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ra
-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主要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内容。通过观察现象总结向性运动的概念。通过探究活动弄清生长素发现过程及其作用。重点介绍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100多年前的实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呈现科学知识的部分并不多。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就是其中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本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关,对理解适应性等有重要意义。生长素的内容牵涉到植物的个体发育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向性运动的概念。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科王
(3)理解植物向光性原因,生长素产生、分布和运输。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
(2)运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观察、假说、实验验证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使一个继承、修正、补充、创新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一整套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校绝大多数学生生长在农村,对于植物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学生对求解向光性成因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以及对几位科学家和他们所进行的实验的介绍。使学生体验科学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适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体会知识的得出过程。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六、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投影展示向着窗外生长的植株,组织学生讨论教材“问题探讨”中的讨论题。分组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教师简单总结,并给出植物向光性的定义
理解向光性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向光性
问题:你有没有想过植物为什么会向光生长?科学家们又是怎样研究这一问题的呢?
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展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实验1和2对比说明了什么?
2、实验3和4中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的尖端和下面一段?
3、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
4、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给出达尔文的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
过渡语:达尔文的结论是否正确呢?还需要进一步证明。他结论中所说的刺激是否能由尖端产生向下传递呢?要证明该如何设计实验?
展示鲍森。詹森的实验示意图,提出问题:通过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肯定学生的结论并进一步提问:尖端产生的刺激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
展示拜耳实验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
2、通过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述:通过以上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其化学本质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证明
展示温特实验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此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2、通过此实验能否知道尖端产生的是什么物质?如何才能确定?
讲述: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那么生长素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如何才能确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讲解:植物激素的概念,介绍其他植物激素名称
过渡:除了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植物体还有哪些部位可以产生生长素,产生后分布在哪?如何运输?
引导学生总结: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方式、分布及影响因素,讲解极性运输
课堂练习:学生讨论49页技能训练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确定组长,课上由组长统计组内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课堂结束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性检测,检查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
八、板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弯曲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段
2、生长素成分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
生长效应物: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
3、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二、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
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
运输特点极性运输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分布相对分布在生长旺盛的`细胞组织
含量极少
作用效果显著
九.教学反思
通过对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科学
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讲授本节时,以学生亲眼见到的一些向光性运动为切入点,利用学生想知道向光性内部原因的欲望为动力,按问题的一般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去思考,一个一个问题地解决,并在每个问题学生解决之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科学家的实验,加以验证。这样,每解决一个问题后学生都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满足,促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树立学生在学习上坚持不懈的意志。
用flash课件演示生长素发现的实验;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不均匀分布变静态为动态,弥补图形静止不动的缺陷,更加直观。但这样处理也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不容易引起对知识的学习记忆。
授课中注意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知识的得出都来源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这样学生掌握知识比较容易。课堂时间不容易把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修正部分内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2
一、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步骤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讲述:以上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种的生物调节方式不同,植物是通过激素调节,动物则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
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
〖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让学生分别回答。最后总结: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鼓励学生从科学家的用词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要有事实求是的态度。))
教师:“学生们继续思考胚芽鞘尖端真的会产生某种物质吗?这种物质怎么会影响下面部分的生长呢?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教师:“现在能说明达尔文的推想是正确的吗?”
