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著名大臣是哪一位?

2023-08-10 10:15:56
tt白

在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两百多次的一个著名大臣,他就是魏征。为曾,他的祖上是一个书香门第,但是从小父母早亡,所以他就出家做了道士。后来经过很多的风风雨雨之后,他就一直跟着李世民。

魏征作为一名贤臣,他既清廉,又勤劳,并且还十分的能干,他是唐朝一个非常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史学家。魏征一向都是改以直言进谏而闻名。根据一个史料记载魏征方面像李世民进谏有50次,他这一生进言的次数之多,言辞之激烈,态度之肯定,这是历史以来,很少有大臣能够相比拟的。

可以说魏征是最喜欢跟皇帝挑毛病的一个人,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都是臣子害怕皇上,因为皇上金口一开,就可以掌握他和他们一家人的生死。可是偏偏魏征和李世民就是一个例外,因为你是民,是一位非常惧怕臣子的皇帝。魏征跟李世民两个人是一个敢谏,一个敢纳谏,他们两个人就是历史上面非常典型的一个君臣关系,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美谈。

魏征作为一代名相,非常的有才,而且他的性情特别的耿直,经常给唐太宗出谋划策,一点都不害怕,会触犯皇权。根据史料的一个记载,魏征前后一共劝谏了两百多次,他为国家的一个发展,还有人民的一个幸福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一个积极贡献,贞观之治就有魏征的一个功劳。

魏征高居凌烟阁24功臣的第四位,要知道名满天下的秦书宝也不过是在当中垫底的,由此可见当初的唐太宗对魏征的一个重视。魏征死后,李世民感到悲痛万分,并且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得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u投在线

魏征。魏征在唐太宗时期先后上疏二百余条,他十分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mlhxueli

魏征。魏征在职期间曾经多次向唐太宗进言,唐太宗很是感激能有他这样的谏臣提醒自己,以至于他死后写下了“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话语

北境漫步

魏征,他是一位非常负责的人,而且在唐代魏征是非常出名的,同时也创造了很多的战绩。

人类地板流精华

是魏征 ,他的名气相当的大,而且也非常的有才能,性格也非常的正直。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最著名的谏臣是___,曾进谏二百多次。

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贞观年间,名相、名将辈出,朝廷上下,直言进谏,蔚然成风. 故答案为: 魏征.
2023-08-09 01:23:011

唐太宗时期最为著名的谏臣为如的

答案是魏征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臣,也是当时朝廷的重要政治顾问。他多次勇敢地谏责唐太宗的一些政策,并以其独特的政治见解、睿智的分析及严谨的文字,受到唐太宗的推崇和赏识。如的的谏诤让唐太宗的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变化,这也为唐太宗的政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的还著有《训俭示范》、《政论》等多篇重要论文,其中不仅提出了诸多政治思想,还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和分析,对后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2023-08-09 01:23:081

唐太宗时,敢于直言进谏的著名大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他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如:任用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人称“房谋杜断”。还有最著名的敢于直言进谏大臣魏征。故选D项。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魏征是历史有名的谏臣,魏征死后,唐太宗非常悲痛惋惜,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魏征猝逝,遂失一镜矣!”并亲书墓碑,下诏陪葬昭陵。
2023-08-09 01:23:151

唐太宗统治时期敢言直谏大臣是谁?

魏征。。。
2023-08-09 01:23:235

唐太宗最著名的谏臣是谁

....weizheng
2023-08-09 01:23:3812

唐太宗任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做宰相,人称( )。这时期著名的谏臣是( )。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2023-08-09 01:24:016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餗臣是谁

魏征最著名的谏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又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2023-08-09 01:24:161

唐太宗的谏臣是谁防梅杜断指是谁?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2023-08-09 01:24:254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贞观之治因为他消除了诸侯割据势力,朝中厉行节约,民间休养生息,以至于国泰民安,史称贞观之治
2023-08-09 01:25:482

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以敢言直谏著称的是哪位大臣?

那就是魏征了!!!
2023-08-09 01:25:565

魏征是唐朝最著名的谏工工臣。当时皇帝是谁他开创了哪一盛世局面?

