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格读音
律格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指戒律。 2.格律。
引证解释
⒈ 指戒律。
引五代齐己《寄蜀国广济大师》诗:“冰压霜坛律格清,三千传授尽门生;禪心尽入空无跡,诗句閒搜寂有声。”
⒉ 格律。
引宋高承《事物纪原·经籍艺文·律格》:“则律格之始,原於约信,而成於沉宋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律格
律格相关词语
- 1 律仪
- 律仪,汉语词语,意思是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或法律的礼节。
- 2 律本
- 《律本》是杜预为《泰始律》所著的注释,它代表着杜预主要的法律主张,其内容主要有: (1) 纳礼入律,礼法合一 杜预重视儒家礼的同时也主张对礼要有所损益变易,体现了一种"变礼"观。在"崇礼"而又"变礼"的思想指导下,杜预注律是遵从"网罗法易,格之以名分"的原则,以名分为标准来解释法意,将法律纳入名分的匡范之中,从而做到纳礼入律,礼法合一。 (2)"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简直"的立法观是杜预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杜预简明扼要的区分了法与经义、律学与经学的界限,主张律学与经学分开,以防止法律繁多。他认为立法一定要"简直",做到"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即法律的文字要简要通俗,条例应明白准确,直截了当;法律的形式要单纯,概念要明确,条文要简约,不要繁密。 (3) 区分律、令的界限 "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律"是用来定罪量刑的,"令"是指各种规章制度。律、令界限明确,有利于立法的"简直" 杜预法律观的突出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推进立法的简直,促进了立法合一,纳礼入律。
- 3 律文
- 法律条文。 唐 韩愈 《应所在典帖良人男女等状》:“鞭笞役使,至死乃休,既乖律文,实亏政理。” 鲁迅 《花边文学·迎神和咬人》:“我不知道法律,但大约 民国 以前的律文中,恐怕也未必有这样的规定罢。”
- 4 律藏
- 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烦恼,对治生活恶习所制定的教团规则;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佛陀针对弟子所犯的过失而定的规范,是随犯随制,属随缘制戒。律藏就是整理佛陀所制戒法的典籍,亦即“戒”由律藏所诠说,而律藏则为“戒”的根据典籍。
- 5 律切
- 指切合格律。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清 王士禛 等《师友诗传录》:“ 元和以后,律体屡变。其造意幽深,律切精密,有出常情之外。”
- 6 律义
- 律义是汉语词汇,拼音是lǜ yì ,解释为疏解律令的意义。
- 7 律法
- 古汉语和白话文运动早期对“法律”的称谓。最早来自犹太教,在《圣经》也有出现。
- 8 律例
- 律例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lǜ lì,基本意思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称呼。
- 9 律典
- 昆曲《十五贯》第四场:“律典上,字字如铁载分明。”川剧《谭记儿》第五场:“谁教你强夺人妻违律典?”
- 10 律度
- 律度出自《左传·文公六年》,解释成古代计度
- 11 律尺
- 律尺是汉语词汇,读音lǜchǐ,意思是以制定乐律的度尺。
- 12 律学
- 律学,又称“音律学”,是研究律制构成与应用的科学。律学须对音乐所用的音律进行研究。音乐所用的音绝大多数是有确定高度的,律制则是以某特定音程为基础,用数学方法规定的一系列乐音高度的体系。体系中的每个单位称为“律”;音阶是按照音程关系的一定规格从律制中选择若干律而构成的音列,其中的每个单位称为“音”。“音”与“律”合称“音律”时,除指律制外,兼指在高度上作精确规定的所有乐音。
- 13 律历
- 律历,是汉语词汇,出自《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指乐律和历法。
- 14 律堂
- 僧徒坐禅修戒的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