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读音
文武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
特指武事、军事。
周文王与周武王。
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
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
文才和武略。
引证解释
⒈ 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
引《诗·周颂·雝》:“宣哲维人,文武维后。”
郑玄笺:“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为之君故。”
《吕氏春秋·不广》:“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
《史记·循吏列传论》:“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⒉ 特指武事、军事。
引宋范仲淹《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孙吴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⒊ 文才和武略。
引《诗·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朱熹集传:“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之为法矣。”
《汉书·朱云传》:“平陵朱云,兼资文武。”
唐韩愈《举马摠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
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
⒋ 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
引《南史·宋纪上·武帝》:“謁汉长陵,大会文武於未央殿。”
五代牛希济《奉诏赋蜀主降唐》诗:“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
《水浒传》第九三回:“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都要来捉李逵。”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
⒌ 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参见“文武火”。
引宋陶穀《清异录·药》:“火须文武、紧慢得中。”
⒍ 周文王与周武王。
引《诗·大雅·江汉》:“文武受命, 召公维翰。”
郑玄笺:“昔文王、武王受命, 召康公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
《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宋苏轼《石鼓》诗:“勋劳至大不矜伐, 文武未远犹忠厚。”
清方苞《<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辞,舍《易》《春秋》, 文、武、周、召以前之诗书,无与之并者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张而不弛, 文武不能也。”
国语词典
文才与武艺。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文武 (汉语词汇)
文武造句
- 曹操雄才大略,文武兼长,绝顶聪明,在群雄逐鹿当中,打仗总是胜多败少。
- 我们的部队中有许多文武全才,智勇兼备的英雄人物。
- 小陈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体育成绩也出众,大家都夸他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好少年。
- 他既是运动健将,又是一名金融专业的大学生,真是文武全才啊!
- 身为作家的他很注重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生活怡然自得。
- 我们的校外辅导员是位文武双全的警官。
- 工作的时候全力以赴;玩乐的时候痛快淋漓。这就是快乐和健康之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 部队里文武全才的人物多的是。
- 只见他握笔在手,文武双全,一篇题词一挥而就。
- 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徐大哥以他料事如神和文武双全的才能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大家喜笑颜开的迎接他。
文武相关词语
- 1 文魁
- 文魁wén kuí,汉语词语,释义为文星和魁星。
- 2 文衡
- 释义:旧指以文章取士的标准来取舍权衡。又指科举制度下的主考官。
- 3 文栋
- 文栋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wén dòng,解释是文坛栋梁。
- 4 文质
- 释义:1、文华与质朴。2、文字与质地。
- 5 文光果
- 文光果学名文冠果,又名文冠树、木瓜、文冠花和崖木瓜,无患子科文冠果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小枝粗壮,褐红色,小叶膜质或纸质,披针形或近卵形,两性花的花序顶生,雄花序腋生,花瓣白色,基部紫红色或黄色,花期春季,果期秋初。文光果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野生于丘陵山坡等处。文冠果喜阳,耐半阴,对土壤适应性很强,抗寒、抗旱能力极强,不耐涝,怕风,在排水不好的低洼地区、重盐碱地和未固定沙地不宜栽植。文光果种子可食,风味似板栗,是我国北方很有发展前途的木本油料植物。
- 6 文采风流
- 解释:1.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2.亦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
- 7 文彩
- 释义:(1).艳丽而错杂的色彩。 (2).华美的纺织品或衣服。
- 8 文化遗产
-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 9 文义
- (1).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2).亦作“ 文谊 ”。文字的意义。(3).文辞。
- 10 文明词
- 时髦的词语。 曹禺 《雷雨》第三幕:“反正有钱的人顶方便,做了坏事,外面比做了好事装得还体面,文明词越用得多,心里头越男盗女娼。” 曹禺 《日出》第二幕:“ 潘四爷 是个顶能干的好人,说个文明词,那就是空前绝后的头等人儿 详细解释 编辑本段
- 11 文几
- 文几,供读书作文的书桌。亦作文人间书信用语。
- 12 文盲
- 全国有成人小学1.48万所,在校生94.82万人,成人初中1071所,在校生33.70万人。
- 13 文言
- 对于文言(除元朝之后的通俗文章外),一般大众仅能读懂文章的大致主题,经过相关古汉语训练和学习的读者或专家才能完全看得懂。由于文言本身脱离口语使得文言历经千年仍能基本保持稳定。
- 14 文绉
- 释义:举止斯文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