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一亩田多少平方

2023-08-08 09:10:24
TAG: 平方
人类地板流精华

1亩=666.67平方米。

在我国,农田习惯上用市亩来作为丈量单位,即通常说的亩。

通常情况下,亩换平方米的快速计算口诀为“加半左移三”。1平方米=0.0015亩,如128平方米等于多少亩?计算方法是先用128加128的一半:128+64=192,再把小数点左移3位,即得出亩数为0.192。


扩展资料:

亩是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大约666.67平方米。十五亩等于一公顷。选取60平方丈是因为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现在计数大都以十为一个单位进位,古代的进位则多以"60”为一个单位进位。比如一甲子为60年等。

井田制百步为亩(宽一步、长百步)。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秦并六国,汉承秦制,大小亩并行。至汉武帝统一田亩步数,一律以二百四十步为亩,推行于全国。此后,一亩广二百四十步,至清末未有变化。

现代面积计量单位包括: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正式计量面积的单位是公顷,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顷。

1 公顷=10000 平方米=100 公亩=15 市亩, 1平方米=0.0015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亩

小菜G的建站之路

一亩田三分之二千平方米。

因为 1平方米=0.0015亩,

所以 1亩=1/0.0015

=10000/15

=2000/3平方米。

CarieVinne

一大亩地=666.667平方米

1、一亩地等于十分地。1亩=10分。

2、一亩就是666.6平方米,一分地就是66.6平方米。

北境漫步

答一亩田是60平方丈,600平方尺。

康康map

1亩=666.67平方米

ardim

10分等于1亩,100亩等于1顷。

1市亩等于60平方丈,合666.7平方米。

Chen

六百六十七平米

一亩等于多少平方米?

666.67平方米
2023-08-07 22:40:152

一亩等于多少平方米?

你好1亩=666.66667平方米(㎡)
2023-08-07 22:44:151

一亩田是多少平方米?

1亩=666.67平方米。“亩”是我国的地积单位,它与我国的市制长度单位“丈”、“尺”和市制面积单位“平方丈”、“平方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1亩=60平方丈,1平方丈=100平方尺,所以,1亩=6000平方尺。又因为1平方米=9平方尺,所以,1亩=6000/9=2000/3平方米也就是:1亩等于六百六十六又三分之二平方米。亩是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大约666.67平方米。十五亩等于一公顷。选取60平方丈是因为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现在计数大都以十为一个单位进位,古代的进位则多以“60”为一个单位进位。∴ 1亩=666.66666……平方米
2023-08-07 22:44:382

一亩等于多少平方米

1亩=666.666666667平方米换算过程1亩=10分;1亩=60平方丈=6000平方尺;1米=3尺;1平方米=9平方尺;倒过来1平方尺=1/9平方米;所以1亩=6000/9平方米;1分=600/9平方米=66.67平方米亩是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大约666.667平方米。十五亩等于一公顷。选取60平方丈是因为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现在计数大都以十为一个单位进位,古代的进位则多以"60”为一个单位进位。比如一甲子为60年等。亩和平方米方法1、平方米换为亩:平方米换为亩的计算口诀为“加半左移三”,如128平方米等于多少亩?计算方法是先用128加128的一半,即128+64=192,再把小数点左移3位,即得出128平方米的亩数为0.192。2、亩换为平方米:亩换平方米计算口诀为“除以三加倍右移三”,如要计算24.6亩等于多少平方米,计算方法是24.6÷3=8.2,8.2加倍后为16.4,然后再将小数点右移3位,即得出平方米数为16400。古制换算井田制百步为亩(宽一步、长百步)。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秦并六国,汉承秦制,大小亩并行。至汉武帝统一田亩步数,一律以二百四十步为亩,推行于全国。此后,一亩广二百四十步,至清末未有变化。不同于表面数据,历代度量衡的实际值,皆有不同程度变化。秦汉以六尺为步,一尺长约23厘米。隋唐以五尺为步,一尺长约30厘米。相比起来,人类步幅几乎不变。一步(一左一右)基本是1.4~1.5米。以一步1.45米的中间值计算,一亩约五百平方米。面积一亩,呈方形类似词:方圆一里。井田制一里为九百亩。古人借面积单位作长度单位,由长宽各三百步的面积单位,变成距离三百步的长度单位。但方圆一里的含义,仍然是九百亩,也即是呈方形时长三百步宽三百步。与之类似,百步为亩,本义为宽一步长百步的面积。相较于方圆一里,一亩见方的含义会发生变化吗?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认定,亩制是农耕封建帝制时代的基础制度,从秦汉至明清两千余年几乎未有变化,故而一亩见方的本义不可能变成长百步宽百步。因此一亩见方的含义必然是,也只能是:面积一亩,呈方形。其他说法首先应该肯定:“一亩见方”是一个无法精确计量的估数。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妨从“亩”说起。依照现行工具书的说法,“亩”是中国市制的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60平方丈。十五亩等于一公倾。如果要换算为公制的话,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但要强调的是,这一说法是定制。中国历史上所说的“亩”其实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吴承洛先生在《中国度量衡史》一书中明确地指出:“惟中国历代对于地亩之数,本无精密统计,又未经清丈,亦无法确定计亩之单位。”“地积之量以长度之二次方幂计之,地积本身则无为标准之基本量;故言地亩之大小,可以尺度之数计之。”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作为地积单位的“亩”,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量,地亩的大小通常是以尺度来计算的。按照周朝的规定,6尺为步(有的说6尺4寸、也有8尺之说),百步为亩。到了秦代,则以6尺为步,240步为一亩。汉代沿袭秦代的制度,而唐朝则以宽一步,长240步为一亩。整个清朝以5方尺为步,以240步为一亩。至于一步究竟是多长,又是一个变化的量。周代的一尺大约为19.9公分,秦尺约合23.192公分(商鞅方升);汉尺约23公分左右(《三国演义》上说:关云长身高九尺。如果按照33公分左右为一尺的话,关云长就有3米高了,太不实际。可以推定,《三国演义》上所说的尺,应是指当时的汉尺:每尺23公分左右。照此计算,关云长的身高为207公分,看来,此身高也大有人在,不足为奇。以上插叙了一段,无非是想说明,尺的长短是与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的);清代的一尺约合32公分左右。再来说“见方”。所谓“见方”,现行工具书认为:它用在表示长度的数量词后,表示以该长度为边的正方形。也正是因为如此,教材上“一亩见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结合上文我们可知:“亩”作为地积单位是“可以尺度之数计之”的。因此这里所说的“一亩”实际上是被视为表示长度的数量词使用的。综合以上所说,课文中的“一亩见方”,是模糊地指周长约为240步的一块正方形的地方,大约为193.8平方米左右(即0.2907亩)。
2023-08-07 22:45:401

1亩等于多少平方米?

1亩=150平方丈=666.67平方米。
2023-08-07 22:46:122

1亩地等于多少平方米

1 公顷=10000 平方米=100 公亩=15 市亩 1 公亩=100 平方米 1平方米=0.0015亩 ∴1亩=666.67平方米 平方米换为亩---计算口诀为“加半左移三”。1平方米=0.0015亩,如128平方米等于多少亩?计算方法是先用128加128的一半:128+64=192,再把小数点左移3位,即得出亩数为0.192。 亩换为平方米---计算口诀为“除以三加倍右移三”。如要计算24.6亩等于多少平方米,24.6÷3=8.2,8.2加倍后为16.4,然后再将小数点右移3位,即得出平方米数为16400。
2023-08-07 22:46:571

一亩多少平方米?

一亩地的面积等于六百六十六点六七平方米,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2023-08-07 22:47:442

请问一亩田多少平方米

666.66666…平方米≈666.7平方米
2023-08-07 22:48:024

冬天会冷多久

冬天会冷多久   冬天会冷多久,寒冷的冬天想必是很多人都不喜欢的,相比北方时间更长的冬季,南方的冬天反而更加短暂,但一样都是寒冷的,下面和大家分享冬天会冷多久,希望大家喜欢。   冬天会冷多久1   冬季一般是12月份到下一年的1、2月份,大约有90、91天。   冬季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选择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越冬。   冬天季节,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开始收藏。“秋收冬藏”,万物在冬季闭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法,按候平均气温法划分的四季,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等于或低于10摄氏度算是进入冬季。   冬天会冷多久2    冬天什么时候最冷   三九天是最冷的,根据日历显示,在2021年的三九的时间是2022年1月8日-1月16日,四九的时间是2022年1月17日-1月25日这也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了,而且过了这个时候我国的春节马上就要到来了。   进入三九天后将开始变冷,勤劳而机智的远古人很久以前就了解了四个季节的变化,并设置了二十四个节气,三伏天和三十九天之类的节气来安排生产和生活。寒冷天数是寒冷天气的代表。2020最冷的时期也是这个时候。    三九天气注意事项    1、注意防寒保暖   严寒刺激会加重高血压病情,所以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2、控制情绪   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中风,因此高血压病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3、坚持适量运动   参加一些户外锻炼,以增强体质和耐寒能力,但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而定,最好不要做剧烈运动。冬季不应太早进行锻炼,阳光充足天气暖和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是户外锻炼的黄金时段。    4、注意补充水分   冬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消耗多,要多喝水,多食鲜枣、柚子、柿子、柑橘等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及绿叶蔬菜。   冬天会冷多久3    冬天吃什么好    1、瘦肉   大多数女性每日摄入的铁元素并没有达到身体需要,因此在冬会特别怕冷。不想在冬季做一个冰美人,就要注意补充充足的铁元素,抵抗寒流来袭。虽然瘦肉里含铁量不太高,但铁的利用率却与猪肝差不多,而且购买加工容易。    2、胡萝卜   胡萝卜能够增强体力和免疫力,激活内脏功能和血液运行,从而达到调理内脏、暖身、滋养的功效。   把胡萝卜和洋葱洗净切片,用橄榄油把洋葱炒成透明状后,再加入胡萝卜继续煸炒。加入高汤煮沸,再加少许调味盐等。每天午饭或者晚饭时喝200毫升,长期坚持,就会改善怕冷的情况。    3、鸡肉   冬季吃鸡肉也是不错的选择,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是为什么吧。   畏寒怕冷吃鸡肉。这里说的鸡肉,是指去皮的鸡肉,因为鸡的脂肪几乎都在鸡皮。   每100克去皮鸡肉中含有24克蛋白质,却只有0.7克脂肪。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气血不足、虚弱等症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4、羊肉   羊肉同样是最适合冬季食用的肉类之一,一起了解一下吧。   相对猪肉而言,羊肉蛋白质含量较多,脂肪含量较少。维生素B1、B2、B6以及铁、锌、硒的含量颇为丰富。   此外,羊肉肉质细嫩,容易消化吸收,冬季养生多吃羊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羊肉热量比牛肉要高,历来被当做秋冬御寒和进补的重要食品之一。    5、牛肉   牛肉性温味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和蛋白质、脂肪、菸酸、无机盐等。从中医角度来看,牛肉还具有补益脾胃、强筋骨的作用。如果牛肉与党参、北芪做成炖汤,不仅甘润可口,补体虚、益气血,还能使人体御寒能力增强。    6、黑豆   黑豆是各种豆类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比猪腿肉多一倍还有余。   它含有的脂肪主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人体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占50%,还有磷脂、大豆黄酮、生物素,黑豆性平味甘,有润肠补血的功能,所以吃黑豆没有引起高血脂之虞,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7、糯米   生活中常见的糯米,也是御寒高手。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   脾胃温暖后,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需注意的是,糯米比普通米饭难消化,热量也比较高,所以一次性不宜多吃哦。    8、牛奶   牛奶是优质蛋白质、核黄素、钾、钙、磷、维生素B12、维生素D的极佳来源,这些营养素可为大脑提供所需的多种营养。而且冬季是最佳存储能量的季节,多喝牛奶可以保暖。    9、狗肉   狗肉含有较多的牛磺酸、多肽,而脂肪很少。中医认为,狗肉性温,有补气温肾、助阳散寒之功效,对腰痛、畏寒、四肢冰冷、夜间多尿、增添热量有很好的作用。    10、燕麦   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质,具有很好的饱腹感,有助控制体重,其中的β葡聚糖具有降低“坏胆固醇”的作用。   此外,燕麦还富含多种矿物质,有助身体抵抗寒冷。燕麦可以用来熬粥,也可和大米搭配做成燕麦饭。    11、牡蛎   牡蛎性平偏凉、味甘咸,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干牡蛎肉含蛋白质高达45%~57%,脂肪7%~11%。   钙含量接近牛奶的.1倍,铁含量为牛奶的21倍,能很好地健美肌肤。同时具有滋阴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    12、海带   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而碘元素有助於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具有产热效应。   因其可以加快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基础代谢,并使皮肤血流加快,所以能减轻寒冷等。故冬春等寒冷季节多喝海带汤可增强抗寒力。    13、紫菜   由于钙能帮助机体提高御寒能力,因此食用紫菜可从中获得许多钙,增强御寒能力。紫菜中的多糖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活性,对抗寒有帮助。    14、辣椒   吃辣可以祛寒,这是因为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中含胡椒碱,它们都属于辛辣食品,冬天多吃一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特别是女性或者体质较差的人在此期间可多吃放有胡椒的红糖煮鸡蛋汤等。    15、红薯   《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能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   红薯配上小米煮成的粥甘甜味美,喝过之后还有回香。二者的组合更是堪称经典,对消化不好和想要减肥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16、姜   冬季,早上出行除了多加衣物和保护手肘等关键部位外,还可口含一块生姜,以增强身体御寒的能力。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生姜性味辛、温,有暖胃、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可治疗外感风寒、头痛、咳嗽、胃寒呕吐,亦可增进血液循环,驱散寒邪。   冬天会冷多久4   39是9冬天中的9天,9是冬至节气的这一天开始,每9天持续19天,每前9天持续19天,第二个9天持续29天,第三个9天持续81天,直到39天等9天结束。根据中国的传统,9是极数,最大,最大的意义。古人认为9981日是最大的数字,所以到了冬至到9981日的时间,春天也会到来。虽然没有确切的资料表明九寒冬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九九与冬天的天气非常吻合,所以流传至今。   相信很多人都会唱《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从数九童谣中我们可以得知,全年最冷的时候是三九和四九,那么为何在农村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呢?   冬至季节是北半球白天时间最短,太阳直射点是北半球最远的一天,冬至季节以后白天的时间慢慢变长,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逐渐向北移动,因此很多人认为冬至季节是北半球最冷的一天。事实并非如此。随着气温的下降,除了地球吸收热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外,还与地球表面释放的热量有很大关系。冬至以后太阳照射的时间会变长,从直射点位置向北移动,但每天白天的照明时间会变慢,直射点移动的位置也会变少,因此冬至以后北半球每天吸收的热量远远少于亏损的热量。因为39点是最严重的,所以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冬至之后19日至27日39日,2021年39日的时间从公历2021年1月8日(农历腊月七日)到阳历2021年1月16日(农历腊月十四日),今天是1月6日,也就是还有2天我们将迎来今年最冷的三九天。   那么每年冬天什么时候最冷呢?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宽广,气候差异明显,南北最冷的时间也都不同。在北方,三九天将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因为冬至的时间是固定的,北方在1月中旬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但南方天气最冷的时间段是从四弯到五弯期间,也就是从1月下旬到最冷的时期。3 ~ 9天还有2天,但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很多地区的气温已经提前到3 ~ 9天,大家旅行时必须采取防寒措施。今年天气早冷,气温低,农民应该早点采取农作物防冻措施,以免农作物冻伤影响第二年的粮食收获。
2023-08-07 22:41:561

