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2012中考政治知识点

2023-08-08 09:00:42
TAG: 中考
meira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三个文明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

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的地位。物质文明不断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才有必要的物质条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3.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或重要性)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4.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涵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为什么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把握这一方向?

重要性(原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

如何把握(或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6.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间有何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地位(或重要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发展先进文化应建立怎样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目标?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目标。

(3)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或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8.发展教育和科学

(1)地位(或重要性):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能不能有效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实现。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3)如何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9.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或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0.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意义

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②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1.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有哪些具体有效的形式?

国家范围内的有:①创建文明城市的“创三优”活动(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②创建文明村镇的活动的“文明户""的评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万村书库”活动及其他各种移风易俗活动。③环保见行动;④青年文明号活动;⑤ “手拉手”爱心活动;⑥“扶残助残”活动;⑦“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⑧保护母亲河志愿者行动等。

学校范围内的有: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科技节;道德教育专题的黑板报、电脑小报、宣传窗等;评选“校园之星”。

12.我们应怎样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要善于辨别各种消极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

(2)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①创建文明学校。如:积极参加校园科技节、艺术节活动,提高自己的科学、艺术素养;或争当“校园之星”。

②创建文明社区。(街道或乡村)不仅是我们的居住地,而且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场所,弘扬社会文明的大学校。洁净而优美、热情而温馨、活跃而向上、富足而安全的社区靠你我他来共同创造。做法如:维护社区环境卫生, 帮助社区孤寡老人等。

③创建文明社会。社会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参与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更加璀璨夺目。做法如: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爱护公共设施,提高公德意识等。

13.在我们周围有那些不健康的文化现象?剖析各种不健康文化的危害并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1)我们周围的不健康文化有:色情、淫秽、凶杀、暴力等书刊音像制品;解梦、测名、占卜命运的网站;算命、祭鬼神、等封建迷信活动;巫婆神汉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人;违规占地修坟和兴建庙宇等。

(2)其危害是: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中学生学业进步,危及身心健康。

(3)我们的做法:要善于辨别各种消极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要远离、拒绝、反对不健康文化,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举报违法行为,弘扬社会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要发扬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我国的民族国情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

2.“少数民族”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优越性:第一,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第二,适合我国民族分布状况,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第三,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第四,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4.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6.青少年应该怎样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大事,也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②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做斗争。

7.爱国统一战线

现阶段,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8.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9.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简称“一国两制”。

10.一国两制方针的涵义及意义

涵义: “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意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11.关于台湾问题

(1)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2)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四个“决不”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12.为了早日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①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本领。

②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立场。

③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专题31 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及具体内容

产生: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时俱进。

具体内容: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然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去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影响(或作用):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及品质

内容: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

品质:作为传统美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5.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及作用

内涵(涵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6.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质,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作用)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7.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改革开放赋予民族精神的新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使民族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8.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②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④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2. 我国人口形势的严峻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使就业压力加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总之,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3.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或我国人口问题的影响)

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有直接关系。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2)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具体要求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4.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

5.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6.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加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7.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我国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要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和实施,加强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执法力度。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决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挥国家政府的监管力度,提高公民环保意识,防患于未然。

8.青少年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青少年应做到自觉主动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接收环保教育,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意识和观念。养成环保的好习惯,时时处处保护环境。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处理,尽量使用布袋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仅要当环保小卫士,更要做环保的宣传大使,积极宣传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倡导大家一起环保,及时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

9.我国的资源现状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0.为什么要保护资源?

①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②“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问题还相当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③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

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1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3.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我们应在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Jm-R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三个文明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

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的地位。物质文明不断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才有必要的物质条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3.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或重要性)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4.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涵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为什么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把握这一方向?

重要性(原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

如何把握(或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6.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间有何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地位(或重要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发展先进文化应建立怎样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目标?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目标。

(3)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或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8.发展教育和科学

(1)地位(或重要性):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能不能有效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实现。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3)如何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9.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或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0.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意义

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②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1.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有哪些具体有效的形式?