学生分析,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说是正确的;有的说是不能说明,因为不能排除琼脂块的影响。
教师总结:不能。因为没有排除琼脂本身对去尖胚芽鞘的影响。
(介绍实验的设计原则:)
1、单一的变量
2、要有对照组
〖旁栏思考题2、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2.提示:因为该刺激(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分布(浓度)存在差异,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
3.提示:没有。他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这个推断的。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既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需要一定的想像力。
〖讲述由此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这种物质是什么呢?学生阅读教材,得出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鉴定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后来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其他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
〖板书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师生共同回顾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设计实验 提出假说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指出:这是真理发现的模式之一)
〖板书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技能训练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2.提示:结论2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提示: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生长素化学本质是啥
内源激素。生长素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为IAA,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另外,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生长素是第一个获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中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为3-吲哚乙酸。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显著。2023-08-08 01:20:391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它为白色结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在光下易被氧化而变为红色。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中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为3-吲哚乙酸。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显著。特别提醒:这里要与生长激素区分开,生长激素是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有促进神经组织以外的所有其他组织生长等的功能,是应用在动物范围的名词。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生长,特别是细胞的伸长,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生长素有的生理效应与其浓度有关。低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长、抑制根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在器官和整株水平上,生长素从幼苗到果实成熟都起作用。植物生长素是由具分裂和增大活性的细胞区产生的调控植物生长方向的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主要作用是使植物细胞壁松弛,从而使细胞增长,在许多植物中还能增加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调节植物生长,尤其能刺激茎内细胞纵向生长并抑制根内细胞横向生长的一类激素。它可影响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生长。2023-08-08 01:21:071
生长素化学本质是什么?和生长激素有什么区别?
生长激素是人体内分泌的,生长素是植物分泌的,生长素本质为引哚乙酸,生长激素为蛋白质2023-08-08 01:21:293
生长素化学本质 有什么元素构成呢
吲哚乙酸,碳氢氧氮2023-08-08 01:21:383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吗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吗答案:不是。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的一种,它与酶、动物激素一样都属于微量高效物质,主要对细胞代谢其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化学本质要与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要区分开,生长素属于吲哚乙酸,而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拓展: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动物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最重要的天然存在的植物生长素为β-吲哚乙酸。人工合成作用类似的 植物生长调节剂 还有芸苔素、 细胞分裂素 、赤霉素、 萘乙酸钠 、 胺鲜酯 (DA-6)等。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催芽 ,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 疏花疏果 。这与生长素的浓度对植物不同部位的敏感度有关。一般来说植物根的敏感度大于芽大于茎。 双子叶植物的敏感度大于单子叶植物。 所以用2-4D这样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做除草剂。 它的特点是双面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2023-08-08 01:21:461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那样 还有生理作用的特点?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果实发育及促进插枝生根等作用,但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特别提醒:这里要与生长激素区分开,生长激素是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有促进神经组织以外的所有其他组织生长等的功能,是应用在动物范围的名词。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生长,特别是细胞的伸长,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生长素有的生理效应与其浓度有关。低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长、抑制根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在器官和整株水平上,生长素从幼苗到果实成熟都起作用。2023-08-08 01:22:341
生长素化学本质为IAA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问题。。请帮帮。
全是对的2023-08-08 01:22:434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在哪合成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 故选:D.2023-08-08 01:22:501
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生长激素是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蛋白质。2023-08-08 01:23:006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吗
不是。天然的生长素是吲哚乙酸 另有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人工合成的类生长素。他们都不是蛋白质2023-08-08 01:23:322
动物生长激素和植物生长素各自的化学本质是什么?怎么区分?
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生长激素,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而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其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能促进身体生长的一种激素。生长素能通过促进肝脏产生生长素介质间接促进生长期的骨骺软骨形成,促进骨及软骨的生长,从而使躯体增高。生长素对中间代谢及能量代谢也有影响,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对钠、钾、钙、磷、硫等重要元素的摄取与利用,同时通过抑制糖的消耗,加速脂肪分解,使能量来源由糖代谢转向脂肪代谢。人在幼年时,如果生长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身体长得特别矮小,称“侏儒症”;如果生长素分泌过多,可引起全身各部过度生长,骨胳生长尤为显著,致使身材异常高大,称“巨人症”。成年后,骨骺已融合,长骨不再生长,此时如生长素分泌过多,将刺激肢端骨、面骨、软组织等增生,表现为手、足、鼻、下颌、耳、舌以及肝、肾等内脏显示出不相称的增大,称“肢端肥大症”。 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IAA,国际通用,是吲哚乙酸(IAA)。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1872年波兰园艺学家谢连斯基对根尖控制根伸长区生长作了研究;后来达尔文父子对草的胚芽鞘向光性进行了研究。1928年温特证实了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生长。1934年,凯格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并命名它为吲哚乙酸,因而习惯上常把吲哚乙酸作为生长素的同义词。生长素在扩展的幼嫩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通过韧皮部的长距离运输,自上而下地向基部积累。根部也能生产生长素,自下而上运输。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色氨酸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而形成的。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吲哚乙醛。吲哚乙醛可以由色氨酸先氧化脱氨成为吲哚丙酮酸后脱羧而成,也可以由色氨酸先脱羧成为色胺后氧化脱氨而形成。然后吲哚乙醛再氧化成吲哚乙酸。另一条可能的合成途径是色氨酸通过吲哚乙腈转变为吲哚乙酸。2023-08-08 01:23:401
花青素、叶绿素、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有机物......不要打我,我说的是实话2023-08-08 01:23:492
生长素和生长激素是一回事吗?