什么是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电子管计算机 ;2、第二阶段:晶体管计算机 从1960年到1964年,在计算机中采用了比电子管更先进的晶体管,晶体管比电子管小得多,不需要暖机时间,消耗能量较少,处理更迅速、更可靠。3、第三阶段: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更小、价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计算速度更快。4、第四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从1971年到现在。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元件依然是集成电路,不过,这种集成电路已经大大改善,它包含着几十万到上百万个晶体管,人们称之为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Scale lntegrated Circuit,简称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lntegrated Circuit,简称VLSI)。根据具体问题类型,进行步骤拆解/原因原理分析/内容拓展等。具体步骤如下:/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2023-08-07 22:41:592

清宫奇葩现象!清朝皇帝竟大多死于严寒的冬天

翻开卷帙浩繁的清宫医案,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清朝入关后的10位皇帝,大都死在严寒的冬天,特别是过不了正月头。这一现象与北京严冬的气候条件有关,也与他们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素质有关。 清朝入关后死于紫禁城(含离宫)的皇帝共有9位: 顺治帝福临,死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乾隆帝弘历,死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道光帝旻宁,死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 康熙帝死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同治帝死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光绪帝死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刚进入冬天; 宣统帝(死时已是庶人)死于公元1967年10月17日,刚刚立冬。 清帝为何大多死于冬天?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从年龄看,乾隆帝活了89岁,他的死可以说是“尽其天年”,抑或是“无疾而终”;康熙帝和道光帝都活了69岁,都年近“古稀”,也可以说是年老体弱的原因。 除了年龄原因外,同当时难以防治的传染病不无关系:分别只活了24岁和19岁的顺治帝和同治帝,都死于传染性极强、在当时又很难防治的烈性传染病天花,而冬天又是天花最肆虐的季节;光绪帝患的是结核综合病,这在链霉素没有发明前的清代,也几乎是难以治愈的绝证。他死在冬季的原因,是因为结核病再合并冬季易发的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遇到严寒天气,使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加不堪一击。
2023-08-07 22:42:04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一代计算机 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第二代计算机 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器件第三代计算机 特征是半导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 特征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管(第一阶段)-晶体管(第二阶段)--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三阶段)--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四阶段)--智能(第五阶段)
2023-08-07 22:42:081

鬼子六弈忻的生卒年月?

奕u4723(1832~1898)清末重要大臣、洋务派首领。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奕詝异母弟。奕詝十岁丧母,由奕u4723生母抚养长大,与奕u4723关系亲密。1850年(道光三十年),道光帝病死,奕詝继位,年号“咸丰”。次年,奕u4723封恭亲王。1853年(咸丰三年),在军机大臣上行走。1855年,母病死,不顾咸丰帝反对,强行为其争皇太后封号,被咸丰帝斥责疏略礼仪,罢去官职。虽于1857年复授都统,1859年又授内大臣,然其兄弟关系已甚不融洽。1860年,英法联军攻逼北京,咸丰帝逃亡热河(今河北承德),奉命为与英法议和的全权大臣,并与英、法、俄国签订《北京条约》。在此期间,不仅与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礼部侍郎宝鋆等结成权势集团,也得到外国势力的支持。1861年,奏请改变清政府外交、通商制度,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受命主其事。同年,咸丰帝病死,与慈禧太后密谋发动辛酉政变。处死赞襄政务王大臣载垣、端华、肃顺等人,被封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任内主张对外妥协,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兴办洋务新政。太平天国失败后,与慈禧太后发生权力之争,于1865 年(同治四年)被罢去议政王等一切职务。旋经王大臣多人奏请,复任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职。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时,又被慈禧太后以“委靡因循”为借口罢其一切职务。以后家居十年。1894年,中日战争期间,起用管理总理衙门,并总理海军,会同办理军务。旋又督办军务,节制各路统兵大臣,授军机大臣。1898年病死。
2023-08-07 22:42:122

小寒是几月几日哪一天

小寒是哪一天:2023年1月5日,星期四,腊月十四,小寒的由来小寒,太阳到达黄经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
2023-08-07 22:42:191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特点,分类,应用及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一、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二、计算机各发展阶段的特点:电子管数字机:在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晶体管数字机: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集成电路数字机: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大规模集成电路机: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三、现代计算机的分类:超级计算机:通常是指由数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机)组成的、能计算普通PC机和服务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复杂课题的计算机。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个人电脑:包括台式机、电脑一体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等。网络计算机:由服务器、工作站、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组成的网络服务系统。工控机:是一种采用总线结构,对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计算机系统总称。主要有PC总线工业电脑(IPC)、可编程控制系统(PLC)、分散型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系统(FCS)、数控系统(CNC)五种。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以应用为中心、以微处理器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的,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综合性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它是计算机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也是种类繁多,形态多种多样的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几乎包括了生活中的所有电器设备,如掌上pda、计算器、电视机顶盒、手机、数字电视、多媒体播放器、汽车、微波炉、数字相机、家庭自动化系统、电梯、空调、安全系统、自动售货机、蜂窝式电话、消费电子设备、工业自动化仪表与医疗仪器等。四、计算机的应用:信息管理:包括信息处理及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具体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类、排序、检索和发布等一系列工作。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值计算问题。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利用计算机实时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节或自动控制。采用计算机进行过程控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自动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控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量及合格率。辅助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翻译:机译消除了不同文字和语言间的隔阂,堪称高科技造福人类之举。但机译的译文质量长期以来一直是个问题,离理想目标仍相差甚远。多媒体技术: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等各种媒体综合起来,构成一种全新的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是由一些独立的和具备信息交换能力的计算机互联构成,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计算机在网络方面的应用使人类之间的交流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障碍。五、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是指为了适应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发展高速度、大存储容量和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微型化: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未来计算机仍会不断趋于微型化,体积将越来越小。网络化:未来计算机将会进一步向网络化方面发展,无线网络将会越来越普及。人工智能化:人类不断在探索如何让计算机能够更好的反应人类思维,使计算机能够具有人类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可以通过思考与人类沟通交流,抛弃以往的依靠通过编码程序来运行计算机的方法,直接对计算机发出指令。多媒体化: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为一体,使信息处理的对象和内容更加接近真实世界。技术结合:计算机微型处理器(CPU)以晶体管为基本元件,随着处理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计算机结构和元件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光电技术、量子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新型计算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023-08-07 22:42:283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6~1959年)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特点是使用电子真空管作为逻辑元件,存储器用延迟线或磁鼓,软件主要是机器语言,开始使用符号语言。 第二阶段(1959~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特点是使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真空管作为逻辑元件,软件方面出现了高级程序语言,还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 第三阶段(1964~1970年)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特点是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存储器仍使用磁芯。操作系统进一步发展与普及。 第四阶段(1970~现在)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特点是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主存储器也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在软件方面出现了与硬件相结合的产品赞同7| 评论
2023-08-07 22:42:371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是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在1946年到dao1956年。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 ,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第二个发展阶段是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在1956年到1964年。第三个发展阶段是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在1964年到1970年。第四个发展阶段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是1970年至今。
2023-08-07 22:42:431

初一 语文 伟大的悲剧 请详细解答,谢谢! (12 20:17:26)

我初一时没这篇课文哒
2023-08-07 22:42:515

电脑的发展史是什么?