国家范围内的有:①创建文明城市的“创三优”活动(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②创建文明村镇的活动的“文明户""的评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万村书库”活动及其他各种移风易俗活动。③环保见行动;④青年文明号活动;⑤ “手拉手”爱心活动;⑥“扶残助残”活动;⑦“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⑧保护母亲河志愿者行动等。

学校范围内的有: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科技节;道德教育专题的黑板报、电脑小报、宣传窗等;评选“校园之星”。

12.我们应怎样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要善于辨别各种消极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

(2)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①创建文明学校。如:积极参加校园科技节、艺术节活动,提高自己的科学、艺术素养;或争当“校园之星”。

②创建文明社区。(街道或乡村)不仅是我们的居住地,而且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场所,弘扬社会文明的大学校。洁净而优美、热情而温馨、活跃而向上、富足而安全的社区靠你我他来共同创造。做法如:维护社区环境卫生, 帮助社区孤寡老人等。

③创建文明社会。社会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参与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更加璀璨夺目。做法如: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爱护公共设施,提高公德意识等。

13.在我们周围有那些不健康的文化现象?剖析各种不健康文化的危害并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1)我们周围的不健康文化有:色情、淫秽、凶杀、暴力等书刊音像制品;解梦、测名、占卜命运的网站;算命、祭鬼神、等封建迷信活动;巫婆神汉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人;违规占地修坟和兴建庙宇等。

(2)其危害是: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中学生学业进步,危及身心健康。

(3)我们的做法:要善于辨别各种消极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要远离、拒绝、反对不健康文化,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举报违法行为,弘扬社会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要发扬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我国的民族国情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

2.“少数民族”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优越性:第一,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第二,适合我国民族分布状况,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第三,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第四,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4.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6.青少年应该怎样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大事,也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②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做斗争。

7.爱国统一战线

现阶段,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8.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9.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简称“一国两制”。

10.一国两制方针的涵义及意义

涵义: “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意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11.关于台湾问题

(1)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2)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四个“决不”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12.为了早日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①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本领。

②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立场。

③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专题31 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及具体内容

产生: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时俱进。

具体内容: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然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去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影响(或作用):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及品质

内容: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

品质:作为传统美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5.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及作用

内涵(涵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6.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质,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作用)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7.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改革开放赋予民族精神的新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使民族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8.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②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④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2. 我国人口形势的严峻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使就业压力加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总之,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3.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或我国人口问题的影响)

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有直接关系。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2)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具体要求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4.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

5.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6.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加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7.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我国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要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和实施,加强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执法力度。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决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挥国家政府的监管力度,提高公民环保意识,防患于未然。

8.青少年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青少年应做到自觉主动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接收环保教育,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意识和观念。养成环保的好习惯,时时处处保护环境。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处理,尽量使用布袋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仅要当环保小卫士,更要做环保的宣传大使,积极宣传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倡导大家一起环保,及时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

9.我国的资源现状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0.为什么要保护资源?

①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②“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问题还相当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③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

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1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3.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我们应在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水元素sl

去文登的网站看看

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这一构想和国策包含的基本内容是: (1)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 (2)两制并存。祖国统一后,大陆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和平共处,共同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 (3)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依法在港、澳、台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4)和平统一。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的有关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023-08-07 15:56:131

“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包括哪三个内涵??

我觉得这个你应该去问你的政治老师
2023-08-07 15:56:316

一国两制什么意思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例如现在有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2023-08-07 15:57:092

论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

证明了两种制度并不是不能兼容的,为未来各个国家各个政体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思路,人不能被制度憋死
2023-08-07 15:57:172

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
2023-08-07 15:57:251

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其含义是什么?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这一基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2)“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个主权国家。“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并长期不变。
2023-08-07 15:57:451

一国两制构初提出的时间,提出者目的内涵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百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问,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答的繁荣。(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内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容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3-08-07 15:57:521

一国两制含义,在什么境内,大陆实行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一国”是“两制”前提。认同“一国两制”首先必须认同“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国家的主体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08-07 15:57:592

“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023-08-07 15:58:073

一国两制有哪些历史意义

“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这一构想和国策包含的基本内容是: (1)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2)两制并存。祖国统一后,大陆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和平共处,共同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3)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依法在港、澳、台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4)和平统一。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的有关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023-08-07 15:58:167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重大意义?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重大意义: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也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出发的;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范例.
2023-08-07 15:58:381

一国两制是什么意思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国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023-08-07 15:58:463

“一国两制”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在一个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范围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023-08-07 15:58:531

