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kbok
-
歌行体
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 “行”就是歌行体的一种,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汉代乐府诗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志》记: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两者区别:歌行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统称"歌行体".谓:"歌行本出自乐
府,然指事咏物...形式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行",有"乐曲"的意思.
它们当然属于古体诗.因为古体诗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编辑词条
贡献者:
83319369、鱼雁花月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诗歌、唐诗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1条):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中的孝武帝应为孝武,否则产生歧义,认为是东晋的孝武帝
乐府诗
原为音乐官署,始置于西汉.掌管朝会庙堂所用的音乐,制定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后世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为“乐府”.宋、元、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为“乐府”.
乐府古题有哪些?
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以抒发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薤露》、《蒿里》是汉代流行的 《孔雀东南飞》《长歌行》、郊祀歌《练时日》、《华烨烨》二诗的都是来自天上,铙歌《上陵》中的仙人来自水中《董汉代乐府诗歌的曲调来源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土各地的乐曲外,还有来自少数民族的歌曲,鼓吹曲辞收录的铙歌18首就是配合北狄西域之乐演唱的.鼓吹曲本是军中用乐,来自北方少数民族.它的曲调和中土音乐有很大差异,因此,配合鼓吹曲演唱的歌诗也就和中土常见的体式明显不同.现存铙歌18首各篇均是杂言,和其他乐府诗迥然有别,是诗歌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乐府诗体产生重大影响的乐曲除楚声和北狄西域乐外,还有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谣.仅以西汉而言,惠帝时戚夫人所唱的《舂歌》,六句中有五句是五言.李延年为武帝演唱的“北方有佳人”四句歌诗,有三句是五言,第三句去掉调节语气的“宁不知”三字,也变成五言句.成帝时长安流传的《尹赏歌》、《邪径败良田》歌谣,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西汉乐府广泛搜集各种歌谣,其中必有相当比重的五言诗.这些五言歌谣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四言诗,引起文人浓厚的兴趣,并且亲自模仿拟作,因此,东汉开始有较多的文人五言诗.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这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2023-08-12 13:49:311
乐府古题序原文是什么呀?
你猜啊2023-08-12 13:49:424
汉乐府、乐府古题、乐府旧题、乐府诗他们有啥区别吗
1、汉乐府:两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多收入相和歌辞 、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 ,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梁鼓角横吹曲中,风格质朴刚健。2、乐府旧题:乐府旧题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等。3、乐府古题:乐府古题与乐府旧题差不多,都属于汉乐府诗的题目。4、乐府诗: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汉族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扩展资料:乐府是上古时期的音乐行政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秦、汉间的乐府建置始于秦代,与“太乐”并立,分属内廷掌管,根据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及1977年始皇陵出土的错银“乐府”钟。梁刘勰、唐颜师古﹑宋郭茂倩及郑樵,皆据《汉书·礼乐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之说,把“乃立乐府”解释为始创乐府的建置。实则《史记·乐书》与贾谊《新书》亦早有武帝以前的有关乐府记述。今人以为乐府始创于秦,汉初因袭之;汉武帝立乐府,应解释为乐府机构的大规模扩建。哀帝罢乐府与晋﹑隋间的太乐乐府公元前7年﹐汉哀帝裁撤乐府官,下诏:“其罢乐府官;郊祭乐及古兵法武乐,在经非郑卫之乐者,条奏,别属他官。”对于这一史实,有“罢(停办)”、“省(精简机构)”两种解释。《汉书·礼乐志》明确记述:当时的乐府员工,经过裁减,余下47%,并入太乐机构。晋﹑隋间﹐有“太乐乐府”之名;《隋书·音乐志》郑译乐议讨论“三声并戾”﹑“三声乖应”问题,前称乐府,复称太乐,可见这一时期乐府与太乐仍为同一机构。唐代在太乐署之外,无乐府之名,另设教坊与梨园。此后就不再有乐府机构的设施。乐府与雅﹑俗乐的关系汉初乐府令夏侯宽为《安世乐》“备其箫管”,属雅乐的礼仪活动,其乐实为当时民间俗乐的“楚声”。武帝时,李延年更用大量的民间俗乐从事郊祀礼仪活动。晋﹑隋间太乐乐府用“清商音律”。至唐代,太乐署仍然兼管雅﹑俗乐。这些史实说明中古以前,太乐或乐府作为音乐机构与它们所管理的音乐之间,并无严格的雅﹑俗界限。太乐或乐府作为宫廷机构,所掌音乐的种属往往与君主的好恶有关。君主中有为的创业者如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思想豁达,不拘泥于雅﹑俗之见的;隋文帝有所偏颇,但他所提倡的“华夏正声”,实为南朝“清商乐”,不过是以前代俗乐为雅乐罢了。王运熙《乐府诗论丛》以为太乐掌雅乐而乐府掌俗乐的分立二署之说,是宋代以后雅﹑俗异流思想的反映,实以后代制度推论前事。乐府与乐府诗词音乐文学的史料中以乐府借称乐府诗词,已成通例,最是出现这种用法的是梁刘勰的《文心雕龙·乐府第七》。至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用乐府二字来概括入乐的诗歌。再晚,某些文人将套用歌词体式的不入乐的诗﹑词﹑曲亦皆名之为“乐府”,则是名词的混用了。汉乐府多属民间歌辞,语言朴实自然,回旋反复,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文字活泼,保持了口语的真面目,有音无义的字也一并保留。另一特色,是叙事诗的逐步发展,描写深刻,叙事详尽,情节较完整,人物形象较具体生动,并出现符合人物性格的对白,以及用对白推动情节。汉乐府诗句长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以五言句式为主,形式自由变化,参差错落,不拘一格。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篇幅长短均有,最长的达三百五十余句,短的则仅数句。汉乐府押韵灵活,有句句押韵,有隔句押韵,也有隔两句、三句押韵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乐府百度百科_乐府诗2023-08-12 13:49:491
什么是古题乐府
乐府诗原为音乐官署,始置于西汉。掌管朝会庙堂所用的音乐,制定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后世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为“乐府”。宋、元、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为“乐府”。2023-08-12 13:50:041
乐府古题是什么
《乐府古题》是乐府诗、音乐著作,分上下二卷,采录史传与诸家文集有关乐府古题命名缘起的记载纂辑成书材料丰富、考证翔实,对研究汉魏六朝音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征引吴兢对乐府古题的诠释,内容全同于今传本《乐府古题要解》,却都标明是录自《乐府解题》。《乐府古题要解》书前有小序,说明了作者撰述此书的目的,是要扫除乐府诗创作中“不睹于本章,便断题取义”的积弊,为后人“取正”提供依据。书中罗列汉魏六朝乐府古题一百余个,分别阐发其最初的主旨、涵义。2023-08-12 13:50:131
汉乐府、乐府古题、乐府旧题、乐府诗他们有啥区别吗?