高中生物!当然不一样2023-08-08 01:23:598
生长素化学本质 有什么元素构成呢
生长素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IAA,国际通用,是吲哚乙酸(IAA)。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2023-08-08 01:24:252
生长素是由什么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
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变而成的。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为IAA,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另外,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中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为3-吲哚乙酸。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显著。生长素即吲哚乙酸,分子式为C10H9NO2,是最早发现的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英文来源于希腊文auxein(生长)。吲哚乙酸的纯品为白色结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在光下易被氧化而变为玫瑰红色,生理活性也降低。植物体内的吲哚乙酸有呈自由状态的,也有呈结合(被束缚)状态的。后者多是酯的或肽的复合物。植物体内自由态吲哚乙酸的含量很低,每千克鲜重约为1-100微克,因存在部位及组织种类而异,生长旺盛的组织或器官如生长点、花粉中的含量较多。从色氨酸开始,其途径有5个。植物生长素存在于西葫芦中,存在于某些十字花科植物中,存在于番茄中。生长素的降解,最明显的是在光下很容易发生光氧化而被破坏。汤玉玮和J.邦纳于1947年发现植物组织中有些氧化酶能降解吲哚乙酸,称为吲哚乙酸氧化酶。2023-08-08 01:24:321
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激素可能是蛋白质 如胰岛素,生长激素。或者是脂质 如性激素。2023-08-08 01:24:573
吲哚乙酸就是生长素,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吗
吲哚乙酸就是生长素,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植物生长素不只吲哚一种,吲哚丁酸是生长素类似物,但苯乙酸不是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这个结论是1946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进行化学分析才得出的结论,故A错误;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这个结论是达尔文的实验证明的,故B错误;C、“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某种刺激作用于尖端以下的部位”这个结论是拜尔的实验证明的,故C错误;D、如图,温特将胚芽鞘尖端放在空白琼脂块上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故D正确.2023-08-08 01:25:191
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吗
不全是,乙烯2023-08-08 01:25:394
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还是色氨酸?
吲哚乙酸是小分子有机酸,并不是蛋白质。2023-08-08 01:25:542
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
生长激素的话其实就是刺激你大脑的一种物质,会让你产生早熟的感觉。2023-08-08 01:26:0411
下列与生长素有关一叙述,正确一是( )A.生长素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中合成的B.生长素的运输是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并不是蛋白质,故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A错误;B、生长素的运输不一定是极性运输,如成熟的组织中可以发生非极性运输,B错误;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一定相同,低浓度是促进生长,当高浓度时可能会抑制生长,C错误;D、各种植物激素是相互联系,共同调节的,当生长素增加时,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当乙烯增你时,能抑制生长素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D.2023-08-08 01:26:301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只是吲哚乙酸?还是还有其他的物质?
