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读音
肠痈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肠癕"。 2.中医指阑尾炎。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肠疸”。中医指阑尾炎。《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作“肠臃”。
引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军吏李成苦欬,昼夜不寐, 佗以为肠癕,与散两钱服之。”
国语词典
中医指肠腔脓肿。可分为大肠痈及小肠痈,前者指急性阑尾炎,多因湿热、气滞、血瘀等留驻肠中,气血郁阻而引起。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局部性压痛和腹肌紧张等。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肠痈 科普中国
肠痈造句
- 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
- 快坐我牛车回去取,顺便再弄些人参须来,我用针为他镇痛,不过他肠痈病发时候不短,万一延误了,恐怕有危险!
- 这就是葛大人身上犯病的肠痈吗!葛大人缺少这一节肠痈,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 赵公子,赵神医,你不是连病人肚子里面的肠痈都可以取出来吗?我儿子的病你也一定能够治好的,是吧?
- 患有肠痈的病人被赵昕救活了,而且是划开病人的腹部取出了里面的那个肠痈。
- 如果下次来了一个肠痈的病人,就是你说的阑尾炎,难道就看着他像以前的那些病人一样死去?
- 同蛇头、地龙头一起烧成灰后用酒服下,治小肠痈。
- 自从救活了那位肠痈病人之后,他的信心就大了许多。
- 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 开刀,将患有肠痈的肠子拿出来!
肠痈相关词语
- 1 肠衣
- 家畜的大、小肠经刮制而成的畜产品。主要用作填制香肠和灌肠的外衣;羊肠衣还可制成肠线,供制作网球拍线、弓弦和外科缝合线等用。肠衣按畜别分有猪肠衣、羊肠衣和牛肠衣。按部位分有大肠衣、小肠衣。肠自内向外分成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4层。根据畜别和加工成品的不同要求,对上面四层的处理也不一样。品质优良的肠衣应是坚韧半透明的。现在新兴的为胶原蛋白可食用肠衣。
- 2 肠癕
- 1.亦作"肠癕"。 2.中医指阑尾炎。
- 3 肠肚
- 释义:犹心肠,指内心活动。
- 4 肠荒
- 犹言心慌意乱。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今日多情人一见了有情娘,着小生心儿里早痒痒。迤逗得肠荒,断送得眼乱,引惹得心忙。”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禅关假馆》:“小生自见那小姐之后,迤逗肠荒,断送得眼花撩乱,引惹心忙。”
- 5 肠肾
- 犹心肠。
- 6 肠腹
- 1.泛指腹部。 2.犹肺腑。谓人的内心。
- 7 肠线
- 肠线,读音cháng xiàn,汉语词语,指外科手术所用的缝线。
- 8 肠绪
- 犹情绪。
- 9 肠套叠
-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成人。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套叠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
- 10 肠绝
- 犹肠断。
- 11 肠秘
- 便秘。
- 12 肠系膜
- 肠系膜是悬吊、固定肠管的腹膜的一部分。
- 13 肠荒腹热
- 1.犹腹热肠慌。形容慌张焦急。
- 14 肠慌腹热
- 【同韵词】秋风落叶、重熙累叶、迁善去恶、黄金失色、深更半夜、噎噎咽咽、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变幻不测、出谋划策、疾风扫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