乐府是古代官方音乐机构的名称,现有出文物证明,乐府始见于秦代。《汉书》载汉武帝立乐府,是不准确的。不过,汉代设立的乐府机构收的歌诗才有流传下来的,这些诗有从民间收集的民歌,有帝王、贵族的作品,统称为汉乐府诗,也简称汉乐府。汉乐府是配曲可唱的,诗的题目对应的固定的音乐曲调。魏晋还有乐府机构,沿用汉代的曲调,就是古题乐府,就象现在的“翻唱”,但歌词不一样。后来音乐曲调其实已无法传承了,不少人还习惯用汉魏的题目,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题目对情感、风格是有表达意味的。比如《蒿里行》原来是办丧事用的,袭用这个题目,往往也是表达伤感、悲凉意味的。至唐代,乐府旧题还很常见,如《长歌行》,就是一个乐府旧题。本来,乐府机构收集或谱曲的歌诗,才称乐府诗,这是汉代的观念。但后来仿作的,也称乐府诗,这其中还包括所谓的新题乐府——像中唐白居易作的,其实与官方音乐机构并无关系,但他有个看法:汉代的乐府诗是有“观风俗”的功用,是儒家治国的一个手段,要讲政治功用,就照着汉乐府诗的套路来写诗,这表明一些人还觉得乐府是倾向于写实,要有现实功用的。因为六朝以后,人们普遍以为谱曲能唱、形式自由的歌词,都可以叫做乐府。导致这个概念进一步泛化,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都有人叫做乐府诗的。如《东坡乐府》是词,《云庄乐府》是散曲。这到了明代,才有人提出异议。总之,“汉乐府”一般指汉代乐府机构收集整理的诗歌;“乐府古题”是汉魏以后沿用汉乐府标题创作的诗歌;“乐府旧题”与“乐府古题”概念差不多,但所用的题目不限于汉乐府;“乐府诗”包括上述诗歌类型,还包括仿作的“新题乐府”。2023-08-12 13:50:245
中国文学史上以乐府古题作诗的诗人是谁呀
曹操 是考 中国古代史 吧2023-08-12 13:51:045
曹操用汉乐府古题来写什么,杜甫则创作什么,
1、《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是第一首。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是曹操的代表作。2、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2023-08-12 13:51:361
首先开创以乐府古题作诗的诗人是
曹操2023-08-12 13:51:472
《乐府 古朗月行》(李白)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乐府 古朗月行 李白 系列:李白诗集(乐府) 乐府 古朗月行 【题解】 《朗月行》,乐府古题,属于《杂曲歌辞》。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像,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原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1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2,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3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4。 *** 5此沦惑6,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 1瑶台:神化中西王母的居所,在昆仑山。2仙人垂两足:指古代的传说。传说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升起,就看到仙人的全身,然后看见桂树。3大明:这里指月亮。4「羿昔」二句:是说尧帝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十个太阳同时升起,草木焦枯,尧帝命令后羿射掉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这样人民才能安定。乌,三只脚的乌鸦,这里代指太阳。5 *** :指月亮。6沦惑:沉没,这里指被蟾蜍吃掉。 【译文】 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候天真烂漫,对月亮是没有什么认识的,只把它称呼为白玉盘。月光如此皎洁可爱,诗人又怀疑它是仙人瑶台之上的一块明镜,飘飞在青云之端。月亮由初生逐渐明朗,宛若仙境般美丽。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月中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貌,看见一轮圆月,月中白兔在捣药。不知道他们在月中和谁共餐呢?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这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的。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为什么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呢?也许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吧!也许是希望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射掉蟾蜍,复将月明吧!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2023-08-12 13:52:001
中国文学史上首先开创以乐府古题作诗的诗人是
是苏轼。中国文学史上首先开创以乐府古题作诗的诗人是苏轼,他把《乐府诗集》中的主要古题改写成绝句,形成了一个新的诗体乐府绝句,开创了以乐府古题作诗的先河。乐府古题作诗的特点是结构严谨,表达直白而生动,常用以叙事、抒情、讽刺、警世等手法,使人耳目一新。2023-08-12 13:52:301
开创乐府古题作诗的诗人是
曹操2023-08-12 13:52:402
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先开创以乐府为古题的作诗的诗人是
乐府不是机构吗?以之为题是什么意思2023-08-12 13:53:017
乐府旧题和新乐府怎么区别啊?简单区别一下。
乐府诗原为音乐官署,始置于西汉。掌管朝会庙堂所用的音乐,制定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后世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为“乐府”。宋、元、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为“乐府”。这就是旧乐府。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乐府题者也。”(《唐音癸签》)概括的说,唐代以前的乐府诗就是旧乐府诗,唐以后诗人自立新题写的乐府诗就是新乐府诗。2023-08-12 13:53:261
简述李白乐府诗的特点及创新之处。
李白有感于“大雅久不作,吾衰竞谁陈”,对“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的诗坛状况提出批评。因此,继承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和诗歌风骨,就成为他振起诗道的革新手段,这主要体现在他大力拟作古乐府的创作实践中。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占之妙。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表达的J士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再一方面,则是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李白用古题写己怀的乐府诗,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必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如《蜀道难》的古辞寓有功业难成之意,这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末成时的悲愤,于是他用这一古题抒发自己的感慨,再三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再如《将进酒》,此诗的乐府旧题,含有以饮酒放歌为言之意,李白由此引发,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气概,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不仅把原曲的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还充分展示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 李白的这一类乐府诗,虽说是拟古,却处处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摹似的个性特色。如《行路难》,从语调到气势,都是李白式的,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诗人在选择乐府旧题抒写己怀时,常根据这个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情感倾向,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 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这种动感,见诸于字句音节时,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在杂言体的乐府中尤为明显。李白乐府的代表作,如《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等,大都是以五、七言为主的杂言体。这种杂言体乐府,在体制和格调方面,与唐代盛行的歌行体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李门的乐府诗创作,实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2023-08-12 13:53:431
古朗月行全诗的诗意是什么?
看见仙人垂下两脚问 是给谁吃的(玉兔捣药)2023-08-12 13:54:084
新乐府 汉乐府 汉乐府旧题三者的区别
一、汉乐府和新乐府的区别:1、汉乐府和新乐府的概念性质不同:汉乐府: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新乐府: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2、汉乐府和新乐府作品的标准不同:汉乐府: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刘彻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新乐府: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二、汉乐府旧题:汉乐府旧题是汉乐府诗的题目,是相对新乐府新题而言。扩展资料:汉乐府艺术特色:1、汉乐府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2、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3、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4、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新兴的杂言和五言诗。5、浪漫主义的色彩。新乐府特点:1、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2、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3、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诗多来尝“播于乐章歌曲”。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乐府百度百科-新乐府(诗歌革新运动)2023-08-12 13:54:361
乐府是一种什么体裁?
乐府为中国传统诗歌诗体的一种,与古体诗、近体诗构成古典诗歌中的三大类。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较《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2023-08-12 13:54:552
蜀道难的赏析
这是一首让古今文人拍案称奇的诗章。 诗歌开篇即凭空起势,骤响彻天。诗人把三个叹词相叠,两个形容词各带一个语气词并列,另用一个比喻,来突出蜀道之难,诗句气势磅礴,使读者在心目中对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按由秦入蜀的路线(长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岭—剑阁—成都),具体写蜀道之难。 先写蜀道开辟之难。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丁力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力量。 次写蜀道旅途之难。以“六龙回日”的神话和想像,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反衬,用悲鸟、子规作烘托,极写山的高峻奇险;以“冲波逆折”“飞湍瀑流”的直接描写,用“崖转石万壑雷”的夸张手法,极写水的湍急凶险。 继写蜀道人事之难。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诗人怀着对国事的担忧、对人民的关切之情,警告当局要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地方军阀据险作乱,残害人民。 文末的结语写蜀道之难导致的结果。行人望蜀兴叹,徒唤奈何,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人以鬼神莫测的笔法,纵横驰骋,时间上从四万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开至战国而至中唐;空间上从长安跨越数座大山而至成都,从上可摩天的山巅到激流回旋奔腾的深壑;其他,从行人至鸟兽,从神话传说至当今世道……腾挪跌宕,惊心动魄,把蜀道之难渲染得淋漓尽致。 本诗为乐府诗,形式自由,每句字数从三言至十一言,参差错落,且三次换韵,非常适合表达大自然的奇观和诗人热情奔放的思想感情。诗歌融神话、传说、谚语与景观、人事、心理于一炉,想像丰富奇异,夸张新奇独到,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前、中、后出现三次,反复咏叹,内容逐次加深,产生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全诗从形式到内容,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2023-08-12 13:55:134
白居易 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
见参考资料2023-08-12 13:55:553
寻找乐府诗及其分类