发展历史(1)大型主机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是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数字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逐渐走向成熟。;(2)小型计算机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一次“缩小化”,可以满足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处理要求,成本较低,价格可被接受;(3)微型计算机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二次“缩小化”,1976年美国苹果公司成立,1977年就推出了AppleII计算机,大获成功。1981年IBM推出IBM-PC,此后它经历了若干代的演进,占领了个人计算机市场,使得个人计算机得到了很大的普及;(4)客户机/服务器  即C/S阶段。随着1964年IBM与美国航空公司建立了第一个全球联机订票系统,把美国当时2000多个订票的终端用电话线连接在了一起,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客户机/服务器阶段,这种模式至今仍在大量使用。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中,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而客户机是网络的基础,客户机依靠服务器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资源,而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网络必须的资源。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5)Internet阶段  也称互联网、因特网、网际网阶段。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此后经历了文本到图片,到现在语音、视频等阶段,宽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强。互联网的特征是:全球性、海量性、匿名性、交互性、成长性、扁平性、即时性、多媒体性、成瘾性、喧哗性。互联网的意义不应低估。它是人类迈向地球村坚实的一步;(6)云计算时代  从2008年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逐渐流行起来,它正在成为一个通俗和大众化(Popular)的词语。云计算被视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因为它使得超级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成为了可能。企业与个人用户无需再投入昂贵的硬件购置成本,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购买租赁计算力,用户只用为自己需要的功能付钱,同时消除传统软件在硬件,软件,专业技能方面的花费。云计算让用户脱离技术与部署上的复杂性而获得应用。云计算囊括了开发、架构、负载平衡和商业模式等,是软件业的未来模式。它基于Web的服务,也是以互联网为中心。
2023-08-07 22:42:546

二十四节气小寒的特点

二十四节气小寒的特点   二十四节气小寒的特点,小寒是二十四节气倒数第二个节气,不同地区也有着相似或不一样的习俗,小寒通常预示着大降温的开始,要注意保暖,以下分享二十四节气小寒的特点。   二十四节气小寒的特点1   小寒,太阳到达黄经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小寒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   至于小寒和大寒节气哪个更冷?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历史资料统计表明:不同地点、不同年份情况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北方大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要低于小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南方则反之。   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在我国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中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中国隆冬最冷的地区是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   小寒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一5℃上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东北北部地区,这时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达—50℃以下,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20℃。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10℃上下。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此线以南已经没有季节性的冻土,冬作物也没有明显的越冬期。这时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虽然田野里仍是充满生机,但亦时有冷空气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小寒节气的习俗    1、吃菜饭   小寒时节,在江苏一些地方,许多家庭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一样,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熬的,非常香鲜可口。当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有名特产,可称得上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比美。    2、吃糯米饭   到了小寒,广东某些地区也会煮饭过节,只不过不煮菜饭,而是煮糯米饭。但是,过节吃的糯米饭并不只是把糯米煮成饭那么容易,它里面会加上炒香了的“腊味”(广东人统称腊肠和腊肉为“腊味”)、香菜、葱花等原料,吃起来非常香。“腊味”是煮糯米饭必需的,一方面是脂肪含量高,御寒;另一方面糯米本身黏性大,饭气味重,需要掺和一些油脂类吃起来才香。    3、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旧时天津地区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它是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6厘米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那时候条件有限,所以人们会想出一些方法来弥补冬日蔬菜的K乏。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菜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要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4、画图数九   小寒节气最后来源于黄河流域,听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    5、探梅   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景色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清香,神智也会为之清新振奋。    6、冰戏   我国南方各省,人冬之后天寒地诉,冰期非常持久,动辄从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    7、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    8、体育锻炼   俗语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很多地方恰逢小寒节气时,会用当地具有地域特点的体育锻炼方式来过节,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假如遇到下雪,那节目就更多了,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浑身暖和,血脉畅通。   二十四节气小寒的特点2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小寒节气,开始形成最为强大和稳定的东亚大槽,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也到了最为强大且稳定的时期。西风槽脊尺度达至最大,且配合西风的最大强度。虽然在小寒节气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但很多都没有达到寒潮标准。人们还是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的预报,以预防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对春运的影响,注意防寒防冻。   小寒时节,我国东北北部地区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达-50℃以下,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20℃,放眼望去千里冰封,人们仿佛处在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北纬45度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上下,北纬40度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10℃上下,都是一派严冬的景象。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   我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一般而言,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千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小寒节气介绍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黄经为285度。小寒时节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第23个节气,在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度。进入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   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   还有人说,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   寒即寒冷,小寒表不寒冷的程度。《月令一七十二候集解》:   “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只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锥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鸲”为鸣叫的意思,锥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二十四节气小寒的特点3    小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   古时候对小寒非常重视,例如到了小寒时节,北方人就会吃煮菜,主要是一些偏暖性的食物。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已经慢慢淡化了,不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注意适当的养生保暖。   而到了小寒的时候,也将接近一年的尾声了,这个时候的年味也变的浓很多了。大家已经差不多在准备过年要用的东西了,大街小巷也能够听到喜气洋洋的新年歌,而小商小贩也开始卖起了各种各样的年货了。   古人在意小寒,还因为这个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小寒到了,寒冬腊月也就来了,此时古人特别注意保暖和保健。小寒后冬天的棉衣全都会上身,牲畜也要加料,“人到小寒衣满身,牛到大寒草满栏。”    小寒吃什么暖中补虚   而小寒与大寒之间,也有气候上的对应关系,谚称“小寒不寒寒大寒”。类似说法还有:“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冻土,大寒冻河”。这些谚语,意在提醒人们注意早做准备,防冻防灾,可见小寒在农事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寒时节的寒冷并未阻碍一些耐寒植物的生长,二十叫番花信风中的前三信开放了,“一信梅花开”,梅花因其在腊月开放。所以又称腊梅。   伴随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在横斜的枝枝桠上,梅花顶着寒风绽放了,还不时地散发着香气,这种不畏严寒的高贵品格引得世人大加赞颂“梅花香自苦寒来”。    小寒节气农事需要注意什么   天气寒冷滴水成冰的季节,是人们赏冬景的大好时机。北国冰城哈尔滨的冰雕巧夺天工,松花江上的雾凇堪称一绝,林海雪原呼号的朔风及不畏严寒的野生动物,把个寒冷的冬季给搅动得有了声色。   人们耐不住长夜的寒冷寂寞,纷纷开始了丰富多彩的广外运动,参加体育锻炼。“冬练三九”是说冬季适合人体热量的散发,是提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的好时机。
2023-08-07 22:43:101