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2023-08-09 01:26:1513

唐太宗身边有名的谏臣

魏征
2023-08-09 01:26:444

除魏征外,你还知道哪些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

房玄龄啊
2023-08-09 01:26:586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谁?

没有意外的话是魏徵。
2023-08-09 01:27:1310

唐代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魏征,唐朝贞观时名相 字玄成,唐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以刚直不阿、敢于进谏闻名,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有才干的谏臣。对于“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巩固起了重要的作用。   贞观十七年之痒,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2023-08-09 01:27:361

唐太宗时除了魏征著名的谏臣有哪些

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包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见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徵,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5] 大业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袭击仓城被李密击败,王世充转攻洛口,又被李密击败。魏徵却对长史郑颋说:“李密虽然多次取得胜利,但是兵将也死伤了不少,瓦岗又没有府库,将士们取得战功得不到赏赐。还不如深沟高垒,占据险要,与敌人相持,待到敌人粮尽而退时,率军追击,这才是取胜之道。洛阳没有了粮食,王世充无计可施就会与我军决战,这时我们却不跟他交战。”郑颋对魏徵的话不以为然,说这是老生常谈的。魏徵说了一句:“这是奇谋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谈呢。”拂袖离去。,魏征
2023-08-09 01:27:441

唐太宗时期以直言敢谏著称,去世后被唐太宗感叹“失去一面镜子”的一代贤臣是

魏徵(魏征) ........
2023-08-09 01:27:535

唐太宗时先后进谏二百多次的名臣是(  ) A. 魏征 B. 姚崇 C. 房玄龄 D. 狄仁杰

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贞观年间,名相、名将辈出,朝廷上下,直言进谏,蔚然成风.故唐太宗时先后进谏二百多次的名臣是魏征. 故选A.
2023-08-09 01:28:441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谁

http://baike.baidu.com/view/36412.html?wtp=tt
2023-08-09 01:28:5311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 A.房玄龄 B.魏征 C.张玄素 D.杜如

B
2023-08-09 01:29:151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nbs...

C
2023-08-09 01:29:221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谁?

魏征
2023-08-09 01:29:3011

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大臣是 :( ) A.姚崇 B.房玄龄 C.魏征 D.杜如

C 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史实。唐太宗统治时期,魏征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大臣,故选C。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太宗即位,先充谏议大夫,继任中央行政长官之一的侍中。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每进切谏,虽几次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清静无为、“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贞观十三年(639)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2023-08-09 01:29:521

除魏征外,你还知道哪些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

萧瑀  陈叔达  封德彝   宇文士及  高士廉  房玄龄  长孙无忌  杜淹  杜如晦  李靖  王珪  魏征  温彦博  戴胄  侯君集  杨师道  刘洎  岑文本  李世绩  张亮  马周  褚遂良  许敬宗  高季辅  张行成  崔仁师
2023-08-09 01:29:591

唐代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魏征,唐朝贞观时名相 字玄成,唐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以刚直不阿、敢于进谏闻名,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有才干的谏臣。对于“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巩固起了重要的作用。 贞观十七年之痒,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2023-08-09 01:30:061

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镜子”的是

魏征
2023-08-09 01:30:143

被唐太宗誉为镜子的著名谏臣是谁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器重,魏征被唐太宗比作一面“知得失”的镜子.房玄龄和杜如晦是唐太宗时期的名臣,被称作“房谋杜断”,姚崇是唐玄宗时期的大臣. 故选D.
2023-08-09 01:30:231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和---,人称“房谋杜断”;敢于直言的----,是最著名的谏臣。

唐朝宰相房玄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佳话。比喻能人合作,天作之合。
2023-08-09 01:30:411

唐太宗感叹"遂亡一镜"的名臣是?

正是大臣魏征
2023-08-09 01:30:482

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的是谁

魏征,是他的一位谏议大夫!
2023-08-09 01:30:572

历史上敢于进谏的大臣

魏征
2023-08-09 01:31:084

贞观之治时有名的谏臣是谁

魏征
2023-08-09 01:31:242

唐太宗四大柬臣是那几位?

魏征、王珪、马周、孙伏伽、褚遂良几位都是著名谏臣。
2023-08-09 01:31:301

唐太宗感叹遂亡一镜的名臣是

魏征
2023-08-09 01:31:385

图2是哪位皇帝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谁?