乐府诗分哪几类? 乐府的内涵大体有二。一是官府名。主管音乐。“乐”指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内涵。秦与汉初就有了这一机构。汉初惠帝时(前194~前188)已有乐府令。武帝时,扩大了乐府的建制与职能。西汉末哀帝登基(前6),下诏“罢乐府官”(《汉书·礼乐志》),至此汉代再无乐府建制。二是诗体名。初指乐府官府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都统称为乐府。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乐府诗分哪几类? 汉书·艺文志》著录西汉歌诗28家,314篇,基本都是乐府诗。现在所能见到的西汉乐府诗,可以认定是西汉的作品有《大风歌》、《安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19首、《铙歌》18首,以及另外为数不多的几首民歌,其他乐府诗都作于东汉。(其中西汉乐府民歌有138首,今存两汉乐府民歌大约有四十余首。) 辑录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时沈约的《宋书·乐志》,而后有南朝陈时徐陵的《玉台新咏》、隋代王僧虔的《伎录》、智匠的《古今乐录》,唐代吴兢的《乐府古题要解》,宋代郑樵的《通志·乐略》等。但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还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辑录了从不尽可靠的陶唐氏之作到五代的歌谣与乐府,共计100卷,又将自汉到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 1、郊庙歌辞。帝王祭祀天地、神祗(zhī)、祖先所用的乐章。多为祝颂赞美之语。如《郊祀歌》、《安世房中歌》。 2、燕射歌辞。统治者宴会时所用的乐章。 3、鼓吹曲辞。主要指用鼓、铙、箫、笳等乐器合奏的军乐。是武帝吸收的北狄西戎等民族的新声。如《铙歌》。 4、横吹曲辞。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武帝时从西域传入,协律都尉李延年更造新曲28解(乐曲一章称一解)。 5、相和歌辞。是美妙的民间歌谣。相和,是一种演唱方式,有“丝竹更相和”与“人声相和”两意。 6、清商曲辞。声调比较清越,故名。源出相和三调(平调、清调、琴调)。 7、舞曲歌辞。分雅舞和杂舞。雅舞为郊庙、朝飨所用舞乐,杂舞为宴会所用舞乐。最初多起于民间,后来传入宫廷。 8、琴曲歌辞。与古琴曲调相配合的乐歌。有五曲、九引、十二操。《乐府诗集》所收琴曲歌辞,上起唐虞,下迄隋唐,多为后世伪作,尤其题为上古所作诸篇更不可信。 9、杂曲歌辞。《乐府诗集》说:“《杂曲》者,历代有之。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欢乐之所发,或忧愁愤怨之所兴;或叙离别悲伤之所怀,或言征战行役之所苦;或缘于佛老,或出自‘夷虏":兼收备载,故总谓之《杂曲》。” 10、近代曲辞。乐府自唐以后演变为一般的诗词而衰歇,唐、宋人所指乐府中的《近代曲》,实即隋、唐间的《杂曲》。《乐府诗集》说:“《近代曲》者,亦《杂曲》也。以其出于隋、唐间,故谓之《近代曲》也。”后人或主张于乐府分类中删去《近代曲》一类,并入《杂曲》。 11、杂歌谣辞。为徒歌、谣、谶、谚语。 12、新乐府辞。是唐代的新歌,辞拟乐府而未配乐,或寓意古题,刺美人事,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汉乐府诗的思想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歌谣辞”中,尤以“相和歌辞”为多。 班固虽然没有把西汉乐府诗全部记录在《汉书》中,但他描绘了当时乐府诗创作与采集的盛况,并对西汉乐府歌诗的总体特征作了精辟的评论:“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这是西汉乐府歌诗的精髓与灵魂。班固的这一评论虽是对西汉乐府歌诗而发,但同样适用于东汉乐府歌诗。班固所谓的“事”具有广义性,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他所谓的“哀乐”也具有广义性,几乎包括社会群体中的各种感情。大体而言,汉代乐府诗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平民百姓的痛苦与挣扎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汉书·贡禹传》说:“武帝征伐四夷,重敛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困重,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令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 平民百姓生活的这种悲惨景象,在乐府诗中有更为形象的反映。 有写义公遭劫而被勒索的。如《平陵东》: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这首诗写一个善良的人即“义公”平白无辜被人绑架劫持,并被勒索“钱百万”、“两走马”,无奈之下只得让人带话给家人把小黄牛凑钱来赎人。诗虽然没有明言劫持者,只说“不知何人”,但“义公”既是被劫持到“高堂”(府衙),且追逼的又是“吏”,可见劫持者必与府衙是串通一气的。本篇是无辜受害者的悲愤的控诉:官吏贪暴,压榨良民,甚至用绑架劫持的手段残害人民。 有写孤儿为奴而受到虐待的。如《孤儿行》。《孤儿行》(又名《孤生子行》、《放歌行》)写一个孤儿受到兄嫂的虐待,尝尽了人间的辛酸。这首诗开言就说:“孤儿生(出生),孤子遇生(遭遇不幸的生活处境),命独当苦。”这个孤儿于“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出生在一个富有家庭,度过了一段欢乐的好时光。但父母死后,他的命运转变了,成为兄嫂的私奴。兄嫂为了独吞家产,不念骨肉亲情,不是让孤儿外出经商,就是命他在家办饭、视马、汲水、养蚕、收瓜,而对他的冷暖却漠不关心。他是: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手为错(què,皴裂),足下无菲(草鞋)。怆怆(chuàng,伤悲,一作急走有节)履霜,中有蒺藜;拔断蒺藜肠月(脚胫骨后肉,月,即“肉”字)怆欲悲。……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在这种当牛做马的生活环境中,孤儿因为“兄与嫂严”而“不敢自言苦”,唯有暗中“泪下如雨”。于是,情不自禁地发出“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的绝望的悲叹。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好象是暴露了家庭内部的矛盾,控诉了宗法制的弊害,反映了一般的社会问题,其实它透视出了当时地主兼富商的剥削者的贪婪残忍的本性,也间接地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生活处境和怨恨情绪。 有写贫病交困而难以生存的。《妇病行》描述的就是一个平民家庭贫病交困的惨状: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dáchī)行当折摇(折夭),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就)乞求与(替)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孩子将又像妈妈一样死去,还是丢开不说了)” 这首诗叙述了妻死儿幼、丈夫和孤儿饥寒交迫的悲惨情况,深沉的反映了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痛苦。另如《艳歌行》写“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受尽屈辱,终年劳作,却衣不蔽体,深深地感到“远行不如归”。 有写不甘贫穷而铤而走险的。有剥削与压迫,就有挣扎与抗争。武帝时,民间就发生过暴动。新莽末有绿林、赤眉大起义。东汉末更有黄巾大起义。《东门行》叙述的就是一个城市平民不甘忍受剥削与压迫,不得不铤而走险,进行抗争的故事: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顾架上无悬衣。把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吃粥)。上用(为了)仓浪天(苍天,青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duō)!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时时脱落)难久居(这苦日子难以长久呆下去)。” 这个平民家庭的生活面临绝境,男主人不听“儿母”天道、人情的劝告,终于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这首诗通过家庭生活境况的交代和女主人公安于贫困的劝阻的烘托,揭示了男主人公反抗的合理性与必然性,道出了平民百姓共有的心声。 (二)、士卒役人的控诉与呼叫 汉代自武帝起,长期对外用兵。不管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最终受害的都是人民。汉乐府诗中的一些篇章揭示了战争中士兵伤亡惨重的景象。如《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在桥上盖房),何以南?何以北?(怎能南来北往通行)禾黍不获君(参战士卒,一说指君主)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怀念战死者)良臣(对战死者的美称),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这是一首悼念阵亡将士的诗。前11句通过乞乌招魂写战争的惨烈,后9句通过追问叹咏赞阵亡的将士。全诗充满了悲壮的气氛,描绘了战争给人民的生命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严重破坏,有力地控诉了穷兵黩武者的罪恶。 汉代的兵役制度,据当时官方的规定是:民年二十三为正卒,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五十免兵役。但统治者穷兵黩武长期对外,这一制度却很难落实。《十五从军征》就揭露了汉代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写一个老兵回乡后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是满含血泪的控诉。在外服役65年的老兵,于80岁上“始得归”,而他归来所见到的是亲人尽死、家庭破败的悲惨景象。全诗以五言的句式,通过对话、行动与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老兵归来后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末二句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老兵的遭际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战争与徭役,带给离乡背井的参与者本人的,不仅是生命的残害,也有精神的伤害。他们思家念亲,有的甚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汉代乐府诗中的怀乡曲有些就是因此而发。如《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这是远征“胡地”之人的自诉。离家愈久愈远,对家的悬念就愈强烈,“愁”、“忧”、“思”的情愫就愈深沉。《悲歌》中说“欲归家无人”,所以只能“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东光》中亦有“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之句。这些都是发自心底的怨愤的呼叫。 (三)、男女两性的哀怨与情仇 男女两性的哀怨与情仇,是历来倍受人们青睐的创作题材。汉代自武帝后,封建礼教与宗法制度的束缚日益加强。专为女性设置而用以维护男权的一些清规戒律,如“三从”、“四德”、“七去”等,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从”,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又称“四行”,指德、言、容、功;“七去”,又称“七弃”、“七出”,指无子、淫泆[yì,放恣,放纵]、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女性们有敢于跨越雷池、冲破束缚,不理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求婚恋自由、两情相悦者,当然,也不乏怨女、弃妇的悲诉与抗议。婚恋题材的作品在汉代乐府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中的不少诗作堪称精品。这些作品大多来自民间,或出自下层文人之手,主人公往往是女性,表达感情也往往直率坦露、大胆泼辣。 有写相亲相爱而矢志不移的。如《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不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位痴情女的自誓之词。她先是指天发誓,愿与意中人相亲相爱,永远使亲爱之情不断绝衰减。这与《诗经·王风·大车》中的“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是同一个曲调。而后从侧面假设列举五种千载难逢、极度反常的自然现象,表白自己对爱情矢志不移的决心,其中每一种自然现象在正常情况下都不会发生,而五种同时出现就更没有可能。这位痴情女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已经不是什么海枯石烂所能比,她的爱火情欲已是火山爆发、江河决堤而不可遏止。此诗堪称情歌中神品。唐代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所列六事与此诗相似,二者可视为姊妹篇。 有写一种相思而两地哀愁的。如《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醒来)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在床上反复相思难眠,或指丈夫行踪不定)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枯桑无叶能感到风吹,海水无冰能感到天寒。这是比兴之法,喻夫妻久别,口虽不言而知相思之苦)。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装信的木函,一底一盖,鱼形)。呼儿烹(打开)鲤鱼,中有尺素书(古无纸,书信写于一尺一寸的木版或绢帛上,故有“尺书”之称)。长跪(直腰而跪,表示恭敬)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思忆。 这是一首五言乐府诗,又名《饮马行》。萧统《文选》题为“乐府古辞”(无名氏之作),徐陵《玉台新咏》题为蔡邕作,《乐府诗集》。一般认为是一首民歌。李善《文选注》说:“言征戍之客至长城下窟泉饮其马,妇思之,故为《长城窟行》。”此诗没涉及“长城下窟泉饮其马”事,当为以原曲调填写的歌辞。东汉征役与游宦都很盛。所以,诗中的提到的远行者,有可能是征夫、役人,也有可能是游宦的文士。此诗以思妇的口吻叙事抒情。前半写“思”,后半写“书”,通篇写“相忆”。诗中用第一人称,以物拖事带情,紧扣春思、夜思、秋思,运用比兴、连珠等手法,将主人公深切真挚、哀婉缠绵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写恋情受挫而由爱到恨的。如《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wèi)君?双珠玳瑁(dàimào,动物名,龟类,壳光滑有文采,可作装饰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折碎)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狶(叹息声)!