哥特哈德·海因里希的苦斗苏联

1941年春,第43军奉命向东线开拔,进驻波兰总督辖区。在进将进行的“巴巴罗萨”进攻中,第43军被编入中央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部署在华沙以东。到进攻发起前,第43军共下辖3个师(第131,134,252步兵师),此外还配属有2个高炮营,1个自行高炮连,2个军属炮兵团,1个工兵团以及1个通讯营。6月22日,500多万德军越过边境线,向苏联发起突然袭击,到月底,形成的比亚维斯托克包围圈合围了苏联西方面军的40万多万,这时海因里希的第43军被转给魏克斯大将的第2集团军负责清剿陷入包围圈中的苏军残余部队。这并不是一个好差事。与在法国时相比,被围的苏军抵抗异常顽强,第43军经过1周多激烈的战斗才基本肃清比亚维斯托克附近的苏军。7月上旬,第43军则负责掩护第2装甲集群的南翼向斯摩棱斯克挺进, 7月13日,部署在日洛宾-新贝霍夫地区的苏军第21集团军突然向博布鲁伊斯克方向发动了反击,此前还沉浸在胜利喜悦当中的德军统帅部对这次反击深感意外,急令第43军加速前进,以遏止苏军对第2装甲集群侧翼的威胁。在空军的强力支援下,经过数天的激战,到7月17日,第43军和其左翼的第53军一道,终于将第21集团军的反击阻止在博布鲁伊斯克以南,7月24日,苏军在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之间新建了中央方面军(司令费.伊.库兹涅佐夫上将,下辖第3,第21集团军)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苏军又对这一地区发动了数次反攻,在7月下旬,由3个骑兵师组成的苏军骑兵集群还对博布鲁伊斯克发起过一次凶猛的冲击。一直到8月8日,第43军和第2集团军的其他部队才将这支骑兵部队彻底歼灭。从8月9日,德军发动戈梅尔战役,计划兵分三路一举拔除横亘在克里切夫—戈梅尔地区的苏军中央方面军。海因里希的第43军在“古德里安集团军级集群”的配合之下,强渡第涅伯河,直趋戈美尔。到8月24日战役结束时,德军几乎全歼了第21集团军,彻底清除了这个威胁中央集团军群南翼1个多月之久的隐患。 综观海因里希的第43军在苏德战争开始2个月来的表现来看,应该说并不理想。这突出表现在其推进速度过慢,机动能力差,难以有效保障主力突击部队侧翼。以戈梅尔战役为例,在战役开始10天后,第24装甲军(隶属于古德里安集团军级集群)的突进距离为150公里,而第43军则仅为35公里。但这其中和步兵师本身的机动能力以及作战任务的分配有很大的关系。 戈梅尔战役后,苏军整个西南方面军便位于德军三面包围之内。希特勒于8月21日下令中央集团军群的南翼兵力继续南下,和南方集团军群一道围歼苏军西南方面军。在基辅战役期间,第43军一改以前“蜗牛”的印象,行动坚决迅速,虽然9月初乌克兰北部地区的大雨严重影响了部队的行进,但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个军还是前进了300公里,其属下的2个师(第131,第293师)是第2集团军中突进速度最快的部队之一。为表彰海因里希在基辅战役中的杰出表现,9月18日,海因里希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他是第510位骑士铁十字勋章的获得者。基辅战役后,第43军被重新布置在布良斯克前线。9月下旬,为了准备即将打响的莫斯科战役,第43军也接收了原隶属于第53军的第52步兵师,当时这个师的师长就是日后的陆军大将——洛塔尔·伦杜利克。 在得到了近一个星期的休整后,第43军在10月初参加了奥廖尔-布良斯克战役,它的任务是从罗斯拉夫尔东南的杰斯纳河西岸出发突破苏布良斯克方面军第50集团军的北翼,向东直插奥卡河,以切断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后路,这是要以步兵军完成装甲兵的任务,进攻开始后,第43军进展顺利:10月10日便切断了布良斯克到莫斯科的铁路线,10月19日,第43军达到奥卡河,其属下的第131师攻占奥卡河上的重要渡口利赫文,5天后,第43军的另一个步兵师——第31步兵师占领了位于里希维以南20公里的别廖夫,初步完成了对苏第50集团军在北翼的包围。到10月底,第43军的前锋已经逼近到图拉以东不到50公里的地方,但就这段距离第43军却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在这里第43军遭到了苏军第49集团军和第50集团军残部的顽强抵抗,加上10月初雪后的泥泞使得后勤补给日趋恶化,别的姑且不说,自从10月20日以来,第43军的面包供给都已经完全中断了。在这种情况下,海因里希也只得放任他的士兵在占领区“就地筹措”粮食。后来他在给他妻子的信中也承认在41年冬天,他的部队有70%的给养都是在占领区搜刮的。到11月中旬,已经精疲力竭的第43军的攻势终于在阿列克辛-图拉东南一线停止了下来。面对前线日趋困难的局势,11月13日,德国陆军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召集东线各集团军群和集团军的参谋长在奥尔沙开会,决定在东线再发起一次全面进攻,争取在入东前一举攻占莫斯科。尽管很多前线将领(包括海因里希在内)都对这项命令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但军令如山,11月18日,第43军还是恢复了对图拉的进攻。不过缺乏冬装的德国步兵们却仍然是举步唯艰,步兵师每天平均只能推进大约3英里,而且这个速度还在不断的递减。12月4日,孤注一掷的第43军最后一次向图拉发起了冲击,结果除了第31步兵师在最初有一些进展以外,其他地段的攻势很快就在苏军的抵抗和严寒的双重压力下停顿了下来。这次攻势的失利让德军在年底前攻占图拉的希望彻底化为了泡影。12月5日,失望已极的古德里安只得下令停止进攻并全线转入防御。 第43军2个师负责着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之间至关重要的50公里长的结合部。而这时,一直处于防御状态的苏军却突然全线转入了反攻。从12月5日开始,加里宁方面军(总司令科涅夫上将)和西方面军(总司令朱可夫大将)先后发起了反攻。12月8日,苏军第50集团军(司令博尔金中将,此时下辖11个步兵师和骑兵师)向图拉以西的第43军也发起了反击,第2天便在第43军右翼的第31步兵师和第296步兵师之间打开了一个突破口,而这里正好是斯大林诺戈尔斯克突出部的根部,古德里安的大部分部队此时还在这个突出部里,为了填补这个危险的缺口,德军急忙从第4集团军调来第137步兵师(原隶属于第13军)应急,虽然德军拼死抵抗(第137步兵师的师长弗雷德里希.伯格曼中将也在战斗中战死),但还是不足以弥补日益扩大的缺口。5天后,第50集团军的前锋已经抵达第43军深远后方的杜布纳,第43军和第24装甲军之间的这个缺口已经扩大到40公里。12月14日,苏军第49集团军(司令扎哈尔金中将,下辖5个步兵师和骑兵师)对第4集团军南翼的第13军和第43军的结合部发起了凶猛的冲击,3天后苏军便夺回了第13军半个月前刚刚攻克的阿列克辛。迫不得已的海因里希只得率部撤往西北方向。至此,第43军和第2装甲集团军主力之间的缺口已经变得越来越大,德军沿奥卡河构筑的冬季预设阵地已暴露在了苏军的面前,这给苏军的进一步反击提供了机会。12月17日,苏军第50集团军的快速集群(由波波夫少将指挥)通过这个突破口,3昼夜内前进约90公里,进抵德军后方重要的补给中心——卡卢加城的南郊,第43军面临着即将陷入合围的境地。面对危局,海因里希果断的将他手下的3个师调往卡卢加附近,乘苏军立足未稳之机迅速加强了卡卢加的防御。此后苏德两军在卡卢加城内的争夺战一直持续了10天,战斗十分激烈,城市的控制权曾数度易手。12月30日,城内苏军在开到的第50集团军和第49集团军的协助下,才最终夺回卡卢加。据苏方史料记载,第43军在城市争夺战中至少损失了五千人。第43军虽然在此战中损失惨重,但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它在卡卢加的坚守在一段时间内迟滞了苏军来势汹汹的进攻,暂时稳定了第4集团军南翼的安全。正当海因里希率部队在卡卢加地区与苏军鏖战之时,德军领导层却正在发生着巨大的人事调整:由于作战失利和擅自撤退等原因,包括布劳希奇元帅,龙德施泰特元帅,博克元帅,古德里安大将和霍普纳大将在内的一大批高级将领被解职。博克去职后,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职务由第4集团军司令京特·冯·克鲁格元帅接任。海因里希步兵上将作为中央集团军群中最为资深的军长,在克鲁格元帅的大力推荐下,于1942年1月20日,被任命为第4集团军的司令。下辖5个军17师。海因里希在接手第4集团军后就发现实际上它的部队处于非常危险的状况:与北面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南面的第2装甲集团军之间的结合地段已经被苏军的反击冲击得七零八落。在这种情况下,海因里希可以做的,就只能是坚守了,他利用了他能到手的每一项东西,正规的也好,不正规的也好。他鼓舞部下,激励他们,升级的升级,撤换的撤换——一在他上任后的三个月里,第4集团军的正面防线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苏军方面为了尽快突破第4集团军的防线,在第4集团军后方空降了第8空降旅的大约2千多人。使得本就困难重重的补给线将更加脆弱。 这种腹背受敌的情况下,1942年1月15日,希特勒终于下令第4集团军放弃卡卢加以北的突出部, 1月27日,苏军近卫第1骑兵军在尤赫诺夫以南突破了第4集团军的防线,到月底,这支部队的前锋已经逼近维亚兹马南郊。这支部队和从尤赫诺夫以北切入进来的第33集团军(司令叶夫列莫夫中将)还曾经一度切断了第4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里查德.罗夫步兵上将)的联系。但不久这支孤军深入的苏军就遭到缓过劲来的第4装甲集团军的猛烈反击,并于2月3日被切断了与后方的联系。苏军为了援救陷入重围的第33集团军和近卫第1骑兵军(还包括第4空降军一部),苏军第43,第49和第50集团军曾几次发动进攻,试图恢复联系,但均已经在新防线上站稳脚跟德军所击退。无法在正面取得突破的苏军只好故计重演,从2月16日开始先后向尤赫诺夫以西地域空投了7千多伞兵(隶属于苏军第4空降军),但仍旧是无济于事,第4空降军军长列瓦绍夫少将也在交战中阵亡。随着冬季的结束,1942年春天的泥泞时期已经开始。4月20日,斯大林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就地转入防御。莫斯科一战德军尽管遭受到了惨败,但海因里希的第4集团军和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在面对苏军冬季反攻时的顽强表现却是不争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由于第4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在南北两翼的坚强防守才使得中央集团军群免遭覆灭的厄运。步兵出身的海因里希在冬季防御战中的杰出表现为他在德军中赢得了“防御专家”的称号。而以往在德军进攻战中出尽风头的装甲部队的指挥官们却名声扫地。但估计谁也不愿意在这样一场失败的防御战中充当“明星”,这也许是防御名将海因里希的一大悲哀吧。 莫斯科战役后,苏德战场中部战线的交战暂时停止了下来,德军正面的压力大为减轻,而分布在德军战线后方广大地区的苏军被围部队对德军后方交通线的威胁开始突显出来,因此第4集团军的主要任务转为肃清分布在维亚兹马-叶利尼亚之间的被围苏军,海因里希投入了南翼的第43军和第40摩托化军的部分的兵力参与围剿。而这些苏军部队在德军的重重围困下只得靠极其有限的空投来补给。在德军逐渐加强的围剿之下,这些部队的战斗力迅速下降,仅以第4空降军为例,到3月5日时,只剩下三千多人。3月25日,第4集团军在第4装甲集团军的配合下对被围的苏第33集团军发起一次强有力的冲击,企图向乌格拉河突围的第33集团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拼死抵抗,双方寸土必争,战况异常激烈,第33集团军司令米哈伊尔·格里戈里那维奇·叶夫列莫夫中将也在突围中负伤自杀。到4月25日该部投降时,德军宣布共歼灭苏军1万4千人(其中苏军8千人阵亡),仅有大约1千人最终冲出了包围圈。尽管苏军在5月-6月间又先后向敌后空投了近五千人,但被围部队的情况却仍在继续恶化。5月底,第4集团军发起的“汉诺威I号”和“汉诺威II号”攻势对被围苏军来说更加雪上加霜,1个月后当别洛夫集群(包括近卫骑兵第1军和第4空降军的残部,由近卫第1骑兵军军长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别洛夫统一指挥)最终向南突围成功时,其所辖部队已所剩无几。1942年夏,希特勒开始将东方战役的重点转向战线的南翼,第4集团军的第40,第57摩托化军和第13军在4,5月间都被调给了南方集团军群。为了弥补兵力上的不足,第4集团军中被塞入了大量的“战斗群”,这其中有伞兵和一些步兵师的残部。到4月底时,第4集团军的序列中竟然有20多个师的番号,这还不包括6个“战斗群”。随着春季泥泞时节的结束,苏军再次对维亚兹马这个突出部发起了进攻,和冬季反攻时一样,苏军进攻的重点仍然是维亚兹马突出部的两翼(也就是第9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的防区)在南翼,德军依靠迅速调集的预备队和在春季修筑的防御工事给苏军的进攻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而这时的苏军还远不是44年那支成熟的多兵种合成部队,进攻开始后不久经验不足的苏军坦克部队就在德军的一系列短促的反击下就乱做一团,苏军步兵的进攻速度明显下降,双方开始了拉锯战。进入7月后,由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开始发起“蓝色行动”,南方战局开始急剧恶化,才迫使苏军放弃了在这一地区收效不大的进攻,全面转入了防御。应当说海因里希的第4集团军在这次防御战中表现得相当不错,在没有多少预备队的情况下使用轮换的方法迅速向突破口调集了实力强大的预备队,遏止了苏军的进攻。当时任第16集团军司令的罗科索夫斯基后来在他的回忆录谈到这次进攻时也承认“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有时却陷入了不利的地位,战线拉长了,一些地方七零八落,多次被敌人冲垮。”在第4集团军取得日兹德拉防御战胜利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在战线南翼势如破竹,直逼高加索和伏尔加河,东线的战略主动权再次转入德军手中。在这种形势下,8月中旬,第4集团军同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鲁道夫.施密特大将)一道发起了“旋风”攻势,企图南北夹击,削平苏希尼奇突出部,但德军准备不足且兵力不济(1942年8月12日,第2装甲集团军辖有22个师,第4集团军辖有12个师,但这两个集团军却防守着北到维亚兹马南至奥廖尔的漫长战线),“旋风”攻势在取得初步战果后被迫于8月22日终止。此后随着斯大林格勒城下的激战陷入白热化,苏德双方的兵力越来越多的投向南方和北方的维亚兹马突出部,而在战线中部苏德两军都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发动另一次大规模的攻势,海因里希的第4集团军就在暂时平静的战壕中迎来了自己在东线的第2个冬天,海因里希也在这个冬天获得了他肩章上的又一颗星,1943年1月30日他被提升为陆军大将。1943年初,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惨败使得东线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再次转入苏军手中。1月底,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利用南方有利的战略形势扩大进攻正面:遭受威胁的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克卢格元帅和陆军参谋长蔡茨勒步兵上将曾歇斯底里的试图说服希特勒同意放弃杰米扬斯克和尔热夫-维亚兹马两个突出部,以缩短战线,腾出兵力用于机动,但并未成功。不过战场形势的迅速恶化要比将军们的嘴皮子管用的多,2月初,由于多少受了斯大林格勒和哈尔科夫严重局势的影响,希特勒终于勉强同意了德军从上述两个突出部撤退。由于德军在撤退前做了周密的准备,有计划的撤走了所有仓库和后勤机关,因此撤退显得很有秩序,和一年前从莫斯科城下的撤退相比,德军的损失要小很多。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克鲁格甚至称这次代号为“水牛行走”的战略撤退为“一次大胜仗”。到3月底,当德军成功从尔热夫-维亚兹马突出部撤出后,中央集团军群的战线缩短了大约250多公里,德军再一次获得了机动兵力。为了消除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所建立的桥头堡,德军准备在5月份在库尔斯克突出部两翼发起大规模攻势并一举夺回东线的战略主动权,为此4月初,第9集团军被调往南方的奥廖尔突出部,而把防守中部防线的任务留给了第4集团军。7月5日,德军发起库尔斯克战役,但好景不长,一周后苏军突然在奥廖尔突出部正面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击(“库图佐夫”作战)德军在库尔斯克北路的态势立即趋于恶化,希特勒不得已只得下令停止“城堡”作战并让德军迅速撤出奥廖尔突出部。苏军方面,在奥廖尔以北为呼应这次反击,决定在8月初对中央集团军群的左翼(主要是第4集团军的防区)发动进攻,单从兵力上看,德军是处于明显劣势的,瓦西里.丹尼洛维奇.索科洛夫斯基上将的西方面军在这个方向上共有6个集团军可供调遣,另外还有空军第1集团军负责空中支援。而德军在斯帕斯-杰缅斯克方向上却只有两个军的兵力,根据苏方资料,进攻打响时,苏军在人员上比德军多1半以上,火炮和迫击炮多1.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几乎多2倍,作战飞机多60%。德军唯一可以倚靠的优势项目可能就只有在斯帕斯-杰缅斯克附近的防线了。(具体见1943年斯摩棱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失守后,尽管苏军的追击仍然步步紧逼,但在海因里希的卓越领导下,第4集团军的战线只是被逼退而并未被突破,到10月2日,苏军停止追击,第4集团军终于在鲁德尼亚——普罗尼亚河一线站稳了脚跟。至此,席卷第4集团军达2个多月的苏军秋季攻势终于暂时平息了下来。综观第4集团军在秋季攻势中的失败,事实上是苏德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后的必然体现,苏军战争实力的优势在战略上则表现出“车轮”战的特点。 德军第4集团军在苏军的秋季攻势中被击退了200-250公里,据苏方资料,德军共有7个师被击溃,14个师遭到重创,此役过后,随着德军的前线距离莫斯科越来越远,在一些德国军人脑海中残存的最后一丝胜利的希望破灭了。”对第4集团军来说,它所面临的形势同样非常严峻:斯摩棱斯克战役后,第4集团军退守到从奥尔沙到罗加乔夫一段长约160公里的防线上,但海因里希手下只有10个已经打得精疲力竭的师。更为麻烦的是,在第4集团军的防区内还有一处对交战双方都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要地——奥尔沙陆桥。它位于莫斯科和奥尔沙之间,从地形上看,由于它处于北流注入波罗的海与南流注入黑海的两股河流的分水岭上,因此道路两侧地形开阔又无河川障碍,历来是向东进军莫斯科最便捷的通路。不过反过来看,这里同样也是苏军在1943年冬进入白俄罗斯的捷径。苏军在9月份攻占斯摩棱斯克之后,相当于已经占据了奥尔沙陆桥的东段,只要攻克了奥尔沙——这座陆桥的西端桥头堡,就等于打开了进军白俄罗斯的大门。正因为如此,奥尔沙自然成为了一块吸引苏军进攻的“磁铁”,一个德军必守而苏军必攻的焦点。在1943年的最后两个月里,苏军对第4集团军发动了5次攻势,每次都持续5,6天,并且每天要冲击好几次。虽然苏军投入的兵力并不少(按利德尔哈特的资料,苏军这几次进攻所投入的兵力为20-36个师不等),但仍旧没能成功的突破第4集团军的防线。整个冬天,奥尔沙方向都是双方争夺的焦点,海因里希仅以手头上极为有限的兵力(10个师左右),成功的击退了苏军优势兵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在那个对德军而言到处风声鹤唳的冬天里,第4集团军取得这样的战绩着实不易。利德尔哈特在他的名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里也对海因里希大将的防御技巧称赞不已,把奥尔沙防御战的成功称为是“一种非凡的成就” 。他在评述这次战役时写到:“海因里希在这一非常狭窄的地区(奥尔沙正面阵地的宽度只有20公里)用了三个半师的兵力,剩下的六个半师,则用来守住他漫长战线的其余部分。这样,他就有适当密度的兵力来保卫这一重要的据点。他的炮兵几乎未受损失,他集中了380门大炮来守住这关键性地区。......同时,这个集团军的指挥官对在他战线上平静地段的那些师实行“挤奶”的办法,以便在战斗期间给每一个投入激烈战斗的师每天补充一个新的营。采用这个办法,就能经常给隔天的损失以弥补,同时还能给有关的师提供一个完整无缺的可用来反攻的就地后备兵员。由于在几个师内实行一种轮换制度,混合编制的缺点也就减少了——那时每个师包括3个团,每个天包括2个营。战争进入第2天时,派来增援的那个营,就是第1天投入的那个营的“姊妹”营,并且由团的司令部陪同前来;再过2天,第2个完全新的团就会出现在前线;到第6天,原来的师就全被撤换下来,去防守平静地带了,调防的军队就是逐一从那里派去的。”海因里希采用上述方法,在1943年冬成功的守住了奥尔沙,到1944年春,第4集团军的防区成为东线德军中少数几个没有被苏军进攻突破的防区。由于这样出色的战绩,海因里希在1943年11月24日获得了第333枚橡叶骑士十字勋章。 当1944年开春时,海因里希担任第4集团军司令已经长达2年半,是东线德军中任职时间最长的集团军司令,他卓越的战绩和领导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在他指挥的那些防御战中,他始终坚守“以最小的代价来据守战线”的信条。按理说,这样的出色的战绩和顽强的指挥风格应当深得希特勒所喜爱,从而赢得更高的军衔,职务和更多的赞誉才对。为何他又如此默默无闻呢?首先海因里希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在战争年代他甚至还坚持他麾下的官兵上教堂。这是希特勒无法容忍的,元首认为一位高级将领公开去教堂是不智之举。有一次,海因里希回到明斯特的家中休假,希特勒专门从柏林派人给海因里希带去口信:“元首认为将军的宗教活动与纳粹主义的目标极不相容。”但海因里希却无视这样的警告,他和太太儿女仍然照常上教堂作礼拜,这令希特勒大为不满。加上他所领导的胜利都是撤退战中的“惨胜”,自然无法与那些进攻型将领们的“辉煌胜利”相比。另外他的妻子格特鲁德有一半的犹太血统,这令希特勒对他更为漠视。就这样,这位战功卓著的将军被纳粹党的宣传机器遗忘了。5月份,海因里希肝病加重,不得不离开前线回国养病。早就对海因里希的宗教信仰和老派军官习气心存厌恶的希特勒干脆以此为名,用第12军军长库尔特.冯.蒂佩尔斯基希步兵上将接替了他的位置并在6月份将他列入预备役将领的名单。这对他而言未尝不是件幸事,他的离职使他没有成为第4集团军的送葬人:6月22日,在德军发动侵苏战争的3周年纪念日,苏军向中央集团军群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巴格拉季昂”攻势。3周之内,中央集团军群有28个师,约35万人被歼,他亲手缔造的第4集团军也未能幸免,遭到灭顶之灾。
2023-08-07 22:43:171

