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第读音
乙第的意思
词语解释:
别邸;别宅。
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
即乙科。
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
即乙科。
引证解释
⒈ 别邸;别宅。
引《晋书·隐逸传·杨轲》:“﹝杨軻﹞既见季龙,不拜;与语,不言,命舍之於永昌乙第。”
宋秦观《议论上》:“昔少君以甲第坏甚,於是营乙以舍族人。今乙第又坏……非计之得也。”
⒉ 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
引《旧唐书·于邵传》:“独孤授举博学宏词,吏部考为乙第,在中书升甲科,人称其当。”
《新唐书·选举志上》:“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
清王夫之《家世节录》:“以对策中犯副考朱黄门童蒙名, 黄门不懌,置乙第。”
⒊ 即乙科。详“乙科”。
引《旧唐书·吴通玄传》:“建中初,策贤良方正等科, 通玄应文词清丽,登乙第,授同州司户, 京兆户曹。”
《新唐书·选举志下》:“进士、明法,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乙第
乙第相关词语
- 1 乙状结肠
- 乙状结肠指在左髂嵴处起自降结肠,沿左髂窝转入盆腔内,全长呈“乙”字形弯曲,至第3腰椎体平面续于直肠的一段长约40cm大肠,称乙状结肠。结肠的一部分,在左髂嵴平面与降结肠相连,至第三骶椎平面续于直肠,位于左腹下部及小骨盆内,呈“乙”状或“S”形弯曲,正常人除腹壁过厚者外,在左下腹可以触及,呈光滑、稍硬的圆桶状,粗细如蜡烛,小儿因年龄的不同而粗细不等,无压痛。乙状结肠可发生炎症和肿瘤,小儿少见。不能触诊时,可做乙状结肠镜检查。
- 2 乙种粒子
- β粒子(英语:Beta particle),又译贝塔粒子或贝他粒子即是指当放射性物质发生β衰变,β衰变就是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放出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放出正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原子核从核外电子壳层中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轨道电子俘获,俘获K层电子叫K俘获,俘获L层的叫L俘获,其余类推。通常,K俘获的几率量大。在 β衰变中,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只是电荷数改变了一个单位。所释出的高能量电子,其速度可达至光速的90%(为每秒269813.2122千米)。(这其中,关于是光速的90%还是99%,还有还没有确切的数据)
- 3 乙旃
- 复姓。北魏有乙旃眷。见《魏书.官氏志》﹑《晋书.姚泓载记》。
- 4 乙醛
-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与酒精饮料摄入有关的乙醛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乙醛在2类致癌物清单中。
- 5 乙酸
- 乙酸,也叫醋酸(36%--38%)、冰醋酸(98%),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为食醋主要成分。纯的无水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固体,凝固点为16.6℃(62℉),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其水溶液中呈弱酸性且蚀性强,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
- 6 乙力
- 复姓。北魏有乙力支。见《魏书.勿吉传》。
- 7 乙帐
- 乙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ǐ zhànɡ,出自《汉书.西域传赞》。
- 8 乙烷
- 乙烷(ethane) 烷烃同系列中第二个成员,为最简单的含碳-碳单键的烃。分子式C2H6,结构式为CH3CH3。乙烷在某些天然气中的含量为5%~10%,仅次于甲烷;并以溶解状态存在于石油中。
- 9 乙士
- 南朝时实行世兵制度,战士由兵户充任,兵员不足政府一面征发民户组成白丁队,一面招募精勇武士从军,这类人往往充任乙士,担任后勤供应等杂役,为正规甲士服务。
- 10 乙种射线
- (1) 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射出来的乙种粒子流,有穿透能力,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并能使气体电离,使照相胶片感光。也叫“β射线” 英 beta ray
- 11 乙选
- 元耶律楚材《兰仲文寄诗二十六韵勉和以谢之》:“科名擢乙选,制策肯宸衷。”
- 12 乙脑
-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 英 encephalitis B
- 13 乙速孤
- 复姓。北魏有乙速孤佛保。见《北史.节义传》。
- 14 乙腦
-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 英 encephalitis B