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投在线
-
山重水复疑无路。
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节日来源与《周礼》。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可见到宋代还很盛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被弹劾罢归故里后,心中难免有抑郁不平之气。相较于虚伪的官场,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仍心系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 铁血嘟嘟
-
“山重水复疑无路”全诗拼音为:
游山西村
yóu shān xī cūn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mò xiào nóng jiā là jiǔ hún ,fēng nián liú kè zú jī tún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shān chóng shuǐ fù yí wú lù ,liǔ àn huā míng yòu yī cūn 。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xiāo gǔ zhuī suí chūn shè jìn ,yī guàn jiǎn pǔ gǔ fēng cún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cóng jīn ruò xǔ xián chéng yuè ,zhǔ zhàng wú shí yè kòu mén 。
“山重水复疑无路”诗句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
诗意为: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这首诗不仅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的美景,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成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对应的成语是(峰回路转)。峰回路转fēng huí lù zhuǎn【解释】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结构】联合式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转折点【近义词】柳暗花明【例句】叶圣陶《从西安到兰州》:“我们坐在火车里就像坐在江船里一样,峰回路转,景象刻刻变换,让你目不暇接。”【英译】(of mountain path)serpentine绿柳成荫,鲜花怒放.形容春天繁花似锦的美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2023-08-07 04:35:38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
柳暗花明2023-08-07 04:35:46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填什么成语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2023-08-07 04:36:01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指哪个成语?
两个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柳暗花明liǔ"àn-huāmíng绿柳成荫,鲜花怒放。形容春天繁花似锦的美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2023-08-07 04:36:091
山清水秀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
“山重水复疑无路”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探索,报国无门之时表现出的乐观并不轻松,此时的心清与游历的实况恰恰相符,抗击外敌的战争是曲折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对人生的顿悟,冲破了闲逸的氛围,表现了一种愉悦的心情2023-08-07 04:36:29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四字成语概括
绝处逢生2023-08-07 04:36:372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
山穷了水尽了怀疑是前方没有路了,但是在杨柳相依之处又忽然发现一处村庄。 寓意在心情绝望之时,又看到了前方的光明。 也可以说是在事情陷入绝境时,又转而出现了转机。2023-08-07 04:36:443
与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 ),再写三个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
与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峰回路转 )或(豁然开朗)三个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1.世外桃源 成语释义: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战乱的美好地方。 成语例句: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2.豁然开朗 成语典故: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成语例句: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解释:一下子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 3.怡然自乐 成语释义: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死后友人私谥“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人)《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语示例:这简直是不伦不类的态度,但他却怡然自乐,认为是义薄云天,忠贯日月,大有关云长“降汉不降曹”的气概。--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复辟谬说》 刘厚守听了,怡然自乐,坐在椅子上,尽兴地把身子乱摆,一声也不响。(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4.无人问津 发音:wú rén wèn jīn 成语释义: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语出:晋陶潜(陶渊明)《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示例: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无人问津。 结构:兼语结构 用法:常作谓语、定语、宾语 近义词:置之不理 反义词:门庭若市 古意为渡口,今意为唾液 5.鸡犬相闻 成语释义: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成语例句:乡下景色很美,鸡犬相闻,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6.阡陌交通 成语释义: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成语例句:那一片片水稻田中,阡陌交通,掩映着农家的自在。 7.黄发垂髫 成语释义: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落英缤纷 成语释义:落花纷纷。缤纷,纷纷。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9.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成语释义:形容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10.与世隔绝 成语释义: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成语出处: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1.不足为外人道 成语释义: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原句:“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屋舍俨然wū shè yǎn rán 成语释义:房舍整整齐齐。屋舍:房屋圈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成语出处: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023-08-07 04:36:521
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释
你错了 原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2023-08-07 04:37:015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
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比喻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意思就是天无绝人之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在心情绝望之时,又看到了前方的光明;在事情陷入绝境时情况有了新转机2023-08-07 04:37:193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时心情变化两个四字成语
1.山重水复2.柳暗花明2023-08-07 04:37:47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对应的是什么成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对应的是:车到山前自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2023-08-07 04:37:54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写成什么成语
可以写成峰回路转,拼音是:feng hui lu zhuan。2023-08-07 04:38:02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打一成语
峰回路转fēng huí lù zhuǎn【注释】指山势曲折,道路迂回。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举例】叶圣陶《从西安到兰州》:“我们坐在火车里就像坐在江船里一样,~,景象刻刻变换,让你目不暇接。”【用法】联合式;作谓语;转折点2023-08-07 04:38:09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语)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2023-08-07 04:38:203
桃花源记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
豁然开朗2023-08-07 04:38:3111
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同义词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 箫鼓追随春社近⑤,衣冠简朴古风存⑥. 从今若许闲乘月⑦,拄杖无时夜叩门⑧.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注释〕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赏析】 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2023-08-07 04:39:081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成语
是一首诗中的两句 原文】游山西村u2022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选自《剑南诗稿》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的酒都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2023-08-07 04:39:151
花什么柳什么成语
花暗柳明2023-08-07 04:39:2512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全诗是什么?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全诗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他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赏析: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2023-08-07 04:39:513