计算机数据处理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管理阶段,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
2023-08-07 22:43:212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 ,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主要特征:这代计算机因采用电子管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主要特征:这代计算机比第一代计算机的性能提高了数10倍,软件配置开始出现,一些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相继问世,外围设备也由几种增加到数十种.除科学计算而外,开始了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应用; 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1964-1965)(1965-1970) 主要特征: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显著减少,计算速度、存储容量、可靠性有较大的提高,有了操作系统,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并和通讯技术结合,使计算机应用进入许多科学技术领域; 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主要特征:大规模集成电路是在一块几平方毫米的半导体芯片上可以集成上千万到十万个电子元件,使得计算机体积更小,耗电更少,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百万次,计算机可靠性也进一步提高.
2023-08-07 22:43:304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_戊戌变法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下面就由懂视小编来告诉你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吧!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和自然经济,必然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能否成功,取决于维新势力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虽然有了初步发展,但是还极其微弱。甲午战后的严峻民族危机,迫使他们仓促上阵,其经济实力、理论体系、思想酝酿、政治主张等均严重不足。而他们面对的封建顽固势力却十分强大,从控制军政实权的王公贵族到军队将领,以及只会写八股文的士子文人,为了既得利益,无不反对变法,从上而下构织成了一张严密的抵制变法的网络。还有,本来与保守派有矛盾的洋务派,虽然在“西用”的问题上与他们有共同语言,但是为了“中体”,却站到了保守派阵营一边,使维新派势单力薄。新旧力量的对比明显不利于维新派。因此,敌强我弱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维新派没有掌握政权,仅仅依靠一个毫无实权的光绪皇帝来发号施令,希望通过和平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他们的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原本应该与会党民众的斗争相结合,以造成强大的声势,迫使当权者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但是他们却脱离了人民群众,甚至害怕和敌视人民群众,他们之所以要倡导变法,其理由之一就是为了抵制“揭竿斩木”之“忧危”。这使他们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其活动范围仅仅局限于地主阶级开明派和知识分子圈子内。此外,他们还缺乏军队的支持,到了大难临头,才想起需要军队,于是去找袁世凯,结果被袁世凯出卖了。因此,脱离人民群众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任何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想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毫无政治斗争经验的维新派采用一些过激的做法,在自己并未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就要裁撤六部为代表的传统官僚机构;尽管翁同_提出让慈禧太后而不是让光绪皇帝来充当维新派的领袖,但是被康有为拒绝了,最终慈禧太后怀疑他们变法的动机是要从她手中夺权,这使她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反对派一边。还有,维新派采取全面出击、齐头并进的方针推进改革,在短短103天时间里,通过光绪皇帝颁布了300多道变法谕旨,其内容涉及各个领域,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使原本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就比较脆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增添了对改革的反感和恐惧,这无疑增加了改革的阻力。因此,过于激进是变法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维新派既不满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却又与封建主义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理论指导上,维新派领袖人物康有为就是打出“孔圣人”的招牌来进行变法的,这虽然有减少改革阻力的策略意义,但是也暴露了自身的软弱无力,使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好采取改良的办法。他们虽然提出了“救亡图存”的响亮口号,但是认为要挽救民族危亡,不必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只要向西方学习,实行资本主义改革,使中国富强起来,就可以免于列强侵略。他们甚至幻想英、美、日等列强来帮助他们变法。结果原想不流血的戊戌变法,以流血的戊戌政变而告终。因此,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是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_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规他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戊戌变法的发展过程1895年4月,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叙述严峻的形势,同时提出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宣扬变法;组织强学会。随后在上海创刊《时务报》,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1897年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年1月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4月,同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特权,令其自谋生计。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军事上,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添置船舰;扩建海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设立中小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允许设立报馆、学会;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新政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百日维新”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_、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9月中,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16、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被袁世凯出卖。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变法”失败。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杀害;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以戊戌政变宣告失败。>>>下一页更多精彩“戊戌变法的主要任务”
2023-08-07 22:43:421

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

一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计算机网络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因为计算机主机相当昂贵,而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相对便宜,为了共享计算机主机资源和进行信息的综合处理,形成了第一代的以单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在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中,因为所有的终端共享主机资源,因此终端到主机都单独占一条线路,所以使得线路利用率低,而且因为主机既要负责通信又要负责数据处理,因此主机的效率低,而且这种网络组织形式是集中控制形式,所以可靠性较低,如果主机出问题,所有终端都被迫停止工作.面对这样的情况,当时人们提出这样的改进方法,就是在远程终端聚集的地方设置一个终端集中器,把所有的终端聚集到终端集中器,而且终端到集中器之间是低速线路,而终端到主机是高速线路,这样使得主机只要负责数据处理而不要负责通信工作,大大提高了主机的利用率.改进效果如下图所示:二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联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网络不再极限于单计算机网络,许多单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了有多个单主机系统相连接的计算机网络,形如下图:这样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体系有两个特点: ①多个终端联机系统互联,形成了多主机互联网络 ②网络结构体系由主机到终端变为主机到主机 后来这样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在慢慢演变,向两种形式演变,第一种就是把主机的通信任务从主机中分离出来,由专门的CCP(通信控制处理机)来完成,CCP组成了一个单独的网络体系,我们称它为通信子网,而在通信子网连基础上接起来的计算机主机和终端则形成了资源子网,导致两层结构体现出现.第二种就是通信子网逐规模渐扩大成为社会公用的计算机网络,原来的CCP成为了公共数据通用网. 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逐渐普及,各种计算机网络怎么连接起来就显得相当的复杂,因此需要把计算机网络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使之更好的连接,因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就显得相当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体系结构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 为什么要使计算机结构标准化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因为为了使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更加紧密.第二个就是因为体系结构标准化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所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023-08-07 22:43:483

初一课本下的伟大的悲剧!!急!!!!!!!!

http://www.ruiwen.com/news/30044.htm
2023-08-07 22:43:523

新疆棉花机械化水平高的原因,新疆棉花什么时候开始采摘

1、原因:截至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量、单产量、种植面积、商品调拨量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如果仅依靠人工采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资源,成本较高,因此新疆棉花机械化水平较高。2、棉花采摘时间:南疆棉区的采收时间约为每年的8月中下旬,北疆棉区的采收时间约为每年的10月初。 一、新疆棉花机械化水平高的原因 1、原因 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区为新疆、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截至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量、单产量、种植面积、商品调拨量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如果是单纯的进行人工采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资源,成本较高,因此新疆棉花机械化水平正在逐渐升高。 2、新疆棉花种植面积 2009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7423万亩,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2114万亩。2010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7273万亩,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2191万亩。2011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7557万亩,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2457万亩。2012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7032万亩,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2581万亩。2013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6518万亩,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2577万亩。2014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6333万亩,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2930万亩。2015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5695万亩,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2856万亩。2016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5017万亩,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2708万亩。2017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4792万亩,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3326万亩。2018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5028万亩,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3737万亩。2020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3752.9万亩,占据全国种植面积的78.9%。 3、机械化程度 (1)2018年,新疆棉花机采收率约为38%左右,其中北疆地区和新疆兵团机采棉率超过80%。 (2)2019年,新疆棉花机采面积突破1150万亩,机采棉率约为42%,其中北疆主要棉区有90%以上的棉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3)2020年,北疆地区的机采棉率超过95%,南疆地区的机采棉率也达到了40%以上。 二、新疆棉花什么时候开始采摘 1、采摘时间 因为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南疆和北疆的棉花采摘时间有所出入,其中南疆棉区的采收时间约为每年的8月中下旬左右,北疆棉区的采收时间约为每年的10月初。 2、生育期 (1)南疆棉区:平均播种时间为4月11日,平均三叶期为5月22日,平均五叶期为6月1日,平均现蕾期为6月14日,平均开花期为7月9日,9月12日进入裂铃期,10月15日停止生长。 (2)北疆棉区:平均播种时间为4月30日,平均现蕾期为6月17日,平均开花期为7月13日,平均裂铃期为9月8日,9月10日进入吐絮期,10月9日停止生长。
2023-08-07 22:43:591

简述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也称计算机通信网。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另外,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最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就只有两台计算机和连接它们的一条链路,即两个节点和一条链路。
2023-08-07 22:44:091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代?

