮,含章未曜”之说。养晦的字面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诗经》中有“遵养时晦”之记。《宋史·邢恕传》中则有“因宾客喻意,使养晦以待用,恕不能从”一段历史公案。养:修养,培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韬光养晦”适用场景1、“韬光养晦”是一种低调做人的行为模式。低调做人以利于冷静观察,缜密思考,进而统揽全局,谋划未来,是一种战略行为模式。2、“韬光养晦”思想既适用于困境或逆境之中,也适用于成功或胜利之时。3、“韬光养晦”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于埋头苦干,积蓄力量,着眼长远。从这个意义上说,“韬光养晦”是“有所作为”的重要前提。4、把“韬光养晦”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类说法相混淆纯属误读。
2023-08-12 23:31:041

韬光养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韬光逐薮,含章未曜,这句话的意思是掩藏光彩才能游荡于田野,蕴含着美质但是不显耀。这句话出自《晋书·皇甫谧传》,这句话也是“韬光养晦”这一成语的由来。“韬光养晦”是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韬光”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其序中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一句”。《晋书·皇甫谧传》中又有“韬光逐薮,含章未曜”之说。养晦的字面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诗经》中有“遵养时晦”之记。《宋史·邢恕传》中则有“因宾客喻意,使养晦以待用,恕不能从”一段历史公案。养:修养,培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韬光养晦”适用场景1、“韬光养晦”是一种低调做人的行为模式。低调做人以利于冷静观察,缜密思考,进而统揽全局,谋划未来,是一种战略行为模式。2、“韬光养晦”思想既适用于困境或逆境之中,也适用于成功或胜利之时。3、“韬光养晦”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于埋头苦干,积蓄力量,着眼长远。从这个意义上说,“韬光养晦”是“有所作为”的重要前提。4、把“韬光养晦”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类说法相混淆纯属误读。
2023-08-12 23:31:191

