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执巾栉读音
侍执巾栉的意思
词语解释:
拿着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
引证解释
⒈ 拿着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参见“侍巾櫛”。
引《左传·僖公二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櫛,以固子也。”
《东观汉记·鲍宣妻传》:“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櫛。’”
汉刘向《列女传·晋赵衰妻》:“﹝姬曰:﹞君弃此三者,何以使人?虽妾亦无以侍执巾櫛!”
亦省作“侍执”。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每於侍执之际,輒言及政事,多所毗补,而未尝以家私干。”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侍执巾栉
侍执巾栉相关词语
- 1 侍中貂
- 侍中貂,拼音是shì zhōng diāo,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唐 门下省有侍中二人,正二品,其官帽以貂尾为饰。因借指朝廷珍贵的赏赐。
- 2 侍间
- 【释义】:1.谓等到有单独进言的机会。侍,通"待"。
- 3 侍姬
- 侍shì,伺候,在旁边陪着:服侍。侍立。侍者(侍奉左右的人)。侍从。侍读(给帝王讲学的人)。侍坐。侍役(仆人)。姬jī,古代对妇女的美称。中国汉代宫中的女官。旧时称妾:姬人。姬妾。姬侍。旧时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歌姬。也是姓。
- 4 侍臣
- 侍臣是一个词语,是指侍奉帝王的廷臣。
- 5 侍生
- (1). 明 清 两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一般用于名帖。 明 代翰林后三科入馆者, 清 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均自称侍生。平辈之间,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亦有谦称侍生的。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相传司礼首监与内阁刺用单红纸,而内阁用双红帖答之,然彼此俱自称侍生,无他异也。”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赐进士及第、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裁国史玉牒、同知制诰、起居经筵日讲、通家侍生孔贞运顿首拜撰”。《西游记》第十七回:“帖上写着:‘侍生 熊罴 顿首拜。’”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翰林故事,初入馆,於前辈投刺书侍生,而口称学生。”《儒林外史》第一回:“﹝ 时知县 ﹞回到衙门,差 翟买办 持个侍生帖子去约 王冕 。
- 6 侍衛
- 侍卫是一个古代官名,最早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清制中,选满蒙勋戚子弟及武进士为侍卫,分三等,又在其中特简若干为御前侍卫及干清门侍卫,为最高级。
- 7 侍役
- (1)仆人 英 servant
- 8 侍子
- 释义:1、古代属国之王或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学习文化,所遣之子称侍子。2、可以侍奉双亲的儿子。
- 9 侍执
- 拿着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
- 10 侍读博士
- 古代官名。
- 11 侍读学士
- 官名,唐开元十三年(725年)置集贤殿侍读学士,五品以上官充任。日一人侍读,以质史籍疑义。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沿置,其后或不带学士,或仅为侍读。元丰改制后以侍读、侍讲为侍从以上兼职,正七品。辽代置,所掌不详。金代翰林学士院置,员一人,从三品。元代翰林兼国史院,蒙古翰林院、集贤院各置二员,从二品。明代翰林院亦置。初,吴元年(1367年)定正四品。洪武十四年(1381年)定制二员,从五品。建文中改为文学博士。明成祖复旧制。顺治元年(1644年)于翰林院设二人。十五年增至四人,俱汉员。康熙九年(1670年)定满、汉各三人。雍正三年(1725年)升从四品。乾隆五十年(1785年)定制满二人、汉三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再升正四品。
- 12 侍弟
- 旧时官员对同僚的谦逊的自称。一般用于名帖。《称谓录》卷三十二引《春曹仪式》:“凡本衙门往来拜帖,不论新旧同僚,俱称侍弟,不称寅。”
- 13 侍书
- 侍书:古代官名
- 14 侍婢
- 侍婢是一个词语,出处是《汉书·游侠传·陈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