是“山穷水尽疑无路”,还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2023-08-07 04:40:359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语是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出 处宋·陆游《游山西村》:“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 解释为山峦重叠,水流盘曲。柳暗花明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2023-08-07 04:41:112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全诗是什么?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全诗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2023-08-07 04:41:193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用一成语来表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一成语来表示——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山重水复 shānzhòngshuǐfù 【解释】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出处】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结构】联合式 【例句】清·戴名世《自序》:“其或为山重水复,幽径相通,明月青松,清冷欲绝也。”2023-08-07 04:42:251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用一成语来表示
峰回路转2023-08-07 04:42:445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哪个是成语
两个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柳暗花明liǔ"àn-huāmíng绿柳成荫,鲜花怒放。形容春天繁花似锦的美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2023-08-07 04:43:17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
原 形容 前村的 美好 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 形势 。 成语出处: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 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例句: 外交上有个消息…… 也许 急转直下,来个惊人的变化。那时候,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了,今天的一些计划 自然 都成了陈迹。 ★ 茅盾 《 锻炼 》三 繁体写法: 桺暗蘤明又一邨 注音: ㄌㄧㄨˇ ㄢˋ ㄏㄨㄚ ㄇㄧㄥˊ ㄧㄡˋ ㄧ ㄘㄨㄣ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转机时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2023-08-07 04:43:251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语
柳暗花明,2023-08-07 04:44:00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
原 形容 前村的 美好 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 形势 。 成语出处: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 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例句: 外交上有个消息…… 也许 急转直下,来个惊人的变化。那时候,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了,今天的一些计划 自然 都成了陈迹。 ★ 茅盾 《 锻炼 》三 繁体写法: 桺暗蘤明又一邨 注音: ㄌㄧㄨˇ ㄢˋ ㄏㄨㄚ ㄇㄧㄥˊ ㄧㄡˋ ㄧ ㄘㄨㄣ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转机时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2023-08-07 04:44:091
- 有两个成语: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 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柳暗花明liǔ"àn-huāmíng绿柳成荫,鲜花怒放.形容春天繁花似锦的美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2023-08-07 04:44:171
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什么意思
是指“茅塞顿开”的意思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方没有路时,突然在眼前出现一个柳暗花明的村子2023-08-07 04:44:26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这是一句通过对景致的描写而表达一种对别人的鼓励和开导!2023-08-07 04:44:464
山重水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语概
峰回路转:【基本解释】:指山势曲折,道路迂回。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拼音读法】:fēng huí lù zhuǎn【使用举例】:叶圣陶《从西安到兰州》:“我们坐在火车里就像坐在江船里一样,~,景象刻刻变换,让你目不暇接。”【使用方法】:联合式;作谓语;指转折点【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023-08-07 04:45:01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指哪个成语?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2023-08-07 04:45:564
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词语来表达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逆转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2023-08-07 04:46:031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诗句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诗文如下:游山西村宋u2022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意: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游山西村》宋代陆游的诗作。这是一首纪游抒情的田园古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2023-08-07 04:46:111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含义?
是村还是春?2023-08-07 04:46:33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成语
这两句本是诗句,后来缩略成了两个成语。2023-08-07 04:46:593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峦叠嶂, 水迂回曲折, 正怀疑前面没有路, 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这句是现已成为千古名句。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 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2023-08-07 04:47:072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原来是用来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于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全诗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翻译: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而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2023-08-07 04:47:14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
古意: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园紧簇的景象。现意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2023-08-07 04:47:302
柳暗花明又一村同义词
行在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023-08-07 04:48:097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同意思的成语
首先一点 是山重水复哈!成语嘛 绝处逢生 豁然开朗也算吧!转危为安,死里逃生算吗?2023-08-07 04:48:25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看看全诗吧,也许通过全诗,你有可能更深地理解这句诗的内涵,以及他的外延。2023-08-07 04:48:45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中包含着的两个,成语是哪两个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2023-08-07 04:49:274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
1、寓意: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在心情绝望之时,又看到了前方的光明;在事情陷入绝境时情况有了新转机;2、类似意思的成语:柳暗花明,峰回路转、逢凶化吉、否极泰来、绝处逢生等;3、类似意思的谚语和诗词:天无绝人之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后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出处: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字面意思为山穷了水尽了怀疑前方没有路了,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2023-08-07 04:49:427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一个成语解释
峰回路转2023-08-07 04:50:09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常用于形容什么?
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后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方法,忽然间把困难解决了。2023-08-07 04:50:336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游山西村中颔联中的疑和又字
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游山西村u2022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 萧鼓追随春社近⑤,衣冠简朴古风存⑥。 从今若许闲乘月⑦,拄杖无时夜叩门⑧。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的酒都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赏析】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2023-08-07 04:51:10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名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①.但在意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这个评价是有见地的.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作业帮用户 2017-10-162023-08-07 04: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