秋风肃肃(风声)晨风飔(晨风,鸟名,即雉鸟,常于早晨鸣叫以求偶。飔,sī,为“思”之讹。意即鸟求偶失败而悲鸣),东方须臾高知之(东方高,东方发白,天色渐明)。 女主人公思念远在大海南的情人,准备了珍贵的礼品,想送给对方,而当听说对方有二心时,折碎、烧毁了礼品,并“当风扬其灰”,表示:“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她爱得炽热是真,恨得痛切也是真,她的抉择既痛苦又果断。 有写无辜被弃而留恋旧情的。如《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gé,旁门,小门)去。”“新人工织缣(jiān,黄色绢,价值较贱),故人工织素(白色绢,价值较贵)。织缣日一匹(长四丈,宽二尺四寸),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本篇《乐府诗集》未收,《玉台新咏》作“古诗”,《太平御览》引作“古乐府”。这是一篇弃妇与故夫在途中偶然相遇时的问答之词,通篇问答成章,当为乐府古辞。弃妇勤劳、能干、柔顺,但还是被遗弃了,这种美的毁灭,说明当时妇女在婚姻问题方面的悲惨遭遇和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这位弃妇被弃的原因与此诗创作的意图,历来有争议:一说是由于故夫的喜新厌旧,暴露并谴责了故夫喜新厌旧,而又怨新不如旧的市侩心理(若如此,新人的命运也定不会比故人好);另一说是由于弃妇的无子,弃妇与故人都留恋旧情,故夫还隐约地透露了被迫离异的哀怨心理,暴露并谴责了宗法制的迫害。 有写遭到遗弃而毅然决绝的。如《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此二句是说,今日是最后聚会,明晨在沟边分手。)躞蹀(xièdié,小步缓走)御沟上,沟水东西流(以沟水东西分流喻与情人决绝,一说,东西流,即东流,东西为偏义复词,喻爱情一去不返)。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由“竹徙”组成,上下结构,音shīshī,羽毛被濡湿)。(此二句是说,钓竿在摆动,鱼尾如湿羽。古诗常以钓鱼喻男女求偶的行为。)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钱币,古币有形如马刀者,故名)为! 本篇是一首五言诗。《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楚调曲》。《西京杂记》以为是卓文君为司马相如欲另娶茂陵女而作,似属附会。诗中的女子光明纯洁,当她得知对方有二心时,毅然与之“决绝”,并提出“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爱情理想。此诗与《有所思》是《诗经·卫风·氓》所体现出的婚恋观的后继。 另外,《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诗中写男女两性情感的代表作,也是汉乐府诗的代表作。这两首诗是异曲清唱。(详见第四节)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女性忠贞于婚恋的自由、平等、纯洁、和谐与完美,并为此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在夫权社会条件下,女性常常是受害者与被牺牲的对象。 (四)、权贵势要的骄奢与清廉 汉代统治者的生活极端荒淫奢侈。《相逢行》描绘了一个“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的既富且贵的家庭生活状况。这户人家是黄金为门、白玉为堂,堂上置酒、作使名倡,鸳鸯成行、鹤鸣噰噰,两妇织绵,小妇调瑟。富贵与淫乐非同一般。《鸡鸣》中说:“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长安有狭邪行》中说:“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一家多人为官,官职不限于侍郎(皇宫中的禁卫官或天子左右的侍从,俸禄四百石,是皇帝的近臣,身份特别),还有二千石的高官显爵,就连“无官职”的“小子”也有官服而且能在京都洛阳为“衣冠仕”(这是卖官鬻爵生出的怪胎。参见《后汉书·桓帝纪》和《灵帝纪》)。权贵势要的骄横,由此可见一斑。以上三首诗,表面看不乏对富贵之家欣赏的情调,其实这是寓讽于颂的一种手法,句句是称颂,句句又是奚落。这三诗对富贵之家气象的展示,在中国文学同类题材的创作上具有示范性。 汉乐府诗中也有对那些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官员进行赞扬的篇章。如《燕门太守行》说王焕: 拥护百姓,子养万民。外行猛政,内怀慈仁。文武具备,料民富贫。……贤哉贤哉,我县王君。 王焕是东汉和帝时的洛阳令,此诗颂扬了他为官的政绩。 (五)、人在旅途的乐生与恶死 生与死是人生大事,也是人生大限。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生与死就是人们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人之常情是乐生恶死。汉代乐府诗对这一人之常情有深刻的探讨。写恶死的篇章,如《薤露》(薤,xiè,一种蔬类植物): 薤上露,何易晞(晒干)。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这首诗将人的个体寿命与草上的露水作比,说明露水干了自然还会再造,它虽易逝,但也易生,而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死了就不会复生。又如《蒿里》: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chíchú)。 这首诗认为,人死后有魂魄,鬼伯是专管魂魄的神,不管是贤愚,最终都要归于蒿里,这是无法抗拒的事实。对死恐惧,必定对生渴求。汉乐府诗中写乐生的篇章,往往出现神灵与仙人,这是人们希望和神仙同在,认为这样方能超越个体有限的生命,达到彼岸而长生至乐。如郊祀歌《日出入》,就由太阳的升降想到了人的个体寿命。太阳东出西入,日复一日,没有穷尽,而人的个体寿命却很有限,生为出,死为入,一出一入就完成了一生的历程,决不会像太阳那样无穷无尽。太阳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形成反差,所以,诗人期望能驾驭六龙游于天国,盼望神马从天而降,驮着自己进入太阳运行的世界。另如郊祀歌中的《练时日》、《华烨烨》,杂曲歌辞中的《艳歌》等都表达了与神仙同生的意愿。其实,人在旅途的乐生与恶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相通的。 (六)、少壮游子的努力与操守 汉代乐府诗中也有一些篇章具有明显的劝戒倾向。如《长歌行》第一首: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hùn,光亮)黄华叶稀。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一首励志诗,通过朝露易干、阳春易逝、花草易萎、百川不归等自然景象,勉励人们要惜时奋起。成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即出于此。又如《猛虎行》中说: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 这里以猛虎、野雀比兴,警示游子不要跟随恶人干非法无礼的事情,要树立洁身自爱、穷且益坚、不苟且偷生的人格操守。 (七)、江南采莲的嬉戏与愉悦 汉代乐府诗中有一首情调活泼欢快、境界清新开阔、语言质朴自然的歌辞,这就是《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一首采莲歌,又名《江南曲》、《江南可采莲》,反映了江南水乡明媚秀丽的自然美景和采莲人欢快愉悦的心情。这是一首劳动歌,也是一首情歌,即在劳动中所唱的情歌,或者说是唱着情歌来劳动。古人常以莲象征爱情,以鱼比喻女性。 (八)、动物植物的诉说与寓意 汉代乐府诗中还有假托动物、植物之口来自述的寓言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有大量的寓言故事,但寓言诗却很罕见,只有《诗经·豳风·鸱鸮(chīxiāo)》是严格意义上的寓言诗。汉代府诗中有多首寓言诗,这成为它的一个亮点。这些诗想象奇特,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如《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说明了世情险恶,告诫人们做事要谨慎。《乌生》,又名《乌生八九子》,写乌在树上为弹弓所杀,而苑中白鹿、摩天黄鹄、深渊鲤鱼,人亦得而食之,结语称人生各有寿命,“死生何须复道前后”。此诗以乌、鹿等的遭遇,说明世路险恶,人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遭到杀身之祸。《豫章行》写豫章山上的白杨变为洛阳宫中的栋梁,述说其与根株分离的痛苦。《雉子班》写雉子被“王孙”捕去,母雉与幼雏生离死别饿情景。2023-08-12 13:56:051
白居易关于新乐府运动的诗句
1.简述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 主要作品有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 ,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姑于杜甫。 2.白居易《新乐府》中有哪些诗 讽谕三 新乐府 凡二十首 新乐府 并序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 篇无定 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 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其辞质而径,欲 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其 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 于乐章歌曲也。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 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元和四年,为左拾 遗时作。 《七德舞》,美拔乱,陈王业也。 《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 《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 《海漫漫》,戒求仙也。 《立部伎》,刺雅乐之替也。 《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 《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 《胡旋女》,戒近习也。 《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 《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司天台》,引古以儆今也。 《捕蝗》,刺长吏也。 《昆明春水满》,思王泽之广被也。 《城盐州》,美圣谟而诮边将也。 《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 《驯犀》,感为政之难终也。 《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 《蛮子朝》,刺将骄而相备位也。 《骠国乐》,欲王化之先迩后远也。 《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 《骊宫高》,美天子重惜人之财力也。 《百链镜》,辨皇王鉴也。 《青石》,激忠烈也。 《两朱阁》,刺佛寺浸多也。 《西凉伎》,刺封疆之臣也。 《八骏图》,戒奇物,惩佚游也。 《涧底松》,念寒俊也。 《牡丹芳》,美天子忧农也。 《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 《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 《缭绫》,念女工之劳也。 《卖炭翁》,苦官市也。 《母别子》,刺新间旧也。 《阴山道》,疾贪虏也。 《时世妆》,警戒也。 《李夫人》,鉴嬖惑也。 《陵园妾》,怜幽闭也。 《盐商妇》,恶幸人也。 《杏为梁》,刺居处奢也。 《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官牛》,讽执政也。 《紫毫笔》,讥失职也。 《隋堤柳》,悯亡国也。 《草茫茫》,惩厚葬也。 《古冢狐》,戒艳色也。 《黑潭龙》,疾贪吏也。 《天可度》,恶诈人也。 《秦吉了》,哀冤民也。 《鸦九剑》,思决壅也。 《采诗官》,鉴前王乱亡之由也。 七德舞 武德中,天子始作《秦王破阵乐》以歌太宗之功业。 贞观初,太宗重制《破阵乐舞图》,诏魏征、虞世 南等为之歌词,因名《七德舞》。 自龙朔已后,诏 郊庙享宴,皆先奏之。 七德舞, 七德歌, 传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 观舞听歌知乐意, 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 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 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 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 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 [贞观初,诏收天下阵死骸骨,致祭而瘗埋之,寻 又散帛以求之也。 ] 饥人卖子分金赎。 [贞观二年大饥,人有鬻男女者。 诏出御府金帛尽 赎之,还其父母。] 魏征梦见子夜泣, [魏征疾亟,太宗梦与征别,既寤,流涕。 是夕征 卒。故御亲制碑云:昔殷宗得良弼于梦中,今朕 失贤臣于觉后。 ] 张谨哀闻辰日哭。 [张公谨卒,太宗为之举哀。 有司奏曰:在辰,阴 阳所忌,不可哭。上曰:君臣义重,父子之情也。 情发于中,安知辰日?遂哭之恸。] 怨女三千放出宫, [太宗尝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今 将出之,任求伉俪。 于是令左丞戴胄、给事中杜 正伦于掖庭宫西门,拣出数千人,尽放归。] 死囚四百来归狱。 [贞观六年,亲录囚徒死罪者三百九十,放归家, 令明年秋来就刑。应期毕至,诏悉原之。 ] 剪须烧药赐功臣, 李绩呜咽思杀身。 [李绩尝疾,医云:得龙须灰,方可疗之。 太宗自 剪须烧灰赐之,服讫而愈。绩叩头泣涕而谢。 ] 含血吮疮抚战士, 思摩奋呼乞效死。 [李思摩尝中矢,太宗亲为吮血。 ] 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 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 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 舞七德, 圣人有作垂无极。 岂徒耀神武, 岂徒夸圣文。 太宗意在陈王业。 王业艰难示子孙。 圣人有作:一作圣人有祚。 法曲 法曲法曲歌大定, 积德重熙有余庆, 永徽之人舞而咏。 [永徽之时,有贞观之遗风,故高宗制《一戎大定》 乐曲也。] 法曲法曲舞霓裳, 政和世理音洋洋, 开元之人乐且康。 [《霓裳羽衣曲》起于开元,盛于天宝也。] 法曲法曲歌堂堂, 堂堂之庆垂无疆。 中宗肃宗复鸿业, 唐祚中兴万万叶。 [永隆元年,太常丞李嗣贞善审音律,能知兴衰, 云:近者乐府有《堂堂》之曲,再言之者,唐祚 再兴之兆。 ] 法曲法曲合夷歌, 夷声邪乱华声和。 以乱干和天宝末, 明年胡尘犯宫阙。 [法曲虽似失雅音,盖诸夏之声也,故历朝行焉。 玄宗虽雅好度曲,然未尝使蕃汉杂奏。 天宝十三 载,始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识者深异之。 明年冬,而安禄山反也。 ] 乃知法曲本华风, 苟能审音与政通。 