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烈读音
刚烈的意思
词语解释:
刚烈
(1) 刚强、贞烈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刚毅勇烈。
引《后汉书·吴祐史弼传论》:“夫刚烈表性,鲜能优宽;仁柔用情,多乏贞直。”
《新唐书·薛季昶传》:“季昶刚烈,然喜入先语以为实,后虽有辨理,不能得也。”
《红楼梦》第六六回:“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人!真真可敬!”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四章:“﹝陈允兴﹞定是正直、勇敢、愉快而又刚烈的人。”
国语词典
刚直贞烈。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刚烈
刚烈造句
- 有人的一生,如白酒般刚烈。
- 但愿你这刚烈的精神我也有。
- 他性情刚烈,为人正直,常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
- 我们兄弟俩的性格,简直是天壤之别,他温顺腼腆,我耿直刚烈。
- 性格刚烈的女人可以是“带刺的玫瑰。
- 项羽是来自楚地的一名将军,性格刚烈、高傲,英勇善战。
- 渊世荣做梦都想不到这个汉家女子竟是这般刚烈,握着沾血的宝剑,兀自愣在原地。
- 是的,而且是纯阳,以刚烈为旨,纯阳武功,无一例外,气盖山河。
- 这三种兵器,有时候也能体现出使用者的性格,比如使刀之人粗旷豪放,快意恩仇;使剑之人傲睨万物,不可一世;使枪之人勇猛果敢,刚烈锐进。
- 刚柔相济,一张一弛。苍松弱草,各雍风姿。高大弱小,各有情智。海涛拍岸,浪大涌泚。刚烈臣服,最为明智。
刚烈相关词语
- 1 刚性
- 3、不能改变或通融的(跟‘ 柔性’相对):~指标。
- 2 刚愎
- 刚愎,指固执己见,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见。韩非子·十过: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金史·卷一一叁·赤盏合喜传:赤盏合喜,性刚愎,好自用,朝廷以其有才干任之。
- 3 刚气
- 刚气,读音gāng qì,是汉语词汇,解释为阳刚之气。
- 4 刚卯
- 刚卯|gāngmǎo 佩在身上用作避邪的饰物。依等级用玉、犀、象牙、金或桃木制成,长形四方体,有孔可穿绳,四面皆刻有文字,多为驱鬼愕疫等辞,首句常作“正月刚卯既央”,因称刚卯。流行于汉代,自皇帝、诸侯王至士人莫不佩戴。与另一种印“严卯”合称“双卯”。王莽曾一度禁止。至魏晋时废。
- 5 刚健
- 如:画风刚健质朴。刚健的作品,气势豪迈壮阔,感情奔放激烈,笔力刚健遒劲,境界雄奇浑厚,具有阳刚之美。
- 6 刚材
- 刚直的人才。《韩非子·八说》:“交争逆令谓之刚材,行惠取众谓之得民。”陈奇猷集释:“刚材者,刚毅之材也。”
- 7 刚果共和国
- 刚果共和国经济的两大支柱是石油和木材。大洋铁路是刚果全国仅有的一条铁路,也是非洲最早的铁路之一。
- 8 刚直不阿
- “刚直不阿”中国成语。词意多讲一个人的性格。意指某个人不畏权势,不逢迎、不偏私,行事力求公平、公正。
- 9 刚质
- 刚质是汉语词汇,拼音gāng zhì,出自《周书·若干惠传》。
- 10 刚直
- 如:《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您是那样满怀激情地给我讲汉朝的范滂如何刚直不阿,挺身就险。“
- 11 刚柔
- 刚柔,指强弱。犹宽严。语出《易·系辞下》:“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 12 刚决
- 释义:刚毅果断
- 13 刚柔相济
- 刚柔相济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āng róu xiāng jì,是道家哲学,意思是刚强的和柔和的相互补充,使恰到好处。出自 《周易·蒙》:“刚柔节也。”
- 14 刚毅木讷
-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宋《二程全书·遗书四》“刚、毅、木、讷,质之近乎仁也;力行,学之近乎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