皇帝:唐太宗 谏臣:魏征
2023-08-09 01:31:521

唐朝除了魏征还有哪些敢于直言进谏的谏臣

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长孙无忌...........
2023-08-09 01:32:0110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D
2023-08-09 01:32:251

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和他们直言进谏的小故事

魏征
2023-08-09 01:32:431

求贞观年间有名的人物事迹和详细资料,尤其是唐太宗有关的人物 多谢

唐太宗李世民的丞相,魏忠,唐太宗还推出中枢省,和尚书省”改革民政
2023-08-09 01:32:512

唐太宗当朝时为什么会昌盛?

唐太宗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之为“贞观之治”。 虚心纳谏,聆听忠告,乐于规劝,这是“贞观之治”在政治上的一个突出特征。唐太宗求谏时态度诚恳,方法多样。对的,则加以褒奖;错的,也不以委罪。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纷纭复杂的各种意见,他判明是非,分清曲直,择其善者而从之,令其不善者而改之。平时,魏征对唐太宗的谬误,常常能当面批驳,毫不示弱。有时激怒了唐太宗,弄得唐太宗面红耳赤,非常难堪。但魏征仍据理力争,继续规劝,直至皇帝口服心服,方才罢休。魏征逝世以后,唐太宗悲痛欲绝,说“我丧失一面镜子了!” 知人以心,信人以贤,用人以才,待人以礼,广罗天下各种人才,这就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又一个鲜明的特征,同时也是唐太宗被后人界定为贤明君主的重要标志。唐太宗坚决反对以人际关系和血缘亲情为标尺来选拔人才。他注意从新人、疏人,甚至敌对营垒中选用许多杰出的文官武将。著名的政治家,忠于职守的当朝重臣魏征,就是他从敌对的政治集团中选拔出来以后加以重用的。 “贞观之治”的第三个特征是唐太宗和他统治集团里的重要成员,一般都能节制开销,收敛私欲,精简机构,减少赋役,反对奢侈,杜绝贿赂,尽一切可能减轻人民负担。 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的年代才有了玄奘的西行基础! 【统治者思想】 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统治者措施】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劳役赋税;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统治者故事】 唐太宗患有气喘病,在长安居住的宫殿潮湿,容易犯病,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却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 【统治者人品】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中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 【统治者与臣下故事】 有一次,魏征进谏,言辞激烈,伤了唐太宗的面子。唐太宗回到后宫,大为恼火,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为此却向唐太宗祝贺道:“今天魏征能直言不讳,正说明遇上了明主,我自当祝贺。”唐太宗不觉转怒为喜,厚待魏征如初。后来魏征去世,唐太宗十分痛心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2023-08-09 01:32:592

贞观元年,唐太宗听从了哪位大臣的建议?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yrr327 LV122013-03-03(1)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是如何形成的?(2)唐太宗是如何实践他的治国思想的?结果如何?(3)唐太宗的言行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重要启示?
2023-08-09 01:33:095