"一国两制"构想有什么含义和历史意义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重大意义: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也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出发的;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范例.
2023-08-07 15:59:12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简述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小平同志站在战略的高度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我党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创举。这一原则的提出,充分考虑了台湾问题的历史原因,立足于现实,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下,解决台湾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早日结束分裂,实现祖国统一,一直以来就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早一天统一,就早一天惠及全中国人民。香港和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充分证明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和远见卓识的。
2023-08-07 15:59:181

香港一国两制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大陆 实行 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 享有高度的自主权,但前提是 承认 台湾本身是中国的一份。
2023-08-07 15:59:274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开创了澳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局面,谱写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华彩篇章”
2023-08-07 15:59:434

谈一谈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内涵的理解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其基本含义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高度自治;力争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即: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作为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台湾;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坚决反对台湾分裂势力搞“台独”,坚决反对“外国势力”干涉台湾问题,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实现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意义:  第一,实践意义。一是顺利收回香港、澳门,保证了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二是有利于避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也尽可能为中国经济建设争取到和平的国内外环境;三是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提供了新思路,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  第二,理论意义。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现实出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科学构想。第一,  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在一个国家内,可以同时容纳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第二,创造性地把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运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统一问题。认为,在一个国家内,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地区,可以参照这些原则和平共处。
2023-08-07 16:00:391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在祖国同意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再澳门、香港、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2023-08-07 16:00:5014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祖国内地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在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中国主权的问题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内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2023-08-07 16:01:442

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三是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四是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至少50年不变,50年以后更没有变的必要。  
2023-08-07 16:01:541

2011-5-7 一国两制的含义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023-08-07 16:02:063

”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023-08-07 16:02:205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的含义?

“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这一构想和国策包含的基本内容是: (1)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 (2)两制并存。祖国统一后,大陆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和平共处,共同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 (3)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依法在港、澳、台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4)和平统一。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的有关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023-08-07 16:02:372

一国两制有哪些历史意义

“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这一构想和国策包含的基本内容是: (1)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中央人民 *** 行使国家 *** 。 (2)两制并存。 祖国统一后,大陆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和平共处,共同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 (3)高度自治。 祖国统一后,依法在港、澳、台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4)和平统一。 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的有关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023-08-07 16:03:051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023-08-07 16:03:144

如何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

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国内,大陆即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作为统一中国不可分割的台、港、澳则建立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长期不变。“一国两制”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个国家。 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前提和基本保证。 “一国”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港、澳、台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任何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国两府”、“台湾独立”的图谋,都是背离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的,都是不能容忍的。第二,两制并存。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途径,也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制的重要特色。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即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而非主体的港、澳、台则维持资本主义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和平共处,但两种制度的地位是不同的。主体是社会主义,这是前提,在此前提下允许部分地区搞资本主义。第三,高度自治。这是“一国两制”下,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得以长期保持的制度保障。 统一后的港、澳、台将依法设立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国防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财政独立;现行的法律基本不变;私人财产受法律保护;自行确定地区内的货币、金融、关税等政策;可使用区旗和区徽;官方正式语言除中文外可包括其他语言。 统一后的台湾,还可拥有军队,党政军系统皆由台湾自己管,并可派人到中央政府任职。第四,长期不变。这是统一后保持港、澳、台繁荣和社会稳定以及促进民族振兴的基本保证。 “一国两制”将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不是权宜之计,不是短期的或策略性的打算,而是要长期并稳定贯彻的基本国策。
2023-08-07 16:03:444

“一国两制”的这个方针是谁提出来的?

1982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对特别行政区作出专门规定,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体现在国家根本大法中,标志着“一国两制”思想的正式形成。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同志在同美国学者的谈话中第一次使用了“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提法,并且明确指出它不仅适用于台湾,也适用于香港。 厦门海岸“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巨型标语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亦为于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同时也是日本国将来处理琉球群岛地区事务时可能实行的方针。一国两制政策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目前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及民主集中制,但是在香港、澳门和台湾,皆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及议会制度。一国两制的政策已经在香港和澳门实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希望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台湾民众在“中国统一”的根本性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目前台湾民调方面维持现状仍占多数人的意见。“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这一构想和国策包含的基本内容是: (1)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 (2)两制并存。祖国统一后,大陆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和平共处,共同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 (3)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依法在港、澳、台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4)和平统一。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的有关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023-08-07 16:04:031

怎么理解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2000字?