一从胡曲相参错, 不辨兴衰与哀乐。 愿求牙旷正华音, 不令夷夏相交侵。 二王后 二王后, 彼何人? 介公(左商上换崔右阝)公为国宾, 周武隋文之子孙。 古人有言天下者, 非是一人之天下。 周亡天下传于隋, 隋人失之唐得之。 唐兴十叶岁二百, 介公(左商上换崔右阝)公世为客。 明堂太庙朝享时, 引居宾位备威仪。 备威仪, 助郊祭, 高祖太宗之遗制。 不独兴灭国, 不独继绝世。 欲令嗣位守文君, 亡国之。 3.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他为什么称自己的是诗新乐府 首先要了解乐府诗的来历 西汉设置乐府,掌宫廷和朝会音乐。由乐府采集和创作的诗歌遂被称做“乐府”。乐府诗相当一部 分采自民间,具有通俗易懂、反映现实和可以入乐几个特点。后来文人也仿作乐府诗,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作古乐府。 “新乐府”一名, 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又名“新乐府运动” 。 特点: 新乐府的特点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诗多未尝“播于乐章歌曲”。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新乐府运动由于前有杜甫开创的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到了“元白”时期,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使这一伟大的文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师友诗传续录》载:“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创为新乐府,亦复自成一体。”新乐府运动在贞元,元和年间与韩柳古文运动相继磅礴于文坛,有着共同的社会原因。 4.关于唐代诗人白居易,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什么和什么 七绝圣手指的是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 诗擅长七绝,被称作“七绝圣手”或“七绝长城”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 其边塞诗很著名. 有《王昌龄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中唐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帅白居易提出的文学主张.他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要求文学创作必须反映社会现实.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诗坛上继杜甫之后出现的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从小刻苦学习,十几岁就能写出很好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他少年时的成名之作,曾得到当时大诗人顾况的好评.他有进步的文学主张,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认为诗歌创作必须反映社会现实,必须关心民间疾苦,必须自觉地揭露政治弊端;并且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要求形式为内容服务,反对离开内容单纯追求形式.这些进步的文学主张,为后代诗人指出了明确的现实主义方向. 白居易一生留下了诗作近三千篇,是唐代诗人中写诗最多的一位.他把自己的诗分成四类,分属于“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他的讽谕诗,有一百七十多首.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重赋》、《卖炭翁》、《观刈麦》、《上阳白发人》、《长恨歌》、《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较广泛而尖锐地揭发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是诗人“兼济天下”的政治思想的体现,也是他新乐府诗理论的具体实践. 白居易的诗歌一直以平易通俗著称,诗歌大都深入浅出,表现形式上采用直言其事的方法,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刻划人物神态维妙维肖,连一些不识字的老人、儿童都能听懂. 白居易的讽谕诗集中地表达了他的政治观点,深刻反映出唐代社会生活中有关“政教”的重大问题,着重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现象和尖锐矛盾,对人民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它们带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反映出诗人的正义感、爱国思想及革新精神,具有针砭时弊的作用.它在白诗中价值最高,也最为诗人所重视.其中,《卖炭翁》是中国文学史上揭露贪官污吏最有名的篇章之一. 白居易诗歌对后世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陆龟蒙、罗隐,宋代的苏轼、陆游、梅尧臣,清初的吴伟业,以至清末的黄遵宪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白诗的熏陶。 5.新乐府运动 关于新乐府运动的问题,我曾经答过,有什么不懂还可以问我。 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发生的用通俗化的乐府体写时事和社会生活的诗歌运动。乐府诗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和王建等人。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这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唐王朝正走向衰落。一方面,藩镇割据,宦官擅权,赋税繁重,贫富悬殊,蕃族侵扰,战祸频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对现实的弊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良政治,缓和社会矛盾,使得唐王朝中兴。这种情况反映在当时的文坛和诗坛上,便分别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上述理论主张。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人的乐府诗及其他的一些作品,反映了中唐时期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从各个方面揭示了当时存在的社会矛盾,提出了异常尖锐的社会问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新乐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乐府诗歌的创作原则,要求文辞质朴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说的话要直截了当,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叙事要有根据,令人信服;还要词句通顺,合于声律,可以入乐。宣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6.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表现了文学发展的趋势,就是文学朝着通俗化发展。 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发生的用通俗化的乐府体写时事和社会生活的诗歌运动。乐府诗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和王建等人。 西汉设置乐府,掌宫廷和朝会音乐。由乐府采集和创作的诗歌遂被称做“乐府”。乐府诗相当一部分采自民间,具有通俗易懂、反映现实和可以入乐几个特点。后来文人也仿作乐府诗,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作古乐府。 唐朝贞元、元和之际,广大地主士大夫要求革新政治,以中兴唐朝的统治。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新乐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乐府诗歌的创作原则,要求文辞质朴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说的话要直截了当,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叙事要有根据,令人信服;还要词句通顺,合于声律,可以入乐。宣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白居易、元稹等诗人或“寓意古题”,或效法杜甫“即事名篇”,以乐府古诗之体,改进当时民间流行的歌谣,积极从事新乐府诗歌的创作。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是他们的代表作。张籍的乐府三十三首以及《野老歌》、《筑城词》、《贾客乐》等诗歌,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奴役。王建在《水夫谣》中描写了驿船纤夫的悲惨生活。《田家行》、《簇蚕辞》则揭露了封建赋役的残酷。李绅曾作新题乐府二十首,惜已无存。他的《悯农》诗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 新乐府运动的精神,为晚唐诗人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所继承。皮日休的《正乐府十首》和《三羞诗》,聂夷中的《公子行》,以及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深刻地揭露了唐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腐朽和唐末农民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7.白居易领导了“新乐府运动”,提出了什么样的文学主张 主张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名。 “新乐府”一名, 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又名“新乐府运动” 。 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扩展资料: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新乐府的特点有三: 一、用新题 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二、写时事 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 三、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新乐府诗多来尝“播于乐章歌曲”。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 新乐府运动由于前有杜甫开创的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到了“元白”时期,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 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使这一伟大的文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乐府运动在贞元,元和年间与韩柳古文运动相继磅礴于文坛,有着共同的社会原因。 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动乱、政治腐败,有识之士目击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希望能借由政治改良以风气推行等方式挽救日渐式微的国势,如此的想法反映在文坛上则出现了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新乐府运动 8.新乐府运动是唐代白居易等人倡导的诗歌领域的一次变革 1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2其辞质而径 3其事核而实 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这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唐王朝正走向衰落。一方面,藩镇割据,宦官擅权,赋税繁重,贫富悬殊,蕃族侵扰,战祸频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对现实的弊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良政治,缓和社会矛盾,使得唐王朝中兴。这种情况反映在当时的文坛和诗坛上,便分别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2023-08-12 13:56:131
汉乐府、乐府古题、乐府旧题、乐府诗他们有啥区别吗?
1、取材不同汉乐府类多取材热闹的场所(酒店、京都),突发性的事件,都是作者喜好描述的对象。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讲述了具有完整情节的故事。如《妇病行》《孤儿行》、《孔雀东南飞》等等。乐府诗取材于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军乐和民间的歌辞,民歌有写心志,抒情思,叙宴游,发怨愤,言战争行役,或缘于佛老,或出于夷虏.兼收并载,故称杂曲。2、写作手法不同汉乐府类注意剪裁,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注重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乐府诗歌多用生动的口语,亲切朴素,叙事同抒情结合,感情真_动人。如《孤儿行》写孤儿受兄嫂虐待,诗句虽参差不齐,而情与境会,孤儿口状心计之状,活现笔端。3、影响不同汉乐府对后世诗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当然首先表现在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继承上。正是在汉乐府民歌的滋养下,直面人生的汉代诗人创作才逐渐活跃起来,从开始时的模拟到创新,为建安诗坛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乐府诗是现实主义的发扬,语言通俗朴素,风格清新,奠定五言诗的基础。汉乐府以五言和杂诗为主。杂言诗于建安之后大盛,曹操,曹丕,李白等杂言诗莫不源于乐府民歌。乐府对五言诗的影响更大,东汉时摹仿者甚多,至建安已出现“五言腾踊”的局面,取代《诗经》的四言,《楚辞》的“骚体”,而成为一种主要的诗歌形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乐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府诗2023-08-12 13:56:221
以下诗题属于乐府古题的是?
