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慴读音
威慴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威慑。
引证解释
犹威慑。
三国魏曹植《七启》之七:“果毅轻断,虎步谷风,威慴万乘,华夏称雄。” 清姚鼐《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罢按察使,而令公摄,将骫律令,意授威慴。”参见“ 威慑 ”。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威慴
威慴相关词语
- 1 威声
- 指威名。
- 2 威让
- 严厉谴责。《国语·周语上》:“有威让之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至 周穆 西征, 祭公谋父 称古有威让之令,令有文告之辞,即檄之本源也。”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古之王者,於四夷之不贡不臣,则有威让之令,文告之辞。”
- 3 威虐
-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风云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
- 4 威怯
- 威怯,汉语词语,拼音是wēi qiè,释义是畏怯。
- 5 威斗
- “威斗”者,烙斗也。那么为何要将汉代烙斗称“威斗”呢?这要从烙斗的起源、演变及发展说起。烙斗的起源与殷纣王与妲己残害忠良的刑具炮烙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史载,纣王所铸“炮”乃一空心大铜柱。行刑时将人双手用金属纤拉抱伏铜柱,身体亦绑附铜柱。然后在柱内生火使银柱烧红,将人活活的烧死。其残酷之状,使人目不忍睹。那么烙又为何物呢?据《太平御览·帝王世纪》云:“纣欲重刑,乃先做大熨斗,使人举不胜举,辄烂手,与妲己戏笑。”此说“大熨斗”实乃“大烙斗”也。其外形与汉代“威斗”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纣王之烙斗为刑具,更大、更结实、但不一定精美。那么,为何将“炮”“烙”合二为一称“炮烙”之刑呢?原来二刑具是合用的,即用炮烤人前身,以烙烙人后背。“使人举不胜举”并非简单地让你举起来,而是拿起烧红的烙斗去烙别人。可见拿烙斗者亦是“罪人”。
- 6 威断
- 犹果断,决断。《后汉书·酷吏传序》:“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辟奚,叶延之子也,好学,仁厚无威断。”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壬寅岁厄》:“今上神明威断,动法皇祖,而罹灾之岁,亦属壬寅。”《明史·史可法传》:“贤奸无辨,威断不灵。”
- 7 威柄
- 释义:威权,权力。
- 8 威附
- 威附,是汉语词汇,读音是wēi fù。语出《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 9 威燀
- 《史记·秦始皇本纪》:“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天讨·军政府<讨满洲檄>》:“三世载德,威燀旁达。
- 10 威垂
- 威垂,是汉语词汇,读音是wēi chuí,意思是困顿、萎靡貌。
- 11 威罚
- 刑罚。 宋 苏舜钦 《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王公行状》:“公智识闳远,善谭名理,虽庸人之善,终身不忘。为郡先化导,不尚威罚。
- 12 威赏
- 威赏,读音为wēi shǎng,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刑赏。
- 13 威约
- 2. 犹威信。威望和信约。 清 吴伟业 《读史杂诗》之二:“ 商君 刑师傅,徙木见威约。”
- 14 威折
- 威折,是汉语词汇,解释是以威力使之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