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诗读音
白话诗的意思
词语解释:
白话诗
(1) 打破旧诗格律用白话写成的诗——五四以后至1949年所用的称谓
英
引证解释
⒈ “五四”以后称打破旧诗格律而用白话写成的诗。
引《<刘半农诗选>自序》:“至于白话诗的音节问题,乃是我自从一九二〇年以来无日不在心头的事。”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岂但像哲学家,更像新文学家做的白话诗。”
国语词典
诗体名。中国近代流行的一种诗体,流行于五四运动后,其特色除以白话为主外,也不遵守平仄、协韵的格律,完全不同于古时作诗的体例规则。颇为自由、活泼。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白话诗
白话诗造句
- 白话诗产生于“五四”时期欧风东渐之际。
- 白话诗语言欠精练,是与生俱来之病。
- 凡称之为诗,都要有韵,有韵方能传达情感;现在白话诗不用韵,即使也有美感,只应归入散文,不必算诗。正如日本和尚娶妻吃肉,我曾说他们可称居士,何必称作和尚呢?
- 本文针对这一时期的白话诗,抛开它的具体含义,将其与旧体诗进行比较。
- 意象主义诗歌原则帮助胡适诗学观点的形成,启动了中国现代白话文、白话诗的革命。
- 佛教的译经诸大师,用朴实平易的白话文体来翻译佛经,但求易晓,不加藻饰,造成一种白话的文体,佛寺禅门成为白话文与白话诗的重要发源地。
- 王梵志是唐初的白话诗人,他创作的数百首五言白话诗真实记录了唐代下层民众的生活和心态状况,展示了下层民众的鲜活的时代图景。
- 南社诗人是中国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一支生力军,其创作贯穿于“新学诗”、“新派诗”、“歌体诗”、“白话诗”等诗歌近代化阶段,尤以“歌体诗”的探索成绩突出。
- 旧体或变体白话诗同新格律诗一起,构成白话格律诗的两个格局。
- 通过这段白话诗的描述,我们知道,现在法老的军队确实被淹没在水中。
白话诗相关词语
- 1 白夹蓝衫
-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 2 白茎
- 白茎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ái jīng,意思是白色的干茎。
- 3 白教
- 1.喇嘛教噶举派的俗称。
- 4 白劫
- 白昼抢劫。谓公开掠夺。
- 5 白绢斜封
- 白绢斜封,是汉语词汇,出自《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 6 白客
- 7 白练衣
- 宋 徐铉 《和印先辈及第后献座主朱舍人郊居之作》:“积雨暗封青藓径,好风轻透白练衣。” 宋 沉□ 《鬼董》卷一:“﹝ 牟颖 ﹞梦一少年,可二十已来,衣白练衣,仗一剑。”
- 8 白磷
- 白磷能直接与卤素、硫、金属等起作用,与硝酸生成磷酸,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生成磷化氢及次磷酸钠。应避免与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物及其他氧化物接触。1g溶于300000份水、400ml无水乙醇、102ml无水乙醚、40ml氯仿、35ml苯、0.8ml二硫化碳、80ml橄榄油、60ml松节油、约100ml杏仁油。
- 9 白辂
- 亦作'白辂'。古代皇帝于秋季所乘的车子。大道。
- 10 白鹿巾
- 白鹿巾,拼音是bái lù jīn,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古代隐士所戴的白色鹿皮做的头巾。
- 11 白蛮
- “白蛮”,是古代中国对其西南诸族的泛称。隋唐时期,华夏民族将中国西南一带社会发展水平低于中原的群体泛称为“乌蛮”、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原相近的群体泛称为“白蛮”,“乌蛮”与“白蛮”不是专指哪个民族,只是特定时代对特定人群的一种泛称。
- 12 白眊
- 白眊,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
- 13 白縠
- 1.白色绉纱。
- 14 白麾
- 白麾是汉语词汇,读音báihuī,指白色的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