A吧应该是,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2023-08-12 13:56:322
新旧乐府的区别?
一、新题与古题的区别。1、旧乐府,多借用古题,反映现实范围既受限制,题目和内容也不协调。2、新乐府则自创新题,故又名“新题乐府”。新乐府作为诗歌运动,其创作并不限于写新题乐府。当时张籍、王建、刘猛、李馀等人,既写新题乐府,又写古题乐府,都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二、写时事。1、旧乐府,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2、新乐府,要求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统一,为内容服务,表达直切顺畅,让人容易接受。三、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1、旧乐府。指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2、新乐府,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从音乐上来说,是徒有乐府之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府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乐府 (诗歌革新运动)2023-08-12 13:56:541
曹操“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的全诗?
曹操的《短歌行》2023-08-12 13:57:149
经典七言乐府古诗大全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乐府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诗体全篇每句以七字或七字句为主。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下面是 分享的经典七言乐府古诗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经典七言乐府古诗 古从军行 朝代:唐朝|作者: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赏析/鉴赏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实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刁斗”,是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是指汉朝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会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写“白日”、“黄昏”的情况,三、四句接着描绘夜晚的情况: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非常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 接着,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接下来,似乎应该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诗人却别具机杼,背面傅粉,写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更不必说远戍到此的“行人”了。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没有人不想班师复员。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其份量压倒了上面八句。下面一句,再接再厉。拼命死战的结果无外乎“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生活,到战时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 “蒲桃”就是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三、四两句中的“刁斗”和“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中段转入声韵,“双双落”是江阳韵与入声的配合,犹如云锣与鼓板合奏,一广一窄,一放一收,音节最美。中段入声韵后,末段却又选用了张口的六麻韵。以五音而论,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节错落,各极其致。全诗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但强调了语意,而且叠字叠韵,在音节上生色不少。【篇二】经典七言乐府古诗 老将行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赏析/鉴赏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全诗分三段,开头十句为第一段,是写老将青壮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先说他少时就有李广之智勇,“步行”夺得过敌人的战马,引弓射杀过山中最凶猛的“白额虎”。接着改用曹操的次子曹彰故事,彰绰号黄须儿,奋勇破敌,却功归诸将。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描绘老将的智勇才德。接下去,以“一身转战三千里”,见其征战劳苦;“一剑曾当百万师”,见其功勋卓著;“汉兵奋迅如霹雳”,见其用兵神速,如迅雷之势;“虏骑崩腾畏蒺藜”见其巧布铁蒺藜阵,克敌制胜。但这样难得的良将,却无寸功之赏,所以诗人又借用历史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汉武帝的贵戚卫青所以屡次战功不敌战损,天子不惩罚,尚能受赏,实由“天幸”;而与他同时的战将李广,不但未得封侯授爵,反而得罪、受罚,最后落得个刎颈自尽的下场,是因“数奇”。这里的“天幸”,既指幸运之“幸”,又指皇帝宠幸;“数奇”,既指运气不好,又指皇恩疏远,都是语意双关的。诗人借李广与卫青的典故,暗示统治者用人唯亲,赏罚失据,写出了老将的不平遭遇。 中间十句为第二段,写老将被遗弃后的清苦生活。自从被弃置之后老将便“衰朽”了,岁月蹉跎,心情不好,连头发都白了。他昔日虽有后羿射雀而使其双目不全的本领,但久不习武,双臂就如同生了疡瘤,很不利落了。古人常以“柳”谐“瘤”,并且“杨”“柳”通假。在这里诗人以“杨”谐“疡”(疮)是照顾到诗的平仄声调。老将被弃,疡生左肘,却还得自寻生计,“路旁时卖故侯瓜”。“故侯”,指秦东陵侯召平,秦破,为布衣,种瓜于长安东城。这里说他不仅种瓜,而且“路旁时卖”,可知生活没有着落;“门前学种先生柳”,也是指他以耕作为业的意思。陶渊明门前有五柳,因自号“五柳先生”。至于住处则是“苍茫”一片“古木”丛中的“穷巷”,窗子面对着的则是“寥落寒山”,这更见世态炎凉,门前冷落,从无宾客往还。但是老将并未因此消沉颓废,他仍然想“誓令疏勒出飞泉”,象后汉名将耿恭那样,在匈奴疏勒城水源断绝后,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终于又得泉水却敌立功;而决不像前汉颍川人灌夫那样,解除军职之后,使酒骂坐,发泄怨气。 最末十句为第三段,是写边烽未熄,老将时时怀着请缨杀敌的爱国衷肠。先说西北贺兰山一带阴霾沉沉,阵战如云,告急的文书不断传进京师;次写受帝命而征兵的军事长官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一带征召大批青年入伍,诸路将军受诏命分兵出击。最后写老将,他再也呆不住了,先是“拭拂铁衣如雪色”,把昔日的铠甲摩擦得雪亮闪光;继之是“聊持宝剑动星文”,又练起了武功。他的宿愿本就是能得到燕产强劲的名弓“射天将”擒贼擒王,消灭入寇的渠魁;并且“耻令越甲鸣吾君”,绝不让外患造成对朝廷的威胁。结尾为老将再次表明态度:“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借用魏尚的故事,表明只要朝廷肯任用老将,他一定能杀敌立功,报效祖国。魏尚曾任云中太守,深得军心,匈奴不敢犯边,后被削职为民,经冯唐为其抱不平,才官复旧职。 这首诗十句一段,章法整饬,大量使事用典,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刻画出“老将”的艺术形象,增加了作品的容涵量,完满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沈德潜《唐诗别裁》谓“此种诗纯以对仗胜”。诗中对偶工巧自然,如同灵气周运全身,使诗人所表达的内容,犹如璞玉磨琢成器,达到了理正而文奇,意新而词高的艺术境界。【篇三】经典七言乐府古诗 桃源行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1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古诗简介 王维七言乐府诗《桃源行》将陶渊明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改用诗歌形式表现出来,更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颇为后人称道。 翻译/译文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篇四】经典七言乐府古诗 兵车行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古诗简介 《兵车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名篇之一。全诗分两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问行人以下为第二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 此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它所带来的痛苦,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在艺术上也很突出,诗人自创乐府新题写时事,为中唐时期兴起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翻译/译文 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去的时候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篇五】经典七言乐府古诗 将进酒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鉴赏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题目意译即“劝酒歌”。《宋书》: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有《将进酒》曲。《乐府诗集》:《将进酒》古词云:将进酒,乘大白,内容多写宴饮游乐,咏唱饮酒放歌的事。宋何承天《将进酒》篇曰:“将进酒,庆三朝。备繁体,荐佳肴。则言朝会进酒,且以濡首荒志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阳轻薄子,但叙游乐饮酒而已。”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本诗为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不易把握。而通篇都讲饮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而且诗中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也确实有某种消极作用,不过反映了诗人当时找不到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酒是他个人反抗的兴奋剂,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这些都表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2023-08-12 13:57:541
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原文及翻译?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其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2023-08-12 13:58:075
将进酒中的将的读音是什么?