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的发展,一般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习惯上称为四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从1946年到50年代后期),其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基础器件。代表机型IBM公司的IBM650。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后期),采用的主要器件逐步由电子管改为晶体管,缩小了体积,降低了功耗,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降低了价格。代表机型控制数据公司(CDC)的大型计算机系统CDC6600.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前期),计算机采用集成电路作为基本器件,功耗、体积、价格进一步下降,速度和可靠性相应的提高。代表机型IBM公司的IBM360.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70年代初至今),70年代初,半导体存储器问世,迅速取代了磁芯存储器,并不断向大容量、高速度发展。1984年内含2300个晶体管的Intel4004芯片问世,开启了现代计算机的篇章。拓展资料:计算机原理由冯·诺依曼(Von Neumann)与莫尔小组于1943年—1946年提出。在人类科技史上还没有一种科学可以与计算机的发展之快相提并论。计算机原理适用于科学计算、信息管理等领域。1943——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omputer)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多用途计算机。一般认为它是现代计算机的始祖。
2023-08-07 22:44:16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 ,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特点:体积大,功耗大,速度慢 2、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特点:采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使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内存), 辅储器(外存)采用磁盘和磁带;存储量增加,可靠性提高; 输出输入方式有了很大改进; 开始使用操作系统,有了各种高级语言。 3、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1964-1965)(1965-1970)。 特点:计算机变的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4、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特点:体积小,运算速度快,系统稳定性高,发热量小,维护方便。
2023-08-07 22:41:471

计算机4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按计算机联网的地理位置划分,网络一般有两大类:广域网和局域网。Internet网(因特网,许多人也称其为"互联网")是最典型的广域网,它们通常连接着范围非常巨大的区域。我国比较著名的中国科技信息网(NCFC)、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中国公用经济信息网(CHINAGBN)都属于广域网。局域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例如:你所在的机关电大计算机网络就是一个局域网,我们通常也把它称之为校园网。局域网通常也提供接口与广域网相连。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计算机-终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多个终端通信线路连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用户可以在自己办公室内的终端键入程序,通过通信线路传送到中心计算机,分时访问和使用资源进行信息处理,处理结果再通过通信线路回送到用户终端显示或打印。这种以单个为中心的联机系统称做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在主机之前增加了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专门用于处理终端的通信信息和控制通信线路,并能对用户的作业进行预处理,这台计算机称为"通信控制处理机"(CCP: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也叫前置处理机;在终端设备较集中的地方设置一台集中器(Concentrator),终端通过低速线路先汇集到集中器上,再用高速线路将集中器连到主机上。2、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成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连网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3、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ISO 制订了OSI RM成为研究和制订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标准的基础。各种符合OSI RM与协议标准的远程计算机网络、局部计算机网络与城市地区计算机网络开始广泛应用。4、网络互连阶段
2023-08-07 22:41:401

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上校日记在他的遗孀看到以后会说什么?300字左右 急

1月27日,星期六 上午我们是在暴风雪肆虐的雪沟里穿行。该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片起伏汹涌的大海。威尔逊和我穿着滑雪板在前边开路,其余的人步行。寻找路径是一件艰巨异常的工作……我们的睡袋湿了,尽管湿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确确是在越来越湿。我们渐渐感到越来越饿,如果再吃些东西,尤其是午饭再多吃一点,那将会很有好处。要想尽快赶到下一个补给站,我们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下一个补给站离我们不到60英里,我们还有整整一星期的粮食。但是不到补给站,就别指望真正地饱餐一顿。要走很长的路,然而,这段路程又无比艰辛……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艰苦跋涉。用4小时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点我们还在走。我们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过一次午饭,当时离开补给站才一星期。按一天三顿计算,我们手里还有8天的粮食,到达下一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埃文斯的手指头现在情况很糟,掉了两个指甲。是冻伤……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坏。埃文斯睡足一觉以后显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样说自己一切正常。他还是走在原来的位置上,但半小时后他弄劣。后来我们停了大约1小时,埃文斯跟了上来,但走得很慢。半个小时后他的鞋又丢了,我们站在纪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手套没了,手上结满了冰凌。他眼里射出疯狂的目光。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说他也不知道,只说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昏过去了。我们扶他站了起来,走了两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冻僵了。威尔逊、鲍尔斯和我回去拖雪橇。我们回来的时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觉。我们把他抬进帐篷后,他依旧不省人事。午夜12点30分,他平静地死去了。2月22日,星期三 我们命定要经历归途中最严峻的时刻了。今天出发以后不久,东南风变得异常猛烈,风狂扫着地面。我们马上失去了本来就模糊难辨的路标。午饭时根本没见到期望中的圆锥形石头路标。……但这些倒霉事并没让我们心灰意冷,这的确应该记录下来。晚上,我们喝了一顿马肉做的浓汤,美味可口,真叫人气力倍增、精神振奋……2月26日,星期日 冷极了。我们双脚冰凉地出发了,因为白天穿的鞋袜根本没有晾干。我们谨慎地消耗着食粮,但我们的食物还应当再多一点才够用。我巴望着下一个补给站,现在离我们只有50英里。到了那里,我们就能够带足补给,继续前边的路程了。[编辑本段]关于斯科特临死前的书信(茨威格) 那些书信写得非常感人。死亡在即,信中却没有丝毫悲哀绝望的情意,仿佛信中也渗透着那没有生命的天空下清澈的空气。那些信是写给他认识的人的,也是说给全人类听的;那些信是写给那个时代的,但说的话却是千古永垂的。给妻子 斯科特给妻子凯瑟琳的最后一封信分几天写成,记录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这位探险家在信的开头写道,他和队友“身体很好,充满活力”。随后,他告诉妻子,“亲爱的,这里只有零下70多华氏度,极其寒冷。我几乎无法写字。除了避寒的帐篷,我们一无所有……你知道我很爱你,但是现在最糟糕的是我无法再看见你——这不可避免,我只能面对”。 随着处境恶化,斯科特更加绝望,他在信中劝妻子改嫁:“如果有合适的男人和你共同面对困难,你应该走出悲伤,开始新的生活”。 但是,他也告诉妻子,面对死亡,他没有任何遗憾和后悔,“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斯科特非常挂念当时仅3岁的儿子彼得,他写道:“可能我无法成为一个好丈夫,但我将是你们美好的回忆。当然,不要为我的死亡感到羞耻,我觉得我们的孩子会有一个好的出身,他会感到自豪。”他还嘱咐妻子要培养彼得,让他热爱自然,喜欢户外活动。给伙伴的遗属 他怀着最诚挚的友情给那几个同他自己一起罹难的伙伴们的妻子和母亲写信,为他们的英勇精神作证。尽管他自己即将死去,他却以坚强的、超人的感情——因为他觉得这样死去是值得纪念的,这样的时刻是伟大的——去安慰那几个伙伴的遗属。给朋友 他给他的朋友写信。他谈到自己时非常谦逊,但谈到整个民族时却充满无比的自豪,他说,在这样的时刻,他为自己是这个民族的儿子——一个称得上儿子的人而感到欢欣鼓舞。他写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者。但是我们的结局将证明,我们民族还没有丧失那种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他在临死时还对朋友作了友好的表白,这是他在一生中由于男性的倔强而没有说出口的话。他在给他的最好的朋友的信中写道:“在我一生中,我还从未遇到过一个像您这样令我钦佩和爱戴的人,可是我却从未向您表示过,您的友谊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因为您有许多可以给我,而我却没有什么可以给您。”给祖国 他最后的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是写给他的祖国的。他认为有必要说明,在这场争取英国荣誉的搏斗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却无个人的过错。他一一列举了使他遭到失败的种种意外事件,同时用那种死者特有的无比悲怆的声音,恳切地呼吁所有的英国人不要抛弃他的遗属。他最后想到的仍然不是他的命运。他写的最后一句话讲的不是关于自己的死,而是关于活着的他人:“看在上帝的份上,照顾好我们的家人!”以下便是几页空白的信纸。 (摘自《夺取南极的斗争》,舒昌善译)慷慨捐赠 写给妻子遗书写于1912年3月,收信人是“我的遗孀”。1913年,人们在斯科特遗体旁发现了它。 斯科特的祖母达斯拉·斯科特说,遗书表明斯科特身处绝境时仍充满勇气和斗志,“看着这些字迹,你无法相信它们是在遥远的南极,在严寒中写下的。我热泪盈眶”。 这封遗书连同斯科特在探险途中所写的其余300多封信件,已经由斯科特的儿子,已故爵士彼得·斯科特的夫人捐赠给剑桥大学斯科特极地研究所。 研究所所长朱莉安·多德斯韦尔说:“我们非常感激斯科特家族;要不是他们慷慨捐赠,斯科特临终前最心酸的家书很容易就会流落到私人收藏家手中。” 据英国《泰晤士报》11日报道,这些书信将从17日开始首次完整展出,公众可以亲身解读探险家悲壮的心路历程。参考地址 http://www.baidu.com/s?wd=%CB%B9%BF%C6%CC%D8%B5%C4%C8%D5%BC%C7&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1————斯科特的日记
2023-08-07 22:41:341

计算机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计算机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电子管计算机2,.晶体管计算机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从1960年到1964年,在计算机中采用了比电子管更先进的晶体管,晶体管比电子管小得多,不需要暖机时间,消耗能量较少,处理更迅速、更可靠.第二代计算机的程序语言从机器语言发展到汇编语言.接着,高级语言FORTRAN语言和cOBOL语言相继开发出来并被广泛使用.这时,开始使用磁盘和磁带作为辅助存储器.第二代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都下降了,使用的人也多起来了,计算机工业迅速发展.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商业、大学教学和政府机关.第三代计算机从1965年到1970年,集成电路被应用到计算机中来.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r)是做在晶片上的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这个晶片比手指甲还小,却包含了几千个晶体管元件.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更小、价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计算速度更快.第四代计算机从1971年到现在.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元件依然是集成电路,不过,这种集成电路已经大大改善,它包含着几十万到上百万个晶体管,人们称之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023-08-07 22:41:32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过几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第二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第三代:计算机互联网络;第四代: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
2023-08-07 22:41:061

电脑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特征: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特征: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特征: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特征: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2023-08-07 22:40:572

冬天什么时间最冷?是冬至吗

QQ封妖啦:你好。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九是在冬至过后十八天,开始最冷。冷九天。进入四九了,虽没有三九冷,但也绝不暖和。
2023-08-07 22:40:564

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扩展资料: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日益改变着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科学计算。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值计算问题。在现代科学技术工作中,科学计算的任务是大量的和复杂的。利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高、存储容量大和连续运算的能力,可以解决人工无法完成的各种科学计算问题。例如,工程设计、地震预测、气象预报、火箭发射等都需要由计算机承担庞大而复杂的计算量。
2023-08-07 22:40:441