唐朝谏臣魏征有多富?腰缠万贯良田几千公顷!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唐代谏臣魏征对唐太宗的提醒,也是对自己要求。魏征一生节俭,生活清贫,宅无正寝,素褥布被,他没有妻妾成群而独善夫人,他没有花天酒地而独爱醋芹,他的妻子裴氏曾用征平生俭素评价自己的老公,可见魏征的日常生活是极为俭朴的。他这样做,是真没钱还是假装穷?翻开历史让人发现,作为朝廷重臣,魏征除了工资性高收入外,工资外的隐性收入也是相当惊人的。 进谏也能拿外快?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唐代很多高官都有润笔费之类的外快收入,魏征与众不同,他的工资外收入则大多靠自己进谏的硬功夫,击中唐太宗的要害,得到皇帝的欣赏,在收获政治荣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实惠。从《资治通鉴》、新旧《唐书》、《贞观政要》、《魏郑公谏录》等可靠的历史资料中发现,魏征前前后后得到的赏赐有十余次,少则百匹绢,多则得钱四十万、绢四百匹,林林总总,掐指算来,这的确是一个令人眼红的数字。 魏征进谏尝到的第一份甜头,是劝说唐太宗停止征招未成年男人当兵。武德九年(626年),右仆射封德彝上奏要征招未满十八的壮男当兵,太宗同意。敕令传出,魏征固执己见加以反对,不肯签署。太宗大怒,将他召进宫中责备道:中男中魁梧壮实的,都是那些奸民虚报年龄以逃避徭役的人,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征以征点兵员、怀疑使诈、失信于民为由,制止唐太宗征点中男做兵员,为此得到一只金瓮。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岭南部落首领冯盎、谈殿互相争斗,很久没有入朝。各地方州府前后十几次奏称冯盎谋反,太宗命令大举讨伐。魏征分析了岭南的地形、气候及形势后,认为冯盎反叛尚未成形,不宜兴师动众,建议太宗派使臣前往安抚,避免兵戎相见。十月,太宗派人持旌节往岭南慰问冯盎,冯盎则让他的儿子冯智戴随着使臣返回朝廷。太宗说:魏征让我派遣一个使者,岭南就得以安定,胜过十万大军的作用,不能不加赏。于是赐给魏征绢帛五百匹。 贞观二年(公元629年),有人告发右丞魏征偏袒他的亲属,(太宗派御吏大夫温彦博查问,结果查无实据。此次事件中,魏征向唐太宗灌输了君臣一体论,要求之间应彼此竭诚相待。魏征说,很荣幸能为陛下做事,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问:忠、良有什么区别吗?魏征回答道:后稷、契、皋陶,君臣齐心合力,共享荣耀,这就是所说的良臣。龙逄、比干犯颜直谏,身死国亡,这就是所说的忠臣。太宗听后十分高兴,赐给绢五百匹。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侍御史权万纪与李仁发因告发别人而得到太宗宠幸,诸位大臣多次被迁怒。魏征劝谏道:权万纪等小人,不识治国大体,以告发别人当做直言,以进谗言当做忠诚。陛下并非不知道他们使人无法忍受,只是取其讲话无所忌讳,想以此警策众大臣,然而权万纪等人挟皇恩依仗权势,使其阴谋得逞,凡所弹劾,均非真有罪。陛下既然不能标举善行以激励风俗,怎么能亲奸邪以损害自己的威信呢!太宗默不作声,赐给魏征绢五百匹。后来,权万纪等人奸状自行暴露,均获惩罚。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是魏征的一个丰收之年。这一年,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太宗以公主是皇后亲生,特别疼爱,敕令陪送比皇姑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征以汉明帝分封皇子采邑时,不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为例,劝说太宗长乐公主的陪送不能高于长公主。太宗觉得有理,进宫中告知皇后,文德皇后闻之,大喜,派宦官去魏征家中,赏赐给钱二十万,四百匹绢。 这一年,唐太宗驾幸九成宫,设宴招待亲近的大臣,长孙无忌说:魏征过去侍奉隐太子,我见到他们就像见到仇敌一样,想不到今天能在一起参加宴会。