这里有2023-08-08 01:26:509
胚芽鞘弯生长素化学本质是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2)在一定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胚芽鞘生长较快,故胚芽鞘能够向生长素含量较少的一侧弯曲生长. (3)当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为0mg/L时,胚芽鞘不生长,弯曲度为0,说明琼脂对胚芽鞘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4)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约为0.25mg/L时,胚芽鞘弯曲度最大.当生长素浓度为0.30mg/L时,对其下部细胞生长起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有所减弱. 故答案为: (1)吲哚乙酸 (2)少 (3)没有 (4)0.25 促进2023-08-08 01:27:211
生长素全解
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IAA,国际通用,是吲哚乙酸(IAA)。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1872年波兰园艺学家谢连斯基对根尖控制根伸长区生长作了研究;后来达尔文父子对草的胚芽鞘向光性进行了研究。1928年温特证实了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生长。1934年,凯格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并命名它为吲哚乙酸,因而习惯上常把吲哚乙酸作为生长素的同义词。具有避光特性,两重性2023-08-08 01:27:292
嗯 就想问问 生长素是不是生物大分子 今天考了一道题 感觉做了假题
生长素不是生物大分子。解析: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分子量很小,不是大分子。生长激素是生物大分子,生长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生物大分子一般指:蛋白质、核酸和多糖。2023-08-08 01:28:081
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不同的,这句话是正确的,但是他们不是都属于有机物么?
有机物有很多啊,赤霉素缩写是GA,属双萜化合物,而生长素是一类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的总称,包括: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等物质2023-08-08 01:28:182
生长素是不是蛋白质?它不是由色氨酸转变来的吗高中生物
生长素是一种激素,本质是吲哚乙酸(一种有机物),它的合成是跟色氨酸有关但它不是直接由其转变来的2023-08-08 01:28:272
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什么作用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其在植物体内表现出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的特性,称之为两重性,由图示信息只能得出生长素具有促进茎生长的作用,不能说明两重性.生长素在成熟组织韧皮部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 (2)由图2可知,随着生长素的生成量逐渐增多,乙烯的生成量也逐渐增多;当乙烯生成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而抑制生长素的生成量.乙烯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故答案为: (1)吲哚乙酸 两重(双重性不给分) 不能 非极性 (2)促进果实成熟 促进 抑制2023-08-08 01:28:361
生长素是不是氨基酸衍生物?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023-08-08 01:28:474
吲哚丁酸是生长素吗
我再说一遍吧,给我加分啊,生长素国际通用的是吲哚乙酸(iaa),其余的有生长素效应的是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也是类似物~~~!采纳哦2023-08-08 01:28:573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生命活动调节有激素调节和
(1)吲哚乙酸/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产生生长素运输到作用部位;(2)赤霉素/发育着的种子;(3)乙烯和脱落酸;(4)在果实(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是单一的植物激素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作用;(5)直立。 解析: (1)生长素的成分就是吲哚乙酸;分生组织产生的生长素较多,生长较快的细胞需要的生长素较多,所以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此时的生长素是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产生后运输来的。(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细胞伸长期,生长素和赤霉素的量都较高,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快速生长的作用。发育着的果实中的生长素是由发育着的种子提供的。(3)乙烯和脱落酸能促进果实的成熟。(4)在果实(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是单一的植物激素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作用,只是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激素种类是不同的。(5)早期发育旺盛的果实中含有较多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由于胚芽鞘的尖端被切去,所以胚芽鞘应是直立生长。2023-08-08 01:29:041
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就是化学物质2023-08-08 01:29:157
生长素和生长激素的区别与联系
二者都与生物的生长有关,是某些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激素是动物的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促进动物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骼的生长。人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会因不能正常生长而表现为侏儒症。2023-08-08 01:29:331
生长素化学本质是什么?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为IAA,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另外,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2023-08-08 01:29:561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为IAA,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另外,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中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为3-吲哚乙酸。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显著。植物体内自由态吲哚乙酸的含量很低,每千克鲜重约为1-100微克,因存在部位及组织种类而异,生长旺盛的组织或器官如生长点、花粉中的含量较多。生长素的产生部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很广,几乎各部位都有,但不是均匀分布的,在某一时间,某一特定部位的含量是受几方面的因素影响的。