珍宝岛战役发生在哪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保卫了祖国的领土。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生产活动。20世纪以来,由于中国渔民张盖和臧盖年等几位老人,相继上岛建房、捕鱼和种菜,因此珍宝岛又被当地人先后称为“张盖岛”和“翁岛”。1928年,中国居民陈远进买下了张盖的房子,与其子陈锡山常住岛上。1937年日本侵入中国东北后,关东军强迫岛上居民撤离。1945年日本投降后,陈锡山等人又回到公司村一带居住,还经常登岛捕鱼和生产。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1966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不派代表团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的关系随之中断,“苏联的党和国家的领导现在被修正主义篡夺了”的定性同时下发全党;与此相呼应,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并派二十万苏军进驻蒙古,在远东配备了可以进行核攻击的数百架轰炸机,从1964年10月15日到1969年3月15日以前,苏联方面挑起的边境事件竟达4189件之多,最终导致了珍宝岛事件的发生。1967年后,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巡逻队上岛巡逻,多次制造流血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官兵多人,抓捕中国渔民。对于苏军的挑衅行径,中国边防部队严格执行中国政府、中央军委的指示,采取了极大的克制忍让,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和警告置若罔闻,苏联边防军的挑衅行为毫无收敛。 1969年3月2日8时,中国边防部队派出巡逻分队登岛执行巡逻任务。苏军发现后,立即出动70多人,分乘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从苏联境内分路向珍宝岛急进,接近珍宝岛后,列开战斗队形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进逼,并以一部兵力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的一个小组侧后穿插。入侵苏军不顾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向其发出的警告,突然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中国边防巡逻人员6人。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中国边防巡逻第二小组听到枪声后,在班长周登国的指挥下,给侧后的入侵苏军以沉重打击。随后,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发起反击,但遭到丛林中苏军的猛烈射击。中国边防战士于庆阳猛然跃起,向丛林苏军射击,吸引火力。苏军火力向他射击,击中他的头部,他倒下后不久,顽强地站起,端起冲锋枪继续向苏军冲击,直至英勇牺牲。副连长陈绍光指挥一个班迂回到丛林中苏军侧后,但一股苏军又从他的侧后冲来,两面机枪夹击他们。陈绍光一面指挥分队英勇还击,一面奋勇向苏军一个机枪火力点冲去。这时他身受重伤,仍然坚持移动到有利位置,打掉了这个火力点后,倒在了血泊中。经个多小时激战,中国边防部队击退了入侵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 3月15日凌晨,苏军边防军60余人在6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从珍宝岛北端侵入。中国边防部队某部营长冷鹏飞奉命带领一个加强排登岛,与入侵苏军形成对峙。8时许,苏军发起攻击,冷营长沉着指挥,坚守有利地形,指挥部分兵力分割苏军,经一个小时激战,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9时46分,苏联边防军在炮火掩护下,出动6辆坦克5辆装甲车向珍宝岛接近,从南北两侧发起攻击,并以密集火力封锁江汊,拦阻中国边防部队登岛支援。坚守在2号阵地上的无坐力炮班长杨林,占领有利地形阻击苏军,待苏军坦克驶近到只有10余米远时,他接连投出5枚手雷,打乱苏军队形,使其一辆坦克闯入雷区被炸坏。杨林带两个炮班机动射击,他连续击中3辆装甲车,但他也不幸被苏军坦克炮火击中壮烈牺牲。 13时35分,苏军边防军纵深炮火猛烈袭击中国防御阵地,正面达10公里,纵深约7公里。炮击2小时后,苏军100余人在10辆坦克和14辆装甲车掩护下,发起第三次进攻。守岛的中国边防部队分割其步兵与装甲、坦克联系与苏军近战,减弱其火力。火箭筒手华玉杰越打越勇,在零下30多度冰天雪地里,甩掉棉衣和绒衣,先后击毁击伤苏军4辆装甲车。经50多分种激战,胜利地粉碎了苏联边防军的第三次进攻。这一天,苏军先后出动5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100多名步兵,运用直升飞机和纵深炮火掩护,并炮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中国边防部队同入侵苏军共激战9个多小时,顶住了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急袭,击退了苏联边防军的3次进攻,击毙了苏军边防部队总指挥列昂诺夫上校和杨辛中校。胜利地保卫了珍宝岛。 17日,苏联边防军又出动步兵70多人,向岛上敷设地雷,企图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登岛并拖回被中国边防部队击坏滞留在江汊的一辆T-62型坦克。中国边防部队以炮火将其击退,被炸坏的苏军坦克被中国边防军缴获,成为苏联侵略中国领土的铁证。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国边防部队在严寒条件下,面对苏军的先进坦克、装甲战车,毫不畏惧,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采取灵活的战术,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作战中,人民群众积极支前,保证了反击作战的胜利。为了表彰黑龙江边防部队的英雄事迹,中央军委于7月30日发布命令,授予孙玉国、杜永春、华玉杰、周登国、冷鹏飞、孙征民、杨林、陈绍光、王庆荣、于庆阳等10名官兵以“战斗英雄”称号,给边防部队侦察连、一连和公司边防站等10个单位各记一等功一次。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高潮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之间的一系列武装军事对抗之一。几乎导致了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之间的战争。 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失败后,尤其是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事件)并提出“有限主权论”,中国认为这是对一个国家主权极其严重的挑战,今天是捷克,明天就有可能是中国。 中苏决裂之后,从1967年到1969年初双方在该岛上的巡逻队流血冲突不断。 1968年底乌苏里江封冰后,珍宝岛成为中苏冲突的焦点,苏联边防军一再武装登岛,拦截上岛的中国边防巡逻队,殴伤中国边防巡逻人员,甚至还开枪挑衅。1969年初,中方决定自卫反击。3月2日,中苏在珍宝岛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冲突。面对上岛拦截中国边防巡逻队的苏军的武力干涉,已在珍宝岛中国一侧岸上隐蔽待命的中国精干小分队,奉命投入战斗。战斗进行了三十多分钟,双方各伤亡数十人,残余苏军退出了珍宝岛。当时的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回忆说:“这次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确实是经过中央批准,早有准备的。”当时正准备开中共九大,大军区首长均已来到北京,因此,中央军委专门在京西宾馆开设了一个房间,架设了专线,由他负责直接与前线联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负责掌握国际方面的情报,随时向周恩来汇报,并由周恩来下最后决心。为了最初的战斗,我们准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从三个军抽调了三个侦察连,一个连二三百人,由有作战经验的参谋人员带队,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和配备,打得干脆利落。 1969年3月2日和3月15日,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乌苏里江上的一个岛上(中国一方称之为珍宝岛,苏联称之为达曼斯基岛),发生武装冲突。苏军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解放军使用了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苏联伊曼边防总队队长列昂诺夫上校阵亡,苏军的一辆T-62型坦克被击坏并被中国边防部队拖回运往北京展览。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为:苏联方面亡58人,伤94人。中国方面公布的数字为:中国边防部队亡29人,伤62人,失踪1人。 这次战斗中方称为“珍宝岛保卫战”。战斗之后中苏双方都在江岸集结大量军队。 中国于1969年5月24日发表声明:中苏边界问题演变到今天的地步,不是中国方面的责任。但是,中国仍然准备通过和平谈判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反对诉诸武力。 苏联于1969年6月13日发表声明称:沙皇专制虽然崩溃了,但俄罗斯国家的边界不应该毁灭,沙皇从未同中国签订过任何不平等条约。 在边境冲突上,中苏边境地区的武装冲突从东段扩大到西段。同年8月13日,中苏在西部边界铁列克提地区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苏军出动直升机掩护坦克装甲部队,在炮火支援下袭击在铁列克提地区巡逻的中国边防军巡逻分队。中国边防军几十人(一说38人,一说78人)被围全部阵亡。 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主席胡志明的葬礼后路过北京,与周恩来等会晤。之后局势得到缓解。主要原因在于苏联认定中国有核反击能力,并且双方都愿意防止大规模军事冲突。 根据此次会谈时所达成的谅解,1969年10月20日,中苏两国外交部副部长级的边界谈判正式举行,谈判未取得任何进展。苏联向中苏边界增兵。中国开展“深挖洞、广积粮”的全国性战备运动。 2005年4月27日,全国人大批准《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2005年2月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表决批准该协议。根据该协议,珍宝岛是中国的领土。 今天看来,珍宝岛事件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中苏已临战争边缘,两国关系无以挽回的标志;同时,它又为中美关系的恢复提供了契机。中国一贯的反美立场迅速发生了改变,而美国对此也作出积极回应,中美迅速开始接近和对话。对此,当时许多人很不理解,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甚至批评中国右倾,毛泽东不管那一套,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右倾机会主义,你能把我怎么样?”其实道理很简单,中国当时没有力量与苏联单独对抗,必须拉上一个帮手,这样苏联就不敢打我们了。
2023-08-07 22:40:366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四个发展阶段接特点:1、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3、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1964-1965)(1965-1970)4、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分类:计算机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元器件来划分的。分别为:1、第一代:电子管。2、第二代:晶本管。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4、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5、第五代:智能计算机(未来)。三、电子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巨型化、微型网、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方向发展。扩展资料:巨型化是为了适应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发展高速度、大存储容量和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在军事和科研教育方面对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和运行速度等要求会越来越高。此外计算机的功能更加多元化。多媒体化:传统的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主要是字符和数字。事实上,人们更习惯的是图片、文字、声音、像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为一体,使信息处理的对象和内容更加接近真实世界。网络化: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从此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化彻底改变了人类世界,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OICQ、微博等),教育资源共享(文献查阅、远程教育等)、信息查阅共享(百度、谷歌)等。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人们使用网络的便捷性,未来计算机将会进一步向网络化方面发展。计算机人工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功能和运行速度,但与人脑相比,其智能化和逻辑能力仍有待提高。人类不断在探索如何让计算机能够更好的反应人类思维,使计算机能够具有人类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可以通过思考与人类沟通交流,抛弃以往的依靠通过编码程序来运行计算机的方法,直接对计算机发出指令。随着微型处理器(CPU)的出现,计算机中开始使用微型处理器,使计算机体积缩小了,成本降低了。另一方面,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计算机内部操作系统的便捷度,计算机外部设备也趋于完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促使微型计算机很快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部门中,并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必须品。计算机的体积不断的缩小,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平板电脑体积逐步微型化,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因此,未来计算机仍会不断趋于微型化,体积将越来越小。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发展中的产物,它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比如用户键入一条简单的命令就能自动完成复杂的功能,这就是操作系统帮助的结果。二是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发挥计算机的效率。操作系统通常应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块:(1)处理器管理:当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时,解决处理器(CPU)时间的分配问题。(2)作业管理:完成某个独立任务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数据组成一个作业。作业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计算机的界面使其方便地运行自己的作业,并对所有进入系统的作业进行调度和控制,尽可能高效地利用整个系统的资源。(3)存储器管理:为各个程序及其使用的数据分配存储空间,并保证它们互不干扰。(4)设备管理:根据用户提出使用设备的请求进行设备分配,同时还能随时接收设备的请求(称为中断),如要求输入信息。(5)文件管理:主要负责文件的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为用户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操作系统的种类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为分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依同时管理用户数的多少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适合管理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网络操作系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计算机
2023-08-07 22:40:171

伟大的悲剧的预习问题

1.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3.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4.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5.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三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下了一封绝命书。下面摘录的是这封信的一部分。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有条件的,可以在课外查找有关斯科特的其他资料),写一篇阅读笔记。 (短文略)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探险家斯科特的崇高献身精神,加强课外语文活动,练习片段写作。 处理建议:有条件的,尽量让学生接触一些课外资料,或者教师发给一些阅读材料;没有条件的,可就在阅读课文和练习中所附材料基础上,写一点阅读笔记。 他给他的朋友写信。他谈到自己时非常谦逊,但谈到整个民族时却充满无比的自豪,他说,在这样的时刻,他为自己是这个民族的儿子——一个称得上儿子的人而感到欢欣鼓舞。他写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者。但是我们的结局将证明,我们民族还没有丧失那种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他在临死时还对朋友作了友好的表白,这是他在一生中由于男性的倔强而没有说出口的话。他在给他的最好的朋友的信中写道:“在我一生中,我还从未遇到过一个像您这样令我钦佩和爱戴的人,可是我却从未向您表示过,您的友谊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因为您有许多可以给我,而我却没有什么可以给您。”
2023-08-07 22:40:175

谁知道《夺取南极的斗争》原文?要全文!!!!!!!!!!!