太宗说:魏征过去确实是我的仇敌,但他能为侍奉的主子尽心出力,这是很值得称道的。我能够提拔重用他,自比古人应无愧色!魏征常常不顾情面恳切劝谏,不许我做错事,所以我器重他。魏征再拜说:陛下引导我提意见,我才敢提意见。如果陛下不接受我的意见,我又怎么敢去犯龙鳞、触忌讳。太宗龙心大悦,赏赐每人十五万钱。贞观十三年五月,魏征乘太宗诏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机,全面总结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上奏太宗,这就是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疏中列举了太宗搜求珍玩、纵欲以劳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频事游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不克终十渐,批评了太宗的骄满情绪,再次提醒他慎终如始。太宗看完奏疏后,欣然接纳,并对他说: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有违此言,当何施颜面与公相见哉!方以所上疏,列为屏障,庶朝夕见之,兼录付史官,使万世知君臣之义。遂赐黄金十斤、马二匹。 除了进谏之外,魏征下半盘棋也能轻易得到不薄的好处。文德皇后所生公主月满时,太宗宴群臣于丹霄殿,命魏征赌围棋。魏征以臣无可赌之物为由予以拒绝,太宗则以朕知君有物,不须致辞强行让魏征下赌。说:朕知君大有忠正,君若胜,朕与君物;君若不如,莫亏今日。于是开始下棋,才走数十子,太宗曰:君已胜矣!赐尚乘马一匹,并金装鞍辔勒,赐绢千匹。 另一份隐性收入——编书写作 另外,魏征通过编书作文,也得到一些辛苦钱,这也算是他的另一份隐性收入了。他缮写戴氏礼并为注解,得物一千匹。为《隋史》作序论,为《梁》、《陈》、《齐》各为总论,史成,加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赐物二千段。赐物二千段究竟是多少?按照唐制规定,凡赐物十段,则约率而给之,绢三匹,布三端,绵四屯。折算起来,二千段合绢600匹、布600端、绵800屯。按唐代常年绢布比价折合,2。3端布当绢2匹,布600端相当于绢520匹。绵折半算,800屯也合绢400匹。二千段大约合1500匹绢。 据不完全统计,魏征得到的赏赐中,至少有3900匹绢,加之赐物折合的约1500匹绢,仅绢一项,魏征总共得奖大约5600匹,贞观五、六年一匹绢得粟十余石,他得到的奖励相当于粟56000石,是当时二品官112年的工资收入。另外的奖励中,十斤的金差不多是1000两银子,相当于一百万钱,加之得到的现钱三十五万,一共是一百三十五万,说魏征腰缠万贯,一点不为过。贞观四年 米(斗)3——4钱,其奖金可买米337500斗,也就是33750石,相当于当时二品官67年的工资。 其他的杂物都不算,仅此两项,魏征得到的奖励相当于当时二品官179年的工资收入。他活了64岁,就是从生到死都是二品官,其奖励也相当于二品官的近三份工资。如此一算,怎么说魏征都不像一个清穷之人,怎么看他都是一个大富翁。从史料记载看,魏征没有拒绝过太宗的赏赐,也没有做过什么公益事业。他的家庭支出也很简单,除了养活一妻四子外,似乎没有太多开支,而家庭开支,他的工资收入是完全可以承担得起的。那么,魏征有钱为何不敢放手花呢? 魏征跟随太宗走入官场,干的大多是咬人的活儿,着实也得罪了一批被咬的人,有人举报魏征偏袒亲属就是最好一例。如果在经济上再出风头,必定成为群起而攻的对象,这也许是魏征低调消费的主要原因吧。另外,魏征的老婆裴氏是有名的贤内助,生活上精打细算,从严要求,魏征有钱不是不敢花,而是花了怕老婆不愿意。如此巨额的奖金,究竟到哪里去的?唯一的猜测只有一个:压在他家素褥布被的某一角。 不管怎么说,魏征得到丰厚奖励不是通过贪污所得,凭的是自己的硬工夫,他即便是一个大富翁,也是无可厚非的。太宗对他的这些奖励,倒对现实中如何对待敢谏的人提供了借鉴的依据。如果现在也有人像魏征一样敢于同歪门邪道作斗争,给他发一个两吨重的大奖牌,相信公众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2023-08-09 01:33:231