厚积薄发的近义词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和“干枯”、“宽敞”和“宽阔”。与“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为“同义词”。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厚积薄发的近义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厚积薄发 【读音】:[hòu jī bó fā] 【释义】: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近义词】:韬光养晦 厚积薄发造句 1.李彦宏如何在专注中厚积薄发? 2.”———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3.教风为:以人为本、厚积薄发。 4.厚积薄发,受惠于民族大融合。 5.还是依旧在沉淀,厚积薄发呢? 6.坚信持之以恒,坚信厚积薄发。 7.今天的张嘉译可谓是厚积薄发。 8.我们坚信春华秋实、厚积薄发。 9.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10.徐云龙的进球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近义词造句 1.面对改变了的中国外部环境,国内一些学者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提出质疑。 2.修身养性,韬光养晦,审时度势,进行战略的谋划和管理的创新将是我们啤酒企业的生存的根本。 3.针对新的国际局势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的新的国际战略策略思想。 4.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国家利益和世界利益相一致的思想,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思想,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相统一的思想。 5.大国心态和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相辅相成,为普京外交战略构筑坚实的人文基础。普京立足现实,尊重历史,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强国富民为使命,以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为出发点,以重振大国地位为目标,在必要的妥协与斗争中寻找平衡。 6.对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思想研究的目的在于厘清我们头脑中依旧存在的狭隘和不理智,以便能更清醒地认识到:凭借中国现有的实力,不要强出头,以免树敌太多;为了将来的长远利益,不惜放弃眼前的利益,以保证和平发展既定方针的重要意义。 7.今天的中国,是否应仍然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答案只能从中国本身的历史和现实的具体条件中来寻找,而不是仅仅根据一些事件或者人的主观想法加以臆断。本文试图通过历史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以及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方法,从多层面、多角度把“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思想同中国外交实际相结合,以期更深刻的领会其本质,使其显示出更加绵远悠长的生命力。 拓展: 厚积薄发的励志句子 1、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2、努力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金钱和名誉。最重要的是,它让你认清自己,让你看见原来自己还有这样的一面:可以跨越重重的荆棘,可以爆发出巨大的潜能。 3、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行走,成功要靠自己去争取。天助自助者,成功者自救。 4、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5、不论你在什麽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6、从困难中战胜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7、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 8、人的一生全靠奋斗,唯有奋斗才能成功。让我们一起来奋斗吧!相信自己,我们会谱出一段美妙的音符,来唱出我们心中的那首歌! 9、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10、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11、人活半辈子,才明白:人生不过一句心安。真正高级的养生,是回家好好吃饭。 12、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弯路自有弯路存在的意义,走下去,可能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13、君住浦江头,我住浦江尾。日日地铁能见君,生活格外美。生活节奏快,知识更新捷。奋斗城市多辛劳,我心永不悔! 14、成功没有快车道,幸福没有高速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相信你所相信的!你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15、把努力当成你的一种习惯,而不是一时的热血;无论生活怎样,都不要忘记微笑。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无需凭借谁的光。 16、若想获得最好的收成,无论是谁,都该在最好的时光里,努力汲取阳光和水分,扎根发芽,拼命生长! 17、努力永远不会骗人,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坚持回报了你的期许。 18、有路,就大胆的去走;有梦,就大胆地飞翔;前行的路,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19、机遇是难求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来,把握好现有的机会,努力进取,那么你将会得到不菲的收获。 20、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你的梦想,也辜负了你所受的苦难。 21、青春就像“F”青春是一面旗帜,是理想的旗帜。青春的目标,是奔跑在风中的一面旗。青春是要我们努力地奋斗,才会使自己的青春变得精彩和美好。 22、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 23、在梦想中期望生活;在追求中感受生活;在成长中理解生活;在平淡中品位生活。 24、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25、我知道你有追求,有理想,所以请努力,请逼自己一把。 26、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快乐的。 27、再难受又能怎样,生活还是得继续,现实就是这样,没有半点留情,你不争就得输。 28、成功的滋味是由酸苦辣咸组合而成的甜。而这种甜不是干巴巴的,是你经过千百次决定放弃,千百次唤醒斗志换来的,可以称之为意味深远。 29、人生总是很累,你现在不累,以后会更累。 30、心情可以交给鸡汤安慰,但是幸运一定要交给努力保管,至所有在努力奋斗的人! 31、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最幸福的事情,不是活的像别人,而是在努力之后,活得更像自己。 32、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33、心小了,所以小事就变大了;心变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变小了。 34、不要轻易评判一个人,因为你没经历过他所经历的事情。 35、即使遭遇了人间最大的不幸,能够解决一切困难的前提是活着。只有活着,才有希望。无论多么痛苦多么悲伤,只要能够努力地活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36、成年人的世界,不存在永恒的靠山,你最强的靠山就是你的努力和独立。 37、我们什么都没有,唯一的本钱就是青春;梦想让我与众不同,奋斗让我改变命运! 38、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39、年轻就是要疯狂,要美丽,要精彩,要跟着自己的直觉走,做了才有对错,经历才有回忆! 40、人生,要的就是惊涛骇浪,这波涛中没一朵浪花都是伟大的,最后汇成闪着金光的海洋。 41、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她有了压力;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她没有了退路;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为永远在坚持。人生亦是如此。 42、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常人无法忍受的东西,这就叫能耐。 43、日益努力而后风生水起,众生皆苦你也不能认输。 44、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45、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 46、如果要后退,上帝就会在我们的后脑长双眼睛了。 47、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得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48、不用因迁就而遗失自我,亦不必为维持自我而得罪任何人,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好。 49、余生很贵,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愿你能穿运动鞋撸铁汗如雨下,也能穿高跟鞋潇洒貌美如花,不负青春,不负自己。 50、当你不能成就伟业,请你把握住平凡的幸福;当你不能让自己辉煌灿烂,请保持恒久的微笑。 51、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52、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53、你一生走南闯北,充其量,顶多也只能遇见三个人。一个要你活,一个要你死,一个根本不在意你死活。 54、在人生征途中有许多弯路小路险路暗路,只有意志坚定且永不停步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远方。 55、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56、你的每一份经历,不管是顺境还是坎坷,都会增加你生命的厚度。世界很小,请带着梦想一起奔跑;世界很大,请带着坚持努力成长。 57、你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58、在任何环境下,都坚持做自己是很难的,很多时候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回首过去,坚持做自己反而是最大的收获。 59、把懒惰放一边,把丧气的话收一收,把积极性提一提,把矫情的心放一放,所有想要的,都得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 60、有些错过是为了更好的相逢,有些错过是避免互相折磨;此刻你别为失去难过,有缘下个路口见,无缘从此不相欠。
2023-08-12 23:31:361

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

B 试题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和苏联政局动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邓小平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是为了减少国际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故答案选择B项。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底,故A项不正确;中美关系好转发生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故C项不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60、70年代,故D项不正确。点评:关于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与成就,高考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1)结合时政热点,把握国际关系中的中、美、俄的关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观察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2)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地区性的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这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2023-08-12 23:31:431

韬光养晦的理解

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2023-08-12 23:31:532

韬光养晦怎么读?

tao guang yang hui
2023-08-12 23:32:025

韬光养晦 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tāoguāngyǎnghuì)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近义词韬光晦迹
2023-08-12 23:32:4210

28字对外工作方针是什么

  邓小平的28字对外方针:沉着应对、稳住阵脚、冷静观察、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冒头、有所作为,是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的。  冷静观察,就是要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为一时一事所左右。“对国际形势还要继续观察,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看得清楚,总之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情况并不尽然。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  稳住阵脚,就是中国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否则,人家就要打我们的主意。惟一的办法是我们自己不乱。沉着应付,就是要不慌不忙,处变不惊,善谋对策,从容应对。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要发展经济。韬光养晦,就是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力量对比的现实出发,既有雄心大志,又善于藏拙,埋头苦干,避免张扬自己,避免把目标引向自己,避免引火烧身。“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  有所作为,既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无所不为,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  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根本利益及民族尊严等问题上,在涉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在涉及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问题上,在涉及周边地区稳定与安宁的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原则,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我国对外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2023-08-12 23:33:111

指不要 锋芒太露 的成语是什么?

1楼
2023-08-12 23:33: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