今天,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凯旋班师,而斯科特等五名最后冲击南极的人却永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们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惨剧,并不在于他们两人的计划周密与否,而是在于前者依据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后者凭推理的设想制订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唯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圈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20条膘肥强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到南极去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认为,狗的胃口太大,南极没有可猎的动物来补充狗的口粮(事实并非加此,狗可以和人吃同类的食物),于是决定用人力拉着雪撬长途跋涉,终于使自己和四名伙伴在从南极返程时因极圈寒季的突然提前到来,在饥寒交迫之中死于体力不支。发人深省的是,斯蒂芬·茨威格没有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用他生动的语言,记述了斯科特的悲壮一幕。这是因为正如茨威格在本篇结束时所说:“只有雄心壮志才会点燃起火热的心,去做那些获得成就和轻易成功是极为偶然的事。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占绝对优势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征服地球20世纪眼帘底下的世界似乎已无秘密可言。所有的陆地都已勘察过了,最遥远的海洋上都已有船只在乘风破浪。但是,赤裸的地球还隐藏着她的最后一个谜。这就是她那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躯体上两块极小的地方,是她从自己造物的贪欲中拯救出来的两块地方:南极和北极——她躯体的脊梁。为了争夺这块由于热望而变得神圣的地方,由各民族、各国家组成的十字军开始出征了。从世界各大洲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从美国向北极进发的有皮尔里罗伯特·皮尔里和库克,驶向南极的有两艘船:一艘由挪威人阿蒙森指挥,另一艘由一名英国人——海军上校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率领。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一名英国皇家海军的上校。他在海军的服役深得上级的满意,以后又同沙克尔顿欧内斯特·亨利·沙克尔顿一起组织过探险队。斯科特要去完成沙克尔顿已经开始的事业。他要组织一支探险队,缺乏资金,但这难不倒他。他献出了自己的财产,还借了债。妻子为他生了个儿子,但他还是离开了。不久,朋友和伙伴们也找到了,现在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了。一艘名叫“新地”号的奇特的船把他们送到冰海的边缘。之所以说这艘船奇特,是因为它有着双重的装备:一半像诺亚方舟那样载满活的动物,是指带到南极用来牵引雪橇的西伯利亚矮种马和爱斯基摩狗。一半是一个备有成千件仪器和大量图书的现代化实验室。而整个探险行动也像这艘船一样,具有双重的面貌、奇异的色彩:这是一次冒险的行动,但它又是一次像一桩买卖似的盘算得非常仔细的行动;这是一次大胆的行动,但又是一次最小心谨慎的行动——每一个细节都要算得十分准确,但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仍然防不胜防。向南极点进发他们于1910年6月1日离开英国。于1911年1月在麦克默多海湾新西兰的埃文斯角登陆。他们在这里建起一座准备过冬的木板屋。他们试验机动雪橇斯、练习滑雪和驯狗,为以后的远征建造仓库。但是,有一次一个探险小组从西面方向回来说,他们在途中发现了阿蒙森的冬季营地。斯科特立刻明白:现在,除了严寒和危险以外,还有另一个人在向他挑战,要夺去他作为第一个发现地球最后秘密的人的荣誉。这个人就是挪威的阿蒙森。斯科特在地图上反复测量。当他发现阿蒙森的冬季营地驻扎在比他自己的冬季营地离南极点近110公里时,他完全惊呆了,但却没有因此而气馁。“为了祖国的荣誉,振作起来!”——他在日记中骄傲地写道。1911年11月1日,他们分成几组出发。从电影的画面上看,这支奇特的探险队开始有30人,然后是20人、10人,最后只剩下五个人在那没有生命的史前世界的白色荒原上孤独地行走着。他们有时候只能走30公里而不是40公里。而每一天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愈来愈宝贵,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一片寂寞之中还有另一个看不见的人正在从另一侧面向同一目标挺进。与此同时,全队的健康状况也出了问题。一些人得了雪盲症,另一些人四肢冻伤。西伯利亚矮种马刚刚走到比尔兹莫尔冰川脚下就全部死去。他们不能再滑着雪橇前进,而必须拖着雪橇走。12月30日,他们到达了南纬87°,即沙克尔顿到达的最远点。最后一部分支援人员也必须在这里返回了,只有五个选拔出来的人斯科特、鲍尔斯、奥茨,威尔逊和埃文斯,寂寞地继续向一切未知的南极点走去。那最后几天的日记显示出他们愈来愈感到不安。“还有137公里就到极点了,但是这段路程对我们来说将变得非常困难。”可是在这以后又突然出现了一种充满胜利信心的声音:“只要再走94公里就到极点了!即便我们不能到达那里,我们也已走得非常非常近了。”1月14日,希望变成了确有把握的事:“只要再走70公里,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从这欢欣鼓舞的几行字里使人深切地感觉到他们心中的希望之弦是绷得多么紧。1月16日“情绪振奋”日记上这样记载着,1月16日这一天,他们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竖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神经紧张地越走越近。没有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屐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一个分子量的时间之内——即15天内两次被人发现,这在人类历史上是闻所未闻、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他们像被宣判了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第二名的到来,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却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这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就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罹难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在前往极点的途中有罗盘指引他们,而现在除了罗盘外,他们还必须顺着自己原来的足迹走去,在几个星期的行程中必须小心翼翼地绝不离开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事先设置的贮藏点。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阅读那几天的日记是可怕的。他们鞋底下的白雪由软变硬了,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埃文斯精神失常,2月17日夜里死去。不久,奥茨也向死神走去。3月21日,三个疲惫的人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使得他们无法离开帐篷。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3月29日,他们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他们爬进了各自的睡袋。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活着的人写了书信。他给自己的妻子写信,给他的朋友们写信,给那几个同他自己一起罹难的伙伴们的妻子和母亲写信。他的最后一封信是写给他的祖国的。他认为有必要说明,在这场争取英国荣誉的搏斗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却无个人的过错。他一一列举了使他遭到失败的种种意外事件,同时用那种死者特有的无比悲怆的声音恳切地呼吁所有的英国人不要抛弃他的遗嘱。他最后想到的仍然不是自己的命运。他写的最后一句话讲的不是关于自己的死,而是关于活着的他人:“看在上帝面上,务请照顾我们的家人!”回答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它至今还孤独地矗立在银白色的世界上,好像这银白色的世界将要永远藏匿起这件人类历史上那次英雄业绩的物证。可是没有!他们的事迹出乎意料地、奇妙地复活了。这是我们新时代的科技世界创造的精彩奇迹。朋友们把那些底片和电影胶卷带回家来,在化学溶液里显出了图像,人们再次看到了行军途中的斯科特和他的伙伴们,并且发现:看到南极风光的除了他以外,只有另一个人——阿蒙森。斯科特的遗言和书信通过电线迅速传到赞叹而又惊异的世界。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所以说,看来徒劳的事情会再次结出果实,一件耽误了的事情会变成对人类的大声疾呼,要求人类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到尚未达到的目标;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失败中会产生攀登无限高峰的意志。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占绝对优势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最伟大的悲剧,一个作家只是有时候去创作它们,而生活创作的悲剧却要多至一千倍。
2023-08-07 22:40:043

什么是酸的5大通性、碱的四大通性、盐的四大通性?

酸:1.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能与某些盐反应3.能与活泼金属反应4.能与碱反应5.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碱:1.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能与酸反应3.能与某些盐反应4.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2023-08-07 22:39:512

请你查阅资料,说说我国航天事业方面的最新的成绩

纳米颗粒吉
2023-08-07 22:39:476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史

各行各业之中
2023-08-07 22:39:407

《严寒十七日》上映了吗

截止至2019年9月18日,还没有上映。《严寒17日》是由埃里克-布雷维格执导,布雷维格等人主演的一部战争片。影片讲述了1950年朝鲜战争中悲壮的“长津湖战役”的故事。剧情简介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的第20军、第27军和第26军与美国海军陆战队1师狭路相逢,惨烈交手,史称“长津湖战役”(又名“长津湖之战”)。这场战役是整个朝鲜战场局势被彻底改变的重要拐点,美国人试图在1950年的圣诞节前夕发起“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计划破灭。这是一场在超出了人类生存极限的恶劣环境下、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非常规战争:中国人穿着单薄的服装,拿着简陋的武器,饥肠辘辘,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无休无止地冲锋,冒着美国人猛烈的轰炸和密集的弹雨,勇往直前。长津湖战役十分惨烈,据统计,美军侥幸逃脱包围后,战斗减员4418人,冻伤减员7313人,减员总数为11731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伤亡19202人,冻饿减员28954人,其中冻亡4000余人,减员总数4万多人。扩展资料韩国在乡军人会会长朴世焕表示:“将提供各种装备、武器、拍摄地以及军队协助,尽可能提供一切支持。想为宣扬所有的韩国战争参战勇士的英勇牺牲和崇高业绩做出贡献。”据外媒称,该片将由韩国、美国、中国演员加盟,拍摄及部分3D制作也将在韩国完成。导演布雷维格在接受《综艺》杂志采访时表示:“不打算完全凭借特效打造宏大场面,但3D是这部影片的必要手段。”布雷维格表示:“要想在叙述过程中讲述人物的故事,让观众投入感情很重要。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利用3D,让观众完全身临其境。”
2023-08-07 22:39:311

归纳:酸的通性,碱的通性,盐的通性,好的加分,

一、置换反应:(1)金属+酸——盐+水例如:zn+h2so4=znso4+h2条件: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必须排在h前,有mg、al、zn、fe、sn、pb酸主要是指hcl、h2so4(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例如:fe+cuso4=cu+feso4条件: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必须排在组成盐的金属前,如:fe排在cu的前面;盐必须溶解于水。二、化合反应(1)酸性氧化物+水——酸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例如:so3+h2o=h2so4co2+h2o=h2co3(2)碱性氧化物+水——碱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例如:cao+h2o=ca(oh)22nao+h2o=2naoh条件:碱可以溶解于水三、分解反应(1)碱——碱性氧化物+水例如:cu(oh)2=cuo+h2o条件:碱不可以溶解于水四、复分解反应总的条件:反应后生成物中必须有一种沉淀或一种气体或水(1)酸+碱——盐+水(中和反应)例如:naoh+h2so4=na2so4+2h2o(2)酸+碱性氧化物——盐+水例如:h2so4+mgo=mgso4+h2o6hcl+fe2o3=2fecl3+3h2o(3)酸+盐——新酸+新盐例如:h2so4+bacl2=baso4+2hclhcl+agno3=agcl+hno3条件:强酸制弱酸、稳定性酸制不稳定性酸、不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总的来说各中酸排列的顺序是:h2so4、hcl、hno3、h2co3前面的酸可以制取后面的酸,而后面的酸不可以制取前面的酸。(4)碱+盐——新碱+新盐例如:2naoh+cuso4=na2so4+cu(oh)23ca(oh)2+2fecl3=3cacl2+2fe(oh)3条件:反应的碱和反应的盐必须都溶解于水(5)盐+盐——新盐+新盐例如:nacl+agno3=nano3+agclbacl2+na2so4=2nacl+baso4条件:两种反应的盐必须都溶解于水在置换反应中,金属fe参加反应总是生成+2价的亚铁盐例如:fe+2hcl=fecl2+h2在复分解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这可以帮助我们写出复分解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例如:fe2o3+3h2so4=fe2(so4)3+3h2o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
2023-08-07 22:39:312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其他信息:第一代计算机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8)第二代计算机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第三代计算机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4-1971)第四代计算机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1至今)20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系统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第五代计算机出台
2023-08-07 22:39:311

试以氢氧化钙为例,说明碱具有哪些通性,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与酸雷同,我们可以将碱定义为: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这里我们也要特别注意的是“阴离子”、“全部”、“OH-”几个关键字.下面我们以常见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来说明碱的通性. 常见的碱及碱的通性 碱的通性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碱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氢氧化钠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氢氧化钙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 酸+碱→盐+水 NaOH+HCl=NaCl+H2O Ca(OH)2+H2SO4= CaSO4+2H2O 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2NaOH+CuSO4=Na2SO4+Cu(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注意: (1)只有可溶性碱才能跟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这些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多数能溶于水,跟水化合生成酸. (2)盐和碱反应时,必须两者都是可溶的,且生成物之一是沉淀,反应才能进行. (3)书写碱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关于这类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人感到很困难,为此,可先写出非金属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含氧酸的化学方程式,再以含氧酸和碱相互交换成分写出生成物.两式合并成一个化学方程式.如,三氧化硫跟氢氧化钠反应:
2023-08-07 22:39:211

计算机的发展分为那几个阶段?

计算机分为下述四个发展阶段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2023-08-07 22:39:194

可溶性碱的通性,不溶性碱的通性

可溶性碱的通性: 1、碱呈碱性PH>7(水溶液,25摄氏度) 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碱能使无色的酚酞试剂变红.pH>7 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注: 碱 +酸性氧化物==盐 + 水 例:①Ca(OH)2+CO2=CaCO3↓+H2O ②2NaOH+CO2=Na2CO3+H2O 3、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基本上都是放热反应) 例①2NaOH+H2SO4=Na2SO4+2H2O ②Ca(OH)2+2HNO3=Ca(NO3)2+2H2O 4.碱 +盐==新盐 + 新碱 如Ca(OH)2+Na2CO3=CaCO3↓+2NaOH 条件:①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生成或水) ②反应物必须可溶于水 举例:CaCO3+Ba(OH)2——BaCO3+Ca(OH)2 5.不溶性碱==加热==金属氧化物+水 如:Cu(OH)2==△==CuO+H2O 即使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却不是属于碱与盐的反应,因为CaCO3不溶于水 碱通性的原因: 碱是一种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OH根离子的物质.
2023-08-07 22:3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