李白《将进酒》“将”字的读音是qiāng。拓展资料:一、《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往往以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二、原文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将进酒2023-08-12 13:58:223
乐府陌上桑 乐府古辞《陌上桑》考论
摘 要:乐府古辞《陌上桑》的题名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适应时代变化的各种异名。同时,古辞在音乐上已作了较大改进,内容也有很大修订。也对于这些问题,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乐府 ;古辞; 陌上桑 作者简介:韩倩(1987-),女,四川巴中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魏晋南北朝。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01 “古(词)辞”之名,首见于《宋书》。《宋书·乐志一》有云:“凡乐章古词,今之存者,并汉世街陌谣讴,《江南可采莲》、《乌生》、《十五》、《白头吟》之属是也。吴歌杂曲,并出江东,晋、宋以来,稍有增广。”[1]549《晋书·乐志下》沿袭《宋书》该说法(文字稍异)。[2]716《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一》题解在引《晋书·乐志》的基础上,又云:“其后渐被于弦管,即相和诸曲是也。魏晋之世,相承用之。”[3]376因此,“古(词)辞”分为“汉世街陌讴谣”的汉乐府古辞,及“魏晋之世,相承用之”的“魏、晋乐所奏”乐府古辞。 一、《陌上桑》题名研究 《陌上桑》今之可见,最早载录于《宋书·乐志》。该辞于《宋书·乐志》中题名是小题《罗敷》在上,大题《艳歌罗敷行》在下。《宋书·乐志》录《罗敷》于“相和”“大曲”之下,并于题下注明“古词(三解)”。“古词”是说其为乐府古辞。郭氏在《乐府诗集》卷二十六《相和歌辞一》题解中提到:“凡诸调歌词,并以一章为一解。”[3]376故“三解”的意思是乐曲共分为三章。小题《罗敷》是以人名记之,而大题《艳歌罗敷行》乃是以音乐形式而确定。大题为曲名,小题为题名。 《玉台新咏》卷一全录汉代歌诗,并将该辞列为“古乐府诗六首”中第一首,依徐陵所见,该辞属“古乐府诗”,即汉乐府古辞无疑。《玉台新咏》载该辞题名为《日出东南隅行》,并于题解云:“一作《陌上桑》,一作《艳歌罗敷行》”[4]4。《日出东南隅行》乃是以乐府的首句而命名,因首句曰:“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4]4。然《陌上桑》一名最早见于崔豹《古今注》一书,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亦载该题名。《乐府诗集》题解引崔豹《古今注》曰:“《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可见,该名是对内容的概括。 《乐府诗集》卷二十八《相和歌辞三·相和曲辞下》亦载该辞,文句同于《宋书·乐志》(文字稍异),并注明为“晋乐所奏”。题名记作《陌上桑》(三解),并于题解中注明“一曰《艳歌罗敷行》。”[3]410 然《乐府诗集》卷三十九《相和歌辞十四·瑟调曲四》于《艳歌行》题解引《古今乐录》曰:“《艳歌行》非一,有直云‘艳歌",即《艳歌行》是也。若《罗敷》、《何尝》、《双鸿》、《福钟》等‘行",亦皆‘艳歌"。”[3]579由此观之,“艳歌行”并非一篇,《双鸿》、《福钟》今已佚,而《何尝》与《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篇尚存。因此,疑该篇古辞规范的题名形式应是《罗敷》为题名,《艳歌行》为曲名。同时该篇乐府诗之题最初应称《艳歌行》,而“艳歌行”非一,该乐府属“艳歌行”曲名下的一首,而标具体题名为《罗敷》。但在后世的流传中,题名与曲名出现混用,于是出现了《艳歌罗敷行》等题名形式。此外,一些独立的小标题如《陌上桑》、《陌上采桑》等也相继出现。 此外,类书《艺文类聚》卷四十一《乐部一·论乐》作《古陌上桑罗敷行》[5]457;《初学记》卷十九《人部下·美妇人第二》作“古乐府”《陌上桑行》[6]457;又《初学记》卷二十六《器物部下·裙第十》作“古乐府”《陌上采桑》[6]632等。 同时,《太平御览》卷八百十六《布帛部三》[7]3627、《北堂书钞》卷一百二十九《衣冠部三·襦二十四》浑言“古诗”[6]3512;《太平御览》卷八百二十五《资产部五》浑言“古艳歌”[7]3677;《太平御览》卷八百十四《布帛部一》浑言“古乐府歌诗”[7]3617。 综上,该乐府古辞在流传过程中,题名的音乐性不断弱化,而对内容的提示却相对得以强化。 二、《陌上桑》音乐性与内容研究 前面提到过,“古(词)辞”分为“汉世街陌讴谣”的汉乐府古辞及“魏晋之世,相承用之”的“魏、晋乐所奏”的乐府古辞。《乐府诗集》所载该辞为“晋乐所奏”乐府古辞,文句同于《宋书·乐志》(文字稍异)。检《玉台新咏》,所载古辞与《宋书·乐志》也几乎全同,仅个别异文。由此观之,三书均不载本辞(汉乐府古辞),仅载“晋乐所奏”之乐府古辞,盖为本辞与“晋乐所奏”之乐府古辞文句几乎无差异,故于流传中略去了本辞的记载,故今仅存“晋乐所奏”之古辞。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宋书·乐志》所载的“晋乐所奏”古辞辞末注明:“前有艳词曲,后有趋”。【1】《乐府诗集》卷二十六《相和歌辞一》题解有云:“诸调曲皆有辞,有声,而大曲又有艳,有趋,有乱。辞者其歌诗也,声者若羊吾夷伊那何之类也,艳在曲之前,趋与乱在曲之后,亦尤吴声西曲前有和,后有送也。”[3]377在《宋书·乐志》中,《罗敷》正是属于“大曲”之列。因为是“晋乐所奏”之古辞,故于演奏之时增加了所谓的“艳”与“趋”。但虽注明了“前有艳词,曲后有趋”,但并无注明何词为艳,何词为趋,故表明该辞的“艳”与“趋”仅有曲,词已佚。同时,从乐工的角度来看,“三解”应为女性的口吻来演唱,言“罗敷”为使君所邀,而盛夸其夫以拒之之事。 注释: 【1】中华书局1974年标点本《宋书》第617页此处现代标点有误,应当标为“前有艳词,曲后有趋”。 参考文献: [1]、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房玄龄等撰.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徐陵编.吴兆宜注.玉台新咏[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 [5]、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虞世南.北堂书钞[M].北京:北京中国书店,1989. [7]、李昉等撰.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2023-08-12 13:59:021
以下诗题属于乐府古题的是( )
A D2023-08-12 13:59:114
王昌龄《从军行》
曾经《从军行》唐王昌龄海气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2023-08-12 13:59:2210
唐代诗人谁的七古多以乐府古题抒写自己的情怀
唐代诗人 李白的七古多以乐府古题抒写自己的情怀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 水天上来就借饮酒放歌的旧题写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2023-08-12 13:59:491
乐府古题包括哪些
歌 行 引 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以抒发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薤露》、《蒿里》是汉代流行的 《孔雀东南飞》《长歌行》、郊祀歌《练时日》、《华烨烨》二诗的都是来自天上,铙歌《上陵》中的仙人来自水中《董汉代乐府诗歌的曲调来源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土各地的乐曲外,还有来自少数民族的歌曲,鼓吹曲辞收录的铙歌18首就是配合北狄西域之乐演唱的.鼓吹曲本是军中用乐,来自北方少数民族.它的曲调和中土音乐有很大差异,因此,配合鼓吹曲演唱的歌诗也就和中土常见的体式明显不同.现存铙歌18首各篇均是杂言,和其他乐府诗迥然有别,是诗歌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乐府诗体产生重大影响的乐曲除楚声和北狄西域乐外,还有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谣.仅以西汉而言,惠帝时戚夫人所唱的《舂歌》,六句中有五句是五言.李延年为武帝演唱的“北方有佳人”四句歌诗,有三句是五言,第三句去掉调节语气的“宁不知”三字,也变成五言句.成帝时长安流传的《尹赏歌》、《邪径败良田》歌谣,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西汉乐府广泛搜集各种歌谣,其中必有相当比重的五言诗.这些五言歌谣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四言诗,引起文人浓厚的兴趣,并且亲自模仿拟作,因此,东汉开始有较多的文人五言诗.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这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2023-08-12 14:00:132
乐府古题包括哪些
乐府古题分上下二卷。采录史传与诸家文集有关乐府古题命名缘起的记载纂辑成书材料丰富考证翔实。对研究汉魏六朝音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卷末附载“建除体”及“字谜”等都与乐府无关。有明毛晋汲古阁据元刻所刊《学津讨原》本。吴兢采录史传与诸家文集有关乐府古题命名缘起的记载纂辑成书,材料丰富,内容考证翔实。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征引吴兢对乐府古题的诠释,内容全同于今传本《乐府古题要解》,却都标明是录自《乐府解题》。据此,《四库全书总目》云:“疑兢书久佚,好事者因《崇文总目》有《乐府解题》与吴兢所撰《乐府》颇同语,因捃拾郭茂倩所引《乐府解题》,伪为兢书。”然而,也还有其他两种可能:或郭茂倩将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书名误记为《乐府解题》,或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又称《乐府解题》,两者原本就是同一部书。扩展资料:《乐府古题要解》书前有小序,说明了作者撰述此书的目的,是要扫除乐府诗创作中“不睹于本章,便断题取义”的积弊,为后人“取正”提供依据。书中罗列汉魏六朝乐府古题一百余个,分别阐发其最初的主旨、涵义,有的还引录古词,考证本事,叙述流变,内容较为详实。如卷上解释《江南曲》:“古词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又云:‘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盖美其芳晨丽景,嬉游得时。若梁简文‘桂楫晚应旋",唯歌游戏也。又有《采菱曲》,疑皆出于此”。卷下解释《公无渡河》:旧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携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溺死。于是其妻援箜篌而鼓之,作歌曰:‘公无渡何,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其声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声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总之,此书汇聚了有关乐府诗发展历史的众多资料,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乐府古题要解》有《津逮秘书》及《历代诗话续编》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府古题要解2023-08-12 14:00:351
请问乐府古题、新乐府诗的含义,及两者的区别?
