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迹读音
敛迹的意思
词语解释:
敛迹
(1) 隐蔽形迹,不敢露面
英
(2) 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例
英
(3) 指退隐不出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敛跡”。
⒉ 收敛形迹。谓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
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迁顿丘令” 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后数月, 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新唐书·刘栖楚传》:“先是,诸恶少窜名北军,凌藉衣冠,有罪则逃军中,无敢捕。 栖楚一切穷治,不閲旬,宿姦老蠹为敛迹。”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邵嗣尧﹞后由御史督学江南,鯁直公廉,势要敛迹。”
王闿运《李仁之传》:“狱讼衰止,游惰皆敛跡。”
⒊ 隐藏;躲避。
引晋葛洪《抱朴子·知止》:“夫矰缴纷紜,则鸳雏徊翮;坑穽充蹊,则麟虞敛跡。”
唐白居易《与陈给事书》:“可与进也,乞诸一言,小子则磨铅策蹇,骋力於进取矣;不可进也,亦乞诸一言,小子则息机敛迹,甘心於退藏矣。”
⒋ 退居;隐居。见“敛迹”。
引《晋书·张轨传》:“吾在州八年,不能绥靖区域,又值中州兵乱, 秦陇倒悬,加以寝患委篤,实思敛迹避贤。”
唐岑参《终南双峰草堂作》诗:“敛跡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国语词典
隐蔽起来,不敢露面。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敛迹
敛迹造句
- 往昔已敛迹循形,未来没有云雾笼罩。
- 如江苏巡抚尹继善,不时在外潜行私访,查清地方光棍以及窝娼窝赌匪的据点,提出警示,使这些人悛改敛迹,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 猩红的双眼,漫天的杀戮,最后,一个淡漠的背影消失在众人的眼眸中,销声敛迹。
- 明末乱世,江湖混乱,混迹其中,只为多杀一名贪官,多剿一次匪窝,多留一枚情种,挥挥衣袖,销声敛迹,相忘于江湖。
- 在之前针对珊瑚礁的滥捕活动中,苏眉鱼几乎销声敛迹,现在这种鱼类的增多意味着这里的珊瑚礁系统依然相对比较完整。
- 你能申明禁令、严肃法纪,使洛阳夜禁敛迹,无敢犯者,这是军略大才。
- 基本上这么晚还在外面四处游荡的好战者已经差不多销声敛迹。
- 彼昊天小儿,趋向在羲皇之上,以天地万物为刍狗,以形骸容色为土苴,七情六欲听其使令,一颦一笑是其变态,做出来惊天动地,收回去敛迹藏踪。
- 洪展和缅甸人不约而同的聚集到这座山谷,显然不是无的放矢,或许生命之光就隐藏在这座山谷的某一处,只不过它现在状态很稳定,气息敛迹不显。
- 其上一任主人是名动天下的李苍穹,但他成名过后不久,却是销声敛迹,不见踪影。
敛迹相关词语
- 1 敛藏
- 敛藏指收购储藏、征集,收藏或蕴藏,涵藏。
- 2 敛骨吹魂
- 敛骨吹魂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liǎn gǔ chuí hún,意思是指再造生灵,使死者复生。敛骨,使散掉的骨骼集结起来。吹魂,把散走的魂魄吹送回体。出自: 《南史·袁昂传》。
- 3 敛手
- 2、.拱手。表示态度恭敬。
- 4 敛容
- 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汉书·霍光传》
- 5 敛笑
- 【出处】唐·张鷟《游仙窟》:“敛笑偷残靥,含羞露半脣。一眉犹叵耐,双眼定伤人。”
- 6 敛袂
- 释义:整理衣袖
- 7 敛锷韬光
- 比喻隐匿锋芒,才气不外露
- 8 敛衣
- 敛衣,是汉语词汇,出自《礼记·丧服大记》,解释为敛服。
- 9 敛散
- 敛散是运用国家权力收放货币或商品,以控制货币或商品流通的术语。如《管子·国蓄》中说:“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白居易《策林》 中说:“圣王知其必然,于是作钱刀布帛之货,以时交易之,以时敛散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 中说:“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敛散及开阖之法是《管子》轻重理论的具体运用。
- 10 敛色屏气
- 敛色屏气,是汉语词语,拼音为liǎn sè bǐng qì,指收起笑容,屏住呼吸。
- 11 敛目
- 【出处】宋·惠洪《石台夜坐》诗之二:“敛目旧游真可数,盖棺前事尚难知。”
- 12 敛身
- 【出处】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卢渥》:“ 渥在举场,甚有时称。曾于滻水逆旅,遇宣宗微行,意其贵人,敛身避之。”
- 13 敛谐
- 【出处】《淮南子·览冥训》:“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敛谐。” 高诱注:“敛谐,马容体足调谐也。”
- 14 敛眸
- 敛眸,读音是liǎn móu,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敛目,微闭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