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日读音
历日的意思
词语解释:
历日
(1) 民用日;从子夜到子夜的时间
英
(2) 历书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历书;日历。
引《周礼·春官·冯相氏》“以会天位” 汉郑玄注:“会天位者,合此岁日月辰星宿五者,以为时事之候,若今历日大岁在某月某日某甲朔日直某也。”
历,一本作“厤”。 《梁书·傅昭传》:“十一,随外祖於朱雀航卖历日。”
宋范成大《除夜书怀》诗:“牀头新历日,衣上旧尘埃。”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三:“周羣尝学山中,忽有白猿化为老人而至,授羣书一卷,乃黄帝而下历日也。”
⒉ 引申为节候。
引唐元稹《酬乐天春寄微之》诗:“千山塞路音书絶,两地知春历日同。”
日历,历书。 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歷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宋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之二:“老去怕看新歷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妈妈一头看歷日,一头不觉簌簌的掉泪。”
《醒世姻缘传》第一回:“﹝晁大舍﹞应承,讨出一本歷日,拣了十一月十五日宜畋猎的日子。”
国语词典
记载岁时、节气及吉凶宜忌的书。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历日
历日造句
- 全部回历与之间切换的能力他们公历日历。
- 历日经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显。
- 以回归年和朔望月为基础,推导出阴、阳历日期换算公式。
- 最为重要的是,落下闳在《太初历》中首次确立了以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元之始的历日制度并沿用至今。
- 当他得知我熟悉历算,显得十分兴奋,还拿出几迭早年推演历日的演算稿纸,连说“很难,没搞懂”,显现陈先生多年的苦心追求,令我十分感动。
- 原件是一块雕印历日的小残片,上、下、前、后均已残损,考定起来甚为不易。
- 出逃后的朱朝瑛游历日本,并在几年后重新时运亨通起来。
- 落下闳在制定太初历时,改变了旧的历日制度,规定每年以孟春正月朔日为岁首,被汉武帝采用。
-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人生最希冀的梦想就是这样的状态啊!张大春。
- 他们所建造的金河寺、法云寺以及后来的铁林寺历日旷久,终因自然灾难或是纷飞战火毁于一旦。
历日相关词语
- 1 历史语词
- 表示历史上存在过的事物或现象而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的语词。
- 2 历乱
- 【注】:“历乱亦作“歴乱”。
- 3 历兵秣马
- 历兵秣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lì bīng mò mǎ,指作好战斗准备。
- 4 历历可数
- 出自《旧五代史·明宗纪十》。
- 5 历行
- 历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ì xíng,是指遍行,走遍。
- 6 历下亭
- 济南名亭之一,因其南临历山(千佛山),故名历下亭,亦称古历亭。1979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下亭位于济南市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东南隅岛上,岛面积约4160平方米,因历下亭是名闻遐迩的海右古亭。
- 7 历落
- 历落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ì luò,意思是疏疏落落;参差不齐。
- 8 历览
- 【释义】遍览,逐一地看。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历览前载,逮乎近代,道微俗弊,莫剧 汉 末也。” 唐 戴叔伦 《暮春游长沙东湖赠辛兖州巢父》诗:“回环路不尽,历览意弥新。”清 钱谦益 《南征吟小引》:“当其(袁可立子)督饷辽左,历览关塞,指雇毳幕,筹策表饵,欲以尺组系单于,故其诗纵横顿挫,若田僧超临阵作壮士歌,使人有车驰马骤,投石横草之思。”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谁的矛盾》:“﹝ 肖伯纳 ﹞并不在周游世界,是在历览世界上新闻记者们的嘴脸。”
- 9 历代
- 历代,指以往各代。语出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松柏受命独,历代长不衰。”
- 10 历阶
- 《春秋传》曰“辵阶而走”。 何休曰:躇犹超遽不暇以次。
- 11 历尽
- 历尽,词组读音:lì jìn。基本词意指经历过多次的意思。如:历尽磨难,历尽千辛万苦。
- 12 历书
- 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时鸡三号,卒明。抚十二[月]节,卒于丑。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正不率天,又不由人,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
- 13 历元
- 历元,在天文学是一些天文变数作为参考的时刻点,例如天球座标或天体的椭圆轨道要素,因为这些会受到摄动而随着时间变化[1]。这些会随着时间变动的天文变量可能包括天体的平黄经或平近点角、轨道相对于参考平面的交点、轨道近日点和远日点或拱点的方向、其轨道半长轴的大小等等。
- 14 历年
- 出自《孟子·万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