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而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则甚少。2023-08-08 01:30:051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说明如下:生长素是指植物生长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动物体的是叫生长激素。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但作用机理上有存在相似性。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如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等。吲哚乙酸是一种有机物。纯品是无色叶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遇光后变成玫瑰色。熔点165-166℃(168-170℃),易溶于无水乙醇、醋酸乙酯、二氯乙烷,可溶于乙醚和丙酮。不溶于苯、甲苯、汽油及氯仿。不溶于水,其水溶液能被紫外光分解,但对可见光稳定。其钠盐、钾盐比酸本身稳定,极易溶于水。易脱羧成3-甲基吲哚(粪臭素)。生长素的简介: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IAA,国际通用,是吲哚乙酸(IAA)。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1872年波兰园艺学家谢连斯基对根尖控制根伸长区生长作了研究;后来达尔文父子对草的胚芽鞘向光性进行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类。虽然它们的毒性一般是低毒或微毒,但是在使用中仍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人、畜的安全。2023-08-08 01:30:201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果实发育及促进插枝生根等作用,但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特别提醒:这里要与生长激素区分开,生长激素是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有促进神经组织以外的所有其他组织生长等的功能,是应用在动物范围的名词。其实生长素就是指植物生长素,动物体的是叫生长激素。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但作用机理上有存在相似性。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如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等。吲哚乙酸是一种有机物。纯品是无色叶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遇光后变成玫瑰色。熔点165-166℃(168-170℃),易溶于无水乙醇、醋酸乙酯、二氯乙烷,可溶于乙醚和丙酮。不溶于苯、甲苯、汽油及氯仿。不溶于水,其水溶液能被紫外光分解,但对可见光稳定。其钠盐、钾盐比酸本身稳定,极易溶于水。易脱羧成3-甲基吲哚(粪臭素)。扩展资料: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三者的最适浓度是茎>芽>根,大约分别为每升10E-5摩尔、10E-8摩尔、10E-10摩尔。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运转方向表现明显的极性,主要是由上而下。2、生长素的生理效应表现在两个层次上。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长、抑制根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在器官和整株水平上,生长素从幼苗到果实成熟都起作用。2023-08-08 01:31:171
生长素化学本质是什么?
生长素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很广,几乎各部位都有,但不是均匀分布的,在某一时间,某一特定部位的含量是受几方面的因素影响的。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中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为3-吲哚乙酸。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显著。2023-08-08 01:31:321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为IAA,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另外,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中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为3-吲哚乙酸。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显著。2023-08-08 01:31:451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那样 还有生理作用的特点?
生长素即吲哚乙酸,是最早发现的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生理作用的特点: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2023-08-08 01:31:532
动物生长激素和植物生长素各自的化学本质是什么?怎么区分?
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生长激素,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而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其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 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能促进身体生长的一种激素。生长素能通过促进肝脏产生生长素介质间接促进生长期的骨骺软骨形成,促进骨及软骨的生长,从而使躯体增高。生长素对中间代谢及能量代谢也有影响,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对钠、钾、钙、磷、硫等重要元素的摄取与利用,同时通过抑制糖的消耗,加速脂肪分解,使能量来源由糖代谢转向脂肪代谢。人在幼年时,如果生长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身体长得特别矮小,称“侏儒症”;如果生长素分泌过多,可引起全身各部过度生长,骨胳生长尤为显著,致使身材异常高大,称“巨人症”。成年后,骨骺已融合,长骨不再生长,此时如生长素分泌过多,将刺激肢端骨、面骨、软组织等增生,表现为手、足、鼻、下颌、耳、舌以及肝、肾等内脏显示出不相称的增大,称“肢端肥大症”。 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IAA,国际通用,是吲哚乙酸(IAA)。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1872年波兰园艺学家谢连斯基对根尖控制根伸长区生长作了研究;后来达尔文父子对草的胚芽鞘向光性进行了研究。1928年温特证实了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生长。1934年,凯格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并命名它为吲哚乙酸,因而习惯上常把吲哚乙酸作为生长素的同义词。 生长素在扩展的幼嫩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通过韧皮部的长距离运输,自上而下地向基部积累。根部也能生产生长素,自下而上运输。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色氨酸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而形成的。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吲哚乙醛。吲哚乙醛可以由色氨酸先氧化脱氨成为吲哚丙酮酸后脱羧而成,也可以由色氨酸先脱羧成为色胺后氧化脱氨而形成。然后吲哚乙醛再氧化成吲哚乙酸。另一条可能的合成途径是色氨酸通过吲哚乙腈转变为吲哚乙酸。2023-08-08 01:32:021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区别.