乐府诗原为音乐官署,始置于西汉。掌管朝会庙堂所用的音乐,制定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后世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为“乐府”。宋、元、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为“乐府”。新乐府运动 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乐府题者也。”(《唐音癸签》)初唐诗人写乐府诗,多数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立新题。这类新题乐府,至杜甫而大有发展。杜甫善于用乐府诗体描写时事,所作如《兵车行》、《丽人行》、《悲陈陶》、《哀江头》等,“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元稹《乐府古题序》)。元结、韦应物、戴叔伦、顾况等人,也都有新题乐府之作。元结还提出诗歌创作应“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二风诗论》),使“上感于上、下化于下”(《新乐府序》)。他们可说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这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唐王朝正走向衰落。一方面,藩镇割据,宦官擅权,赋税繁重,贫富悬殊,蕃族侵扰,战祸频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对现实的弊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良政治,缓和社会矛盾,使得唐王朝中兴。这种情况反映在当时的文坛和诗坛上,便分别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元和四年 (809),李绅首先写了《新题乐府》20首(今佚)送给元稹,元稹认为“雅有所谓,不虚为文”,于是“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列而和之”,写作了《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后来白居易又写成《新乐府》50首,正式标举“新乐府”的名称。白居易还有《秦中吟》10首,也体现了同样的精神。新乐府作为诗歌运动,其创作并不限于写新题乐府。当时张籍、王建、刘猛、李余等人,既写新题乐府,又写古题乐府,都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元稹原与白居易、李绅约定“不复拟赋古题”,后来见到刘猛、李余所作古乐府诗,感到“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于是又和了古题乐府19首。虽用古题,但或“全无古义”,“或颇同古义,全创新词”(元稹《乐府古题序》),其实质、作用与新乐府是一致的。这样,在当时形成了一个影响很大的诗歌运动,文学史上称之为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寄唐生》《伤唐衢》、《读张籍古乐府》等诗文中,元稹在《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序》、《乐府古题序》等诗序中,阐述了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明确提出了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所谓“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与元九书》),“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强调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谕作用;所谓“惟歌生民病”(《寄唐生》),“但伤民病痛”(《伤唐衢》),“讽兴当时之事”(《乐府古题序》),反对“嘲风雪、弄花草”(《与元九书》),是主张诗歌要有社会内容,要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弊端。所谓“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新乐府序》),“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寄唐生》),则是要求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统一,为内容服务,表达直切顺畅,让人容易接受。这些诗歌理论,一反大历以来逐渐抬头的逃避现实的诗风,发扬了《诗经》、汉魏乐府和杜甫以来的优良的诗歌传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新乐府运动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上述理论主张。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人的乐府诗及其他的一些作品,反映了中唐时期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从各个方面揭示了当时存在的社会矛盾,提出了异常尖锐的社会问题。如白居易的《杜陵叟》、《卖炭翁》,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等,都是直接描写劳动人民所遭受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为他们的悲惨命运鸣不平的;白居易的《缭绫》、《红线毯》、《重赋》、《轻肥》等,是直接刺责统治阶级的骄奢淫泆,并从中反映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白居易的《宿紫阁山北村》、张籍的《猛虎行》、王建的《羽林行》等,是揭露特权阶层恶势力为非作歹、残害人民的;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元稹的《夫远征》、张籍的《塞下曲》、王建的《渡辽水》等,是反映边地士兵之苦和反对穷兵黩武的;白居易的《盐商妇》、元稹的《估客乐》、张籍的《贾客乐》等,是反映当时商业经济的畸形发展,富裕商人和穷苦农民之间的矛盾的;白居易的《上阳人》、《井底引银瓶》,张籍的《妾薄命》,王建的《望夫石》、《去妇》等,是同情妇女们不幸遭遇的。诸如此类的作品,大都具有较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倾向性。在艺术上,尽管各人的成就不同,风格互有差异,又大都体现出平易通俗,直切明畅的共同特色。它们展示了新乐府运动的实绩。 新乐府运动的创作,既要针砭现实、指斥时弊,自然就不能不触犯许多权势者。白居易说,他的诗曾使得“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执政柄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竟至“言未闻而谤已成”(《与元九书》),可见斗争是很激烈的。元和十年,白居易横遭毁谤,远谪江州,以他为主要倡导者的新乐府运动也因此受到挫折。事实上,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现实政治的黑暗,也使得新乐府运动已无法再继续下去。尽管如此,它在中国诗歌史上却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晚唐皮日休作《正乐府》10篇,聂夷中也多写反映现实的乐府诗,就是对新乐府运动传统的直接继承。谢谢关注。2023-08-12 14:00:461
什么是歌行体?什么是乐府古题?
歌行体 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 “行”就是歌行体的一种,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汉代乐府诗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志》记: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两者区别:歌行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统称"歌行体".谓:"歌行本出自乐 府,然指事咏物...形式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行",有"乐曲"的意思. 它们当然属于古体诗.因为古体诗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编辑词条 贡献者: 83319369、鱼雁花月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诗歌、唐诗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1条):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中的孝武帝应为孝武,否则产生歧义,认为是东晋的孝武帝 乐府诗 原为音乐官署,始置于西汉.掌管朝会庙堂所用的音乐,制定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后世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为“乐府”.宋、元、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为“乐府”.2023-08-12 14:00:551
什么是歌行体?什么是乐府古题?
歌行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统称"歌行体".<唐音审体>谓:"歌行本出自乐 府,然指事咏物...形式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行",有"乐曲"的意思.乐府诗 原为音乐官署,始置于西汉。掌管朝会庙堂所用的音乐,制定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后世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为“乐府”。宋、元、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为“乐府”。2023-08-12 14:01:052
乐府旧题和新乐府怎么区别
乐府诗原为音乐官署,始置于西汉。掌管朝会庙堂所用的音乐,制定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后世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为“乐府”。宋、元、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为“乐府”。这就是旧乐府。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乐府题者也。”(《唐音癸签》)概括的说,唐代以前的乐府诗就是旧乐府诗,唐以后诗人自立新题写的乐府诗就是新乐府诗。2023-08-12 14:01:162
乐府诗:李白《蜀道难》
【 #诗词鉴赏# 导语】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宝贵的财富。下面是 为大家带来的乐府诗:李白《蜀道难》,欢迎大家阅读。 蜀道难 唐代: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u2022瑟调曲》。 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难以考证。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茫昧杳然。据西汉扬雄巜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横绝:横越。峨眉巅:峨眉顶峰。 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u2022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栈道。 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峰。 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 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但见:只听见。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从:跟随。 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去:距离。盈:满。 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 壑:山谷。 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一夫”两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一夫:一人。当关:守关。莫开:不能打开。 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 朝:早上。吮:吸。 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咨嗟:叹息。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赏析 整体评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整体把握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逐段分析 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用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自由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面二句,而是总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从蜀中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接下去转入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像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统一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然诗作本是诗人感情之流露:蜀中势力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生割据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误入是非之地,命丧宵小之手,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2023-08-12 14:01:231
乐府旧题和新乐府怎么区别啊?简单区别一下。
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这些诗的题目都不是李白自己创作的新题目,而是来自汉代乐府诗歌中已有的旧的题目,乐府旧题。乐府诗是收集来的民间诗歌,新乐府,就是新收集编纂的一批诗歌。2023-08-12 14:01:363
什么是"新乐府诗","旧题乐府诗"?
唐代以前的乐府诗就是旧乐府诗,唐以后诗人自立新题写的乐府诗就是新乐府诗。2023-08-12 14:01:502
什么是"新乐府诗","旧题乐府诗"?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解析: 乐府诗原为音乐官署,始置于西汉。掌管朝会庙堂所用的音乐,制定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后世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为“乐府”。宋、元、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为“乐府”。这就是旧乐府。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乐府题者也。”(《唐音癸签》) 概括的说,唐代以前的乐府诗就是旧乐府诗,唐以后诗人自立新题写的乐府诗就是新乐府诗。2023-08-12 14:02:011
“汉乐府”“古乐府”是一回事吗?资料上说《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不是汉乐府。这个说法正确吗?
乐府诗: 可分「古乐府诗」与「新乐府诗」二种 (一) 古乐府诗: 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诸家概有,而李白所拟为多,皆仍乐府旧名。李贺拟古乐府,多别为之名,而变其旧。)(引自唐音癸签,页二) (二) 新乐府诗: 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乐府题者也。始於杜甫,盛于元、白、张籍、王建诸家。元微之尝有云:后人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为得诗人讽兴之义者,此也。详后乐通内。其题或名「歌」,亦或名「行」,或兼名「歌行」。又有曰「引」者,曰「曲」者,曰「谣」者,曰「辞」者,曰「篇」者,有曰「咏」者,曰「吟」者,曰「叹」者,曰「唱」者,曰「弄」者,复有曰「思」者,曰「怨」者,曰「悲若哀」者,曰「乐」者,凡此皆属乐府,然非尽谱之於乐。2023-08-12 14:02:262
乐府旧题是什么概念?有哪些?各题的标志及区别是什么?
不会吧2023-08-12 14:02:384
古诗古朗月行,全诗谢谢老师的指导。
《古朗月行》唐朝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白话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一首乐府诗。《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李白有《古朗月行》 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6]2023-08-12 14:02:513
见+小+人+不+识+前+月+古+床说一句五言绝句?
啥意思没明白,重新说一下,打一句诗还是作诗啊?2023-08-12 14:03:003
李白"古朗月行"的全文.解释和赏析
大多都一样2023-08-12 14:04:378
“乐府旧题”与“乐府新题”两者有什么区别?
《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歌诗时写道:“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乐府诗旧题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等。最初乐府旧题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宋代以后乐府曲谱逐渐遗失,所以到今天只能看到文字了。乐府新题,又称“新乐府”。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姑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在内容上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乐府旧题有《塞上曲》、《关山月》、《薤露》、《蒿里》、《陇头流水歌》等等,(难以计数);乐府新题有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哀江头》,白居易的《杜陵叟》、《卖炭翁》,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等,(不可计数)。2023-08-12 14:05:061
乐府诗和新乐府的区别是什么?
一、新题与古题的区别。1、旧乐府,多借用古题,反映现实范围既受限制,题目和内容也不协调。2、新乐府则自创新题,故又名“新题乐府”。新乐府作为诗歌运动,其创作并不限于写新题乐府。当时张籍、王建、刘猛、李馀等人,既写新题乐府,又写古题乐府,都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二、写时事。1、旧乐府,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2、新乐府,要求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统一,为内容服务,表达直切顺畅,让人容易接受。三、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1、旧乐府。指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2、新乐府,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从音乐上来说,是徒有乐府之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府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乐府 (诗歌革新运动)2023-08-12 14:0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