魏征是唐太宗的什么人

百度百科
2023-08-09 01:33:3111

魏征被称为什么臣

诤臣
2023-08-09 01:33:579

学习帮助

贞观之治
2023-08-09 01:34:282

我国历史上有几位很有名的所谓“死谏、直谏”的谏臣而且又能活到老死的?????

魏征
2023-08-09 01:34:408

魏征一生经历简介 魏征是怎么死的? 魏征与李世民求答案

魏征与李世民 2013-01-15 16:05:31 来源:商都文化 Tag: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臣,因为能够勇于指出唐太宗李世民的错误而著名。魏征他是怎么从太子李建成的帐下,投靠李世民的?魏征他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魏征是怎么死的? 魏征一生经历介绍: 魏征,字玄成,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郑国公。魏征 早年值隋末战乱,曾投瓦岗起义军。后入唐太子李建成掌管图籍的洗马官。太宗即位,先充谏议大夫,继任中央行政长官之一的侍中。而也就是从此之后,魏征与李世民发生了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一, 初识魏征,才高胆大。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后,虽然没有马上继承皇位,但已是天下大权在握,继位是迟早的事,对于如何治理天下,李世民心中并没有底,他也明白治理天下,光靠和他一起打江山的秦王府旧人是不行的,李世民就把目光投向他的前政敌魏征,那可是一个极历害的敌人啊。李世民早期,就听魏征的两位前上司李密和窦建德说起过魏征,李密认为自己没有听从魏征的十策是失败的原因之一,而窦建德则认为魏征是治国的千古奇才,只是运气总不佳,当年被自己俘虏过来,并不真心为自己效力,不为攻唐设一谋,却心怀天下苍生,上了一条屯田植垦的方法,收到相当好的效果,粮食的增多,活人无数,使当时山东河北成了乱世中国的一方乐土,世外桃源。李世民又想起自己当年化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折损了一员大将的情况下,才算是击溃了山东刘黑闼,可是不久刘黑 闼又反了。 后来魏征说服李建成挂帅出征,李建成听从魏征用攻心术,以柔克刚,几乎没打什么大仗 ,就彻底收服了山东河北,造成了太子李建成能文又能武的好形像,更可怕的是李建成在征战山东过程中,结识了罗艺,李援等强援,太子地位更加巩固,李世民也算是见识魏征的能耐,相当是给自己上了一课,看来自己和房杜等手下光是迷信武力是行不通的,还得如魏征一般会用文治,李世民其后又和有魏征相助的大哥明争暗斗几个回合,也没占到便宜,自己的谋士房杜还被赶出秦王府,逼得自己不得不铤而走险,发动玄武门流血政变,这才成功的,但在法统和道德上,自己是输得干干净净,如不在治国上做出成绩来,那么自己和隋炀帝又有什 么区别呢,李世民暗下决心,起用能人魏征,干出一番成绩来。二, 魏征吹牛,三年大治。 其时李世民已是实权在握的皇太子,便任命魏征为詹事主簿,这是一个芝麻绿豆的小官,原就是掩人耳目,用来过渡的,果然不到一个月,就升魏征为谏议大夫,不久世民继位,马上就迫不及待发布了一个诏令,规定宰相政事堂和御前议事,一定要谏议大夫参与才可,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须知以前谏议大夫的权限也仅是在朝堂上发发谏议,而如今谏议大夫却如同宰相一般,参与机密,有了议事权发言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提升魏征的权限,因为新任谏议大夫就只有魏征,有一天,世民和朝中大臣商议如何治国,以封仆射为代表的关陇军功贵族迷信武力,认为大乱之后,短时间国难治好,主张严刑峻法,威服天下,就是如秦始皇,隋炀帝那样,魏征认为国家大乱后容易治理,就像给饥饿的人容易准备食物一样是不难的,主张偃武修文,并吹牛说像我这样人来治理国家,就像发出声音便立即有回响一样,一年就可见成效,三年可大治,世民见魏征对治国如此有信心,也认同魏征的政见,再加上魏征有实际上治河北山东的成功政绩经验(在窦建德处),世民更坚定了要魏征为相治国的决心,02 三、贞观元年至三年,位卑权重,事实宰相。 说实话,世民也想一步到位任命魏征为相,可是不行,魏征就在谏议大夫任上,就有不少自己的老部下说怪话,他们认为自己帮世民卖命夺皇帝位,结果却是先太子李建成的手下魏征他们得好处,说是马打江山牛上殿,李世民不得不对老部下们解释,说魏征是真正有才能的人,治国须要靠他,并利用自己的威望和权力压服了他们,这些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自己亲信大臣如长孙无忌等人也对魏征上升持不同看法,长孙无忌甚至直说魏征以前可是我们的敌人,现在跟他一起同桌吃饭,我觉得很别扭,这就不能不让李世民慎重地安排魏征的职务了,故唐太宗在贞观元年只任命魏征为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在尚书省中官列第五,前头有尚书令,左,右仆射,左丞,由于李世民任过尚书令,此官职从此后就不再授人,左丞空缺,那么魏征的上头还是有左右仆射,左仆射是房玄龄,右仆射是杜如晦,魏征还是没法放开手脚工作,怎么办呢,会用人的唐太宗终于想出了一个变通的办法。 一天,唐太宗对房玄龄和杜如晦说“你们怎么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给我推荐人才了,”房封二人说“尚书省事忙,没时间”。