搜狗百科一国两制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统一基本国策共2个含义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也是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搜狗百科一国两制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统一基本国策共2个含义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也是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中文名一国两制外文名One country, two systems提出人邓小平实行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行地区香港、澳门、台湾政策地位基本国策制度释义含义ttt4张香港的昨日与今朝“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共产党为解决祖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在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中国主权的问题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的创造者。
2023-08-07 16:04:102

一国和两制是什么意思

一国和两制的意思: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这是“一国两制”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大事,充分体现中央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中央对香港整体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坚决维护和最大关切。
2023-08-07 16:04:311

一国两制提出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 *** 针对 *** 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 *** 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4)英、葡 *** 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3-08-07 16:04:381

一国两制重要的历史意义?

我觉得稳定了当地经济繁荣昌盛
2023-08-07 16:04:469

谈一谈你对修例风波的认识,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

你怎么不谈谈呢?
2023-08-07 16:05:184

一国两制的含义有 (八年级下册历史)

A1234
2023-08-07 16:05:262

香港一国和两制是什么意思

香港实行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分别实行两种制度的政策,香港一国两制意思是香港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实行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2023-08-07 16:05:331

一国两制的意义是什么? 简要的概括一下 不要超过40字 初二历史题目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023-08-07 16:05:415

含义和基本内容有啥区别呀

百度百科
2023-08-07 16:06:072

“一国两制”中一国的含义?

一一国就是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08-07 16:06:1614

大学生如何理解一国两制的香港问题?

“一国两制”的含义:①“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②“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港、澳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等方面有根本的重大的区别。③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④有宪法和法律保证,有实行较长时间的稳定性。“一国两制”的提出:它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它是在中国国际地位日渐提高,许多国家纷纷与台湾断交,与中国建交,尤其是美、日与中国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美日与台湾断交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提出的条件成熟。中国在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已明确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一国两制”的评价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科学地以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在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的原则方面毫不含糊,同时在具体政策和措施上又充分照顾实际情况和各方面的利益,完全符合台湾、港、澳地区和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与发展,同时“一国两制”的构想也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3-08-07 16:06:441

试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023-08-07 16:07:093

“一国两制”什么意思?它是谁提出来的?用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含义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亦为于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同时也是日本国将来处理琉球群岛地区事务时可能实行的方针。一国两制政策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目前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及民主集中制,但是在香港、澳门和台湾,皆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及议会制度。一国两制的政策已经在香港和澳门实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希望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台湾民众在“中国统一”的根本性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目前台湾民调方面维持现状仍占多数意见。
2023-08-07 16:07:175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一国两制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所起的作用应该说是巨大的:第一,以此方针妥善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使我国拥有了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香港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为我国吸引外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使世界上有意向到中国投资的人,包括华人、华侨,看到了中国今后发展的潜力,纷纷解开了捂着的钱袋.第三,在提高管理能力、应对金融风险等问题上,我们从港澳学到了过去没有的东西,这对提高我们管理现代企业、学会与外国人打交道起了重要的作用.第四,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使台湾看到了我们统一祖国的坚定信念和诚心,促使两岸加快了交流步伐,以后两岸实施的开放策略逐步展开,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2023-08-07 16:07:311

简述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内容

“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也即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023-08-07 16:07:396

香港 澳门一国二制有什麼不同?

一个港人制港一个是澳人制澳,呵呵
2023-08-07 16:08:123

一国两制提出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一国两制最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但先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历史意义在各历史课本均可找到
2023-08-07 16:08:394

试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

【答案】:(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
2023-08-07 16:08:461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确切含义是

D 试题分析:“一国两制”必须是在“一个国家”之下实行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因此D是正确答案。ABC对“两制”都没有正确理解。点评:“一国两制”是具有独创性的伟大创举,它已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中国的统一开辟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并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途径。
2023-08-07 16:08:53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和平统一是大前提,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针对台湾提出的,在香港和澳门运用了。总的来说,就是在一个中国的情况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回归以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不变
2023-08-07 16:09:021

"一国两制"的理论依据?

历史上1982年宪法,1984确立为指导方针,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 政治: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港澳台只是特设的特别行政区。 从它的含义也可以看出。
2023-08-07 16:09:092

一国两制的重要性是什么?

较快实现祖国统一
2023-08-07 16:0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