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读音
伏日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又称“伏天”。节令名称。始于每年7月中旬,止于8月中旬。伏日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朗少雨,月平均气温可达28~29°c,最高气温可达38~40°c。此时有些地区常发生伏旱。
引证解释
⒈ 三伏的总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古代亦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
引《汉书·东方朔传》:“伏日,詔赐从官肉。”
颜师古注:“三伏之日也。”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
宋高承《事物纪原·正朔历数》:“立秋以金代火而畏火,故至庚日必伏,故谓之伏日。”
国语词典
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称为「伏日」,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也作「伏天」、「三伏天」。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伏日
伏日相关词语
- 1 伏牺
- 古代一位皇帝。教民佃渔畜牧,始画八卦,造书契。也作「伏羲」。
- 2 伏苓芝
- 伏苓芝,汉语词汇,拼音fú líng zhī,意思是唐代书法家李邕伪托的刻工名字。
- 3 伏历
- 1.亦作"伏历"。 2.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 3.喻指养育。 4.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 5.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历,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用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
- 4 伏龟
- 伏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ú guī ,是指传说中俯伏在松树下的神龟,为松树之精所化。
- 5 伏辩
- 伏辩是汉语词汇,拼音fú bìan,指亦作“ 伏辨 ”。
- 6 伏伏腊腊
- 极其顺服的样子。
- 7 伏戎
- 伏戎,读音fú róng,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埋伏军队或刺客。
- 8 伏卧
- (1) 趴着;卧倒 英 take a prone(2)指狗∶头伏在前爪上躺下 英 charge
- 9 伏轼
- 伏轼亦作“ 伏式 ”。释义是原指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后多用以指乘车。来自《庄子·渔父》
- 10 伏彦
- 伏彦。汉语词语。
- 11 伏雨
- 指连绵不断的雨。 唐·杜甫 《秋雨叹》诗之二:“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仇兆鳌注引赵子栎曰:“阑珊之风,沉伏之雨,言其风雨之不已也。” 明·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红萝炭﹞如经伏雨久淋,性未过尽,而火气太炽,多能损人。” 清·纳兰性德 《浣溪纱》词之二:“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 12 伏诛
- 伏诛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坏人被法律惩罚而受到死刑。
- 13 伏匿
- 释义:隐藏;躲藏。
- 14 伏魔大帝
- 伏魔大帝是关羽封号,为帝王与民间所推崇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