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锧读音
斧锧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斩人的刑具,像铡刀。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斧质”。
⒉ 斧子与铁鍖,古代刑具。行刑时置人于鍖上,以斧砍之。
引《晏子春秋·问下十一》:“寡君之事毕矣, 婴无斧鑕之罪,请辞而行。”
《吕氏春秋·贵直》:“王曰:‘行法。’吏陈斧质於东閭。”
《汉书·项籍传》:“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颜师古注:“质谓鑕也。古者斩人,加於鍖上而斫之也。”
宋司马光《五哀诗·晁大夫》:“旋闻就斧质,不得解衣冠。”
明无名氏《鸣凤记·杨公劾奸》:“一封奏九重,知他听否,我杨继盛的斧鑕囹圄都在这遭。”
⒊ 泛指罪名。
引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未有左证,竟以己意为信讞,鞭笞斧鑕,横加其身。”
国语词典
古刑法。置人于铁砧上,以斧砍之。故以斧锧指诛戮之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愿请玺复以治邺,不当请斧锧之罪。」《聊斋志异.卷二.陆判》:「前夕冒渎,今来加斧锧耶?」也作「斧质」。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斧锧
斧锧相关词语
- 1 斧遂
- 斧遂,读音为fǔ suì ㄈㄨˇ ㄙㄨㄟ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上古部落名。
- 2 斧子
- (英文:axe)是一种用于砍削的工具。分为两个部分--------斧头和斧柄。斧头为金属所制(一般为坚硬的金属,如钢铁)。斧柄一般为木质(也有金属的)。刀口形状一般为弧形(有时也为直线形或扁形)。
- 3 斧戉
- 〈书〉斧和钺,古代兵器,用于斩刑。借指重刑:甘冒~以陈。
- 4 斧琢
- 斧琢,拼音是,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以斧削琢。请人修改诗文的谦辞。亦喻指诗文过分修饰雕琢。
- 5 斧螗
- 螳螂斧状的前肢。
- 6 斧断
- 汉武帝 曾遣直指使者 暴胜之 等衣绣衣、持斧至各地巡察执法,后因称京外高级官员执法断案为斧断。《檮杌闲评》第八回:“本道昨过 武当山 下,有妇人称冤,系 黄乡宦 的媳妇,被钦差大臣 程士宏 无端陷害,全家冤惨已极,原呈在此,求大人斧断。”
- 7 斧碪
- 斧碪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ǔ zhēn ,亦作“ 斧砧 ”。 即斧锧。
- 8 斧镬
- 斫人、煮人的刑具。亦谓用斧斫、用镬煮,泛指极严酷之刑。《宋书·殷琰传》:“身膏斧鑊,妻室并尽。”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若鄙言为谬,来旨必通,分请灰钉,甘从斧鑊。”
- 9 斧依
- 见“ 斧扆 ”。 简称“扆”也写作“依”,或称“斧依”、“屏扆”。古代天子坐处,在东西户牖之间所设的用具。
- 10 斧砧
- 1.见"斧碪"。
- 11 斧斨
- 斧斨,拼音fǔ qiāng,出处《诗·豳风·七月》。
- 12 斧屋
- 指坟墓。语出《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 唐 柳宗元 《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晦尔精灵,藏之斧屋。”
- 13 斧资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待游客》:“但未宜漠置弗问,任厥淹留,斧资告竭,进退维艰。”参见“ 资斧 ”。
- 14 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