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笄读音
骨笄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兽骨制的簪子。
引证解释
⒈ 兽骨制的簪子。
引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男女之际尚矣,嫁娶之服,未之以记。及虞夏之后,盖表布内丝,骨笄象珥,封君夫人加锦尚褧而已。”
《隋书·礼仪志六》:“御婉及士之妇人,弔服疑衰。疑衰同笄。九族已下皆骨笄。”
清夏炘《学礼管释·释髽》:“始死,妇人将斩衰者,去笄而纚,将齐衰者,骨笄而纚。”
国语词典
兽骨制成的簪钗,使妇女的髻鬟固定贯连,不致于松散坠落。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骨笄
骨笄相关词语
- 1 骨贝
- 贝币以"朋"为计算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 2 骨肉至亲
- 骨肉至亲,读音gǔ ròu zhì qīn。汉语词汇。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
- 3 骨蒸
- 骨”表示深层的意思,“蒸”是熏蒸的意思,形容阴虚潮热的热气自里透发而出,故称为骨蒸。即结核。骨蒸是虚热的一种,临床常称作“骨蒸潮热”。骨蒸潮热乃久病阴虚而致,即感觉有热感自骨内向外透发。治疗需要补肾滋阴,如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
- 4 骨血
- 骨血,读音gǔ xuè,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骨肉,指后代。
- 5 骨朵儿
- 骨朵儿,汉语词汇,拼音gū duor。解释未开放的花朵。
- 6 骨鲠之臣
- 骨鲠:比喻有骨气、刚直。本句指刚正忠直的官员。宋朝时期,鲁宗道参知政事,立朝刚正,嫉恶若仇,敢于直谏,对奸臣丝毫不留情面。权贵们因此纷纷害怕他,因他姓鲁,跟鱼字相近,因此说他是鱼头参政(刺多,难对付)。百姓则称他为“骨鲠之臣”。
- 7 骨骺
- 骨骺(epiphysis)是骨在发育过程中,骨两端的软骨中出现的骨化点。一般见于长骨两端、扁骨缘、结节、粗隆及突起等处。骨骺大部分骨化后,只在与骨干相邻部位留有一层软骨板,即骺软骨。通过软骨细胞的分裂增殖、骨化,使骨不断加长。全身各骨的骺软骨依一定的年龄次序停止增殖而骨化,骺软骨随之逐渐消失,从此长骨不再增长,不规则骨或扁骨不再扩大。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合一体,在骺软骨留有遗迹称骺线。人骨骺线消失的年龄,女子比男子早1~2年。临床上常以骺线的有无来推断年龄。
- 8 骨肉相连
- 骨肉相连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gǔ ròu xiāng lián,意思是像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 9 骨相
- 骨相即头盖骨的形状,通过它可以判断人的性格、适应性、对宗教的态度和是否容易犯罪等。
- 10 骨体
- 骨架躯体。《荀子·荣辱》:“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形貌奇伟,骨体不恒。”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美而艳,丰而柔,骨体皆媚,天生尤物也。”
- 11 骨瘦如豺
- 骨瘦如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ǔ shòu rú chái,意思是指骨头都像烧干的木柴一样,形容一个人消瘦到极点,已到了皮包骨头的地步。
- 12 骨肉未寒
- 骨肉未寒,读音gǔ ròu wèi hán,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
- 13 骨镞
- 骨镞(gu zu),1977年河姆渡遗址T234、T243、T232、T211第四文化层(距今7000-6500年)出土。长8.8cm、8.0cm、7.7cm、5.6cm。
- 14 骨勇
- 《骨勇》是风可汗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起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