唐太宗就顺水推舟地说“那尚书省的事就让魏征干吧,大事才报知你们吧”,房玄龄心领神会,原来唐太宗早先问过房玄龄,魏征这人怎么样,房玄龄说,魏征先后跟过李密,窦建德,李建成,这些人都失败了,看来魏征才能不怎么样,唐太宗却说,你错了,他们正是没有听魏征的才失败的,房玄龄何等聪明,从那时就知道唐太宗要重用魏征,自然放手让魏征单干,房玄龄和杜如晦只是着手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就这样唐太宗轻描淡写,轻松地架空了左右仆射,授权给了魏征,就这样,魏征以尚书省原第五官尚书右丞的身份,而实际上总摄尚书省事务,负实际上的总责,掌管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贞观元年就有了事实上的行政权,又有谏议大夫的议事发言权,成了唐贞观朝初期事实上的宰相,那么朝局形成了表面上由房杜主政,事实上由魏征挑大梁的局面,魏征在李世民阵营里面资历浅,以前有的只是跟世民做对的资历,所以就算世民现在再倚重他,那也只能先委曲他了, 四、政绩卓著,功成名就,魏征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期家贫,曾为道士,云游四方,深知民间疾苦,如今有了行政权,自是如鱼得水,虽然贞观元年天下大灾,魏征采取积措施,安抚百姓,与民休息,薄赋轻徭 , 兴修水利,鼓励开荒生产,魏征做得得心应手,就连魏征从没接触的刑部积案,魏征也处理得妥妥当当,并恰当地修改了死刑的刑律,到贞观四年初,所谓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就出现了,魏征没有吹牛,真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们丰收,斗米三四钱,国力大增,又消灭了突厥,其余各部首脑也自带武器来京师为唐太宗宿卫,世民很高兴,大宴群臣,在宴会上说“贞观天下之治,皆魏征之力“,并明确肯定:“现在颉利被擒获,他的部落头领带着武器来宫中宿卫,他的民众穿上唐人的服装,这都是魏征的功劳。我没有用错人啊”。值得注意,世民即不说是位高房玄龄等人的功劳,也不说是带兵击破突厥,而出将入相李靖的功劳,只说是实际上治国魏征的功劳,这很能说明问题,是对魏征事实宰相政绩的最好肯定。 五、贞观三年至六年,实至名归,进位宰相。 贞观三年,魏征升任秘书监,参预朝政,秘书监只是一个部门首脑,只主持一个部门的事务,参预朝政则是相职,宰相“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事无不统,”掌管的是全局,参预朝政是受皇帝特别赏识而点名成为宰相的一种职位,唐代宰相,是一个集体班子,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是当然的宰相,此外,以其它职务加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知某某事的都是宰相,那么当年就有五大宰相同朝执政,他们分别是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王圭,和魏征,在这一时期,魏征一心为公,宰相的政事堂会议上,也是魏征发言最多,提出的治国建议和点子最多,李靖和房玄龄基本上是金口难开,杜如晦贞观四年初就挂了,唐太宗在治国上最信服魏征,常和魏征在皇宫内密谈治国大计,如是魏征点头认可了的事情,那就错不了了,魏征成了他的主心骨。故魏征发挥的作用也最大。六、贞观六年至十年,位居中枢,权倾朝野。 贞观六年魏征升任门下省长官侍中,掌管机要,参议国政,并负责审察诏令,签署章奏,中书起草的诏令,只有门下审议通过后,才能交尚书执行,否则就不能公布施行,权力很大,尤其是魏征任侍中期间,由于太宗对魏征的倚重,门下省权力大大加强,隐然成为帝国权力的核心,魏征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首相,魏征上和太宗商定国家大计方针,下协调尚书省中书省关系,无论是给尚书省的诏令。还是尚书省六部上来的章奏,魏征都有权审驳,后才交皇帝御阅,或交尚书省执行,太宗甚至给了魏征副暑皇帝诏令的权力,成了帝国最后的把关者,可以说,在当时宰相中侍中的权力是最大的,是所谓佐天子而统大政者也,魏征那时在朝廷中权倾朝野,炙手可热,风头连房玄龄也被盖过,老房心有不甘,竟以宰相之尊 去干度支郎(相当现在的财务会计出纳)的工作,是一种职务上的自贬 行为,想以此发泄不满,无声抗议被冷落,不料却被太宗指责为大事不会管,专管小事,马上开了他的相位,不久又觉得不妥,又恢复了他的相位,后又这样罢相了几次,可见对老房的失望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之下,世民对魏征终生信任,恩遇日隆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七、贞观十年至十七年,魏征太上侍中,元老宰相。 魏征是怎么死的? 死因,病死。以下是详细介绍: 贞观十年,魏征因眼疚而自请罢相,世民不肯,说“我是一个富矿,你是最高明的工匠,你虽然有病,但也没有衰老”魏征坚持罢相,世民只好同意,加魏征为特进(优待元老重臣的散官),知门下事。从这以后知某某事也成了宰相的一种,世民虽然认命了新的侍中,但门下省的重要事情仍须魏征处理,俨然成了太上待中,宰相待中之上的元老宰相,只是具体小事不大管了,国家大事照常执管,依然为帝国掌舵护航直到贞观十七年去世。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2023-08-09 01:35:061

