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通读音
邓通的意思
词语解释:
西汉蜀郡南安
今四川乐山
人。因得文帝宠幸,官至上大夫,赐钱无数。又赐以蜀郡严道铜山,许自铸钱,邓氏钱遂遍天下。后世遂以'邓通'为钱的代称。
今四川乐山
人。因得文帝宠幸,官至上大夫,赐钱无数。又赐以蜀郡严道铜山,许自铸钱,邓氏钱遂遍天下。后世遂以'邓通'为钱的代称。
引证解释
⒈ 西汉蜀郡南安 (今四川乐山 )人。因得文帝宠幸,官至上大夫,赐钱无数。又赐以蜀郡严道铜山,许自铸钱, 邓氏钱遂遍天下。后世遂以“邓通”为钱的代称。参阅《史记·佞幸列传》。
引《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
国语词典
人名。生卒年不详。汉南安(今四川省夹江县西北)人,为文帝的宠臣,获赏铜山,得自铸钱,由是大富。景帝立,以事怨通,尽没其财,后竟贫饿而死。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邓通
邓通相关词语
- 1 邓邓浑浑
- 如:纷纷絯絯遍天涯,邓邓浑浑大地遮。——《西游记》。
- 2 邓稼先
-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 3 邓橘
- 邓橘,读作dèng jú,汉语词语,是指汉代南阳郡邓县所产的橘子。
- 4 邓通钱
- 邓通钱又作邓氏钱,是西汉钱,特征是钱面上有不规则凸出物的半两钱。
- 5 邓艾吃
- 邓艾吃,读音是dèng ài chī,注音是ㄉㄥˋ ㄞˋ ㄔ,后即以“邓艾吃”谓人口吃。
- 6 邓恩铭
- 邓恩铭(1901-1931),又名恩明,字仲尧,男,贵州荔波人,水族。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抨击社会现状。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共产党早期组织,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2月8日,组织领导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1928年12月,邓恩铭在济南被捕,1931年4月于纬八路刑场就义。2009年9月,邓恩铭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7 邓家无子
- 晋代邓攸,字伯道,襄陵人。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儿子和侄儿一起逃难,在危难关头,舍弃自己的儿子,保全了侄儿。后来他终身没有孩子,当时很多人为之感动,抱憾地说:“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后遂以“邓家无子”指对他人无子的叹息。谓无子嗣。
- 8 邓氏铜山
-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一个偶然的梦映应在邓通身上,便使得原本只是摆渡的凡人邓通竟富可敌国了。邓通,蜀郡南安人,汉文帝男宠,起初有相面者说邓通会因为贫困而饿死,而文帝说难道靠着我这种能通天下富贵的权力,还会使他贫饿吗。于是就把蜀地的铜山赐给了他,并特许他来铸钱。因此,邓氏钱便成了当时的硬通货,邓通也就成了最有钱人的代名词。
- 9 邓禹
- 刘秀称帝后,封邓禹为大司徒、酂侯。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永平元年(58年)去世,谥号元侯。
- 10 邓沙
- 即澄沙。纯净的豆沙。邓,用同'澄'。
- 11 邓山
- 邓尉山 的省称。 清 陆蓚 《游邓尉山》诗:“ 邓山 峙湖滨,峰势高巃嵸。”参见“ 邓尉 ”。
- 12 邓惠
- 春秋郑国人邓析与战国时宋国人惠施的并称。二人均以善辩着称。他们两人都被人归为名家,当然也还有其他的不同见解,但后人都认可他们的能言善辩,故以之代指善辩者。
- 13 邓小平理论
-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 14 邓攸无子
- 解释:谓无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