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韦娘读音
杜韦娘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唐歌女名。唐教坊用为曲名。 2.借指名妓。 3.词牌名。宋人借唐旧曲另翻慢词,双调,一百零九字,仄韵。 4.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引子。
引证解释
⒈ 唐歌女名。 唐教坊用为曲名。
引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诗:“高髻云鬟宫样粧,春风一曲《杜韦娘》。”
⒉ 借指名妓。
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杜韦娘不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
⒊ 词牌名。 宋人借唐旧曲另翻慢词,双调,一百零九字,仄韵。
⒋ 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引子。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杜韦娘
杜韦娘相关词语
- 1 杜衡
- 语出《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 2 杜康
- 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 3 杜蘅
- 杜蘅,字寄庵,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末游宦于江南,清顺治中,自南京归故里后,散尽家财,焚其生平著作,自曰:“皤然一老,身历沧桑,无复名利想矣。”遂入崂山深处隐居,自此不复一践闹市。
- 4 杜陵叟
- 《杜陵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题下有一行自注:“伤农夫之困矣。”可见这首诗的内容是同情农民生活的困苦。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写了两个使农民的生活受苦受难的直接原因,一个是上天的自然灾害,另一个则是人为的灾祸;后半部分指出官僚制度的黑暗与腐败,横征暴敛,巧取豪夺,是全诗的深刻之处。
- 5 杜兰香
- 杜兰香,仙女名。《墉城集仙录》:"杜兰香者,有渔父于湘江之岸见啼声,四顾无人,唯一二岁女子,渔父怜而举之。十余岁,天姿奇伟,灵颜姝莹,天人也。忽有青童自空下,集其家,携女去,归升天。谓渔父曰:'我仙女也,有过,谪人间,今去矣。'其后降于洞庭包山张硕家。"
- 6 杜鹃花
- 又称“映山红”。双子叶植物,杜鹃花科。半常绿或落叶灌木。分枝多,枝条细而直。叶互生,两面有毛。花裂成五瓣,漏斗形或钟形,鲜红或深红色,是世界著名花卉。原产中国南方。根、叶、花可供药用。
- 7 杜诗韩文
- 1.唐代杜甫的诗与韩愈的文。谓诗文的典范。
- 8 杜紫微
- 语出:唐 郑谷 《高蟾先辈以诗笔相示抒成寄酬》诗:“ 张生 故国三千里,知者唯应 杜紫微 。”
- 9 杜陵屋
- 杜陵屋,汉语词汇,拼音为dù líng wū,释义为破旧的房屋。
- 10 杜陵布衣
- 唐杜甫的自称。
- 11 杜门
- 出自《汉书·孙光传》,
- 12 杜陵野老
- 1.唐杜甫的自称。杜甫祖籍杜陵,他也曾在杜陵附近居住,故常自称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
- 13 杜甫
-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14 杜鹃啼血
-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