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结局不尽人意?

因为君王之心不可测,老年的李世民他的猜忌心非常重,刚愎自用,听人揭发魏征曾经有谋反的行为,就砸坏了他的墓碑。
2023-08-09 01:35:265

唐朝的魏征是不是忠臣?

当然是忠诚了
2023-08-09 01:36:4414

魏征向李世民强力推荐两位人才,后来两人都反了,魏征坟头遭了殃

魏征是唐太宗年间的著名谏臣,他本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 *** 和秦王党摩擦激烈之时,魏征曾经建议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将李世民杀掉,可是李建成优柔寡断,不愿背上杀弟的罪名,结果被李世民得手,发动玄武门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等人被一网打尽,李建成死后,魏征被抓,李世民质问他为何要离间我们兄弟二人,魏征没有唯唯诺诺,反而理直气壮的说:太子如果当年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日的祸端了,李世民见魏征颇有骨气且忠心侍主,于是便赦免了魏征。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征为尚书左丞,李世民登上帝位之后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于是便多次召见魏征请魏征提出建议,魏征也是个直性子,对李世民的过失毫不掩饰,有些建议甚至言辞比较激烈,但是没想到李世民一一采纳,这让魏征感动不已,魏征的归顺安抚了 *** 的人心,很多跟随太子的旧党因此臣服于李世民,因此太子李建成被杀之后,几乎没有造成大型的兵变,公元629年,魏征被选为秘书监,开始参与朝政,从此魏征便在直言进谏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他多次犯言直谏,甚至不顾及自己的性命,李世民有时也颇为烦恼,甚至有点怕见魏征。 贞观十六年,皇太子李承乾不学无术,品行不端使得李世民对太子有点反感,而对魏王李泰的宠爱则一天天增加,于是朝廷上的文武百官都有些疑惑和议论,一时之间一些流言蜚语传向宫外,李世民听到后怕惹出事端,于是便派魏征辅佐太子,杜绝天下谣言,魏征知道太子之位不会太长久,于是便称卧病在床,无法担此重任,可是李世民心意已决,对魏征说:“汉朝的太子以四老为辅佐,我现在依靠您,也是这个道理。知道您患病,你卧病也可以保全太子。 魏征生前一直在向李世民推荐侯君集和杜正伦,说他们有宰相之才,可以提拔任用,可让魏征没想到的是后来这两个人竟然拥立太子,企图谋反,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死,侯君集、杜正伦谋反后,对魏征也十分不信任了,怀疑魏征也是太子一党,李世民越想越气,于是便派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以示惩戒,晚年的李世民因为亲信大将造反,身边又缺乏魏征这种直言进谏的人才,走向了下坡路,而魏征幸亏死的早,否则因为侯君集、杜正伦一案也必然遭受牵连,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躲过一劫。
2023-08-09 01:3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