一、含义不同。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为IAA,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另外,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为DNA重组人生长激素,具有人体生长激素同等作用。二、作用不同。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三者的最适浓度是茎>芽>根,大约分别为每升10E-5摩尔、10E-8摩尔、10E-10摩尔。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运转方向表现明显的极性,主要是由上而下。植物生长中抑制腋芽生长的顶端优势,与吲哚乙酸的极性运输及分布有密切关系。生长素还有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生根的作用。细胞分裂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皮下注射约80%被吸收,5小时达血药浓度高峰,半衰期为4小时。注射剂量的90%在肝脏代谢,仅约0.1%以原形由胆道、肾脏排泄。三、化学本质不同。细胞分裂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而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胞分裂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长素2023-08-08 01:32:101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吗
多肽!2023-08-08 01:32:326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区别.
生长素是吲哚乙酸(IAA),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长、抑制根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促进开花,诱导单性果实的发育,延迟果实成熟。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生长,特别是细胞的伸长,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赤霉素,简称:GA。促进茎的伸长和可使长日照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缩短生活周期。还能引起某些植物单性果实的形成。对某些植物,特别是无籽葡萄品种,在开花时用赤霉素处理,可促进无籽果实的发育。最突出的作用是加速细胞的伸长,对细胞的分裂也有促进作用,它可以促进细胞的扩大。赤霉素可以提高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而生长素直接调节细胞的伸长2023-08-08 01:32:482
动物生长激素和植物生长素各自的化学本质是什么?怎么区分?
动物生长激素实质成分是蛋白质,是种大分子物质;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是杂环化合物的衍生物,分子质量较小。2023-08-08 01:33:042
植物激素与生长素本质
生长素是植物激素的一种2023-08-08 01:33:133
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吗
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六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甾醇。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扩展资料:植物激素的作用: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接受特定环境信号诱导产生的、低浓度时可调节植物生理反应的活性物质。在细胞分裂与伸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休眠与萌发以及离体组织培养等方面,分别或相互协调地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分化。植物自身产生的、运往其他部位后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有机物质称为植物激素。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植物激素2023-08-08 01:33:211
生长素和生长激素有什么区别?
区别:一、含义不同。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为IAA,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另外,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生长激素为DNA重组人生长激素,具有人体生长激素同等作用。二、作用不同。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三者的最适浓度是茎>芽>根,大约分别为每升10E-5摩尔、10E-8摩尔、10E-10摩尔。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运转方向表现明显的极性,主要是由上而下。植物生长中抑制腋芽生长的顶端优势,与吲哚乙酸的极性运输及分布有密切关系。生长素还有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生根的作用。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皮下注射约80%被吸收,5小时达血药浓度高峰,半衰期为4小时。注射剂量的90%在肝脏代谢,仅约0.1%以原形由胆道、肾脏排泄。三、化学本质不同。生长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而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扩展资料:生长激素能促进人的生长,且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生长激素主要通过抑制肌肉及脂肪组织利用葡萄糖,同时促进肝脏中的糖异生作用及对糖元进行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生长激素可促进脂肪分解,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饥饿时胰岛素分泌减少,生长激素分泌增高,于是血中葡萄糖利用减少及脂肪利用增高,此时血浆中葡萄糖及游离脂肪酸含量上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长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长激素2023-08-08 01:33:351
生长素和生长激素有什么区别?
激素是动物 素是植物2023-08-08 01:33:4512
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上,荷兰科学家温特的实验证明了(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B.胚芽鞘尖
解: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这个结论是1946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进行化学分析才得出的结论,故A错误;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这个结论是达尔文的实验证明的,故B错误;C、“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某种刺激作用于尖端以下的部位”这个结论是拜尔的实验证明的,故C错误;D、如图,温特将胚芽鞘尖端放在空白琼脂块上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故D正确.故选:D.2023-08-08 01:3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